《繁星》課堂教學實錄 3份
生:有。……
師:有什么變化,誰來說說。
生:……
師:(點撥)第一次有什么感覺?(生:親切)第二次呢?(生:親切、友好)第三次呢?睡在母親的懷里跟回到母親的懷里,感覺有什么不同?
生:特別安心、舒服。
師:特別安心,“舒服”應改為“舒適”好。可以看出,作者的感情一次比一次加深了。
同學們再想一想,作者為什么對星星有這么深厚的感情呢?
生:對星星有感情,是因為作者熱愛大自然。
師:(點撥規律)說得好!××同學能把星星和大自然這兩個事物聯系起來考慮,理解問題就深刻了。我們再想一想,作者兩次看繁星的感覺與在母親懷里的感覺連在一起,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呢?
生:(小聲議論)師:(點撥)大家運用××同學的理解方法去考慮,母親和什么聯系起來?
生:與祖國聯系起來。
師:母親與祖國聯系起來,很好,進一步考慮,從這里表達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生:愛國主義感情。
生:熱愛祖國的感情。
師:(小結)對!作者在課文里,寫的是三次看繁星的感受,就是為了表達他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祖國的熱愛的真摯感情。
四、精練強化(略)
《繁星》教學實錄
師:謝謝同學們的祝福!今天我們隨處都可以看到標語,在慶祝第二十個教師節,那么我想請問一下同學們,第一個教師節應在哪一年?
生1:1984年。
生2:是1985年。
師:同學們同意哪一個答案?
生:1985年。
師:對,同學們只要細心一點還是不難得到正確答案的。我再請同學們回憶一下去年有一次很重要的紀念活動,記念我們的一位世紀老人的,應該是?
生:是紀念巴金百年華旦的活動。
師:很好。去年11月25日,在上海舉辦了一系列紀念巴老百年華旦的活動。那么,巴金應該是哪一年出生的呢?
生:1904年。
師:不錯,是1904年11月25日出生的。關于巴老,同學們還知道那些?
生1:他原名李堯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現代小說家、散文家。書上注釋有。
(同學們笑)
師:好習慣,值得發揚,我們拿到一篇課文應該首先看看有關題目的注釋。還有補充的嗎?
生2:他1923年走出自己的封建家庭,到上海、南京,考入東南大學附中補習班。1927年去法國學習。
生3:他的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愛情三部曲》(《霧》《雨》《電》)《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中篇小說《憩園》《寒夜》,散文集《隨想錄》等。
師:同學們預習還是很充分的。其中,他1923年的沖破封建家庭的樊籠,尋求進步思想,在《家》中有所表現。1927年1月15日,他乘法國郵船“昂熱”號離滬赴法,“向西方找真理”。在郵船航行期間,他撰寫了《海行雜記》38則,我們今天要學習的《繁星》,就是其中的一篇游記,寫于1927年1月。
下面由老師來讀一遍課文,請同學們邊聽邊思考:作者分別寫了幾次觀看繁星的經歷和感受?請劃出相關的語句。
(教師范讀完后,讓學生思考并討論)
生1:課文首先寫到: “從前在家鄉”,“望著星天”,“仿佛回到了母親的懷里似的”。
師:表達了怎樣的感受呢?
生1:少年時的作者感到了家的溫暖和對母親的依戀。
師:很好。再請一位同學繼續談。
生2:“三年前在南京”,看星星,“好像它們就是我的朋友,它們常常在和我談話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