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案
二、默讀下邊兩段文字,完成練習。
這個練習旨在幫助學生學習本文精彩的語言,體會文章生動、形象的景物描寫。
1.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也不必說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從草間直竄向云霄里去了。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墻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
(1)找出描寫景物的詞語,并品味其中形容事物、表述動作的詞的準確性。
(2)仿照“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就……”這樣的句式寫一段話。
(1)顏色:碧綠、紫紅。聲音:長吟、低唱、彈琴。形狀:光滑、高大、肥胖、輕捷、直竄。
(2)可以先指導學生把握這種句子的特點和表達效果,然后造句。
2.掃開一塊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篩來,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條長繩,人遠遠地牽著,看鳥雀下來啄食,走到竹篩底下的時候,將繩子一拉,便罩住了。
這段文字總共不到七十個字,連用九個表述動作的詞寫捕鳥的動作,試找出來,體會用詞的準確性。試寫一個游戲,表現一系列動作,注意用詞準確。
九個動詞是:掃、露、支、撒、系、牽、看、拉、罩。寫游戲的練筆,要寫得清楚、真切、生動。
三、熟讀下邊這段文字,回答問題。
我不知道為什么家里的人要將我送進書塾里去了,而且還是全城中稱為最嚴厲的書塾。也許是因為拔何首烏毀了泥墻吧,也許是因為將磚頭拋到間壁的梁家去了吧,也許是因為站在石井欄上跳了下來吧……都無從知道。總而言之:我將不能常到百草園了。ade,我的蟋蟀們!ade,我的覆盆子們和木蓮們!……
1.這一段在全文結構上起什么作用?對你寫作有什么啟示?
2.這一段流露了作者對百草園和三味書屋各是什么樣的感情?
3.為什么在“蟋蟀”“覆盆子”和“木蓮”前面加上“我的”,在后邊加上“們”?
4.三個“也許”表現作者什么樣的心態?
這道練習旨在幫助學生理解全文的結構和過渡段的作用,理解作者表達的感情并品味語言。
1.這段文字起過渡作用。
2.對百草園喜愛、留戀的感情,對三味書屋有所畏懼的感情。
3.加上“我的”,表示與“蟋蟀”“覆盆子”“木蓮”的親密關系。加上“們”,是擬人化用法,而且表示數量多。
4.三個“也許”是表示猜測、估計或不能肯定的語氣。
教學建議
一、這一課,是學生升入中學第一次讀魯迅先生的作品。教師在課前要簡明、扼要地介紹魯迅的生平,結合魯迅童年生活講述與課文有關的部分,自然導入對課文的分析,引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本文的寫景極為精妙,此中筆法,學生未必都能一一學會。但寫景的基本原則和常用手法,諸如要抓住事物特點,應當有恰當的順序等,應該指導學生掌握。
三、描寫三味書屋部分是教學難點。難在兩點:一是對這部分內容的理解困難,二是有些難解的詞語。關于內容,主要是有些分歧意見。只要是從課文本身出發,聯系時代背景和作者思想全面考慮,見解不同是正常的。教師適當引導,學生理解到一定程度就可以了。關于生僻詞語,教師參見“有關資料”部分,加以了解,學生則不必深究。
四、“這故事很使我覺得做人之險”等語是作者有意諷刺當時社會上那些“正人君子”的,意義深刻、含蓄,學生不易理解,但并不妨礙對課文主要內容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