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初中語文教案 > 七年級語文教案 > 第二冊讀《伊索寓言》(精選16篇)

第二冊讀《伊索寓言》

發(fā)布時間:2023-01-26

第二冊讀《伊索寓言》(精選16篇)

第二冊讀《伊索寓言》 篇1

  教學目標 :

  1、整體把握文章,理清文章的思路。

  2、研讀作者關(guān)于九個故事的議論,解決疑點,讀懂這篇含蓄甚至隱晦的文章。

  3、在研讀過程中理清思路,揣摩語言,概括要點,篩選信息,把握文意。這樣來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質(zhì)疑解難,進而把握文章的中心意思。

  4、理解難句含義。

  教學難點 /重點:

  1、第一部分(前兩個自然段)為什么要從兩類人、兩種關(guān)系說起?

  2、第三部分(最后一段)怎樣理解?

  教學時數(shù):2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新課

  同學們小時候最愛讀的寓言故事有哪些?(同學七嘴八舌)這些寓言對你有什么啟發(fā)或你產(chǎn)生哪些聯(lián)想?(各抒己見)在我國現(xiàn)代文學的研究中,有一位出色的作家,他就是我們熟悉的錢鐘書,他讀了《伊索寓言》,借里面的九個寓言故事聯(lián)類引申,洞燭世相,化陳腐為神奇,開生面而破余地。今天我們就來研讀這篇文章。

  二、解題、簡介作者

  關(guān)于作者請同學們參看課后的插說內(nèi)容(P44)(教師也不適當補充)

  三、學生默讀全文,思考總體結(jié)構(gòu)、研討。

  四、學生朗讀1、2自然段,質(zhì)疑解難。

  課文開始為什么要從兩類人、兩種關(guān)系說起?(教師用書)

  五、學生朗讀第3自然段,質(zhì)疑解難。(主要解決以下問題)

  1、“它至少給予我們?nèi)匕参俊睉绾卫斫猓?

  2、“覺得有好多淺薄的見解,非加以糾正不可”是不是反語?

  六、引導學生對九個故事進行研讀、解決疑點。

  1.學生讀蝙蝠的故事,讓學生研讀后,說一說寓言的原意是什么,作者提出了什么新的見解(以下八個故事,研讀的步驟同此)。

  明確:原意是諷刺沒有獨立人格的人,他們附炎趨勢,仰人鼻息,毫無原則可言。

  作者議論“人比蝙蝠就聰明多了。他會把蝙蝠的方法反過來施用”,這句話的含義是什么?(見教師用書)

  2.學生讀螞蟻和促織的故事,研讀、討論。

  明確:原意是諷刺只圖安逸,只想不勞而獲的人。作者議論“促織餓死了,本身就做螞蟻的糧食;同樣,生前養(yǎng)不活自己的大作家,到了死后偏有一大批人靠他生活,譬如寫回憶懷念文字的親戚和朋友,寫研究論文的批評家和學者等!弊髡咧赋隽俗骷遗c親朋好友、批評家和學者的關(guān)系。請仔細分辨,這里的“螞蟻”指什么?這里的“促織”指什么?(“螞蟻”指寫回憶懷念的親朋好友,寫研究論文的批評家和學者。“促織”指生前養(yǎng)不活自己的大作家。)

  3.學生讀狗和自己的影子的故事,研讀、討論。

  明確:原意是諷刺貪婪和多疑。

  作者議論“不自知的東西,照了鏡子也沒用”。這句話的含義是什么?(作者用這個故事來比喻人照鏡子。這句話的含義是指坐得端、行得正的人,用不著旁人來指責;搞歪門邪道的人,就算是指責也無濟于事)

  4.學生讀天文學家的故事,研讀、討論。

  明確:“他只望著高處,不管地下”結(jié)果“失足掉在井里”,原意是諷刺脫離群眾,脫離實際,一心想往上爬卻必然摔跤的人。

  作者議論“下去之后,決不說是不小心掉下去的”,“就是下去之后,眼睛還是向上看的!弊髡邔Α疤煳膶W家的故事”的體會是什么?(那些被迫下臺的人最終還是想要上去為所欲為)

  5.學生讀烏鴉的故事,研讀、討論。

  明確:“烏鴉把孔雀的長毛披在身上,插在尾巴上,到上帝前面去應選”,原意是諷刺偽裝者,它惹起眾怒,下場可悲。

  作者的議論:“這只烏鴉借來的羽毛全給人家拔去,現(xiàn)了原形,惱羞成怒,提議索性大家把自己天生的毛羽也拔個干凈,到那時候,大家光著身子,看真正的孔雀、天鵝等跟烏鴉有何分別。這個遮羞的方法至少人類是常用的!边@句話諷刺的是什么人?(那些明明知道自己不如別人,卻偏偏要找出理由為自己邊界的人)

  6.學生讀牛跟蛙的故事,研讀、討論。

  明確:“牛有我這樣大嗎?”原意是諷刺不自量力、夜郎自大的人。

  作者的議論,“我們每一種缺陷都有補償,吝嗇說是經(jīng)濟,愚蠢說是誠實,卑鄙說是靈活,無才便說是德……”作者這樣寫的意圖是什么?(諷刺那些本不如人,卻偏偏沒有自知之明的人)

  “各得其所,當然會相安無事”是反語嗎?

  7.學生讀老婆子和母雞的故事,研讀、討論。

  明確:“老婆子貪。已不足,希望她一天下兩個蛋”,原意是諷刺貪婪,諷刺急于求成。

  作者議論,“大胖子往往是小心眼”。是什么意思?(有錢人往往吝嗇,一毛不拔,不肯幫助別人)

  8.學生讀狐貍和葡萄的故事,研讀、討論。

  明確:原意是諷刺狐貍得不到葡萄,便說葡萄是酸的,以此自我安慰,F(xiàn)實生活中,有些人看到別人取得了成績,心存嫉妒,便說那成就并沒什么了不起。

  作者議論,“訴苦經(jīng)可以免得別人來分甜頭”。用意是什么?(見教師用書)

  9.學生讀驢子跟狼的故事,研讀、討論。

  明確:“狼信以為真,專心尋刺,被驢踢傷逃去”,原意是贊揚驢的機智,諷刺惡狠的愚蠢可笑。

  作者的議論,“醫(yī)生也是屠夫的一種”。作者為什么這樣說?(教師用書)

  六、課文第三部分(最后一段)怎樣理解?

  1、作者真的認為“《伊索寓言》是不宜作現(xiàn)代兒童讀物的”嗎?

  2、“盧梭認為寓言會把純樸的小孩教得復雜了,失去了天真,所以要不得!弊髡叩挠^點恰恰相反,作者認為“寓言要不得,因為它把純樸的小孩教得愈簡單了,愈幼稚了,以為人事里是非的分別、善惡的果報,也像在禽獸中間一樣公平清楚,長大了就處處碰壁上當!边@與盧梭的看法針鋒相對,你是如何理解的?

  3、作者說:“我是相信進步的人!睂@句話如何理解?

  4、為什么在“我是相信進步的人”之后又連帶一句“雖然并不像寓言里所說的蒼蠅,坐在車輪的軸心上,嗡嗡地叫:‘車子的前進,都是我的力量”’?

  七、在研讀九個故事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討論,把握中心思想。

  布置作業(yè) :完成練習題四,示例。

  要證明自己的觀點,就要講根據(jù),講理由。講理由好像很難,其實并不難,其中包括運用我們熟悉的因果關(guān)系、條件關(guān)系、假設關(guān)系的復句或一群句子。仿照下面的句子,表明自己的觀點,講明自己的理由。

  盧梭認為寓言會把純樸的小孩教得復雜了,失去了天真,所以要不得。我認為寓言要不得,因為它把純樸的小孩教得愈簡單了,愈幼稚了,以為人事里是非的分別、善惡的果報,也像在禽獸中間一樣公平清楚,長大了就處處碰壁上當。

  示例:我認為寓言可以讓孩子們讀。因為寓言通過短小的故事把人類的智慧和善良教給孩子們,教得具體生動、親切感人。孩子們讀了寓言,會認識到人世間的喜悅與悲傷、成功與失敗都像寓言中講述的那樣,蘊含著有益的哲理。他們長大了就會時時處處關(guān)心別人、關(guān)心集體,熱愛勞動、熱愛生活。

第二冊讀《伊索寓言》 篇2

  【教學目的】

  1、體會作者對各種社會上的偽善現(xiàn)象鞭辟入里的批判態(tài)度

  2.體會作者字字珠璣的語言與文學技巧

  【教學重點】

  1、體會作者對各種社會上的偽善現(xiàn)象鞭辟入里的批判態(tài)度

  2.體會作者字字珠璣的語言與文學技巧

  【教學難點 】

  1、他用妙喻般的語言表達了深沉的理性思考

  【教學方法】

  故事切入法、語言破解法、文體解讀法

  【教學課時】

  5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  課文

  《伊索寓言》是古希臘一部著名的流傳千古的書,它有很高的思想性,又有很高有文學價值,在世界文學史上有著巨大的影響!蹲x<伊索寓言>》選自錢先生的《寫在人生邊上》!秾懺谌松吷稀烦霭嬗1941年,據(jù)現(xiàn)代文學研究專家袁良駿先生說 ,這是一部非常了不起的書: 

  《寫在人生邊上》很可以看作《圍城》的前奏曲,沒有它,也許就沒有《圍城》。為什么叫《寫在人生邊上》?作者這樣解釋:“人生據(jù)說是一部大書”。“假使人生是一部大書,那末,下面的幾篇散文只能算是寫在人生邊上的。這本書真大!一時不易看完,就是寫過的邊上也還留下好多空間”。在書中的《一個偏見》一文中,他又說:“只有人生邊上的隨筆、熱戀時的情書等等,那才是老老實實、痛痛快快的一偏之見”。這就是說,第一,這本書寫的是作者對“人生”這部大書的理解和體悟,也可以說是對這部大書的豐富和補充;第二,這本書是寫在人生邊上的“隨筆”;第三,這些“隨筆”和那些“熱戀時的情書”一樣,是“老老實實、痛痛快快的一偏之見”。承認自己所寫乃個人的“一偏之見”,并非什么絕對真理,這表現(xiàn)了作者的謙虛。 

  假如僅僅從標題上看,我們一般會把此文當成讀后感或者一篇文藝評論。但是作者卻用一篇書評的外衣寫出了新意。更為引人注目的是他用妙喻般的語言表達了深沉的理性思考,這樣,我們閱讀的份量就加重了。剝掉妙喻的皮張得其精華,這篇文章因為閱讀它過難,所以也增加了研習的必要。 

  二、閱讀此文,把握重點: 

  1.雖然作者說的是讀伊索寓言的一些感想,但是絕不能僅僅當作感想來讀,而應該看作是對社會現(xiàn)象進行鞭辟入里的剖析的精深論著。作者說的是糾正伊索寓言故事的偏見,其實作者是借糾偏而闡述他的觀點,即對各種社會上的偽善現(xiàn)象的批判態(tài)度。 

  2.體會作者字字珠璣的語言與文學技巧。錢先生的散文,跟他的小說與文藝論著一樣,有著很高的文學藝術(shù)水平,只是我們可能還沒有深入其中的堂奧罷了,學習錢先生的文章,自然也可起到一定的開闊眼界和提高文學修養(yǎng)的作用。 

  二、自讀程序 

  要輕易讀懂和讀透這篇文章,可能會遇到一定的困難。我們認為以下幾種方法可資參考: 

  1、故事切入法

  2、語言破解法 

  3、文體解讀法

  第二課時 

  一、研讀課文

 。ㄒ唬┕适虑腥敕 

  《伊索寓言》的故事家喻戶曉,然而本文之作卻能想他人之所不想,寫他人之所不能及,別出心裁,寫出了一番新意。只要將《伊索寓言》原本的故事與此文所引,兩相比較,自然就能讀出錢文之高妙來了: 

  提示:《伊索寓言》故事原義

  1. 蝙蝠的故事原題目作《蝙蝠和黃鼠狼》,講的道理是“我們遇事也不要一成不變,隨機應變往往可以躲過大風險(P81)”。 

  2. 螞蟻和促織的故事原題作《螞蟻和蟬》,講的是“凡事都要預先有準備,才能防患于未然。(P53)”的道理。 

  3. 狗和他自己影子的故事,原題作《銜肉的狗》,講的是“這故事適用于貪心的人(P61)”的道理。 

  4. 天文家的故事原題作《天文學家》,講的是“這故事適用于這樣一種人:他們連人們認為是普通的事情都辦不到,卻拼命夸夸其談(P19)”。 

  5. 烏鴉的故事原題作《穴烏和鳥類》,講的是“借債的人拿著別人的錢,似乎很體面,可是一旦還了債,就原形畢露了(P47,周本P69原題《燕烏與鳥類》)”。 

  6. 老婆子和母雞的故事原題作《寡婦和母雞》,講的是“不少人由于貪婪,想得到更多的東西,結(jié)果連現(xiàn)有的也丟掉了(P27)” 

  7. 狐貍和葡萄的故事原題作《狐貍和葡萄》,講的是“有些人,能力小,辦不成事,就推托時機未成熟。(P8)” 

  8. 驢子跟狼的故事原題作《驢和狼》,講的是“有些人去做不該做的事情,自然要倒霉。(P88)” 

  查找:本文作者對每個故事的新義理解(課上完成)

  二、小結(jié)課文

  通過以上幾個故事,我們發(fā)現(xiàn)錢先生的創(chuàng)見果然不同凡響:一是錢先生對故事思想內(nèi)核把握得十分精深。文章寫了九個故事,除其第六個牛蛙的故事從以上兩個版本中不能查證,不知錢先生先前所引的是什么版本外,從其余的8個故事中,可以看到,錢先生在原來故事的基礎上,運用了豐富而獨到的聯(lián)想,把平凡的思想寫出了新意。二是錢先生語言駕馭能力高超。平淡的故事在他的筆下一下變得更加生動可愛起來;更為重要的是,他僅用了少量的文字就把故事的大意概括出來了,其中的主旨一點沒有減少。沒有這兩種能力,是寫不好這篇文章的。 

  第三課時 

  一、研讀課文

  (二)語言破解法 

  要理解錢先生的文章,我們不能不從他的語言著手。如錢先生的語言干凈利落,不加修飾。但并等于大白話,而是言簡而意賅,言近而旨遠。他特別善于將典雅與高深融貫于平實之中: 

  錢氏的散集《寫在人生邊上》則被稱為“學者散文”,其文字特色和《圍城》諸小說相似,而機鋒更為過之。小說沒有寫景、敘事的成份,作者因此不能意氣風發(fā)地從頭到尾議論。散文則不然,《寫》里每篇都是錢氏的“脫口秀”(talk show),從錦心到繡口,把人的愚昧丑陋諷刺得美哉妙哉!“醫(yī)生雖然治病,同時也希望人害。号淞丝嗨幩,好討辣價錢。”印象派文學批評對作品的議論,往往離題,只見天花亂墜!爸劣凇∠笈伞,我們當然還記得四個瞎子摸白象的故事,改為‘摸象派’”。英國的王爾德如果尚在,且懂得中文,一定大為嘆服,而且擲筆不再寫印象派評論了。(《羊城晚報》1998/12/24) 

  下面我們以文章的第三段為例,體會其語言的妙處: 

  原文解說 

  1、如何理解課文第三段首句“這些感想是偶爾翻看《伊索寓言》引起的! 

  這里的意思是先讀書后有了感想。但《伊索寓言》讀的人不少,何以錢先生如此?顯然沒有他成熟的思想不足以成文,這樣我們所知道的感想,原來是深思熟慮的結(jié)果。換句話說,錢先生早就有了寫作的打算,只是借伊索的故事寫將出來罷了。 

  是的,《伊索寓言》大可看得。 大可看得,就是值得一看。伊索寓言是一部流傳千古的書,怎么會不值得一看呢?原來作者想說的是在下面。 

  2、《伊索寓言》它至少給予我們?nèi)N安慰。 什么叫讀文章的安慰?

  原來它是一句意味深長的反諷語。本來讀文章的目的就是有收獲,但讀伊索寓言不僅是有收獲,重要的是,它可以滿足我們的虛榮心。同時可以借此將想要說的內(nèi)容暗示出來。下文就此展開了敘述。 

  第一,這是一本古代的書,讀了可以增進我們對于現(xiàn)代文明的驕傲。 因為是古代的書就能說增進現(xiàn)代文明嗎?顯然不能,那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呢?原來是說,現(xiàn)代人往往自高自大,瞧不起古代的文明。而事實是,古代文明被我們現(xiàn)代文明所玷污了。 

  第二,它是一本小孩子讀物,看了愈覺得我們是成人了,已超出那些幼稚的見解。 換一個角度說。也為下文作準備。暗示人有瞧不起人的丑惡的一方面。 

  第三呢,這部書差不多都是講禽獸的,從禽獸變到人,你看這中間需要多少進化歷程!我們看到這許多蝙蝠、狐貍等的舉動言論,大有發(fā)跡后訪窮朋友、衣錦還故鄉(xiāng)的感覺。 可以說這里是第三次強調(diào)現(xiàn)代人的自尊與自信,都是為下文作鋪墊的。而在此處的諷刺卻更加明顯了。

  但是窮朋友要我們幫助,小孩子該我們教導,所以我們看了《伊索寓言》,也覺得有好多淺薄的見解,非加以糾正不可。 通過以上的對比,把需要比較的兩個方面強調(diào)得更加突出。同時將作者真正想說的話作了一個提示。其實并非是《伊索寓言》有什么內(nèi)容可以糾正,而是作者有話要說。 

  二、作業(yè) 布置:怎么理解《伊索寓言》給予我們?nèi)N安慰?

  第四課時 

  一、研讀課文

 。ㄈ┪捏w解讀法 

  就此文的體例而言,它宜作一篇文學評論或一篇讀后感。但是錢先生打破了常規(guī)的寫法,把讀后感或文學評論與社會批評并文藝創(chuàng)作諸種文體結(jié)合起來了。 

  先從評論的角度說,此文可以評價《伊索寓言》這部書有些什么內(nèi)容,寫得怎么樣,我們有些什么收獲,我們怎樣去讀它,等等。這個角度要求作者站在一個較宏觀的位置進行整體的評述,對作者的駕馭能力要求較高。但這種文章又易于流于空洞。而此文打破了評論的界限,用的是一種自說自話般的語言,用的是一種自由抒發(fā)的語式。 

  再從讀后感的角度說,它可以是寫這部書的一點一滴的感想,也可以是寫這部書的一點認識等等。此文就小事而論小事,選材的角度不大。而此文在寫感想的同時加入了更多主觀認知的因素,因此又不完全是讀后感。 

  從創(chuàng)作的角度說,創(chuàng)作有著較多的自由度,形式上大多不受限制。而其主題表現(xiàn)也更加靈活,有的只是自由發(fā)揮的瀟灑。但是,此文在感性的抒發(fā)中,卻包含著相當多的理性思考。自然,這篇文章是很難用一種標準去衡量的。 

  二、自讀點撥 

 。ㄒ唬┪恼碌拈_頭三段內(nèi)容如何理解? 

  文章的前三段文字初看與主旨無關(guān),實質(zhì)是文章的靈魂所在。它通過正反不同的類比把人的丑陋思想充分開拓出來了。 

  第一段談的是應當如何客觀對待現(xiàn)實和歷史的問題。雖然作者舉的是人事的例子,但他實際上指出了人們過于自尊,不肯承認他人的劣根性。作者在這里使用了比喻的手法,因而,更增加了文章的內(nèi)涵。 

  第二段,作者寫的是現(xiàn)實生活中有些人對待歷史的態(tài)度。歷史是有著豐富的內(nèi)涵的,很值得我們?nèi)ノ『徒梃b。但是由于人類的唯我獨尊,不肯承認他人的長處,因此常常小看歷史,并歪曲歷史的本來面目,忽視歷史的價值。 

  第三段,總體上寫的是作者由《伊索寓言》引起的感想。值得注意是作者在此段中隱含了豐富的思想感情:一是作者對這部書還是十分肯定的(“大可看得”)。二是,這部書也未免太純樸了,不足以反映我們今天的復雜的歷史與現(xiàn)實!翱梢栽鲞M我們對于現(xiàn)代文明的驕傲”,“現(xiàn)代文明”其實是一個反語,指的是現(xiàn)代人的奸猾與做作!翱戳擞X得我們是成人了,已超出那些幼稚的見解”暗示的是我們的見解與經(jīng)歷比起古人來更豐富得多!鞍l(fā)跡后訪窮朋友、衣錦還故鄉(xiāng)的感覺”說的是人類的盲目自尊與自愛。而正是因為這樣的思想感情,導致了人類的許多丑陋現(xiàn)象。 

  (二)如何理解這篇文章的主旨與價值? 

  這篇文章的主旨可以定為,作者借評價《伊索寓言》,對各種偽善的社會現(xiàn)代進行揭露和批判。例如蝙蝠的故事寫的是對那些偽善者的揭露。螞蟻和促織的故事可能至少有四層意思:一層寫促織不知為自己作長遠打算;二層寫的是螞蟻落井下石。三層用逆向聯(lián)系法,寫的是對那些“坐看著詩人窮餓、不肯借錢的人”的詛咒。第四層意思,寫的是對某些學無所長,只知拾人牙穢的腐儒的諷刺。類似道理我們很容易從中體會出來。 

  對于《寫在人生邊上》的價值所在,袁良駿先生作過這樣的評價: 

  (《寫在人生邊上》)十篇散文……每篇有每篇的精采之處,難怪人們至今對它們好評如潮。首先,作者寫的雖然是散文,用的卻是小說家之筆,是小說和散文的結(jié)合!哆吷稀凡粌H是小說與散文的結(jié)合,也是知識與想象的結(jié)合。錢氏知識淵博,其散文在中、西典故的運用方面都有過人之處,尤其西典運用之嫻熟、恰切更為出色。中典的運用頻率雖低于西典,但熟練、準確程度卻同樣可以媲美!哆吷稀返牡谌齻特點是有不少獨特的人生感悟,這些感悟也許顯得怪誕甚至荒謬,但細細品味便覺出它們的妙處了。 

  錢氏的深刻、哲理中,蘊涵著大量尖銳、辛辣的諷刺。這種諷刺,往往給人以尖刻、陰冷之感,這就構(gòu)成了錢氏散文的又一特點。作者對社會、人生的觀察,對人情的剖析,可以讓人不寒而栗。錢鐘書不象有些作家那樣對人間充滿激情,筆下春溫和煦,他對人生的關(guān)愛和理想通過冷峻、尖刻的諷刺折射出來。 

  以上特點,都是通過錢氏獨特的語言風格表現(xiàn)出來的。冷峻、尖刻、富于思辨和哲理,使錢氏散文特別耐人尋味。 

  把握了這些意思,理解錢氏文章的精神內(nèi)核就容易了。 

 。ㄈ┰鯓涌创髡叩男形乃悸放c行文技巧? 

  從文學評論或讀后感的角度講,此文可以是先講大道理,然后再結(jié)合原文進行論述。這也符合一般論述性文體的要求。值得注意的是,作者采用了先說道理再行論述的這一形式,而在語言使用上卻用了類比的方法與比喻的技巧,讀來既有一種哲學的深思,又有文學的華彩: 

  我認為,……錢先生的類比思維和逆向思維都相當發(fā)達,而且學貫中西、博聞強記,對學問對人生都有洞察幽微的獨到見解,加上向來都非常重視比喻在文學作品中的應用,因此他的作品甚至學術(shù)著作總是妙喻連珠、美不甚收,具有極強的表現(xiàn)力與可讀性,形成了自己幽默機智、卓而不群的獨特風格。假如將比喻藝術(shù)從他的作品中抽去,錢鐘書將不成為錢鐘書。(《羊城晚報》1998/12/24) 

  如文中普通人年長與年幼的對比。年長女人與年幼女人的類比。古代與現(xiàn)代的類比。在類比當中,我們看清了人類思想的劣根性。而在下文中,在總體上運用類比的情況下,借助逆向思維引出了相反的結(jié)論。這些結(jié)論無不具有很高的理論價值。 

  此外,據(jù)稱運用大量運用比喻的方法寫作論文,現(xiàn)代中國最杰出者為錢鐘書一人。這是我們在閱讀此文時所要注意的。 

  (四)如何看待文章結(jié)尾的一句話? 

  理解最后的一段話是有一定的困難的,但這段話卻是文章的精華所在。下面是我們的解讀: 

  這幾個例子可以證明《伊索寓言》是不宜做現(xiàn)代兒童讀物的。(古代兒童讀物真是不宜作現(xiàn)代兒童的讀物嗎?顯然不是。而是這部書可能太純正了,不能反映出現(xiàn)代社會的奸詐。)盧梭在《愛彌兒》卷二里反對小孩子讀寓言,認為有壞心術(shù),舉狐貍騙烏鴉嘴里的肉一則為例,說小孩子看了,不會跟被騙的烏鴉同情,反會羨慕善騙的狐貍。(盧梭的話本身就有一定的思辨性的反叛精神,但也并不無道理;對盧梭的話也持不同的看法,為自己的論證張揚,足見錢氏的創(chuàng)見)要是真這樣,不就證明小孩子的居心本來欠好嗎?(意思是我不贊成認為小孩子壞。)小孩子該不該讀寓言,全看我們成年人在造成什么一個世界、什么一個社會,給小孩子長大了來過活(把話語引向自己的論證范籌之內(nèi),對成人進行了辛辣的諷刺。)。盧梭認為寓言會把純樸的小孩子教得復雜了,失去了天真,所以要不得。我認為寓言要不得,因為它把純樸的小孩子教得愈簡單了,愈幼稚了,以為人事里是非的分別、善惡的果報,也象在禽獸中間一樣的公平清楚,長大了就處處碰壁上當(兩相比較各有優(yōu)長,再一次對社會上的偽善行為批叛。)。緣故是,盧梭是原始主義者,主張復古,而我呢,是相信進步的人(反語——我相信人類的進步,但人類在進步當中的偽善行為卻不能不食令人警醒)——雖然并不象寓言里所說的蒼蠅,坐在車輪的軸心上,嗡嗡地叫到:“車子的前進,都是我的力量。”(巧妙的自謙與自夸——諸位都沒有看透!這就是我的功勞。)

  第五課時 

  一、自讀思考 

  閱讀下列文字,完成相關(guān)檢測: 

  偏見可以說是思想的放假。它是沒有思想的人的家常日用,而是有思想的人的星期日娛樂。假如我們不能懷挾偏見,隨時隨地必須得客觀公平、正經(jīng)嚴肅,那就像造屋只有客廳,沒有臥室,又好比在浴窒里照鏡子還得做出攝影機頭前的姿態(tài)。魔鬼在但丁《地獄篇》第二十六出中自稱:“敝魔生平最好講理。”可見地獄之設,正為此輩;人生在世,言動專求合理,大可不必。當然,所謂正道公理壓根兒也是偏見。依照生理學常識,人心位置,并不正中,有點偏側(cè)。并且時髦得很,偏傾于左。古人稱偏僻之道為“左道”,頗有科學根據(jù)。不過,話雖如此說,有許多意見還不失禪宗洞山《五位頌》所謂“偏中正”,例如學術(shù)理論之類。只有人生邊上的隨筆、熱戀時的情書等等,那才是老老實實、痛痛快快的一偏之見。世界太廣漠了,我們圓睜兩眼,平視正視,視野還是偏狹得可憐,狗注視著肉骨頭時,何嘗顧到旁邊還有狗呢?至于通常所謂偏見,只好比打靶的瞄準,用一只眼來看。但是,也有人以為這倒是瞄中事物紅心的看法。譬如說,柏拉圖為人類下定義云:“人者,無羽毛之兩足動物也!笨芍^客觀極了!但是按照希臘來阿鐵斯(Diogenes Laertius)《哲人言行錄》六卷二章所載,偏有人拿著一只拔了毛的雞向柏拉圖去質(zhì)問。博馬舍(Beaumarchais)《趣姻緣)(Mariagede Figaro)里的丑角說:“人是不渴而飲……的動物!蔽覀兠髦鞘秦澗坪蒙男』樀拇蛘,而也不得不承認這種偏宕之論確說透了人類一部分的根性。偏激二字,本來相連;我們別有所激,見解當然會另有所偏。假使我們說:“人類是不拘日夜,不同寒暑,發(fā)出聲音的動物,”那又何妨?(《寫在人生邊上●一個偏見》,錢鐘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年5月第一版) 

  問題之一:請從任意一角度談你對《一個偏見》內(nèi)容的理解。 

  這是一道開放性的考題。估計不會有規(guī)定的答案。 

  這個角度是很多的,只要有不理解的內(nèi)容都可以作為理解的角度。原因有二:一是本文確實字字珠璣,含蘊深刻。二是選擇理解的內(nèi)容不一,答案則不同。我們的原則是允許學生多向思維。能自圓其說即可。 

  問題之二:請用最為簡練的語言概括此段的主要內(nèi)容。 

  此題亦可作開放型題目要求?刹痪谐梢。大致內(nèi)容合理即可:在作者看來,任何思維活動的結(jié)果(思維)都有它的合理性。結(jié)論的正確與否,換一個角度說,都可能是一個偏見。這就是作者的偏見。 

  問題之三:請查證作者在此文中的引據(jù)情況,并以此說明作者的學問根基如何。 

  在這段文字之中,錢鐘書的學問自不待言。單從引據(jù)即可見一斑: 

  1.引但丁《地獄篇》第二十六出中的話。 

  2.引禪宗洞山《五位頌》“偏中正”的論述。 

  3.引某書柏拉圖為人類下定義的內(nèi)容。 

  4.引希臘來阿鐵斯《哲人言行錄》六卷二章。 

  5.引有人拿著一只拔了毛的雞向柏拉圖去質(zhì)問的故事。 

  6.引博馬舍《趣姻緣》里的丑角的說法。 

  至于說錢鐘書論述的獨到性,這段文字更是無與倫比。閱讀時注意體會。

  二、小結(jié)全文

  三、作業(yè) 布置

第二冊讀《伊索寓言》 篇3

  一、  教學目的

  1.正確讀寫、理解并運用下列詞語:屈尊下顧、惱羞成怒、賣弄風雅、衣錦還鄉(xiāng)、相安無事、信而好古、坐井觀天、高超出世、各得其所、厭恨、衰朽、閱歷、發(fā)跡、思慕。

  2.把握文中的關(guān)鍵句,并理解這些句子在文中的意思和作用,研究含蓄、隱晦句子的主旨。

  二、學習重點:

  1、探討中心意思。

  2、理解難句含義。

  三、教學難點  目的之2。

  四、補充資料:錢鐘書在清華讀書時就立志“橫掃清華圖書館”。當學生時,就被人們視為老師的“顧問”,他讀書之多,中英文功底之雄厚,遠遠超出了他的同齡人。也有敢于質(zhì)疑的精神,曾指出當時學術(shù)界頗有影響的周作人的《中國新文學源流》一書的瑕疵,震動文壇。(“他記憶精博,思力敏銳,辯才無礙”!八S時都在動腦筋,讀書的時候是他思想最活躍的時候,所以每讀完一書,其精神實質(zhì)全被吸收……最難得的是好學不倦,不論處什么環(huán)境都手不釋卷……他好比一個精神世界的美食家,什么品種的美味都要嘗一嘗! --鄭朝宗《懷舊》)

  另外參看課文后面的附錄。重點強調(diào)并推薦其長篇諷刺小說《圍城》。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一.學生朗讀課文,積累下列詞語。

  1.厭恨:厭惡痛恨。

  2.憐憫:對遭遇不幸的人表示同情。

  3.閱歷:由經(jīng)歷得來的知識。

  4.信而好古:語出《論語》,意思是相信并喜好古代的典章文化。

  5.思慕:思念,仰慕。

  6.衰朽:衰落、衰老。

  7.歷程:經(jīng)歷的過程。

  8.發(fā)跡:指人變得有錢有勢。

  9.衣錦還故鄉(xiāng):古時指做官以后,穿起錦繡的衣服,回到故鄉(xiāng)向親友夸耀。成語為

  “衣錦還鄉(xiāng)”,也說“衣錦榮歸”。

  10.高超出世:好極了,好得超過世人的水平。

  11.賣弄風雅:向別人顯示、炫耀自己的(其實并不高明的)文學素養(yǎng)。

  12.上流社會:舊時指社會地位高的人們。

  13.屈尊下顧:降低了身份來觀察民情。屈尊,降低身份俯就。

  14.狂吠:狗狂叫。

  15.星象:指天空中星體的明暗、位置等現(xiàn)象。古代迷信的人往往借觀察星象來推測人

  事的吉兇。

  16.失足:行走時不小心跌倒。

  17.下野:執(zhí)政的人被迫下臺。

  18.坐并觀天:比喻眼光狹小,看到的有限。

  19.惱羞成怒:由于羞愧和惱恨而發(fā)怒。

  20.嬌。簨赡,小巧。

  21.各得其所:每一個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適的安頓。

  22.相安無事:相處沒有矛盾、沖突和爭執(zhí)。

  二.由題入文,初步把握作者的感想。(第1—3段)

  1.揣讀1段,概括“我們”由《伊索寓言》引起的“三重安慰”。

  這“三重安慰”其實是“我們”對現(xiàn)代文明與《伊索寓言》的態(tài)度,F(xiàn)代文明值得驕傲,“我們”的見解更成熟;《伊索寓言》是幼稚、淺薄的,其時代是小孩子時期。

  2.揣讀2、3段。

  這兩段文字從邏輯上看應置于第3段之后,是對“我們”感受更生動的譬說。

  A.找到“我們的年長”、“比我們年輕的人”、“人類的小孩子時期”、“現(xiàn)代的悠久古老”與第3段中的照應關(guān)系。

  B.概括“我們”對“年輕的人”對古代的態(tài)度,與第3段的感受參讀(抓關(guān)鍵詞句)。

  3.初步體會這三段中一些關(guān)鍵詞句包含的態(tài)度傾向。

  三.細讀故事部分,討論:按“我們”的態(tài)度,由《伊索寓言》引出現(xiàn)代哪些心理和行為。(依次編序)

  A.比蝙蝠更狡猾、更會偽裝  B、靠“吃”文學家養(yǎng)活自己  C、無自知者不知其丑  D、脫離實際、不顧一切,目空一切向上爬,慘敗了還要找借口自欺欺人E、用“要丑大家都丑”的劣法為自己遮羞  F、揚短為長,自以為美的自憐自賞

  G、利令智昏,欲利反失  H、說甜是苦,獨占好處  I、道貌岸然,尸位素餐、名不副實

  四.揣讀結(jié)尾,進一步體會作者用意。

  “我認為”的含義:現(xiàn)代是非混淆、狡詐、不公。

  五.綜合全文三個部分,概括作者的觀點:

  A.“我們”、“我”的區(qū)別。

  B.文中似褒實貶,似貶實褒的感情。

  C.“我們了相信現(xiàn)代的一切、在價值上、品格上都比古代進步。”的潛力。

  六、結(jié)構(gòu):學生默讀全文,思考總體結(jié)構(gòu)、研討。

  教師明確:本文是一篇讀后感。讀后感的一般結(jié)構(gòu)為“導入  ——讀后之感——總結(jié)”三部分。

  第一部分為1、2兩段,從兩類人、兩種關(guān)系說起。第二 部分為第3到第12段。借《伊索寓言》里九個故事聯(lián)類引申,洞燭世相,—一糾正淺薄的見解,表達作者獨到之見,是全文的主體。第三部分為最末一段,是全文的總結(jié)。

  七.處理課后的練習題。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了解作者用動物比喻什么人或人的什么行為;

  2.完成精讀練習。

  教學重點 精讀練習

  教學難點  寓言的比喻義。

  教學過程 :

  一.學生講寓言故事入手,如《鄭人買履》《刻舟求劍》等,引申出九則寓言故事的作用,并說明作者用下列動物比喻什么人或人的行為。

  1、 蝙蝠的故事:――可鄙的自高自大!(蝙蝠是冒充同類,而人,卻總要找到比同類強的理由和資本,在任何場合都想傲視別人,自高自大)比喻無德無行的文人;

  2、 螞蟻和促織的故事:――可笑的是非定論。ü适轮惺菗P螞蟻貶促織,而人世間同樣的事情該贊揚誰?世間的是非已不再那么可以簡單判斷)比喻那些?拷o死人寫文章而抬高身價的文人;

  3、 狗和它的影子的故事:――可恨的無知狂吠(在狗的身上看到了如狗一般狂吠亂叫,惹不得的無自知之明的人)比喻那些不學無術(shù)、妄自尊大的人;

  4、 天文家的故事:――虛榮的自欺欺人。ú桓市南屡_下野下面子,尋找理由聊以自慰)

  5、 烏鴉的故事:――可悲的嫉妒心理(自己沒有優(yōu)點,也不甘心認可別人。自己得不到的好處,也千方百計讓別人得不到。誰比自己好就打擊誰對付誰,以求遮丑遮羞)比喻那些品質(zhì)卑下、嫉賢妒能的人;

  6、 牛跟蛙的故事:――可憐的自我陶醉(“Q”勁十足,不思進。┍扔髂切┳砸詾槭、嗜痂成癖的人;

  7、 老婆子和母雞的故事:――為富不仁。ㄔ椒试礁坏娜耍绞遣豢细冻觯

  8、狐貍和葡萄的故事:――貪得無厭,不知滿足;為保所得,狡猾訴苦。一是比喻那些貪心不足的人,一是比喻那些既得利益者。

  9、驢子跟狼的故事:――偽善皆是。(打著偽善的幌子干盡壞事的大有人在)

  三.教師評講精讀練習。

  課后啟示:讀書的價值在于思考!

  讓學生展開討論,發(fā)表自己對《伊索寓言》以及寓言故事的作用的意見。未必要贊同作者文章里的觀點,卻應當從中明白一個道理:讀書的目的不是盡信書本,而是促自我思考,敢于發(fā)出自己的聲音,表達自己的見地。                        

第二冊讀《伊索寓言》 篇4

        [教學目標 ]

      1、探討中心意思(借助重點語句的理解弄清作者要表達的思想) 

      2、深入思考,讀懂有個性特色、有思想深度的作品。 

      3、走近錢鐘書。 

  [補充資料]

      錢鐘書在清華讀書時就立志“橫掃清華圖書館”。當學生時,就被人們視為老師的“顧問”,他讀書之多,中英文功底之雄厚,遠遠超出了他的同齡人。也有敢于質(zhì)疑的精神,曾指出當時學術(shù)界頗有影響的周作人的《中國新文學源流》一書的瑕疵,震動文壇。(“他記憶精博,思力敏銳,辯才無礙”!八S時都在動腦筋,讀書的時候是他思想最活躍的時候,所以每讀完一書,其精神實質(zhì)全被吸收……最難得的是好學不倦,不論處什么環(huán)境都手不釋卷……他好比一個精神世界的美食家,什么品種的美味都要嘗一嘗! --鄭朝宗《懷舊》) 

      另外參看課文后面的附錄。重點強調(diào)并推薦其長篇諷刺小說《圍城》。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方法]

      研讀法。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

 。ㄒ唬 讀全文,說說初讀感受和讀文疑點。 

 。ǘ 探討性閱讀,讀懂較有難度的文章,如何深入?

  1、 主要暗示語句的尋找(尋找解讀文章的鑰匙――點睛之處):文本總有語句告訴你作者到底要表現(xiàn)什么思想,關(guān)鍵是把這些話找出來體會分析。

  2、 中間部分的材料各表現(xiàn)作者的什么見解?它與作者的寫作意圖有何聯(lián)系?

 。ㄈ 具體深入的問題: 

      1、 從標題看,文章是讀后感,那么作者讀后究竟對《伊索寓言》持什么態(tài)度? 

      《伊索寓言》“是不宜做現(xiàn)代兒童讀物的,它把純樸的小孩教得愈簡單了,愈幼稚了,以為人事里是非的分別、善惡的果報,也像在禽獸間一樣公平清楚,長大了就處處碰壁上當! 

      2、 文章一、二、三段的作用?作者對人類的“進步”、“現(xiàn)代文明”持什么態(tài)度? 

      作用是通俗地解題:說明人們?yōu)槭裁聪矚g;持諷刺與否定的態(tài)度――越來越狡猾,越來越復雜,卻自以為是“智慧”。 

      3、 蝙蝠的故事:――可鄙的自高自大。鹗敲俺渫悾,卻總要找到比同類強的理由和資本,在任何場合都想傲視別人,自高自大) 

      4、 螞蟻和促織的故事:――可笑的是非定論。ü适轮惺菗P螞蟻貶促織,而人世間同樣的事情該贊揚誰?世間的是非已不再那么可以簡單判斷) 

      5、 狗和它的影子的故事:――可恨的無知狂吠(在狗的身上看到了如狗一般狂吠亂叫,惹不得的無自知之明的人) 

      6、 天文家的故事:――虛榮的自欺欺人。ú桓市南屡_下野下面子,尋找理由聊以自慰) 

      7、 烏鴉的故事:――可悲的嫉妒心理(自己沒有優(yōu)點,也不甘心認可別人。自己得不到的好處,也千方百計讓別人得不到。誰比自己好就打擊誰對付誰,以求遮丑遮羞) 

      8、 牛跟蛙的故事:――可憐的自我陶醉(“Q”勁十足,不思進。 

      9、 老婆子和母雞的故事:――為富不仁!(越肥越富的人,越是不肯付出) 

      10、狐貍和葡萄的故事:――貪得無厭,不知滿足;為保所得,狡猾訴苦。 

      11、驢子跟狼的故事:――偽善皆是。(打著偽善的幌子干盡壞事的大有人在) 

 。ㄋ模﹩⑹荆鹤x書的價值在于思考! 

      讓學生展開討論,發(fā)表自己對《伊索寓言》以及寓言故事的作用的意見。未必要贊同作者文章里的觀點,卻應當從中明白一個道理:讀書的目的不是盡信書本,而是促自我思考,敢于發(fā)出自己的聲音,表達自己的見地。 

    

      小結(jié):理解文章的關(guān)鍵和汲取借鑒的關(guān)鍵在于弄清幾個對比關(guān)系: 

      人們怎么看待《伊索寓言》――――――作者怎么看待《伊索寓言》(把握文章主旨) 

      伊索怎么說―――――――――――――作者怎么說(讀懂文章材料) 

      錢鐘書怎么讀文―――――――――――  我自己怎么讀文(敢于質(zhì)疑,善于思考)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

 。ㄒ唬┱勛x本文的感想(不拘一格,各抒己見。)

 。ǘ┳髡呱捷W事 

        錢鐘書(1910—1998),現(xiàn)代文學研究家、作家,字默存,號槐聚,曾用筆名中書君,江蘇無錫人。因他周歲“抓周”時抓得一本書,故取名“鐘書”。 

       錢鐘書出生于詩書世家,自幼受到傳統(tǒng)經(jīng)史方面的教育,中學時擅長中文、英文,卻在數(shù)學等理科上成績極差。報考清華大學時,數(shù)學僅得15分,但因國文、英文成績突出,其中英文更是獲得滿分,于1929年被清華大學外文系破格錄取。在這一時期,他刻苦學習,廣泛接觸世界各國的文化學術(shù)成果。1933年大學畢業(yè)。1935年和作家、翻譯家楊絳結(jié)婚。同年考取公費留學生資格,在牛津大學英文系攻讀兩年,又到法國巴黎大學進修法國文學一年,于1938年回國。曾先后在多所大學任教。 

        錢鐘書深入研讀過中國的史學、哲學、文學經(jīng)典,同時不曾間斷過對西方新舊文學、哲學、心理學等的閱覽和研究,著有多部享有聲譽的學術(shù)著作。他的散文和小說也很出色,特別是長篇小說《圍城》,才情橫溢,妙喻連篇,可謂家喻戶曉。 

        錢鐘書從小就聰明過人,但他的天賦主要表現(xiàn)在文學上。他喜歡隨心所欲地自由發(fā)揮,特別不愿意按部就班地邏輯推理,因此對數(shù)、理、化等課程深惡痛絕。錢鐘書進入中學讀書后逐漸喜歡上了英語。錢鐘書所在的中學是美國圣公會辦的教會學校,大部分課程都是用英文講授。他的英語成績很好,但是他從不上英語課,也不看英語教科書,上課也不記筆記,而是低頭看外文原版小說。因此,他的英文幾乎完全靠自學,充分表現(xiàn)了他卓異的語言天賦。 

      盡管學習成績很好,但在生活方面,錢鐘書確實有點“癡氣”。比如,他總分不清東西南北, 一出門就分不清方向;穿衣服不是前后顛倒,便是內(nèi)外不分。最出洋相的是上體育課,作為領(lǐng)隊,他的英語口令喊得相當宏亮、準確,但他自己卻左右不分,不知道該怎么辦?诹詈皩α耍约簠s糊里糊涂不會站,常常鬧得全班哄堂大笑,自己卻莫名其妙。聰明過人卻又時常“糊涂”,這就是叫人難以捉摸的錢鐘書。(參見孔慶茂著《錢鐘書》,中國華僑出版社,1998年版。)

        錢鐘書學識淵博,記憶力驚人。在清華大學讀書時,他就與吳晗、夏鼐被譽為清華“三才子”。與陳衍老人的交往更體現(xiàn)了這一點。陳衍,號石遺,晚清“三大詩人”之一,在當時的詩壇上占有重要地位。石遺老人對當時的詩人學者甚少許可,但是對錢鐘書卻另眼相看。每年寒暑假錢鐘書從清華回無錫,石遺老人都要邀他去自己家。有一次,石遺老人說起清末大詩人王  運:“王  運人品極低,儀表亦惡,世兄知之乎?”錢鐘書對曰:“應該是個矮子!笔z笑說:“何以知之?”錢鐘書說:“王死時,滬報有滑稽挽聯(lián)云‘學富文中子,形同武大郎’,以此得之!笔z老人點頭稱是。又說王 運的著作只有《湘軍志》可觀,其詩可取者很少,他的《石遺室詩話》中只采用某兩句,但已記不起是哪兩句了。錢鐘書馬上回答:“好像是‘獨慚攜短劍,真為看山來’”。石遺老人不由得驚嘆:“世兄真是好記性!” (出處同上)

  錢鐘書先生作為著名的作家和學者,成就舉世矚目。晚年的錢鐘書閉門謝客,淡泊名利,其高風亮節(jié)為世人所稱道。 

  有位外國記者曾說,他來中國有兩個愿望:一是看萬里長城,二是看錢鐘書。他把錢鐘書看成了中國文化的象征。還有一個外國記者因為看了錢鐘書的《圍城》,想去采訪錢鐘書。他打了很多次電話,終于找到了錢鐘書。錢鐘書在電話里拒絕了采訪的請求,并說:“假如你吃了一個雞蛋覺得不錯,又何必要認識那個下蛋的雞呢?” 

        中央電視臺開辟了一個面對大眾的頗受歡迎的《東方之子》欄目,許多人拚死往里鉆,以一展“風采”為榮,但當節(jié)目制作人員試圖去采訪錢鐘書時,卻遭到了他堅決的拒絕。美國一所著名的大學想邀請他去講學,時間是半年,兩周講一次,一次40分鐘,合起來大約是8 個小時的時間,而給予的報酬是16萬美元,但錢鐘書絲毫不為所動。還有人在巴黎的《世界報》上著文稱:中國有資格榮膺諾貝爾文學獎的,非錢鐘書莫屬。 錢鐘書對這個評價不但不表示接受,反而在《光明日報》上寫文章質(zhì)疑諾貝爾文學獎的公正性。 

                    (參見胡中原《悼念錢鐘書先生》,《溫州晚報》1998年12月27日)

        1998年12月19日上午7時38分,錢鐘書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8歲。按照錢鐘書先生遺愿,先生后事一切從簡,遺體由兩三個親人送別就行了,不舉行任何悼念儀式,不保留骨灰,并懇辭花籃、花圈。 

        火化當天,在現(xiàn)場送行的,始終只有20多個人,包括錢鐘書的女婿、外孫、外孫女,他的學生,以及學生的學生,一些朋友。還有一些人是聽說后自愿趕來的。 

        錢鐘書的遺孀、著名學者楊絳把一小朵紫色的勿忘我和白玫瑰放在錢鐘書的身體上。火化間的門關(guān)上時,別人勸她離開,她說:“不,我要再站兩分鐘!彼劬镫[隱有淚花。

       錢鐘書的遺體火化后,根據(jù)他生前的意愿,骨灰就近拋灑。  

    “這樣的大學者,代表了一個時代。如果大家都知道了,光海外來的,可能就會有上千吧?”社科院外文所的薛先生說。  

        錢鐘書走了,我們還是讀他的書吧。先生就活在書里。 

 。ㄈ┙榻B錢鐘書的名言 

      1、大抵學問是荒江野老屋中二三素心人商量培養(yǎng)之事,朝市之顯學必成俗學。 

      2、人謂我狂,不知我之實狷。 

      3、人生據(jù)說是一部大書。 

      4、打狗要看主人面,那么,打貓要看主婦面了。 

      5、有了門,我們可以出去;有了窗,我們可以不必出去。 

      6、我們希望它來,希望它留,希望它再來——這三句話概括了整個人類努力的歷史。 

      7、笑的確可以說是人面上的電光,眼睛忽然增添了明亮,唇吻間閃爍著牙齒的光芒。 

      8、假道學的特征可以說是不要臉而偏愛面子。 

      9、偏見可以說是思想的放假。它不是沒有思想的人的家常日用,而是有思想的人的星期日娛樂。 

      10、如果你吃到一個雞蛋,覺得好吃,你又何必去認識下蛋的母雞呢? 

      11、人生像一座圍城,城外面的人拼命想進來,城里面的人拼命想出去。 

 。ㄋ模┳骷遗c作品 

        錢鐘書在學術(shù)著作方面主要有《談藝錄》、《管錐編》、《宋詩選注》等,其中《管錐編》突破了許多人文學科領(lǐng)域,將中西文化和文學做了很多有意義的比較和研究,融廣博的知識和精卓的見解于一體,有很高的學術(shù)價值。

        錢鐘書同時還著有散文集《寫在人生邊上 》,短篇小說集《人•獸•鬼》,長篇小說《圍城》等。無論他的散文或小說,都具有機智雋永的特點。尤其是長篇小說《圍城》,具有獨特的藝術(shù)魅力,已被譯成多種外文!秶恰芬粤魧W生方鴻漸回國后的戀愛糾葛和尋職經(jīng)歷為線索,展現(xiàn)抗戰(zhàn)時期的大都會、小城鎮(zhèn)以及高等學府的生活圖景,刻畫了一群獨特的知識分子,諷刺了文人陋習。因此,《圍城》享有“新《儒林外史》”之譽。 

        本文選自錢鐘書的散文集《寫在人生邊上》。這部散文集除本篇外,還收有《魔鬼夜訪錢鐘書先生》、《窗》、《論快樂》、《說笑》等,共計10篇。 

 。ㄎ澹┳髌焚p析 

        本文選取了《伊索寓言》里的9個寓言故事,別出心裁,從大家熟悉的故事中引發(fā)新意,觀點新奇,但又言之有理,令人叫絕。通過本文,作者告誡讀者,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也變得更加狡猾,我們必須有所提防,才能避免上當受騙。文中提出了很多警世哲理,值得用心體會。 

        關(guān)鍵知識點 

        錢鐘書,現(xiàn)代文學研究家、作家、著名學者,代表作有小說《圍城》、學術(shù)著作《管錐編》等。 

        補充知識點 

      1、《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的作者相傳是古希臘寓言家伊索。他擅長編講淺顯易懂而寓意深刻的故事。所講故事陸續(xù)經(jīng)過后人加工,寫成詩和散文,最后由拜占廷僧普拉努得斯匯編成現(xiàn)今流行的《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其中一部分(如《狼與小羊》、《獅子與野驢》等)用兇惡的動物比喻人間的權(quán)貴 ,嘲笑和鞭撻奴隸主階層,反映了平民及奴隸的思想感情。另一部分(如《烏龜與兔》、《牧人與野山羊》等)則總結(jié)了生活經(jīng)驗,教人處世和做人的道理。“伊索寓言”短小精悍,比喻恰當,形象生動,流傳廣,影響大。 

      2、盧梭與《愛彌兒》 

        盧梭(1712~1778),法國思想家、文學家,法國“啟蒙運動”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在困難條件下堅持自學,終于成為博學多才的平民知識分子!渡鐣跫s論》是盧梭論述其政治思想的代表作,闡述了“天賦人權(quán)”和“人民主權(quán)”的思想,以及人民有權(quán)推翻暴君、建立民主共和國的思想。 

        盧梭的教育思想,集中表現(xiàn)在《愛彌兒》一書中。這部書是他用20 年時間思考、3年時間寫成的。在《愛彌兒》這部聞名世界的論教育的著作中,盧梭根據(jù)他的唯物主義感覺經(jīng)驗論的認識論思想,提出了按照人的認識發(fā)展過程和自然法則,對他所假定的教育對象“愛彌兒”進行教育,使其身心自由發(fā)展的“自然教育”理論。但是,《愛彌兒》一出版就和它的作者一起遭到了厄運,法國議會正式裁決《愛彌兒》為異教邪說,并立即簽發(fā)逮捕令,要將盧梭打入監(jiān)牢。

        歷史是公正的!稅蹚泝骸泛芸毂惚皇廊怂J可,它所論述的教育理論,在教育史上引起了一場偉大的革命,給后人以很多有益的啟發(fā),以致于歌德稱頌它為“教育的自然福音”。 

      3、錢鐘書的幽默與睿智 

        錢鐘書學問博大精深,通貫中西。其作品機智雋永,無處不體現(xiàn)出作者的幽默與睿智。略舉一例!秶恰分蟹进櫇u留學快要畢業(yè)的時候,迫于父親和岳父的兩面夾攻,才知道留學文憑的重要,“這一張文憑,仿佛有亞當、夏娃下身那片樹葉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小小的一方紙能把一個人的空疏、寡陋、愚笨都掩蓋起來。自己沒文憑,好像精神上赤條條的,沒有包裹”。隨后,方鴻漸騙了一個愛爾蘭騙子的假文憑,還嚇唬了這個騙子。作者議論道:“這事也許是中國自有外交或訂商約以來惟一的勝利!边@些文字既有不落俗套的比喻,又有精辟警世的議論,文章幽默又耐人尋味。 

       要達到這種幽默,必須睿智。幽默與睿智,相輔相成,錢鐘書兼而有之;二者缺一,就不是完整的錢鐘書了。 

      4、錢先生與孔方兄 

        姓錢的錢先生,一生似乎沒有真窮過,也似乎沒有發(fā)過財,應該說他是一位精神貴族。困居上海孤島寫《圍城》的時候,他窘迫過一陣,辭退保姆后,由夫人楊絳操持家務,所謂“卷袖圍裙為口忙”。那時他的學術(shù)文稿沒人買,于是他寫小說的動機里就多少摻進了掙錢養(yǎng)家的成分。一天500字的精工細作,卻又絕對不是商業(yè)性的寫作速度。這時,全靠黃佐臨導演上演了楊絳的四幕喜劇《稱心如意》和五幕喜劇《弄假成真》,并及時支付了酬金,才使錢家度過了難關(guān)。 

        時隔多年,黃佐臨導演之女黃蜀芹所以獨得錢鐘書親允,開拍電視連續(xù)劇《圍城》,實因她懷揣老爸一封親筆信的緣故。錢鐘書是個別人為他做了事他一輩子都記著的人,黃佐臨40多年前的義助,錢鐘書40多年后還報。 

        進入80年代,從天上往錢家掉錢的事接二連三。美國普林斯頓大學邀請錢老講學,開價16萬美金,交通、住宿、餐飲免費提供,可攜夫人同往。錢鐘書拒絕了,他對校方特使說:“你們研究生的論文我都看過了。就這樣水平,我給他們講課,他們聽得懂嗎?” 

       英國一家老牌出版社,得知錢老有一本寫滿了批語的英文大辭典,派出兩個人遠渡重洋,叩開錢府的大門,出以重金,請求賣給他們,錢老說:“不賣!” 

        對送進家門的硬通貨不屑一顧的人,忽然有一天玩興大發(fā),要做一回富翁。那是1979年冬,錢鐘書收到四冊《管錐編》的8000元稿費,10元一張,顯得挺厚。錢鐘書把錢一分兩半裝進兩個紙袋,一邊拍打著一邊對楊絳說:“走,逛商場去!揣著錢不買東西做一回富翁! 

        不知道是衣服的錢袋鼓呢還是找到了富翁的感覺,錢鐘書看上去昂首挺胸,楊絳宛如保鏢護駕,一邊走,她一邊提醒:“注意提防小偷! 

        古典文學組的人找錢老借錢,他問:“你要借多少?”答:“1000元!卞X鐘書說:“這樣吧,不要提借,我給你500元,不要來還了!蓖粋人第二次來借,他還是如法炮制,依舊對折送人。 

        他當副院長(中國社會科學院——編者注)期間,給他開車的司機撞傷行人,找到錢老想借醫(yī)療費。錢老問明情況,說:“需要多少?” 

        司機答:“3000。” 

        錢老說:“這樣吧,我給你1500,不算你借,不用還了! 

        “我都姓了一輩子‘錢’了,還會迷信這個東西嗎?”他指著孔方兄的怪臉說。

                                                                      (張建術(shù)) 

      5、年登大耋,名滿天涯 

       錢鐘書先生的家位于國賓館附近的南沙溝,那是國家統(tǒng)一蓋的“部長樓”。錢老家里簡樸極了,20平方米的書房,光光的黃木地板,沒有地毯。一張寫字臺,一把靠背椅。寫字臺上堆滿書籍和信件,旁邊一只竹木躺椅,是他休息用的。對面擺著十分簡易的沙發(fā)和茶幾。這就是錢老那許多博大精深的撼世之作的誕生地。 

        今年86歲的錢老,和許多學者一樣,戴著一副深度近視眼鏡,額頭碩大,言談驚人。但又和許多學者不一樣。他決不迎合,決不講違心話干違心事,巋然于自我。他和夫人楊絳生活得有滋有味,瀟灑自如。兩位大學者、大作家夫婦之間既溫馨和諧,又互相尊重。這是典型的中國高級知識分子家庭的縮影,錢老和夫人常常坐在家中談天說地、讀書寫字,樂趣融融

  [1] [2] 下一頁  

第二冊讀《伊索寓言》 篇5

  語言基礎知識1.漂亮的書寫能給人以美的享受。請把下面這句話正確、規(guī)范、美觀地抄寫在方格內(nèi)。    寓言是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長的道理。2.給下列多音注音組詞。鋪  (    )___    喝   (    )___(    )___         (    )—— 強  (    )___    倒   (    )____(    )___         (    )_____背  (    )___    吐  (    )__(    )__       (    )__3.給下列短語加上恰當?shù)牧吭~。五__寓言   一__店鋪   一__雕像  一__蟬   一__狗    一__肉  一__口袋  一__鏡子4.下列加點詞語解釋欠妥的一組是( 。゛.無奈之下,只得甘拜下風。甘拜下風:佩服別人,自認不如。b.欲求防患未然,莫如深謀遠慮。防患未然:防止不要發(fā)生這樣的事。c.本則寓言于貪慕虛榮,妄自尊大者,確是當頭棒喝。當頭棒喝:當頭一棒或大聲一喝,促其領(lǐng)悟。比喻促人醒悟的警告。d.此輩視而不見自身缺陷,無端索垢求疵,非議他人。無端:無緣無故。5.選詞填空。蚊子著__號角,向獅子飛__過去,專__對方的鼻子和四周無毛的地方__。獅子用爪子把自己的臉都__破了,也沒能__住蚊子。(奏 沖 揀 啃 撓 抓 吹 撲 挑 咬 逮 捉 叮)語言表達訓練6.《嘴里銜肉的狗》這則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7.給《蚊子和獅子》安排一個與課文不同的結(jié)局。8.下面語段中劃線的句子有語病,請修改在橫線上。    一天,有位父親帶著小兒子去鄉(xiāng)下旅行,(1)想讓他認識一下窮人是怎樣生活的。旅行結(jié)束后,父親問:(2)“你知道這回窮人是怎樣過日子了吧?”兒子回答:“我發(fā)現(xiàn)咱家僅有一個水池通向花壇的中央,可他們竟有一條望不到頭的小河;(3)我們的花園里僅有幾盞燈,可他們才有漫天的星星;我們的院子只有那么一點兒,他們的院子卻有整個農(nóng)場那大!”兒子說完,父親啞口無言。兒子接著說:(4)“感謝讓我明白了我們有多么貧窮!”(1) (2) (3) (4)9.請為下面這則新聞擬—個標題。(20字以內(nèi))本報訊  母親節(jié)前夕,一位姓陳的女士突然收到10歲女兒的來信。在信中,火辣的歌詞著實讓陳女士迷醉了一回。    昨日下午,陳女士向記者展示了這封獨特的祝福信:色彩鮮艷的圖案和文字裝滿了整頁白紙,其中最火辣的就是摘自流行歌曲的表白語:“今生因你癡狂,此愛天下無雙!””我愛你,愛著你,就像老鼠愛大米!’’‘‘你是我的玫瑰,你是我的花,你是我的愛人,是我的牽掛!’’信紙的一角,機靈的女兒也沒忘了“順便”檢討一下學期考試成績不理想的問題。    女兒稱,勞動節(jié)和母親節(jié)連著到來,她便想出這種特別的方式來感謝母親。她還拿出自己一直舍不得用的壓歲錢,為媽媽買了一束漂亮的康乃馨。10.如果你是皮埃爾先生,在下面情景中,你將怎樣得體而幽默地要回自己的大衣?    飯廳內(nèi),皮埃爾發(fā)現(xiàn)一個客人錯穿了他的大衣,于是異常謙恭地碰了碰這位顧客:“對不起,請問您是不是皮埃爾先生?”    “不,我不是。”那人回答。    “啊,”皮埃爾舒了一口氣,“__________”二人相視一笑,客人愉快地脫下了大衣。11.請閱讀下面幾段文字,概括出你得到的信息。(1)今年,復旦大學在自主招生中,不僅看重考生的學業(yè)成績,還對考生進行了嚴格的面試,然后才決定是否錄取。(2)今年舉辦的“隆力奇”杯第十二屆cctv青年歌手大獎賽,除了評判選手的歌唱水平外,還有綜合知識問答這一環(huán)節(jié),雖然只占1分,卻往往成為影響選手排名的關(guān)鍵。(3)5月中旬,法國敲定了進軍德國世界杯的23人大名單,在預選賽中表現(xiàn)突出的球星皮雷,因在賽場上與人有過爭吵而未能入選。(4)首屆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學生謝彥波,被人們稱為“神童”、“未來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因不能處理好與導師的關(guān)系,被迫中途結(jié)束了在美國的留學生涯。你得到的主要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課內(nèi)同步閱讀比較閱讀下面的短文,回答12-18題。【甲文】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間受到多大的尊重,就化作凡人,來到一個雕像者的店里。他看見宙斯的雕像,問道:“值多少錢?”雕像者說:“一個銀元!焙斩褂中χ鴨柕溃骸昂绽牡裣裰刀嗌馘X?”雕像者說:“還要貴一點!焙髞,赫耳墨斯看見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護神,人們對他會更尊重些,于是問道:“這個值多少錢?”雕像者回答說:“假如你買了那兩個,這個算添頭,白送!边@個故事適用于那些愛慕虛榮而不被人重視的人。(選自《伊索寓言》)【乙文】在秦漢時期,中國的西南地區(qū)聚居著許多少數(shù)民族部落,其中有一支叫做“夜郎”。夜郎部落的首領(lǐng)被稱為“竹王”。傳說很久以前,有人在當?shù)氐囊粭l江面上發(fā)現(xiàn)一節(jié)竹筒順水飄來。他把竹筒剖開,里面躺著一個男孩,這個男孩就是夜郎國的第一個首領(lǐng)。到了漢朝,夜郎等部落紛紛脫離中央政權(quán)獨立稱王。夜郎部落的首領(lǐng)自封為夜郎侯。由于交通不便,夜郎人世世代代深居山里,從來沒有人走出山去,加上附近的幾個部落都沒有夜郎的人多,于是夜郎侯認定自己的國家是天底下最大的了。有一次,夜郎侯帶著隨從走到一座高山前,他仰望著山頂,得意地說:“你們看,夜郎國的山多么高,難道天下還有比這座山更高的山嗎?”隨從們齊聲回答:“肯定沒有了!”夜郎侯又來到一條大河邊,他望著滾滾的河水,傲慢地說:“你們看,夜郎國的河多么寬,難道天下還有比這條更寬的河嗎?”隨從們又齊聲回答:“絕對不會有了!”于是夜郎侯更加覺得夜郎國了不起,更加自高自大起來。公元前122年,漢武帝派使者去印度聯(lián)絡國事。使者途中經(jīng)過夜郎國,被那里的人圍住詢問。當使者向他們說明自己的身份時,夜郎人驚訝地問道:“漢與夜郎哪個大?”使者聽了哈哈大笑,說:“大漢王朝有州郡幾十個,夜郎國還遠遠不及一個郡,你們說哪一個大呀?”夜郎人聽了全都目瞪口呆。(選自《史記·西南夷列傳》)12.甲文是   故事,乙文取材于    故事。兩篇文章都寄寓深刻的道理:甲文諷喻     ;乙文中“夜郎自大”后來比喻         。13.甲、乙文都以   為主,間用    ,不過甲文結(jié)尾用一句      性的話,點明文章主旨,這種表達方式是乙文沒有運用的。14.甲、乙文都以傳神之筆描寫人物的表情,如甲文中用一個“    ”字描寫赫耳墨斯的表情,乙文中用“       ”、“       ”兩個詞語描寫夜郎侯的神態(tài),使形象更顯得真切。15.甲、乙文都巧妙地運用了對比中的       手法,如甲文中“               ”,乙文中“           ”,具有____意味。16.甲文開頭寫“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間受到多大的尊重”,他有這個想法,也就是甲文結(jié)尾所說的“          ”和乙文中所說的“            ”。17.甲文用簡短的心理描寫,深入揭示了赫耳墨斯     ______的性格,使人洞見其內(nèi)心的     。乙文用生動的對話(語言描寫)描寫,寫出了夜郎侯和隨從們      的性格。18.甲文中雕像者最后回答后,不寫赫耳墨斯的反應,更     。如果要寫赫耳墨斯聽了回答后的反應,可用乙文中“          ”這個詞語。課外拓展閱讀閱讀下文,回答19-23題。衣  衫①有一天,美和丑在海邊邂逅,她們互相慫恿:“咱們到海里去游泳吧!雹谟谑撬齻兠撓乱律,在海水里游泳。過了一會兒,丑回到海岸上,穿上本來屬于美的衣衫,徑自走她的路了。③接著美也從海里出來了,找不到自己的衣衫。她又太羞怯,不敢赤身裸體。于是她只好給自己穿上本來屬于丑的衣衫。美也徑自走她的路了。④所以,直至今日,世上的男男女女,錯把丑當作美,美當作丑。⑤然而,有些人看見過美的真面目,盡管她穿錯了衣服,他們還是能認出她來。有些人認得丑的真面目,衣衫蒙騙不了他們的眼睛。                       (選自《流浪者》)19.根據(jù)上下文,推斷下列詞語。①邂逅:②慫恿:20.這篇文章共有5段,可分作三部分。請用“‖”在下面劃分。①   ②    ③    ④    ⑤21.“世上的男男女女,錯把丑當作美,美當作丑。”揭示這句話的含義是什么?22.這篇文章的中心是什么?23.從內(nèi)容和表現(xiàn)形式來看,這篇文章的體裁是________。(供選擇詞語:童話、神話、寓言) 語言基礎知識1.略2.鋪  (pū)鋪張    喝   (hē)喝水(pù)店鋪         (hè)喝彩 強  (qiáng)堅強倒   (dǎo)倒閉(jiàng)倔強      (dào)倒立背  (bēi)背負   吐  (tǔ)吐氣(bèi)脊背      (tù)嘔吐3.則 家 尊 只 條 塊 只 面4.b解析:“防患未然”的意思是在災害還沒有發(fā)生之前采取預防措施。5.吹 撲 挑 咬 抓 逮 語言表達訓練6.人越是貪得無厭,最后往往一無所得。7.蚊子撞到蜘蛛網(wǎng)上,一動也不能動。它有戰(zhàn)勝獅子的經(jīng)歷,而今要死在蜘蛛的手里,真是難過極了,懊悔極了。它懊悔自己戰(zhàn)勝獅子以后太得意忘形了。這時,蜘蛛一步步向蚊子爬了過來,張開大嘴,蚊子閉上眼睛等待著那可怕的時刻。就在這時,從那棵高大的松樹上掉下一滴松脂,不偏不斜正好落在蜘蛛身上,頃刻,蜘蛛就被松脂包住了,再也動彈不得。由于松脂的重量,蜘蛛網(wǎng)被拉破了,蚊子也因此得救了。解析:這一題是訓練學生的想象能力和求異思維。要注意想象的合理性。8.(1)詞浯誤用。將“認識”改為“見識、了解”    (2)語序不當。"這回”應放到句子的前面。(3)關(guān)聯(lián)詞搭配不當!安拧臑椤皡s”。(4)成分殘缺。在“感謝”后加上“父親”,/加上“他”、“他們”、“生活”均可。解析:只要修改正確、符合文意就可以。9.母親節(jié)一10歲女孩用火辣歌詞表達對母親的愛。10.示例:那我沒弄錯,我就是他.您錯穿了他的大衣。解析:要注意答案要得體、幽默、通順。11.現(xiàn)代社會更看重人的綜合素質(zhì)(或“德才兼?zhèn)洹、“全面發(fā)展”)課內(nèi)同步閱讀12.寓言  歷史  自命不凡愛慕虛榮者的一文不值  愚昧無知,自以為了不起13.敘述描寫 議論14.笑  得意  傲慢15.反襯  假如你買了那兩個,這個算添頭,白送。大漢王朝有州郡幾十個,夜郎國還遠遠不及一個郡     諷刺16.愛慕虛榮,自高自大17.自命不凡  卑劣   妄自尊大18.耐人尋味  目瞪口呆課外拓展閱讀19.①偶然相見②鼓動別人做某事(通常指不好的事情)20.①‖②③‖④⑤21.世上有許多人在分辨美與丑時,往往只看外表。22.認識美與丑,不能只看外表,要看其本質(zhì)。23.童話

第二冊讀《伊索寓言》 篇6

  一、教學目標

  1、  揣摩難句含義,探討文章主旨。

  2、  通過本文的學習,加深對復雜社會的認識。

  3、  通過本文的學習,鍛煉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二、教學重點

  揣摩難句含義,探討文章主旨。

  三、教學難點

  鍛煉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四、課時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1、  導入

  大家小時侯讀過寓言故事嗎?(回答:讀過)那么誰能給大家解釋一下什么叫寓言?(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來說明一個道理或教訓。寓言中的故事都是諷喻和比況,具有諷刺或勸戒的性質(zhì);它所寫的人或人格化了的物,大都是反面的或性格有缺陷的;不注重形象的具體描繪,篇幅短小。)從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寓言的特點:帶有諷刺和勸戒性質(zhì),主人公多是人格化的物,篇幅短小。好,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幾則《伊索寓言》中的小故事。

  2、  講析

 、抨P(guān)于“伊索”

  伊索(約公元前六世紀),古希臘寓言作家。傳說原為奴隸,后獲得自由。善講寓言故事,諷刺權(quán)貴,終遭殺害。所編的寓言陸續(xù)經(jīng)后人加工,以詩或散文的形式發(fā)表,成為現(xiàn)在流傳的《伊索寓言》,其中《農(nóng)夫和蛇》、《狼和小羊》等寓意深刻,常被引用。有各種文字譯本,對歐洲文學的語言創(chuàng)作,影響很大。

 、埔龑栴}:大家都小時候也都讀過《伊索寓言》,那么它到底是一本成人讀物還是兒童讀物呢?如果你要看一些為人處世的書,是選擇《伊索寓言》還是選擇一些現(xiàn)代讀物,譬如《心靈雞湯》,為什么?

  (大家各抒己見)

  討論得出:《伊》內(nèi)容比較簡單,而現(xiàn)在社會比較復雜,不太適用。

 、轻槍@個問題(是否適宜做兒童讀物),作者也有自己的觀點,下面我們一起來看最后一段。大家看最后一段共有幾個人的觀點,他們的觀點是否相同?

  結(jié)論:觀點相同(不適宜)但理由不同。

  盧梭:認為將小孩變得復雜了。

  作者:將小孩變地幼稚了。

 、认旅嫖覀兙头颠^頭來看看體現(xiàn)作者觀點和理由的例子。教師帶領(lǐng)分析第一個故事《蝙蝠的故事》,其他教給學生分組討論分析。

  3、  作業(yè):

 、潘伎挤治銎渌麕讋t寓言故事

  ⑵掌握字詞、文學常識。

  第二課時(討論點撥為主)

  教學過程:

  1、  讓學生講解、分析后八則寓言。依次指出寓言原寓意、作者對此寓言的體會、自己對這則寓言的獨特體會。

  2、  教師針對學生的分析,進行點撥。分析完,引導學生再回到最后一段,進一步明確中心思想。

  3、  思考:前三段有何作用?提出引導問題:《伊索寓言》既然不適合兒童去讀,不適合當今社會,那為什么人們還要去讀呢?

  明確:有三重安慰。

  4、  講析前三段

  第一段

  兩類人

  }→長輩喜歡小孩(賣老)

  兩種關(guān)系

  第二段

  古代

 。F(xiàn)代思慕古代(賣老)

  現(xiàn)代

  第三段

  “伊索寓言大可看得” 第一,增進我們對現(xiàn)代文明的驕傲

 。 第二,愈覺得我們是成人,超出那些幼稚的見解  }→三重安慰

  第三,從禽獸到人,這中間需要多少進化歷程!

  5、  小結(jié):

  《伊索寓言》是一篇不大好懂的文章,作者以一種新的思維方式去考慮古老的寓言,將它賦予了現(xiàn)代的意義,給了我們許多的啟發(fā)。

  6、  作業(yè):

  完成本課相關(guān)練習。

  上一篇:讀《伊索寓言》課堂教學實錄

  下一篇:讀《伊索寓言》教案2

第二冊讀《伊索寓言》 篇7

  一、教學目標 

 。ㄒ唬┭凶x本文,了解和體會作者散文的寫作特色。本文“言人所未言,見人所未見”,“玉想瓊思,妙喻珠聯(lián),警句泉涌,諧誰天生,涉筆成趣!薄笆且豢萌松琅裕瑲v盡春秋,枝繁葉茂的智慧樹,鐘靈毓秀,滿樹的玄想之花,心靈之果,任人隨意觀賞!

  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要能提出疑難問題,并盡量靠自己的力量解決這些問題。讓學生“于無疑處生疑”,多問幾個“為什么”,經(jīng)過質(zhì)疑解難,深入理解文章的寫作特色。

  (二)研讀作者關(guān)于九個故事的議論,解決疑點,讀懂這篇含蓄甚至隱晦的文章。在研讀過程中理清思路,揣摩語言,概括要點,篩選信息,把握文意。這樣來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質(zhì)疑解難,進而把握文章的中心意思。

  (三)積累下列詞語。

  厭恨    憐憫  閱歷  信而好古  思慕   衰朽   歷程  發(fā)跡  衣錦還故鄉(xiāng)   高超出世  賣  弄風雅   上流社會  屈尊下顧  狂吠  星象  失足下野   坐并觀天  惱羞成怒  嬌小   各得  其所   相安無事

  二、難點、重點分析

 。ǎ┑谝徊糠郑ㄇ皟蓚自然段)為什么要從兩類人、兩種關(guān)系說起?

  分析:

 。1)為了糾正(伊索寓言)淺薄的見解,首先要樹立一個觀點,把人類歷史比作人的一生,古代是人類的童年時期,現(xiàn)代是成人時期。這就使人明白了《伊索寓言》那樣淺薄、幼稚的原因。又由于成人總是喜歡小孩子,這就使人明白了人們喜歡《伊索寓言》的原因,即:我們反比古人復雜了,思慕古代也許只是喜歡其幼稚,也許是為了顯示自己的成熟。作者洞燭世相,就從第一部分開始。

 。2)這是人們?nèi)粘I钪械钠毡榻?jīng)驗,以此人題,容易理解我們思慕古代,有如大人喜歡小孩子一樣。說兩類人,目的是說大人與小孩子的關(guān)系,第二種人只是一個比較,有比較,就清楚大人對小孩子的喜歡含有賣老(居高臨下,擺老資格)的成分。作者對下面九個寓言故事的糾正,在第一部分中立下了基調(diào)。

 。3)對“沒有老頭子肯承認自己是衰朽頑固的,所以我們也相信現(xiàn)代一切,在價值上、品格上都比古代進步。”這句話如何理解?

  這句話是反語,用于諷刺,F(xiàn)代與古代相比,物質(zhì)文明和精神文明當然大大進步了,但現(xiàn)代社會的陰暗面也遠比古代丑惡復雜。在這方面,所謂“進步”只是越來越狡猾,把狡猾也看作進步,以至“相信現(xiàn)代一切,在價值上、品格上都比古代進步”。顯然是自以為是,缺乏自知之明,作者的批判精神已躍然紙上,呼之欲出。

 。ǘ┑谌糠郑ㄗ詈笠欢危┰鯓永斫?

  分析:

 。1) 作者真的認為“《伊索寓言》是不(2) 宜作現(xiàn)代兒童讀物的”嗎?并非如此。

  盧梭反對小孩子讀寓言,認為有壞心術(shù),他認為小孩子不辨是非,有可能學壞。這里盧梭是指出了讀寓言可能發(fā)生的負面作用。而本文作者認為,“小孩子該不該讀寓言,全看我們成年人在造成什么一個世界、什么一個社會,給小孩子長大了來過活!币簿褪钦f,如果社會具備高度的精神文明,孩子們讀寓言,會有益于身心發(fā)展。

  至于作者提到盧梭說小孩子不同情被騙的烏鴉,反會羨慕善騙的狐貍,證明孩子的居心本來欠好。這并非作者同意此說法,而正是借此指出了戰(zhàn)害小孩子心靈的社會風氣、社會原因。

  (2)“盧梭認為寓言會把純樸的小孩教得復雜了,失去了天真,所以要不得!弊髡叩挠^點恰恰相反,作者認為“寓言要不得,因為它把純樸的小孩教得愈簡單了,愈幼稚了,以為人事里是非的分別、善惡的果報,也像在禽獸中間一樣公平清楚,長大了就處處碰壁上當!

  以上這些話,作者是說對兒童的教育不能只講真善美,不能把真善美簡單化和理想化,以致脫離了社會實際,這樣對孩子有害無益。同時,作者呼吁凈化社會環(huán)境,為下一代創(chuàng)造良好的生活空間。

 。3)“盧梭……主張復古”認為社會應回到原始狀態(tài),那是倒退,也是不可能的。作者相信進步,相信社會總是向前發(fā)展的。相信真善美終將戰(zhàn)勝假惡丑。盡管伴隨文明的進步,有些人的心越來越壞,但假惡丑終究是站不住的,而要戰(zhàn)勝假惡丑,就要認識假惡丑,世界是復雜的,我們的頭腦也要復雜一點。

 。4)為什么在“我是相信進步的人”之后又連帶一句“雖然并不像寓言里所說的蒼蠅,坐在車輪的軸心上,嗡嗡地叫:‘車子的前進,都是我的力量”’?

  這里作者順便抨擊了自封為英雄、以救世主自居、貪天之功據(jù)為己有的狂人。這種人像蒼蠅一樣可笑,實際上對歷史的前進絲毫沒有推動作用,卻把一切功勞歸于自己。

  三、教學過程 設計

 。ㄒ唬⿲W生默讀全文,思考總體結(jié)構(gòu)、研討。

  教師明確:本文是一篇讀后感。讀后感的一般結(jié)構(gòu)為“導入  ——讀后之感——總結(jié)”三部分。

  第一部分為1、2兩段,從兩類人、兩種關(guān)系說起。第二 部分為第3到第12段。借《伊索寓言》里九個故事聯(lián)類引申,洞燭世相,—一糾正淺薄的見解,表達作者獨到之見,是全文的主體。第三部分為最末一段,是全文的總結(jié)。

  (二)學生朗讀1、2自然段,質(zhì)疑解難。

  教師在學生研討之后明確:這一部分內(nèi)容可參見“難點、重點分析”之(一)。

 。ㄈ⿲W生朗讀第3自然段,質(zhì)疑解難。

  1.“它至少給予我們?nèi)匕参俊睉绾卫斫猓?

  明確:“三重安慰”都是諷刺。(1)“增進我們對于現(xiàn)代文明的驕傲”,實質(zhì)上就是對于狡猾的智慧不以為恥,反以為榮。(2)“愈覺得我們是成人了”,“已超出那些幼稚的見解”,實質(zhì)上是遠比古代的人狡猾。(3)我們“進化”了,把人類的早期看做“窮朋友”、“小孩子”,這“進化”,實質(zhì)上是越來越狡猾。    2.“覺得有好多淺薄的見解,非加以糾正不可”是不是反語。

  明確:不是反語。是將要對以下九個故事,進行獨到、深刻的分析,針對當時社會現(xiàn)實提出新的見解。作用是引起下文。

 。ㄋ模┮龑W生對九個故事進行研讀、解決疑點。

  1.學生讀蝙蝠的故事,讓學生研讀后,說一說寓言的原意是什么,作者提出了什么新的見解(以下八個故事,研讀的步驟同此)。

  教師明確:原意是諷刺沒有獨立人格的人,他們附炎趨勢,仰人鼻息,毫無原則可言。

  作者議論“人比蝙蝠就聰明多了。他會把蝙蝠的方法反過來施用”,是諷刺故意標新立異、以求虛名的人,他們自吹自擂,總吹噓自己與眾不同,比別人高明。他們以己之長,貶人之短,(這“長”也未必是真有所長)從不虛心學習別人,總以為自己有驕傲的資本,在不同場合使出不同的驕傲資本,自高自大,傲視別人。)

  2.學生讀螞蟻和促織的故事,研讀、討論。

  教師明確:原意是諷刺只圖安逸,只想不勞而獲的人。作者議論“促織餓死了,本身就做螞蟻的糧食;同樣,生前養(yǎng)不活自己的大作家,到了死后偏有一大批人靠他生活,譬如寫回憶懷念文字的親戚和朋友,寫研究論文的批評家和學者等!弊髡咧赋,大作家死后成為別人賺錢的資本。這些文章的作者們往往在作家生前與作家并無深交,甚至關(guān)系不睦。這些人在作家死后寫些不負責任的文字,是以“介紹”為名,行“養(yǎng)活”自己之實。五十年代周作人化名周遐壽寫了些介紹和回憶魯迅的文章,當屬此類。但應注意的是,一些嚴肅的、實事求是的評介作家的文章,其作者不應受到指責。

  3.學生讀狗和自己的影子的故事,研讀、討論。

  教師明確:原意是諷刺貪婪和多疑。

  作者議論“不自知的東西,照了鏡子也沒用”。有些人沒有自知之明,他們從來不能承認錯誤、改正錯誤,他們拒絕批評,老虎屁股摸不得,誰如果批評了他,他會大嚷大鬧,反咬別人一口。作者用這則寓言斥責無自知之明,掩飾缺點和錯誤的劣性。

  4.學生讀天文學家的故事,研讀、討論。

  教師明確:“他只望著高處,不管地下”結(jié)果“失足掉在井里”,原意是諷刺脫離群眾,脫離實際,一心想往上爬卻必然摔跤的人。

  作者議論“下去之后,決不說是不小心掉下去的”,“就是下去之后,眼睛還是向上看的!敝饕侵S刺一些下臺人物,不承認失敗,仍在美化自。他門羨慕權(quán)勢,夢想自己終究還會再爬上去。他們企圖東山再起,恢復已失去的天堂。魯迅先生《論費厄潑賴應該緩行)一文中提到的那些塌臺的政要權(quán)貴,當屬此類人物。    5.學生讀烏鴉的故事,研讀、討論。

  教師明確:“烏鴉把孔雀的長毛披在身上,插在尾巴上,到上帝前面去應選”,原意是諷刺偽裝者,它惹起眾怒,下場可悲。

  作者的議論:“這只烏鴉借來的羽毛全給人家拔去,現(xiàn)了原形,惱羞成怒,提議索性大家把自己天生的毛羽也拔個干凈,到那時候,大家光著身子,看真正的孔雀、天鵝等跟烏鴉有何分別。這個遮羞的方法至少人類是常用的。”諷刺一種故意否定大家,借以抬高自己的人,他們的手法是把水攪渾,造成人人都有缺點和錯誤的局面,大家誰都有缺陷,誰都不行,彼此彼此,這種人從中得到了滿足。“這個遮羞的方法”是指借攻擊和低毀別人來掩飾自己的無能和丑陋。

  另外,這種人還有一個特點:自己得不到的好處,千方百計讓人家也得不到,誰比自己好就打擊誰。

  6.學生讀牛跟蛙的故事,研讀、討論。

  教師明確:“牛有我這樣大嗎?”原意是諷刺不自量力、夜郎自大的人。

  作者的議論,“我們每一種缺陷都有補償,吝嗇說是經(jīng)濟,愚蠢說是誠實,卑鄙說是靈活,無才便說是德……”作者諷刺一種人不承認自己有缺陷,硬把自己的缺點說成是優(yōu)點,聊以自慰,不思進取。他們把壞反說成是好,便無是非可言了。

  “各得其所,當然會相安無事”是反語。這些人不肯自責,把自己擺在常有理的位置,不肯相讓,這類人遇到一起,不肯相讓,爭執(zhí)和沖突就會不可避免,當然不會相安無事。

  7.學生讀老婆子和母雞的故事,研讀、討論。

  教師明確:“老婆子貪。已不足,希望她一天下兩個蛋”,原意是諷刺貪婪,諷刺急于求成。

  作者議論,“大胖子往往是小心眼”。諷刺有錢人吝嗇,一毛不拔,不肯施舍,不肯幫助別人。作者指出,人越富就越貪婪,不要指望闊人能善心來周濟窮人。

  8.學生讀狐貍和葡萄的故事,研讀、討論。

  教師明確:原意是諷刺狐貍得不到葡萄,便說葡萄是酸的,以此自我安慰,F(xiàn)實生活中,有些人看到別人取得了成績,心存嫉妒,便說那成就并沒什么了不起。

  作者議論,“訴苦經(jīng)可以免得別人來分甜頭”。用意有二:(1)有一種人得到了非分之果,他把這甜頭獨吞之后,用訴苦來騙人,以保護既得利益。他擔心別人來分享甜頭,偏把獲取說成失落和苦難,仿佛自己一百個不合算,現(xiàn)實生活中這類人所在多有。(2)前提可以假設訴苦者的甜頭是應得的,為了避免別人嫉妒,不讓別人分走成果,只好訴苦,這訴苦出于無奈,而且言不由衷。這里主要是為了諷刺嫉妒者。

  9.學生讀驢子跟狼的故事,研讀、討論。

  教師明確:“狼信以為真,專心尋刺,被驢踢傷逃去”,原意是贊揚驢的機智,諷刺惡狠的愚蠢可笑。

  作者的議論,“醫(yī)生也是屠夫的一種”。指出有些醫(yī)生是兇手偽裝的,居心叵測。偽善者常是殺戮生靈的屠夫。作者本意是揭露那些披著羊皮的狼,這些偽善者打著治病救人的幌子,行害人殺人之實,他們是統(tǒng)治者的幫兇,但面目早經(jīng)偽裝,一時難以識破,因而人們不可過于天真。值得注意的是,這里作者并非在抨擊所有的醫(yī)生,但用以指一部分誤人的庸醫(yī),未嘗不可。

 。ㄎ澹┰谘凶x九個故事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討論,把握中心思想。

  教師明確:最后一段有一句話是解讀全文的一把鑰匙:“我認為寓言要不得,因為它把純樸的小孩教得愈簡單了,愈幼稚了,以為人事里是非的分別、善惡的果報,也像在禽獸中間一樣公平清楚,長大了就會處處碰壁上當!

  這就是說,現(xiàn)代社會的人事、是非的分別,善惡的果報,并不像寓言中所講的禽獸中間一樣公平清楚,情形要復雜得多,是非顛倒,善無善報、惡無惡報的情形是常有的。

  這就是說,生活在現(xiàn)代社會,要避免碰壁上當,頭腦就不能那么簡單幼稚。人事是復雜的,我們的頭腦也要復雜一點,才有清醒的認識,才能采取適當?shù)膶Σ摺?

  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通過《伊索寓言》與現(xiàn)代社會中種種卑劣行徑的比較,說明現(xiàn)代有些人遠比古代寓言所說的狡猾者狡猾得多,因此我們的頭腦也要復雜一點,這才不致碰壁上當。

 。┰~語解釋。

  1.厭恨:厭惡痛恨。

  2.憐憫:對遭遇不幸的人表示同情。

  3.閱歷:由經(jīng)歷得來的知識。

  4.信而好古:語出《論語》,意思是相信并喜好古代的典章文化。

  5.思慕:思念,仰慕。

  6.衰朽:衰落、衰老。

  7.歷程:經(jīng)歷的過程。

  8.發(fā)跡:指人變得有錢有勢。

  9.衣錦還故鄉(xiāng):古時指做官以后,穿起錦繡的衣服,回到故鄉(xiāng)向親友夸耀。成語為

  “衣錦還鄉(xiāng)”,也說“衣錦榮歸”。

  10.高超出世:好極了,好得超過世人的水平。

  11.賣弄風雅:向別人顯示、炫耀自己的(其實并不高明的)文學素養(yǎng)。

  12.上流社會:舊時指社會地位高的人們。

  13.屈尊下顧:降低了身份來觀察民情。屈尊,降低身份俯就。

  14.狂吠:狗狂叫。

  15.星象:指天空中星體的明暗、位置等現(xiàn)象。古代迷信的人往往借觀察星象來推測人

  事的吉兇。

  16.失足:行走時不小心跌倒。

  17.下野:執(zhí)政的人被迫下臺。

  18.坐并觀天:比喻眼光狹小,看到的有限。

  19.惱羞成怒:由于羞愧和惱恨而發(fā)怒。

  20.嬌。簨赡,小巧。

  21.各得其所:每一個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適的安頓。

  22.相安無事:相處沒有矛盾、沖突和爭執(zhí)。

  (七)練習題之五,示例。

  要證明自己的觀點,就要講根據(jù),講理由。講理由好像很難,其實并不難,其中包括運用我們熟悉的因果關(guān)系、條件關(guān)系、假設關(guān)系的復句或一群句子。仿照下面的句子,表明自己的觀點,講明自己的理由。

  盧梭認為寓言會把純樸的小孩教得復雜了,失去了天真,所以要不得。我認為寓言要不得,因為它把純樸的小孩教得愈簡單了,愈幼稚了,以為人事里是非的分別、善惡的果報,也像在禽獸中間一樣公平清楚,長大了就處處碰壁上當。

  示例:我認為寓言可以讓孩子們讀。因為寓言通過短小的故事把人類的智慧和善良教給孩子們,教得具體生動、親切感人。孩子們讀了寓言,會認識到人世間的喜悅與悲傷、成功與失敗都像寓言中講述的那樣,蘊含著有益的哲理。他們長大了就會時時處處關(guān)心別人、關(guān)心集體,熱愛勞動、熱愛生活。

  【小資料】

  伊索(約公元前六世紀)古希臘寓言作家。傳說原為奴隸,后獲得自由。善講寓言故事,諷刺權(quán)貴,終遭殺害。所編的寓言陸續(xù)經(jīng)后人加工,以詩或散文形式發(fā)表,成為現(xiàn)在流傳的《伊索寓言》,其中《農(nóng)夫和蛇》、《狼和小羊》等寓意深刻,常被引用。有各種文字譯本,對歐洲文學中的寓言創(chuàng)作,影響很大。

  [1]

  [1]

第二冊讀《伊索寓言》 篇8

  教學目的 

  一、在反復研讀課文的基礎上,理解文章的主旨。 

  二、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研究探討、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提高揣摩、理解文中意蘊深刻的語句的能力。 

  四、提高站在正確的立場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訓練學生逆向和多角度思維。 

  教學設想 

  本單元以“研究探討,深入領(lǐng)會”為教學重點。目的是培養(yǎng)、教會學生獨立發(fā)現(xiàn)和解決疑難問題的能力。而對于已知的內(nèi)容,要訓練學生“于無疑處生疑”,并解決好這個疑問。 

  本文的語言相當含蓄、隱晦,錢鐘書先生又是以一種全新的理念性的思考來感悟《伊索寓言》中的故事,所以教師在處理課文的過程中應以深入探討語言的含義為本,盡量引導、啟發(fā)學生從一個全新的角度來理解問題,可以適當結(jié)合一些當年社會上的某些人或發(fā)生的某些事來開拓學生的思路。 

  課前應布置好預習,掃除字詞障礙,把重點放在讓學生發(fā)現(xiàn)、提出并解決問題上,理解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最好讓學生獨立思考、討論、交流和解決問題,教師給予適當?shù)狞c撥,在探討問題答案的時候,要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想象、聯(lián)想能力,或創(chuàng)設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如社會背景、文化背景、人際關(guān)系等,或聯(lián)系課文上下文等來加深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 

  教學時數(shù):二課時 

  教學步驟: 

  一   導入 

  講述“南轅北轍”的故事,這條成語想說明一個什么道理呢? 

  答:以此比喻目的和行為完全相反。 

  那么,針對這條成語,我如果從反方向來思考,對這個人的行為給予肯定,可不可以呢? 

  根據(jù)這個成語從兩個不同角度的理解,大家想想,如果有人說“大胖子往往小心眼”或“醫(yī)生也是屠夫的一種”,我們應該不應該給予肯定呢?如果單從寓言本身來說,大家理解起來并不存在困難,可一旦有了深刻的含義,就不好理解了,而且本篇文章的語言又含蓄、隱晦,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部作品,希望大家在學習的過程中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并且充分運用想象、聯(lián)想能力來解決問題。 

  二    簡介作者 

  三    寓言和《伊索寓言》 

  這樣一位大文學家,為什么對寓言發(fā)生了興趣呢?寓言究竟是寫什么的呢? 

  寓言,一種帶有勸諭性或諷刺性的小故事,常用夸張手法描寫人物或把動植物與無生物擬人化,使深奧的生活哲理和道德教訓,從簡單而又明白易懂的故事中體現(xiàn)出來。 

  四、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 

  《伊索寓言》畢竟是公元前6世紀的奴隸所作,寓言的內(nèi)涵帶有某些階級局限性和當時的社會特點。 

  那么,當時間轉(zhuǎn)入到20世紀,兩千多年后的今天,我們該如何看待和審定這些寓言的內(nèi)涵呢? 

  提問:同學們,人的進化又是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呢? 

  從茹毛飲血到人們現(xiàn)在的煎炒烹炸; 

  從草皮樹葉到西服革履;從靠兩條腿走路到汽車、火車、飛機;從兒歌“我在馬路邊,揀到一分錢,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邊”到鋼筋混凝士建筑還要加上防盜門。 

  前面標志著人類現(xiàn)代文明的進步,最后一種,標志著人與人之間的防范意識增強了,而這種防范意識來緣于人類的罪惡,也就是說,人類現(xiàn)代文明進步的同時,人類的陰暗面也“進步”了。 

  讓同學們自己說出:人類的進步既有好的一面,又有壞的一面,人變得越來越狡猾了。 

  根據(jù)以上討論的結(jié)果,從人類進化的正負面效應出發(fā),我們一同來讀一讀課文的第二段,然后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針對解決不了問題的同學,啟發(fā)他們從剛才分析的進化一詞的含義入手,再加上本段最后:所以我們看了《伊索寓言》,也覺得有好多淺薄的見解。運用聯(lián)想和聯(lián)系上下文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1)第一,這是一本古代的書,讀了可以增進我們對于現(xiàn)代文明的驕傲!睂τ诂F(xiàn)代文明的驕傲”實質(zhì)上就是對于狡猾的智慧不以為恥,反以為榮。 

 。2)第二,它是一本小孩子讀物,看了愈覺得我們是成人了,已超出了那些幼稚的見解。實質(zhì)上就是遠比古代狡猾。 

 。3)第三呢,這部書差不多都是講禽獸的,從禽獸到人,你看這中間需要多少進化歷程!“進化”實質(zhì)上是越來越狡猾。 

  同學們看完后,教師要適時引導大家明確,作者對他們的態(tài)度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反對,一類是引申。 

  反對的有,“蝙蝠的故事”、“牛跟蛙的故事”、“老婆子和母雞的故事”、“驢子和狼的故事”等。 

  引申的有:“螞蟻和促織的故事”、“狗和它自己影子的故事”、“天文學家的故事”、“烏鴉的故事”、“狐貍和葡萄的故事”等。

  上一篇:讀《伊索寓言》教案3

  下一篇:賈蕓簡介

第二冊讀《伊索寓言》 篇9

  重點:體會寓言寓意,學會創(chuàng)作寓言。

  難點:寓言與童話的區(qū)別

  教學過程 

  (一)《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1.赫耳墨斯為什么來到凡間?

  2.他為什么挑了宙斯和赫拉的雕像來問價,請說出他此刻的心理?(注意引導學生留意宙斯和赫拉的身份)

  3.結(jié)果令赫耳墨斯?jié)M意嗎?他值得同情嗎?

  4.分析人物性格,點明寓意。

  5.小結(jié)寫作特點。

  6.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搜集寓言故事,在課堂上由學生自己講“夜郎自大”“井底之蛙”等有同樣寓意的故事,開展交流活動。

 。ǘ段米雍酮{子》

  1.蚊子為什么能打敗獅子?

  2.蚊子為什么會敗給蜘蛛?

  3.點明寓意。

  4.小結(jié)寫作特點。

  5.請學生說出知道哪些點明同樣寓意的故事。(《龜兔賽跑》)

  6.請給課文加上一個不同的結(jié)局。

  板書設計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伊索寓言》

  想

  身價(自命不凡,妄自尊大,愛慕虛榮)

  問

  說明了自命不凡,愛慕虛榮的人,結(jié)果往往只會適得其反,遭到別人的輕視。

  情節(jié)一波三折。

  《蚊子和獅子》————《伊索寓言》

  勝               敗

  獅子———蚊子———蜘蛛

  揚長避短    得意忘形

  ———驕兵必敗

  ———構(gòu)思精巧,擬人神似,描寫生動。

  教案點評:

  寓言故事本身簡單明了,因此不過多地揣摩字句,而要在整體感知的環(huán)節(jié)上多下功夫。

  探究活動

  1.可把《蚊子和獅子》編排成課本劇,或者作為極好的朗誦素材,對學生進行朗誦指導,分角色朗讀等,激發(fā)同學們的學習興趣。

  2.學生搜集伊索寓言的相關(guān)資料,以及搜集優(yōu)秀的寓言故事,如果條件允許,可以開一個寓言故事交流會。

第二冊讀《伊索寓言》 篇10

  一、教學目標:

  1.交流自己的讀書體會,在交流中豐富自己的知識。

  2.總結(jié)讀寓言故事的方法。

  3. 讓學生真切感受到讀書的快樂,激發(fā)學生繼續(xù)閱讀的興趣。

  二、教學重點、難點:

  交流中體會到讀書的快樂,激發(fā)學生繼續(xù)閱讀的興趣。

  三、教學準備:

  1.師:相關(guān)的資料和作業(yè)紙

  2.生:①仔細閱讀《伊索寓言》 ②認真做好讀書筆記。

  四、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一見如故

  說起寓言,大家一定不陌生吧。

  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來說明一個道理或教訓。 [課件]提示:寓言是一種帶有勸諭性的小故事。

  最近,我們讀了《伊索寓言》。

  1.通過閱讀和結(jié)合自己搜集的資料,請你簡要地介紹伊索和《伊索寓言》。(伊索,古希臘寓言作家。傳說是奴隸,后憑借聰明才智獲得自由。善講寓言諷刺權(quán)貴,終遭殺害。所編寓言經(jīng)后人加工,以詩或散文的形式發(fā)表,成為現(xiàn)在流傳的《伊索寓言》。其中《農(nóng)夫和蛇》、《狼和小羊》、《狐貍吃葡萄》等故事寓意深刻,常被引用。有各種文字譯本,對歐洲文學中的寓言創(chuàng)作影響很大。)材料:伊索介紹

  2.小結(jié)、過渡。

  關(guān)于《伊索寓言》,喜劇作家阿里斯托芬的一段對白值得向大家一讀:“你連伊索寓言都沒有讀熟,可見你是多么無知和懶惰!贝_實,《伊索寓言》是一本世界上最古老的寓言集,也是世界上讀者量最多的一本書。《伊索寓言》中的故事,每一篇都閃爍著智慧的火花,寄托著教訓和哲理,有對富人貪婪自私的揭露;有對惡人殘忍本性的鞭撻;有對勞動創(chuàng)造財富的肯定……還有許多寓言,教人如何處世,如何做人,怎樣識別是非好壞,怎樣變得聰明、智慧。《伊索寓言》是古希臘人民留給世界的一筆精神遺產(chǎn)。所以,我們有必要去閱讀,甚至一讀再讀。

  今天我們就再來讀讀《伊索寓言》。

  (二)、一睹為快 自我發(fā)現(xiàn)

  1、《伊索寓言》一共十卷,翻開目錄,讀讀題目,說說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故事中的人物大都是動物或與動物打交道,出現(xiàn)的頻率最多的如:狼、獅子、狗……牧人、漁夫……)板書:[人物形象:——動物、與動物打交道的人、神]

  2、哪些寓言故事非常熟悉?你讀過哪些故事?和你的書香小隊成員合作讀一讀講一講其中的一個故事,好嗎?

  集體交流、展示

  3、在沒有讀過的這些故事中,哪個故事題目最吸引你?讀讀題目,猜猜故事情節(jié),看看與你想的是否一樣?

  4、議一議,說說這些故事的結(jié)構(gòu)特點。板書:[結(jié)構(gòu)特點:先講故事,再點明寓意]

  總之,伊索寓言中反映的生活經(jīng)驗非常豐富多彩。這些經(jīng)驗源于生活,反映生活,指導生活,這就是伊索寓言的生命力所在。伊索寓言中每則故事后面都附有“教訓”,這些“教訓”顯然是后人添加的,其中有的比較切題,有的并不切題,甚至牽強附會,閱讀時不必受這些“教訓”的束縛,這樣更可以體會寓言所蘊含的智慧的豐富性。

 。ㄈ、邊讀邊聊 汲取營養(yǎng)

  1、說說人物

  (1)在這些(讀過或聽過的)故事中,你喜歡或討厭哪些人物?為什么?

  (2)說說《蟬和狐貍》中的蟬。(善于觀察,機警、聰明的人)

  具體表現(xiàn):仔細觀察,察覺有詐,摘樹葉試探

  用一句話概括:一個聰明的人,總能從別人的災難中吸取教訓。

  老師這兒也有兩句話說明這個意思:

  推薦出示:(1)英國哲學家羅索說:“從錯誤中吸取教訓是教育極為重要的一部分!保2)善于吸取教訓會使一個人迅速成長起來。

  2、明白寓意

  寓言最大的寫作手法是比喻、擬人,以物喻人,以此喻彼。

  以《蟬和狐貍》為例,在讀過的故事中或生活中有沒有類似這樣的人或事呢?板書:[寫作手法:比喻、擬人]

  交流心得:例故事中:《亡羊補牢》中的牧羊人;《裝病的獅子》中的狐貍……

  生活中:手機上接到中獎的短信不加理睬……

  3、小結(jié):通過交流,我們知道書中的很多故事,反映的生活經(jīng)驗豐富多彩。這些經(jīng)驗源于生活,反映生活,指導生活,這就是《伊索寓言》的生命力所在。

  4、最近所讀的《伊索寓言》故事中,還有哪些故事和故事人物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像?

  交流讀書感受。

 。ㄋ模、拓展延伸 激發(fā)興趣

  《伊索寓言》寓言還有許多值得向大家推薦的地方:

  1、故事中人物的語言幽默夸張,生動、形象地再現(xiàn)人物的性格特征。(如《蟬和狐貍》中的狐貍,它的語言再現(xiàn)了它的狡猾、愛說奉承話的特點。)

  2、不同的故事中相同的人物形象有著不同的性格。(如《狼和小羊》中的小羊是弱小的,《小羊和狼》中的小羊是智慧的。)

 。ㄎ澹⒑罄m(xù)活動 深化效果

  《伊索寓言》是一本非常耐讀的好書!再讀寓言,選擇完成相應的作業(yè):

  1、選擇喜歡的故事表演給同學欣賞。

  2、續(xù)編故事:有一天,《蟬和狐貍》中的蟬遇見了《烏鴉和狐貍》中的烏鴉……

  3、確定故事的角色,創(chuàng)編一個新的寓言故事。

 。、意猶未盡 特別推薦

  有人說寓言是一個魔袋,袋子很小,卻能從里面取出很多東西來,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的多的東西。也有人說寓言是一座獨特的橋梁,通過它,可以從復雜走向簡單,又可以從單純走向豐富,在這座橋梁上來回走幾遍,我們既看見了五光十色的生活現(xiàn)象,又發(fā)現(xiàn)了生活的內(nèi)在意義。寓言很美,美在簡潔,美在內(nèi)涵,美在語句。

  1、繼續(xù)讀《伊索寓言》

 。1)《伊索寓言集》有許多版本,選擇合適自己的一本進行閱讀,要持之以恒,讀完整本書。

 。2)養(yǎng)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如果是自己的書,可以在書上圈圈劃劃,也可以在書上隨手記下自己的感想和體會。如果是借來的書,就要在自己的讀書筆記上作記錄,也可以自制讀書卡片,抄寫點明故事寓意的語句,采用多種方式留下自己讀書的痕跡。

 。3)制訂讀書計劃,堅持每天必讀,根據(jù)自己的情況規(guī)定一個時間表,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將整本書讀完。

  2、另推薦《中國古代寓言故事》、《克雷洛夫寓言全集》、《希臘寓言》

  (七)、成果展示

  1、以小組為單位,將讀書卡粘在事先準備的白紙上作為一份小報。

  2、將小報貼在讀書欄上,在全班展示。

第二冊讀《伊索寓言》 篇11

  一、教學目標:

  1 、交流自己的讀書體會,在交流中豐富自己的知識。

  2 、總結(jié)讀寓言故事的方法。

  3 、讓學生真切感受到讀書的快樂,激發(fā)學生繼續(xù)閱讀的興趣。

  二、教學重點、難點:

  交流中體會到讀書的快樂,激發(fā)學生繼續(xù)閱讀的興趣。

  三、教學準備:

  1、師:①布置黑板  ②多媒體課件

  2、生:①仔細閱讀《伊索寓言》 ②認真做好讀書筆記。

  四、教學活動:

 。ㄒ唬、談話導入:(3分鐘)

  1、通過閱讀和結(jié)合自己搜集的資料,請學生簡要介紹伊索和《伊索寓言》。

  2、(課件出示)小結(jié)、過渡。

  相傳為公元前6世紀古希臘被釋奴隸伊索所編,搜集有古希臘民間諷喻故事,并加入印度、阿拉伯及基督教故事,共350余篇。

  這些小故事主要是受欺凌的下層平民和奴隸的斗爭經(jīng)驗和生活教訓的總結(jié),寓言主要通過描寫動物之間的關(guān)系來表現(xiàn)當時的社會關(guān)系。

  這些小故事中也蘊涵著一定的道理。

 。ǘ、匯報交流:

  1.再現(xiàn)情節(jié):(12分鐘)

  讀完這本書,你覺得哪些故事有趣,把它讀給、講給其他同學聽或表演給其他同學看。

 。1)、1分鐘做準備。

 。2)、生說或表演。

  教師結(jié)合學生的發(fā)言相機出示幾則大多數(shù)同學比較感興趣的故事;同一則也可引用賽一賽的方法,來激發(fā)大家的興趣。

 。3)、(課件出示)過渡。

  總之,伊索寓言中反映的生活經(jīng)驗非常豐富多彩。這些經(jīng)驗源于生活,反映生活,指導生活,這就是伊索寓言的生命力所在。伊索寓言中每則故事后面都附有“教訓”,這些“教訓”顯然是后人添加的,其中有的比較切題,有的并不切題,甚至牽強附會,閱讀時不必受這些“教訓”的束縛,這樣更可以體會寓言所蘊含的智慧的豐富性。

  2流心得:(20分鐘)

  敢于發(fā)出自己的聲音:

  任選其中一則寓言談談自己的見解或受到的啟發(fā)。

 。1)、小組內(nèi)交流。

 。2)、全班交流。

  相同篇目的其他同學可作補充;

  教師也根據(jù)同學的發(fā)言,相機穿插自己的一些見解。

 。ㄈ⿴、生共同小結(jié):(2分鐘)

  深化主題,突出:“我讀書、我快樂”。

 。ㄋ模┩扑]讀物。(1分鐘)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

  《克雷洛夫寓言全集》

  《希臘寓言》

 。ㄎ澹┏晒故尽#2分鐘)

  1、以小組為單位,將讀書卡粘在事先準備的白紙上作為一份小報。

  2、將小報貼在小黑板上,在全班展示。

  3、課后在高年級各班展出,以達到資源共享的目的。

第二冊讀《伊索寓言》 篇12

  教學設計示例一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教學

  l.掌握下列字詞的讀音、寫法

  赫 宙 庇 喇 囪 妒忌 矗 擂

  2.掌握多音字的讀音。

  3.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派頭 凡人 較量 自吹自擂 不可一世 乏味

  4.了解寓言、伊索和《伊索寓言》的有關(guān)知識。

  (二)能力訓練點

  借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長的道理的寫法。

 。ㄈ┑掠凉B透點

  理解三則寓言所揭示的道理,培養(yǎng)學生的美好品德。

  (四)美育滲透點

  本文寓深刻的哲理于生動的故事中,全文玲瓏剔透,錯落有致,要引導學生體會這種精巧的構(gòu)思美。

  二.學法引導

  1.這是學生上初中以來第一次學習寓言,可以在預習課文的基礎上,先簡單介紹一下有關(guān)寓言的知識。學生在大體了解寓言的基礎上,繼續(xù)閱讀課文,體會本文是如何體現(xiàn)寓言的特點。

  2.引導學生揣摩想像的合理和巧妙,用精讀法理解文章的內(nèi)容,體味每則寓言所寄寓的道現(xiàn),體會想像和聯(lián)想的作用。

  3.結(jié)合課后練習,讓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像力,給兩則寓言構(gòu)擬一個合理的結(jié)局。

  1.了解寓言、伊索及《伊索寓言》的有關(guān)知識。教師結(jié)合課前提示進行介紹。

  2.重點學習前兩則寓言,體會其寫作特點,理解作品所揭示的深刻哲理,用教師分析講解,師生討論的辦法解決。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四.課時安排

  2課時

  五.教具學具準備

  1.錄音磁帶及錄音機。

  2.投影儀及文學常識和相關(guān)練習制成的膠片。

  3.學生根據(jù)本文內(nèi)容制作漫畫。

  六.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1.朗讀寓言。

  2.復述故事。

  3.結(jié)合教師的講解進行討論。

  七.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導語 

  今天我們學習一種新的文學體裁:寓言。其實同學們對寓言并不陌生,大家從幼兒園到小學,家長、老師經(jīng)常用寓言故事對我們進行教育。同學們能舉幾個你聽過或讀過的寓言嗎?(中國的寓言大多凝成四言成語:同學們熟悉的如《拔苗助長》《刻舟求劍》《守株待兔》等,外國寓言如《狼和小羊》《烏龜和兔子》《農(nóng)夫和蛇》等。)同學們能否說一說寓言有什么特點?(學生能回答出篇幅短小,故事中包含著深刻的道理,對人有教育作用等,教師應加以肯定。)教師補充,寓言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擬人化的動、植物。常用夸張、擬人等表現(xiàn)手法。

  世界上最著名的寓言家是被后人譽為“寓言之父”的公元前6世紀的希臘寓言家伊索,相傳伊索原來是奴隸,后來獲得自由,他善于講寓言故事,諷刺權(quán)貴,終于遭到殺害!兑了髟⒀浴肥呛笕送幸了髦占淼南ED寓言故事。本單元第三則寓言的作者嚴文井是我國現(xiàn)代作家,兒童文學家。

 。ǎ┟鞔_目標

  目標(略)

  重點

  1.了解寓言、伊索及《伊索寓言》的知識。

  2.重點學習《赫耳墨斯和雕像者》,體會特點,理解寓意。

 。ǘ┱w感知

  1.指名朗讀《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要求①讀懂故事,并能復述。

 、诓樽值洹⒃~典解決字詞。

  ③體會寓意。

 。ㄈ┲攸c.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這則寓言內(nèi)容上可以分為故事和寓意兩部分,下面請三位同學上講臺,不看書把故事 復述一下。三個同學中一個復述講述的部分,其他兩人分別復述赫耳墨斯和雕像者的語言。要求復述人物語言的同學要做到表情語氣準確。

  全班同學對他們的復述進行評價。

  教師在此基礎上進行點撥。

  赫耳墨斯三次問話。神態(tài)、語氣一樣嗎?(不一樣。第一次問,神態(tài)平靜,問話簡潔,語氣也平直;第二問是在得知最高神、自己的父親宙斯的雕像竟然不值一個銀元后“笑”

  著問,復述時要抓住“笑”的表情,問話的語氣稍重一些。當聽說赫拉的雕像“要貴些”

  時,大大出乎意料,第三問復述時要稍加思索,語氣中帶著急切,語調(diào)要更重一些。)

  三次問話,只寫了一次問話時的神態(tài):“笑”,只寫了一次心理活動,你能由此分析一下三問三答中赫耳墨斯的心理變化嗎?

  討論、明確,開始赫耳墨斯內(nèi)心深處是堅信自己在人間是受尊重的,只是不知道受尊重的程度,所以打算去考察一下,他來到雕像者的店里,先看見宙斯的像,于是隨意問一句,不假思索,心請是平靜,得知宙斯的像出乎意料的便宜,心想:“赫拉的一定會更便宜’,于是有些幸災樂禍,暗自得意,這從他的表情可以看出。而赫拉的雕像“還要貴一些”,又出乎他的意料。這次他變得小心了,先思量了一下自己的身份、地位,并用自己的小人之心去揣度商人的心理,然后才問,而雕像者的回答,令他如當頭一盆冷水。三問三答,赫耳墨斯的心理有起有伏、一波三折、耐人尋味。

  愛慕虛榮、自命不凡的赫耳墨斯受到了教訓,但愿他以后再也不敢自以為了不起了。從這個故事中,我們也可以明白一個什么樣的道理?請同學讀一下第二段,再用自己的話把寓意表述明白。

  愛慕虛榮的人一文不值。

 。ㄋ模┛偨Y(jié)、擴展

  本文短小精悍,構(gòu)思精巧,三問三答,變化起伏跌宕有致,耐人尋味,故事告訴我們愛慕虛榮、自以為了不起的人最沒有價值,那么究竟怎樣做才能受人尊重呢?(謙虛,有真才實學)。

 。ㄎ澹板書設計

第二冊讀《伊索寓言》 篇13

  一、教學目標 

 。ㄒ唬┭凶x本文,了解和體會作者散文的寫作特色。本文“言人所未言,見人所未見”,“玉想瓊思,妙喻珠聯(lián),警句泉涌,諧誰天生,涉筆成趣!薄笆且豢萌松琅裕瑲v盡春秋,枝繁葉茂的智慧樹,鐘靈毓秀,滿樹的玄想之花,心靈之果,任人隨意觀賞。”

  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要能提出疑難問題,并盡量靠自己的力量解決這些問題。讓學生“于無疑處生疑”,多問幾個“為什么”,經(jīng)過質(zhì)疑解難,深入理解文章的寫作特色。

 。ǘ┭凶x作者關(guān)于九個故事的議論,解決疑點,讀懂這篇含蓄甚至隱晦的文章。在研讀過程中理清思路,揣摩語言,概括要點,篩選信息,把握文意。這樣來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質(zhì)疑解難,進而把握文章的中心意思。

 。ㄈ┓e累下列詞語。

  厭恨    憐憫  閱歷  信而好古  思慕   衰朽   歷程  發(fā)跡  衣錦還故鄉(xiāng)   高超出世  賣  弄風雅   上流社會  屈尊下顧  狂吠  星象  失足下野   坐并觀天  惱羞成怒  嬌小   各得  其所   相安無事

  二、難點、重點分析

 。ǎ┑谝徊糠郑ㄇ皟蓚自然段)為什么要從兩類人、兩種關(guān)系說起?

  分析:

  (1)為了糾正(伊索寓言)淺薄的見解,首先要樹立一個觀點,把人類歷史比作人的一生,古代是人類的童年時期,現(xiàn)代是成人時期。這就使人明白了《伊索寓言》那樣淺薄、幼稚的原因。又由于成人總是喜歡小孩子,這就使人明白了人們喜歡《伊索寓言》的原因,即:我們反比古人復雜了,思慕古代也許只是喜歡其幼稚,也許是為了顯示自己的成熟。作者洞燭世相,就從第一部分開始。

 。2)這是人們?nèi)粘I钪械钠毡榻?jīng)驗,以此入題,容易理解我們思慕古代,有如大人喜歡小孩子一樣。說兩類人,目的是說大人與小孩子的關(guān)系,第二種人只是一個比較,有比較,就清楚大人對小孩子的喜歡含有賣老(居高臨下,擺老資格)的成分。作者對下面九個寓言故事的糾正,在第一部分中立下了基調(diào)。

 。3)對“沒有老頭子肯承認自己是衰朽頑固的,所以我們也相信現(xiàn)代一切,在價值上、品格上都比古代進步!边@句話如何理解?

  這句話是反語,用于諷刺。現(xiàn)代與古代相比,物質(zhì)文明和精神文明當然大大進步了,但現(xiàn)代社會的陰暗面也遠比古代丑惡復雜。在這方面,所謂“進步”只是越來越狡猾,把狡猾也看作進步,以至“相信現(xiàn)代一切,在價值上、品格上都比古代進步”。顯然是自以為是,缺乏自知之明,作者的批判精神已躍然紙上,呼之欲出。

 。ǘ┑谌糠郑ㄗ詈笠欢危┰鯓永斫?

  分析:

  (1)作者真的認為“《伊索寓言》是不宜作現(xiàn)代兒童讀物的”嗎?并非如此。

  盧梭反對小孩子讀寓言,認為有壞心術(shù),他認為小孩子不辨是非,有可能學壞。這里盧梭是指出了讀寓言可能發(fā)生的負面作用。而本文作者認為,“小孩子該不該讀寓言,全看我們成年人在造成什么一個世界、什么一個社會,給小孩子長大了來過活。”也就是說,如果社會具備高度的精神文明,孩子們讀寓言,會有益于身心發(fā)展。

  至于作者提到盧梭說小孩子不同情被騙的烏鴉,反會羨慕善騙的狐貍,證明孩子的居心本來欠好。這并非作者同意此說法,而正是借此指出了戰(zhàn)害小孩子心靈的社會風氣、社會原因。

 。2)“盧梭認為寓言會把純樸的小孩教得復雜了,失去了天真,所以要不得!弊髡叩挠^點恰恰相反,作者認為“寓言要不得,因為它把純樸的小孩教得愈簡單了,愈幼稚了,以為人事里是非的分別、善惡的果報,也像在禽獸中間一樣公平清楚,長大了就處處碰壁上當!

  以上這些話,作者是說對兒童的教育不能只講真善美,不能把真善美簡單化和理想化,以致脫離了社會實際,這樣對孩子有害無益。同時,作者呼吁凈化社會環(huán)境,為下一代創(chuàng)造良好的生活空間。

 。3)“盧梭……主張復古”認為社會應回到原始狀態(tài),那是倒退,也是不可能的。作者相信進步,相信社會總是向前發(fā)展的。相信真善美終將戰(zhàn)勝假惡丑。盡管伴隨文明的進步,有些人的心越來越壞,但假惡丑終究是站不住的,而要戰(zhàn)勝假惡丑,就要認識假惡丑,世界是復雜的,我們的頭腦也要復雜一點。

 。4)為什么在“我是相信進步的人”之后又連帶一句“雖然并不像寓言里所說的蒼蠅,坐在車輪的軸心上,嗡嗡地叫:‘車子的前進,都是我的力量”’?

  這里作者順便抨擊了自封為英雄、以救世主自居、貪天之功據(jù)為己有的狂人。這種人像蒼蠅一樣可笑,實際上對歷史的前進絲毫沒有推動作用,卻把一切功勞歸于自己。

  三、教學過程 設計

  (一)學生默讀全文,思考總體結(jié)構(gòu)、研討。

  [作者簡介]伊索(約公元前六世紀)古希臘寓言作家。傳說原為奴隸,后獲得自由。善講寓言故事,諷刺權(quán)貴,終遭殺害。所編的寓言陸續(xù)經(jīng)后人加工,以詩或散文形式發(fā)表,成為現(xiàn)在流傳的《伊索寓言》,其中《農(nóng)夫和蛇》、《狼和小羊》等寓意深刻,常被引用。有各種文字譯本,對歐洲文學中的寓言創(chuàng)作,影響很大。

  教師明確:本文是一篇讀后感。讀后感的一般結(jié)構(gòu)為“導入  ——讀后之感——總結(jié)”三部分。

  第一部分為1、2兩段,從兩類人、兩種關(guān)系說起。第二 部分為第3到第12段。借《伊索寓言》里九個故事聯(lián)類引申,洞燭世相,—一糾正淺薄的見解,表達作者獨到之見,是全文的主體。第三部分為最末一段,是全文的總結(jié)。

  (二)學生朗讀1、2自然段,質(zhì)疑解難。

  教師在學生研討之后明確:這一部分內(nèi)容可參見“難點、重點分析”之(一)。

 。ㄈ⿲W生朗讀第3自然段,質(zhì)疑解難。

  1.“它至少給予我們?nèi)匕参俊睉绾卫斫猓?

  明確:“三重安慰”都是諷刺。(1)“增進我們對于現(xiàn)代文明的驕傲”,實質(zhì)上就是對于狡猾的智慧不以為恥,反以為榮。(2)“愈覺得我們是成人了”,“已超出那些幼稚的見解”,實質(zhì)上是遠比古代的人狡猾。(3)我們“進化”了,把人類的早期看做“窮朋友”、“小孩子”,這“進化”,實質(zhì)上是越來越狡猾。   

  2.“覺得有好多淺薄的見解,非加以糾正不可”是不是反語。

  明確:不是反語。是將要對以下九個故事,進行獨到、深刻的分析,針對當時社會現(xiàn)實提出新的見解。作用是引起下文。

 。ㄋ模┮龑W生對九個故事進行研讀、解決疑點。

  1.學生讀蝙蝠的故事,讓學生研讀后,說一說寓言的原意是什么,作者提出了什么新的見解(以下八個故事,研讀的步驟同此)。

  教師明確:原意是諷刺沒有獨立人格的人,他們附炎趨勢,仰人鼻息,毫無原則可言。

  作者議論“人比蝙蝠就聰明多了。他會把蝙蝠的方法反過來施用”,是諷刺故意標新立異、以求虛名的人,他們自吹自擂,總吹噓自己與眾不同,比別人高明。他們以己之長,貶人之短,(這“長”也未必是真有所長)從不虛心學習別人,總以為自己有驕傲的資本,在不同場合使出不同的驕傲資本,自高自大,傲視別人。)

  2.學生讀螞蟻和促織的故事,研讀、討論。

  教師明確:原意是諷刺只圖安逸,只想不勞而獲的人。作者議論“促織餓死了,本身就做螞蟻的糧食;同樣,生前養(yǎng)不活自己的大作家,到了死后偏有一大批人靠他生活,譬如寫回憶懷念文字的親戚和朋友,寫研究論文的批評家和學者等。”作者指出,大作家死后成為別人賺錢的資本。這些文章的作者們往往在作家生前與作家并無深交,甚至關(guān)系不睦。這些人在作家死后寫些不負責任的文字,是以“介紹”為名,行“養(yǎng)活”自己之實。五十年代周作人化名周遐壽寫了些介紹和回憶魯迅的文章,當屬此類。但應注意的是,一些嚴肅的、實事求是的評介作家的文章,其作者不應受到指責。

  3.學生讀狗和自己的影子的故事,研讀、討論。

  教師明確:原意是諷刺貪婪和多疑。

  作者議論“不自知的東西,照了鏡子也沒用”。有些人沒有自知之明,他們從來不能承認錯誤、改正錯誤,他們拒絕批評,老虎屁股摸不得,誰如果批評了他,他會大嚷大鬧,反咬別人一口。作者用這則寓言斥責無自知之明,掩飾缺點和錯誤的劣性。

  4.學生讀天文學家的故事,研讀、討論。

  教師明確:“他只望著高處,不管地下”結(jié)果“失足掉在井里”,原意是諷刺脫離群眾,脫離實際,一心想往上爬卻必然摔跤的人。

  作者議論“下去之后,決不說是不小心掉下去的”,“就是下去之后,眼睛還是向上看的!敝饕侵S刺一些下臺人物,不承認失敗,仍在美化自。他門羨慕權(quán)勢,夢想自己終究還會再爬上去。他們企圖東山再起,恢復已失去的天堂。魯迅先生《論費厄潑賴應該緩行)一文中提到的那些塌臺的政要權(quán)貴,當屬此類人物。    5.學生讀烏鴉的故事,研讀、討論。

  教師明確:“烏鴉把孔雀的長毛披在身上,插在尾巴上,到上帝前面去應選”,原意是諷刺偽裝者,它惹起眾怒,下場可悲。

  作者的議論:“這只烏鴉借來的羽毛全給人家拔去,現(xiàn)了原形,惱羞成怒,提議索性大家把自己天生的毛羽也拔個干凈,到那時候,大家光著身子,看真正的孔雀、天鵝等跟烏鴉有何分別。這個遮羞的方法至少人類是常用的!敝S刺一種故意否定大家,借以抬高自己的人,他們的手法是把水攪渾,造成人人都有缺點和錯誤的局面,大家誰都有缺陷,誰都不行,彼此彼此,這種人從中得到了滿足!斑@個遮羞的方法”是指借攻擊和低毀別人來掩飾自己的無能和丑陋。

  另外,這種人還有一個特點:自己得不到的好處,千方百計讓人家也得不到,誰比自己好就打擊誰。

  6.學生讀牛跟蛙的故事,研讀、討論。

  教師明確:“牛有我這樣大嗎?”原意是諷刺不自量力、夜郎自大的人。

  作者的議論,“我們每一種缺陷都有補償,吝嗇說是經(jīng)濟,愚蠢說是誠實,卑鄙說是靈活,無才便說是德……”作者諷刺一種人不承認自己有缺陷,硬把自己的缺點說成是優(yōu)點,聊以自慰,不思進取。他們把壞反說成是好,便無是非可言了。

  “各得其所,當然會相安無事”是反語。這些人不肯自責,把自己擺在常有理的位置,不肯相讓,這類人遇到一起,不肯相讓,爭執(zhí)和沖突就會不可避免,當然不會相安無事。

  7.學生讀老婆子和母雞的故事,研讀、討論。

  教師明確:“老婆子貪。已不足,希望她一天下兩個蛋”,原意是諷刺貪婪,諷刺急于求成。

  作者議論,“大胖子往往是小心眼”。諷刺有錢人吝嗇,一毛不拔,不肯施舍,不肯幫助別人。作者指出,人越富就越貪婪,不要指望闊人能善心來周濟窮人。

  8.學生讀狐貍和葡萄的故事,研讀、討論。

  教師明確:原意是諷刺狐貍得不到葡萄,便說葡萄是酸的,以此自我安慰。現(xiàn)實生活中,有些人看到別人取得了成績,心存嫉妒,便說那成就并沒什么了不起。

  作者議論,“訴苦經(jīng)可以免得別人來分甜頭”。用意有二:(1)有一種人得到了非分之果,他把這甜頭獨吞之后,用訴苦來騙人,以保護既得利益。他擔心別人來分享甜頭,偏把獲取說成失落和苦難,仿佛自己一百個不合算,現(xiàn)實生活中這類人所在多有。(2)前提可以假設訴苦者的甜頭是應得的,為了避免別人嫉妒,不讓別人分走成果,只好訴苦,這訴苦出于無奈,而且言不由衷。這里主要是為了諷刺嫉妒者。

  9.學生讀驢子跟狼的故事,研讀、討論。

  教師明確:“狼信以為真,專心尋刺,被驢踢傷逃去”,原意是贊揚驢的機智,諷刺惡狠的愚蠢可笑。

  作者的議論,“醫(yī)生也是屠夫的一種”。指出有些醫(yī)生是兇手偽裝的,居心叵測。偽善者常是殺戮生靈的屠夫。作者本意是揭露那些披著羊皮的狼,這些偽善者打著治病救人的幌子,行害人殺人之實,他們是統(tǒng)治者的幫兇,但面目早經(jīng)偽裝,一時難以識破,因而人們不可過于天真。值得注意的是,這里作者并非在抨擊所有的醫(yī)生,但用以指一部分誤人的庸醫(yī),未嘗不可。

 。ㄎ澹┱n文第三部分(最后一段)怎樣理解?

  1、作者真的認為“《伊索寓言》是不宜作現(xiàn)代兒童讀物的”嗎?

  2、“盧梭認為寓言會把純樸的小孩教得復雜了,失去了天真,所以要不得。”作者的觀點恰恰相反,作者認為“寓言要不得,因為它把純樸的小孩教得愈簡單了,愈幼稚了,以為人事里是非的分別、善惡的果報,也像在禽獸中間一樣公平清楚,長大了就處處碰壁上當。”這與盧梭的看法針鋒相對,你是如何理解的?

  3、作者說:“我是相信進步的人!睂@句話如何理解?

  4、為什么在“我是相信進步的人”之后又連帶一句“雖然并不像寓言里所說的蒼蠅,坐在車輪的軸心上,嗡嗡地叫:‘車子的前進,都是我的力量”’?

 。┰谘凶x九個故事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討論,把握中心思想。

  教師明確:最后一段有一句話是解讀全文的一把鑰匙:“我認為寓言要不得,因為它把純樸的小孩教得愈簡單了,愈幼稚了,以為人事里是非的分別、善惡的果報,也像在禽獸中間一樣公平清楚,長大了就會處處碰壁上當。”

  這就是說,現(xiàn)代社會的人事、是非的分別,善惡的果報,并不像寓言中所講的禽獸中間一樣公平清楚,情形要復雜得多,是非顛倒,善無善報、惡無惡報的情形是常有的。

  這就是說,生活在現(xiàn)代社會,要避免碰壁上當,頭腦就不能那么簡單幼稚。人事是復雜的,我們的頭腦也要復雜一點,才有清醒的認識,才能采取適當?shù)膶Σ摺?

  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通過《伊索寓言》與現(xiàn)代社會中種種卑劣行徑的比較,說明現(xiàn)代有些人遠比古代寓言所說的狡猾者狡猾得多,因此我們的頭腦也要復雜一點,這才不致碰壁上當。

  (七)詞語解釋。

  1.厭恨:厭惡痛恨。

  2.憐憫:對遭遇不幸的人表示同情。

  3.閱歷:由經(jīng)歷得來的知識。

  4.信而好古:語出《論語》,意思是相信并喜好古代的典章文化。

  5.思慕:思念,仰慕。

  6.衰朽:衰落、衰老。

  7.歷程:經(jīng)歷的過程。

  8.發(fā)跡:指人變得有錢有勢。

  9.衣錦還故鄉(xiāng):古時指做官以后,穿起錦繡的衣服,回到故鄉(xiāng)向親友夸耀。成語為

  “衣錦還鄉(xiāng)”,也說“衣錦榮歸”。

  10.高超出世:好極了,好得超過世人的水平。

  11.賣弄風雅:向別人顯示、炫耀自己的(其實并不高明的)文學素養(yǎng)。

  12.上流社會:舊時指社會地位高的人們。

  13.屈尊下顧:降低了身份來觀察民情。屈尊,降低身份俯就。

  14.狂吠:狗狂叫。

  15.星象:指天空中星體的明暗、位置等現(xiàn)象。古代迷信的人往往借觀察星象來推測人

  事的吉兇。

  16.失足:行走時不小心跌倒。

  17.下野:執(zhí)政的人被迫下臺。

  18.坐井觀天:比喻眼光狹小,看到的有限。

  19.惱羞成怒:由于羞愧和惱恨而發(fā)怒。

  20.嬌。簨赡郏∏。

  21.各得其所:每一個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適的安頓。

  22.相安無事:相處沒有矛盾、沖突和爭執(zhí)。

  (八)練習題示例。

  要證明自己的觀點,就要講根據(jù),講理由。講理由好像很難,其實并不難,其中包括運用我們熟悉的因果關(guān)系、條件關(guān)系、假設關(guān)系的復句或一群句子。仿照下面的句子,表明自己的觀點,講明自己的理由。

  盧梭認為寓言會把純樸的小孩教得復雜了,失去了天真,所以要不得。我認為寓言要不得,因為它把純樸的小孩教得愈簡單了,愈幼稚了,以為人事里是非的分別、善惡的果報,也像在禽獸中間一樣公平清楚,長大了就處處碰壁上當。

  示例:我認為寓言可以讓孩子們讀。因為寓言通過短小的故事把人類的智慧和善良教給孩子們,教得具體生動、親切感人。孩子們讀了寓言,會認識到人世間的喜悅與悲傷、成功與失敗都像寓言中講述的那樣,蘊含著有益的哲理。他們長大了就會時時處處關(guān)心別人、關(guān)心集體,熱愛勞動、熱愛生活。

  (九)布置作業(yè) :

  1、課后練習題。

  2、同步練習講義。

第二冊讀《伊索寓言》 篇14

  教學目標

  1、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主旨。

  2、體會文章幽默反諷的效果。

  教學重點

  透過句子表面,品位句子的深層意味。

  教學設想:

 、夙樦凹m正淺薄的見解”一說到底,然后點破它,以期有頓悟的效果。

 、趯ξ闹性S多頗有意味的難句,不在理解內(nèi)容時一一碎講,待點明作者意圖后集中看,或許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教學手段   多媒體課件

  教學內(nèi)容:

 。ㄒ唬⒄n前預習

  1、 注意下列字詞的音形義。

  嫉忌  憐憫  譬如  年輩  幼稚   思慕   衰朽  發(fā)跡   歷程  衣錦還鄉(xiāng)     風雅  

  索性  經(jīng)濟  吝嗇  笨坯  心術(shù)   果報   狂吠  蝙蝠   軸心  閱歷  淺薄   下野

  2、搜集有關(guān)作者、作品以及《伊索寓言》的介紹。

  3、閱讀課文中的九則寓言,聯(lián)系生活實際,試評論錢鐘書針對每則寓言所闡述的觀點。

 。ǘ⒄n堂教學

  一、導語:

 。弥鴷蛑钢队埃兑了髟⒀浴纷鳛橐槐驹⒀怨适录ㄟ^簡單的故事來反映深刻的道理。我們普通人讀它,在若有頓悟之時,也許只會一笑了之。然而,文豪錢鐘書卻讀出了自己獨到的東西,寫出了一篇洋洋灑灑的《讀〈伊索寓言〉》。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近錢鐘書,走近他的《讀〈伊索寓言〉》

  二、展示有關(guān)錢鐘書的介紹資料。(投影顯示有關(guān)圖片、文字,力求做到簡潔與豐富的統(tǒng)一)

  三、1、這樣的一位人物,他對人生肯定有著自己獨特的看法。課文開頭,他首先表達了自己怎樣的觀點?

 。ㄥX鐘書對人際交往的認識,詳見板書)

  2、第二節(jié)談的是對歷史的看法。(詳見板書。這里要順便交待一下錢鐘書新穎的思維,即把古代竟比做小孩子)那么,由年輩想到了歷史,它們的共同點是什么?(閱歷的深淺,人們的態(tài)度)這樣,便構(gòu)成類比。(板書:類比)

  3、作者想到了人,想到了歷史,想到了我們對人,對歷史的態(tài)度,這些感想是由偶爾翻看《伊索寓言》引起的。至此,才切入讀后感。作者沒有像我們往常寫讀后感一樣,一上來就:“今天讀了《伊索寓言》,我的心中感觸頗深”,而是先花了些許筆墨,先把體會談一下。(板書:先談體會)

  四、放映課件中關(guān)于《伊索寓言》的介紹。

  相傳為公元前6世紀古希臘被釋放的奴隸伊索所編,收集有古希臘民間諷喻故事,并加入印度、阿拉伯及基督教故事,經(jīng)后人陸續(xù)加工,以詩或散文形式發(fā)表,共350余篇。這些小故事主要是受欺凌的下層平民和奴隸的斗爭經(jīng)驗及生活教訓、總結(jié),寓言通過描寫動物間的關(guān)系來表現(xiàn)當時的社會關(guān)系,主要是壓迫和被壓迫者之間的不平等關(guān)系。

  五、看完開始講解。因為:它是一部古代的書,一部能夠反映古代生活的書,所以,能給我們帶來三重安慰(老師和學生一起總結(jié))。

  先進

  進步            成熟

  高級

  六、正因為如此,作者要以現(xiàn)代人驕傲的姿態(tài),去糾正伊索寓言的幼稚和淺薄。具體的批評,是針對每一則寓言進行的。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放課件,逐則評析,抓住其中兩三個,重點進行,其他讓學生簡單說說即可。)

  1、蝙蝠的故事原意:諷刺蝙蝠式的狡猾,抨擊那些喪失了獨立人格的人,他們趨炎附勢,毫無原則可言。

  作者:故意標新立異、以求虛名的人,他們自吹自擂,總吹噓自己與眾不同,比別人高明。他們以己之長,貶人之短,(這“長”也未必是真有所長)從不虛心學習別人,總以為自己有驕傲的資本,在不同場合使出不同的驕傲資本,自高自大,傲視別人。 

  螞蟻和促織的故事原意:諷刺只圖安逸,只想不勞而獲的人

  作者:大作家死后成為別人賺錢的資本。這些文章的作者們往往在作家生前與作家并無深交,甚至不睦。這些人在作家死后寫些不負責任的文字,是以“介紹”為名,行“養(yǎng)活”自己之實狗和自己影子的故事作者:諷刺有些人沒有自知之明,他們從來不能承認錯誤、改正錯誤,他們拒絕批評,老虎屁股摸不得,誰如果批評了他,他會大嚷大鬧,反咬別人一口。作者用這則寓言斥責無自知之明,掩飾缺點和錯誤的劣性。  

  天文學家的故事原意:諷刺脫離群眾,脫離實際,一心想往上爬卻必然摔跤的人.

  作者:諷刺一些下臺或下野人物,不甘心失敗,仍在美化自己。他們羨慕權(quán)勢,還是一心向上爬。他們企圖東山再起,恢復已失去的天堂。

  烏鴉的故事原意:是諷刺偽裝者,它惹起眾怒,下場可悲。

  作者:諷刺一種故意否定大家,借以抬高自己的人,他們的手法是把水攪渾,造成人人都有缺點和錯誤的局面,大家誰都有缺陷,誰都不行,彼此彼此,這種人從中得到了滿足。“這個遮羞的方法”是指借攻擊和低毀別人來掩飾自己的無能和丑陋。自己得不到的好處,千方百計人家也得不到,誰比自己好就打擊誰。 

  牛和蛙的故事原意:諷刺不自量力、夜郎自大的人。

  作者:諷刺一種人,他們不承認自己有缺陷,硬把自己的缺點說成是優(yōu)點,聊以自慰,不思進取。他們把壞反說成是好,便無是非可言了。原意:諷刺貪婪,諷刺急于求成。作者:諷刺有錢人吝嗇,一毛不拔,不肯施舍,不肯幫助別人。作者指出,人越富就越貪婪,不要指望闊人能用善心來周濟窮人。

  作者:諷刺了訴苦經(jīng)者的狡猾,明明占了便宜,偏偏掩飾自己滿意的心情,用假話愚弄別人。原意:諷刺狼的愚蠢和兇殘。

  作者:屠夫戴上醫(yī)生的面具干壞事更隱蔽,更容易使人受騙。現(xiàn)實中要謹防裝扮成醫(yī)生的“狼”。

  七、總之,可以看出,人類社會的今天比昨天更加————卑鄙、*詐、偽善、陰險、兇殘了。(學生三三兩兩答出相關(guān)詞語)

  提示1:就這個也能算是進步,值得我們自豪嗎?(否)前面哪句話已經(jīng)暗暗地表明了這個看法?

  “沒有老頭子肯承認自己是衰朽頑固的,所以我們也相信現(xiàn)代一切,在價值上、在品格上都比古代進步”注意品味這里面的隱含意。(現(xiàn)代社會自然也有衰朽頑固的一面;在價值和人格上并非就比古代進步,甚至是更壞了。)

  提示2、那么,如何理解前面的“進步”呢?作者原來用了幽默反諷的筆法。(板書:幽默諷刺)

  八、在這樣的社會里,小孩子能不能讀《伊索寓言》?

  作者說是不宜做現(xiàn)代兒童讀物的。難道是伊索寓言本身的錯?(否,這是憤激之辭)那么,哪一句表明了作者的真實看法?(“小孩子該不該讀寓言,全看我們成年人在造成一個什么世界,一個什么社會,給小孩子長大了來過活。”可見,作者說《伊索寓言》是不宜做現(xiàn)代兒童刊物的,并非一個簡單的否定判斷。這里面話中有話。作者是擔心孩子失去了辨別是非的能力。對孩子的憂慮,對《伊索寓言》的表面否定,而真正的矛頭——作者把批判的鋒芒指向了成年人和成年人制造的這個不太好的現(xiàn)代社會,至此,作者的真實意圖也清楚地表現(xiàn)出來了。)(板書:批判現(xiàn)代社會)

  九、課后練習(也可當堂討論)

  1、自己得到便宜,卻向別人訴苦經(jīng),“以免旁人來分甜頭”。用一句俗語說明得了便宜還賣乖。

  2.“小孩子該不該讀寓言,全看我們成年人在造成什么一個世界、一個什么社會,給小孩子長大了來過活。”對這句話理解正確的一項是(b)

  a.小孩子讀寓言需要一個好的環(huán)境,成年人只顧自己,使社會變得骯臟喧鬧,孩子們就無法讀書。 

  b.作者借題發(fā)揮,呼吁凈化社會環(huán)境,成年人要為后代創(chuàng)造純潔樸實的社會空間。 

  c.寓言故事都是成人編給兒童看的,小孩子該不該讀寓言,看你編的寓言故事是不是有好的教育意義。

  d.作者借題發(fā)揮,從讀書轉(zhuǎn)向環(huán)境保護,認為為孩子們創(chuàng)造一個潔凈安定的環(huán)境,是成年人義不容辭的責任。

  3、貫穿《讀〈伊索寓言〉》全文的一個深刻見解是(d) 

  a.我們相信現(xiàn)代一切,在價值上、品格上都比古代進步。

  b.《伊索寓言》有好多淺薄的見解,非加以糾正不可。

  c.《伊索寓言》是不宜做現(xiàn)代兒童讀物的。

  d.人類文明的進步,在惡的一面,也使我們變得越來越狡猾。

  4、對下面一段話的含義,理解最準確的一項是(d)

  我認為寓言要不得,因為它把純樸的小孩教得愈簡單了,愈幼稚了,以為人事里是非的分別,善惡的果報,也像在禽獸中間一樣公平清楚,長大了就到處碰壁上當。 

  a.人世間是非不分,行善常得惡報。惡人常享善果,一切既不清楚也不公平。 

  b.有些人總是處處碰壁,就是因為讀了寓言,把人事看得太簡單了。 

  c.人心險惡,社會復雜,心地善良的人步入社會以后必然會處處碰壁。 

  d.生活在現(xiàn)代社會,要避免碰壁上當,頭腦就不能那么簡單幼稚。人事是復雜的,我們的頭腦也要復雜一點,才有清醒的認識,才有適當?shù)膶Σ?

  5、盧梭和作者對兒童該不該讀伊索寓言的態(tài)度有何異同?造成這個結(jié)果的原因是什么?

  共同點:都不滿于當時所處的社會;都認為兒童不宜讀《伊索寓言》。

  不同點:(理由不同)

  盧梭怕寓言把純樸的小孩教得復雜了,失去了天真。

  作者怕寓言把純樸的小孩教得愈簡單了,愈幼稚了,處理世事會處處碰壁.

  原因:盧梭有復古主義傾向,希望孩子們都能保持古樸與純真,自然有此擔憂,而作者則有著進步的歷史觀,相信社會是向前發(fā)展的,決不可能倒退回去。然而,真善美戰(zhàn)勝假惡丑,要有一個過程。在目前情況下,既然不能使社會一下子好起來,那只有增強應對的能力,不能太簡單幼稚。否則,只能處處碰壁。

  附板書:

  板書一:      人際:我們喜歡小孩子的心理           賣弄資歷

  類比

  歷史:我們信而好古的心理            炫耀輝煌

  先進

  成熟

  三重安慰:  “進步”

  高級

  “幼稚、淺薄”              *詐偽善陰險等卑鄙

  板書二     寫作借鑒: ①先談體會的寫法

 、陬惐嚷(lián)想的推理

  ③新穎脫俗的邏輯

 、苡哪粗S的語言

  板書三         讀《伊索寓言》

  批判現(xiàn)代社會

  上一篇:讀《伊索寓言》教案2

  下一篇:讀《伊索寓言》教案4

第二冊讀《伊索寓言》 篇15

  一、復習提問

  師問:作者認為小孩子應不應該讀寓言?理由是什么?你可以借鑒原文,但最好用自己的語言來回答。

  生答:不應該,F(xiàn)代人遠比古代寓言所說的狡猾者更狡猾、更惡劣,現(xiàn)代社會不會像寓言中獸界那樣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讀寓言會使小孩頭腦簡單,對付不了各種社會丑行,他希望人的頭腦再復雜些,這樣才會對社會有清醒的認識,才不會碰壁上當,才會有恰當?shù)膶Σ。今天,我們一起來研讀錢先生糾正了寓言中哪些淺薄的見解。

  二、研討新課

 。ㄒ唬┫茸魇痉

  師問:這九則寓言中你們最喜歡哪一則?

  生答:“烏鴉的故事”。

  請一位同學講述此故事。

  師問:為什么鳥類大怒?

  生答:烏鴉作假成真。

  師問:烏鴉作假沒成真前,有沒有人揭露它?成真后才揭發(fā)它,這反映了一種什么心理?諷刺了哪一類人?

  生答:沒有人。反映了人類對于作假沒成功的人不去批判他的弄虛作假,而一旦此人作假成功就大加批判,一種忌妒別人成功的心理。諷刺了具有此種心理的人。

  師問:為什么烏鴉憤怒了?它的作法如何?

  生答:它被揭露了,惱羞成怒。它要把所有鳥類的毛都拔光,看有什么區(qū)別。

  師問:大家想,當孔雀開屏的羽毛、天鵝潔白的翎羽蕩然無存的時候,與平常所見的白條雞有什么區(qū)別?在我們?nèi)炭〔唤耐瑫r,錢先生告訴我們“這個遮羞的方法至少人類是常用的”。請思考:這個遮羞的方法是什么?

  生答:我不好誰也別想好,一種丑惡的心態(tài)。這種人是品質(zhì)低下、嫉賢妒能、報復社會、貶損一切的人。

  師問:這種人是品質(zhì)低下,嫉賢妒能,報復社會、貶損一切的人。這種現(xiàn)象在我們身邊也存在嗎?請談談自己的感想。

  一生舉德國校園暴力(一學生被開除,殺死十幾位老師)。

  一生談二人平等:譬如有兩個人,一個身體健康而另一個雙腿殘疾。讓他倆平等有兩個方法:一是治好殘疾人的腿,這個方法不僅費時而且費力。那么干脆采取第二個方法,直接打殘健康人的腿。又方便又直接地拉平了兩個的位置,平等的兩個人沒有嫉妒,沒有怨恨,多好的方法啊!只不過由這些“平等”的生命組成的世界就缺少了進步的動力。我們拒絕這樣的平等,我們拒絕這自私的劣根性。

  師總結(jié):更深刻的說,這是一種國民的劣根性,誰比我強我就踩誰,民族停滯不前,皆由此所致。

 。ǘ┓謩t討論(前四則)

  師說:請同學們?nèi)芜x一則寓言,快速閱讀,抓住段落中關(guān)鍵語句,回答大屏幕上的問題。

  問題:1、錢先生對蝙蝠的故事進行了引申,諷刺了當時社會的哪一類人?

 。ㄔ诓煌瑘龊腺u弄資本,貶低別人,抬高自己的人。)

  2、“螞蟻和促織”的故事中,錢先生認為“螞蟻”指哪一類人?“促織”指哪一類人?我們所了解的有沒有“促織”這樣的人?

 。▽懟貞洃涯钗淖值挠H朋好友,寫研究論文的批評家和學者。生前養(yǎng)活不了自己的大作家,死后成全了別人。魯迅、梵高、曹雪芹)

  3、“狗和它自己影子”的故事中,錢先生給哪類人畫了像?你是怎樣分析得出結(jié)論的?結(jié)合現(xiàn)實談談你的感想。

  (不學無術(shù)、狂妄自大、不納諍言、聞過則咬的人。)

  一學生談感想: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向武人賣弄風雅,向文人裝作英雄”所謂強者不正說明了他的虛弱,他的不自信嗎?空把自己的影子,當作攻擊狂吠的對象,不正由于狗的毫無自知之明嗎?曾幾何時,一部《還珠格格》使趙微大紅大紫,而一帶有國恥標志的演唱包裝則又使她星光黯淡。魯迅曾指出:社會上崇敬名人,也就常有名人被崇奉的誘惑,如果自己腦袋發(fā)暈,忘記了自己半斤八兩,就容易引起公憤,罩在頭上的光環(huán)被眾人打消殆盡。

  一學生說:良藥苦口利于病,聽了批評,就應該虛心自省,切不可學狗的樣子聞過則鬧,聞過則咬。1997年9月12日,某中學一名女教師被子人打死在公共浴室里,慘象觸目驚心,而更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兇手竟是她12歲的學生。她打死老師的原因只不過因為上課時被老師批評。

  師總結(jié):胸懷是心靈素養(yǎng)的閃光,是人格美的極致,希望每位學生都保持接受諍言的風度,改錯去非,重塑自我,使美在身上永駐。

  4、“下去后,眼睛還是向上看的”這句話什么意思?這類人存有什么心理?

 。ㄏ乱昂,還想東山再起。一心向上爬以謀取高位)

  一生說:官場上一些人對權(quán)勢的過分追求,這些人處欲熏心,官迷心竅,“四人幫”中的王洪文,原是保衛(wèi)科的小科長,“因嫌紗帽小,致使枷鎖扛”到最后成為千古罪人,遺臭萬年。

  師總結(jié):一個男人,失戀后,一面發(fā)誓再也不談戀愛了,一面卻瞪大眼睛搜索下一個目標。一個政客,失勢后,一面發(fā)誓再也不步入政壇,一面卻聯(lián)合舊黨,以待東山再起。

 。ㄈ┢吩u余下四則寓言(事先由四位同學準備當小老師,按照前幾則寓言的研讀方法提出自己的問題)

  牛跟蛙的故事

  生問:寓言的本意是什么?

  生答:不自量力。

  生問:錢鐘書指哪種人?

  生答:把缺點說成長處,無是非,自我滿足,自我欣賞,與世無爭的人。

  生問:這是在給哪一種人曝光?

  生答:自以為是、不思進取、制造平庸的人。

  生問:誰能就社會上這種人談談自己的感想。

  一生說:“木秀于林,風必摧之;行高于人,眾必非之”誰想高人一頭,必然要成為從矢之的。因為在這種生活空間中人們的價值取向傾斜了,甚至倒置了。人們都陷入自我吹捧,相互陶醉,自我滿足,相互裝蛋的迷霧中渾渾噩噩地活著,哪還有什么“秀木”“高人”,哪還有什么進取突破。生于平庸,死于平庸,是人生的最大悲劇。

  師總結(jié):魯迅有言:紅腫之處,艷若桃花;潰爛之處,美如乳酪。正是對這種人最深刻的描繪。

  老婆子和母雞的故事(學生談感想)

 。ㄓ绣X人往往一毛不拔,嗜財如命,極端吝嗇的人)

  狐貍和葡萄的故事

  本意是什么?文意是什么?你知道現(xiàn)實生活中有類似的例子嗎?

 。ㄗ云。欺人,狡猾至極。如是應得的要避免別人的嫉妒,如是非份的要打消別人的想法------分甜頭)

  狼和驢子的故事

  本意是什么?文意是什么?你知道現(xiàn)實生活中有類似的例子嗎?

 。ɡ怯薮馈R詡紊频拿婺扛蓧氖。狼可怕,披著醫(yī)服的狼更可怕。毒蛇可怕,可美女蛇更可怕。)

  一生舉例:胡曼麗“中國媽媽”

  一生舉例:兒童營養(yǎng)品,致使40個孩子喪生,披著名牌的外衣。

  師總結(jié):錢鐘書用睿智的語言暴露了社會和人性的陰暗面。了解錢鐘書的獨到見解之后,你有什么感想?

  一生說:面對要拔掉所有鳥類羽毛的烏鴉這樣的邪惡勢力,我們不僅要識破,還要抗爭,制止他們的倒行逆施。

  一生說:最大的無知是不恥于無知,最大的失敗是甘心于失敗,最大的缺點是不正視缺點,我們要真誠地接受老師恨鐵不成鋼的批評。

  師小結(jié):山中有獸,林中有狼,海中有鯊魚,草中有毒蛇。在絢麗多彩的世界里,也有陽光下的罪惡,這就要求我們擋住致命的誘惑,洞燭世相,才不至于吃虧上當。如何看清事物的本質(zhì),有一種方法就是運用逆向思維和多角度思維品質(zhì)來認識事物。下面,我們來做練習提高思維品質(zhì)。

  師板書:洞燭世相  識破假惡丑     思維訓練  表述新異美

  三、拓展練習:

  在“小草、月亮、春蠶、圓規(guī)、石頭”中任選其一,多角度闡述。

  備用答案:

  春蠶:1、吐盡了絲才悄然離去,但它的業(yè)績卻久遠留存,從一代賢相諸葛亮到萬流景仰的周總理,都用自己生命的全部詮釋了鞠躬盡瘁的春蠶。

  2、把“愚蠢說是誠實,卑鄙說是靈活”自然會讓人們的缺陷得以補償,但人們也如春蠶一樣,作繭自縛,使大家在欺人互欺的繭網(wǎng)中坐以待斃。

  圓規(guī):1、一舉一動都符合標準,因為它始終如一圍繞一個堅定不移的目標,按規(guī)矩鑄就方圓,有恒心才能圓夢。

  2、不管腳步跨得多大,到頭來還是回到起點,它的成績始終是零。不敢越雷池一步,循規(guī)蹈矩的人只能在原地踏步。

  月亮:1、千古明月引發(fā)了多少幽幽情思,創(chuàng)造了多少美麗的傳說,更為美麗的是她歷盡千山萬水,閱盡世事滄桑,給混沌漆黑的世界帶來澄徹如洗的光明。

  2、千古明月曾撩逗得東坡把酒問天,曾吸引多少鴉士文人文思泉涌,吟詩作賦,然而她的魅力究竟在哪里呢?不過是借助太陽的光輝來炫耀自己罷了。

  石頭:1、一生赤裸,品質(zhì)堅硬,體內(nèi)潛流著日月輪回的潮聲,周聲閃爍著若智若愚的氣質(zhì),千年不語,萬載沉思,不僅是一種豁達,更是一種堅韌。

  2、緘默不語,冥頑不靈,永遠封閉自我的石頭也就永遠走不出荒涼與寂寞的山野,用語言和聲音鑄造心靈之橋,生命就會顯示出博大而美好。

  小草:1、孱弱、柔嫩的小草,從不屈服命運的捉弄,即使被石塊壓住,也會從縫隙中旁逸而出,探出頭來沖著藍天微笑,即使枝葉被大火燃盡,根莖依然萌動著生命的信念,依然在春的感召下,轟然破土,詮注著生命輪回的再次生動。

  2、大風乍起,云飛揚,嬌美的花兒繽紛落地,孤傲的大樹被攔腰折斷,然而草兒們一叢叢,一片片,用同一種力量向同一個方向?qū)懸庵ɡ藵L滾的優(yōu)美動姿,唱響著生死與共的美麗,草兒不愧為集體英雄主義的精靈,不愧為團隊精神的典范。

  3、風使淫威,小草匍匐在地,馬踏四足,小草折腰斷臂(恬退隱忍)逆來順受的草民任人蹂躪,這種意識與當前張揚個性時代大潮格格不入。

  四、師總結(jié)

  牛頓以神一般的思維最先說明了慧星的軌跡和大海的潮汐,余秋雨以全新的感悟,把睿智的鮮花撒遍了文化苦旅,讓我們以全新的視角來審視迎面撲來紛繁復雜的社會高新科技,大跨步地提高我們的思辨能力。                    

第二冊讀《伊索寓言》 篇16

  師: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伊索寓言》里的三則故事,誰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其中一則寓言的主要內(nèi)容?

  (生敘述故事)

  師:請對照插圖默讀課文,思考文中哪些詞語或句子是具體描寫這幅插圖的?

  生讀文思考問題。

  生1:“他邊走邊回過頭來說:‘這些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

  生2:“葡萄架上,垂下幾串成熟的葡萄!

  師:狐貍本來是“想盡和各種辦法去夠葡萄”,結(jié)果卻沒夠到,心里本來是非常沮喪的,為什么還說:“這些葡萄是酸的,不好吃!蹦?

  生: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酸,自己安慰自己,其實是自欺欺人。

  師:能帶著你對這兩段的理解讀出狐貍的這種心情嗎?

  生練習感情讀文。

  指名讀。

  生評:陳磊把狐貍“白費勁”后的“無望”心情讀得很好,但狐貍說的那句自我安慰的話讀得感情不夠到位。

  師:你聽得真仔細,評得更精彩。大家齊讀課文最后一句話,思考這句話在課文中有什么作用呢?

  生:這句話在課文里起畫龍點睛的作用。

  師:誰能聯(lián)系生活實際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呢?

  生:上次我違反了紀律組長訓我,我非常不服氣,心想:“哼!有什么了不起!不就是個組長嗎?”其實我心里一直想當個組長,甚至還有當班長的野心呢!

  生:有次老師夸劉怡然的畫畫得漂亮,還說劉怡然成了我們班的大畫家了。我當時心里想:“不就是幾幅畫嗎?有什么了不起?有還不愿畫呢!”其實我對畫畫根本就一竅不通。

  師:同學們都能直言不諱自己曾有過“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經(jīng)歷,那么學過這則故事你有什么感想嗎?請把你的感想寫在課文的后面吧。

  (生寫話)

  師:聽過《狼來了》的故事嗎?

  生:聽過!

  師:誰能來給大家說說《狼來了》的故事?

  指名生敘述故事。

  師:故事敘述的這么精彩,看來下面這則《牧童和狼》你都不用學了。(板書課題),默讀這則故事,思考牧童兩次喊“狼來了”村民們反應有什么不同?牧童看到村民們的樣子他的兩次的反應又是怎樣的?

  (生默讀課文)

  生:牧童喊“狼來了”是抱著游戲、玩笑的心態(tài)裝出緊張的樣子喊的,村民們“驚慌失措”趕來營救,可牧童的表現(xiàn)是非常得意的。

  師:通過哪個詞你讀出了牧童的得意?

  生:“哈哈大笑”。

  師:牧童第二次叫喊呢?

  生:牧童第二次叫喊“狼來了”是狼真的來了,這時他的心情非常緊張,而且是“驚慌失措”。而村民們被牧童騙怕了,以為他還是在惡作劇,所以村民們的表現(xiàn)是無動于衷的。

  師:哪位同學愿意讀一讀這兩段?尤其要讀出牧童喊兩次“狼來了”前后不同的心態(tài)。

  指名讀文。

  生:我感覺韓家盛表情非常好,讀牧童第二次喊“狼來了”把牧童的緊張求救的語氣讀得非常到位。

  師:你評的更到位,可以是一位評論家了。生活中你有過這樣的經(jīng)歷或見過、聽過類似的例子嗎?

  生:在我很小的時候很愛喝飲料,于是爸爸就把我喝過的飲料瓶裝上水,騙我說是飲料,我一喝才發(fā)現(xiàn)自己上當了。以后爸爸再給我哪怕真的是飲料我也不信他的了。

  生:我兩次日記沒寫,告訴老師說忘在家里了,老師就信了我?僧斘野讶沼洷窘簧虾,老師發(fā)現(xiàn)我原來是拖拉作業(yè)沒寫,于是有一次,我的作業(yè)真的忘在家里了,可說什么老師就是不相信,還是罰我重寫了。通過這次事件以后,我再也不敢說謊話了。

  師:是呀!我們?nèi)魏螘r候都要做一個講誠信的人,如果一貫使用欺騙的手段對待別人,人們就會對你缺失了誠信。即使你說的是真話也沒人能相信你的。

  師:請認真讀一讀《蟬和狐貍》這則故事的第一小節(jié),理解“圈套”一詞的含義。

  生自由讀文。

  生:“圈套”指“計謀”。

  生:“圈套”指“陰謀詭計”。

  生:“圈套”指騙別人的手段。

  師:請把這則故事一、二兩小節(jié)邊起來讀一讀,思考“圈套”在這一課中是什么意思。

  生:“圈套”是在這則故事里指的是狐貍想把蟬從樹上騙下來吃掉它所用的計謀。

  師:他用的是什么計謀呢?

  生:用甜言蜜語來打動蟬。

  師:狐貍是怎么用甜言蜜語來打動蟬的呢?找出狐貍說的話多讀兩遍,讀出狐貍贊美的語氣來。

  生練習讀文后指名讀文。

  師:用心默讀第三小節(jié),看這是一只怎樣的蟬,把你的體會寫在旁邊。

  生讀文寫體會。

  生:這只蟬太聰明了,他用一片樹葉便識破了狐貍的嘴臉。

  生:這只蟬真是絕頂?shù)穆斆,他為了識破狐貍的計謀,先用一片樹葉來試探他。

  生:通過讀這一段,我體會到壞人說好聽的話,因為他急于做壞事,急于想得到結(jié)果,他太低估了對手的能力。我想到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做糟,容易露出自己真面目。

  師:哦?你是說壞人要想隱藏自己的險惡用心還得繼續(xù)沉住氣,繼續(xù)騙下去是嗎?

  生:那倒不是。我是說我們可以利用壞人急于求成求勝的心態(tài),在遇到狐貍這樣的壞人時,我們要稍微動點心思,便可識破他的陰謀,防止上當受騙。

  師:你的聰明要賽過一休了!“蟬察覺其中有詐”,他是怎么察覺到的呢?

  生:蟬可能從狐貍說“你能下來讓我見識一下您那動聽的歌喉嗎?”這句話中察覺到的。

  師:狐貍的這句話說的有何破綻?

  生:蟬一直在樹上唱歌,而且歌聲很響亮。狐貍在樹下可以非常清楚地聽到蟬的歌聲,不必要讓蟬飛到樹下來唱給他聽呀!

  師:用心讀書了,答案就在課文里。你看趙薇同學多聰明,不僅從課文里找到了根據(jù),還說出了自己的理由。蟬還會從哪里察覺有詐呢?

  生:狐貍說:“你的歌聲多么美妙!您真是個天才的歌唱家!”這句話里察覺的。因為在動物王國里,大家都知道狐貍心術(shù)不正。對于心術(shù)不正的人說這么好聽的話一定是有他的目的的。所以蟬察覺這其中必定有詐。

  師:說得非常有道理。文中還有這么一句話:“狐貍以為是蟬,猛地撲了過去。”此時此刻,狐貍是一種怎樣的心情?

  生:喜出望外。

  生:驚喜萬分。

  生:非常激動。

  師:請帶著你的理解讀好這三小節(jié)。

  生自由讀文后指名讀文。

  生:王婕讀出了狐貍贊美的語氣和激動的心情。

  生:王婕讀得非常投入,我感覺自己就是那只狐貍了獨(生笑)。

  師:狐貍很聰明啊,只是他沒把自己的聰明用在正道上,所以大家不喜歡它。齊讀最后一小節(jié)。

  生齊讀。

  師:讀了這一小節(jié)你有什么想法嗎?

  生:讀了“自從看到你的糞便里摻雜著蟬的翅膀”這一句,我想到了這只蟬多象那只可憐的烏鴉嘴里的那塊肉啊!只是烏鴉僅僅被騙去了一塊肉,而這只蟬卻可能是因為和烏鴉一樣愛聽甜言蜜語,結(jié)果連自己的小命也送掉了。

  生:通過讀“自從看到你的糞便里摻雜著蟬的翅膀,我對你就懷有戒心了!边@句話,我體會到這是一只細心觀察,善于分析問題的蟬,他的聰明之處就在于對壞人時刻保持著戒心。

  生:通過讀這一段,我想,我們對壞人要時刻提高警惕。壞人說好話是他騙術(shù)的一種,我們不能被他的好話迷糊了。

  師:生活中有這樣的例子嗎?

  生:去年十.長假,爸爸帶我到上海明珠電視塔去玩,當時爸爸上塔上玩去了,我太累就不上去,在塔下等爸爸。這時過來一位中年男子,他來到我身邊對我說要帶我去海邊玩。沒出門媽媽就告訴我不要亂跑,小心被壞人拐賣。我當時心里就想那個叔叔可能就是人販子,所以就沒跟他走。

  師:學習了這三則寓言后,回過頭來再看看這三則寓言在寫法上都有一個相似之處,哪位同學看出來了?

  生:這三則寓言都是在最后一小節(jié)來個畫龍點睛,用一句話告訴我們一個道理。

  生:這個道理對我們很有教育意義,教育我們做人的道理。

  生:這三則寓言都是把動物當作人來寫,都是用比喻的手法來寫的。

  師:同學們,打開《伊索寓言》這本書你就打開了一個精彩的世界!兑了髟⒀浴防镞有許多這樣的故事等著你們?nèi)プx呢?課后請繼續(xù)閱讀這本書,并把你讀書的心得體會寫下來,下周我們開個讀書交流會吧。

第二冊讀《伊索寓言》(精選16篇) 相關(guān)內(nèi)容:
  • 讀《伊索寓言》教案(精選16篇)

    一、教學目標 1、 揣摩難句含義,探討文章主旨。 2、 通過本文的學習,加深對復雜社會的認識。 3、 通過本文的學習,鍛煉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二、教學重點 揣摩難句含義,探討文章主旨。...

  • 課外閱讀《伊索寓言》教學案例(精選16篇)

    閱讀內(nèi)容:古希臘《伊索寓言》閱讀目標:通過本節(jié)課的閱讀指導,引導學生走進故事,了解寓意。課前準備:課前選取《伊索寓言》中的精彩故事讀給學生聽,再引起學生興趣的前提下,推薦學生大量閱讀。...

  • 讀《伊索寓言》隨堂練習(通用13篇)

    一、選擇題1.依次填入橫線上的詞語,最恰當?shù)囊唤M是()①人比蝙蝠聰明對了。他會把蝙蝠的方法反過來。②據(jù)柏拉圖《菲得洛斯》對話篇說,促織,變成詩人。...

  • 讀《伊索寓言》(精選12篇)

          [教學目標]    1、探討中心意思(借助重點語句的理解弄清作者要表達的思想)     2、深入思考,讀懂有個性特色、有思想深度的作品。...

  • 讀《伊索寓言》基礎練習(精選15篇)

    一、選擇題1.選出沒有錯別字的一組[ ]a.閱歷 歷程 再接再厲 厲兵秣馬b.嬌縱 驕縱 驕生慣養(yǎng) 嬌小玲瓏c.發(fā)跡 古跡 模范事績 豐功偉績d.遵守 遵命 屈尊下顧 有所尊循2.對下列加粗詞語的運用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①所以,我們每一種缺陷都有補...

  • 課外閱讀《伊索寓言》教學案例(精選17篇)

    閱讀內(nèi)容:古希臘《伊索寓言》閱讀目標:通過本節(jié)課的閱讀指導,引導學生走進故事,了解寓意。課前準備:課前選取《伊索寓言》中的精彩故事讀給學生聽,再引起學生興趣的前提下,推薦學生大量閱讀。...

  • 讀《伊索寓言》學案(精選14篇)

    學習要點1. 在反復研讀課文的基礎上,理解文章的主旨;2.培養(yǎng)發(fā)現(xiàn)、研究探討、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3.提高揣摩、理解文中意蘊深刻的語句的能力;4.提高站在正確的立場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5.訓練自己的逆向和多角度思維。...

  • 讀《伊索寓言》教案(精選14篇)

    教學目標 1、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主旨。 2、體會文章幽默反諷的效果。 教學重點 透過句子表面,品位句子的深層意味。 教學設想: ①順著“糾正淺薄的見解”一說到底,然后點破它,以期有頓悟的效果。...

  • 讀《伊索寓言》隨堂練習(精選17篇)

    一、選擇題1.依次填入橫線上的詞語,最恰當?shù)囊唤M是()①人比蝙蝠聰明對了。他會把蝙蝠的方法反過來。②據(jù)柏拉圖《菲得洛斯》對話篇說,促織,變成詩人。...

  • 讀《伊索寓言》課堂教學實錄(精選15篇)

    【上課鈴響,同學就位,課堂安靜! 陳老師:(笑)今天這堂課,請同學們繼續(xù)探討錢鐘書的《讀〈伊索寓言〉》,針對課文中的疑難問題,同學們可以大膽地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我們的要求是開放大腦,拓展思維,暢所欲言。...

  • 讀《伊索寓言》 錢鐘書(通用13篇)

    比我們年輕的人,大概可以分作兩類。第一種是和我們年齡相差得極多的小輩,我們能夠容忍這種人,并且會喜歡而給予保護;我們可以對他們賣老,我們的年長只增添了我們的尊嚴。...

  • 讀《伊索寓言》教案

    教學目標:1.理清文中作者的閱讀感受,認真探討文章的中心意思。2、理解文章中難句,體會這些句子中隱含的意思。3、抓住文中詞語,體會作者語言風趣的特點。4、了解本文把文學作品與現(xiàn)實生活結(jié)合起來的寫法,練習寫讀后感。...

  • 《閱讀〈伊索寓言集〉》教學設計 教案

    教學要求:1、讓學生初步了解《伊索寓言集》及其作者。2、了解《伊索寓言集》在世界文學史上的地位,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3、通過過導讀,讓學生學會讀整本的書的基本方法,培養(yǎng)讀書做筆記的習慣。...

  • “我讀書 我快樂——閱讀《伊索寓言集》”教學設計

    教學要求:1、讓學生初步了解《伊索寓言》及其作者。2、了解《伊索寓言》在世界文學史上的地位,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3、通過導讀,讓學生會讀整本書的基本方法,培養(yǎng)讀書做筆記的習慣。...

  • 課外閱讀《伊索寓言》教學案例

    閱讀內(nèi)容:古希臘《伊索寓言》閱讀目標:通過本節(jié)課的閱讀指導,引導學生走進故事,了解寓意。課前準備:課前選取《伊索寓言》中的精彩故事讀給學生聽,再引起學生興趣的前提下,推薦學生大量閱讀。...

  • 七年級語文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夜夜躁狠狠躁日日躁av麻豆 | 91男生福利| 免费国精产品自偷自偷免费看 | av资源吧 | 日本丰满熟妇乱子伦 | 亚洲国产av无码综合原创国产 | 免费无码肉片在线观看 |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播放 | av免费在线观看一区 | 七七婷婷婷婷精品国产 | 青草全福在线视频 | 看黄色片免费的 | 日韩av大片 | 亚洲区色 | 牛和人交VIDE欧美XX00186 xxxxxxxxx欧美 | 视频h在线观看 | 大桥未久在线视频 | 国产探花在线观看视频 | 成人深夜免费视频 | 今天高清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 国产人人澡|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 国产va香港va天堂va青草 | 精品午夜福利无人区乱码一区 |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琪琪 | 蜜臀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成人AV性色在线影院色戒 | 国产三级精品三级男人的天堂 | 在线观看欧美精品 | 国产精久久久久久妇女av | 国产精品videossexohd | 日韩三级中文字幕 | 暗呦交小u女国产精品视频 轻轻草在线视频 | 久久一级片 | 亚洲欧洲国产码专区在线观看 | 亚洲av日韩av无码黑人 | 色婷婷狠狠18禁久久yyy☆ | 国产麻豆精品精东影业AV网站 | 亚洲欧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欧美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 中国女人黄色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