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版初一下冊語文復習資料2
第七單元
一、掌握常見的文言詞語
《強項令》特征:特例征召 蒼頭:家奴 數:( )大言數主之失(列舉) ( )有大麥數斛(幾) 箠:臣不須箠(鞭子打) 欲箠殺之(用鞭子) 被:蓋,覆蓋 臧:通藏 隱藏 班:分發 捕捉打擊
《包拯》第:但 只管 粥:賣 尋:尋復有來告私殺牛者(不久)
包拯
3.文章分析
第一段突出包拯為官機智;第二段突出他為官廉潔;第三段突出他巧言善辯、不辱使命;第四段突出他為官剛正、執法嚴峻;第五段突出他克己奉公。其中,第一、二、三、五段主要用了正面描寫,第四段則穿插了側面描寫。第一、三段記敘較具體,第二、四、五段記敘較概括。
董宣執法
1.故事情節
本文重點記敘了董宣的一件事,突出了他不畏權貴,秉公執法的精神。文章先交代事件的起因:湖陽公主的家奴“白日殺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接著介紹事件的發展:董宣找準機會,“格殺”家奴。緊接著寫事件的高潮:公主告狀,董宣痛陳殺奴的理由;光武帝命董宣向公主謝罪,董宣寧死不從。最后敘述事件的結局:光武帝明白個中道理,重賞董宣。
2.董宣未經審判,“格殺”湖陽公主家奴,你對此有什么看法? 我們應該用現代法制的眼光,來分析董宣“格殺”家奴的是非,應該明白現代的“法”及“執法”與古代的“法”及“執法”不同,應該樹立現代法制觀念。
二、重溫課內閱讀
包拯字希仁,廬州合肥人也。……知天長縣。有盜割人牛舌者,主來訴。拯:“第歸,殺而鬻之。”尋復來告私殺牛者,拯:“何為割牛舌而又告之?”盜驚服。
徙知端州,遷殿中丞。端土產硯,前守緣貢率取數十倍以遺權貴。拯命制者才足貢數,歲滿不持一硯歸。
使契丹,契丹令典客謂拯:“雄州新開便門,乃欲誘我叛人,以刺疆事耶?”拯:“涿州亦嘗開門矣,刺疆事何必開便門哉?”其人遂無以對。
1、判斷加點詞的含義,正確的是( )(3分)
①其人遂無以對; 前守緣貢率取數十倍以遺權貴
②知天長縣; 徙知端州
a、①②都相同 b、①同②不同 c、①不同②同 d、①②都不相同
2、你能大致讀懂選文嗎?請試著解釋下列加點的字。文中還有哪些詞句的意思你還不太清楚,請摘到下面的橫線上。(3分)
① 前守緣貢率取數十倍以遺權貴。( )②雄州新開便門。( )③尋復來告私殺牛者。( )
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
3、選文每段都重點寫了包拯的一個特點:①是寫包拯的為官機智,②是寫包拯的為官清廉,③是寫包拯(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翻譯(3分):
拯命制者才足貢數,歲滿不持一硯歸。
5、“硯”是文房四寶之一,那另外三寶是什么?(3 分)
6、包拯是歷史上有名的清官,你還知道誰?并說說他們的故事?(3分)
(二) 召權知開封府,遷右司郎中。拯立朝剛毅,貴戚宦官為之斂手,聞者皆憚之。人以包拯笑比黃河清。童稚婦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京師為之語曰:“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舊制,凡訟訴不得徑造庭下。拯開正門,使得至前陳曲直,吏不敢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