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單元 復習(精選15篇)
第五單元 復習 篇1
教學內容
第五單元復習
共幾課時
1
課型
復習
第幾課時
1
教學
目標
會背誦本單元韻文和練習5讀讀背背,會填空;會聽寫詞語,看拼音寫詞;辨析形近字、同音字;會看圖將句子寫完整、具體。
教學
重難點
正確掌握本單元字詞及相關知識,能正確進行練習。
教學
資源
小黑板 相關練習
預習
設計
有感情地背誦本單元韻文和練習上的成語和兒歌。
默寫本單元字詞。
學 程 預 設
導 學 策 略
調整與反思
一、復習《識字5》
1、說說夏天臺風、雷雨的特點。
說、寫出夏天的水果、動物、花兒;也可拓展一些。用“……有……有……還有……”將圖意說說。
2、聽寫詞語;組詞、擴詞;
根據1個偏旁進行漢字歸類。
形近字、同音字辨析
逃——桃——跳 瓜——爪
蛙——娃 河——荷
多音字“了”辨析。
二、復習《識字6》
1、聽寫詞語;組詞、擴詞;根據1個偏旁進行漢字歸類。
2、用上詞串中的詞組合成句。
3、仿“亮晶晶”的形式寫幾個詞。
三、復習《識字7》
1、聽寫詞語;組詞、擴詞;根據2個偏旁進行漢字歸類。
2、背誦兒歌,會填空。
3、說出“品”字結構的字。
四、復習《識字8》
1、聽寫詞語;組詞、擴詞;
根據2個偏旁進行漢字歸類。
能正確選字填空。
2、背誦兒歌,會填空。
五、《練習5》
1、 “北、奶”等。
2、給“青”、“丁”?“也”等字加偏旁,并組詞。
3、背誦四個成語,會填空;
背誦《傘花》,會填空。
六、進行練習并集體訂正。
1、給加點的字注音。
2、雨(雨字頭):雷、雪、霜、霧
戶(戶字頭):房、扇、所
戈(戈字旁):戰、成
羊(羊字旁):鮮、著、群
目:盯、眼、睛
忄(豎心旁):忙、怕、情
3、背誦課文,并填空。
一、復習《識字5》
1、復習《識字5》的知識要點。
2、復習字詞
二、復習《識字6》
復習《識字6》的知識要點。
三、復習《識字7》
1、復習《識字7》字詞。
2、復習兒歌。
3、積累“品”字結構的字。
四、復習《識字8》
1、復習《識字8》字詞。
2、復習兒歌。
五、復習《練習5》
1、掌握特殊字的筆順。
2、換偏旁漢字歸類復習。
3、復習成語和兒歌。
六、鞏固練習:
1、給加點的字注音。
茉莉、蒲扇、螢火蟲、森林、蜻蜓
2、讀出下列偏旁部首,并寫出幾個含有此偏旁的字。
3、背誦課文,并填空。
1、有關夏天天氣現象的( ) ( ) ( )
寫出夏天的水果( ) ( ) ( )
寫出夏天的蟲子( ) ( ) ( )
寫出夏天的花( ) ( ) ( )
寫出春天的花( ) ( ) ( )
寫出你認識的星星( ) ( ) ( ) ( )
2、夏天來了,( )風大,( )雨多。( ) ( )和( ) ( )都成熟了。( )花和( )花都開了。
3、( )人一( )心,( )土( )( )金。( )( )不( )( ),獨木不( )。
4、天氣( ),池水( )。小( )蜓,大( )( ),飛來飛去( )( )( )。
5、循序( ) 溫( ) ( )新
( )淺( )深 ( )積( )累
作業
設計
完成本單元“補充的習題”。
第五單元 復習 篇2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掌握本單元課文中實詞的意義和常見虛詞的主要用法。
2.理解句意,把握課文內容,領會文中表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3.培養誦讀古詩文的能力。
4.學習寫景敘事的方法。
5.識記有關常識、實詞、虛詞、美文及名句。
(二)能力訓練點
學會錘煉語言,細心觀察,培養審美情趣。
(三)德育滲透點
培養寬闊的胸懷,樹立高尚的情操,培養美好的情趣。
(四)美育滲透點
領略文中的自然之美,感受作者的胸懷曠達之美,欣賞古詩詞的凝練美、意境美、音律美和含蓄美。
二、學法引導
1.撰寫100字左右的單元內容概述。(課前)
2.自制文體、文學常識積累卡。
3.自制實詞、虛詞積累卡。
4.自制名句積累卡。
5.通過練習加以鞏固。
6.進行能力遷移訓練。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重點:1.學習古人寫景敘事和寫人的方法。2.領會語言運用的特點。3.識記有關常識、實詞、虛詞、美文及名句。
解決辦法:加強誦讀,老師幫助歸納。
四、課時按排
1課時
五、教具學具準備
投影儀,投影片
六、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1.進行知識搶答。
2.交流積累卡。
3.練習鞏固。
4.能力遷移訓練。
七、教學步驟
(一)概述單元內容
本單元是文言文單元,所選課文,有的描繪自然風光,有的敘述兒時趣事,有的刻畫人物形象,還有唐代以來的優秀詩篇。內容豐富多彩,語言生動簡潔。
學習本單元課文應在了解課文內容,理清作者的思路的基礎上學習古人寫景敘事的方法,品味文中生動簡約的語言,積累常見實詞、虛詞的用法。在反復誦讀中體會作者的感情。
(二)知識搶答
1.有關文學常識。
2.美文背誦。
3.名句默寫。
(三)幫助歸納實詞、虛詞的用法
1.通假字。
2.一詞多義。
3.古今異義。
4.詞類活用。
(四)背誦默寫
1.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良多趣味。
2.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_____,_____,蓋竹柏影也。
3.大漠孤煙直,_____。
4._____,隨君直到夜郎西。
5._____,只緣身在最高層。
(五)重點語段
閱讀《三峽》2、3、4節,回答下列問題。
(1)解釋加點的字。
、僦劣谙乃辶,沿溯阻絕( )
②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
③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 )
、芙^獻多生怪柏( )
、萸鍢s峻茂,良多趣味( )
(2)寫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辭手法。
①朝發白帝,暮到江陵( )
、谄溟g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
答案:
(1)①上。 ②快。 ③白色 ④極高。 ⑤繁榮茂盛。(2)①對偶 ②借代、夸張
(六)能力遷移
閱讀文字,完成下列1-4題
蓉少時,讀書養晦堂之西偏一室,俯而讀,仰而思,思有弗得,輒起繞室以旋。室有
洼,徑尺,浸淫日廣。每履之,足若躓(被絆倒)焉。既久,而遂安之。
一日,父來室中,顧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國為?”命童子取土平之。后蓉復履地,蹶然以驚,如土忽隆起者,俯視地,坦然則既平矣。已而復然。又久,而后安之。
噫!習之中人(習慣使人染上),甚矣哉!故君子之學,貴乎慎始。
(清·劉蓉)
1.對下面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蓉中時 少:數量小 B.每履之履:踩,走。
C.顧而笑曰顧:看 D.浸淫日廣浸淫:積漸而擴及。
2.下列各個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俯而讀,仰而思——低頭讀書,抬頭思考
B.足若躓焉——腳好像被絆了一下
C.坦然則既平矣——平平坦坦的已經填平了
D.又久,而后安之——又過了很久,才安全了
3.劉蓉習慣了走洼地,再走上填平后的地,他的感覺是( )
A.足若躓焉 B.如土忽隆起者
C.坦然則既平矣 D.既久,而遂安之
4.點明文章主旨的一句話是( )
A.俯而讀,仰而思,思有弗得 B.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國為
C.習之中人,甚矣哉 D.故君子之學,貴乎慎始
第五單元 復習 篇3
5.1 世界政治地理格局一、兩次世界大戰及其影響1.世界政治地圖 概念——表現全球政治區域劃分和國際政治關系的地圖,它著重表示各個國家的地理位置、管轄范圍、國界和領土輪廓。 演變的主要原因——國際間的政治和經濟沖突以及國際競爭。 2.兩次世界大戰對世界政治地理格局的影響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交戰方同盟國:德、奧、意(大戰中意脫離同盟)協約國:英、法、俄(俄退出,美、日、中宣戰)軸心國:德、日、意反法西斯同盟:蘇聯、美國、中國、英國、法國交戰原因帝國主義爭奪歐洲乃至世界霸權;重新瓜分世界殖民地。交戰結果協約國勝反法西斯同盟勝對世界政治地理格局的影響德領土縮小,海外殖民地被瓜分。奧匈帝國和奧斯曼帝國崩潰,出現了匈牙利、波蘭等國(教材86頁圖5.1)沙俄走上社會主義道路。英法大傷,美日興起。德一分為二,日成為美國的附庸。歐洲東部依附蘇聯,中西部依附美國(教材87頁圖5.2)。美蘇由合作走向對抗,兩極格局形成。亞非拉民族解放運動高漲,殖民體系瓦解,廣大發展中國家成為一支新興力量。二、世界向多極化方向發展(一)兩極格局的分解 1.社會主義陣營解體——50年代末出現分裂,到60年代末解體。 2.西方陣營出現分化——西歐和日本重新崛起、獨立自主的傾向增長,美國控制能力有所 減弱。(二)世界向多極化方向發展 歐洲政治地圖劇變:捷克斯洛伐克分裂、德國統一、南斯拉夫一分為五、蘇聯解體成15個國家 美國為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世界上還形成西歐、日本、俄羅斯、中國、印度等多個政治力量中心。三、國際政治的地緣合作和沖突 二戰后世界總體的局勢:維持著和平的局面,但是這種和平的局面是不穩定的,威脅世界安全和穩定的隱患依然存在。(一)區域性國際(政治)組織 —— 例如:阿拉伯國家聯盟、東南亞國家聯盟、非洲統一組織等 作用:維護區域安全、加強各國間的團結和合作、反對外來勢力干涉、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二)地區性沖突和不安全因素增多,甚至爆發局部戰爭—— 例如:阿以沖突、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克什米爾爭端等(三)阿以沖突 原因 內部:民族和宗教矛盾、領土和資源糾紛等 外部:帝國主義維護其全球戰略利益、插手中東事務 進入90年代,阿以沖突各方面由對抗走向對話,而以色列強硬派(沙龍政府)執政以來,對抗程度又加劇。 影響阿以和平進程的因素主要有: ①巴勒斯坦問題。 巴勒斯坦地處亞、非、歐三大洲交通要道,是聯結東西部阿拉伯國家的紐帶,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②耶路撒冷問題。 分為新、舊兩個城區。舊城面積不到1平方千米,有5000多年的歷史,凝聚著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數千年來產生、發展和紛爭的歷史。三大宗教都將耶路撒冷舊城尊為圣城。 ③被占領土問題。 巴勒斯坦——約旦河西岸、加沙地帶、耶路撒冷 埃及——西奈半島 敘利亞——戈蘭高地 ④水源問題。 以色列境內無大河,北部雨量較多,南部為大片沙漠。為解決水荒,以色列通過約旦河西岸和戈蘭高地攔截約旦河及其支流河水,還在被占領土上抽取地下水。
5.2 世界經濟全球化一、經濟活動的空間擴散1.讀圖(教材89頁圖5.4),找出世界上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主要分布的地區。 2.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 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人均收入高、經濟發達低、經濟相對落后輸出技術、資金、工業產品等原料、燃料、勞動力等在世界經濟中地位核心地位邊緣地位經濟活動的擴散過程經濟核心首先出現在西歐,通過掠奪和殖民逐步擴散,部分地區國家加入核心地區,亞非拉變成邊緣地區。二、推動經濟全球化的主要因素(一)經濟全球化的表現 讀圖(教材90頁圖5.5),指出麥道飛機零部件供應的國家所分布的地區。 當前世界各國、各地區的經濟聯系和互相依賴空前密切,技術、資本、人員、服務的跨國界的流動越來越頻繁。加強國際經濟聯系,進入世界大市場,成為一個國家和地區發展自身經濟的重要手段。 (二)經濟全球化的主要因素 1.首先是科技的進步——科技具有世界性,最早實現全球化。 ①促進了世界統一的生產體系和技術體系的使用,使產品能夠大量生產和銷售 ②改進了貨物運輸和信息交流的工具,大大縮短了世界的距離,加強了經濟活動的全球聯系。 2.跨國公司的作用 供應的廠商多銷售的地區多跨國公司在全球范圍尋找最優區位形成國際和區際的勞動分工合 并
跨國公司的全球化戰略: 在資本過剩的國家籌集資本在原材料和勞動力低廉的國家加工產品在物質短缺的國家銷售產品跨國公司通過遍布全球的經營網絡,實現人員自由流動、新技術和新觀念同步應用,促進了技術和管理的空間擴散。三、經濟全球化的地理意義(一)發達國家 —— 經濟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 1.表現在:世界貿易的一半以上在發達國家之間進行,全球對外直接投資絕大部分集中在 發達國家,跨國公司的活動及分布也相對集中在發達國家。 2.原因:發達國家具有制造業和金融業發達、科技基礎雄厚、基礎設施完善、法制健全等 優勢,主導世界貿易和國際金融市場。(二)發展中國家 —— 機遇和挑戰并存 1.發展中國家有資源和勞動力的優勢,需要從發達國家引進資金和技術。 2.世界經濟發展的不均衡性更加突出,南北經濟差距有可能進一步擴大。 其原因是有些國家政局動蕩,社會不穩定。 3.發展中國家之間經濟發展也不均衡(見下表) 措施或條件效果拉美國家和地區持續的國內改革:調整產業結構推進區域一體化,改善投資環境吸引了眾多的投資商,進出口貿易得到了發展,提高了競爭力東亞、東南亞有效的產業政策和高水平的教育投入向欠發達地區轉移勞動密集型產業吸引外資較多,帶動了國家和地區經濟的發展南亞實施開放的經濟政策世界市場上紡織品的供應地撒哈拉以南非洲工業基礎薄弱,財政嚴重依賴外援,一些國家政局動蕩競爭力低,吸引外資條件差,經濟波動明顯北非和西亞制造業技術水平低,技術工人短缺,一些國家內部和國家間政治沖突吸引外資能力低
5.3 區域經濟一體化一、世界經濟區域化(一)區域性經濟合作組織的產生背景及其特征 背景 ——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全球經濟聯系日益密切,競爭越發加劇。 特征 —— 區域性經濟合作組織一方面具有內向的保護性,另一方面具有外向的競爭性。在集團內部,成員國之間實行關稅互惠,取消貿易壁壘,組成共同市場,實現經濟互補合作,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二)加強區域內部經濟聯系(即經濟區域化),是走向經濟全球化的階梯 1.在相對獨立的經濟區內,各國由于交往便利,經濟聯系密切,易于找到利益的共同點, 從而達成某種協議,建立某種一體化組織。 2.一些大國為了在世界市場中搶占更多的份額,需要以各自建立的一體化組織為依托,極 力擴大勢力范圍,實現競爭優勢。 3.面對發達國家的競爭和不合理的國際經濟秩序,發展中國家需要加強相互間的政治協調 和合作,推動區域一體化進程,以集團姿態迎接經濟全球化的挑戰。 問題討論 —— ①區域經濟一體化與世界經濟全球化的關系?二者是否存在矛盾? ②對于建立區域經濟集團,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的出發點有何不同?二、主要區域經濟集團(一)三個具有世界意義的經濟集團 歐盟、北美自由貿易區和亞洲及太平洋地區經濟合作組織是三個具有世界意義的經濟集團。這三個集團包括的地域廣闊,人口占全球的1/3,國民生產總值占世界的3/4,出口占世界的70%。它們基本奠定了世界經濟區域化的基礎。 歐盟(歐洲聯盟)北美自由貿易區亞洲及太平洋地區經濟合作組織國家15個(見地理圖冊39頁)美國、加拿大、墨西哥21個(見地理圖冊42頁)發展過程世界經濟區域的策源地。由3國至6國至12國再至15國(見教材閱讀)醞釀于20世紀80年代,1994年開始運轉成立于1989年,原來是由各成員國外交部長以及主管經濟和貿易的部長參加的區域性論壇。特點歐洲經濟和政治一體化組織。經濟貨幣聯盟、共同的外交與安全政策、共同的司法與警務合作是三大支柱由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組成,可與歐盟相抗衡的共同市場松散的非正式集團,開始向投資和貿易自由化目標邁進(二)其它地區性的經濟集團(經濟合作組織) (見教材92頁圖5.6)如:東南亞(東盟)東北亞、南亞(南亞區域合作聯盟)、西亞(海灣合作委員會等)、北非、南美(安第斯集團等)。這些區域合作進程發展很快。
5.4 綜合國力競爭一、綜合國力的基本要素 綜合國力 —— 即一個國家的總體力量,其大小主要體現在基本實體、經濟力量、軍事力量、內政和外交、科學和技術這五個方面。 (一)基本實體 反映一個國家生存空間的大小及其位置優劣、資源狀況、勞動力的數量和質量等。 1.國土面積遼闊有利于國家發展。 ①首先,國土通常和資源聯系在一起,俄羅斯、加拿大、巴西等領土大國同時也是資源大國。而日本等國則資源缺乏。 ②其次,空間大,回旋余地就大,戰時有利于延緩外敵進攻,也便于分散配置工業基地和國防設施。 2.地理位置及地形直接關系到國家安全和國防建設 ①位于世界海陸交通位置的國家,通常具有重要的戰略價值。例如新加坡、埃及等,平時可以借地緣優勢發展經濟,戰時則可以發揮制約作用,往往也是列強角逐之地。 ②周圍鄰國較多,邊界問題復雜,發生沖突的可能性就比較大。 ③地形對軍事行動影響較大。復雜的地形能夠抑制高技術武器的效能,易守難攻,但是地形崎嶇,通達能力差,不利于發展經濟。例如我國“三線建設”就是立足于軍事需要。 3.自然資源是國家力量的源泉,其中最重要的是能源資源和金屬礦藏。 4.人口數量和質量是衡量大國地位的重要指標。 ①人口眾多,兵員充足,持久作戰能力就強 ②國民受教育程度越高,科技創新的機會和成果就越多,推動國家進步的力量就越大。 (二)經濟力量 經濟力量主要包括農業生產能力、工業生產能力、交通和通信能力、國際競爭能力等要素。 1.工業生產能力 —— ①英國從18世紀下半葉起稱霸世界一百多年,靠的就是當時領先世 界的工業。相反,因為缺少與豐富資源相適應的工業設施,潛在的國力無法轉變為現實 的國力,仍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②在現代戰爭中,武器裝備對戰爭勝負有著重要影響, 因此國力競爭也需要有先進的國防工業。 2.農業生產能力 —— 決定著一個國家的糧食能否自給和輸出。糧食不能自給的國家,只 要進口能力受到挑戰,就會威脅到國家的穩定和生存。 3.交通和通信能力 —— 在技術高度發達的信息社會,交通和通訊意味著速度和財富,也 是現代戰爭的致勝因素。沒有交通保障,兵員和兵器就不能迅速及時移動,物質得不到 及時供應,坦克等武器裝備也難以施展威力。 (三)軍事力量 分為:常規軍事力量和戰略核力量兩方面 (四)內政和外交 政府的力量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綜合國力各要素能否形成合力并發揮最大效能。 好的外交政策能夠將潛在的國家力量轉化為政治現實,也能夠為國際貿易和對外經濟活動提供保障。如我國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南南合作等外交政策。 (五)科學和技術 從17xx年至今,人類社會經歷的三次技術革命都是由新的生產工具、新能源和新材料的發明或發現引起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周期迅速縮短,對各國國力發展的影響更加深遠。 其實對綜合國力的評價方法有多種觀點,運用不同的評價方法,各國綜合國;各國綜合國力的為此排列會有所差異。如我們教材只重點介紹一種觀點,象美國學者克萊因、德國學者富克斯、我國學者黃碩風、日本官方等都提出了自己的觀點。二、提高綜合國力的途徑 在很長時期內,世界性戰爭是有可能避免的。為適應形勢需要,各國紛紛調整發展戰略,把提高綜合國力放在首位。如: 美國 —— 以太空軍事、科技開發為突破口,帶動綜合國力均衡發展,全面增強威懾力量。 日本 —— 技術立國和綜合安全保障,以經濟優勢謀求政治、軍事優勢。 歐盟 —— 政治、軍事、科技和經濟一體化,提高國際戰略格局地位。 俄羅斯 —— 政治、經濟秩序協調發展,力求縮短同美國的差距。我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建國50多年來,綜合國力有了很大提高。但與世界主要發達國家比還有相當差距。落后就可能挨打(如美國導彈轟炸我駐南斯拉夫大使館、撞毀我軍用飛機等事件),我們只有加快經濟建設,全面提高綜合國力。增強我國綜合國力的途徑有: 1.堅持改革開放,保持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建設小康社會。 2.實施科教興國和可持續發展戰略。堅持教育為本,加大教育和科技投入,加強基礎理論 研究,增強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能力。 3.重視農業和農村問題。這是因為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農業問題直接關系到國家的穩定 和發展。 4.實行計劃生育,在進一步控制人口數量增長的同時,積極發展教育和科技,提高勞動力 素質。 5.堅持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加強同發展中國家的團結和合作,壯大世界和平和安定的 力量。
第五單元 復習 篇4
第五單元復習教案
復習目標:
情感態度目標:激起學生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培養開拓創新精神、團結協作觀念和舍己為人的品質。
知識和能力目標:豐富探險知識、地理知識和其他文化知識,繼續提高閱讀能力。
過程和方法目標:繼續練習快速默讀課文,抓住課文主要信息,概括內容要點。
教學要點:
1. 復習并鞏固本單元的重點知識。豐富探險知識、地理知識和其他文化知識。
2. 培養開拓創新精神、團結協作觀念和舍己為人的品質。
課前準備:
學生以列表格的形式總結本單元的內容。
教學設想:
這是一個令人耳目一新的單元。它表明了我們對探險這一過去被國人相對忽視的人類文化活動的價值傾向。一個民族任何時候都需要有不斷開拓創新的精神,而探險正代表了這種精神。當前,全球一體化在加速,不同民族、種族、國家、意識形態之間交流、溝通越加頻繁,打破隔閡,互相借鑒、吸收對方的文化精華,這已成為當下越來越普遍的現象。從這一角度說,本單元的復習,要擁有一種全球文化和視角,具涂抹上鮮明的時代色彩。在復習并鞏固本單元的重點知識,豐富探險知識、地理知識和其他文化知識的同時,激起學生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培養開拓創新精神、團結協作觀念和舍己為人的品質。
教學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項:學生討論后展示單元知識總結。
師生一起總結。
課 文 題 目 中 心 內 容 知 識 要 點
登上地球之巔 (1960年5月,)中國登山隊員(從北坡攀援而上,)克服重重困難,終于登上了地球之巔. 學習抓住特點進行生動的景物描寫
學習探險隊員表現出的強烈的團隊合作精神和崇高的奉獻精神。
荒島余生 ,魯濱遜身陷荒島他用自己的理智和智慧解決了生存困惑 尋求到了精神的寄托
學習運用心理描寫刻畫人物性格、表現作品主題的寫法。
學習主人公在困境中表現出的人類優秀品質的精華,珍視生命的意義和價值。
偉大的悲劇 斯科特一行從南極絕望而歸以至悲壯覆滅的 激起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培養團結合作,勇于犧牲的精神
真正的英雄 深深的哀痛和對英雄的贊頌 體會課文思想感情,感受為人類進步事業作出貢獻的人文精神。 。
培養困境面前永不言退,對未知領域進行百折不撓地探索的精神。
短文兩篇 《夸父逐日》
《兩小兒辯日》 積累掌握一些文言詞匯。
多角度理解兩篇短文的內涵。
第二項:內容拓展
盤古開天辟地
我國一些古代小說中,往往開頭都寫道:“自從盤古開天地”以來如何如何,歷史也常常從他寫起。盤古究竟是一個怎樣的神呢?傳說當天地還沒有分開的時候,宇宙就好像一個大雞蛋,黑暗混沌一團,盤古就孕育在這里面。過了一萬八千年,盤古一覺睡醒過來,覺得挺悶氣,于是抓過一柄板斧,用力一揮,大雞蛋突然破裂開來,天地開辟了,有些輕而清的東西,就上升成了天,另一些濁而重的東西,就下沉而為地。天地分開以后,盤古頭頂天,腳踏地,站在天地當中。
盤古開天辟地以后,天和地都各以每天一丈的速度不斷增長,盤古也隨它們的變化而變化,每天長高一丈。又過一萬八千年,天越來越高,地越來越厚,盤古也越長越高大,長到據說有九萬里那樣高。他為了不讓天地再合攏來,一直頂著天,支著地,象一根大柱子那樣撐著。
這位為人類開辟了天地的大神,死的時候是很威武的。古代傳說中說,他的呼吸化成了變幻的風云,他的聲音變成了轟隆的雷霆,他的雙眼變成了太陽和月亮,他的四肢和軀體變成五座高山,他的血液成為了奔騰的江河,他的筋脈變成了道路,他的肌肉成為了肥沃的田地,他的頭發和胡須變成天上數不清的星星,他的皮膚和汗毛變成了花草樹木,他的精髓變成為珍珠美玉,連他流下的汗水都成為甘霖雨露,澆灌著萬物生長。這樣,盤古成了“天地萬物之始”。
關于盤古,還有另外一種傳說,盛行在我國南方的一些少數民族之中,他們認為盤古是人類的祖先。大意說,他原是高辛氏養的一條美麗的狗,后來他幫高辛氏除掉了他的對手房王,因而立了功,高辛王遵約把公主嫁給了盤古。經過六天的修煉,他變成了狗頭人身的形狀。盤古和公主結婚后生下了三男一女,這就是人類的來源。至今,我國南方苗、瑤、黎等民族中,對盤古十分尊敬,稱他為“盤古”還給他修了盤古祠、盤古洞。
女媧補天
我國古史神話傳說中,有一位女神,她叫女媧。女媧是個什么樣的呢?傳說她是人首蛇身。女媧是一位善良的神,她為人類做過許多好事。比如說她曾教給人們婚姻,還給人類造了一種叫笙簧的樂器。而使人們最為感動的,是女媧補天的故事。
傳說當人類繁衍起來后,忽然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打起仗來,他們從天上一直打到地下,鬧得到處不寧,結果祝融打勝了,但敗了的共工不服,一怒之下,把頭撞向不周山。不周山崩裂了,撐支天地之間的大柱斷折了,天倒下了半邊,出現了一個大窟窿,地也陷成一道道大裂紋,山林燒起了大火,洪水從地底下噴涌出來,龍蛇猛獸也出來吞食人民。人類面臨著空前大災難。
女媧目睹人類遭到如此奇禍,感到無比痛苦,于是決心補天,以終止這場災難。她選用各種各樣的五色石子,架起火將它們熔化成漿,用這種石漿將殘缺的天窟窿填好,隨后又斬下一只大龜的四腳,當作四根柱子把倒塌的半邊天支起來。女媧還擒殺了殘害人民的黑龍,剎住了龍蛇的囂張氣焰。最后為了堵住洪水不再漫流,女媧還收集了大量蘆草,把它們燒成灰,埋塞向四處鋪開的洪流。
經過女媧一番辛勞整治,蒼天總算補上了,地填平了,水止住了,龍蛇猛獸僉欠跡了,人民又重新過著安樂的生活。但是這場特大的災禍畢竟留下了痕跡。從此天還是有些向西北傾斜,因此太陽、月亮和眾星晨都很自然地歸向西方,又因為地向東南傾斜,所以一切江河都往那里匯流。
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
傳說中后羿和嫦娥都是堯時候的人,神話說,堯的時候,天上有十個太陽同時出現在天空,把土地烤焦了,莊稼都枯干了,人們熱得喘不過氣來,倒在地上昏迷不醒。因為天氣酷熱的緣故,一些怪禽猛獸,也都從干涸的江湖和火焰似的森林里跑出來,在各地殘害人民。
人間的災難驚動了天上的神,天帝?∶钌朴诜馍浼暮篝嘞碌饺碎g,協助堯除人民的苦難。后羿帶著天帝賜給他的一張紅色的弓,一口袋白色的箭,還帶著他的美麗的妻子嫦娥一起來到人間。
后羿立即開始了射日的戰斗。他從肩上除下那紅色的弓,取出白色的箭,一支一支地向驕橫的太陽射去,頃刻間十個太陽被射去了九個,只因為堯認為留下一個太陽對人民有用處,才攔阻了后羿的繼續射擊。這就是有名的后羿射日的故事。
但是后羿的豐功偉績,卻受到了其他天神的妒忌,他們到天帝那里去進讒言,使天帝終于疏遠了后羿,最后把他永遠貶斥到人間。受了委曲的后羿和妻子嫦娥只好隱居在人間,靠后羿打獵為生。
嫦娥又是怎樣奔月的呢?在古書上有種種不同的說法。根據《淮南子》的記載是,后羿覺得對不起受他連累而謫居下凡的妻子,便到西王母那里去求來了長生不死之藥,好讓他們夫妻二人在世間永遠和諧地生活下去。嫦娥卻過不慣清苦的生活,乘后羿不在家的時候,偷吃了全部的長生不死藥,奔逃到月亮里去了。另一種說法是屈原(約前340椩記?78)《天問》的記載,說后羿后來對嫦娥有不忠行為,和河伯的妻子發生暖昧關系,因而引起嫦娥極大的不滿,便離開后羿跑到天上去了。嫦娥奔月以后,很快就后悔了,她想起了丈夫平日對她的好處和人世間的溫情,對比月亮里的孤獨,倍覺凄涼。
地球之巔:珠穆朗瑪峰
位于中國和尼泊爾兩國邊界、海拔8848.13米的珠穆朗瑪峰是喜馬拉雅山主峰,也是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在藏族神話中被認為是五位仙女中的第三女神。她是萬山之尊、地球之巔。
珠穆朗瑪峰海拔8848米,巍然屹立在莽莽喜馬拉雅山脈的最高處,常年覆蓋著冰雪。它那金字塔形的峰體,在百公里之外就清晰可見,給人以肅穆和神圣的感覺。珠穆朗瑪峰以其地球之巔的美譽,成為世界各國(地區)登山家心目中的“圣殿”,是每一個登山家的終生夙愿。
1921年,英國等探險家紛紛組隊,投入巨資,攀登世界最高峰。而且,探險家們更看重從難度大的中國一側北坡攀登珠峰,先后共組織了8次之多,但是均未能成功。其中,1924年,著名英國登山家馬洛里等,憑借先進的登山工具和豐富的經驗,頑強地攀登到珠峰北坡海拔8680米處,即“第二臺階”,馬洛里和他的隊友不幸遭遇山難,功虧一簣。人類攀登珠穆朗瑪峰歷史>>>
自從1953年希拉里和丹增首次從南坡登頂珠峰后,從北坡登頂珠峰一直是新中國登山運動員的夢想。中國登山隊于1955年開始組建,史占春為第一任隊長。1960年,盡管處于經濟困難時期,但是中國登山隊攀登珠穆朗瑪峰的計劃得到黨中央、國務院的支持,中國登山隊克服難以想象的困難,闖過了一道又一道險關,年輕的隊員王富洲、屈銀華、貢布3人于5月25日凌晨4時20分成功登頂,首次完成了人類從北坡登上珠穆朗瑪峰的夙愿,
中國登山隊成功登頂珠峰后,又在現代登山運動史上先后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1975年第二次從北坡攀登珠穆朗瑪峰成功,藏族隊員潘多成為第一個從北坡登頂珠峰的女性;1988年中國與日本、尼泊爾聯合組隊,首次實現了珠峰南北坡雙跨;從1988年至1999年,年輕的登山家李致新、王勇峰二人用了11年時間完成了攀登世界七大洲最高峰;XX年5月21日、22日,中國登山隊的兩批隊員登頂珠峰成功;從1993年開始,中國西藏登山隊開始踏上攀登14座8000米以上高峰的征途,截至XX年5月,他們已經攀登上了其中的12座山峰,并爭取在今后兩三年里實現既定目標。中國登山健兒的歷次次登頂珠峰>>>
南極科考小資料
我國南極考察始于80年代。1980年,首次派出兩名科學家赴澳大利亞南極凱西站。1984年11月,我國首次組織南級考察隊赴南極進行考察,并于1985年2月在西南極喬治王島建成南極長城站。1989年2月,我國又在東南極建成第二個南極考察站———中山站。
隨著兩個站的建成,我國南極考察從建站為重點轉為科考為重點。1991年,開始實施的科考“八五”計劃,在極地氣象、冰川、高空大氣物理、地學、極地環境、海洋生物、物理海洋等幾十個學科取得豐碩的成果。一批科研成果已跨入世界先進行列
南極大陸
冰封的南極大陸
南極洲的面積為1360萬平方公里,總面積的97%為冰層所覆蓋,形成南極冰蓋。冰蓋所覆蓋的并非全部是大陸,一部分冰蓋伸出在陸地之外,浮處于海面上,形成冰棚。南極洲最大的冰棚為羅絲冰棚,面積約達50萬平方公里。南極冰蓋不僅覆蓋面積大,而且冰層極厚。目前測得冰層最厚的地方達到了4200米。由于南極大陸極為廣闊,所以,盡管人類已經擁有“冰雷達”等先進技術手段來測量南極冰蓋的厚度,目前已測出冰層厚度的地方還不到整個大陸的一半。廣闊的南極冰蓋猶如遮蓋在南極大陸真實地貌上的神秘面紗,至今尚未被人類完全撩開
冰蓋的形成與演化
南極大陸陸基的平均海拔為-150米。如果沒有冰蓋覆蓋,大陸的絕大部分都應是被大海所淹沒。但由于南極洲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地區,所以即使是含鹽量頗大、冰點很低的海水,在這里也會冰封萬里。同樣,由于寒冷的原因,這里的降雪也只會堆積而不會融化。雪越積越厚,深處的雪就會被壓縮而逐漸冰化。到達100米深處時,積雪完全冰化,做為含氣泡的冰。據測算,南極內陸部分的冰層每年新增約3-4厘米,沿岸地區每年形成20-30厘米。新的冰層不斷地形成,照此下去,冰蓋應該越來越厚才對,但事實并非如此。由于冰在受到強大的壓力時具有一定的流動性,所以,冰蓋會由較高處的中心向較低處的四周緩慢流動。大范圍的冰蓋流動將使冰蓋向海面突出,形成浮出海面的冰棚。
南極冰蓋下的湖泊
南極冰被蓋下的湖泊是目前關于南極洲的最熱門的一個話題。最初發現冰下湖泊的是英國的研究人員。他們在用飛機搭載的冰雷達大范圍地測量南極冰蓋的厚度時,接收到一種強烈的水平反射回聲。這些回聲和來自冰被下地基的回聲完全不同,由此進一步觀察研究,他們發現了冰蓋下的湖泊。
到目前為止,研究人員觀測了南極大陸50%的地區,共發現大約90個冰下湖泊。俄羅斯東方基地下發現的寬50公里、長230公里、總面積14000平方公里的冰下湖泊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一個。冰下湖可能已經存在了一百多萬年。在這與世隔絕了一百多萬年的環境中,會發現什麼樣的未知生物呢?這一待揭的謎底令科學家和研究人員激動不已,他們對此充滿想象,期待著新的發現。
隕石的寶庫
南極冰蓋的形成與演化機制使得南極洲成為地球上發現隕石數量最多、品種最全的大
陸。截止目前為止,世界各國的研究人員在南極洲收集到的隕石的總數超過17000顆。這其中最為轟動的是1984年發現的火星隕石,科學家研究表明,這顆隕石上可能含有生命存在過的跡象。
由于南極大陸冰蓋覆蓋的特殊環境,使得在此發現的隕石比其它地區發現的隕石更少被污染、更富有研究價值。
有關資料:載人航天史10座里程碑
1961年4月12日,前蘇聯宇航員尤里.加加林乘坐東方-1號飛船繞地球軌道一圈飛行了108分鐘,成為空間飛行的第一人。
1963年前蘇聯女宇航員瓦蓮京娜.捷列什科娃駕駛東方-6號航天飛船繞地球飛行48圈,成為世界上第一個飛進宇宙的女性。
1965年前蘇聯宇航員阿列科謝.列昂諾夫首次實現艙外活動。
1968年阿波羅-8成為第一艘繞月球飛行的載人飛船。
1969年美國的阿波羅-11使人類第一次在月球表面著陸。
1975年7月18日,美國阿波羅飛船與蘇聯聯盟號飛船在地球軌道實現對接,并進行首次國際聯合飛行。
1981年美國第一艘可部分重復使用的航天飛機哥倫比亞號進行處女飛行。
1998年國際空間站(iss)開始建造。
1999年中國進行第一次未載人飛行。
XX年3月23日,和平號空間站在飛行XX年之后墜毀。第三項:關于探險
探險故事―難達之極
魯濱遜探險故事
太空探險的真實故事
中國科學家探險故事
第五:演講活動:以“我看探險”為內容,各小組先選出本組中最佳演講高手和稿件,然后再在班內進行演講比賽。優勝者的音頻資料在學校電臺廣播。
第五單元 復習 篇5
課題1 質量守恒定律
命題落點
1.考查對質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并能設計實驗探究質量守恒定律,
2.能從微觀角度解釋質量守恒定律守恒的原因和應用,
3.能用質量守恒定律判斷物質的元素組成及推斷物質的化學式,
4.能用質量守恒定律解釋日常生活中的現象
5.給出某具體化學反應方程式,能說出其所代表的涵義或信息,
課題2 如何正確書寫化學方程式
命題落點
1.根據化學方程式宏觀和微觀意義,能正確讀出化學反應方程式,
2.會判斷化學方程式的正誤,
3.利用給定信息書寫化學方程式,
4.根據化學方程式,能比較、歸納出各化學方程式間的相同點與區別,
課題3 利用化學方程式的簡單計算
命題落點
1.利用參加反應的反應物質量總和等于生成物質量總和這一關系,求反應中某物質的質量或相對分子質量,
2.已知某一反應物或生成物的質量,計算恰好完全反應的另一種反應物或生成物的質量,
3.含一定量雜質的反應物或生成物質量的計算,
4.根據化學方程式和溶液的有關聯系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性計算,
5.依據實驗數據的有關化學方程式計算,
6.依據圖形的有關化學方程式計算。
第五單元 復習 篇6
一、說明文內容提要
1.說明文分類:按對象:事物性說明文《蘇州園林》《未來的橋》;事理性說明文:《花兒為什么這樣紅》《死海不死》;接語言:文藝性說明文與平實說明文。
2.說明順序:時間順序(按時間先后進行說明),空間順序(由遠及近,由內到外,由上到下,由左到右等);邏輯順序(由表及里,由果到因,由淺到深等)。
3.說明方法:
※ 舉例子:是利用列舉實例的辦法把比較復雜的事物或抽象的事理解說得具體明白。
※ 列數字:有些事物便于從數量上說明特征,用一些數字說明,往往可以使讀者了解得更清確、更具體。
※ 分類別:是按照一定標準對事物或事理進行分類,加以說明,使之眉目清楚。
※ 下定義:用簡明的語言對某一概念的本質特征作規定性的說明(如統籌方法是一種按排工作進程的數學方法)用a是 的b或 的b,叫a。
※ 作詮釋:用通俗淺顯的語言對事物特征作一般性解說。
※ 作比較:用具體的或大家比較熟悉的事物與被說明事物作比,使它留下具體而鮮明的印象,突出事物的性狀特征。
※ 打比方:利用兩種不同事物這間的相似之處作比較,以突出事物的性狀特征,增強說明的形象性和生動性。
※ 列圖表:用圖表說明事物,往往能夠彌補單用文字表達的缺欠,說明更直接,更具體。
※ 引資料:包括經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諺語等,使說明內容更充實具體。
※ 摹狀貌:就是對說明對象用生動語言進行描繪,相當于記敘文中的描寫。
4.體會語言的準確性。
準確:就是如實地反映客觀事物的本來面貌。要求對事物進行周密的觀察和深入的分析,而且要求運用準確的語言介紹事物的特征遣詞造句實事求是,恰如其分,不模棱兩可,不夸張。主要體現在狀語和定語進行修飾和限制上。如“《水經注》里提到的旅人橋大約建成于公元二八二年,可能是有記載的最早的石拱橋了!敝械摹按蠹s”“可能”之所以這樣用是因為不敢完全肯定我國古籍中是否還有比這更古老的橋的記載。所以要加上這些修飾詞。
二、閱讀訓練
(一)、閱讀《雨林的毀滅》一文6——10段,完成下列問題。
1.所選語段說明的主要內容是 ,動用了的 順序進行具體說明。
2.第7段用 的說明方法深入淺出地介紹了綠色植物和海藻的作用,即
3.第8段說明對象是 ,運用了 的說明方法,闡明它們能從空氣中攝取大量二氧化碳,對凈化空氣的作用非常大。
4.第9段說明的主要內容是 :,這一段 按順序進行說明。第 句總說,第 句分說,第 句總說。
5.請用“下定義”的說明方法為“光合作用”下個定義,或用圖表方法來說明“光合作用”。
2. 讀了所選語段,你一定認識到保護地球上生命多樣性的重要性,那么,請你設計兩條保護地球多樣性的標語,要求語言優美且容易接受。
a、 。
b、 。
。ǘ、閱讀《花兒為什么這樣紅》倒數第二段,完成練習。
1.這一段的中心句是 。所用的說明方法有 , , 。
2.這一段中表明舉例子的詞語有 、 、 ,這樣定的作用是
。
3.若獎“人工栽培的歷史僅二三百年”一句中的僅字去掉,句意有什么變化?
4.這一段文字列舉了三個事例,其安排順序是( )
a、 由個別到一般 b、由一般到個別 c、按時間的先后順序 d、按古今中外的順序
5.這一段列舉的三個例子分別從哪些方面(依次)說明的( )
a、 從花瓣、花色、品種三方面 b、從大花、小花、草花三方面
c、從木本、草本、一年生三方面 d、從花色、品種、花瓣三個方面
6.這一段共9句話,選出層次劃分正確的一項( )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現代文閱讀指導
現代文閱讀之方法篇
一、考什么?
1.文本解讀:⑴主要內容;⑵主題思想;⑶結構層次。
2.語言品析:⑴關鍵字詞;⑵重要語句。
3.模仿創新:⑴句式仿寫;⑵評價探究。
二、總綱
、遄x文
1.文章的題目;
⑴題目隱含的信息:①重要內容;②寫作對象。
⑵說說題目好在那里?
方法:一般分析題目所用的修辭手法并聯系文章的主題。
2.文章的開頭;
作用:⑴開篇點題;⑵總領全文;⑶引起下文。
3.文章的中間;
作用:⑴獨立成段的是過渡(承上啟下);⑵段末的總結句是總結上文,引起下文。
4.文章的末尾;
作用:⑴篇末點題,畫龍點睛;⑵總結全文,深化中心;⑶首尾呼應。
、娼忸}
1.法則:閱讀題的答案在原文中找。⑴用原文語句回答:摘錄全句。⑵用自己的話回答:截取關鍵字詞作為答題要點。
2.解釋文中關鍵詞語的含義。
方法:⑴語素分析;⑵同義替代;⑶喻義還原;⑷貶詞褒用。
3.理解文中重要語句(多為比喻句)的含義。
方法:從修辭角度分析,一般是為喻體找出本體,將比喻句轉換為陳述句,即句式轉換。
三、小說的閱讀
1.簡述故事情節。
方法:⑴誰(為什么)干什么(怎么樣);⑵故事的起因、發展、高潮、結局。
2.線索。
、琶骶(主要內容);⑵暗線(主題思想)。
3.主人公。
一般說來,作者想歌頌或要批判的人就是小說的主人公
4.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
、磐饷玻ㄐは瘛⑸駪B、衣著)描寫;⑵動作(行動)描寫;⑶語言描寫;⑷心理描寫。
5.環境描寫。
分析景物描寫的作用:襯托人物的心情。
6.主題。
小說中的議論是作者對人物和事件進行評論,揭示生活和形象的意義,深化主題的重要手段。因此,小說中的議論往往就是小說的主題。
四、說明文的閱讀
1.說明對象(注意區分:全篇還是局部)
2.說明對象的特征
一般是事物說明文,可在文中直接找出或概括各段的要點。
3.說明的主要內容
a、事物說明文:主要內容=說明對象+說明對象的特征。
b、事理說明文:可從現象的起因(根源)、性質(工作原理、危害性)、解決措施(用途、發展前景)等方面入手。
4.說明順序:時間順序、空間順序(以上兩類常見于事物說明文);邏輯順序(常見于事理說明文)
5.常見的說明方法及其作用
⑴常見的說明方法:舉例子、列數字、作比較、打比方、分類別、下定義、作詮釋、列圖表、摹狀貌(即說明文中的描寫)。
⑵作用:其目的是為了說明事物的某一個特點,往往是該段所要說明的。
6.說明文的語言:準確和生動
、艤蚀_:常以 "加點字能否刪去"的形式出現。答題規范:不能刪去,"(加點字)"表示……,去掉后就變成了……,不符合實際情況,影響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⑵生動:主要的體現在形容詞、動詞和修辭手法的運用上。
五、議論文的閱讀
㈠論點(證明什么)
論點應該是明確的判斷,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個完整的句子。論點一般是用判斷句的形式表達的。("。")
1.把握文章的論點。
中心論點 1個(統帥分論點)
、琶鞔_:
分論點 n個(補充和證明中心論點)]
⑵方法
①從位置上找:ⅰ標題;ⅱ開篇;ⅲ中間;ⅳ收篇。
②分析文章的論據。(可用于檢驗預想的論點是否恰當)
、壅浄ǎㄖ挥蟹终擖c,而無中心論點)
2.分析論點是怎樣提出的
、贁[事實講道理后歸結論點;
②開門見山,提出中心論點;
、坩槍ι钪写嬖诘默F象,提出論題,通過分析論述,歸結出中心論點;
、軘⑹鲎髡叩囊欢谓洑v湖,歸結出中心論點;
⑤作者從故事中提出問題,然后一步步分析推論,最后得出結論,提出中心論點。
、嬲摀ㄓ檬裁醋C明)
、耪摀念愋停孩偈聦嵳摀ㄅe例后要總結,概述論據要緊扣論點);②道理論據(引用名言要分析)。
、普摀鎸、可靠,典型(學科、國別、古今等)。
、谴涡虬才牛ㄕ諔擖c);
、扰袛嗾摀芊褡C明論點;
、裳a充論據(要能證明論點)。
、缯撟C(怎樣證明)
、耪撟C方法
①舉例論證(例證法) 事實論據 記敘
②道理論證(引證法和說理) 道理論據 議論
、蹖Ρ日撟C(其本身也可以是舉例論證和道理論證)
、苡髯C法 比喻
、品治稣撟C過程
、僬擖c是怎樣提出的;②論點是怎樣被證明的(用了哪些道理和事實,是否有正反兩面的分析說理);③聯系全文的結構,是否有總結。
、钦撟C的完整性(答:使論證更加全面完整,避免產生誤解)
、确治稣撟C的作用:證明該段的論點。
、枳h論文的結構
、乓话阈问剑孩僖摚ㄌ岢鰡栴});②本論(分析問題);③結論(解決問題)。
、祁愋
、俨⒘惺剑孩】偡挚;ⅱ總分;ⅲ分總。
、谶f進式。
、樽h論文的語言
⑴嚴密(修飾性、限制性的語言的運用);
⑵生動(成語、各種修辭手法的運用);
、窃~序(從生活邏輯和上下文的照應上判斷);
、染湫颍P聯詞語的使用,特別要注意遞進關系)。
、犟g論文的閱讀
、抛髡咭g的錯誤觀點是什么?
、谱髡呤窃鯓舆M行批駁的,用了那些道理和論據;
⑶由此,作者樹立的正確的觀點是什么?
第五單元 復習 篇7
第五單元測試卷
班級_____ 座號____ 姓名__________ 成績_______
一、基礎知識
1、根據拼音寫出漢字。
yì( )太守 qū( )右臂支船 石青sǎn( )之 xiè( )玩
決zì( ) 渾欲不勝zān( ) 鄴城shù( ) 老翁yú )墻走
2、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①便要還家。___________ ②欣然規往。__________
、壅勑τ续櫲濉_________ ④故人不獨親其親。___________
⑤男有分,女有歸。_________ ⑥造化鐘神秀。___________
⑦聽婦前致詞。_________ ⑧大道之行也。___________
3、下列文言文,詩句節奏劃分不正確的是( )。
a.太 守 / 即 遣 人 / 隨其 往
b.山 / 不 在 高,有 仙 / 則 名
c.感 時 花 / 濺 淚,恨 別鳥 / 驚 心
d.吏 呼 / 一 何 怒,婦 啼 / 一 何 苦
4、文學常識填空。
、佟短一ㄔ从洝返淖髡呤莀_____(朝代)詩人___________。
②《愛蓮說》的作者___________是_______代著名哲學家。
、厶拼笤娙硕鸥Φ脑娮,在總體上反映了唐朝由盛而衰的變化過程,故號稱“_________”。
、堋逗酥塾洝愤x自清漲潮編輯的______________。
5、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俸龇晏一郑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谟瑾殣凵徶鲇倌喽蝗荆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蔓不枝,……
、邸锻馈分凶髡邔⑻┥降纳衿嫘沱愔畾w于大自然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
④《春望》中寫戰火連天,家書難覓的千古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將下列句子譯成現代漢語。
、賴L貽余核舟一,蓋大蘇泛赤壁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谄淙艘暥巳菁,若聽茶聲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語段閱讀
(一)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梢哉{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鬃釉疲汉温校
7、解釋下列詞語。
名_______ 斯________ 白丁_____________ 案牘_______________
8、用“/ ”標出下列句子朗讀的節奏。
、贌o 絲 竹 之 亂 耳 ②水不 在 深
9、用原文語句回答。
、佟奥摇彼圆宦脑蚴莀________________。與“陋室”主人交往的人都是________。
、诿鑼憽奥摇杯h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本文表達了作者_______________節操和_________________的情趣。
11、請寫出你的居室(無論是你自己獨居的小天地,還是和家人、親戚或同學合住的一室)最值得你驕傲的地方,并簡要地點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ǘ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1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字。
①不獨親其親_____________
矜、寡、孤、獨、廢疾者_________________
②謀閉而不興__________________
外戶而不閉__________________
、鄄华氉悠渥觃_________________
貨惡其棄于地也__________________
13、從文中找出兩個通假字并解釋。
、賍_______通________,解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赺_______通________,解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將下列句子譯成現代漢語。
①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試簡要概述“大同”社會的三個基本特征。
、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
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許。中軒敞者為艙,箬蓬覆之。旁開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啟窗而觀,雕欄相望焉。閉之,則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石青糝之。
船頭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佛印居右,魯直居左。蘇、黃共閱一手卷。東坡右手執卷端,左手撫魯直背。魯直左手執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語。東坡現右足,魯直現左足,各微側,其兩膝相比者,各隱卷底衣褶中。佛印絕類彌勒,袒胸露乳,矯首昂視,神情與蘇、黃不屬。臥右膝,詘右臂支船,而豎其左膝,左臂掛念珠倚之——珠可粒粒數也。
舟尾橫臥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嘯呼狀。居左者右手執蒲葵扇,左手撫爐,爐上有壺,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
16、判斷下列句子后面的括號內對“之”所指代對象說明的正誤。
①箬蓬覆之(指代“船艙”) ( )
②閉之(指代“小窗”) ( )
、凼嗉R之(指代“一種青色顏料”) ( )
17、解釋下列加點詞在句中的意思。
、僦卸牍诙圜渍邽闁|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谔恍芈度椋C首昂視,神情與蘇、黃不屬。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18、比較下列各組中加點字的不同。
、倜饔衅媲扇嗽煌跏暹h__________ 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___________
、跒閷m室、器皿、人物___________ 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__________
19、摘錄本文段中文字含有通假字的句子,指出通假字并解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把下列句子譯成現代漢語,比較一下,古今在數詞的說法上有什么不同。
、偬K、黃共閱一手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谥畚矙M臥一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今不同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第一段文字寫出了核舟的兩點奇妙之處,請你用自己的話概括出這兩點內容。
、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簡答:雕刻家把蘇軾《赤壁賦》、《后赤壁賦》中的名句刻在船艙左右的小窗上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ㄋ模
虎求百獸而食之,得狐。狐曰:“子無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長百獸,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為不信,吾為子先行,子隨我后,觀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乎?”
虎為以然,故遂與之行,獸見之皆走;⒉恢F畏己而走也,以為畏狐也。
23、對這則故事中幾句話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天帝使我長百獸。——上天讓我為百獸之長。
b. 子以我為不信。——我不會認為你在說謊。
c. 吾為子先行!遗c你先走。
d. 觀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乎?——看看百獸見到我的表現而不走開嗎?
24、根據這則故事的內容,寫出相應的成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寫出這則故事的寓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
人生的歷程,就是不斷尋找真善美的過程,無論是做人的道理,還是具體的東西,都需要我們用心尋找。比如尋找心愛的物品,尋找失落的感情,尋找生活的快樂,尋找人生的坐標等等。你如今又在尋找什么呢?寫出一篇600字左右的小文章,題目自擬。
參考答案:
一.1、詣、詘、糝、褻、眥、簪、戍、逾
2、①通“邀”,邀請 ②計劃 ③博學的人 ④以……為親 ⑤職業,職能⑥聚集 ⑦走向前去 ⑧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3、c
4、①東晉__陶淵明②周敦頤__北宋③詩史④《虞初新志》
5、①夾岸數百步 , 中無雜樹 , 芳草鮮美 , 落英繽紛②濯清漣而不妖 , 中通外直③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④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6、①他曾經送給我一個用果核雕成的小船,刻的是蘇軾泛舟于赤壁。②那個人的眼睛正看著茶壺,神色平靜,好像在聽燒茶的聲音。
7、出名_ _這__ __沒有學問的人___ _官府的公文
8、①無 / 絲 竹 之 亂 耳 ②水 / 不 在 深
9、__惟吾德馨____鴻儒__。
②__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_
10、高潔傲慢_____安貧樂道_
11、言之成理即可
12、①__單__ __老而無子的人____
、赺_*邪___________ _用門閂插門______
③__他的________ 它,指財物_
13、①__與__通__舉__,解釋:____舉薦,推薦_______________
②__矜__通__鰥__,解釋:____老而無妻的人__
14、①要使老年人能終其天年,中年人能為社會效力
②憎惡那種在共同勞動中不肯盡力的行為,總要不為私利而勞動。
15、①__人人都能得到全社會的關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赺_人人都能安居樂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物盡其用,人盡其力
16、① ( √ )
② ( √ )
、郏 x )
17、①___高高的帽子___________
、赺 舉____ ____相似_
18、①__奇妙____ __零數_____
②_做,雕刻__ __是_____
19、詘右臂支船!霸x”通“屈”,彎曲;左手倚一衡木!昂狻蓖ā皺M”,
20、①_蘇、黃二人一起觀看一幅書畫的橫幅長卷 。___
、赺_船尾橫放著一只船槳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今不同點:__古代漢語表數量時,不用量詞。__
21、①___體積小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容量大_
22、通過讀者的想像力,暗示主人公此刻正“游于赤壁之下”。印證了核舟的主題“大蘇泛赤壁”
23、a
24、狐假虎威
25、諷刺了那些假借別人權勢招搖撞騙的人
第五單元 復習 篇8
第五單元
一、復習課文:
1、《望廬山瀑布》是(唐)朝詩人(李白)寫的,這首詩是作者看到(廬山瀑布)時寫的,整首詩盡情地抒發了作者(對大自然的贊美之情)。李白又被人們稱為(詩仙),我知道(《靜夜思》)、(《贈汪倫》)、(《望天門山》)也是他寫的。
2、《絕句》是(唐)朝詩人(杜甫)寫的。這首詩描寫的是(四川成都杜甫草堂)周圍美麗的春色。詩中一共描寫了六種景物――(黃鸝)、(翠柳)、(白鷺)、(青天)、(雪)、(船),提到了(四)種顏色,分別是(黃)、(翠)、(白)、(青)。杜甫又被人們稱為(詩圣),我還知道(《春夜喜雨》)、(《絕句二首也是他寫的。
3、《雷雨》這一課是按照“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寫作順序寫的。
(1)一條彩虹掛在天空。(從“掛”字可以感覺到彩虹像一條五顏六色的綢帶掛在空中,十分美麗。)
(2)蜘蛛從網上垂下來,逃走了。(從“垂”字可以感覺到風特別大,蜘蛛特別害怕。)
。3)蜘蛛又坐在網上結網了。(從“坐”字可以感覺到蜘蛛的悠閑和愉快。)
。4)滿天的烏云,黑沉沉地壓下來。(從“壓”字可以感覺到烏云來勢很兇猛。)
3、閱讀《最大的“書”》回答問題。
(1)書,為什么要加引號呢?(因為這里指的不是真正的書,而是指像書一樣能記載歷史變遷的巖石。)
(2)最大的“書”上的字指的是(雨痕)、(波痕)、(礦物);圖畫指的是埋藏在巖石中的(樹葉)、(貝殼)、(小魚)。
4、背誦《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填空。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可千萬不要慌張。晴朗的中午,我們可以借助太陽來辨別方向,我國地處(北)半球,中午太陽在(南邊),地上的樹影正指向(北方)。晚上,我們可以借助北極星來辨別方向,因為北極星永遠掛在(北方)。陰雨天看不到太陽時,我們也可以來看大樹,樹葉稠的一面是(南方),樹葉稀的一面是(北方)。到了冬天,我們可以借助溝渠里的雪來辨別方向,雪化得快的一面是(北方),雪化得慢的一面是(南方)。不過,要是來看山坡上的積雪,那情況可就正好相反了,因為在山坡上雪化得快的一面是(南方),雪化得慢的一面是(北方)。
除此之外,我們也可以利用指南針、看樹木斷面的年輪、古代房屋、廟宇的門(朝南)來辨別方向。
二、背誦:
1、背寫《望廬山瀑布》和《絕句》,會根據不同的環境運用詩句:
。1)一天,我和媽媽一起去看瀑布。當我看到長長的瀑布從山頂飛快地直瀉下來,那么壯觀,我不由得想起一句詩:“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2)春天來了,我看到兩只黃鸝在翠綠的柳樹梢上歡快地歌唱,這時,我不由得想起一句詩:“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2、照樣子,寫一寫:
一不:
一動不動 一聲不響 一絲不茍 一毛不拔 一塵不染 一成不變
越越:
越來越亮 越來越響 越下越大
表示顏色的abb的詞:
黑沉沉 黑洞洞 黑蒙蒙 白花花 白茫茫 綠油油 紅艷艷 紅彤彤
紅撲撲黃燦燦 黃澄澄 藍晶晶 藍盈盈
3、背誦73頁“我知道”。
有些動物和植物,由于(特殊的地殼運動)被埋起來,死后就不會(腐爛)了。很多年以后,這些動植物就成了(化石)。人們根據找到的化石,可以知道(古代動植物)的情況。我國第一具恐龍化石的骨架是在(云南省)出土的。
4、體會不同標點的用處。
(1)這書上有字。
這書上有字?――這書上沒有字。
。2)你的玫瑰沒有白栽!
你的玫瑰沒有白栽?――你的玫瑰白栽了。
。3)加標點:
哪里有書?
這能說明什么呢?
太好了,太好了! 你看,那兒還有一條小魚呢!
5、背誦80頁《節氣歌》以及81頁上的二十四節氣。
三、聽寫:
刨根問底
姓吳 含義 窗戶 垂柳 逃走 腳印 彩色 寶貝 趴下 刨土 埋伏 柳樹 垂頭
陰沉 垂直 陣地 彩虹 鳴蟬 導游 酒盞 積極 火爐 山嶺 鳴叫 陸地 停泊
流水 滅絕 銀色 逃跑 巖洞 珍寶 鐵路 忠厚 驚慌 絕對 碰巧 質量 蜘蛛
畫冊 忠實 稠密 打印 香煙 包含 稀飯 針線 品質 鋼鐵 深厚 銀河 巖石
到底 向導 慌張 越冬 煙火 積累 流動 黑壓壓
四、比較組詞:
爐(火爐) 領(領導) 決(決定) 泊(停泊) 留(保留) 柳(柳樹) 沉(沉著)
廬(廬山) 嶺(山嶺) 絕(絕對) 拍(拍打) 流(流動) 迎(歡迎) 陳(陳舊)
壓(高壓) 逃(逃走) 陣(陣雨) 彩(彩電) 虹(彩虹) 珠(珍珠) 趴(趴下)
莊(村莊) 挑(挑選) 陳(陳列) 菜(白菜) 紅(紅色) 蛛(蜘蛛) 扒(扒開)
刨(刨床) 埋(埋沒) 底(底下) 忠(忠心) 積(積累) 針(針對) 荒(荒地)
抱(擁抱) 理(理由) 低(低頭) 鐘(鐘表) 織(紡織) 葉(樹葉) 慌(慌張)
瀑(瀑布) 痕(痕跡) 材(木材) 欄(欄桿) 抖(抖動) 猴(猴子) 伴(伙伴)
暴(暴雨) 狠(兇狠) 財(財富) 攔(攔路) 蚪(蝌蚪) 喉(喉嚨) 拌(攪拌)
榜(榜樣) 慢(慢車) 祖(祖國) 慚(慚愧) 網(魚網) 垂(垂頭)
膀(肩膀) 饅(饅頭) 租(出租) 漸(漸漸) 岡(山岡) 睡(睡覺)
五、多音字:
yā(壓力) mái (埋沒) cánɡ(躲藏) xínɡ(行人) qiào (地殼)
壓 埋 藏 行 殼
yà (壓根兒) mán (埋怨) zànɡ(寶藏) hánɡ(銀行) ké (貝殼)
六、填空:
1、填入合適的動詞:新 標 第一 網
(打開)窗戶 (掛在)天空 (尋找)寶藏
。ū鎰e)方向 (指點)方向 (分辨)方向
2、填入合適的修飾詞:
(滿天)的烏云 (清新)的空氣
。ê窈瘢┑臅 (忠實)的向導
。埽┑闹θ~ (奇怪)地問
(認真)地問 (高興)地說
七、近義詞:
忠實—(忠誠) 慌張—(慌亂) 天然—(自然)
辨別—(分辨) 稱贊—(夸獎)
八、反義詞:
上升—(下降) 慌張—(鎮定)
稀—(稠) 快—(慢) 亮-(暗) 彎-(直)
九、量詞:
一(幅)畫 一(只)蜘蛛 一(首)古詩 一(本)書
一(冊)書 一(條)彩虹 一(位)隊員 一(塊)石頭
一(陣)風 一(條)魚 一(片)陸地 一(種)植物
一(種)動物 一(條)諺語 一(座)山
十、造句:
1、……也……雷聲小了,雨聲也小了。 池塘里的水滿了,青蛙也叫起來了。
2、川流不息:馬路上的汽車來來往往,川流不息。
3、越……越……,越……越……: 閃電越來越亮,雷聲越來越響。
風越刮越大,雨也越下越大了。 我懂的道理越來越多,也就越來越懂事了。
十一、拓展:
1、描寫祖國山河的詩句: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門山》)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蘇軾《題西林壁》)
2、背誦氣象諺語:(1)立了秋,把扇丟。 (2)六月的天,小孩的臉。
(3)蛇過道,大雨到。 (4)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
第五單元 復習 篇9
第五單元復習要點
16、黃山奇松
一、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黃山奇松》這篇課文以生動的筆墨描寫了黃山風景區有許多奇松,姿態獨特,十分有趣。抒發了作者對他們的贊嘆之情和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黃山奇松的“奇”表現在:迎客松姿態優美,枝干遒勁,郁郁蒼蒼,充滿生機。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熱情地歡迎賓客的到來。陪客松如同一個綠色的巨人,在陪同游人觀賞美麗的黃山風光。送客松姿態獨特,枝干蟠曲,游人把它比作“天然盆景”。它向山下伸出長長的“手臂”,好像在跟游人依依不舍地告別。
二、造句:
屹立:中國像一條巨龍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郁郁蒼蒼:雪松長得郁郁蒼蒼,充滿生機。
飽經風霜:老紅軍那飽經風霜的臉上寫滿了歲月的滄桑。
三、描寫山的成語:
崇山峻嶺 山明水秀 山窮水盡 大好河山 高山深澗
懸崖峭壁 峰巒雄偉 滿山遍野 錦繡山河 江山如畫
四、辨析“屹立”——“矗立”——“聳立”——“挺立”的異同:
同:這四個詞都有“不傾斜、不彎曲、朝上直立”的意思。
異:“屹立”著重在“屹”,像高山一樣高聳而穩固地立著,常用來比喻堅定不可動搖。
“矗立” 著重在“!,常用來表現雄偉的氣勢,多指物也喻人。
“聳立” 著重在“聳”,常用來表現雄偉的氣勢,只用于物,如高山或高大的建筑物。
“挺立” 著重在“挺”,挺拔而直立。形容精神飽滿,超出一般,可用于物和人。
17、黃果樹瀑布
一、填空:本文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寫作者在黃果樹瀑布景區游覽的所見、所聞、所感,描繪了黃果樹瀑布景觀的壯美,表現了大自然的無限生機對人的性情的陶冶。本文寫作特色鮮明:一是采用移步換景的方法,將黃果樹瀑布做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描繪;二是善用、巧用比喻,使文章的語言生動形象,如詩如畫。
二、寫近義詞:喧囂(喧鬧) 聆聽(諦聽) 沉醉(陶醉)
寫反義詞:喧囂(清靜) 涼絲絲(暖烘烘) 擴展(收縮) 沉醉(清醒)
三、黃果樹瀑布的形態特點為:寬。例:①透過樹的縫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懸掛在巖壁上,上面折為三疊,好像一匹寬幅白練正從織布機上瀉下來。②瀑布激起的水花,如雨霧般騰空而上,隨風飄飛,漫天浮游,高達數百米,落在瀑布右側的黃果樹小鎮上,形成了遠近聞名的“銀雨灑金街”的奇景。
黃果樹瀑布的聲響特點為:大。例:①剛進入黃果樹風景區,我們便聽到“嘩嘩”的聲音從遠處飄來,就像是微風拂過樹梢,漸進漸響;最后像潮水般涌上來,蓋過了人喧馬嘶,天地間只剩下一片喧囂的水聲了。②那“嘩嘩”的水聲便成了千萬架織布機的大合奏。
四、容氣勢大的成語:
浩浩蕩蕩 排山倒海 雷霆萬鈞 氣貫長虹
一瀉千里 千軍萬馬 勢如破竹 氣吞山河
寫瀑布的古詩: 望廬山瀑布(唐 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寫瀑布的現代詩: 瀑布(葉圣陶)
還沒看見瀑布, 山路忽然一轉, 站在瀑布腳下仰望,
先聽見瀑布的聲音, 啊!望見了瀑布的全身! 好偉大呀,一座珍珠的屏!
好像疊疊的浪涌上岸灘, 這般景象沒法比喻, 時時來一陣風,
又像陣陣的風吹過松林。 千丈青山襯著一道白銀。 把它吹得如煙,如霧,如塵
18、莫高窟
一、為莫高窟設計一條廣告語:甘肅敦煌莫高窟,祖國西北一明珠!
二、填空:課文生動介紹了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壁畫、和曾藏有數萬件珍貴文物的藏經洞,把莫高窟這一舉世聞名的藝術寶庫展示在我們面前,贊揚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無窮智慧和偉大的創造力。
三、“壁畫上的飛天,有的臂挎花籃,采摘鮮花;有的懷抱琵琶,輕撥銀弦;有的倒懸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帶飄浮,漫天遨游;有的舒展雙臂,翩翩起舞……看著這些精美的壁畫,就像是走進了燦爛輝煌的藝術殿堂。”這段話采用了排比句式,具體介紹了壁畫上面的飛天,展現了莫高窟壁畫的燦爛輝煌。展開想象,還可以怎樣描寫壁畫的飛天呢?如:“有的手捧竹笛,吹奏樂曲;有的閉目凝神,側耳傾聽;有的雙掌合十,默默祈禱……”
四、積累有關豐富繁多的成語:
包羅萬象 琳瑯滿目 美不勝收 目不暇接 五花八門 應接不暇 比比皆是
多如牛毛 星羅棋布 應有盡有 無所不有 洋洋大觀 層出不窮 俯拾即是
練習五
一、把句子寫具體:
1、 上海的金茂大廈可真高啊,快要頂到天了。(直插云霄)
2、 早晨的霧可真大啊,門前的大樹都不見了蹤跡。(眼前是白茫茫的一片)
3、 小溪里的水清得很,連水底的沙石都看得一清二楚。
。芸匆婔~兒嬉戲,河蝦散步)
4、 教室里靜悄悄的,連一根針掉到地上也能聽見。
二、公益用語示例:
1、 心寬了,車門也寬了。
2、 交通你我他,安全靠大家。
3、 愛花惜草,珍視生命。
4、 播種一片綠蔭,常留一份深情。
5、 漣漣清水流,何忍投穢物。
6、 水,生命的搖籃,請你珍視。
7、 愛惜糧食,增進健康。
8、 做普通人,講普通話。
第五單元 復習 篇10
一、語音關
1、讀一讀,注意易讀錯的字。
胯(kuà)下 祭祀(sì) 廚(chú)房 畜(chù)生
硼(péng)酸水 繃(bēng)帶 頹(tuí)唐 地窖(jiào)
2、讀一讀多音字。
正(zhēng)月 供(gòng)佛 畜(chù)生
正(zhèng)確 供(gōng)應 畜(xù) 牧
二、字詞關
1、寫一寫,注意易寫錯的字。
廚房 咳嗽 囫圇吞棗 祭祀 竹匾 獾豬
敷上 懊悔 摩挲 大病新愈 頹唐 抖擻
2、家長聽寫詞語。
三、句子關
1、“他們都和我一樣,只看見院子里高墻上的四角的天空”。
(“他們”指我往常的朋友,那些富家少爺。這句話的意思是:“我”和“往常的朋友”,整天生活在大院里,不能接觸外面的世界,像井底之蛙,眼界狹窄。這句話表達了“我“對自己所屬環境的不滿,流露了“我”對農村多彩生活的向往。)
2、伯父摸著胡子,笑了笑說:“哈哈!還是我的記性好!
。ㄟ@句話表面意思是說自己的記性好,實際上是是委婉地批評我讀書不認真,告訴我讀書不得囫圇吞棗。體現了魯迅是個說話幽默風趣的人。)
3、“你想,四周黑洞洞的,還不容易碰壁嗎?”
(“四周黑洞洞的“比喻當時社會一片黑暗,見不到一點光明,人民連一點民主和自由都沒有了。碰壁:是與反動勢力作斗爭是所受的挫折與迫害。體會到魯迅先生不怕挫折不懼迫害的頑強斗爭精神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四、背誦關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自嘲》
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豆枢l》
我好像一只牛,吃的是草,擠出來的是奶、血!缎牢康募o念》
時間就是性命,無端的空耗別人的時間,其實是無異于謀財害命的!堕T外文談》
只看一個人的著作,結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優點。必須如蜂蜜一樣,采過許多花才能釀出蜜來.倘若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致顏黎民》
五、理解關
1、《少年閏土》這篇課文通過“我”對少年閏土的回憶,刻畫了一個機智勇敢、聰明能干、知識豐富的農村少年形象,表達了“我”與閏土的友誼及對他的懷念之情。這篇課文先寫“我”記憶中的閏土,接著寫與閏土相識、相處的過程。重點寫了閏土給“我”講“雪地捕鳥”、“海邊拾貝”、“看瓜刺猹”和“看跳魚兒”四件事,最后寫兩人的分別和友誼。
2、《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是一篇講讀課文,作者周曄通過回憶伯父魯迅先生給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四件事:“笑談《水滸》”、“趣談‘碰壁’”、“救助車夫”、“關心女傭”,說明魯迅先生是一個愛憎分明,為別人著想得多為自己想得少的人,表達了作者對魯迅先生愛戴和懷念之情。
3、《一面》是篇回憶錄,記敘了作者阿累與偉大的作家魯迅在內山書店不期而遇,短暫而激動人心的一次會面的過程。課文在記敘“一面”的過程中,突出魯迅先生的外貌描寫,抓住最能突出魯迅先生精神品質的肖像特點——“瘦”進行著力刻畫和反復渲染,充分表現魯迅先生為人民為革命事業無私奉獻的崇高品質。
4、《有的人》是我國現代著名詩人臧克家于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為紀念魯迅逝世13周年而寫的一首哲理詩,所以副標題是“紀念魯迅有感”。全詩共七節,詩中列出了完全對立的兩種人。熱情歌頌了熱愛人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無情的鞭撻了反動統治者。詩歌在表達上的突出特點,是運用了對比的手法。
六、拓展關(進一步了解魯迅)
。ㄒ唬┍窘M課文課后的閱讀鏈接
(二)魯迅的相關作品及逸聞趣事
。ㄈ斞傅名言警句
1、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愿擠,總還是有的。
2、倘只看書,便變成書櫥。
3、不滿是向上的車輪,能夠載著不自滿的人前進。
4、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別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工作上了。
5、唯有民族魂是值得寶貴的,唯有他發揚起來,中國才有真進步。
第五單元 復習 篇11
第五單元
桃花源記
1 基礎知識
文學常識 陶淵明,世稱靖節先生。東晉著名田園詩人。不滿當時現實,棄官歸隱!短一ㄔ从洝、《歸去來兮辭》都是傳世名篇。我們還學過他的《歸園田居》。
文言詞語
【一般詞語】
。劬墸菅刂樦。[夾岸]兩岸。夾,在兩旁。[數]幾。[芳]香花。[落英]落花。一說,初開的花。英,花。[繽紛]繁多樣子。[復]再。[仿佛]隱隱約約,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樣子。[才]僅。[平曠]平坦開闊。[儼然]整齊的樣子。[屬]類。[阡陌]田間小路。[悉、咸]全,都。[黃發]指老人。[垂髫]指小孩。[怡然]形容喜悅。[乃]竟然。[具]詳細。[問訊]打聽消息。[云]說。 [嘆惋]感嘆驚訝。惋,驚訝,驚奇。[延]邀請。[語(yù)]告訴。[扶]沿,順著。[向]從前,舊的。[及]到。[詣]到。[遣]派。[欣然]高興的樣子。[規]計劃。[果]實現。
【一詞多義】
[中] ①年間。(晉太元中)②中間。(中無雜樹) [志] ①標記。(尋向所志)②做標記。(處處志之)[為] ①(wéi)作為(武陵人捕魚為業)②(wèi)對,向。(不足為外人道也)[尋] ①尋找。(尋向所志)②隨即,不久。(尋病終)[聞]①聽說。(村中聞有此人)②聽到的事情。(具言所聞)[舍]①(shě)舍棄,放下。(便舍船)②(shè)房舍。(屋舍儼然)[作] ①勞作。(其中往來種作)②做。(設酒殺雞作食)
【古今異義】
[鮮美]古:鮮艷美麗。今:食物味道好。[開朗]古:地方開闊,光線充足。今:樂觀,暢快,不陰郁低沉。[交通]古:交錯相通。今:各種運輸郵電事業的總稱。[妻子]古:妻子兒女。今:男子的配偶。[絕境]古:與世隔絕的地方。今:沒有出路的境地。[無論]古:不要說,(更)不必說。今:連詞,表示條件不同而結果相同。[如此]古:像這樣。今:這樣。[不足]古:不值得。今:不充足;不滿。
【詞類活用】
[異]感到詫異。[窮]盡,有走完或窮究根源之意。[盡]完,文中有消失之意。
【通假字】
[要]通“邀”,邀請。
【成語】
[豁然開朗]形容由狹窄幽暗變得開闊明亮的樣子。也比喻對某個道理長期思索不解而后突然明白;砣,開闊敞亮的樣子。
[無人問津]比喻無人探問價格或情況。津,渡口。
[怡然自樂]形容高興而滿足的樣子。
[世外桃源]借指一種空想的脫離現實斗爭的美好世界。
1 理解探究
(一)用原文語句回答:
1.描寫桃花林美麗景色的語句是:
2.描寫桃花源社會環境安定平和的語句是:
3.描寫桃花源人熱情好客的語句是:
4.表現桃花源中自然環境美好的句子:
5.表現人民生活恬適的句子:
6.表明漁人總體感受的句子:
7.表明桃花源中人來桃花源原因的句子:
8.表明漁人背信棄義的句子:
。ǘ┯米约旱脑捀爬ɑ卮穑
1.第一段描寫桃花林又什么作用?
2. “豁然開朗”照應前文什么內容?
3. 為什么村人“見漁人,乃大驚”?
4.“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表明先世生活年代的社會環境是怎樣的?
5. 桃花源的自然環境、社會環境以及人民的生活狀況、精神狀態怎樣?
①自然環境:美麗富饒;②社會環境:安定平和;③生活狀況:安居樂業;④精神狀態:自由快樂。
6.“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從文中可推斷漁人向桃花源中人說了什么?
7.桃花源中人“不復出焉”的原因是什么?
8.作者筆下的桃花源具有怎樣的特點?(作者追求的是怎樣的生活?)
9.作者為什么要虛構一個與現實對立的美好世界?
10.寫出文章的整體思路。
1 遷移拓展
1.與“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成語是什么?
2.你怎樣看待陶淵明筆下的理想社會?
3.漁人是個怎樣的人?寫漁人有怎樣的作用?
4.針對第二段語句作簡要評注。
本段駢散結合,朗朗上口,三字句和四字句連貫流暢,精煉有意境!包S發垂髫”又運用借代修辭,增強了語言表現力。
5.由“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你能從中聯想到哪些人生道理或啟示?
愛蓮說
1 基礎知識 說
2 文學常識
2 文言詞語 常規詞語
【蕃(fán)】多!惊殹績H。【盛】大規模!居琛课摇!救尽空慈尽!惧肯礈臁 【清漣】水清而有微波,這里指清水!狙棵利惗欢饲f。【植】立。 【褻(xiè)玩】玩弄。褻,親近而不莊重!局^】認為!倦[逸】隱居的人!揪印科返赂呱械娜!觉r】少。 【宜】應當!颈姟慷唷
詞類活用
【蔓】生枝蔓!局Α块L枝節!就ねぁ柯柫⒌臉幼。
1 閱讀探究
1.在第一段中,作者從哪幾個方面寫蓮的可愛形象,賦予蓮以美好的品質?意在表達作者怎樣的情操?
從環境習性、體態香氣、清高氣質等方面,表達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操。
2.“陶后鮮有聞”中的“陶”指誰?文中的“鮮”與哪個詞語構成反義詞?
3.從作者對蓮的贊美來看,這種君子應具備怎樣的品格?
6.“予獨愛蓮”中的“獨”表現了作者什么態度?
7.“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表現了蓮花什么特點?
8.作者把蓮和牡丹對舉,其用意是什么?
9.作者不愿隱逸,也不貪圖富貴,他追求什么?
10.作者以蓮自況,表現了他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委婉地批判了趨炎附勢、追求富貴的世風。
11.文中的蓮花的象征意義是什么?
12.作者寫蓮表白自己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寫菊表白自己不愿隱逸的生活態度,寫牡丹表白自己對追逐名利世風鄙棄的生活態度。
13.“蓮之愛,同予者何人”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14.怎樣理解作者在文尾的慨嘆?
15.用原文語句回答。
1)蓮象征什么?
2)文中比喻君子既不與世俗同流合污、隨俗浮沉,又莊重、質樸,不孤高自許、嘩眾取寵(或表現蓮的高潔,概括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高貴品德和堅貞操守)的名句是:
3)高度概括蓮高貴品質的句子(點明中心的主旨句)是:
4)比喻君子通達事理,行為方正,(或特立獨行,正直不茍,豁達大度)因而美名遠揚的句子是:
5)比喻君子志潔行廉,又有莊重的儀態,令人敬重而不敢輕侮的句子是:
6)“世人甚愛牡丹”,這是因為牡丹是: ;“予獨愛蓮”的根本原因是: 。
16.請在文中找出一句駢句。
7.襯托分正襯和反襯兩種。本文用菊花和牡丹來襯托蓮,其中菊花屬于 襯,牡丹屬于 襯。
1 遷移拓展
1.細細考慮,“菊之愛”可以有兩重含義:①做一個避世的隱士;②像陶淵明那樣保持獨立的人格。你贊成哪一種說法?談談看法。(自圓其說既可。)
2.魯迅有詩:“掃除膩粉呈風骨,褪卻紅衣學淡妝。好問濂溪稱凈植,英隨殘葉墜寒塘!边@首詩稱頌的是哪一種花?
4.孟子認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與周敦頤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看法相反,你同意哪種觀點,談談你的看法。
陋室銘
1 基礎知識
² 文學常識銘,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后來形成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都是用韻的。
² 文言詞語
【名】有名,著名。【靈】靈異。【斯】這!镜萝埃▁īn)】品德高尚。馨,香氣!绝櫲(rú)】博學的人。鴻,大。儒,舊指讀書人。【白丁】平民。這里指沒有什么學問的人!菊{】調弄!舅厍佟坎患友b飾的琴。素,樸素,不加裝飾!窘鸾洝恐阜鸾!窘z竹】琴瑟、簫管等樂器。這里指奏樂的聲音。絲,弦樂器。竹,管樂器!景笭╠ú)】官府的公文。案,文書,案卷。牘,公文!緞谛巍渴股眢w勞累。形,形體,身體。
1 理解探究
1.統領全篇并點明主旨的句子(詞語)是:
2.文章的前四句,既是形象的比喻,又是事物的類比,表面陋室也具有“名”、“靈”的性質。
3.文章的點題句是:
4.文章是從居室環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方面表明陋室的景色之雅、交往之雅、情趣之雅,見“惟吾德馨”,而明“陋室不陋”的。
5.寫陋室環境,突出景色之雅的語句是: 。由此可知其環境特點是:恬靜雅致。
6.寫室中人,突出交往之雅的語句是: 。由此可知室主人也是一位鴻儒。用一成語概括室中情景: 。
7.寫室中事,突出情趣之雅的語句是: 。從前兩句正面實寫的句子可知室主人高雅脫俗的情致;從后兩句反面虛寫可知室主人不受世俗羈絆之情。
8.以古代名賢自況的語句是: 。運用類比的目的是:表明室主人也具有古代名賢的志趣與抱負,進一步突出“ ”。
9.全文畫龍點睛的句子是: 引用孔子的話有以君子自居之意,說明“有德者居之,則陋室不陋!
10.本文通過描寫陋室,表達室主人 的節操和 的情趣。
11.《陋室銘》和《愛蓮說》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寫法。本文以有仙之山,有龍之水比喻陋室,引出主旨!暗萝啊绷⒁庳灤┤。
12.寫出文中的駢句,散句。
駢句: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梢哉{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散句:孔子云:“何陋之有?”
13.“仙”和“龍”比喻品德高尚的人,能概括出全文大意的詞語是: 。
14.本文寫陋室,卻沒有一個表現“陋”字,請用四個字概括本文的意思: 。遷移拓展
1.作者做此銘主要表明自己的抱負和情操,也流露出諷刺現實的意味。你能看出當時的現實是怎樣的嗎?
2.從文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思想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
大道之行也
成語 天下為公 老有所終 鰥(矜)寡孤獨
1. 作家作品簡介:
本文選自《禮記•禮運》!抖Y記》是儒家經典之一,西漢戴圣對秦漢以前各種禮儀論著加以輯錄、編纂而成,共49篇。禮運,《禮記》中的篇名,大約是戰國末年或秦漢之際儒家學者托名孔子答問的著作。
2. 朗讀課文并掌握文言詞語:
選賢與能(“與”通“舉”,選拔。音jǔ)
矜、寡、孤、獨、廢疾者(“矜”通“鰥”,指老而無妻的人。音guān)
男有分(fèn職分,文中指職業、職守)
貨惡其棄于地也(wù厭惡、憎恨)
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用作動詞,以……為親,以……為子,分別譯為“奉養”“撫養”)
外戶而不閉(用作動詞,從外面合上。用門閂插門)
是故謀閉而不興(杜絕)
3. 整體思路:
第一層:“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备攀龃笸鐣母咎卣;
第二層:“故人不獨親其親……不必為己!痹斒觥按笸鄙鐣幕咎卣;
第三層:“是故謀閉而不興……是謂大同。”總結全文。
4. 問題探究:
。1)“大同”社會的根本特征是什么?
“ ”。
(2)本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來說明“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的?
第二層有三句話,從三個方面來說明:①滿足生存需要,人人都能得到全社會的關愛!安华氂H其親,不獨子其子”, “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 “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②滿足發展的需要,人人都能安居樂業!坝蟹帧 “有歸”③滿足精神愉悅的需要,貨盡其用,人盡其力。“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
(3)任何想像都是植根于現實土壤的,文中有無當時現實社會的影子?
第三層選擇了一種特殊的總括方式,拿現實社會跟理想的“大同”社會作對比,從而順理成章地指出,現實社會中諸多現象如搞陰謀、盜竊財物、作亂等在“大同”社會中將不復存在,代之而興的將是一個“外戶而不閉”的和平、安定的局面。這其中已經折射出現實社會的真實情形:社會變亂紛乘,動蕩不安;爾虞我詐,人人自危;盜賊橫行,混亂不堪。
《核舟記》
1、通假字
(1).詘右臂支船:
(2).左手倚一衡木:
(3).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
(4).約八分有奇:
(5).虞山王毅叔遠甫刻:
2、詞類活用
(1).箬篷:名詞用作狀語, 。例句:中軒敞者為艙,箬篷覆之
(2).石青:名詞用作狀語, 。例句:石青糝之
(3).糝:名詞用作動詞, 例句:石青糝之
(4).椎髻:名詞作動詞, 。例句:居右者椎髻仰面
。5)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 (峨冠:名詞用作動詞, )
3、古今異義
。1)、嘗貽余核舟一。(嘗:古義: 。今義: 。)(貽:古義: 。今義: )
(2)、高可二黍許。(可:古義: 。今義: 。)(許:古義: 。今義: 。)
。3)、其兩膝相比者。(比:古義: 。今義:
(4)、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奇:古義: 。今義: 。
(5)、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簡:古義: 。今義: 。
4、一詞多義
。1)、其:
① (其兩膝相比者)
、 (而豎其左膝)
③ (其人視端容寂;其船背稍夷)
、 (則題名其上)
、 (其色墨;其色丹)
、 (而計其長曾不盈寸)
(2)、端:
① (東坡右手執卷端)
、 (其人視端容寂)
(3)、可:
、 (高可二黍許)
② (珠可歷歷數也)
。4)、曰:
、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
、 (文曰“初平山人”,)
(5)、者:
、 (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
、 (兩膝)(其兩膝相比者)
。6)、為:
、 (為宮室;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
、 (中軒敞者為艙;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
③ (為人五;為窗八)
。7)、之:
① (能以徑寸之木)
② (箬篷覆之)
③ (閉之)
、 (石青糝之)新課標第一網
、 ( 左臂掛念珠倚之)
。8)、奇:
①qí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
、趈ī (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
。9)、絕:
、 (佛印絕類彌勒)
② (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10)、云:
、 (蓋大蘇泛赤壁云)
② (孔子云)
。11)、并:
① (題名并篆文)
、 (并怡然自樂)
。12)、語:
、賧ǔ (如有所語)
②yù (此中人語云)
。15)、而:
、 (啟窗而觀)
、 (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
③ (而計其長曾不盈寸
5、特殊句式
1、判斷句:
(1)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
。2)中軒敞者為艙。
。3)蓋大蘇泛赤壁云。
(4)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
2、省略句:
(1)各隱(于)卷底衣褶中。
。2)則題名(于)其上。
(3)(佛。┡P右膝,詘右臂支船,
。4)嘗貽余核舟一(量詞省略)
3、倒裝句:
。1)其兩膝相比者(定語后置)
(2)通計一舟,為人五;為窗八。(數詞后置)
20、點明全文中心的句子是 。
21、最能體現王叔遠構思巧妙、技藝精湛的語句是
1.文學常識填空(2分)
、佟短一ㄔ从洝返淖髡呤莀_____(朝代)詩人___________。
②《愛蓮說》的作者___________是_______代著名哲學家。
、厶拼笤娙硕鸥Φ脑娮,在總體上反映了唐朝由盛而衰的變化過程,故號稱“_________”。
、堋逗酥塾洝愤x自清漲潮編輯的______________。
2.根據課文內容填空。(2分)
①忽逢桃花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谟瑾殣凵徶鲇倌喽蝗荆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蔓不枝,……
、邸锻馈分凶髡邔⑻┥降纳衿嫘沱愔畾w于大自然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
④《春望》中寫戰火連天,家書難覓的千古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鬃釉疲汉温?
3.在選文中用“‖”將以上文段劃分為三個層次。(3分)
4.解釋下列詞語(2分)
。1)斯: (2)馨: (3)案牘: (4)勞形:
5.下面所列各項不同類的一項是(2分)
a.孔子云:何陋之有?
b.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c.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d.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6.點明全文主旨的語句是: ;全文的點睛之筆是: 。(2分)
7.指出龍、仙比喻什么?(2分)
8.上面這段文字出自《 》,作者是 。他通過這篇銘文,表達了自己 的節操和 的情趣。(3分)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9.給下列字注音。(2分)
蕃( ) 濯( ) 褻( ) 鮮( )
10.用“/”標出下列句子的朗讀節奏。(2分)
。1)晉陶淵明獨愛菊
(2)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11.文中畫線的句子的句式是(2分)
a.省略句 b.判斷句 c.被動句
12.下面句中加點字解釋都正確的一項是(2分)
①可愛者甚蕃(多)
、阱鍧i而不妖(洗滌)
、弁ね糁玻ǚN植)
、芸蛇h觀而不可褻玩焉(親近而態度不莊重)
、萏蘸篚r有聞(陶淵明的后代、后裔)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②④ d.③⑤⑥
13.用上面文段中的原句回答。(2分)
。1)文中最能概括蓮花高貴品質的語句是: 。
。2)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語句是: 。
14.《愛蓮說》一文運用借物喻人的寫法,旨在托物言志。文中牡丹、蓮花各比喻生活中的什么人?你怎樣看待拜金主義者信奉“有錢能使鬼推磨”的“牡丹之愛”?(3分)
“牡丹”比喻
“蓮花”比喻
看法:
15.“牡丹之愛”“宜乎眾矣”從字面的角度而言,是說愛牡丹的多而愛蓮者少,作者的言外之意是 ,這句話諷刺的社會世態是 。(2分)
16.下列詩句中詠菊的有 ,詠蓮的有 ,詠牡丹的有 。(3分)
a.一叢深色花,十戶中人賦。
b.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
c.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d.惟有綠荷菡萏,卷舒開合任天真。
e.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17.解釋下列加點詞。(4分)
(1)選賢與能 (2)男有分
。3)謀閉而不興 (4)貨惡其棄于地也
18.把下列句子譯成現代漢語。(4分)
①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
②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
19.請找出文中的排比句、對偶句各一句,寫在下面的橫線上。(2分)
排比句:
對偶句:
第五單元 復習 篇12
一、復習課文:
1、《望廬山瀑布》是(唐)朝詩人(李白)寫的,這首詩是作者看到(廬山瀑布)時寫的,整首詩盡情地抒發了作者(對大自然的贊美之情)。李白又被人們稱為(詩仙),我知道(《靜夜思》)、(《贈汪倫》)、(《望天門山》)也是他寫的。
2、《絕句》是(唐)朝詩人(杜甫)寫的。這首詩描寫的是(四川成都杜甫草堂)周圍美麗的春色。詩中一共描寫了六種景物――(黃鸝)、(翠柳)、(白鷺)、(青天)、(雪)、(船),提到了(四)種顏色,分別是(黃)、(翠)、(白)、(青)。杜甫又被人們稱為(詩圣),我還知道(《春夜喜雨》)、(《絕句二首》)、(《江畔獨步尋花》)也是他寫的。
3、《雷雨》這一課是按照“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寫作順序寫的。
(1)一條彩虹掛在天空。(從“掛”字可以感覺到彩虹像一條五顏六色的綢帶掛在空中,十分美麗。)
(2)蜘蛛從網上垂下來,逃走了。(從“垂”字可以感覺到風特別大,蜘蛛特別害怕。)
(3)蜘蛛又坐在網上結網了。(從“坐”字可以感覺到蜘蛛的悠閑和愉快。)
(4)滿天的烏云,黑沉沉地壓下來。(從“壓”字可以感覺到烏云來勢很兇猛。)
3、閱讀《最大的“書”》回答問題。
(1)書,為什么要加引號呢?(因為這里指的不是真正的書,而是指像書一樣能記載歷史變遷的巖石。)
(2)最大的“書”上的字指的是(雨痕)、(波痕)、(礦物);圖畫指的是埋藏在巖石中的(樹葉)、(貝殼)、(小魚)。
4、背誦《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填空。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可千萬不要慌張。晴朗的中午,我們可以借助太陽來辨別方向,我國地處(北)半球,中午太陽在(南邊),地上的樹影正指向(北方)。晚上,我們可以借助北極星來辨別方向,因為北極星永遠掛在(北方)。陰雨天看不到太陽時,我們也可以來看大樹,樹葉稠的一面是(南方),樹葉稀的一面是(北方)。到了冬天,我們可以借助溝渠里的雪來辨別方向,雪化得快的一面是(北方),雪化得慢的一面是(南方)。不過,要是來看山坡上的積雪,那情況可就正好相反了,因為在山坡上雪化得快的一面是(南方),雪化得慢的一面是(北方)。
除此之外,我們也可以利用指南針、看樹木斷面的年輪、古代房屋、廟宇的門(朝南)來辨別方向。
二、背誦:
1、背寫《望廬山瀑布》和《絕句》,會根據不同的環境運用詩句:
(1)一天,我和媽媽一起去看瀑布。當我看到長長的瀑布從山頂飛快地直瀉下來,那么壯觀,我不由得想起一句詩:“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2)春天來了,我看到兩只黃鸝在翠綠的柳樹梢上歡快地歌唱,這時,我不由得想起一句詩:“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2、照樣子,寫一寫:
一不:一動不動 一聲不響 一絲不茍 一毛不拔 一塵不染 一成不變
越越:越來越亮 越來越響 越下越大
表示顏色的abb的詞:黑沉沉 黑洞洞 黑蒙蒙 白花花 白茫茫 綠油油 紅艷艷 紅彤彤
紅撲撲 黃燦燦黃澄澄藍晶晶 藍盈盈
3、背誦86頁“我知道”。
有些動物和植物,由于(特殊的地殼運動)被埋起來,死后就不會(腐爛)了。很多年以后,這些動植物就成了(化石)。人們根據找到的化石,可以知道(古代動植物)的情況。我國第一具恐龍化石的骨架是在(云南省)出土的。
4、體會不同標點的用處。
(1)這書上有字。 (2)你的玫瑰沒有白栽!
這書上有字?――這書上沒有字。 你的玫瑰沒有白栽?――你的玫瑰白栽了。
(3)加標點: 哪里有書啊? 這能說明什么呢?
太好了,太好了! 你看,那兒還有一條小魚呢!
5、背誦91頁《節氣歌》以及 92頁上的二十四節氣。
三、聽寫:刨根問底
姓吳 含義 窗戶 垂柳 逃走 腳印 彩色 寶貝 趴下 刨土 埋伏 柳樹 垂頭 陰沉 垂直
陣地 彩虹 鳴蟬 導游 酒盞 積極 火爐 山嶺 鳴叫 陸地 停泊 流水 滅絕 銀色 逃跑
巖洞 珍寶 鐵路 忠厚 驚慌 絕對 碰巧 質量 蜘蛛 畫冊 忠實 稠密 打印 香煙 包含
稀飯 針線 品質 鋼鐵 深厚 銀河 巖石 到底 向導 慌張 越冬 煙火 積累 流動 黑壓壓
四、比較組詞:
爐(火爐) 領(領導) 決(決定) 泊(停泊) 留(保留) 柳(柳樹) 沉(沉著)
廬(廬山) 嶺(山嶺) 絕(絕對) 拍(拍打) 流(流動) 迎(歡迎) 陳(陳舊)
壓(高壓) 逃(逃走) 陣(陣雨) 彩(彩電) 虹(彩虹) 珠(珍珠) 趴(趴下)
莊(村莊) 挑(挑選) 陳(陳列) 菜(白菜) 紅(紅色) 蛛(蜘蛛) 扒(扒開)
刨(刨床) 埋(埋沒) 底(底下) 忠(忠心) 積(積累) 針(針對) 荒(荒地)
抱(擁抱) 理(理由) 低(低頭) 鐘(鐘表) 織(紡織) 葉(樹葉) 慌(慌張)
瀑(瀑布) 痕(痕跡) 材(木材) 欄(欄桿) 抖(抖動) 猴(猴子) 伴(伙伴)
暴(暴雨) 狠(兇狠) 財(財富) 攔(攔路) 蚪(蝌蚪) 喉(喉嚨) 拌(攪拌)
榜(榜樣) 慢(慢車) 祖(祖國) 慚(慚愧) 網(魚網) 垂(垂頭)
膀(肩膀) 饅(饅頭) 租(出租) 漸(漸漸) 岡(山岡) 睡(睡覺)
五、多音字:
yā(壓力) mái (埋沒) cánɡ(躲藏) xínɡ(行人) qiào (地殼)
壓 埋 藏 行 殼
yà (壓根兒) mán (埋怨) zànɡ(寶藏) hánɡ(銀行) ké (貝殼)
六、填空:
1、填入合適的動詞:
(打開)窗戶 (掛在)天空 (尋找)寶藏 (辨別)方向 (指點)方向(分辨)方向
2、填入合適的修飾詞:
(滿天)的烏云(清新)的空氣(厚厚)的書 (忠實)的向導 (茂密)的枝葉
(奇怪)地問 (認真)地問 (高興)地說
七、近義詞:
忠實—(忠誠) 慌張—(慌亂) 天然—(自然) 辨別—(分辨) 稱贊—(夸獎)
八、反義詞:
上升—(下降) 慌張—(鎮定) 稀—(稠) 快—(慢)亮-(暗)彎-(直)
九、量詞:
一(幅)畫 一(只)蜘蛛 一(首)古詩 一(本)書 一(冊)書
一(條)彩虹 一(位)隊員 一(塊)石頭 一(陣)風 一(條)魚
一(片)陸地 一(種)植物 一(種)動物 一(條)諺語 一(座)山
十、造句:
1、……也……雷聲小了,雨聲也小了。 池塘里的水滿了,青蛙也叫起來了。
2、川流不息:馬路上的汽車來來往往,川流不息。
3、越……越……,越……越……: 閃電越來越亮,雷聲越來越響。
風越刮越大,雨也越下越大了。 我懂的道理越來越多,也就越來越懂事了。
十一、拓展:
1、描寫祖國山河的詩句: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門山》)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蘇軾《題西林壁》)
2、背誦氣象諺語:(1)立了秋,把扇丟。 (2)六月的天,小孩的臉。
(3)蛇過道,大雨到。 (4)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
第五單元 復習 篇13
第五單元復習一 1課時授課時間月 日第 周星期 第 節課型復習課主備課人 學習目標了解作家作品,掌握常用字詞與重要語句。重點難點辨析通假字、一詞多義、古今異義的現象。學習過程 與方法 學習過程 與方法一、自主學習 (一)注音 潯 豁然開朗 儼然 阡陌交通 垂髫 嘆惋詣 濯清漣 銘 馨 淤泥 褻玩 隱逸 罔 貽 黍 箬篷 糝 髯 詘 倚 船楫 壬戌 篆 修狹 驥 案牘 蕃 袒 矯 器皿 椎髻 虞山 決眥 搔 逾墻 鄴城 嫗 幽咽 邑 間隔 無人問津(二)常用字詞: 1、《桃花源記》 ①重點詞語解釋: 異 屬 悉 并 要 咸 遂 皆 延 足 道 既 向 及 規 ②一詞多義: 乃 志 尋 ③古今異義: 鮮美 交通 妻子 無論 絕境 2、《短文兩篇》 重點詞語解釋: 名 靈 斯 惟 鴻 亂 勞 蕃 獨 益 謂 鮮 3、《大道之行也》 ①重點詞語: 與 分 歸 惡 是故 興 作 亂 故 是 謂 ②一詞多義: 獨 親 子 4、《杜甫詩三首》: 重點詞語解釋: 陰陽 曾 會當 凌 絕 小 渾 逾 走 一何 戍 新 已 惟 去 雖 猶得 獨 (三)作家作品:小組合作,在班上進行交流總結。
作品
作者
字(號)
朝代
籍貫
評價
著作
《桃花源記》
陶淵明
元亮(五柳先生)
東晉
潯陽
柴桑
著名詩人
《陶淵明集》
《陋室銘》
《愛蓮說》
《核舟記》
《大道之行也》
《杜甫詩三首》
二、精講互動: (一)翻譯重要語句: 1、《桃花源記》 (1)漁人甚異之。 (2)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 (3)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4)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2、《短文兩篇》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孔子云:何陋之有? 教學資源下載,還有大量而豐富的教學相關資訊!" type="#_x0000_t202">學習過程與方法(3)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4)蓮,花之君子者也。 (5)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3、《大道之行也》 (1)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 (2)男有分,女有歸。 4、《核舟記》 1、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 2、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嘻,技亦靈怪矣哉! 5、《杜甫詩三首》 (1)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2)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3)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 三、達標訓練: 1、下面括號里的字音、義有誤的一項是 ( ) a.珠可歷歷數也(數:shǔ,數出來) b.長約八分有奇(奇:jī,零數) c.罔不因勢象形(罔:wǎng,沒有什么) d.神情與蘇黃不屬(屬shú類似) 2、指出句中的通假字并注音。 (1)選賢與能:_______通________,讀_________ (2)矜、寡、孤、獨:_______通_____ ,讀_______ (3)詘右臂支船: ___ 通 ___ ,讀 ___ (4)左手倚一衡木: __ 通 __ ,讀 __ (5)八分有奇: __ 通 __ ,讀 __ 學習過程與方法3、下面加點詞的意思不相同的有四項,它們是 ( ) a.便扶向路 b.處處志之 c.屋舍儼然 尋向所志 尋向所志 便舍船 d.復行數十步 e.尋向所志 f.武陵人捕魚為業 復前行 尋病終 不足為外人道 4、下面句中“之”字意義與用法不同類的一項是 ( ) a.水陸草木之花。 b.花之隱逸者也。 c.花之富貴者也。 d.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5、從句式看,不同類的一項是 ( ) a.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b.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c.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d.孔子云:何陋之有? 6、默寫: (1)《桃花源記》 ①文中描繪桃花林中草美花繁(桃花林奇異景象)的語句是: ②本文中描寫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環境的句子是: ③本文中描寫了桃花源社會環境安寧的句子是: ④交代桃花源的人來歷的句子是: (2)《陋室銘》①文中概括全文主旨的一句話:②描寫周圍環境清幽寧靜的句子是:③寫與人交往高雅脫俗的句子是:④寫室內活動歡暢無虞的句子是:(3)《大道之行也》 ①全文綱領性的句子是: ②出自本文的兩個成語是: (4)《望岳》 學習過程與方法①詩中描寫泰山神奇秀麗巍峨高大的句子是: ②詩中表現詩人不怕困難,敢于俯視一切的雄心和壯志的句子是: (5)《春望》 ①詩中詩人運用擬人抒寫感時傷國的句子是: ②憂國思鄉的詩句是: (6)《石壕吏》 ①說明當時戰爭慘烈的詩句是: ②揭示兵役苛酷的詩句是: ③暗示老嫗被捉走的句子是: 課堂小結通過本節課的復習發現的問題有: 作業布置整理復習過程中存在問題的知識點。課后反思
第五單元 復習 篇14
【復習目的要求】
。1)了解每課的作者及寫作背景知識。
(2)識記并理解每課的生字、生詞。
。3)積累每課介紹人與環境方面的相關知識。
。4)學習說明文的常識和寫法。
(5)正確理解人與自然的關系,明確人與自然應該和諧相處的道理和意義。
。6)體會各篇課文所流露的對花鳥樹木的真情,學習在記敘和說明中結合抒情和議論的寫法。
。7)了解標點符號誤用的常見錯誤,能修改用錯的標點符號。
(8)開展有意義的集體視聽活動,提高視聽效果。
【復習內容】
《 蘇州園林》
一、 復習重點:
1. 作者簡介:葉圣陶(189—1989),原名葉紹鈞,江蘇蘇州人,F代著名作家和教育家。主要作品有《隔膜》《稻草人》《四三集》《腳步集》《小記十篇》《古代英雄的石像》《多收了三五斗》。
2. 《蘇州園林》選自《百科知識》1979年第4期。原題為《拙政諸國寄深眷——談蘇州園林》。其實它是一篇序言,但卻有題目,從“深眷”二字可見他對蘇州園林的喜愛之情。
3. 詞語提示
音:
軒榭(xuān xiè) 池沼(zhǎo) 胸中有丘壑(hè)
重巒疊嶂(zhàng) 嶙峋(línxǘn) 鏤(lòu)空
琢(zhuó)磨 斟酌(zhēnzhuó)
義:
映襯—映照,襯托。 雷同—指隨聲附和,也指不該相同而相同。
依傍—依靠。 鑒賞—鑒定和欣賞(藝術品、文物等)。
(其余詞語解釋見書下注釋)
4. 題目解說
《蘇州園林》是一篇介紹園林建筑,語言十分優美的說明文。文章抓住特征,運用多種說明方法和修辭方法,以生動的語言,介紹說明蘇州園林的迷人景色。
5. 主題全解
本文介紹了蘇州園林圖畫美的特征,從而顯示了園林設計者和匠師們的智慧,以及我國園林藝術水平的高超。
6. 全文結構
全文可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1), 第二部分(2—9),第三部分(10)。
二、復習難點
1. 寫作特點
。1)結構嚴謹,邏輯分明。
。2)語言準確,耐人尋味。
、賱釉~的運用。
②副詞的運用。
、勖鑼懶栽~語的準確運用。
2. 如何抓住特征說明事物是說明文也是本文的難點,方法如下:
(1)從個別中概括出一般。
。2)用比較的方式突出事物的特征。
。3)說明中糅合記敘、議論,表達方式靈活多樣。
本文是一篇說明文,主要用解說的方法介紹蘇州園林,但它并不排斥表達方式的多樣性。根據表達內容的需要,文章熔說明、記敘、議論于一爐,以概括的說明介紹園林,以生動的描述形容景物,以通俗的議論來分析原理,使文章既眉目清楚、生動形象,又耐人尋味、啟人興趣。
《都市精靈》
一、復習重點:
1. 作者簡介
舒乙,老舍之子,當代作家,中國現代文學館館長。
2. 背景資料
本文選自《隨筆》1996年第4期,有改動。
3. 詞語提示
音:碩(shuò)大 啄(zhuó) 老鴰(guā) 肆無忌憚(dàn)
圍剿(jiǎo) 鵜鶘(tíhǘ) 荒誕(dàn) 呱(gū)呱墜地
呱(gu。┻山小 ±桑╣uǎ)
義:光顧—敬辭,稱客人來到,商家多用來歡迎顧客。
幸事—值得慶幸的事。
居高臨下—處在高處,俯視下面。形容處于有利地位。
駐足—停止腳步。
勝地—有名的風景優美的地方。
(其余詞語解釋見書下注釋)
4. 題目解說
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問題,是當前人們愈來愈重視的一個問題。即使在物質文明高度發達的現代化都市,自然界的其他生靈也應該得到尊重和保護,使之與人類友好相處。本文題為“都市精靈”,傳達的正是這樣一個意思。
5. 中心意思
本文有感于某些現代都市連鳥雀也不見的現實狀況,提出都市中人應當與魚、鳥、獸共處的觀點,表達了優化生活環境質量的愿望。
6. 全文結構
文章共12段,可分為兩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5段),第二部分(第6—12段)。
二、復習難點
1. 本文語言具有諸多特色。
。1)注重選用最富于表現力的詞語表現動物的狀態 。
。2)創造新詞和借用舊詞相結合 。
。3)語句富于韻律,節奏感、音樂性強。
2. 寫作特點
。1)聯想豐富,知識性、趣味性強。
(2)著重運用描寫和議論等表達方式,展現人與其他生靈共處的景象,揭示其中深義。
《幽徑悲劇》
一、復習重點
1. 作者簡介:季羨林,北京大學教授,作家,學者。
2. 季羨林在1946年5月踏上闊別XX年的故土。
回來了,他的梵文研究也停止了,偌大的中國找不到梵文的資料。他只好致力于印度史和中印文化關系的研究。
他翻譯出了《羅摩衍那》。這是漢語的首譯本,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貢獻。
他倡議組織全國研究東方文化的力量,撰寫《東方文化集成》,并親任主編。計劃用XX年的時間,撰寫出版500種書,涵蓋東方各國文化。
3. 詞語提示
音:蜿蜒(wānyán) 抖擻(dǒusǒu) 瀲滟(liànyàn)
猬(wèi)集 惆悵(chóuchàng) 搖曳(yè)
綻(zhàn) 萬斛(hú) 毛骨悚(sǒng)然
愚氓(méng)
義:漠然—不關心,不在意的樣子。
等閑視之—把它看成平常的事,不加重視。
相映成趣—互相對照、映襯著就顯得更有趣味,更有意思。
大抵—大概;大都。
攀附—(1)附著東西往上爬。(2)比喻投靠有權勢的人,以求高升。
閑情逸致—閑適的情致。
滄!皽婧IL铩钡穆哉Z。大海變成農田,農田變成大海。比喻世事變化
很大。
爭名于朝—爭利于市:“市”和“朝”本指市場、朝廷,這里指爭名逐利的地方。
。ㄆ溆嘣~語解釋見書下注釋)
4. 題目解說
本文寫北大燕園內,作者自家住處附近一條幽徑上的一株古藤蘿的悲劇。作者把這株古藤蘿的悲劇,視為整個幽徑的悲劇,燕園的悲劇,也是一個時代的悲劇。
5. 主題全解
本文描繪了幽徑藤蘿之美和置身其中的情味,揭露了令人無比痛心的愚氓滅美的現實,抒發了矢志維護真、善、美的決心。
6. 全文結構
全文共l7段,可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1—6段),寫幽徑美景。
可分為兩層。
第一層(第1— 2段), 第二層(第3—6段) 。
第二部分(第7—10段), 寫幽靜藤蘿之美。
第三部分(第11—17段),寫藤蘿悲劇。
二、復習難點
1. 語言特點:
本文語言精練、純粹,通俗而又雅致。從用詞來說,在大量的現代語匯之中,兼用一點文言語匯,也使用了不少成語及一般的四字短語。從句式來說,多用對偶或一般整句,即使是一般散句,于變化的句式中,也顯出一種嚴謹。作者是一位作家、學者,有著極高的語言素養和豐厚的中外文化底蘊,這才寫出這樣語言的精練、通俗而又雅致的文章。有些句子全是口語,你也會感到一份純粹和優美,如文章開頭所寫:“出家門,向后轉,只有二三十步,就走進一條曲徑”,顯得十分簡潔、親切,并有一種情味在其中。
2. 中心理解:
理解本文的中心意思,應該注意兩點。一是藤蘿很美,但又不僅是美,而是兼具真、善、美。如果一定要用一個“美”字來概括藤蘿的話,這個“美”則是廣義的“美”。二是文章矛頭所指,既是“十年浩劫”,又不僅是“十年浩劫”,這就意味著必須消除愚昧,提高全體國民的素質,才能使真、善、美得到維護和弘揚。
3. 寫作特點
。1)濃墨重彩的描繪與酣暢淋漓的抒發相結合。
。2)強烈的悲劇效果。
《明天不封陽臺》
一、復習重點
1. 作者簡介
杜衛東(略)。
2. 背景資料
本文選自1995年1月12日的《光明日報》。
3. 詞語提示
音:倏(shū)然 蜷(quán)縮 孵(fū)育 喧器(xiāo)
悖論(bèi) 螞蚱(màzha) 咆哮(páoxiào) 恬(tián)淡
溫馨(xīn) 龜(jūn)裂 開辟(pì) 復辟(bì)
義:變幻莫測—變化很多,使人無法捉摸。
萋萋—形容草長得茂盛的樣子。
蜷縮—蜷曲而收縮。
安身立命—生活有著落,精神有所寄托。
不速之客—指沒有邀請而自己來的客人。速,邀請。
恬淡—(1)不追求名利;淡泊。(2)恬情;安適。
4. 題目解說
居住于高樓大廈的某一單元,封閉陽臺“可以阻隔住城市的喧囂,開辟出一塊活動的空間”,但是也影響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到底要不要封閉陽臺呢?本文作者敘說了自己的一段心靈的歷程。
5. 主題全解
本文敘說了“我”家決定不封陽臺的事情,揭示了人與自然的正確關系,表達了人應與自然和諧相處,共同發展的思想。
6. 全文結構
全文共13段,可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寫。
第二部分(第3—10段),寫“明天還封陽臺嗎”?
可分為兩個層次。
第一層(3—7段),寫因見到鴿子而提出明天是否封陽臺的問題。
第二層(8—10段),從人與自然應該和諧相處的角度思考明天是否封陽臺的問題。
第三部分(第11—13段),寫“明天先不封陽臺嗎”。
二、復習難點
1. 本文用語形象,無論記敘、描寫或議論,都顯得具體、生動、形象,具有畫面美。
2. 寫法全解
(1)夾敘夾議,不斷推進,線索清晰。
文章以是否封陽臺為線索貫串全文,無論寫“明天要封陽臺”“明天還封陽臺嗎?”“明天先不封陽臺”,都有敘有議。綜觀全文,敘說在不斷往前推進,議論也在不斷往縱深開掘,敘議并進,虛實交融。
。2)抓住特征描寫,雖簡潔而傳神。
文章在記敘甚至在議論之中.兼有描寫之筆,如對鴿子的描寫、對內蒙古草原風光的描寫,都充分抓住對象特征,用筆雖不很多,卻顯得生動傳神。
《治水必躬親》
一、 復習重點
1. 作者簡介
錢泳(1759-1844),清代江蘇金匱(今屬無錫)人,原名鶴,字立群,號臺仙,一號梅溪。長期做幕客,足跡遍及大江南北。工詩,善書畫。著有《履園叢話》《履園潭詩》《蘭林集》梅溪詩鈔》等。輯有《藝能考》。本文選自《履園叢話》。
2. 背景資料
海瑞(1514—1587),明廣東瓊山(今屬海南)人,字汝賢,自號剛峰;刈。嘉靖舉人。由南平教諭歷任淳安、興國知縣,推行清丈、均搖。嘉靖四十五年(1566)任戶部主事時,上疏批評世宗迷信道教、不理朝政等事,被逮入獄。世宗死后獲釋。隆慶三年(1569) 任應天巡撫,疏浚吳淞江,推進一條鞭法,曾令徐階等退田。后因被張居正、高拱排擠,革職閑居十六年。萬歷十三年(1585) 再起,先后任南京吏部右侍郎和南京右僉都御史,力主嚴懲貪污,病逝于任上。溢忠介。作有《海瑞集》。
3.詞語提示
音:潴(zhū) 相度(xiàngduó) 咨詢(zīxún) 胼胝(piánzhī)
義:蓋—發語詞,承接上文,解釋原因,相當于“就因為”
必如是—必須像這樣。如,像。是,這樣。
舉—辦事成功。
計利—考慮私利。計,盤算,考慮。
4. 題目解說
本文論述了治水必躬親的道理,說明只有躬親、清廉才能治好水。
5. 主題全解
本文論述躬親是治水的必要條件,強調親自登山涉水察看水情的重要性,通過正反對比深刻地指出治水與利和義之間的關系。
6. 全文結構
第一段,論述治水必躬親的原因。
第二段,以海瑞為例,說明治水不但要躬親。而且要清廉。
二、學習難點
1. 治水與清廉有什么關系?
如果一個治水官吏不清廉,那么他治水時,就會貪圖安逸,就會計較個人利益,忘記公益,事情就作不成,水利也就辦不好。
2. 寫作特點
。1)正反對比論證。深刻地指出治水與利和義之間的關系。
(2)舉例論證,以海瑞治水為例,論證治水必躬親的道理。
作文訓練:記敘中結合抒情和議論
1. 記敘文中的抒情和議論各占什么地位?
記敘是主要方式,抒情和議論是輔助方式,也是不可分的。
2. 記敘文中的抒情有哪兩種方式?
記敘文以記敘為主,但在記敘中少不了抒情和議論。
記敘文中的抒情有兩種方式,一種是作者在敘述、描寫和議論中,字里行間滲透著強烈而真切的感情,以此來打動讀者;另一種是作者在敘述、描寫和議論中激情涌動,抑制不住,直接將感情傾瀉出來。
3. 記敘文中的議論是指什么?
記敘文中的議論,是對所記敘的人物、事情等加以評述:或作評價,或議得失,或論影響,或表態度,以揭示事物的本質,深化文章的主題。
4. 記敘中的抒情和議論有什么要求和作用?
記敘中的抒情與記敘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很難截然分開;記敘中的議論往往是要言不煩,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學會在記敘中作必要的抒情和議論,對于提高寫作記敘文的水平有著重要作用。
誦讀欣賞
誦讀鑒賞
課文選自作者的散文集《大地上的事情》,屬隨筆、隨感之類,篇幅短小,表現形式靈活自由,或敘事,或描寫,或抒情,或議論。
課文選了兩個獨立的散文片斷,但內容上又緊密聯系,都是談的人與大地,即人與地球、人與自然的關系問題。
第一個片段,寫作者由“徒勞盤旋的鷂子”所想到的。
第二個片段,寫人類與地球的關系。第一個片段以敘述為主,第二個片段則以議論為主。
作者用詩一般的語言,用他所特有的聯想和想像,表達了他對鷂子、對人類和地球的觀察與感受,文字洗練,語頗雋永,耐人尋味。
綜合實踐活動
一次有意義的集體視聽活動
活動目的
1.培養學生的細致觀察能力和習慣。
2.培養學生專注聽講并人腦辨別的能力。
活動準備
1. 培養視聽能力有什么意義?
2.導致人們視聽水平不高的原因有哪些?
第五單元 復習 篇15
二年級下冊語文 第 五 單 元 復習資料
一、復習課文:
1、《望廬山瀑布》是(唐)朝詩人(李白)寫的,這首詩是作者看到(廬山瀑布)時寫的,整首詩盡情地抒發了作者(對大自然的贊美之情)。李白又被人們稱為(詩仙),我知道(《靜夜思》)、(《贈汪倫》)、(《望天門山》)也是他寫的。
2、《絕句》是(唐)朝詩人(杜甫)寫的。這首詩描寫的是(四川成都杜甫草堂)周圍美麗的春色。詩中一共描寫了六種景物――(黃鸝)、(翠柳)、(白鷺)、(青天)、(雪)、(船),提到了(四)種顏色,分別是(黃)、(翠)、(白)、(青)。杜甫又被人們稱為(詩圣),我還知道(《春夜喜雨》)、(《絕句二首》)、(《江畔獨步尋花》)也是他寫的。
3、《雷雨》這一課是按照“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寫作順序寫的。
(1)一條彩虹掛在天空。(從“掛”字可以感覺到彩虹像一條五顏六色的綢帶掛在空中,十分美麗。)
。2)蜘蛛從網上垂下來,逃走了。(從“垂”字可以感覺到風特別大,蜘蛛特別害怕。)
(3)蜘蛛又坐在網上結網了。(從“坐”字可以感覺到蜘蛛的悠閑和愉快。)
(4)滿天的烏云,黑沉沉地壓下來。(從“壓”字可以感覺到烏云來勢很兇猛。)
3、閱讀《最大的“書”》回答問題。
(1)書,為什么要加引號呢?(因為這里指的不是真正的書,而是指像書一樣能記載歷史變遷的巖石。)
。2)最大的“書”上的字指的是(雨痕)、(波痕)、(礦物);圖畫指的是埋藏在巖石中的(樹葉)、(貝殼)、(小魚)。
4、背誦《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填空。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可千萬不要慌張。晴朗的中午,我們可以借助太陽來辨別方向,我國地處(北)半球,中午太陽在(南邊),地上的樹影正指向(北方)。晚上,我們可以借助北極星來辨別方向,因為北極星永遠掛在(北方)。陰雨天看不到太陽時,我們也可以來看大樹,樹葉稠的一面是(南方),樹葉稀的一面是(北方)。到了冬天,我們可以借助溝渠里的雪來辨別方向,雪化得快的一面是(北方),雪化得慢的一面是(南方)。不過,要是來看山坡上的積雪,那情況可就正好相反了,因為在山坡上雪化得快的一面是(南方),雪化得慢的一面是(北方)。
除此之外,我們也可以利用指南針、看樹木斷面的年輪、古代房屋、廟宇的門(朝南)來辨別方向。
二、背誦:
1、背寫《望廬山瀑布》和《絕句》,會根據不同的環境運用詩句:
。1)一天,我和媽媽一起去看瀑布。當我看到長長的瀑布從山頂飛快地直瀉下來,那么壯觀,我不由得想起一句詩:“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2)春天來了,我看到兩只黃鸝在翠綠的柳樹梢上歡快地歌唱,這時,我不由得想起一句詩:“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2、照樣子,寫一寫:
一不:一動不動 一聲不響 一絲不茍 一毛不拔 一塵不染 一成不變
越越:越來越亮 越來越響 越下越大
表示顏色的abb的詞:黑沉沉 黑洞洞 黑蒙蒙 白花花 白茫茫 綠油油 紅艷艷 紅彤彤
紅撲撲 黃燦燦 黃澄澄 藍晶晶 藍盈盈
3、背誦86頁“我知道”。
有些動物和植物,由于(特殊的地殼運動)被埋起來,死后就不會(腐爛)了。很多年以后,這些動植物就成了(化石)。人們根據找到的化石,可以知道(古代動植物)的情況。我國第一具恐龍化石的骨架是在(云南。┏鐾恋。
4、體會不同標點的用處。
。1)這書上有字。 (2)你的玫瑰沒有白栽!
這書上有字?――這書上沒有字。 你的玫瑰沒有白栽?――你的玫瑰白栽了。
。3)加標點: 哪里有書。 這能說明什么呢?
太好了,太好了! 你看,那兒還有一條小魚呢!
5、背誦91頁《節氣歌》以及92頁上的二十四節氣。
三、聽寫:
姓吳 含義 窗戶 垂柳 逃走 腳印 彩色 寶貝 趴下 刨土 埋伏 柳樹 垂頭 陰沉 垂直
陣地 彩虹 鳴蟬 導游 酒盞 積極 火爐 山嶺 鳴叫 陸地 停泊 流水 滅絕 銀色 逃跑
巖洞 珍寶 鐵路 忠厚 驚慌 絕對 碰巧 質量 蜘蛛 畫冊 忠實 稠密 打印 香煙 包含
稀飯 針線 品質 鋼鐵 深厚 銀河 巖石 到底 向導 慌張 越冬 煙火 積累 流動
黑壓壓 刨根問底
四、比較組詞:
爐(火爐) 領(領導) 決(決定) 泊(停泊) 留(保留) 柳(柳樹) 沉(沉著)
廬(廬山) 嶺(山嶺) 絕(絕對) 拍(拍打) 流(流動) 迎(歡迎) 陳(陳舊)
壓(高壓) 逃(逃走) 陣(陣雨) 彩(彩電) 虹(彩虹) 珠(珍珠) 趴(趴下)
莊(村莊) 挑(挑選) 陳(陳列) 菜(白菜) 紅(紅色) 蛛(蜘蛛) 扒(扒開)
刨(刨床) 埋(埋沒) 底(底下) 忠(忠心) 積(積累) 針(針對) 荒(荒地)
抱(擁抱) 理(理由) 低(低頭) 鐘(鐘表) 織(紡織) 葉(樹葉) 慌(慌張)
瀑(瀑布) 痕(痕跡) 材(木材) 欄(欄桿) 抖(抖動) 猴(猴子) 伴(伙伴)
暴(暴雨) 狠(兇狠) 財(財富) 攔(攔路) 蚪(蝌蚪) 喉(喉嚨) 拌(攪拌)
榜(榜樣) 慢(慢車) 祖(祖國) 慚(慚愧) 網(魚網) 垂(垂頭)
膀(肩膀) 饅(饅頭) 租(出租) 漸(漸漸) 岡(山岡) 睡(睡覺)
五、多音字:
yā(壓力) mái (埋沒) cánɡ(躲藏) xínɡ(行人) qiào (地殼)
壓 埋 藏 行 殼
yà (壓根兒) mán (埋怨) zànɡ(寶藏) hánɡ(銀行) ké (貝殼)
六、填空:
1、填入合適的動詞:
(打開)窗戶 (掛在)天空 (尋找)寶藏 (辨別)方向 (指點)方向(分辨)方向
2、填入合適的修飾詞:
。M天)的烏云 (清新)的空氣 (厚厚)的書 (忠實)的向導 (茂密)的枝葉
。ㄆ婀郑┑貑 (認真)地問 (高興)地說
七、近義詞:
忠實—(忠誠) 慌張—(慌亂) 天然—(自然) 辨別—(分辨) 稱贊—(夸獎)
八、反義詞:
上升—(下降) 慌張—(鎮定) 稀—(稠) 快—(慢) 亮-(暗) 彎-(直)
九、量詞:
一(幅)畫 一(只)蜘蛛 一(首)古詩 一(本)書 一(冊)書
一(條)彩虹 一(位)隊員 一(塊)石頭 一(陣)風 一(條)魚
一(片)陸地 一(種)植物 一(種)動物 一(條)諺語 一(座)山
十、造句:
1、……也……雷聲小了,雨聲也小了。 池塘里的水滿了,青蛙也叫起來了。
2、川流不息:馬路上的汽車來來往往,川流不息。
3、越……越……,越……越……: 閃電越來越亮,雷聲越來越響。
風越刮越大,雨也越下越大了。 我懂的道理越來越多,也就越來越懂事了。
十一、拓展:
1、描寫祖國山河的詩句: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門山》)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蘇軾《題西林壁》)
2、背誦氣象諺語:(1)立了秋,把扇丟。 (2)六月的天,小孩的臉。
(3)蛇過道,大雨到。 (4)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