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筏子》同步練習(精選4篇)
北師大版《筏子》同步練習 篇1
收獲平臺
一、請根據拼音填寫漢字:
膽驚心jì 吞shì tuān 急 驚濤hài 浪
如lǚ 平地 馬不停tí 一xiè 千里 安xiáng
參考答案:悸 噬 駭 履 蹄 瀉 詳
二、閱讀下面的文段,回答問題。
這就是黃河上的羊皮筏子!
羊皮筏子,過去是聽說過的。但是在親眼看它之前,想象里的形象,總好像是風平浪靜時的小艇,決沒有想到是乘風破浪的輕騎。
十只到十二只羊的體積吧,總共能有多大呢?上面卻有五位乘客和一位艄公,而且在五位乘客身邊,還堆著兩只裝得滿滿的麻袋。
岸上看的人不免提心吊膽,皮筏上的乘客卻從容地在談笑,向岸上指點什么,那神 情,就如同坐在大城市的公共汽車里瀏覽窗
外的新建筑,又像在公園人工湖的游艇上戲
弄著微波。而那位艄公,就比較沉著,他目
不轉睛地撐著篙,小心地注視著水勢,大膽
地破浪前行。
1.文段中有兩組對比,請你說說哪兩處運
用了對比。
答:
參考答案:羊皮筏子體積小與承載的人多物重形成對比;岸上看的人提心吊膽與皮筏上的乘客從容談笑形成對比。
2.這兩組對比為了突出什么?對艄公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答:
參考答案:突出羊皮筏子在“萬馬奔騰、濁浪排空”的黃河上航行是十分兇險的;如此兇險的航行,卻讓羊皮筏子上的乘客“如同坐在大城市的公共汽車里瀏覽窗外的新建筑”那樣心閑氣定,這全是艄公的功勞,越是兇險越能反襯出艄公的英雄本色。
*3.對比往往會使人、物的特點更鮮明,請你用對比寫一個片段,表現家人、同學、事物的不同特點。
(開放題,約200字)
⊙發展空間
*三、《長江》和《筏子》都寫于1961年,都透露出那個時代特有的政治熱情,不過,它們又有著各自的特點。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與同學打擂臺,一人說一個不同點,看誰堅持到最后。
參考答案:可以主要圍繞以下四方面展開
《長江》
《筏子》
選 材
繁忙的現代的建設、運輸景象
原始的、被淘汰的交通工具
表達方式
抒 情
記 敘
江河寓意
長江成了祖國的象征
黃河是敘事的地點、人物的背景
主 題
贊美祖國不斷發展,欣欣向榮
贊美像艄公一樣體力勞動者的英雄形象
四、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我和小樹一起成長
安徽穎上縣迪溝中學 彭艷
看著院子里粗壯高大的小樹,我不由得贊嘆。記得小時候經常圍著小樹轉圈,在小樹下做游戲。看著小樹一天天長大變高,心里有說不出的喜悅。
聽媽媽說,我剛出生時很小很小,鄰居們都說這么弱小的嬰兒怎能撫養長大?還是扔了,將來再生一個大胖小子。但是媽媽舍不得。不知爸爸從哪里得到一顆樹種,便種在院子里,希望小樹能給我帶來幸運。
大概過了四五天,種子終于破土而出,發出嫩嫩的青青的幼芽。爸爸媽媽高興得流下了幸福的淚花,因為他們把我生存的希望都寄托在這幼小的植物上。
或許你會覺得我的父母愚蠢可笑,人的生命怎么決定在一棵小樹上呢?但是你有沒有想到這是父母對自己子女最深切的愛啊。在以后的日子里,爸爸媽媽總是精心呵護小樹,有一絲風吹草動,爸爸媽媽便為小樹的生存擔心。不知不覺我和小樹無憂無慮地度過了七年。
七年后的一天傍晚,忽然電閃雷鳴,月亮和星星嚇得慌忙找個隱蔽的地方藏了起來。那晚的風真大,雨真猛,只聽窗外像有無數風魔和怪獸發出一陣陣狂笑,雨把玻璃打得“啪啪”作響。爸爸媽媽不時向窗外張望。看著他們低落的神情,我想小樹一定是擋不信狂風暴雨了,一定會被風雨打垮。想到這里我便忍不住向窗外望去,只見風裹挾著雨把小樹擊打得東倒西歪,好像要把它連根拔起,但是小樹不屈不撓,剛被風雨擊倒,它立刻又挻直身軀,像一位血性男兒決不低頭。風雨似乎很不甘心,下定決心一定要鏟除小樹,于是又一次襲擊小樹,只見風裹著小樹不停地搖晃,可憐的小樹,如果經過一夜的折騰不死也只會剩下半條性命呀。我只有乞求老天保佑可憐的小樹。
七年呀,小樹像我形影不離的好朋友,陪我走過了風風雨雨,不離不棄。可是現在,它能抵擋得住這么強的風雨嗎?這可是我從小到大見過的最強的一場暴風雨。唉,小樹,陪我一起長大的小樹,希望你能度過危險期,明天的太陽屬于勝利者,小樹你一定能成功!
第二天一早,我便早早地起床打開門,啊,小樹正笑吟吟地看著太陽,向我輕輕地招手,仿佛在說“陽光總在風雨后”。在以后的日子里,不論遇到多大困難,我都會笑著面對,我相信沒有失敗就不會有成功。
現在小樹像一位精力旺盛的少男,剛強而堅韌;我則是一個活潑開朗的少女,溫柔而堅強。在漫長的人生道路上小樹將和我一起成長。
選自《少年文藝》2004年第5期
1、文中反復渲染暴風雨的猛烈,有哪些作用?
答:
參考答案:①表現“我”以及父母對小樹的深切擔憂;②反襯小樹的剛強而堅韌
2、因為小樹和“我”之間有特別的故事,久而久之就有了特殊的情感,你能感受到這種特殊的情感嗎?
答:
參考答案:“我”已經把小樹看成是個有生命的、共同成長的好朋友,是“我”家庭中不可缺少的一個成員。“我”倆互相關心、互相鼓勵、互相學習,是“我”一生一世的朋友。
3、想一想,你對哪些事物、哪些地方懷有特殊的情感?說出來大家聽聽。
北師大版《筏子》同步練習 篇2
教學目的:
4、了解作者,熟悉生字、詞。
5、了解黃河的常識,通過艄公的形象,接受深厚的民族精神,理解作者闡明的道理。
6、分析作者在文中采用的全方位的襯托和對比手法的作用。
教學重點:熟讀課文,體會字里行間蘊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通過重點語句、詞語分析蘊含的思想感情。
第一課時
一.組織教學(導語)
黃河文化的興起與內涵 源遠流長,物華天寶。奔騰萬里的黃河以她那博大的胸懷,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生靈,創造出一段段歷史的輝煌。以致相當長的一個時期,黃河被譽為中華民族的搖籃,華夏文明的發祥地。
二.簡介作者
袁鷹,原名田復春,又名田鐘洛,1924年生,江蘇淮安人。著有散文集《第一個火花》《風帆》《京華小品》《袁鷹散文選》等。他的散文作品善于以抒情、議論的手法和排比、疊句的形式,渲染氣氛,點化主題,詩意濃郁。
三.讀課文,解決字詞
四.再讀課文,體會本文贊美了什么?
本文贊美了征服自然的人類,贊美了包括艄公、乘客在內的“黃河的主人們”的勇敢、沉著、智慧和毅力,也贊美了黃河的雄渾氣勢和自然的偉力。
五.熟讀課文,找出文中表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
第二課時
一.回顧上節課內容
二.分析課文
1. 文章寫黃河的大、深、急,分別用哪些景物襯托?
(1)大水車 羊皮筏子(2)人的心情
2. 在這些景物中,作者所有的篇幅奉獻給了蘭州的一種原始的交通工具:羊皮筏子,這是為什么?
(1) 地域的特點,富有人文精神和趣味
(2) 引出艄公,用筏子的小、險體現人物的精神
3. 艄公這一形象是怎樣的?----------他戰勝了驚濤駭浪,在滾滾的黃河之上,如履平地,是黃河的主人(勇敢、智慧、鎮靜、機智)(抒情)
4. 黃河的險險在何處?夷、平地又是怎樣的?你從文中哪些句子中看出的?
5. 作者說艄公是值得景仰和贊頌的,你從他的身上學到了什么?
只憑天不怕地不怕的大膽沖勁是不行的,要戰勝兇險、征服自然還得沉著、細心、機智和毅力。(議論)
三.本文除了襯托以外,還用了什么寫作手法?
對比:羊皮筏子體積小與承載的人多物重形成對比;岸上看的人提心吊膽與皮筏上的乘客從容談笑形成對比。
襯托:正襯:大水車 ----黃河的大
反襯:岸上人提心吊膽-----乘客從容笑談
筏子之小---------------水車之大
黃河之兇險-------------筏子之渺小
正襯、正襯錯雜:小小浪頭吞噬筏子,既正襯
了黃河的兇險,又反襯了征服自然的人
總體構思的襯托:黃河襯托出筏子,由筏子襯托 “黃河的主人”
總之,這一連串的襯托、對比使全文結構緊密,文脈貫連。
四.討論
1.文中哪句話最深刻?從全文看這句話僅僅是對艄公的贊美嗎?
2. 本文導課時老師講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是一篇有關黃河的文章,學完本文了,你覺得此文作者所要表現的思想與黃河有沒有關系?
五.作業
1.文段中有兩組對比,請你說說哪兩處運用了對比
參考答案:羊皮筏子體積小與承載的人多物重形成對比;岸上看的人提心吊膽與皮筏上的乘客從容談笑形成對比。
2.這兩組對比為了突出什么?對艄公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參考答案:突出羊皮筏子在“萬馬奔騰、濁浪排空”的黃河上航行是十分兇險的;如此兇險的航行,卻讓羊皮筏子上的乘客“如同坐在大城市的公共汽車里瀏覽窗外的新建筑”那樣心閑氣定,這全是艄公的功勞,越是兇險越能反襯出艄公的英雄本色。
3.對比往往會使人、物的特點更鮮明,請你用對比寫一個片段,表現家人、同學、事物的不同特點。
北師大版《筏子》同步練習 篇3
教學目標:
1、 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2、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3、 領悟艄公的勇敢智慧、鎮靜機智的品質。
4、 培養勇于戰勝困難的勇氣和智慧。
重點難點:
重點: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難點:領悟艄公的勇敢智慧、鎮靜機智的品質。
教具準備:黃河水車的圖片,羊皮筏子的圖片。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黃河流域是中華民族的發源地,奔騰不息的黃河孕育了我們五千年的燦爛文化。黃河那洶涌澎湃的氣勢更鍛煉了我們堅強的意志、不屈向上的人格。作為生活在黃河岸邊的我們今天就來一起學習袁鷹先生的文章《筏子》,看看他筆下的黃河大水車、羊皮筏子及“黃河的主人”們是如何與黃河進行抗爭的。
2.作者簡介:
袁鷹,原名田復春,又名田鐘洛,1924年生,江蘇淮安人。在上海讀完中學、大學后,曾在中學任教。1945年底到上海《世界晨報》任記者,1947年初編輯上海《聯合晚報》文藝副刊。其間寫了很多反映青年學生生活的小說、散文和詩。上海解放后,任《解放日報》記者,1952年調北京《人民日報》工作,曾任文藝部主任,《人民文學》編委,《散文世界》主編等。著有散文集《第一個火花》《風帆》《留春集》《京華小品》《袁鷹散文選》《秋水》等。袁鷹散文作品善以抒情、議論的手法和排句、疊句的形式,渲染氣氛,點化主題,詩意濃郁。
3.關于羊皮筏子:皮筏是用羊牛皮扎制成的筏子,為黃河沿岸的民間保留下來的一種古老的擺渡工具。當你在中山橋至黃河母親雕塑之間的河濱小道上信步漫游時,偶爾會看到仍有皮筏子在河道上悠閑漂蕩。遠遠望去,就像一葉扁舟。人筏混為一體,隨波逐流;近看則見在緊貼水面的皮袋筏上,坐著五六個客人,隨著波濤的起伏,顛簸而行,有驚無險,極富刺激。
4.學習生字詞(給加點的字注音)
規模濁浪心悸相稱
似的洶涌吞噬湍急
瀏覽化險為夷如履平地
5. 自主、合作、探究:
互動1:朗讀課文,用自己的話簡單復述課文。
互動2:聽了同學的課文復述你有何感想?
明確:羊皮筏子雖然很小,卻能經得起大的風浪。
艄公的技巧高超,令人佩服。
乘客的膽子真大,處變不驚。
黃河的氣勢讓人感到震撼。
互動3:上一篇課文寫的是了長江,這篇課文寫的是黃河。兩位作者是不是把它們都作為自然景觀來寫呢?如果不是,作者想要表現什么呢?
明確:不是。關于《長江》,郭風不光贊頌了長江,更是謳歌了古老而又年輕的祖國欣欣向榮的景象。這篇課文的作者想要歌頌的是征服自然的人類,這贊美包括了艄公、乘客在內的“黃河的主人”的勇敢,機智、沉著和毅力,也頌揚了黃河的雄渾磅礴。
互動4:現在我們大家再仔細把課文讀一遍,思考一下,這篇文章從哪些方面來體現以上幾點的?作者想要告訴我們一個什么樣的道理?
明確:本文主要通過在洶涌的激流上鼓浪前進的艄公的描寫,通過在羊皮筏子上鎮定自若的乘客描寫,揭示這樣一個道理:如果想要獲得成功,我們需要的不僅是大膽和鎮靜,還需要小心和智慧。
互動5:作者極力描寫的是黃河上的艄公形象,寫乘客的大膽鎮靜又是為什么呢?
明確:襯托艄公技巧高超
互動6:那么寫黃河的驚濤駭浪以及羊皮筏子的小呢?
明確:也是為了襯托艄公的技藝高超。
互動7:艄公技藝高超,乘客談笑自如。這一切都是征服自然的人類的最好寫照。那么作者想要通過這一切闡明的是什么道理呢?
明確:只憑天不怕地不怕的沖勁是不行的,要戰勝艱難險阻、征服自然還得靠沉著、細心、機智和毅力。只有大膽鎮靜與小心智慧相結合,才能獲得真正的成功。
互動8:這篇課文的作者通過什么樣的手法來闡明這一道理?明確:鮮明的、一系列的、全方位的襯托和對比。有正襯,如寫黃河的大,以大水車襯托。寫黃河的深,以筏子的載重多襯托。寫黃河的急,以羊皮筏子的快來襯托;有反襯,如見到羊皮筏子前和見到羊皮筏子后的想法,岸上的人和乘客的不同心情的比較;有正襯、反襯錯雜,如小小的浪頭吞噬筏子,即正襯了黃河的兇險,又反襯了征服自然的人們;有襯托對比交織,如提心吊膽和從容談笑即使對比,又是前者反襯后者。這一連串的的對比、襯托是文章結構緊湊、文脈連貫。
研讀與賞析:
見課后習題
拓展延伸:
1. 背誦課文的倒數第二段。
2. 利用課外時間參觀黃河水車,羊皮筏子。
補充材料:
蘭州的皮筏常用羊皮或牛皮做成。人們在屠宰時,剝下大個羊只的皮毛或整張牛皮,用鹽水脫毛后以菜油涂抹四肢和脖項處,使之松軟,再用細繩扎成袋狀,留一小孔吹足氣后封孔,以木板條將數個皮袋串綁起來,皮筏即告做成。因其制做簡易,成本低廉,在河道上漂流時便于載運而在民間廣為使用。我國以皮筏為渡由來已久。至少在320多年前,蘭州就大量使用皮筏以渡了。
皮筏在古代主要用于青海、蘭州至包頭之間的長途水上販運。筏子有大有小,最大的羊皮筏子由600多只羊皮袋扎成,長22米,寬7米,前后備置3把槳,每槳由2人操縱,載重可達20-30噸,曉行夜宿,日行200多公里從蘭州順流而下,十一、二天即可到達包頭,小皮筏由十多只羊皮袋扎成,便于短途運輸。牛皮筏一般由90個牛皮袋扎成,可載貨四萬斤。因筏子大如巨舟,在滔滔黃河上漂行,氣勢壯觀,當地有“羊皮筏子賽軍艦”之說。50年代之前,在鐵路尚未開通,公路交通又不便利的黃河上游地區,皮筏一直是重要的運輸工具。“吹牛皮,渡黃河”是蘭州牛皮筏子又一新奇刺激的妙用。將渡河者裝人牛皮袋中,充氣扎口后,艄公爬在牛皮袋上,一手抓袋,一手劃水,只十幾分鐘便可將渡客送至黃河對岸,這種擺渡方式恐怕你聞所未聞。
以皮筏為渡需要高超的技巧。一要心細,二要膽大。上筏時要輕松自如,絕不可猛勁上跳。坐在筏上要緊抓木桿或繩索,遇浪可不能驚慌亂動,保持平衡自然會有驚無險。筏子往往由諳熟水性、經驗老到的“峽把式”領航掌槳,任憑風吹浪打,勝似閑庭散步。50年代前,蘭州金城關、騷泥泉一帶的回民多從事皮筏運業,多達50多戶,400多人,有六十多條大筏,每年能外運羊毛250多萬公斤。
今天,皮筏作為擺渡工具已被淘汰,但在蘭州和寧夏沙坡頭仍有少量的皮筏保留了下來。有些筏工家族的后代們不愿繼承父輩的衣缽,做了其它行當,做水路生意的也都開起了汽墊船或游輪業務,只有老年的筏工們不愿拋棄隨他們幾十年的寶貝皮筏,開起了在黃河岸邊擺渡游客水上娛樂的旅游業務。不過,他們并不是每天都出水。蘭州市北濱河路180號的陳老漢便是一個出色的放筏人,他放的只不過是橡皮筏,經常在河邊迎風逐浪玩筏。祖居蘭州市的李德明老人也是一個羊皮筏子放筏人,在旅游旺季,只要你運氣好,總會看到皮筏在水上漂蕩,或在灘邊晾曬皮筏的新奇一幕。
北師大版《筏子》同步練習 篇4
黃河滾滾。即使這兒只是上游,還沒有具有一瀉千里的規模,但它那萬馬奔騰、濁浪排空的氣概,完全足以使人膽驚心悸。
大水車在河邊緩緩地轉動著,從滔滔激流里吞下一木罐一木罐的黃水,傾注進木槽,流到渠道里去。這是蘭州特有的大水車,也只有這種比二層樓房還高的大水車,才能同面前滾滾大河相稱。
像突然感受到一股強磁力似的,岸上人的眼光被河心一個什么東西吸引什了。那是什么,正在洶涌的激流里鼓浪前進?從岸上遠遠望占,那么小,那么輕,浮在水面上,好像只要一個小小的浪頭,就能把它整個兒吞噬了。
啊,請你再定睛瞧一瞧吧,那上面還有人哩。不只一個,還有一個……一,二,三,四,五,六,一共六個人!這六個人,就如在湍急的黃河上貼著水面漂浮。
這就是黃河上的羊皮筏子!
羊皮筏子,過去是聽說過的。但是在親眼看到它之前,想象里的形象,總好像是風平浪靜時的小艇,決沒有想到是乘風破浪的輕騎。
十只到十二只羊的體積吧,總共能有多大呢?上面卻有五位乘客和一位艄公,而且在五位乘客身邊,還堆著兩只裝得滿滿的麻袋。
岸上看的人不免提心吊膽,皮筏上的乘客卻從容地在談笑,向岸上指點什么,那神情,就如同坐的大城市的公共汽車里瀏覽窗外的新建筑。而那位艄公,就比較沉著,他目不轉睛地撐著篙,小心地注視著水勢,大膽地破浪前行。
據坐過羊皮筏子的人說,第一次嘗試,重要的就是小心和大膽。坐在吹滿了氣的羊皮上,緊貼著腳就是深不見底的黃水,如果沒有足夠的勇氣,是連眼睛也不敢睜一睜的。但是,如果只憑沖勁,天不怕地不怕,就隨便往羊皮筏上一蹲,那也會出大亂子。蘭州的同志說,多坐坐羊皮筏子,可以鍛煉意志、毅力和細心。可惜隨著交通運輸事業的發展,這種鍛煉的機會已經不十分多了。眼前這只筏子,大約是雁灘公社的,你看它馬不停蹄,順流直下,像一支箭似的直射向雁灘。
然而,羊皮筏上的艄公,應該是更值得景仰和贊頌的。他站在那小小的筏子上,身后是幾個乘客的安全,面前是險惡的黃河風浪。手里呢,只有那么一根不粗不細的篙子。就憑他的勇敢和智慧,鎮靜和機智,就憑他的經驗和判斷,使得這小小的筏子戰勝了驚濤駭浪,化險為夷,在滾滾黃河上如履平地,成為黃河的主人。
你看,雁灘近了,近了,筏子在激流上奔跑得更加輕快,更加安詳。
作者介紹:
袁鷹(1924一 ),江蘇淮安人。作家。著有詩集《江湖集>>、<<花環>>散文集《風帆》、《悲歡》、《秋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