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道樹》教學設計18
行 道 樹
教學理念
在課堂教學中,強調學生的自主性,重在啟發,貴在引導,妙在點撥,巧在多媒體直觀展示,讓學生有自己的空間去探究、合作、體驗、創造。
教材分析
借行道樹的自白,抒寫奉獻者的襟懷,贊美奉獻者的崇高精神。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品讀課文,理解文章蘊含的哲理。
2、過程與方法
培養學生獨立質疑和探究的能力,培養合作研討的習慣,了解托物言志(象征)的寫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習無私奉獻者的襟懷及崇高精神。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領悟《行道樹》形象而又含蓄的語言。
2、教學難點
體會文中“深沉”的涵義。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入課題
教師多媒體出示行道樹的圖片,要求學生概括什么是行道樹。
明確:立在城市的飛塵里,站在雙線的馬路邊的樹。
一棵棵排列著整齊的隊伍的行道樹,站在馬路邊,在想些什么呢?它們引起我們什么思考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中國臺灣著名作家張曉風的《行道樹》。
二、整體感知
1、簡介作者
張曉風(1941-) 當代中國臺灣散文家 作品《從你美麗的流域》《星星都已經到齊了》
《這杯咖啡的溫度剛好》 《步下紅毯之后》《我知道你是誰》
2、檢查預習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貪婪 墮落 點綴 冉冉 苦熬 雛形 豐碩 累累 給予
牙齦 煙囪
2、在橫線上填上恰當的字組成成語
繁弦急管 紅燈綠酒 玲瓏剔透 具體而微
3、聽讀課文,思考問題
1、文中通過什么方法體現行道樹精神品質?
2、課文中有哪些句子值得你回味?
明確:1、對比手法。
生活環境情況
生活態度
作用
山上的伙伴
不見天日的原始森林
吸露 玩云
展現了行道樹自我犧牲與樂于奉獻的崇高精神,突出了行道樹的形象.
行道樹
馬路邊 煙塵中
勤生綠葉 獻出濃蔭
城市里的人們
繁弦急管 紅燈綠酒
習慣污濁
行道樹
寂靜 黑暗 孤獨
迎接太陽 制造清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