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初中語文教案 > 七年級語文教案 > 《第一單元》教案(精選19篇)

《第一單元》教案

發布時間:2023-07-20

《第一單元》教案(精選19篇)

《第一單元》教案 篇1

  第一單元    詩歌

  教學目的:

  1、結合創作背景和寫作意圖聯系自己的生活的經驗,體味詩的意趣。

  2、初步理解意象和象征的意義,把握詩歌的思想感情和表現手法。

  了解新詩歌的特點。

  3、通過研究性學習,讓學生對新詩有一個較好較全面的了解。

  教學設想:

  1、以誦讀講解討論分析為授課方式,品味詩歌內涵。

  2、抓住意象——情感——手法等幾個點來分析詩歌。

  3、用詩歌朗誦和創作、研究性學習等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教學課時安排

  1、起始課教育和朱光潛文章學習,初步明確學習目的,安排研究性學習的任務。

  2、意象和詩歌的閱讀

  3、毛澤東詞二首

  4、象征和《死水》

  5、徐志摩和新月派

  6、單純的美是一種幸福,學習《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和《籬笆那邊》

  7、從東西方對愛情的不同表達來看東西方詩人對詩意的不同理解。

  8、美麗的錯誤與閨怨詩

  9、學習《致大海》介紹普希金

  起始課教育

  一、起始課教育(10分鐘)

  語文課的特點:人文性,工具性。充滿了思辯性。高考中的主課,必須認真對待。

  具體要求:上課專心聽講,認真思考,積極發言。聽講不僅聽老師的講解介紹,還要善于傾聽同學的觀點;思考要有深度,有新意,善于發表自己獨到的見解。要善于表達,學會用有創意的詞。認真完成作業 。不要拖拉和抄襲。一個抄寫本,每天十個詞語的抄寫默記,要寫上每天的日期;一個隨筆本,每周一篇隨筆,500字以上;一個課堂本,完成課堂作業 。課前三分鐘演講,內容為詩詞介紹或時事點評。

  1、預習:在上課文之前,參照課下注解和《詞語手冊》通讀課文,在課文中圈點批注(你的發現、你的理解以及你尚不理解的詞語句子等);自行完成《作業 本》每一課中的“基礎知識”部分。

  2、復習:每上完一課,就應及時復習該課文,看看老師同學或者參考資料說得對不對,原來不懂的地方有沒有都弄懂(不懂要及時請教);完成《作業 本》該課文“語段閱讀”練習;每上完一個單元,則要對本單元所有課文進行梳理與歸納,并完成《作業 本》中的“單元綜合練習”。要求背誦的課文,提倡超前背誦;課文上完后,則必須背出。要求反復閱讀、仔細閱讀、和熟讀的課文,一定得多讀、細讀、讀熟。

  3、聽課:①坐姿端正,身子不歪斜、腦袋不耷拉;②目光專注,積極思考與辨析;③積極討論,大膽發言。

  4、記錄:語文課堂記錄不用筆記本,聽課中及時將重要信息(有老師的、也有同學的)與關鍵內容記錄在課文相應的位子。

  5、作業 習慣:①當天作業 當天完成;②作業 格式規范、字跡清晰不涂改。

  6、作文習慣:①每周完成一篇高質量的“生活札記”(隨筆)——“美麗一瞬”、“家庭記事”、“心靈獨語”、“友情傳遞”、“讀報有感”、“新聞點擊”、“世事雜談”、“人生感悟”、“生活啟示”等,每篇不少于500字。不拖欠、不敷衍;②課內作文課內完成,保質保量,每篇不少于800字。

  二、學習單元后的知識短文(10分鐘)

  思考:什么是詩?你認為詩和小說散文有什么區別?詩歌最本質的特征是什么?(可以自由發言,各抒己見)

  先閱讀文章,再討論分析,然后自由發言。抓住情感的真善美和含蓄。

  三、閱讀課文,分配研究性學習任務

  1、朗讀課文,對課文有一個大致的了解。(15分鐘)

  2、思考課后的研究性課題,確定自己的課題。(10分鐘)

  3、根據報名情況選定負責人。

  4、具體要求:到圖書館查找資料,確定提綱,根據提綱完稱論文寫作。前后約2周。每個人必須分工明確,有具體要求。

  意象和詩歌的閱讀

  教學目標 :了解詩歌中最常見最長用的意象。初步了解形象—情感—意象—意境等概念和相互之間的關系。 

  具體了解什么是意象,意想的分類,意象的組合方式,意象和意境的區別。

  教學安排:一課時

  一、什么是意象

  1、下面是白樸《天凈沙  春夏秋冬》,順序打亂了,請給排序:

  A云收雨過波添,樓高水冷瓜甜,綠楊陰垂畫檐。紗櫥藤簟,玉人羅扇輕縑。

  B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鴻影下。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

  C春山暖日和風,闌干樓閣簾櫳,楊柳秋千院落。啼鶯舞燕,小橋流水飛紅。

  D一聲畫角譙門,半亭新月黃昏,雪里山前水濱。竹籬茅舍,淡煙衰草孤村。

  判斷的標準是物象,用特有的景物來展現。

  閱讀《天凈沙  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討論分析:這首詩好在哪里?好在有情感,白樸的詩僅僅是景物的羅列。缺乏內在的情感。

  2、意象派詩人龐德的解釋:一種在一剎那間表現出來的理性和感情的集合體。

   意象的英文為:Image,有圖象、映象、影象、形象,譯為意象最好。意象就是情意融注在形象中,而這形象是包涵并體現了詩人主觀情感的形象。意象是主觀情義和客觀意象的統一,是情景交融的美學呈現狀態。

   如:杜甫的《絕句》:“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中“遲日江山”,“春風花草”。“泥融燕子”,“沙暖鴛鴦”就是意象,這些形象寄寓著詩人經過戰亂暫得定居草堂得安適心情。

  3、言、意、象三者關系

    語言用來描寫形象的,描繪出來的形象寄寓著思想意義,而且只有形象最能充分表達思想意義。

  二、意象的分類

  1、意象按事物的性質,可分為自然意象、社會生活意象、人類創造意象。

  按人類行為科學將意象歸納為空間意象、時間意象、感情意象、確定的和不確定的意象、真實的和不真實的意象、公眾的意象和個人的意象等十大類。

  而按詩的表現手法可分賦象、比象、興象。

  2、賦象:中有一種敘述性的意象,寫出時間流動的過程,表現出動態的美。

  如“回頭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一寫笑,一寫目,粲然嫣然,顧盼神飛,兩個意象使讀者延伸出無窮的想象。

  3、比象:就是比喻性的意象,又可分為明喻意象、隱喻意象、博喻意象等。

  如“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如“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幾個意象喻一個“愁”字,加重被喻事物的分量。

  4、象征意象:其實也是一種比喻性意象,不過被象征的不是具體的物,而是一種思想觀念,如梅蘭竹菊象征純潔、孤高、堅貞等人格品質或思想意義。

  5、興象時意象一種,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因物起興,情景交融。如“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三、意象的組合方式

   1、詩中意象以新穎獨創為好,同樣的意象由于組合方式的不同,會產生不同的效果。如“王彎”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2、意象并列 ,造成峰斷云連,“語不接而意接”的美學效果。比較下列詩句:

  韋應物“窗里人將老,門前樹已秋。”白居易“樹初黃葉日,人欲白頭時”司空署“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

  又如:“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意象并列詩意豐厚,意象見似離實合,有一種涵泳不盡的余味。

  3、意象疊加

  把不同時間空間的意象巧妙地疊合在一起,創造一個新穎豐富地藝術境界。最著名地例子為龐德:“人群中出現德這些臉龐:潮濕黝黑樹枝上德花瓣。”

  4、意象對比

  把兩中完全相反德意象陳述出來,形成鮮明對照,往往有強烈德藝術對比的美學作用。如杜甫“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高適“戰士軍前半生死,美人帳下猶歌舞。”

  意象的不同組合,詩人可以打破時空局限,在廣闊的背景上自由地抒發自己的思想感情。

  四、意象和意境的區別

  1就形成和發展情況來看是兩中不同的歷史形態,意象時意境的前身,意境是意象的高級狀態。

  2意象和意境都是主客觀的統一,但象是具體的實的,境是虛象,虛幻的想象的。意象本身就是想象性記憶性的表象運動的產物,但境更強調想象。

  3意象和意境有個別性和整體性的區別。意象是詩歌美學中最基本的概念,詩歌創作中基本元素,詩美中的具象美單一美具有個別性局部性。

  意境內涵、容量、范圍較大,有整體性。意境是意象的綜合和升華,具有綜合的美學效應。境不僅是虛幻的象,而且指精神造詣達到進入的某種深度和廣度。

  如果意境是天空漂浮的云,那么意象就是凝成云的許多細微的小水珠。詩的意象群組合好,造成一個完美的整體,能夠提供更大的想象空間,這就具有了意境。

  五、討論分析余光中《鄉愁》。

  [1]

《第一單元》教案 篇2

  有感而發

  教學目標:

  1懂得寫作文要有感而發,主動觀察并感受生活的變化。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平時注意積累寫作素材。

  2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作文,做到語句通順,書寫規范,整潔。

  教學重點:

  說自己想說的話,感情真摯。表達自己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

  教學時數:2課時

  第 一 課 時

  初備     統復備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一些“有感而發”的優秀片段。(聲音,圖片激發)

  學生:1.自學知識短文,完成練習題一的作文提綱。

  2.每組同學分別搜集一些關于人物,動物,植物,景物的精彩描寫。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在第一單元學到的幾篇課文,都是感情豐富,語言優美的文學作品,大家都很喜歡,很多同學都特別想知道他們寫出好文章的秘訣,其實很簡單,作文不可無病呻吟,必須“有感而發”。請大家打開課本,我們一起來學學這篇短文。

  請一名同學朗讀短文,其他同學思考短文著重講了哪兩點:

  1有感而發,首先要有感

  2“感”從生活中來

  理解、舉例,教師放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背影》的朗讀帶,請同學欣賞“望父買橘”片段,說說作者為何描寫得如此感人?

  作者對父親的外貌和動作觀察細致。

  字里行間滲透著兒子對父親的愛。

  請同學舉例,每組推選一名朗讀較好的同學,依次朗讀描寫人物,動物,植物,景物的精彩片段,其他同學注意聆聽,想一想這些好作文給我們什么啟發。

  每組讀完后,教師分析講解引導學生得出結論:要學會觀察生活,養成思考的習慣;觀察要能捕捉事物的特點。

  習作啟發:

  巴金對繁星進行了無數次的觀察,獲得繁星是母親和朋友的親切感受,從而產生了寫作《繁星》的激情。

  趙麗宏閱讀了大量的文學作品,進行了大量的文學創作,對文學有了深刻而真切的體會,才寫出了《為你打開一扇門》。

  老舍親眼見到在反動政府治轄下害人的臭水溝被人民政府治理好,受到感動,創作了《龍須溝》。

  學生齊唱〈生日歌〉,由這首歌聯系自己爸爸媽媽的生日,你想到了什么,當堂完成100字以內感想,準備交流。

  學生互評同桌作文。(可選兩、三組)

  教學建議:這一課時教師要讓學生在理解短文的基礎上,讓學生通過練習體悟到細心觀察周圍生活,有意識積累寫作素材的重要性,通過給方法,激情趣,使學生意識到原來寫作并不難,愉快地完成第一篇習作。

  第二課時

  初備     統復備                  

  教學目標:

  在35分鐘內完成作文草稿,格式正確,語句通順

  主動地與他人交換修改作文。

  教學過程:

  一.布置作文題:

  題目:致小學教師的一封信(當我走進揚中時)

  要求:感情真摯,感受真實,書寫規范,格式正確。

  500字左右。

  提示:(1)同學們來到了一個新的學校和新的班級,結識了新的同學和新的老師,學習生活也有許多變化,你一定會有許多新的感受,對新的生活也有一定的認識,給你的小學班主任寫封信,把你的感受告訴她(他)。

  (2)書信的格式

  二.35分鐘后要求同座間交換作文草稿,做到格式正確,語句通順。

  三.布置作業

  課后把草稿謄上作文本。 

  綜合實踐活動——我愛文學

  活動目的:

  1.培養閱讀文學作品的興趣。

  2. 感受文學作品中的生動形象,體會豐富的感情,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3.通過課堂學習和實踐,激勵學生親近文學、熱愛文學。創作文學

  教學重、難點:

  1、文學作品的內容和閱讀文學作品的意義。

  2、通過學習,嘗試表達,學會創作。

  教學時間:兩課時

  活動課時:四課時。

  教學設想:閱讀欣賞,交流完成佳作欣賞表共四課時,文學活動兩課時。

  第一課時

  初備     統復備                  

  課前準備:

  教師:

  1、初中階段課外閱讀文學作品目錄,印發給學生。

  2、準備好多媒體教學設備。

  學生:收集自己喜愛作家的有關資料。如:附錄。

  教學過程:情境啟發----指導閱讀-----布置任務---交流匯報-----嘗試創作----展示成果

  一、自我展示:

  讓學生圍繞“我愛文學“的話題,各自介紹自己喜愛的作家及作品,教師記錄并作指點。

  二、制訂計劃:

  根據印發的初中階段課外閱讀文學作品目錄,結合學生自己的興趣,制訂閱讀計劃,教師給予方法指點。

  三、安排“我愛文學”閱讀周活動:

  1、學生確定書目,精心準備閱讀周。

  2、學生分組分工,具體安排閱讀周活動。

  ⑴ 分小組開展文學創作活動。

  ⑵小組配合辦報。

  ⑶制作有關專集,介紹作家、作品。

  ⑷交流心得,以組為單位,確定近期研究課題。

  教學建議:

  這一課時是對前面所學內容的綜合,也是由課堂走向實踐的開始。因此在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的同時,教師更需要較好地組織指導學生,讓他們能真正地把所學知識用到實踐中,也讓讀書周活動真正落到實處。 

  第二課時

  初備     統復備                  

  課前準備:

  學生:1、學生分組分工,精心準備四組文學作品。(詩散文小說戲劇)

  2、開展文學討論和創作活動。(奧運)

  3、請學生帶自己最喜愛的作品原文來(周前填寫佳作欣賞表每人至少一張)。

  教師 :

  1、設置一張佳作欣賞表。

  2、文學作品四大內容簡介。

  3、準備好投影儀、投影片、錄音機。

  佳 作 欣 賞 表

  篇名 

  精美語句摘錄 

  本文感受最深的地方 

  對自己有什么影響 

  (2)如沒有影響最深的作品,可利用一周時間仔細閱讀冰心的《繁星 •春水》

  (3)讓學生準備一兩個自己在閱讀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課上提問。

  教學過程:

  教師導入:

  今天,我們一起探討一下“文學”這個話題。

  通過小學六年和平時的閱讀,大家想一想哪部作品對自己感受最深?下面我們分五個小組:小說組,詩歌組,散文組,戲劇組,其他組。請大家帶著自己最喜歡的作品進行交流。(附:此項活動,可讓學生預先了解所喜愛作品的體裁,不懂可向老師詢問)

  二、自我展示:學生主講概述心中的文學以及對文學作品的認識。

  三、教師投影概述文學作品四大內容。

  四、學生按原計劃分組展示。

  詩歌組

  a、集體朗誦詩歌

  b、挑選1至2人暢談對詩歌的感受

  c、即興創作

  2、散文組

  a、配樂朗誦

  b、了解散文與詩歌的不同之處

  c、片段練習

  3、戲劇組(不作重點)

  a、概述戲劇內容

  b、了解戲劇特點

  c、談談自己所看戲劇作品

  4、小說組

  a、學生表達對小說的理解

  b、分析小說的三要素

  c、分析我心中的《西游記》

  五、交流心得。以小組為單位了解對文學作品的認識(教師下組指導)。

  讓學生認真討論,每組推選兩到三名準備得較充分的學生,其他同學注意聆聽。每個同學講完后,教師簡單分析一下,加以點評,并淺談一下該種文體的特點。

  六、老師自己談談最喜愛的文學作品和文學對自己的影響。

  七.教師總結。進一步要求學生制定好切實可行的閱讀計劃,勉勵大家多讀書。 

  多向思維 拓寬文路——看圖想象作文

  [習作內容]

  提供畫面:兩棵樹。要求學生合理想象,寫一篇作文。

  [訓練目的要求]

  1.訓練學生想象的合理、大膽、有新意,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

  2.開放形式,讓學生寫自己的所想,提高寫作興趣。

  [課前準備] 畫面圖片2張,多媒體教具。

  初備     統復備                  

  啟發學生思維與口述]

  一、提供畫面 猜測意圖 拓寬思路 激發興趣

  畫面1: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樹。

  畫面2:一棵枝光禿禿的、快枯死的大樹。

  出示畫面:你看到了什么?請你根據這兩個畫面猜想一下,這次習作要寫什么?(學生思路開闊,想出很多寫作內容)

  二、拓展空間引導想象暢所欲言

  (一)依據畫面1進行想象。

  看到這棵枝繁葉茂的大樹你想到了什么?

  提示:

  1.它生長在哪里?從“一滴水就能折射太陽的光輝”,你可以想象它周圍是一派怎樣的景象呢?請你描繪。

  2.這棵樹為什么能長得如此茂盛呢?周圍的人們是怎樣待它的?它會怎么想?

  3.小動物們喜歡它嗎?它們可以在樹上、樹下干什么呢?那將是一幅怎樣熱鬧的景象呢?

  (二)依據畫面2進行想象。

  看到這棵光禿禿的、快枯死的樹,你又想到了什么?

  提示:

  1.它以前是什么樣的?怎么會變成這樣呢?有幾種可能?

  2.如果是人們造成的,那人們是怎樣傷害它的?受到傷害的僅僅是這一棵樹嗎?

  3.小動物喜歡它嗎?會說些什么?

  4.你想為它做點什么嗎?

  (三)尋找畫面聯系。

  這兩幅圖可以怎樣排列?從中你看懂了什么?

  三、自選文體寫自己所想

  l.寫成一篇童話或記敘文。如《樹大哥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大樹的遭遇》、《老友重逢》。

  2.寫成一篇倡議書。如《愛護樹木,保護家園,人人有責》、《行動起來,保護地球》。

  3.寫成一篇狀物散文。如《好大一棵樹》、《同在陽光下》。

  4.寫成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如《邊疆的大樹》《喻邊防戰士》《街心大樹》《喻警察叔叔》。  

  (口語交際)婉轉拒絕   輕松說“不”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初備     統復備                  

  在談這個話題之前先給同學們講一個故事:

  美國一所大學的演講大廳里,中國當代女作家諶容的演講,贏得了一陣陣掌聲。結束演講前,她照例留下一點時間,接受聽眾的提問,這時,有人提出了一個尷尬的問題:“諶容女士,聽說你至今還不是共產黨員。請問,你對中國共產黨的感情如何?”問話者也許別有用心,如果拒絕回答會讓對方失望,也會影響自己的形象。于是諶容從容不迫,笑著說道:“這位先生的情報真靈通,我確實還不是一個共產黨員。不過,我的丈夫可是個老共產黨員呀! 直到現在,我還沒有和他離婚。你看,我和共產黨的感情有多深。”

  諶容的回答幽默機智,既拒絕了對方提問的本來要求,又達到了不傷害對方感情的目的。這種方法就叫婉轉拒絕。在日常生活中,這種交際方式有著很重要的作用。當我們面對自己的親人、老師、好朋友、同學或者一些陌生但又善意的朋友,如果他們提出的要求你不能接受,但又不想傷害他們,你將怎么去做呢?最好的方法就是婉轉拒絕。

  那么,怎樣才能做到婉轉地拒絕呢?

  一、學會傾聽,真心說“不“。

  當對方向你提出請求時,你不能簡單地馬上說“不”,而是注意傾聽對方的訴說或詢問,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對方的想法。這樣對方會有一種被尊重的感覺,在平和的狀態下拒絕對方,可以避免傷害。

  聽清了對方的請求,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向對方提出一些有效建議,用另一種替代的方法去幫助他。對方感受到你的真誠之后,就更能心平氣和地接受你的拒絕了。

  二、講究技巧,彈性說“不”。

  婉轉拒絕對方可以講一些技巧。比如,當別人向你提出你不可能答應的要求時,可以先順著對方的意思,肯定他的合理性,然后再婉轉說明不能答應的理由。順著意思說可以消除對方的心理障礙,讓對方有聽你說完的心理準備,從而為拒絕打下基礎。如“神舟六號”10月12日9時左右發射,學生向班主任提出要在班上收看現場直播。班主任可以這樣說:“同學們熱愛科學,關注社會的精神是值得贊揚的,但現在看影響上課,也違反學校制度,影響班級形象。到中午休息時間,我們再一起收看重播,可以嗎?”先順著學生的意思肯定其想法,然后再說明不能看的理由,還向學生提供方法,這樣就避免了傷害學生情感。

  也可以用迂回戰術。抓住對方薄弱點,旁敲側擊,暗示對方,引起對方思考。如放學后,小王對小李說:“小李,今天是周末,不要上晚自習,我們放松放松,去網吧玩玩怎么樣?我請客。”假如你是小李,你該怎樣婉轉拒絕呢?你可以反問小王:“我們學校的規章制度是什么啊?”旁敲側擊,讓小王想到學校的規定——“不準進三室一廳”,意識到這樣做是一個錯誤,這樣就容易達到拒絕的目的了。

  還可以不直接說自己的觀點,而是引用其他人的觀點或反面的例子說明,使對方放棄原來的要求,再自然而然地引到自己的看法上來。

  以上這些方法避免了拒絕語言的生硬與直接,具有彈性特征,能讓拒絕者化被動為主動,使對方了解自己的苦衷,減少拒絕的尷尬和負面影響。

  三、根據場合,適時說“不”。

  很多情況下,我們很難正面拒絕對方的要求。我們要考慮根據不同的場合和對象,選擇恰當的方法進行婉轉地拒絕,不傷害對方的感情。比如全運會召開,回到家你打開了電視收看開幕式直播,媽媽卻要你關掉電視,你怎樣拒絕呢?因為拒絕的是你的媽媽,所以方法要恰當,語言要得體,理由要合理。

  四、注意語氣,溫和說“不”。

  我們聽了對方的請求,并認為應該拒絕的時候,態度要堅決,但也要溫和。與長輩談話,一定要注意稱呼和語氣。用虛擬或商量的口氣,語氣柔和,外柔內剛,小聲音說大道理等都是交流的好方式。如果在拒絕語言中多一些“可以嗎”“好嗎”“你說呢”等征詢性的反問,語氣就會溫和得多。

  同學們,拒絕得體、回答委婉所表現出來的不僅僅是對別人的關心和尊重,同時也是對自己的關心和尊重,希望你們能夠掌握“婉轉拒絕”的表達方式和技巧,在需要的時候,婉轉拒絕,輕松說“不”。

  最后送一句喜劇大師卓別林的話給你們:學會說“不”吧!那你的生活將會美好得多。

  【精品展示屋】

  錢鐘書先生是我國著名作家,他的作品《圍城》享譽海內外。有一位外國女士特別喜歡錢鐘書。有一天,她打電話給錢鐘書先生說:錢鐘書先生,我十分喜歡您的作品,我想去拜訪您一下。這是一個善意的請求,人家是慕名而來的。但錢鐘書先生一向淡泊名利,不慕虛榮,在電話里婉轉地拒絕了這位外國女士。他說:當一個人吃了一個蘋果,覺得很甜,但他有沒有必要去看一看這個蘋果樹是什么樣子的。

  拒絕別人,尤其是對不很熟悉的人,說話要謹慎,適當使用一些委婉語言,或比喻,或幽默,或暗示,或引用,或假設。方法多種多樣,目的卻是一樣的——既達到拒絕的目的,又不傷害對方。

  錢鐘書先生正是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暗示對方,婉轉含蓄地拒絕了對方的請求。對方通過自己的思考定能明白錢先生的意思。這樣的交際語言起到了很好的表達效果。

  【交際演練場】

  請同桌之間根據下面設計的情境進行表演,然后按四個等級給自己作個評價。試試看。

  情境設計:學校舉行手工制作大賽,每位同學都要交一件手工作品。你是一位手工制作能手,家里有很多現成的手工作品,你最要好的同學向你要一件作為作業上交,你不想你的朋友欺騙老師,但又怕得罪朋友,你打算如何說呢?

  實踐之后給自己作個評價吧。

  優秀:對方能愉快地接受你的意見,朋友關系沒有受到影響;

  良好:對方能接受你的意見,朋友關系影響不大;

  合格:對方基本能接受你的意見,但心中很有想法;

  不合格:對方不能接受你的意見,傷害了朋友關系。

  【中考鏈接線】

  (四川省,)根據下面提供的語境,回答后面的問題。

  小明今年初三,星期天正在家里復習功課。這時,小明爸爸的同事來了并提出要在家里打麻將。小明聽到以后想勸阻。如果你是小明,該向爸爸怎么說才能讓爸爸拒絕同事?爸爸聽了以后會向同事怎么說才能收到同事放棄打麻將的效果?(說話要注意身份和對象,做到簡明、連貫、得體)

  ⑴小明向爸爸說:                                                        

  ⑵爸爸向同事說:                                                     

  做這一題要注意拒絕對象的變化以及自己的身份。小明向爸爸說要有稱呼,要尊重長輩。可以暗示爸爸,讓他自己領悟。比如:爸爸,今天我的功課比較緊張,做作業時需要安靜,你們能換一種方式或地點娛樂嗎?

  爸爸拒絕同事的請求也要委婉,以免讓朋友掃興。可以誠懇地向朋友說明情況,提出你的建議。例如:啊,真對不起,孩子今天功課緊張,他需要安靜,我們能不能換一種娛樂形式呢?

  兩道題的語言表達要注意人稱的變化。

  【能力訓練營】

  1.假如你的好朋友小張買了兩張足球賽票約你一起去觀看,不巧你有事不能去。這時,你怎樣說才能使小張不掃興而歸呢?請將你所說的話寫在下面橫線上。

  2.一位作家想同某教授交朋友。作家熱情地說:“今晚我請你共進晚餐,你愿意嗎?”不巧教授正忙于準備學術報告會的講稿,實在抽不出時間。于是,他親切地笑了笑,帶著歉意說:“                                  ”(在橫線上填上你設計的教授委婉拒絕的話)

  【參考答案】

  1.要求:委婉表達有事不能去的意思,同時表示歉意。用征詢語氣。如:啊,真不巧,今天約好了要跟媽媽去親戚家有事,你另找一位去看,可以嗎?

  2.例如:對你的邀請,我感到非常榮幸,可是我正忙于準備講稿,實在無法脫身,十分抱歉!下次可以嗎?

《第一單元》教案 篇3

  牛津小學英語 3b第一單元教案博愛路小學 高潔3b第一單元第一課時一、       教學內容《牛津小學英語》3b第一單元第一課時二、       教學目標 1、  能聽懂、會說文具玩具類單詞a school bag, a crayon, a tape, a knife 2、  能聽懂、會說日常交際用語 what’s this/ that  in english?  it’s… (由于本單元內容較多,對于三年級學生而言,有一定困難,故作一定調整。三、四兩圖安排在第一教時,一二兩圖安排在第二教時。)   3、  能使用禮貌用語 excuse me.三、       教學重點1、能聽懂、會說文具玩具類單詞a school bag, a crayon, a tape, a knife 四、       教學難點1、能聽懂、會說文具玩具類單詞a school bag, a crayon, a tape, a knife 2、能聽懂、會說日常交際用語 what’s this/ that  in english?  it’s…   excuse me.并獲得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要求讀音正確,語調自然。  五、     課前準備  教具準備     :課前準備 本課的文具玩具圖片和實物若干。人物圖片(yang ling, gao shan.)及磁帶錄音機,教學掛圖。 六、       教學過程 step1. free talk: 1.師生用good morning/afternoon. how are you?互相問候。2.引導學生用 what's your name?互問姓名,練習“what's”。3. 出示本課的人物圖片,示范:this is yang ling. that's gao shan.出示水果類圖片, 引導學生用this is a...   that's a ... it's a...造句。 step2. presentation and practice 1、 出示文具類圖片(pen, book等學過的單詞)       讓學生造句:this is a...  that's a... it's a...      2、 出示一只書包    t: what's this?       s: a bag.       t: it's a school bag.       出示單詞 a school bag 并領讀    s:跟讀       t: what's this in english?        s: it's a school bag.       出示詞組 in english 并領讀    s:跟讀    t:what's this in english?        s: 跟讀。    同法教其它文具類單詞(a crayon, a tape, a knife),并板書3、 t:(放一支蠟筆在講臺上,走遠一點)      what's that in english?                 s: it's a crayon.       幫助區分this, that 的用法。4、   某學生拿一物品在遠處         t: excuse me, . what’s that in english?        s: it's a...         t: thank you.        出示 excuse me 并領讀, 解釋其用法,表示打擾別人。     s:跟讀        重復對話,引出oh, i see.5、   出示本課所學的文具、玩具單詞,師生問答練習。          a: excuse me, what's this/ that in english?          b: it's a ...          a: thank you./ oh, i see.    t:now, ask and answer in pairs.        s: 同桌操練句型。 step3 a short break    a game" magic ears”游戲規則:教師說本課單詞,不發出聲音,僅讓學生看口型,學生根據教師口型猜測是什么單詞。 step 4. learn to say 1、在黑板上寫出課題unit1 my school bag 并領讀2、出示本課掛圖。學生看圖聽課文錄音,并跟讀。3、戴人物頭飾,嘗試表演對話。 step5 consolidation 1、對話表演賽教師出示情景圖:一個中國小朋友向一外國小朋友請教各種物品用英語怎么說。并準備假發或頭飾。學生兩人討論設計對話。  step 6 homework 聽磁帶,跟錄音讀對話。 七、板書設計 unit 1 my school bag excuse me,  what’s that in english?       it's a...      ( a school bag, a crayon, a tape, a knife)                          thank you  / oh, i see.                                                              3b第一單元第二課時一、       教學內容《.牛津小學英語》3b第一單元第二課時二、       教學目標      1、  能聽懂、會說文具玩具類單詞 a storybook, a copybook, a stapler, a toy train 2、       能聽懂、會說日常交際用語 what’s this/ that  in/on…?  it’s…    3、  能使用禮貌用語 excuse me.三、       教學重點 1、       能聽懂、會說文具玩具類單詞  a storybook, a copybook, a stapler, a toy train四、       教學難點 1、       能聽懂、會說日常交際用語what’s this/ that in/on…?  it’s…    詢問某處的是什么東西。2、  能正確理解運用介詞in和on。五、       課前準備 1、  教具準備 課前準備 本課的文具玩具圖片和實物若干。人物圖片(yang ling, gao shan.)磁帶及錄音機,教學掛圖。六、       教學過程 step1. free talk: 1.師生用good morning/afternoon. how are you?互相問候。 2.開火車問答游戲: a:excuse me, what's this in english?  b: it's a ...       what's this in english?  c: it's a ... step2. presentation and practice 1、 出示本課文具玩具類圖片    同桌對話練習:   a: excuse me, what's this in english?      b: it's a ...      a: thank you./ oh, i see.  2、 講臺上放一只書包    t: what's that on the desk?    s: it's a school bag.    出示詞組on--on the desk并領讀    t: what's in the school bag(故意露出故事書的一角)    s:故事書    t:出示 storybook          in--in the school bag 并領讀    s:跟讀    t:can you make some phrases?             eg; in the desk, on the book...        s:用on in造詞組練習。    t: what else are there in the school bag?  guess!    s:  猜測。    t : 出示新單詞 a copybook, a stapler, a toy train3、 t:(指一位學生的鉛筆盒)      what's in that in your pencil-box?     s: it's a ...     t: what's that on the desk?     s: it's a ...     t: can you ask me?         學生問老師回答。4、  t:(對一生)come here,  , what's that  on the desk?        s: it's a...         t: thank you.        出示 come here并領讀     s:跟讀        重復操練對話5、   出示本課所學的文具、玩具單詞,師生問答練習。          a: excuse me, what's this/ that in/ on the...?          b: it's a ...          a: thank you./ oh, i see.    t:now, ask and answer in pairs.        s: 同桌操練句型。 step3 a short break    a game" what's this in my school bag?'     游戲規則:同桌兩人游戲,一人將學過的物品藏入書包,另一人蒙眼觸摸,用句型“what's in my school bag?  it's a..."問答。 step 4. learn to say1、 出示本課1、2兩幅掛圖。生看圖聽課文錄音并跟讀。2、 戴人物頭飾,嘗試表演對話。 step 5 consolidation 1、對話表演賽 出示本課b部分掛圖,讓學生利用本課句型對話操練,教師可先與學生示范一組對話。 t: come here, .         what's that on the toy train? s1: it's a crayon. t: oh, i see. 其他學生同法操練。 step 6 homework 聽本課錄音a和b部分,跟讀單詞和課文。 七、 板書設計unit 1 my school bagcome here, . what’s this/ that in/ on the…?it’s a …thank you. ? oh, i see.   3b第一單元第三課時一、       教學內容《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教科書.牛津小學英語》3b第一單元第三課時二、       教學目標      1、  能正確地聽、說、讀、寫字母 aa, bb。2、  能熟練掌握本單元所學 單詞a school bag, a crayon, a tape, a knife, a storybook, a copybook, a stapler, a toy train 3、       能較熟練地在情景中運用本單元所學的禮貌用語和日常交際用語。 三、     教學重點1、  能綜合運用本單元學過的單詞、短語以及日常交際用語2、  能正確聽、說、讀、寫字母aa, bb。四、       教學難點1、  能正確理解、運用介詞in, on。五、       課前準備       1、  教具準備 課前準備 本課的文具玩具圖片和實物若干。人物頭飾 及磁帶,錄音機, 教學掛圖。 教學準備安教師準備 一些表示水果 ,動物 ,文具的小圖片。六、       教學過程 step1. free talk: 1.師生用good morning/afternoon. how are you?互相問候。 2.開火車讀單詞:   游戲規則:教師出示各類學過的單詞圖片確,讓學生開火車朗讀或搶答。   step2. revision  1、出示一些含有介詞詞組的文具玩具類圖片(如:a knife , on the book)    同桌對話練習:   a:excuse me, what's that on the book?      b: it's a knife      a: thank you./ oh, i see.              多組操練 2、  t:(對一生)come here, ,what's that on the desk?        s: it's a...         t: thank you.        excusse me, .  what's that in the school bag?       s: it's a copybook.        t: oh, i see.        重復操練對話4、   出示本課所學的文具、玩具單詞,學生問答練習。          a: excuse me, what's this/ that in/ on the...?          b: it's a ...          a: thank you./ oh, i see.       t:now, ask and answer in pairs.                s: 同桌操練句型。 step3 a short break    enjoy a song " a b c song"學生聽英語歌曲, 教師可出示字母卡片,讓學生對字母形成初步印象。、 step 4. look and say 1、 出示本課look and say掛圖。        t: look at the pictures.             who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        s: and .        t: 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             discuss with your deskmates, please.         s: 兩人一組對話練習。         t:  可先與一位學生示范對話。 2、對話表演賽 (出示人物頭飾, 請學生上講臺表演對話) step 5 look, read and write1、說明英語單詞都由二十六個字母組成。每個英語字母都有印刷體和手寫體兩種形式,且都有大小寫之分。2、出示字母卡片aa,bb示范發音,注意音素/ei//i:/讓學生看清口型,發準音。3、書寫:先讓學生認識四線三格,知道每個英語字母在四線三格中都有固定的位置。書寫時注意筆順正確。   教師示范書寫,邊講解,學生可采用空書的方法練習書寫。4、學生書寫練習。 step 6 homeworkcopy the letters a and b , two lines each.  七、 板書設計           unit 1 my school bag     (在以下四線三格內寫下字母a和b, 教師作好字母書寫示范)                                                                              3b第一單元第四課時一、       教學內容《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教科書.牛津小學英語》3b第一單元第四課時二、       教學目標      1、  能熟練掌握本單元所學的字母、單詞和短語。2、  能較熟練地在情景中運用本單元所學的禮貌用語和日常交際用語。3、  繼續欣賞字母歌曲abc。(因為學生只學了2個字母,如教唱這首歌,不易正確發準字母音,故在本課時,教師可選擇市教研室編寫的《易捷兒童韻律英語》3a或3b上的歌謠及歌曲,以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三、       教學重點1、  能綜合運用本單元學過的單詞、短語以及日常交際用語2、  能正確聽、說、讀、寫字母aa, bb。四、             教學難點1、  能正確理解、運用介詞in, on。五、       課前準備      1、  教具準備 課前準備 本課的文具玩具圖片和實物若干。       情景圖片,磁帶,錄音機  ,教學掛圖。 六、       教學過程 step1. free talk: 1. 聽 abc song 2.a game" what's missing?"       游戲規則:教師出示本單元單詞圖片若干,快速抽去一張并問“what's missing?"學生搶答少了哪張。 step2. revision 1、a game             "guessing game "         猜單詞游戲:   游戲規則:教師出示單詞圖片的一部分,讓學生猜測是什么。     運用句型“what's this/ that in english? it's a..."  2、出示含有介詞詞組的投影片,如:a knife , on the book     同桌對話練習:   a:excuse me, what's that on the book?      b: it's a knife      a: thank you./ oh, i see.              多組操練3、t: (出示情景圖片,一個房間,內有各種物品)       s:   認真看圖, 看清楚位置關系。       t:  come here , . what's this in english?       s: it's a ..       t:  thank you.          , what's that on the ...?       s : it's a .../       t: oh, i see.make dialogue like this , can you?       s: 兩人一組編對話。  上講臺表演對話。 step3 a short break learn a song 1、讓學生欣賞或跟學市教研室編寫的《易捷兒童韻律英語》3a或3b上的歌謠及歌曲。 必要時,教師可對其中的歌詞作適當的解釋。2、 跟唱,并配以動作。 step4 look, read and write 1、   a game" match game'     游戲規則:教師出示摳空的字母a、b的`大小寫,讓學生蒙眼睛上講臺,通過觸摸來`幫它們配對。2、 出示字母卡片, 朗讀練習,糾正發音。3、 學生空書練習。嘴巴讀,手在空中書寫。4、 書寫練習。 step 5 fun house 1. listen and circle先讓學生看圖,用what's this / that in english ?  it's a ,.. 句型來操練。然后聽錄音,圈圖片。2、 完成練習冊本課內容。 step 6 homeworkcopy the letters a and b , two lines each.

《第一單元》教案 篇4

  課時教學設計

  三  課時    課型   新 授      

  課   題:第一課 童 年

  教學目標:

  (一)從聆聽《春到沂河》、《春》等中外音樂作品中感受“春”的意境,并開展想象、聯想,即興創作以“春”為主題的音響作品

  (二)能用歡快、活潑的情緒,有感情地表演《嘀哩嘀哩》、《春天舉行音樂會》,并進行打擊樂伴奏的編創活動,表達對大自然的熱愛與贊頌。

  (三)聽辨并掌握十六分音符的時值長短,并能在初中活動中運用。

  教學重難點:

  1、聆聽有關“春”的音樂作品,感受體驗“春”的意境,通過想像、聯想即興創作以“春”為主題的音響作品。

  2、學會歌曲,能用歡快、活潑的情緒有感情地演唱,并能運用打擊樂器進行伴奏。

  3、聽辨并能運用掌握十六分音符時值的長短。

  教學過程: 備    注

  第一課時            備課時間: xx年 2月  22日

  上課時間: xx年   月    日

  一、組織教學:師生問好歌

  二、欣賞《春到沂河》

  1.以山東民歌《沂蒙山好風光》為欣賞《春到沂河》的導入。

  (1)欣賞女聲獨唱《沂蒙山好風光》。

  (2)隨教師的琴聲視譜哼唱《沂蒙山好風光》曲調。

  2.聆聽《春到沂河》第一部分(可以聽兩遍)。師問:

  (1)這段曲調熟悉嗎?它源于哪一首民歌?

  (2)這段曲調給你們的情緒以什么感受?

  3.介紹柳琴的形狀與音色特征。

  4.看著書上的圖形譜,完整地聽全曲,比較第一、二部分的速度變化。

  5.揭示曲名《春到沂河》,介紹沂河的地理位置,引導學生懂得《春到沂河》是以山東民歌為素材改編的樂曲。

  6.再次完整地聆聽全曲。從樂曲的名稱(標題)及三部分的速度變化,即興用動作來表達對樂曲的感受與理解。

  三、學習《嘀哩嘀哩》

  1.導入:誰能模仿小黃鸝鳥的鳴叫聲?

  如果你不會的話,請聽聽歌曲中的小黃鸝鳥叫。

  2.聽歌曲范唱(錄音或教師示范)。

  3.請你模仿歌曲中的黃鸝鳥叫聲 。

  4.講解十六分音符的時值。

  a、在歌曲黃鸝鳥的叫聲中模仿其節奏,從模仿實踐中感受十六分音符的長短。

  b、十六分音符的時值長短,在復習四分、八分音符時值的基礎上,通過比較,讓學生理解。

  5.再聽歌曲范唱,要求學生感受歌曲的情緒。

  6.學習曲調:分兩部分學唱

  (1)前16小節的學唱曲:聽出這16小節中的相同樂句是哪一句?先學唱這8小節,然后在學唱其他8小節。

  (2)后16小節從聽辨相同節奏地樂句切入,學唱好8小節,然后再學唱最后8小節。

  (3)完整地、有感情地唱好歌曲。

  7.有感情地學唱歌詞,唱好全曲。

  8.讓學生自己為歌曲第二部分選用合適的打擊樂器編創伴奏,要體現學生的自主性,尊重他們的創作,在嘗試實踐的基礎上,選擇最好的方案。

  四、課堂小結

  第二課時            備課時間: xx年 2 月  22日             

  上課時間: xx年   月    日

  一、組織教學

  1、學生聽《春天舉行音樂會》的伴奏音樂進教室。

  2、師生問好歌。

  二、學習《春天舉行音樂會》

  1、談話導入:大自然里有各種美妙的聲音,你能用人聲來模仿一下嗎?春雷的聲音?春水的聲音?春雨的聲音?春風的聲音?這些聲音組成了春天的音樂會--課題揭示的《春天舉行音樂會》。

  2.聆聽范唱(教師示范或聽錄音)。

  3.設問:這場音樂會的指揮是誰?這首歌多么富有想象!

  4.學唱第一部分歌曲(前16小節):

  (1)有感情地、有節奏地吟讀歌詞(按音樂節奏)。

  學生吟誦歌詞時,教師彈這16小節曲調為他們伴奏,既作為背景,又為學曲調鋪墊。

  (2)在有感情熟讀這段歌詞的基礎上,學會曲調與歌曲。

  5.學唱歌曲第二部分:(以樂句為單位,以聽唱法為主學唱曲調。“春天舉行音樂會”是點題樂句,也是全歌的高潮,要注意唱好。)

  6.有感情地唱全歌,并伴以動作表演。

  7.以打擊樂伴奏渲染其氣氛。

  8.打擊樂的編創有兩個方面:一是選擇樂器,二是選擇節奏

  三、創編活動

  1.啟發引導談話,本課聽的、唱的音樂作品,都集中表現一個主題,即大自然的春天。表現春天的音樂作品有成千上萬,都是作者對“春天”的有感而發,我們每一位學生也度過了九個、十個春天,你們能否也嘗試一下創作……

  2.課本上有四幅圖,你們還可以畫出更多的春天的畫面,在欣賞的作品中用柳琴、小提琴表現,你們可用打擊樂或你們各自所掌握的各種樂器(凡是能發出聲音的物體都可以來表現),用你的想象去創作吧。

  3.創作活動可以一個人,也可以找伙伴二、三人一起創作,也可以是小組,請大家自由結合,充分想象,即興創作。

  四、課堂小結

  第三課時            備課時間: xx年 2 月  22日             

  上課時間: xx年    月    日

  一、組織教學

  1、學生聽音樂進教室

  2、師生問好

  二、復習歌曲《嘀哩嘀哩》《春天舉行音樂會》學生用活潑歡快的聲音演唱歌曲。

  三、欣賞《春》

  1.在歌曲《嘀哩嘀哩》聲中導入本課的欣賞。

  師問:歌曲《嘀哩嘀哩》講的是什么主題?

  2.聽《春》的主題音樂。

  師問:你能從這一段音樂聲中感到四季中的哪一個季節?

  3.分別聆聽第一、二、三插段音樂。

  4.完整地聽全曲,邊聽邊看著課本上的圖形譜及插圖,想像音樂所描寫的情景,并校對、調整自己剛才填寫的答案。

  5.用彩色筆涂色塊,描述音樂的情緒變化與發展。

  想象音樂描寫的情景,啟發學生用不同的顏色來表示音樂的情緒發展。不要求統一答案,只要大致情緒(色彩)相同即可,要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

  四、音樂節奏的聽辨練習

  1.聽辨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注意力與記憶力。能辨別前十六分音符節奏與后十六分音符節奏。

  2.教師還可以自己編三條節奏,讓學生聽辨。

  3.可以讓學生創作三條節奏進行聽辨。

  4.三條節奏要同時拍擊,并可以重復二到三次。

  5.聽辨后讓全體學生模仿拍擊。

  五、課堂小結

《第一單元》教案 篇5

  編寫者 第6教時

  教學

  內容

  unit 1. how tall are you?

  設計

  理念

  (一)面向全體學生,為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奠定基礎.(二)關注學生的情感,營造寬松、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三)倡導"任務型"的教學途徑,培養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四)加強對學生學習策略的指導,為他們終身學習奠定基礎.(五)拓展學生的文化視野,發展他們跨文化交際的意識和能力.(六)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拓寬學生學習和運用英語的渠道.(七)組織生動活潑的課外活動,促進學生的英語學習.(八)不斷更新知識結構,適應現代社會發展對英語課程的要求.(九)遵循課時安排的高頻率原則,保證教學質量和效果.

  課時

  教學

  目標 1.       learn to describe people, animals, and objects. 2.       learn the sentences: i’m taller than you, but you are stronger than me.        i’m 160cm tall. i’m 5cm taller than you. 3.the pronunciation  /ei/, /ai/, /oi/,/p/,/b/, /t/, /d/.

  教學重點 learn the sentences: i’m taller than you, but you are stronger than me. i’m 160cm tall. i’m 5cm taller than you.

  教學難點 learn the sentences: i’m 160cm tall. i’m 5cm taller than you.

  教學

  資源

  tape recorder, stickers and word cards.

  修改意見

  教

  學

  過

  程 step 1 warm-up: sing the song in this unit. step 2 preview: let’s check. listen to the tape and circle the right pictures. step 3 presentation: let’s read. 1.      show the big picture, saying: “today, let’s get to know two kinds of whales, sperm whales and killer whales.” watch the picture for 2 minutes. then ask: “ how long are they? how heavy are they? let’s read and answer.” 2.      after they finished reading, get them to answer the three questions. go on asking more questions: how many teeth do they have, do you know? how long is each tooth? what does a sperm whale eat? what does a killer whale eat? what can they do? ……. 3.      play the tape and then read. 4.      discuss any difficulty the students ask. 5.      finish the exercises. 6.      match and say. say sentences like this: how big is your fish, zhang peng? my fish is smaller than sarah’s? step 4 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1.      listen to the tape and read the text. do exercises in activity book.

  課后記錄

《第一單元》教案 篇6

  教學

  內容

  unit 1. how tall are you?

  設計

  理念

  (一)面向全體學生,為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奠定基礎.(二)關注學生的情感,營造寬松、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三)倡導"任務型"的教學途徑,培養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四)加強對學生學習策略的指導,為他們終身學習奠定基礎.(五)拓展學生的文化視野,發展他們跨文化交際的意識和能力.(六)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拓寬學生學習和運用英語的渠道.(七)組織生動活潑的課外活動,促進學生的英語學習.(八)不斷更新知識結構,適應現代社會發展對英語課程的要求.(九)遵循課時安排的高頻率原則,保證教學質量和效果.

  課時

  教學

  目標1.       learn to describe people, animals, and objects.2.       learn the sentences: i’m taller than you, but you are stronger than me.       i’m 160cm tall. i’m 5cm taller than you.3.the pronunciation  /ei/, /ai/, /oi/,/p/,/b/, /t/, /d/.

  教學重點learn the sentences: i’m taller than you, but you are stronger than me. i’m 160cm tall. i’m 5cm taller than you.

  教學難點learn the sentences: i’m 160cm tall. i’m 5cm taller than you.

  教學

  資源

  tape recorder, stickers and word cards.

  教

  學

  過

  程 step 1 warm-up:act out the story in part c.sing a song. “ my pets”.step 2 preview:let’s try.listen to the tape. fill in the blankets and choose the right pictures.step 3 presentation: ’s talk.1.      teacher tells the students: “ i’m a little heavier than before. how heavy am i? guess.” the students can use the patterns: “are you 40/ 45 kg?” make a dialogue with the student who gets the right answer.t: how heavy are you?s: i’m 30 kg.t: you’re thinner than me, and shorter.write down the dialogue and read.this time let the students ask:s: how heavy are you?t: i’m 45 kg.s: i’m thinner than you, and shorter.  you’re heavier than me, and taller.2.      point to the shoes, saying: “i wear size 23. how big are your feet?” help the students to answer: “ i wear size 17.” write down the sentences.3.      play the tape and read in groups.4.      make new dialogues.step 4 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1.      good to know.2.      do exercises in activity book.3.      write the useful sentences.

《第一單元》教案 篇7

  第一課 《我們的民族小學》

  記得上次執教這課的一段時時,我是比較重視語言訓練點的。第一段讓學生仿說,我們來自各個地方。我們班有來自五湖四海的同學,有 ,有 ,還有 。這次我比較重視對課題“民族”的理解。從我國有幾個民族,到欣賞各個民族的服裝圖片,到讀文,感受我國民族的大團結。學生質疑:語言不同,怎么交流,怎么成為好朋友啊?呵呵,喜歡質疑就好。趁機提出:中華民族的共同語言:普通話。

  第三段教學時,我圍繞一個問題:從哪里看出孩子們學習很認真?以這個問題引出孩子們的學習。課堂練習和課后習題,問題變成了,請同學們摘抄描寫安靜的句子。孩子們就把課堂上學習的表現孩子們很認真的句子給抄下來了。所以,今后教學時,還應該提醒一下哪些句子是描寫安靜的句子。

  生字錯的比較多的是:舞 雀 詞語聽寫:全對的十幾個,有四五個及以上的學生有9個。孩子們的詞語掌握得還很不好。

  第二課 《 金色的草地》

  也許是教了科學課吧!對這課有了新的認識。以前上這課時,真的是糊里糊涂,以為蒲公英的種子,白色絨毛的就是蒲公英的花。以為變成金色是陽光照在絨毛上,所以變成金色。這次上這課時才發現,那是種子。蒲公英的花就是黃色的。張開時就是金色的,合攏時花萼是綠色的,包住了花,所以就變成了綠色。

  一本正經的理解本意是借助孩子們的表演。但是自己的引導不是很好,所以最后還是自己舉了一個例子,再聯系課文去理解詞意。哈欠在表演時和表演后,教師自己示范動作后,孩子們還是認為就是“噴嚏”。第二段的構段方式是總-分-總。引導孩子們學習了本段的構段方式,和第一課課堂作業本上練習要求按總-分-總的構段方式寫課余生活。

  生字錯的比較多的是:耍 絨 瓣

  第三課 《爬天都峰》

  本課我比較重視寫法的滲透。開始,我以提問孩子們假期里去過哪些地方,介紹給大家聽聽導入。結果很多孩子只知道自己玩了什么,不知道玩的地方叫什么,也不能很細致的說出自己玩的經過。由此,引導孩子們認真學習這篇游記,以期從中學習寫作方法。

  第一段教學時,從孩子們平時寫日記時容易怎樣寫導入。以告訴孩子們本篇課文開頭的簡潔明了。

  本來以為第二段很容易讀。可是當叫孩子們讀的時候發現沒有人舉手讀。練習讀了三次以后,再指名讀還發現個別語句停頓不當!特別是:在云彩上面哩!學生停頓為:在云彩上 面哩!而且把哩讀成第二聲。跟讀很多遍以后才讀好。筆陡一詞學生也難以理解,除了字面理解,我還根據黑板上畫的天都峰來理解。學生也對石級提出了質疑。為了讓學生感受天都峰的高,我畫了天都峰后,請學生上黑板指出天都峰山腳,畫出云彩。這一段我整整讀了一節課。

  三、四、五自然段的時候,我在讓孩子們練讀老爺爺和小朋友的對話時,引導孩子們想一想此時,問話之前他們心里怎么想的。問話之后,心里怎么想的。只有這里做透了,后面的互相致謝,爸爸的一番話孩子們才能容易理解,才能水到渠成。“我奮力向峰頂爬去,一會兒攀著鐵鏈上,一會兒手腳并用向上爬,象小猴子一樣....”這句話朗讀時,應該突出“爬”“上”“向上”,但是孩子們的上第四聲總是念不準,總是力度不夠。這跟平時孩子們的朗讀習慣有關,調值不到位。

  第四課《槐鄉的孩子》

  上這課時,我就特別推薦自己喜歡這篇課文,同學們猜猜看,老師為什么喜歡這篇課文。這么經典的課文上一課時無法去體會語言的美。今天只上了第一課時,孩子們提出了因為槐鄉的孩子勇敢。勇敢體現在哪里呢?孩子們找出了不怕熱,不怕累的句子。然后引讀熱表現在哪里?前面寫熱的構段方式。說說這么熱的時候,我們在干什么?槐鄉的孩子在干什么?形成對比。當孩子們提到槐鄉的孩子在割槐米的時候,孩子們提出了槐米是怎樣的?我順勢引導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孩子們知道了槐米的作用,以及孩子們為什么割槐米。這時候又有一個問題:槐米到底長的什么樣呢?于是我和孩子們一起百度搜索了槐米的圖片及資料,發現槐米其實就是槐樹的花,只是花還沒有開放。原來課文第二自然段介紹的花苞就是槐米。上到這里,我不禁感慨:一位教師,上了2次這篇課文,都沒有搞清楚。若不是學生提問,我會主動去找資料嗎?我們教師的質疑精神比學生都差。教師若沒有自己質疑,怎樣引導學生質疑呢?課后,又有學生找我:“老師,我想知道槐鄉的孩子,他們的爸爸媽媽有沒有工作啊?”我只能告訴她,她們的爸爸媽媽是農民。具體的我只能上網查了才知道。一篇課文的背景對孩子們來說也很重要。一個教師備課的時候,就是需要備這些。我非常感謝我的學生讓我明白備課該備些什么,也非常感謝學生的質疑精神。下午我將繼續備課、上課。

《第一單元》教案 篇8

  三  年級     科目  英語      課題unit1 a(1)     備課人教學目標:1.能夠聽懂、會說:good morning. hi.  we have a new friend today. i’m from……(國家). welcome!          2.通過教學會話,讓學生學會介紹他人及作自我介紹教學重點:能夠聽懂會說有關打招呼及介紹的單詞          教學難點:i am連讀; 國家名稱的識記

  教具準備:  錄音機  磁帶  圖片等教師活動學生活動集體研討意見個人修改意見實施目標preparation1. 播放三年級上冊的歌曲“hello”,學生跟唱。presentation1.       由歌曲引出師生之間的問候:t: good morning , a .welcome back to school. nice to see you again.a: nice to see you, too.由對話引出新的單詞及句子2.       學習新單詞(老師領讀,學生跟讀)3.       學習新句子(老師領讀,學生跟讀)

  學生跟隨錄音機演唱

  回憶已學句子

  并模仿復習舊知識引出新知識教師活動學生活動集體研討意見個人修改意見實施目標3.(安排一位學生假扮amy)教室走到她前面,進行如下對話:t:oh, we have a new friend(重復,并寫在黑板上) what’s your name, please?s: i’m amy.t: (提示并帶領全班) amy,  welcome!教師領讀,學生跟讀we have a new friend, welcome ['welkəm].4.       教師作示范,扮作bailinghi, i’m bailing. i’m from china.并教讀america, canada,practice1.       用“猜火車”的形式請學生起立做簡單的自我介紹2.       表演“let’s  talk ”部分的內容。

  請兩位同學分別扮演amy mike 上臺來做類似的自我介紹

  認讀國家名稱

  學生兩人一組表演此對話學習新知識并讓學生掌握教師活動學生活動集體研討意見個人修改意見實施目標production聽錄音,能聽懂且能復述。progress向家長或朋友作自我介紹。

  學生上講臺表演,作自我介紹并介紹新朋友。鞏固所學內容培養所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板 書  設  計nice to meet you.                       chinahi, i’m ….i’m from….                  americawe have a new friend today.              canadawelcome!教  后  反 思   三  年級     科目  英語      課題  a(2)      備課人教學目標:學習單詞boy  girl ,要求學生能夠聽、說、認讀,并能聽懂、會說“watch  out”教學重點:識記單詞boy girl 短語watch out教學難點:watch out

  教具準備: 人物圖片  錄音機 磁帶教師活動學生活動集體研討意見個人修改意見實施目標preparation1.       教師將全班分成四個小組,分別扮演課文中的四個人物,運用上節課學過的句型做介紹。2.       再聽一次let’s talk的錄音,并分小組表演presentation1.       教師出示圖片,指著人物說:look! this is mike. he is a boy.在黑板上寫出新詞boy以及句子 he is a boy,并教讀。2.       分別出示穿著裙子和褲裝的卡通圖片,領著學生一起說:this is a boy/girl.3.       看課本的let’s learn部分,學習watch out! 并講解其意思。practicelet’s play 讓一位學生蒙住眼睛,其他同學向他問好,可以變化聲音,讓其根據聲音猜boy or girl猜對的同學有獎勵production聽錄音跟讀let’s learn 部分的詞匯progress1.       認讀單詞2.       用英文向家長或者朋友介紹自己

  復習回顧所學知識

  學生跟讀,重復新詞以及句子

  學習boy的對應詞girl

  學生通過做游戲記住單詞,復習回顧學習新知在娛樂中學到知識板 書  設  計boy  girl           watch outhe is a boy.she is a girl.教  后  反 思   三  年級     科目  英語      課題a(3)       備課人教學目標:復習字母a b c 以及以這些字母開頭的單詞          學習歌謠,通過聽說歌謠復習字母,增強語感教學重點:字母a  b  c 以及單詞教學難點:學習歌謠

  教具準備:  錄音機 磁帶教師活動學生活動集體研討意見個人修改意見實施目標preparation 日常口語練習互相介紹自己,并介紹自己的朋友給別人a:hi, i am ……i am from….b:hi, i am……i am from….a: nice to meet you.b: nice to meet you, too.a: goodbye.presentation 1.       出示字母卡,逐個教讀字母a b c2.       游戲,教師讀出字母, 學生以最快的速度指出,并大聲讀出來。讀的最響亮的一組給與獎勵。3.       在黑板上寫出以這些字母開頭的單詞,問學生:what’s this?

  將let’s talk 部分的對話用于此處練習

  學生應用完整的句子回答:it’s a/an….復習舊知識學習新的單詞和句子教師活動學生活動集體研討意見個人修改意見實施目標4.       給學生一部分單詞,讓他們找出今天學過的字母。practice1.       找朋友  將字母的大小寫分別寫在不同的卡片上,打亂順序發給學生,大小寫配對,看看那些同學找的最快。2.       呈現字母,讓學生發揮想象力,說說字母像什么。3.       教師在四線格中按筆順書寫字母,讓學生觀察,在練習本上仿寫。production聽錄音,學習歌謠。通過歌謠記憶字母。新 課 標 第一 網progress1.       將課文內容讀給家長聽2.       畫一幅字母的想象畫。

  學生做游戲

  獲勝的同學可獲得獎勵鍛煉學生的反應能力通過游戲和學習結合的方式,加深對字母的記憶板 書  設  計aa   bb   ccan apple/ant  boy bag  coke coffee教  后  反 思

《第一單元》教案 篇9

  教材是死的,不能隨意更改。但教法是活的,課怎么上全憑教師的智慧和才干。第一范文網小編整理了小學四年級上冊語文第一單元教案范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1. 觀 潮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能根據上下文理解“若隱若現、齊頭并進、漫天卷地”等重點詞語的含義。

  2.初步學會按“潮來前潮來時潮來后”的順序給課文分段。

  3、了解錢塘江大潮的壯麗與雄奇,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課文中有關“潮來之時”的記敘。

  2、感受錢塘江大潮的壯觀景象,體會當時人們的心情。

  3、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提高學生觀察事物的能力。

  預習:

  1、收集有關錢江潮的資料。

  2、讀課文五遍以上,給生字注音。

  3、抄寫本課字詞和優美句。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1、能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按“潮來前、潮來時、潮過后”的順序給課文分段。

  2、能發揮想象,有條理地說說江潮來時的情景。

  3、能通過思考所提供的問題,理解長句子的意思。

  4、了解錢塘江大潮的壯麗奇特的自然景色,激發熱愛祖國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5、能按一定順序,有條理地介紹一處景物。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了解錢塘江大潮的壯麗奇特的自然景色。有條理地說說江潮來時的情景。

  三、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同學們,你們到過海邊,看過海水漲潮嗎?說說海潮什么樣?(江海漲潮,氣勢宏偉,令人震撼。)

  教師介紹:錢塘江它是我們浙江省的第一大河,它位于浙江省北部,全長605公里,河域面積五萬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積的百分之四十三,是我國東南沿海的一條江流。看,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錢塘江邊一睹為快。

  2.看了這潮水,聽了這潮聲你覺得錢塘江潮怎么樣呢?你能用一個詞來概括嗎?(…… )說得真不錯,這篇課文的作者在他眼里的錢塘又是怎么樣的?自由讀課文,找出一個你認為最能體現錢塘江特點的詞語。(讓學生看黑板板書)

  3.(板書:天下奇觀)理解奇觀。

  觀潮的觀是什么意思?天下奇觀的觀呢?打開字典查一查。

  師:很少有人能看到這壯麗的景觀,你們想不想把自己了解到的說給大家聽?

  課文中有許多形象的詞語,咱們講的時候會用到,打開書,在寫潮來前,潮來時,潮過后用了很多形象的詞語,你動筆畫一畫,然后在找小組讀一讀。要放棄自己不成熟的想法,聽取別人的建議。

  我國的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這里的潮比別處的潮更加宏偉壯觀,潮來時,激起的白浪達數米高,像一座城墻,你們見過這種奇觀嗎?為什么這里的大潮如此的與眾不同?(請查閱資料的同學介紹“潮的形成”、“潮的氣勢”“或觀潮地點”。 )

  特殊的地理環境形成了特殊的壯麗景象,第22課就寫了一次錢塘江大潮的過程。 師:我有一個問題,我想問你為什么要在八月十八日觀潮?

  (二)檢查預習情況。

  (1)檢查預習情況。

  ①讀準多音字:

  悶(mèn)雷 薄(bó)霧 風號(háo)浪吼(hǒu)

  漲(zhǎng)起 顫(chàn)動

  ②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橫貫 山崩地裂 人聲鼎沸 漫天卷地

  ③指名讀課文,正音。

  ④同桌互讀,評定等級。

  (2)默讀課文,用自己的話介紹錢江潮。

  (3)理清文脈。

  ①按“潮來前、潮來時、潮退后”的順序給課文分段。

  ②同桌交流。

  ③說說各段的段意。

  三、理清敘述順序。

  1.讀課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順序來寫錢塘江大潮的?(板書)

  課文按時間順序來寫大潮,按潮來前、潮來時、潮過后的順序把錢塘潮的景象寫具體的。(板書)

  2.再讀課文,提出不懂的問題。小組自己解決有關詞語方面的問題。

  附:板書:

  觀潮 潮來前 潮來時 潮過后

  (時間順序)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培養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

  3.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三、四自然段。

  二、教學過程:

  (一)引入談話。

  錢塘江大潮自古被稱為“天下奇觀”。我們盼望著能親眼看到這一奇景。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觀潮》。上節課,我們初讀課文,了解了什么?(板書:潮來前、潮來時、潮過后)在這節課的學習中,我們通過閱讀課文,展開想像的翅膀,來感受大自然創造的奇異景象。

  (二)通過預習,我們讀懂了什么?(……)提出預習中不懂的問題。(……)

  (三)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1.師生交流,品讀。

  潮來前 :籠罩薄霧 風平浪靜

  (板書)觀潮

  潮來時: 悶雷滾動 一條白線浩浩蕩蕩 山崩地裂

  潮去時: 漫天卷地 風號浪吼

  在這個環節,教師要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朗讀來體會錢塘江來前的平靜、美麗,來時的洶涌、雄偉,去時的余威未減。同時,在語言環境中理解“浩浩蕩蕩、山崩地裂”等詞義,體會作者運用比喻、對比等手法。

  1.潮來前,作者介紹了什么?(板書:籠罩白霧 風平浪靜)指導朗讀。

  2.潮來了,給你什么樣的感受?從哪感受到的?默讀讀課文,進行畫批。

  3.小組合作學習。

  (1)交流感受,品讀佳句。

  (2)作者又是按怎樣的順序寫潮來時的景象的?

  (3)分工進行有語氣地朗讀。

  4.反饋交流,教師及時引導、點撥。抓住以下要點,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談自己對詞句獨特的感悟。注意品讀結合:

  (1)作者按由遠及近的順序來寫潮來時的景象的。(板書:遠 近)

  (2)遠:抓住潮的聲、形來寫潮剛來時的景象:隆隆響聲,像悶雷滾動;水天相接處一條白線。潮雖遠,但氣勢已現。(板書:聲如悶雷 遠處白線)讀讀描寫潮的句子。

  (3)近:抓住潮的形、聲、色寫出了潮的氣勢之宏偉:白線很快移來,加長、變寬、橫貫江,寫出了潮水由遠及近的變化。(看圖片)“白浪翻滾”、“白色城墻”寫出了潮水的浪頭之高,氣勢越來越大:形如千萬匹戰馬齊頭并進,聲如山崩地裂。(看圖片)(板書:白浪翻滾 山崩地裂)(看錄像片斷)指導學生有語氣地朗讀,讀出潮的氣勢:先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練讀,再進行賽讀,最后安排齊讀。(讀整段時注意讀出潮水形聲的變化,氣勢由小到大。)

  (4)指導學生背誦:背自己喜歡的句子。

  5.課文中還從哪能看出錢塘潮的氣勢雄偉壯觀?讀第五自然段體會。抓住要點,師適時點撥:

  “霎時”時間短暫,潮頭卻已西去,潮水奔騰之快。余波涌來,也使江面風號浪吼,江水平靜后,江水已漲了兩丈來高,都可以看出潮來之猛,氣勢之大。指導學生朗讀。(適時板書:漫天卷地 風號浪吼)

  6.學完課文,你們知道為什么人們稱錢塘潮為“天下奇觀”了嗎?學生談自己的想法。

  (四)總結。

  1.我們學完了課文,對錢塘潮有了較深入的了解,深深地被它的壯麗景象所吸引。如果你是小導游,你怎樣向不了解錢塘潮的游客介紹錢塘潮呢?

  2.編導游詞,然后向同學們介紹。(可以加上自己收集的材料內容)

  3.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小結

  4.作業。

  (1)按一定順序,寫一個描寫景物(或景觀)的片斷。

  (2)如果你是小導游,你怎樣向不了解錢塘潮的游客介紹錢塘潮呢?

  板書: 1、觀潮

  潮來前 籠罩白霧 風平浪靜

  潮來時 遠 聲如悶雷 遠處白線

  近 白浪翻滾 山崩地裂

  潮過后 漫天卷地 風號浪吼

  2*. 雅魯藏布大峽谷

  一、課前準備:

  1、搜集與有關雅魯藏布大峽谷的文字、圖片。

  2、讀三遍課文,給生字注音。

  3、抄寫本課4個字的詞12個和3句優美句。

  二、教學目的:

  1.了解雅魯藏布大峽谷的特點,感受雅魯藏布大峽谷的壯麗神奇。

  2.通過學生自學交流,培養學生自主和合作學習的能力。

  3.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重點、難點:

  了解雅魯藏布大峽谷的特點,學習作者表現事物特點的寫法。

  四、教具:

  錄音機、磁帶

  五、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

  師:《觀潮》一課向我們呈現了一種壯麗的美,我們的祖國有奔騰的江河,澎湃的大海!有遼闊的草原,茂密的森林!有寧靜的山林,繁華的都市……今天,我們一起走進雅魯藏布大峽谷,看看那里是怎樣一道風景線。課前,老師讓大家收集你心中最向往的雅魯藏布大峽谷資料,都帶來了吧!

  誰來說一說。

  1.(教師放歌曲《喜馬拉雅山》)同學們,在課前先請大家聽一首非常好聽的歌曲,請大家閉上眼睛仔細聽,感受一下,看看你的眼前會出現什么?

  2.學生匯報(會出現藍天白云、青山碧水等)

  3.師:(出示圖片)這就是美麗的雅魯藏布大峽谷,今天老師就帶著同學們跟隨作者的,一同去游覽雅魯藏布大峽谷。(板書:2雅魯藏布大峽谷)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自由讀文,讀準字音。

  2.指名讀,思考:師:雅魯藏布大峽谷,她為什么被稱為“世界第一壯麗景觀” 呢?今天我們一起到雅魯藏布大峽谷看一看。

  作者介紹了雅魯藏布大峽谷的什么人文景觀?

  3.整體感知。

  (1)師指名學生讀閱讀提示,并分組議議閱讀要求。

  (2)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師提出具體明確的閱讀要求:

  ①讀一讀,想一想,雅魯藏布大峽谷,她為什么被稱為“世界第一壯麗景觀”?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介紹的?

  ②對課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并學一學編輯叔叔的做法,在課文空白處畫“問題泡泡” 。

  4.學生根據閱讀要求,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

  (三)自主學習,精讀感悟。

  1.師:雅魯藏布大峽谷的風光舉世聞名,哪部分內容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為什么?

  生自由發言。

  2.下面就選擇你印象最深的、最喜歡的段落來分組自學。

  教師出示自學提綱:

  (1)讀一讀,把你最喜歡的語句讀給小伙伴聽。

  (2)畫一畫,把你學懂的地方通過畫畫展示出來。

  (3)說一說,把你心中的感受說出來。

  學生按自學提綱分組自學,教師指導。

  3.學生分組匯報,教師點撥指導。(同時理解重點詞句。)

  4、雅魯藏布大峽谷的發現,是意味著什么呢?齊讀5自然段。為什么說它是上個世紀人類最重要的地理事件之一呢?大家交流資料,了解雅魯藏布大峽谷的歷史意義。

  (四)拓展實踐。

  教師出示風光雅魯藏布大峽谷片,要求學生自由配加導游詞,適當加進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五)拓展總結。

  同學們說得真好!這節課我們欣賞了雅魯藏布大峽谷,知道它無愧于“世界第一壯麗景觀”這個美稱。

  (六)嘗試運用。

  1.嘗試練筆。

  師:你能仿照課文的寫法,選擇其中的一個景觀用自己的話寫一寫嗎?

  生練筆,師巡視學情。

  2.班級交流。

  3.演讀課文。

  讓學生裝扮成導游,向游人介紹最熟悉的某方面的內容。

  板書: 2雅魯藏布大峽谷

  1)讀一讀,把你最喜歡的語句讀給小伙伴聽。

  2)畫一畫,把你學懂的地方通過畫畫展示出來。

  3)說一說,把你心中的感受說出來。

  3. 鳥的天堂

  一、課前準備:

  1、收集有關鳥、樹的詞語。

  2、讀三遍課文,給生字注音。

  3、抄寫本課4個字的詞或詞組12個和3句優美句。

  二、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梢 暇 戀”新詞“留戀 不禁 展示 顫動 南國 應接不暇”。

  2.訓練學生按作者游覽順序給課文分段,概括段意。

  3.引導學生體會哪些地方描寫了事物的靜態,哪些地方描寫了事物的動態,從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作文能力。

  三、教學重點:

  1.了解大榕樹的外形特點,體會“鳥的天堂”的含義。2.學習描寫事物靜態和動態的方法。

  四、課時安排:

  三課時

  五、學生活動設計:

  1.回答文中設計的問題,勾劃重點詞句。

  2.同位討論、小組交流、理解重點句。

  3.觀察圖,發揮想象,進行語言表達能力訓練。

  4.質疑問難。

  六、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明確目標。

  1.檢查預習情況,質疑問難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文章主要內容。

  3.理清層次,給課文分段,概括段意。

  (二)整體感知。

  作者去了幾次“鳥的天堂”,分別看到了什么景色?

  (三)過程。

  1.檢查預習、質疑問難。

  (1)指讀課文、正音、解詞。

  ①讀準字音:

  “顫”chàn“應接不暇”中“應”讀yìng“一簇”中“簇”讀cù“隙”讀xì

  ②理解詞語:

  留戀:不忍舍棄或離開。

  不禁:不由自主地。

  展示:明顯地表現出來。

  南國:指我國的南部。

  顫動:本課指微風吹動樹葉一閃一閃的樣子。

  應接不暇:本課指由于鳥兒太多,作者的眼睛看不過來。

  (2)用“______”劃出文中你認為寫得美的詞句來讀一讀、細體會。

  (3)自由讀課文,質疑問難。

  2.揭題,學生自悟:

  (1)板書課題。

  “天堂”指什么?在文中怎樣理解?

  文中“鳥的天堂”指的是什么?

  (2)默讀全文思考:

  作者幾次去“鳥的天堂”?每次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作者兩次去“鳥的天堂”。第一次是在黃昏鳥都棲息了。因此作者著重描寫了“天堂”本身──大榕樹的奇特景象;第二次,是在第二天早晨,太陽剛剛升起的時候,正是鳥兒最活躍的時刻,所以著重寫了“天堂”里的居民──鳥兒熱鬧活動的情景。)

  3.小組討論:我們把作者兩次游覽“鳥的天堂”各為一段,那全文可分成幾段?各段的大意是什么?

  第一段(1~4自然段):傍晚,我和朋友們劃船出去游玩。

  第二段(5~9自然段):寫我和朋友們第一次經過“鳥的天堂”時看到了“鳥的天堂”── 大榕樹。

  第三段(10~13自然):寫第二天早晨,“我”和朋友們再次經過“鳥的天堂”時看到了“鳥的天堂”里的居民──鳥兒的活動情景。

  第四段(14自然段):寫作者對“鳥的天堂”的贊美和留戀。

  第二課時

  (一)明確目標。

  1.分析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2.初步了解課文描寫景物靜態和動態的方法。

  3.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贊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目標完成過程。

  1.學習第一段。

  讀一讀、說一說你讀懂了什么,是從哪些詞語中體會出來的?

  (1)(作者吃過晚飯,黃昏時,在河邊與朋友乘船出游。從“吃過晚飯”、“我們陸續跳上一只船”、“向河中心移去”可以體會到,當時環境十分幽靜。從“沒有波浪”、“平靜地移動”、“聽見了水聲”體會到的。)

  (2)練習朗讀,體會作者游玩時愉悅的心情。

  2.學習第二段:

  (1)出示文中插圖。

  看圖用一個詞或一個短語概括說說這是一棵怎樣的大樹。

  (獨木成林,枝繁葉茂,充滿生機與活力,郁郁蔥蔥……)

  (2)默讀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順序描寫榕樹的?主要寫了榕樹的什么特點?用______線劃出來。

  (3)小組討論、互相交流: (這一段描寫了榕樹“大”“美”的特點。描寫“大”的語句:①“在一個地方,河面變窄了。”②“那是許多株茂盛的榕樹,看不出主干在什么地方。”③“當我說許多株榕樹的時候……”④“我見過不少榕樹,這樣大的還是第一次看見”⑤“真是一株大樹,枝干的數目不可計數”。描寫“美”的語句:①“一簇簇樹葉……真綠得可愛”。②“有許多根垂到地上……臥在水面上。”③“那么多的綠葉……新的生命在顫動。”)

  (4)圖文對照“學生交流、教師點撥、理解重點句:

  出示文中插圖。

  (這兩句話寫出了這株大榕樹的真面目。樹木的特點是“枝上又生根”。枝上生的根“直垂到地上、伸進泥土里”之后就成了樹干,這就是這株大榕樹“枝干的數目不可計數”的原因。

  (5)指導朗讀,培養學生體驗“美”、欣賞“美”的能力。

  (6)小結:這一段作者由“遠”及“近”地對榕樹的大小,它的根、葉、干、枝的形狀、顏色、大小等進行了描寫,這是靜態描寫。

  3.學習第三段。

  (1)指名讀第三段。

  思考:這一段主要寫了什么?

  (這一段主要寫了作者和朋友們第二天又一次經過“鳥的天堂”時看到的情景。)

  (2)再讀討論,教師適時點撥:

  再讀思考:作者是怎樣描寫眾鳥紛飛的活動情景的?標出有關語句,體會作者當時的心情。

  ①作者用排比句“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枝上叫,有的飛起來,有的在撲翅膀。”寫出了鳥形、鳥色及鳥的姿態。用這樣相同或相似的句式來寫,讀起來節奏感強,非常上口。

  ②作者用了擬人句“樹上就變得熱鬧了。”“站在一根小枝上興奮地叫著,那歌聲真好聽。”寫出了鳥兒們在“天堂”里活潑、自由的生活,反映了作者的美好情趣和愉快的心情。)

  (3)感情朗讀,體會這一段作者是怎樣描寫的。

  (4)小結:這一段作者主要寫了鳥的活動──不同大小,不同羽色,不同動態的鳥,構成了一幅“百鳥圖”。是對事物變化活動的描述,這是動態描寫。

  4.學習第四段。

  (1)自由讀第四段。

  說說你從哪些語句中讀懂了什么。(由“回頭看”、“我感到一點兒留戀”、“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體會到作者的心情是愉快的,感到留戀。)

  (3)感情朗讀、深化理解:(要讀出留戀、贊美之情。)

  (三)課后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背誦課文

  (從“我們的船漸漸逼近榕樹了”到“這美麗的南國的樹”。)

  第三課時

  (一)明確目標。

  圍繞重點,學習表達。

  (二)目標完成過程。

  1.過渡: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了解了這篇課文按游覽路線寫了作者兩次到“鳥的天堂”所見到的不同景象。兩天的記游,重點不同,方法也有別。那么作者是怎樣來寫所見所聞的,這是我們這節課學習的重點。

  2.出示自學提綱:默讀思考,集中交流、整理。

  (1)時間不同:第一次去是在傍晚,第二次去是在早晨。第一次去沒有看到鳥,因為天晚了,鳥兒們已經在樹上棲息了;第二次去看到了很多很多的鳥兒,因為早晨,鳥兒開始活動了。

  (2)因為這棵榕樹很大,而且枝繁葉茂、土地濕潤、環境安寧,正適合鳥兒做巢生活、農民不許人去捉它們,鳥兒得到了保護,便于鳥類的繁殖,因此它成了鳥兒生活的“天堂”。

  3.再讀課文,討論交流。

  文中哪些地方是靜態描寫?哪些地方是動態描寫?這樣寫的好處是什么?

  ①大榕樹是靜止不動的,文中作者從根、干、枝、葉等部位逐項來寫,這就是對榕樹的靜態描寫。如“枝干的數目不可計數。枝上又生根,有許多根直垂到地上,伸進泥土里”,綠葉“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點縫隙”,“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著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

  ②作者第二次到鳥的天堂看到的景象,主要寫了鳥的活動,是動態描寫。如:“到處是鳥聲,到處是鳥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枝上叫,有的飛起來,有的在撲翅膀。”

  ③寫文章時,注意動態描寫和靜態描寫,就能把內容寫得更具體、更準確,動靜結合,可以增強文章的感染力。

  4.朗讀課文,深化理解。

  (三)總結擴展。

  1.總結全文,歸納中心。(本文記敘了作者和他的朋友兩次經過“鳥的天堂”時所見到的不同景象,說明大榕樹的美麗奇特及被稱作“鳥的天堂”是名不虛傳的。表達了作者熱愛大自然,贊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學習了這篇課文,你受到了什么啟發?(答案不是的,可讓學生暢所欲言。可以理解文章內容,學習本文的寫作方法或熱愛鳥類,保護環境等某一方面來談。如:學了這篇課文,我懂了觀察事物不但要注意事物的大小,形狀,顏色,位置等,而且還要注意事物在不同的時間里靜態、動態的變化。)

  (四)布置作業。

  1.摘抄佳句。

  2.用“-----”線畫出短文中靜態描寫的句子,用“──”線畫出短文中動態描寫的句子這只青蛙,兩只大眼睛鼓得高高的,像兩顆晶瑩的玻璃球,可機靈了。我把它剛放在水盆里,那長蹼的后腿向后一劃,“唰”地一下,就躥出好遠,還濺起點點水花。

  4* .火燒云

  一、課前準備:

  1、讀三遍課文,給生字注音。

  2、抄寫本課4個字的詞或詞組12個和3句優美句。

  二、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火燒云的絢麗多彩和美妙奇異,激發學生熱愛自然、觀察自然的興趣。

  2.學習作者觀察事物和積累材料的方法。

  3.學習生字詞,積累好詞佳句。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三、教學重點:

  1.了解課文是怎樣寫火燒云顏色和形狀的變化的。

  2.學習作者觀察事物和積累材料的方法。

  四、教學時間:

  1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教師用優美音樂的火燒云圖片供學生欣賞,并向學生解釋火燒云的特點及形成過程。這樣做的目的是通過創設情境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感知課文內容,引導主動參與。

  1.師提問:課文是按什么順序火燒云的?

  2.生:是按照火燒云上來了──燒起來了──下去了這樣的順序來寫的。

  3.師:自由讀課文第一自然段,說說火燒云上來時的情景。

  4.師:火燒云上來了,在霞光的照耀下,大地呈現出絢麗的景象。不過,更壯觀的景象還在后面呢!

  5.學生自由快速讀第三自然段,看誰能說出天空中的火燒云都有哪些顏色。

  6.指名說出天空中有哪些顏色。

  7.師:除了這些顏色外,你還能想像出有哪些顏色?

  8.指導學生感情朗讀此段并試著背誦。

  9.師:火燒云不僅顏色多,變化快,而且它的形狀也是千變萬化,讓我們也一起去看一看吧!

  10.讓學生說出天空中火燒云的樣子,并試著表演出來。

  11.模仿作者的寫法,讓學生把天空中的火燒云還像什么寫下來,并表演出來。

  (三)指導朗讀,培養語感。

  (四)想想說說,課外延伸。

  1.師:學習了這篇課文,你一定被火燒云千姿百態的變化深深地吸引了吧,此時此刻,你最想說什么?

  2.布置學生課外收集一些有關大自然美麗、神奇的圖片,讓學生做個有心人,發現自然界的美,懂得欣賞美并保護這些美。

  板書:火燒云上來了──燒起來了──下去了

  語文園地一

  一、教學目標:

  1.培養口語交際能力,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圍繞自己游覽過或了解的一處自然景觀,寫一篇習作。練習修改習作。

  3.能一邊讀課文一邊想畫面,感受大自然的魅力,體會作者生動的描寫,體會怎樣才能把句子寫形象。

  4.積累對聯,想想上聯和下聯兩聯字相同,意思卻不同的趣味語文,激發學習語文的興趣及優美的詩句。

  5.積極參加綜合實踐活動成果展示。學習收集資料。

  二、教學準備:

  1.詞語卡片。

  2.學生用各種不同方式表現自己綜合性學習的成果。

  三、時間安排:

  5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師:有人說,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是啊,峭壁深淵、怪石云海當然神奇,風雨雷電、花鳥蟲魚等平常的事物也有令人稱奇的地方。讓我們交流一下我們各自了解的自然景觀吧。大家都了解了什么了呢?這 我們就來交流一下。

  (二)在小組交流。

  1.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情況。要求:講清楚景觀的奇特之處,還可以說說這樣的奇觀是這樣形成的。要言之有序

  2.推舉代表,準備在班組匯報。

  (三)全班交流。

  各小組派代表交流,提醒:與其他組一樣的不重復說。

  (四)總結、引導討論。

  根據學生的匯報交流,總結所掌握的情況。

  (五)延伸拓展。

  希望小朋友們把今天我們交流的情況講給父母聽

  第二課時

  習作指導

  (同時學習我的發現,日積月累)

  1、學了這一組課文,又聽了同學們的介紹,我們知道美就在身邊,今天來寫一寫我們尋找到的美景。

  2、搜索你的記憶,哪一處自然景觀令你印象深刻?

  a、可以是的大型風景區,如黃山、杭州西湖、雁蕩山、天河風景區。

  b、也可以是身邊的微型景觀,如海邊沙灘、公園(校園的)一角。

  c、也可以是一次偶遇,如海邊日出、荷塘月色、都市夜景。

  3、你準備怎樣去寫呢?回憶我們學過的課文,以及上節課同學們的介紹,對你有何幫助?

  a、可以用方位、時間等順序來構成文章,讓人讀來視野清新。

  b、把筆墨多花在所寫的自然景觀的特色上。

  c、聯系“我的發現”。我們一起去聽聽小林小東的發現。你有何發現?(受到的啟發是把畫面呈現于腦海中,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把它寫出來)

  4、要寫一手好文章,離不開平時的詞匯語句的積累。出示“日積月累”。

  a、看看下列這些詞句對你有何幫助?自由讀,指名讀。

  b、你發現了什么?(每一組中的兩個句子的寫法是一樣的,四組各有特色)

  c、你最喜歡哪一組?為什么?在哪兒運用比較合適?

  d、你在哪兒也看到過這樣特別的句子?試著說幾句。

  e、課外去找一找這樣有意思的句子,課下交流。

  5、學生作文,教師巡視指導,及時解決學生的難題。

  6、學生作后修改,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修改作文(可以朗讀自己的大作,默讀皆可)。

  7、課外寫作文。

  第三課時

  修改習作

  (一)自讀習作,初步修改。

  1.請學生大聲朗讀自己的習作,發現問題,進行修改。

  2.讀別人習作,幫助同學修改。

  (二)指名讀習作,大家共同修改。

  1.選擇不同內容習作,指名讀,師生評議。

  評議要點:

  (1)語言是否通順,用詞是否準確。

  (2)是否把意思表達清楚。

  2.再次修改自己的習作。

  (三)展示臺。

  1.學生自讀展示臺中學習伙伴的話,了解展示內容。

  2.展示自己想展示的內容。

  (1)在小組內展示

  (2)在全班展示

  第四課時

  我的發現 日積月累

  (一)我的發現。

  1.出示課本里的兩句話,讓學生想一想發現了?

  2.說說自己的發現:

  第二句話加上了作者的想象,就更形象了。

  3.說說你還積累了哪些這類的句子。

  (二)日積月累。

  1.讀讀認認。

  (1)自己讀一讀。

  (2)指名讀,

  (3)小組比賽,說說發現了什么?

  2.讀讀背背

  (1)自己練習讀詩句。

  (2)指名讀

  (3)想一想: 五組詩句有什么特點?你發現了什么?

  (詩句都是寫景的,并且每組中都有聯系)

  (4)男女生比賽讀

  (5)背誦詩句。引導背誦: 抓住詩寫的對了特點

  (6)抄寫詩句。

  第五課時

  (一)趣味語文。

  (二)詞語盤點

  1.讀讀寫寫

  2.讀讀記記

  3.聽寫詞語

  (三)完成同步單元練習

《第一單元》教案 篇10

  教學內容:

  文具

  教學目標:

  1. 根據現實情境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初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2. 能正確地數出數量在6~10以內物體的個數,會讀、會寫6~10各數。

  3. 初步學會與他人交流合作,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重點難點 :

  1、正確地讀、寫6~10各數。

  2、根據現實情境,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

  教學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課前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問題情境

  師:小朋友,你們看看誰來到我們教室了?(出示大象博士的圖片)

  生:大象博士。

  師:對!今天大象博士通過網絡來看望我們小朋友,他聽說我們班的小朋友個個都很聰明,愛動腦筋、愛提問。他想考考大家,你們有信心嗎?

  生:有!

  師:好!老師也為你們加油鼓勁!首先,大象博士先請你們拿出文具盒,打開看看自己的文具盒里有哪些學習用品?(指名學生說一說)

  二、提出數學問題

  師:下面請一位小朋友上講臺,從自己的文具盒里大膽地提數學問題,請其他小朋友回答,注意要把問題出示在實物投影上。

  (指名學生回答,教師加以引導,然后同桌互相提問。)

  三、學習6 - 10各數。

  1、出示情境,提出問題。

  師:大象博士說:“你真棒!你真棒!”(課件演示)同時他帶來了小象的文具盒,他把文具盒里的學習用品都畫在了圖上(課件出示圖),請小朋友們仔細觀察一下這幅圖是什么意思?

  (學生各自觀察思考)

  2、小組交流圖意。

  3、小組匯報交流結果。

  4、學生獨立地數一數。

  5、再連一連。(課件演示正確結果)

  6、請學生說說自己是怎么連的。

  7、寫一寫。

  (1)教師指導學生在田字格里正確規范地書寫6~10各數。

  (2)寫寫自己家的電話號碼。

  師:我們已經學完了1~10各數,大象博士想知道你們家的電話號碼,能正確,規范地寫出來才給他看嗎?誰寫得好,大象博士就會表揚他。

  四、實踐應用。

  師:剛才大象博士看了小朋友們寫的數,太滿意了,夸小朋友們真聰明,真能干。(課件演示)但是你們先別得意,大象博士還要繼續考考你們,你們還愿意接受他的挑戰嗎?如果要向大象博士投降的小朋友請舉手。——好!我們奮勇往前!

  1、看數畫線。(完成書本第1題)

  a、弄清圖意,讓學生說圖中畫的是什么意思。

  b、讓學生獨立完成。

  c、學生匯報結果,說說為什么這樣做。

  2、數一數,畫O,再寫出數。(完成書本第2題)

  3、填數。(完成書本第3題)

  a、從10數到1.(同桌互數)

  b、從10寫到1.

  五、小結。

  師:大象博士說今天他甭提有多高興了(課件演示畫面),我們班的小朋友真的是個個聰明、即愛動腦筋又愛提數學問題,他很喜歡和你們一起上數學課。你們呢?那你們跟大象博士說一說,今天學到了什么?

  板書設計:

  文 具

《第一單元》教案 篇11

  小學數學備課用紙年    級三年級課     題克  千克的認識上課教師第  一 單元(組)課時第一課時課型新授教學目標1、認識克、千克2、知道它們之間的關系教學重 難點了解質量單位克、千克以及它們之間的換算關系

  課前小研究設計1、掂一掂,稱一稱,1克有多重?1千克有多重?2、克與千克之間有什么關系?

  教       學        過        程                    

  一、導入新課:

  (出示掛圖)你們看,四個小朋友在干什么?

  他們正在看《動物趣聞》呢!讓我們和他們一切去了解一下動物的知識吧!

  二、講授新課

  (一)觀察:

  1、 他們從書中了解了哪些關于動物的知識?

  2、 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二)新授:

  出示問題:1克有多重?

  1、 你知道1克有多重嗎?聯系你平時見過的東西,估計一下。(與你的同位互相交流一下)

  2、 全班交流:多重是1克。

  (估計:一片口香糖大約是1克;一粒花生米大約1克;一枚2分硬幣大約重1克……)

  3、 用天平演示操作,認識1克。

  (出示小博士的話:平時我們常說的物品有多重,實際是指物品的質量是多少。表示較輕物品的質量,常用克作單位,克用“g”表示。)

  你還知道哪些物品的質量常用克作單位?

  4、 拿出自己準備的較輕的物品,自己掂一掂,估計一下它有多重,同位可以互相交流一下。

  最后,再稱一稱,驗證一下。

  5、如果物品比較重,我們還用克作單位嗎?

  出示問題:1千克有多重?

  6、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先在小組內估計一下。

  (估計:1暖瓶水約重1千克;兩袋鹽重1千克……)

  個人補充意見

  教      學      過      程

  7、認識1千克:

  (出示小博士的話:表示較重物品的質量,常用千克作單位。1千克又叫1公斤。千克用“kg”表示。)

  8、克與千克是什么關系呢?

  1千克=1000克

  9、哪些物品的質量常用千克作單位?(全班交流)

  10、你知道自己的體重是多少嗎?(小組內交流)

  三、鞏固與應用:

  1、看圖說說這些物品有多重?(自主練習1)

  2、實踐活動:掂一掂,稱一稱(自主練習3)

  四、小結

  今天我們認識兩個表示物品質量的單位——克和千克,回家后找一找,掂一掂,看看我們的生活中常用物品有多重?都有哪些物品分別用它們作單位?下節課我們一起交流。

  個人補充意見

  練習題設計

  1、找一找,說一說,在我們教室里,哪些物體的面是我們今天學過的圖形。

  2、想一想,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的面是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或圓。

  設計板書

  認識克與千克

  克        g    

  千克      kg

  1千克=1000克

  作業布置自主練習1、2、3題

  課后反思

  小學數學備課用紙年    級三年級課     題噸的認識上課教師第  一 單元(組)課時第二課時課型新授教學目標1、認識噸   2、知道噸與千克之間的關系3、初步感受1噸有多重教學重 難點

  聯系生活實際,感受三種常用質量單位以及他們的關系是本單元教學的重點;噸的認識是本單元的難點。

  課前小研究設計1、查資料看課本了解1噸有多重?2、噸與千克之間有什么關系?

  教       學        過        程                    

  一、復習:

  1、上節課我們認識了兩個常用的質量單位,誰記得是什么?

  2、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呢?

  3、小練習,看誰做的又對又快。

  3千克=(       )克      5000克=(    )千克

  (    )千克=8000克     (        )克=4千克

  4、下面的物品可能有多重?填上合適的質量單位。(自主練習2)

  二、新授:

  1、出示:19xx年在大西洋捕到的一條藍鯨重15噸,它的腎重1噸。

  你知道1噸有多重嗎?

  2、出示小博士的話:1000千克就是1噸。計量很重的物品或大宗物品的質量,通常用噸作單位。噸用“t”表示。

  1噸=1000千克

  3、感受1噸

  4、請幾位學生抬一袋大米,感受一下,這袋大米重25千克,那么40袋大米大約重1噸。

  5、什么物品一般用噸作單位?

  個人補充意見

  教      學      過      程

  三、鞏固練習

  1、自主練習4    先看圖,弄清圖意再回答。

  2、自主練習5    學生自己完成練習   同位互相你問我答。

  3、自主練習6    指名說說圖意  自己完成:這艘船能一次將貨物運完嗎?

  全班交流

  4、自主練習7    出示圖畫:認識它們嗎?   自己試著填一填

  說說為什么填寫這樣的單位   說說你對這些動物的了解。

  個人補充意見

  練習題設計

  自主練習4—7題

  設計板書

  認識噸(t)

  1噸=1000千克

  作業布置

  課外小調查:調查常見物品的質量

  課后反思

  木李鎮小學數學備課用紙年    級三年級課     題克 、 千克、噸的練習上課教師第  一 單元(組)課時第三課時課型練習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進一步加深對三個常用質量單位的認識。

  2、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教學重 難點進一步加深對三種常用質量單位以及他們的關系

  課前小研究設計自主練習10題中的前4個小題

  教       學        過        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今天讓我們一起來復習一下我們學過的質量單位。

  二、鞏固練習

  1、自主練習8

  出示掛圖:認識這幾種球嗎?

  說說它們分別是多重?哪種球最重?哪種球最輕? 排球比籃球輕多少克?

  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

  2、自主練習9  小組競賽,開火車

  要求:書寫端正,速度快,正確率高

  3、自主練習10    自己完成,同位互相檢查,看誰做的又對又快。

  全班交流:錯誤出現的主要原因

  4、自主練習11   出示掛圖:一個超市的糧食專柜 今天有什么糧食?價格分別是多少?(注意特價大米,理解“限買”)買4千克綠豆需要多少錢?

  買5千克大米,你想怎么買?需要多少錢?

  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

  5、自主練習12    小組內交流自己的課外調查情況

  每組派代表,全班交流

  個人補充意見

  教      學      過      程

  6、自主練習13   師生、生生做游戲:猜體重

  7、你知道嗎?  出示小知識,自己讀一讀。說說你了解到了什么?

  8、小常識:認識各種各樣的秤

  學生交流:你見過這樣的秤嗎?在哪兒見過的?一般用它稱什么物品?……

  三、小結

  個人補充意見

  練習題設計

  自主練習8—13題。

  設計板書

  克、千克、噸的練習

  1千克=1000克

  1噸=1000千克

  作業布置學習樂園

  課后反思

  木李鎮小學數學備課用紙年    級三年級課     題整理復習上課教師第  一 單元(組)課時第四課時課型復習教學目標

  1、進一步認識克、千克、噸三個質量單位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2、加強數學知識與生活的聯系,感受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教學重 難點

  聯系生活實際,感受三種常用質量單位以及他們的關系是本單元教學的重點;噸的認識是本單元的難點。

  課前小研究設計1、看教材第10頁情景圖回答問題

  教       學        過        程                    

  一、導入:

  看,今天我們準備了這么多東西,我們把它們整理一下,開個小超市,怎么樣?

  師生動手整理

  聘請超市小營業員

  二、我學會了嗎?

  1、小超市開業了!先請我們的營業員來介紹一下里面的商品吧!

  (重點放在物品的質量)

  2、估一估,多少個香蕉大約重1千克?(估計后,可以稱一下進行驗證。)

  3、你喜歡的食品重多少克?

  4、一個西瓜大約重5千克。10個、20個……200個呢?

  5、還可以提出什么問題?

  三、豐收園

  1、談談你學習這一單元的收獲

  2、評價一下你的小伙伴

  個人補充意見

  教      學      過      程

  個人補充意見

  練習題設計

  學習樂園

  設計板書

  克、千克、噸的認識

  作業布置

  課小調查:調查常見物品的質量

  課后反思

《第一單元》教案 篇12

  1、我們愛你啊,中國

  教學要求: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初步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初步感知詩歌內容,激發學生熱愛偉大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通過朗讀、誦讀,感受祖國幅員遼闊、景色優美、物產豐富,民族眾多、歷史悠久的特點,偉岸高潔的品質,開拓進取的精神。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切入:

  1、 欣賞歌曲《我愛你,中國》

  2、 今天我們學習一首歌唱祖國的詩歌,揭題,范讀。

  二、朗讀感知:

  1、 自由朗讀全詩兩遍,要求讀準字音,把詩句讀流暢,劃出不理解的句子。

  2、 小組練讀,交流問題,組內討論解決一些問題。

  思考:想想課文講述了祖國的哪些可愛之處?

  (幅員遼闊 山河壯麗 物產豐富 文化燦爛 民族偉大 奮發開拓)

  3、 從詩的表現形式來看,課文可分幾個部分?

  第一段(1):寫祖國幅員遼闊,總結全詩。

  第二段(2—6):從不同角度。歌頌贊美可愛的祖國。

  第三段(7):總結全文。

  4、齊讀全詩,初步體會祖國的可愛。

  三、學習第一段

  1、 齊讀。理解“碧波、群星閃爍、銀裝素裹、洋溢”。

  2、 思考:(1)這一段是從哪兩個寫祖國幅員遼闊的?

  (2)“啊,我們愛你,中國!”這句詩在全詩中有什么作用?

  3、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三、指導寫字

  1、 鞏固生字的讀音。

  2、 在寫這些生字的時候,應注意什么?

  3、 你想提醒同學寫哪個字時要注意什么?

  4、 用鋼筆描紅,臨寫。

  四、作業

  1、 朗讀詩歌。

  2、 抄寫詞語。

  第二課時

  一、 復習

  1、 聽寫詞語

  2、 朗讀全詩,說說你知道了祖國有哪些可愛的地方。

  二、品讀體味:

  1、學習第2節。

  (1)朗讀并理解詞語:清奇俊秀 濃妝淡抹 飄渺 波瀾壯闊

  (2)讀了這幾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3)除了詩里寫的,你還知道祖國有哪些美麗風景?說一說。

  (4)有感情地朗讀,背誦。

  (5)小結學法。

  2、用同樣的方法自學第3——6節,再交流談論,教師適當指導補充。

  第三節:介紹祖國名產。著重理解:醇美 光潔絢麗 巧奪天工

  第四節:各民族有代表性的風物。結合圖或錄象簡介:傣家族樓 布達拉宮 吐魯番 戈壁灘。理解詞語“巍峨”

  第五節:古老燦爛的文化,改革開放的成就。理解“新歌”、“滾滾春潮”、“希望之火”。

  第六節:偉大的民族精神各指什么?

  3、朗讀第2——6節,進一步體會祖國的迷人可愛。

  三、學習第三段。

  1、朗讀第7節,說說“驕傲、自豪”是針對什么說的,“奮發、開拓”又是針對什么來說的?

  2、理解“我們愛你啊,中國”在全詩中的作用。(總結全詩、呼應開頭)

  3、齊讀,表現出豪邁之氣及為振興中華而努力奮斗的堅定決心。

  4、朗讀、背誦全詩。

  四、布置作業

  [1] [2] [3] [4] [5] [6]  下一頁

  2、鄭成功

  教學目標:

  1、了解鄭成功生平的主要功績,感受這位民族英雄的豐功偉績,增強對民族英雄的崇敬緬懷之情。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分清課文的層次結構,用小標題概括課文第二部分“收復中國臺灣”各小節的大意。

  3、重點學習第五自然段描寫戰斗場面的方法,運用方法描繪一個戰斗場面。

  4、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詞和一些重點詞。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簡單了解鄭成功的生平事跡。學生在自讀1、2兩小節的基礎上,練習介紹鄭成功的籍貫、偉大功業等。

  2、把課文讀正確、流利,認識課文的層次結構。

  3、學習本課的生字詞,理解詞語的意思。

  教學過程:

  1、出示鄭成功的圖片,師簡單介紹他的基本情況。

  2、生讀1、9自然段,再介紹。(師板書:偉大功業  收復中國臺灣  建設中國臺灣)

  3、默讀瀏覽全文,劃分層次。

  4、學習“建設中國臺灣”:

  鄭成功是從哪兩方面建設中國臺灣的?

  5、初讀,讀正確,讀流利。

  (1)指名讀

  (2)結合指名讀課文時,學習生字詞,掃除閱讀障礙。

  6、布置課堂作業。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完整地了解鄭成功收復臺灣的過程,給2、3、4、5、6各小節概括小標題,重點學習第五自然段的寫法,感受鄭成功的愛國情懷、善于帶軍和鄭軍官兵的英勇善戰。

  2、正確、流利并有感情地朗讀第二部分,補充相關資料,加強學生對侵略者和鄭成功的認識和感受。

  3、運用點面結合的方法描繪一個戰斗場面。

  4、簡要復述鄭成功“收復中國臺灣”和“建設中國臺灣”的豐功偉績。

  教學過程;

  一、復習:課文介紹了鄭成功的哪兩個事跡?

  過渡:鄭成功怎么會收復中國臺灣呢?他又是如何收復的呢?我們來繼續學習課文。

  二、學習第二段和第三段。

  1、默讀,思考小標題,用四字概括。

  2、交流小標題。

  3、師指“急需收復”,這一節中首先一個“強占”應引起我們的思考。(1)“強占”什么意思?(2)他們為什么要強占中國臺灣?(3)他們是憑借著什么強占中國臺灣的?師簡介強占情況。這一節中還有一詞需要體會“殘酷地奴役”,你們認為什么叫“殘酷地奴役”?他們是怎樣殘酷奴役臺灣同胞的呢?

  我們來聽一聽這個資料。

  5、看了這一幅幅畫面,你心情怎樣,你想干什么?你們能把這種感受讀出來嗎?我不但要聽你聲音,而且要看你的表情。

  6、師:是呀,面對侵略者的橫行霸道,作為一個中國人,怎能不憤慨呢?作為一向胸懷收復中國臺灣偉大抱負的鄭成功來說,怎能不慷慨激昂、痛下決心呢?

  7、(出示“鄭成功慷慨激昂地說:‘中國臺灣自古以來……’)誰來有感情地朗讀。

  你的語調為什么這樣激動高昂?

  8、過渡:只有決心大,才有巨大的行動。鄭成功不僅是決心的巨人,更是行動的巨人。大丈夫“言必行,行必果”。來,我們來讀讀接下來他是怎么做的。做得怎么樣。(指名回答)

  9、俗話說得好,不打無準備之戰。你是怎樣理解這句話的?

  10、鄭成功在戰前準備工作上,你們覺得做的怎么樣?可以用哪個詞來形容?

  11、對,鄭成功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工作。默讀,思考:鄭成功為收復中國臺灣做了充分準備工作。所以他的艦隊(                );所以他親手訓練的海軍(               );所以他對戰斗(                 )。

  12、你們認為應該怎樣朗讀這些內容?指名感情朗讀。生評。請你們聽聽最好的朗讀。(放配樂朗讀)齊聲朗讀。

  13、過渡:讓我們跟隨充滿自信的鄭軍官兵走近激烈的戰斗場面,去感受一下他們的英勇善戰。(板書:英勇善戰)

  14、輕聲自由讀,用筆劃出表現鄭軍官兵英勇善戰詞句。

  13、交流詞句。你能有感情地讀這句嗎?你讀出了什么?

  14、齊讀表現鄭軍官兵英勇善戰的4句話:先示范讀,再齊讀。鄭軍的英勇善戰,我想是作者重點要贊頌的。但既然是對戰斗場面的描寫,必然也少不了對侵略者的描寫。有哪些語句?(1)什么叫企圖?什么叫負隅?什么叫頑抗?能不能把頑抗改成抵抗?為什么呢?(師講解貶義詞,褒義詞)(2)描寫敵人的貶義詞還有哪些?(3)可以用什么詞來形容敵人的表現?指導朗讀:分形式讀,如,師讀敵軍句子,生齊讀我軍戰斗場面,一生讀對一個炮手的戰斗描寫的句子。 14、師講解:這節中除了重點描寫我軍如何英勇善戰外,還從反面簡介了敵軍的一些表現,更加反襯出了我軍的英勇善戰。這節不僅有對整個戰斗場面的描寫,也有對一個炮手點的描寫。這樣點面結合,就把戰斗場面寫具體了。讓我們再來感受一下激烈的戰斗場面,體會一下這節的寫作方法。再來跟剛才一樣讀一遍。

  15、過渡;鄭成功收復臺灣的抱負終于得于實現,他終于把廣大臺胞從荷蘭侵略者的魔爪下解救了出來。他的這一豐功偉績后來人怎能不永遠牢記呢?(出示最后一句話)

  三、總結

  1、齊讀

  2、聯想起哪些詞來形容取得的偉大功業?

  四、作業

  1、小練筆。運用點面結合、反面襯托的寫法描寫一個戰斗場面。

  2、拓展延伸。通過上網、讀書、看電視等途徑收集有關鄭成功的資料,并有選擇地作好一面摘記,準備交流。

  附板書:

  ↗ 決心很大

  ↗ 收復中國臺灣  

  鄭成功             →準備充分

  (民族英雄)           ↘英勇善戰

  ↘ 建設中國臺灣

  上一頁  [1] [2] [3] [4] [5] [6]  下一頁

  3、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

  一、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綠線中的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通過具體語言材料感知并體會肖邦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二、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

  你了解哪些音樂家?(聶耳、冼星海等)

  今天,我們學習一篇寫一位外國音樂家故事的課文。(板書: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

  從這課題你看出了什么?還有什么疑問嗎?

  (“我”不在祖國,但十分思念、熱愛祖國,不然怎么要將心臟帶回祖國呢?“我”是誰?“我”怎么會離開自己祖國的?“我”為什么不能回到祖國?“我”是在什么情況下說這話的?)

  二、初讀指導。

  1、自由讀課文,要求:

  (1)畫出生字,邊認字邊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2)畫出生字詞及不理解的詞語,借助字典并聯系上下文理解意思。

  2、檢查自讀情況。

  (1)讀生字詞,相機正音。

  深淵 霧靄 吶喊 盛滿 疾馳 蠟燭

  維斯瓦河 消逝 催人奮起 肺結核病

  (2)指名試讀課文,看是否流利,了解部分詞語掌握情況。

  霧靄:霧氣。

  疾馳:馬車奔馳。

  催人奮起:叫人趕快行動。

  吶喊:大聲喊叫助威。

  亡國:國家滅亡。

  消逝:消失。

  肺結核病:慢性傳染病,通稱肺病。

  3、默讀課文,思考揭題時提出的問題答案各在文中哪一部分。

  4、指導分段。

  三、精讀指導。

  1、回答:“我”是誰?(波蘭年輕而富有才華的音樂家肖邦)文章哪一部分告訴了我們?(第一段)

  補充介紹:

  肖邦,6歲就開始學習鋼琴,7歲學習作曲,8歲便在音樂會上登臺演出,16歲時進華沙音樂學院作曲班,不到20歲已是華沙很有句的鋼琴家和作曲家。

  2、默讀第一段,思考:你還知道什么?

  (1)交流:肖邦為什么離開自己的祖國。

  (2)指名讀有關語句。

  在世界地圖上找出歐洲、波蘭及俄國。

  幫助理解:

  瓜分:像切瓜一樣地分割。

  深淵:原指很深的水。文中比喻波蘭人民遭受的苦難極深。(聯系從書報、電影電視那里了解到的舊中國遭受帝國主義列強侵略時,百姓被欺凌、被壓迫的悲慘遭遇來幫助理解。)

  3、指導朗讀。

  正當這個富有才華的音樂家為祖國和人民施展他的音樂才能時,他卻--不得不離開自己的祖國,該是多么--悲憤!

  體會肖邦當時的悲憤之情。

  朗讀時要求語調低沉、激憤,語速稍緩,重讀“不得不”。

  范讀,指名讀,齊讀。

  四、指導書寫。

  邦:左右基本等寬。瓦:末筆是點。

  馳:左窄而長,右寬而扁。亡:橫要長。

  催:范寫。指出注意點。逝:注意筆順。

  燭:筆畫安排要勻稱。肺:右邊末筆是“|”。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讀了課文第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板書: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

  不得不離開

  肖邦波蘭)

  指名讀第一段。

  過渡:既然是不得不離開祖國,那么離別的情景肯定是令人難忘的。

  二、繼續精讀訓練。

  1、學習第二段。

  (1)默讀第二段,弄清文中寫了告別的哪幾個場景。

  (2)交流:詠唱送別曲;老師的叮囑;贈送銀杯。

  (3)自由讀對這三個場景的描寫,看看哪兒特別感動你,為什么。

  (4)交流并指導朗讀。

  埃斯內爾和同學們在肖邦懷著凄涼而又悲憤的心情離開首都華沙來為他送行,肖邦事先并不知道,這從“突然”一詞可以看出,而且送別曲《即使你遠在他鄉》是老師“特地”為他譜寫的。

  請想象師生詠唱送別曲時,是怎樣的神情。

  指名讀有關語句,體會深厚的師生之情。

  埃斯內爾“緊緊地”握住肖邦的手,他說的話“……無論……都不要……啊”是何等懇切!

  想象埃斯內爾此時的激動心情。

  自由讀、男生讀,體會老師語氣之懇切。

  老師把祖國的泥土作為“特殊的禮物”送給肖邦,使他激動萬分,實在感人。

  出示:埃斯內爾又捧過一只閃閃發光的銀杯,深情地對肖邦說;“這里裝的是祖國波蘭的泥土,它是我們送給你的特殊禮物,請收下吧!”

  思考:埃斯內爾為什么把泥土作為“特殊禮物”送給肖邦?(提示:聯系前面老師說的話思考)(老師要肖邦走到哪兒都不要忘了災難深重的祖國和處在水深火熱中的人民)

  朗讀體會埃斯內爾的深情。

  此時此刻,此情此景,肖邦怎能不激動呢?指名讀有關語句。

  (5)朗讀全段,體會師生之間真摯深厚的情感。

  (6)過渡:肖邦帶著祖國的泥土,告別了親人,離開了他深愛著的家園,上路了。

  2、學習第三段。

  (1)指名讀第3自然段,出示:悲憤欲絕(讀)

  ①查字典,解釋“絕”:氣息中止。

  ②說說詞語的意思:悲痛憤怒到了極點。

  (2)引讀:什么消息令肖邦悲憤欲絕?肖邦是怎樣做的?

  (3)想象波蘭人民起義失敗,一個個倒在敵人槍口下的情景和波蘭人民聽到《革命進行曲》,振奮精神,重新拿起武器抗爭的情景。

  (4)從肖邦的舉動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熾熱的愛國情感,身在國外,心系祖國。)

  (5)默讀第4自然段,思考寫了什么。

  (6)交流。

  理解“徹夜”。(通宵,整夜)

  比較:他勉勵自己要工作、工作、再工作。

  他勉勵自己要工作、工作,再工作。

  朗讀體會肖邦忘我工作的精神。

  自由讀、指名讀。

  (7)思考:他為什么要這么做?

  交流,出示:

  肖邦日夜思考著祖國。他把亡國的痛苦和對祖國前途的憂慮,全部傾注在自己的音樂創作之中。

  朗讀體會肖邦思念祖國的情懷。重讀帶點的詞。

  (8)引讀:所以,“他……時間……可是他……“

  看插圖,肖邦就是這樣夜以繼日地在鋼琴前工作、工作。思鄉情,亡國恨,隨著琴聲從他的作品里流淌出來。因此,這個時候,肖邦無論在鋼琴演奏還是在音樂創作方面,都取得了驚人的成就。

  (9)小結:這一段寫什么?(肖邦日夜思念祖國,將一腔勢血化成音符,忘我地進行音樂創作。)

  三、試背第二段。想想如何記憶。

  同桌互背,指名背。

  小結:背誦也要講究方法,方法得當,事半功倍。

  四、繼續精讀訓練第四段。

  過渡:時間在肖邦的緊張工作中飛逝。

  1、指句讀。

  2、出示:彌留之際,肖邦緊緊地握著姐姐路德維卡的手,喃喃地說:“我死后,請把我的心臟帶回去,我要長眠在祖國的地下。”

  (1)什么叫“彌留之際”?

  (2)肖邦為什么病得這樣重?

  (3)肖邦彌留之際哪來的力量“緊緊握著”姐姐的手?(積聚全部的力量,請求姐姐一定要記住他的遺言。)

  (4)朗讀肖邦的話,看看表達了他怎樣的思想感情。(至死不忘祖國的強烈的愛國情感。)

  3、想象肖邦此時在想什么。(我的災難深重的祖國呀,整整18年,我無時無刻不在思念著你,努力做著一個赤子應該做的一切……我生不能回到你的身邊,死后也要長眠于你的懷抱……)

  4、引讀第6自然段。

  (1)理解“與世長辭”。

  (2)讀一讀,比一比,說說有什么不同。

  (肖邦就這樣與世長辭了。肖邦就是這樣帶著亡國之恨在異國他鄉與世長辭了。)

  (當時他39歲。當時他才39歲。)

  交流,小結:兩組中的第二句話突出了肖邦的悲憤之情,亡國之恨。

  五、總結課文,朗讀全文。

  課文講波蘭音樂家肖邦在異國他鄉不忘亡國之恨,彌留之際請求把心臟帶回祖國,表達了他對祖國強烈的愛。

  板書:

  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

  不得不離開

  肖邦波蘭

  日夜思念 忘我工作      

  彌留之際的請求

  上一頁  [1] [2] [3] [4] [5] [6]  下一頁          

  4、古詩兩首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教學目標:

  1.理解古詩內容,體會詩人的情感,感悟意境。

  2.誦讀古詩,在品詞析句中感受古詩詞的藝術魅力,提高欣賞水平。

  教學重點:理解詩意,體會詩情

  教學難點:品詞析句,提高對古詩的欣賞水平

  教學方法:以讀促悟,悟中品讀 

  教學準備:搜集相關的背景資料

  教學過程:

  一、延伸導入

  課前同學們背了那么多古詩,背得那么投入,老師真為你們感到驕傲。這節課我們再來學習杜甫寫的一首七言詩,也是杜集中一篇別具風神的佳作——《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二、初讀古詩,了解背景

  1.請同學們看書或看大屏幕自己出聲讀一讀這首詩。

  2.交流初讀后的感受,提出疑問。

  3.結合題目了解背景。

  (詩題寫到了當時的一個歷史事件,關于這一事件的時代背景以及詩人所處的境地,大家有必要了解一下。課前誰搜集資料有所了解,請給大家講一講。)

  三、自由讀詩,引發思考

  1.學生自由讀詩,讀通讀順,試著讀出詩人高興、喜悅的心情來。

  2.指名朗讀,評價促思。

  (聽了剛才同學的朗讀,大家都感到這首詩的內涵沒有讀出來,有什么好辦法把這首詩讀好呢?)

  3.學生交流獨特的學習方法,教師加以肯定和點撥。

  四、研讀古詩,品評賞析

  1.請同學們深入詩歌中細細讀一讀,品一品,對哪一兩句感興趣,就重點研讀一下這兩句。

  2、自由研讀,匯報交流。

  (引導學生在讀中悟,悟中讀,讀后評,評促悟的學習過程中,加深對詩文的感悟和體驗。鼓勵學生讀出自己的個性,讀出自己的理解,不斷提高古詩的欣賞水平。)

  五、課外研讀,提高積累

  同學們學詩的興致這樣高,老師為大家再推薦杜甫寫的另外一首詩歌《春望》,希望同學們運用剛才的學詩方法,好好研讀一下,作為課外積累。

  六 、 板書設計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杜甫

  喜極而泣

  欣喜若狂

  忘乎所以

  歸心似箭

  《示兒》

  教學目標:

  1、學會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乃翁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并默寫本詩。

  3、體會詩中表達的強烈愛國情感。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在我國歷代的許多詩歌作品中,有一首詩深深的打動了我的心。這首詩就是我國宋代愛國詩人陸游在臨終時留給兒子的遺言。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這首《示兒》。

  二、質疑

  (一)、輕聲的讀這首詩,想想你有什么問題要你要提的嗎?

  學生可能提的問題有:

  1、這首詩的作者陸游是怎樣一個人?

  2、這首詩是在什么樣的情況下寫得?

  3、對這首詩中的理解上的一些問題。

  4、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三、網站導航

  1、同學們想知道的可真不少,今天我們通過網絡來學習這篇課文,大家有沒有信心來學好一課?我們先來看一下今天的網絡課件里有些什么內容?

  2、你準備怎樣來學習這篇課文呢?你能告訴大家你準備先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第三步做什么?

  3 、教師歸納

  第一步:把這首詩讀正確。

  第二步、能過重點的詞語理解這首詩的意思。

  第三步、體會詩句中表現出來的思想感情。

  第四步、進行有感情的朗讀。

  四、學生自主學習

  五、學生交流學習的結果

  1、指名詩本詩,讀后評價有無讀錯的地方。

  2、交流你讀懂了什么?你想說些什么話?

  (1)說說詩的意思。

  (2)你還想說些什么?

  (3)你能把它讀好嗎?

  六、反復品讀,感情詩歌表達的愛國主義情感

  當時北宋被金兵占領,南宋小朝廷無意北進收復故土,北宋人民處于國破家亡、水深火熱的空難中,日日盼宋軍收復失地,統一國家。偉大的愛國詩人陸游在臨死前也不忘收復中原,同學們談的體會真好,能不能把你的體會用朗讀的形式表現出來呢,讓我們一起來試一試,教師配上音樂。

  1、自由讀

  2 、小組內相互讀,然后選一個讀的最好的同學代表本組來進行表演。

  3、小組代表讀,讀后評議

  4、全班讀

  5、指名背誦

  6、全班背誦

  七、作品發表

  同學們,此時此刻陸游的兒子會想些什么,會說些什么呢,現在你就是陸游的兒子,請把你要說的話發表在作品欄里。

  八、測試

  讀下面的短信,用詩填空。

  中國臺灣小朋友: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的祖國日益強大,香港、澳門回到了祖國懷抱,可你們遠離祖國母親,我們多么盼望你們早日回到祖國媽媽身邊!這里,我只好用陸游的一首來表達我這時的感受:“,。,”我深信:以后我們會團圓的,這也是我們全體大陸小朋友的愿望!

  歡迎到我們家鄉玩!

  江蘇省常熟市張橋中心小學六(4)班全體同學

  2003年4月18日

  九、課外延伸

  1、同學們,學了這首詩后你們還想知道些什么時候呢?

  偉大詩人陸游還有哪些其它的詩歌作品,

  2、請同學們收集一些陸游的其它作品發表在作品欄中。

  上一頁  [1] [2] [3] [4] [5] [6]  下一頁

  習作1 假期生活

  教學目標:

  1、學會在習作中寫出自己的獨特感受。

  2、學會細致的觀察生活與大自然,養成留心觀察、樂于及時記錄的習慣,提高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

  3、熱愛大自然,感受假期生活的樂趣。

  4、引導學生對習作進行修改,養成習作之后認真修改的習慣。

  教學重點:學會細致的觀察生活與大自然,養成留心觀察、樂于及時記錄的習慣,

  提高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

  教學難點:描寫細致,感受真實。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出示照片,講故事:

  (教師出示自己假期時在上海游玩拍攝的照片)

  講述自己假期愉快的旅游經歷。

  二、師生交流,激發寫作興趣:

  1、師:我想我們都喜歡出去游玩兒,去擁抱大自然,在假期中,想必大家也定

  有難忘的經歷?能告訴大家嗎?

  生自由交流。

  2、師:是呀,通過剛才的交流,讓我們回憶起了難忘的假期生活,與其回憶,

  還不如現在就動筆記錄下這一串串足跡,好嗎?

  三、片段賞析、發現寫作方法:

  1、師:我們到風景區游覽,欣賞自然風光,增長見識,留影拍照,真是一件樂

  事。那怎樣給自己最喜愛的照片配上一篇精彩的文章呢?大家相互討論一下,一會

  我們來獻計獻策。

  生討論。

  2、師:誰有好的建議,快給大家說說!

  (學生初步談到:(1)按一定順序,也就是旅行的順序來記,這樣更清晰;(2)

  要圍繞照片的內容來寫,把那里的美麗景色生動的描繪出來;(3)可以把照片的地

  點和內容作為文章的一個重要部分,精彩片斷;(4)要圍繞快樂來寫,寫出旅途的

  難忘。)

  對于以上的建議教師要給與及時地引導、歸納和鼓勵。

  3、師:我也給大家介紹兩種觀察景物的方法,一種就是定點觀察。如站在公園

  某一角,對公園進行由遠及近的觀察。又如我們登上塔頂,從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對

  塔下景物進行觀察。二就是移動觀察,它又叫移步換位法。就是隨著腳步的移動變

  換位置,一處一處地進行觀察。選好了觀察點,就是確定好了寫的順序。如這樣,

  就有條理有重點地寫下了作者在大會堂所看到的景物。

  四、創設情景,感悟寫作方法:

  1、師:同學們,我們要記錄自己的假期生活,你們還想到了什么?

  生:要把自己最喜歡、印象較深的地方作為重點來寫。

  2、師:能結合你具體情況給大家具體講一講嗎?

  3、師舉例讓學生練習說。

  五、理解“難忘”,拓寬學生思路,豐富寫作素材:

  1、剛才,大家在提建議時,說到了要記錄假期生活的快樂,那在你在假期中除了快樂的經歷讓你難忘以外,還有不同的感受讓你難忘嗎?

  教師引導學生廣泛發表自己的意見,說出自己難忘的經歷。

  生:可以是驚險的一段歷程;可以是緊張的一個畫面;可以是興奮的一個瞬間;可以是一次勇敢的嘗試;可以是一次后悔的經歷;可以是一種心酸的滋味……

  2、師:現在,對于“難忘的假期生活”,你又有什么新的理解?

  生:不一定只有快樂是難忘的題材,只要是一段有意義的經歷,都值得記錄下來;

  生:我們的寫作素材可以豐富一些,寫出自己的認為最值得難忘的經歷和故事,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

  3、師:是呀,一段難忘的童年之旅,之所以難忘,就是因為紀錄了你自己親身感受,刻骨銘心的歷程,也許是快樂的,也許是神奇的,也許是充滿挑戰的,只要你寫出自己的滋味來,就是一篇有價值的好文章。

  第二課時

  一、寫作提示:

  這節課,就請大家先回憶一下假期生活,想想令你印象深刻的事及當時的感

  受,然后有條理的寫下來,注意突出重點,寫出你的真情實感,一會我們交流。 

  二、學生寫作,教師巡視,了解學生作文情況。

  三、選擇寫的較好的文章,在班里進行賞析。

  教師側重選擇兩類文章: 

  1、條理清楚,內容具體,重點突出,結構好。

  2 、語言優美,對景色、心情、語言等的描寫較生動,且表達了自己真實的感受。

  教師引導學生互相評一評,作文中有哪些地方值得大家學習。

  四、剛才,我們欣賞了幾位同學的作文,相信對每位同學都有所啟發,這節課

  我們來精心修改自己的文章。我建議大家可以用方位、時間等順序來構成文章,這樣可以讓人視野清新,把筆墨多花在自然景觀的特色上。聯系自己的感受,把畫面呈現于腦海中,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把它寫出來。

  1、學生自己修改。

  2、教師發現問題及時幫學生解決,對部分學生幫他們開拓一下思路,發現共性問題隨機點拔。

  3、請學生大聲朗讀自己的習作,師生互評,發現問題,進行修改。

  4、小組內相互讀別人習作,幫助同學修改。

  上一頁  [1] [2] [3] [4] [5] [6]  下一頁

  練習1

  教學目標:

  1、語文與生活

  ①認識輕聲這一注音方法。

  ②能區別同一詞語是否輕聲在詞義上的區別。

  ③會運用輕聲的注音方法。

  2、誦讀與欣賞

  熟讀并背誦《愛我中華》,體會歌詞中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語文與生活。

  教學難點:熟讀并背誦《愛我中華》。

  教學過程:

  一、教學第一部分:語文與生活

  (一)學習第一題。

  1、讀題

  2、討論:古詩中“妻子”該怎么讀?

  3、教師小結

  (二)學習第二題。,

  1、出示題目

  2、學生比較,交流

  3、教師小結

  (三)學習第三題。

  1、小組討論選擇

  2、全班交流

  二、教學第二部分:誦讀與欣賞

  1、自由讀歌詞

  2、指名讀,正音

  3、討論理解

  4、欣賞歌曲

  5、教師小結

  四、總結,布置作業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寫好鋼筆字

  描紅古詩《示兒》,注意行款整齊,字體工整。

  2、寫好毛筆字

  學寫毛筆字“陪”“將”,注意字形左窄右寬。

  教學重點:寫好鋼筆字。

  教學難點:寫好毛筆字。

  教學過程:

  一、復習

  二、教學第三部分:寫好鋼筆字

  1、觀察字帖。

  2、交流觀察所得。

  3、教師補充:詩歌書寫應注意的問題。

  4、學生書寫,教師巡回指導。

  5、評比書寫情況。

  三、教學第五部分:寫好毛筆字

  1、復習毛筆字書寫要點

  2、讀帖

  ①字形特點

  ②筆畫特點

  3、教師示范書寫,講解要點

  4、學生書寫,教師巡回指導

  5、評講書寫作業

  四、總結本節課學習情況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口語交際

  ①通過查資料,了解一種以上少數民族風土人情和生活習慣。

  ②會用語句通順、條理清晰的語言介紹一種少數民族。

  教學重點:口語交際

  教學難點:會用語句通順、條理清晰的語言介紹一種少數民族。

  課前準備:學生搜集相關資料,了解一種少數民族

  教學過程:

  一、復習

  二、口語交際

  1、審題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國家,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聚居地區和風土人情、民俗習慣,請人選一個你了解的民族,向同學們作介紹。

  2、明確口語交際要求

  ①介紹一種你了解的少數民族的基本情況

  ②語句通順,條理清楚

  3、小組交流

  交流要求:

  ①符合口語交際要求

  ②小組中要體現互動,介紹人要能解答同學的疑問

  4、小組選出代表全班交流,學生評議、互動。

  5根據介紹情況進行評選,選出本次“口語小明星”

  6、教師總結

  三、總結,布置作業

  板書設計:

  介紹我國的一個民族

  要求:   ①介紹一種你了解的少數民族的基本情況

  ②語句通順,條理清楚

  上一頁  [1] [2] [3] [4] [5] [6] 

《第一單元》教案 篇13

  (教科版)六年級科學下冊教案

  第一單元  微小世界

  1. 放大鏡

  一、教材簡析:教科書共3頁,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為什么要用放大鏡觀察:先是讓學生回憶科學課學習中放大鏡的作用,然后讓學生填寫網狀圖和交流討論,了解人們使用放大鏡的工作范圍及意義。第二部分:放大鏡下的新發現:活動目的是對比用放大鏡和肉眼觀察到底有什么不同。第三部分:放大鏡的特點:希望學生觀察放大鏡鏡片的特點,并比較它的鏡片和普通的玻璃片、平面鏡片有什么不同,發現其中的秘密。二、教學背景:眼睛是人的主要觀察工具,但人的最高視力也只能看清楚1/5毫米的微小物體。多少年來,發明一種能看到更小物體的工具一直是人類的夢想。早在一千多年前,人們發明了放大鏡。今天放大鏡在我們的生活、工作、學習中被廣泛使用。    學生對放大鏡并不陌生,從三年級起放大鏡就伴隨著孩子們的科學學習。但是他們對人類發明放大鏡的意義以及放大鏡的結構和功能不一定很了解。本課鼓勵學生在帶著新的問題用放大鏡進行觀察的過程中,有新的發現。同時學習和了解一些關于放大鏡的簡單光學知識。三、教學設計:教學目標(一)科學概念:1.放大鏡是凸透鏡,凸透鏡具有放大物體圖像的功能,用放大鏡觀察物體能看到更多的細節。2.放大鏡廣泛應用在人們生活生產的許多方面。3.放大鏡鏡片的特點是透明和中間較厚(凸起)。科學詞匯:凸透鏡、透明、細節。(二)過程與方法:1.正確用放大鏡觀察物體。2.比較用肉眼觀察和用放大鏡觀察的不同。科學方法:正確觀察、比較區別。(三)情感,態度,價值觀:1.理解使用放大鏡觀察的意義。2.增強用放大鏡觀察身邊世界的興趣。3.認識到從肉眼觀察到發明放大鏡是人類的一大進步。核心價值觀:工具與觀察教學重難點重點:引領學生走進微小世界,能正確使用放大鏡觀察物體的細微部分;了解放大鏡鏡片的特點是“凸”“透”鏡。難點:能利用簡單的材料制作放大鏡。      放大鏡放大倍數與大小無關,取決于它的凸度。教學準備   教     具學     具說明與提醒課件和展臺實物:放大鏡、玻璃片、圓柱形和球形的透明器皿、平面鏡片放大鏡、報紙(有圖文)、透明食品保鮮袋、橡皮筋、水等。記錄用紙1.放大鏡最好準備有:大小相同,放大倍數不同;大小不同,放大倍數相同。2.使用放大鏡時要把觀察到的圖像及時記錄下來,或寫或畫。3.放大鏡使用方法指導。教   學   流   程→→→揭示課題         運用工具         記錄新發現        自主探究       激發興趣使用領域         掌握方法        分析放大原因        尋找共通處       拓展延伸活   動   過   程基  礎  設  計個  性  設 計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1. 在人體的感覺器官中,眼睛從外界接受的信息最多。那么,請你猜一猜人的肉眼能看清的最小物體有多大呢?生:人的最高視力也只能看清楚1/5毫米的微小物體。(單元導讀里面有介紹)教師:因此人們往往會借助工具來觀察身邊的事物,而放大鏡就是我們在科學學習中經常用到的工具,我們曾用它觀察過什么?(板書課題:放大鏡)   生:根據回憶匯報。2. 有哪些工作需要經常用到放大鏡?師引導讓學生盡量充分地例舉使用領域,交流后填寫第2頁的網狀圖:(它是視力不佳者的助視器,還適用于電子產品檢驗、線路板檢驗、集郵者欣賞鑒定郵票、珠寶商鑒定珠寶、公安人員用它觀察指紋毛發纖維等、農技人員用它觀察花蕊進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藝品的工匠工作時使用……)二、觀察事物,掌握方法:1.我們曾經用放大鏡觀察過很多物體,現在讓大家用放大鏡觀察課本中的一幅圖,怎樣使用放大鏡?請兩三個同學來演示一下。2.結合課本,討論演示的同學使用放大鏡的方法是否正確。3.邊示范邊講解使用放大鏡的兩種正確方法:目、鏡、物三者,目不動,鏡動或物動。4.學生操作練習。三、進入微小世界,比較中發現細節:1.現在大家先用眼睛看下自己的手背,再用放大鏡來觀察,放大圖像后,你看到了什么?與肉眼觀察比較有什么不同?2.交流,比較:用眼睛觀察和用放大鏡觀察有什么不同?           觀察手背記錄表用肉眼看到的用放大鏡看到的新發現3. 比較兩個直徑相同放大倍數不同的放大鏡。觀察:哪個放大鏡放得更大,放得更大的放大鏡與另一個放大鏡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觀察報紙中的比較微小的字體和圖片。(可選擇廣告欄等字體非常小的部分,再次體會工具作用)4. 教師用教學錄象出示計算機、電視機屏幕圖像。討論:在放大鏡下的計算機、電視機屏幕圖像是什么樣的?(課件演示放大鏡下屏幕圖,直接用放大看課文的插圖效果不好)教師簡單解釋放大鏡下看到的細節,說明放大了物體的圖像。(有條件,可欣賞幻燈片:“放大鏡下的物體”,板書:放大圖像)5. 小結:看來,放大鏡的確拓展了我們的視覺能力,不僅讓我們看清了細小物體,還發現了平時不太注意的細節。(板書:細節)四、分析特點,探究實踐:1. 觀察探究放大鏡的特征。師:放大鏡顧名思義是能“放大”,那么它能放大的秘密在哪里呢?(板書:放大)觀察:放大鏡與普通的玻璃、平面鏡片有哪什么不同?兩個不同放大倍數的放大鏡有什么相同的特點。交流討論。(鏡片具有“凸”、“透”的特點,板書:“凸”、“透”)(放大鏡的放大倍數取決于它的凸度)2. 教師出示盛滿水的燒瓶、燒杯、透明水杯,塑料薄膜。這些準備的物品中有沒有像放大鏡那樣能放大物體呢?請同學們找一找。3.小結:放大鏡的鏡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什么共同的特點?(中間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鏡也叫“凸透”鏡。五、結課,拓展延伸1.師:對于熟悉的放大鏡,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新的發現或收獲嗎?(放大鏡也叫凸透鏡,凸度越大放大倍數越大。運用放大鏡細心地觀察物體,還能看到很多有意思的細節)    2.(機動)課外制作各種各樣的放大鏡(根據學生材料制作)(課內時間不夠就用簡圖展示各種自制放大鏡)。板書設計放大鏡                  用途:……  “放大”物像、細節“凸透”鏡課外活動1.運用不同材料,自制放大鏡。(例如,水滴滴在玻璃板上)2.查閱資料:放大鏡相關的知識。生成預見1. 本課活動的重要工具——放大鏡,通過對這兩組有結構材料的研究,學生就比較容易掌握了“放大鏡不是越大放大倍數就越大”“放大鏡的放大倍數取決于它的凸度”這些科學概念。利用兩把同直徑相同倍數不同的放大鏡的對比觀察報紙上的文字,學生更是印象深刻,同時還發現“放大倍數大,視野縮小”的特點。2.“有哪些工作需要經常用到放大鏡?”的活動,通過相互交流補充,學生所了解的各領域放大鏡的作用是極其豐富的,有鐘表匠、集郵愛好者、文物考察、古董鑒定、老人看報等等,交流之后,再讓學生填寫完成教材中的圖表,以加深印象,積累資料。課堂評估1. “為什么要用放大鏡”要通過多種領域、職業的討論來激發學生認識:放大鏡是人們常用的觀察工具之一。2. 對于觀察的材料,除了教師提供報紙、手背等觀察對象外,要引導學生去觀察身邊更多的東西,如指紋、衣服上的纖維、筆跡、紙纖維等,再通過交流,通過信息分享,使學生進一步擴大感性認識的活動面。3. 通過課堂內的學習,在課外自制放大鏡是知識的延伸。

《第一單元》教案 篇14

  秋天到(一)、導入課題

  1、 談話:小朋友們,你們知道一年有哪些季節嗎?現在是什么季節呢?(板書課題)你的周圍有什么變化嗎?

  2、 展示:師生展示收集的關于秋天的資料,學生說說秋天的特點,教師總結。

  (二)、進行新課

  1、抽學生讀課文,檢查學生讀書情況。

  2、正音,自主學習課文生字。

  (1)、四人小組交流生字的預習情況。(主要是哪些拼音容易讀錯,如:平翹舌、鼻邊音、前后鼻音、是否是多音字;哪些字容易寫錯;可以組什么詞;什么結構;什么偏旁)

  (2)、課堂內交流生字學習情況,抽學生教讀、教學生書空,教師指導,板書重點。

  易錯音的字:多音字:“轉”zhuan (轉涼轉換轉化) zhuan(轉動轉圈)

  翹舌音字:爽收霜邊音字:涼

  三拼音字:轉涼爽霜降香黃后鼻音字:豐

  v去掉兩點的規律:菊

  易錯形的字:轉排(注意筆順)

  課堂組詞(開火車形式進行),說結構、偏旁教師簡要板書。

  (3)、學生自由書空學習生字,教師出示生字卡片檢查鞏固。

  3、 再讀課文思考:秋天什么時候到?哪幾個月是秋天?

  (三)、布置作業

  (1)、抄寫課文生字

  (2)、給課文生字組詞

  (3)、熟讀課文

《第一單元》教案 篇15

  小學英語導學案

  主備人

  年級

  四

  時間

  本周應養成習慣

  提前預習的習慣

  課   題

  unit one my classroom

  學習目標1. 能聽懂、會說:what's in the classroom? one blackboard, one tv, many desks and chairs.并能在實際情景中運用。2. 能聽、說、認讀本課主要單詞:classroom, window, door, picture, blackboard, light,3. 能聽懂并能按照指令做事情。

  學習

  重難點重點:學習what's in the classroom?及相關單詞:classroom, window, door, picture, blackboard, light。難點:  1. window一詞注意w的發音,不要與v的發音混淆,教師在教學中應及時糾正。          2. 在回答"what's in the classroom?"時,注意單詞復數的讀音。

  課前準備1、 教材相配套的教學錄音帶  2、 教師自制的單詞卡  3、一張畫有教室的大圖

  學習過程

  時間

  議課過程 (一)熱身、復習 (warm-up / revision)

  1. 復習pencil, ruler, bag, book, pencil-case, sharpener, eraser, crayon,pen等單詞。

  2. 引導學生用以上單詞做問答練習,如:what's in the bag? what's in the pencil-case ?

  3. 在學生回答出問題后,教師可再追問:how many pencils/pens…?使學生能用復數進行回答。如:what's in the pencil-case? a ruler, two pencils…

  (二)呈現新課(presentation)

  1. 教師把一張畫有教室的大圖貼到黑板上,說:this is a classroom. what's in the classroom?

  2. 學生聽懂后,教師可先試著讓學生回答,能說出英文的學生給與表揚(desk, chair, picture都已學過),也可讓學生用中文回答。

  3. 告訴學生我們要學習有關classroom的內容,教讀classroom

  4.情境交流。就我們身在的教室提問:

  what's in the classroom?

  a blackboard, two lights, many desks and chairs…

  當學生只回答出 blackboard, light, desk and chairs 時,教師進一步再問:how many?引導學生說出:a blackboard 或one blackboard. two lights. 教師可以直接把many一詞告訴學生。

  5. 教師分別指著黑板,燈,桌子和椅子讓學生說出單詞。

  6. 出示單詞卡,讓學生進行認讀。教師可以告訴學生一些記憶單詞的方法。如觀察單詞的第一個字母和最后一個字母等。(把單詞卡貼到黑板上)

  7. 學生跟讀并模仿let's learn部分的內容。(使用教材相配套的教學錄音帶)

  8. 教師在學生學習了對話的基礎上,擴充詞匯量:there are many things in the classroom. what are they?

  9.讓學生觀看教學課件, 學習其它單詞。可從已學的單詞過渡到新單詞。

  10.教師指著教室中的相關事物問學生:what's this?讓學生回答。

  11.教師出示單詞卡,讓學生進行認讀。(并把單詞卡貼到黑板上)

  12.看黑板上所貼的單詞卡,反復讀出單詞。

  13.讓學生做pair work: 根據教室中的實際情況,自編對話

  14.學生展示練習情況,教師注意學生對名詞復數的運用,及時給與指導。糾正學生錯誤時注意方式方法,不要打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對于說得很好的學生應及時表揚。

  15. 教師和學生用英語進行交流,導入let's do的學習。i can do many things in the classroom.: open the door, turn on the light, clean the window, put up the picture, clean the blackboard and sweep the floor. 教師盡量把說話的速度放慢一些,邊說邊做出相應的動作,以便使學生理解。

  16.教師先說詞組, 然后再讓能力較強的學生代替教師發布指令,讓其他學生根據指令做出相應的動作。建議多讓一些學生參與進來,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三)趣味訓練(practice)

  游戲1:

  做"listen an find"的游戲。如:教師讀door, 那么各組被指定為這個單詞的學生就必須馬上跑到教室門的位置。然后由各組的其他同學判斷對錯。對了加分,教師接著讀下一個單詞,游戲繼續。最后,比一比哪個組得分最多,哪個組就獲勝。  (四)作業布置(homework)

  listen, draw and say

  1. 教師發給每個學生一張圖畫紙。

  2. 教師說一段話,學生根據所聽到的內容在紙上作畫。

  所聽內容:this is my classroom. what's in the classroom? a picture, two blackboards, two doors, three windows, six lights , many desks and chairs.

  3. 請學生說出自己所畫的內容,核對答案。

  4. 兩人一組,看圖做問答。

  課堂

  檢測看圖,判斷。where is the green book?   it is under the teacher's desk .(  )where is the kite?         it is near the window.          (  )where is the picture ?     it is near the kite .           (  )where is the blue pencil box? it is on the floor.          (  )

  板書

  設計

  課后

  反思

  柏芽小學英語導學案

  主備人

  張鳳霞

  年級

  四

  時間

  本周應養成習慣提前預習的習慣

  課   題

  a . let's talk

  學習目標   1. 聽懂、會說并能在日常生活中運用we have...這一句型。    2. 聽懂、會說表建議的句子"let's go and see."

  3. 能聽懂、會說并能恰當使用表示方位的詞near。

  學習

  重難點重點: 學習句子we have a new classroom. we have 6 new lights;學習用near表示方位。

  難點: 學生對our 和my 的表達要比理解稍難些。our 一詞的發音對學生來說讀準不太容易。

  課前準備    1. 學生自帶一件物品,最好是有關已學過的英文單詞。

  2. 一張畫有教室的大幅圖片。

  3. 教材相配套的教學錄音帶。

  學習過程

  時間

  議課過程(一)熱身、復習(warm-up/revision)

  1. 復習已學句型:this is… i have… 教師手拿一個毛絨玩具,說:i have a dog , this is my new dog.

  2. 讓學生用事先準備好的實物模仿句子

  3. 當學生能夠說出句子時,教師可提問:where is it? 啟發學生用學過的知識回答:it's on/in/under/the …

  4. 在學生回答where is it?時,教師可以適當的加入near 一詞,it's near the… 讓學生在實際的情景中理解near 的含義并運用。   (二)呈現新課(presentation) 1. 教師出示amy和mike的頭像,問:who's he? who's she?學生回答出amy和mike后,教師補充:amy and mike are classmates. 讓學生猜classmate 的含義。教讀classmate

  2. 教師介紹新人物并展示情景對話:出示面具this is zhang peng, he is amy and mike's new classmate. they have a new classroom. do you want to see? ok, let's go and see.(間接引出新句子) 教師出示一張教室圖并把它貼到黑板上:this is a new classroom.提問:what's in the classroom? (讓學生先熟悉一下對話情景。)

  3. 師就實際情況提問:   how many lights in the classroom?

  is the new classroom big?

  where is ——'s seat?

  4. 讓學生通過視聽來回答教師所提出的問題,有困難的地方教師要做必要的幫助。

  5. 學生跟讀并模仿let's talk部分的內容。(使用教材相配套的教學錄音帶)

  6. 請學生解釋we have a new classroom. we have 6 new light. 讓學生結合實際情況用we have…說句子。請學生解釋let's go and see. 本句可用動作來表示。教師告訴學生let's go and see.是建議去看遠處的東西。

  7. 教師可讓學生互相問一問在教室中所坐的位置。where's your seat? it's…

  8.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分角色配音。

  9. 讓學生三人一組,分角色表演對話。評選最佳表演獎。教師要注意學生使用my, our兩詞的準確性。最好讓學生在說話時把這兩個詞的動作表演出來,以免混淆。

  10.聽let's chant部分的錄音。(使用教材相配套的教學錄音帶)

  教師隨著錄音的播放出示表示work和play的圖片,使學生對句子加以理解。

  學生聽錄音進行模仿。   (三)趣味操練(practice)

  work游戲

  做"猜物"的游戲。以小組為單位,4-5個人為一組。其中一個人被蒙上眼睛,其他幾名學生此時商量他們共有的東西是什么,商量好后讓被蒙眼睛的學生猜。該學生猜:do you have…? 其他幾名學生回答:yes/no, we have…如猜對換人繼續,如猜錯不用換人繼續游戲。   (四)作業布置: 1、listen to the tape. 2、sing the song.   學唱歌曲《apple song》

  課堂

  檢測

  板書

  設計

  課后

  反思

  柏芽小學英語導學案

  主備人

  張鳳霞

  年級

  四

  時間

  本周應養成習慣提前預習的習慣

  課   題

  let’s spell

  學習目標知識與技能:學習元音字母a在單詞中的發音以及認讀書寫含有這個字母的單詞。 過程與方法:借助手勢教學字母發音,歸類識記單詞。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學習

  重難點掌握元音字母a的發音和單詞的書寫。元音a的發音,引導學生認識字母有元音和輔音之分。

  課前準備字母卡單詞卡

  學習過程

  時間

  議課過程

  一、熱身/復習(warm-up/revision)

  1.日常口語練習。

  2.復習上冊書的有關字母a的知識。

  cat  bag hand  dad /æ/

  二、新課展示(presentation)

  1.教師出示字母卡并問:what’s it? an“ aa”.

  what’s the sound of letter “a”?引導學生說出元音字母a在單詞中的發音/ei/。

  2.出示含有這個字母相同發音的單詞圖片。

  cake face name make /ei/

  3.放let’s spell部分的錄音,學生跟讀。

  4.小組學習:找一找還有那些單詞中字母a的發音是/ei/?

  5.小組匯報交流并總結。三、趣味操練(practice)1.游戲:聽一聽,辯一辯。教師讀一組單詞讓學生聽一聽找出那個單詞中沒有a/ei/的發音。如:bag   dad  make  cake2.游戲:擊鼓傳花誰拿到花,必須說出一個含有字母a的單詞。3.學寫單詞,并指導學生描紅。四、作業(homework)聽錄音,給家長讀單詞。

  課堂

  檢測

  一、讀一讀、聽一聽并圈一圈。

  1.cat  cake       2.date  dad   

  3.hat   hate      4. hand   mame

  二、找出發音與眾不同的單詞。

  1. bag   cat   cake   dad

  2.name  plate  kate  hand

  3.china  canada  cat  ant

  板書

  設計

  let’s spell

  a/ei/:cake face name make

  課后

  反思

  柏芽小學英語導學案

  主備人

  張鳳霞

  年級

  四

  時間

  本周應養成習慣

  提前預習的習慣

  課   題

  b let's learn

  學習目標1. 能聽懂、會說:this is the new classroom.  the floor is green...并能用this is...和表示顏色的詞來描述教室中的事物。  2. 能聽、說、認讀本課主要單詞:computer, teacher's desk, fan, wall, floor。

  學習

  重難點重點:學習this is my classroom . the floor is green…;學習    單詞:computer, teacher's desk, fan, wall, floor難點:the 的發音與運用      表達復數時be動詞的運用

  課前準備 1. 教材相配套的教學錄音帶  2. 教師自制的單詞卡  3. 自制顏色轉盤    4、自制本部分課件

  學習過程

  時間

  議課過程(一)熱身、復習 (warm-up / revision)   1. 教師出示自制的顏色大轉盤,一個學生撥動上面的指針,使轉盤轉動。當轉盤停止后,讓大家說出指針所指的顏色。再讓另一個學生繼續轉動轉盤,直到所學的有關顏色的單詞(red, yellow, green, blue, purple, white, black, orange, pink, brown)都被復習過一遍。   (二)呈現新課(presentation)   1. 復習本單元a部分let's learn的內容。

  t:look!this is our classroom. what's in the classroom?

  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回答問題。然后教師補充說:there is a floor, a teacher's desk, a computer, two fans and four walls in the classroom, too.(教師一邊說一邊指著教室中的實物,有些教室的設施也許沒有這么齊全,不能在實際的課堂中教學,建議使用教材相配套的教學課件或本單元的雙面對開實景圖)

  2. 教師分別指著教室中的講臺桌,地面,墻,風扇和計算機問學生:what's this? 讓學生試著回答問題。教師可做適當提示。

  3. 播放本部分的教學課件[unit1 let's learn/b]教師分別點擊以上事物,通過視聽使學生更有效地記憶單詞。(建議課件的制作能在用鼠標點擊講臺桌,地面,墻,風扇和計算機時閃爍。當再次點擊時可顯示英文單詞。)

  4. 利用課件顯示英文單詞并教讀。及時糾正學生的發音。

  5. 教師播放課件中的句子部分。

  6. 教師提出問題:what colour is the wall? what colou is the floor.通過讓學生回答問題,學說句子the wall is white. the floor is green.教師注意及時糾正the的發音。

  7. 學生跟讀并模仿"let's learn" 部分。(使用教材相配套的教學錄音帶)

  8. 觀看課件畫面,對課文中的句子進行擴展練習。如:look! this is my classroom.   the wall is white. the floor is green.the fan is green, too. the computer is blue. the teacher's desk is yellow.對表達有困難的學生,教師可用提問的方式加以引導:what colour is the fan/computer/teachers' desk?

  9. 讓學生打開本單元的雙面對開情景圖,兩人一組看圖說話。教師進行巡視,發現問題及時解決。讓學生在本班教室的實際場景中進行操練。學生可以下位子在教室中一邊看,一邊說,一邊指。以增加學生學習的興趣。

  10.復習本單元所學有關classroom的所有單詞。教師出示單詞卡讓學生認讀,并把單詞卡貼到黑板上。學生在讀出單詞的同時用手指向教室中相對應的事物。考查學生認讀理解單詞的能力。

  11.把以上單詞制作成表格,形如本冊教材第7頁。做bingo的游戲。讓學生先把空缺的四個格隨意涂上紅、黃、藍和綠色。然后聽老師讀單詞劃圈,能夠連成一條線的同學喊bingo。繼續游戲,直到所有的單詞都被劃上圈。此游戲為"let's play" 部分。   (三)趣味訓練(practice) 游戲1:colour your classroom.

  1)教師發給學生一張印有教室的黑白圖片,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想象把教室中的物品涂上顏色,然后兩人一組,互相指圖說一說自己設計的classroom。

  2)本游戲可以進行listen and colour的練習。學生要通過聽懂教師的指令之后,按照要求給圖片圖上相應的顏色,然后再看圖說話。

  (四)作業布置: talk about it in your group.(適當增加句型,進行擴展會話練習。)

  如:this is my classroom. it's very big. the door is yellow. the windows are green… i like my classroom.

  課堂

  檢測

  板書

  設計

  課后

  反思

  西閆實驗小學英語導學案

  主備人

  張鳳霞

  年級

  四

  時間

  本周應養成習慣提前預習的習慣

  課   題

  b let’s talk

  學習目標1. 能聽懂、會說let's... 和let me...及其表示贊同的回答:ok.能靈活運用let me help me. thank you.

  2. 能聽懂、會說clean the classroom, clean the desks and chairs, clean the window, clean the blackboard.并能在日常生活中用到這些表示動作的詞組。

  3. 通過學習本課內容,教育學生要熱愛班集體,熱愛勞動。

  學習

  重難點重點: 學習let’s… 和let me…及其表示贊同的回答:ok.學習詞組clean the classroom, clean the desks and chairs, clean the window, clean the blackboard. 難點:區分和正確使用let’s…與let me…

  clean在本課中具有兩種含義,教師要在學生不理解時進行解釋。

  課前準備1. 自制本節課教學課件[unit 1 let’s talk/b] 2. 教材相配套的教學錄音帶  3.圖片(圖片可表示出本課所學的詞組)

  學習過程

  時間

  議課過程(一)熱身、復習 (warm-up / revision)  1. 復習本單元a部分let’s do的內容,讓學生聽指令做動作。教師也可把這一練習改為simon says的游戲。如果聽到教師說simon says: open the door.學生必須要做出相應的動作,如果教師的指令中沒有說simon says,學生則不必做出相應的動作,而應保持原來的姿勢不動。

  2.讓學生翻開課本,看一看,說一說p4頁和p5頁黃顏色部分的標題都是什么。通過這一環節讓學生熟悉let’s...這一句型。(二)呈現新課(presentation) 1. 用學過的詞組clean the window導出新詞組。教師先出示卡片,讓學生認讀clean the window并做出相應的動作或說出中文意思。然后分別出示卡片并貼到黑板上:clean the classroom, clean the desks and chairs, clean the blackboard, 讓學生認讀詞組,并啟發學生說出中文。

  2. 教師創設情景,呈現新知。教師出示人物面具,讓學生使用this is…介紹這些人物:wu yifan, sarah, amy, zhang peng, john, mike, chen jie 和miss white.教師創設情景:they are classmates. one day they are going to clean the classroom. every one wants to do something . now let’s look! what do they want to do?

  3. 師生共同觀看教學課件2遍[unit 1 let’s talk/b]

  4. 教師提問,學生回答:

  who says: let’s clean the classroom? (wu yifan)

  who says : let’s clean the desks and chairs? (zhang peng)

  sarah 和 amy 同意他們提出的建議嗎?  他們是怎么回答的呢?(good idea. all right)

  告訴學生在表示同意別人提出的建議時可用ok.                                                              b who want to clean the window. (mike)

  who want to clean the blackboard?  (chen jie)

  let me help you.(thank you.并板書,讓學生用完整句回答問題)   

  5. 教師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wu yifan, zhang peng與mike, chen jie所說的句子相同嗎?有什么區別?讓學生帶著問題再看一遍教學課件。

  6. 學生回答問題,教師進一步做講解。let’s…是建議讓我們做什么事情,是一個人對其他人說的話,意思是讓大家和自己一同做一件什么事。而let me…也是一個人對其他人說的話,但是只是讓自己做某事,沒有讓大家一起做的意思。

  7. 讓學生看黑板讀出詞組和句子。

  8. 看書聽錄音并跟讀。(使用教材相配套的教學錄音帶,unit 1 let’s talk/b)

  9. 讓學生觀看教學課件,給學生分小組,扮演對話中的人物進行實際交流。

  10.學生展示練習情況,教師要做適當的表揚和鼓勵,進一步培養學生敢于開口、勇于運用英語的習慣并形成濃厚的學習興趣。

  11.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運用本課所學知識自編情景對話,教師可找1-2組進行展示,并及時進行評價。

  12.教師要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熱愛班集體和熱愛勞動的教育。  (三)趣味操練(practice) l         游戲 最佳partners

  要求:

  1)每兩名同學為一對拍檔。

  2)每對拍檔的時間均為4-5分鐘。

  方式:一位同學說英語,他的拍檔在前面做表演。(注意:不許往后看)。

  最佳拍檔:配合得最默契的一對將獲得“最佳拍檔”的稱號。

  課堂

  檢測

  板書

  設計                   b   let's talk                          let's/let me clean  .......    ok.              let me help you.      thank you.

  課后

  反

  思

  柏芽小學英語導學案

  主備人

  張鳳霞

  年級

  四

  時間

  本周應養成習慣提前預習的習慣

  課   題b ( let’s check  let’s sing )  c (story time)

  學習目標知識與技能:能聽懂并理解story time中的情節和故事內容。過程與方法:借助課件和表演幫助學生加深對小幽默故事的印象。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培養學生樂于模仿,敢于交流。

  學習

  重難點理解故事內容,并能表演出這個小幽默。

  課前準備

  圖片和單詞卡片

  學習過程

  時間

  議課過程

  一、熱身/復習(warm-up/revision)

  1.let’s sing!教材10頁。

  2.日常口語復習句子。

  二、新課展示(presentation)

  1.老師出示課文掛圖,讓學生猜想發生了什么事情。

  2.教師播放課文錄音,讓學生聽2遍。

  3.學生回答教師的提問,并說說故事大概意思。

  4.聽錄音,跟讀故事內容。

  教師點撥重點詞匯和口語:where is it ? it's on light.

  what's this? it's a bee.

  5.小組活動:

  小組成員分角色朗讀課文,并排練故事內容。

  6.小組展示:

  小組上臺表演故事,看看那組表演得好!

  三、趣味操練(practice)

  1.let’s sing.

  2.look and match.

  四、作業(homework)聽課文錄音。

  課堂

  檢測let's check.4.listen and tick or cross.(聽力)5.look and circle.(看圖)

  板書

  設計                     story time             where is it ?     it's on light. 

  what's this?       it's a bee.

  課后

  反思

《第一單元》教案 篇16

  《新聞兩則》

  [教學目標 ]

  1、了解新聞特點,把握記敘的六要素;

  2、綜合運用默讀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3、把握課文中的人物、事件,認識中國革命勝利來之不易,并從中獲得有益啟示。

  [教學重點]

  抓住新聞的文體特點,抓住戰爭的主題,體會本文準確精練的語言。

  [課前準備]

  1、預習生字詞;查閱有關解放戰爭中三大戰役的資料。

  2、學生每人準備一份當天的報紙。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新課

  8月13日至30日,第二十八屆奧運會在希臘雅典剛剛結束,大家通過電視、報紙、網絡等渠道,了解到許多有關的新聞,二十多塊閃亮的金牌,讓全世界的炎黃子孫揚眉吐氣,意氣風發。現在,請同學們拿出準備的報紙,挑一篇你最喜歡的奧運新聞讀給大家聽聽。(學生朗讀新聞)

  讀后,大家能知道新聞的特點、要素、結構安排嗎?今天,我們來學習毛澤東同志親手撰寫的《新聞兩則》,想必你既能學到相關知識,更能真切感受人民解放軍的英雄氣概。

  二、整體感知

  1、教師檢查預習情況

  潰退(kui)  銳不可當(dang)  業已

  2、快速默讀課文,用簡明的語言說說新聞報道的內容。

  3、再讀課文,理清記敘的六要素:

  人物: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

  時間: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時

  地點:西起九江(不含),東至江陰一千余華里的長江前線

  事件發生的原因:國民黨反動派拒絕簽訂和平協定,人民解放軍為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而發起渡江戰役

  經過:三路大軍橫渡長江

  結果:突破長江防線,占領南岸廣大地區

  三、研讀反思

  1、要想迅速了解新聞的主要內容,就要看什么? 看標題。

  2、要比較詳細地了解新聞的內容,要看什么? 看導語 。

  ① 內容:“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的渡江區域。”

  ② 作用:從渡江作戰的兵力、戰線(即渡江區域)、戰況三個方面總領全文。

  3、要更為細致地了解新聞的內容,則要看什么? 看主體。

  ① 劃分層次

  A、分述中路軍渡江情況;

  B、分述西路軍渡江情況,并闡述取勝的原因;

  C、分述東路軍渡江情況;

  ② 為什么要按這樣的順序進行報道?

  中路軍首先發起渡江作戰,所以先說;西路軍和中路軍所遇敵情一樣,敵軍抵抗甚為微弱,而東線敵軍抵抗較為頑強,所以西路接著中路說,合在一起,可以議一議;最后說東路激戰,文勢也涌起高潮。

  (以上小組討論,可以參考練習二;教師參與)

  四、品味語言

  1、你認為文中使用精確、飽含情感的詞語有哪些,簡要說說理由。

  ①“百萬大軍”“橫渡”這兩字詞,顯現出戰役的壯闊。

  ②“突破”:表明有敵軍防守,我軍殲滅或擊潰守敵,沖破敵陣。

  ③“渡至”:有橫渡與到達的兩層意思。

  ④“二十四小時內即已”:時間明確,且含渡江迅速,作戰順利之意。

  ⑤“不料”:有嘲諷意味。

  2、課堂訓練

  在橫線上填入適當的詞語。

  此處敵軍抵抗______(較為、非常)頑強,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戰中,我已殲滅及擊潰一切抵抗之敵,______(控制、占領、封鎖)揚中、鎮江、江陰諸縣廣大地區,并______(控制、占領、封鎖)江陰要塞,______(控制、占領、封鎖)長江。我軍前鋒,業已______(切斷、阻斷)鎮江無錫鐵路線。

  五、課堂小結

  這篇課文告訴我們,中國革命的勝利,是通過長期革命戰爭戰勝強大敵人取得的。同時,我們也大致了解新聞的特點,是報道國內外最新發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氣象的。新聞有它記敘的六要素,其結構一般包括標題、導語 、主體、結語和背景五部分。希望大家利用所學,再讀一讀報紙,進一步掌握新聞這種文體。

  六、布置作業 

  1、反復朗讀課文,體會其中的磅礴大氣;

  2、觀看錄像片段《百萬雄師過大江》;

  3、預習《中原我軍解放南陽》,掃清字詞,初步感知內容。

  第二課時

  一、導入  新課

  《中原我軍解放南陽》這篇新聞,由南陽的解放說到一年多來中原地區軍事形勢的重大變化,反映蔣軍必敗、我軍必勝的大好形勢,鼓舞了解放區軍民乘勝前進的斗志。我們要充分利用上節課所學知識,自主探究,培養閱讀新聞的能力。

  二、檢查作業 

  三、整體感知

  1、教師檢查預習情況

  二十八宿(xiu)  綏靖(suijing)  阻遏(e)  杜聿(yu)明

  2、快速默讀課文,用簡明的語言說說新聞報道的內容。

  四、自主研討

  1、細讀課文,理清記敘的六要素:

  人物:中原我軍

  時間:1948年11月4日下午

  地點:南陽

  事件發生的原因:困守南陽的敵軍被迫棄城南逃

  經過:南線人民解放軍開始向敵后進軍,大量殲敵,擴大并鞏固了根據地,壯大了人民武裝,徹底孤立了敵人。

  結果:河南基本解放。

  2、理清新聞的結構

  ① 標題

  ② 導語 :概述中原我軍解放南陽,指出敵軍南逃的背景、時間。

  ③ 背景資料:用兩則史料說明南陽自古以來在軍事上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

  ④ 回顧過去一年蔣介石從重視南陽到放棄南陽的變化,指出蔣軍全局潰敗的背景。

  ⑤ 由河南全省基本解放,進而回顧一年多來南線人民解放軍取得的偉大勝利。

  ⑥ 預言南陽逃敵王凌云前途黑暗。

  3、一年多來,我軍取得哪些偉大勝利?

  A、恢復的建立了穩固的根據地,創立了七個軍區,極大地擴大了老根據地;

  B、殲滅了大量的國民黨正規部隊,發展了我黨的武裝力量;

  C、糾正了“左”的策略,采取了正確的策略,孤立了敵人,鞏固了根據地;

  五、質疑反思

  1、你認為文中使用精確、飽含情感的詞語有哪些,簡要說說理由。

  我們在所有江淮河漢區域,不僅是樹木,而且是森林了。不僅生了根,而且枝葉茂盛了。  

  語言生動形象,森林的形象、枝葉茂盛的形象,生機勃勃,富有氣勢。

  2、說說兩則新聞在寫法上有哪些異同?

  同:主題——戰爭;

  內容——都是中國人民解放戰爭戰略進攻階段具有關鍵意義的勝利;

  寫法——敘議結合,語言精煉。

  異:《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總括千里戰線,大氣磅礴;而《中原我軍解放南陽》縱橫揮寫,儒雅廣博。

  六、教師小結

  《新聞兩則》所報道的渡江戰役和南陽解放,都是中國人民解放戰爭戰略進攻階段具有關鍵意義的勝利。學習這兩則新聞,使我們了解了歷史,看到正義戰爭的威力,認識到中國革命的勝利來之不易。兩則新聞氣勢磅礴,語言準確簡明,感情色彩鮮明。給我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希望同學們把今天所學習的知識運用到今后的生活中去,用心體驗、感受、思考周圍的世界,開闊視野,提高認識水平。

  七、布置作業 

  1、做一回小小節目播音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就現代戰爭的話題談談你的認識,并整理在練習本上。

  《蘆花蕩》

  [教學目標 ]

  1、感知老頭子的英雄性格、傳奇色彩;學會復述課文情節;

  2、細心揣摩景物描寫的妙處,提高自己的描寫能力;

  3、懂得中國人民是不可征服的,中國人民是英雄的人民。

  [教學重點]

  重點:體味這個老頭子英雄故事的傳奇色彩,學會概括性復述課文情節;

  難點:注意揣摩景物描寫。

  [課前準備]

  1、預習生字詞;查閱有關抗日戰爭的資料。

  2、上網查找有關作家孫犁的人物介紹和代表作品。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新課

  你知道多少抗日英雄的名字,以及他們可歌可泣的故事。(學生發言,相互補充)

  確實,在遼闊的冀中平原,在美麗的白洋淀畔,抗日戰爭的洪流鍛造出許許多多具有傳奇色彩的英雄人物,大家想認識他們嗎?讓我們一起走進《蘆花蕩》,去見識一位普通的老英雄吧。

  二、作者介紹

  孫犁,現代小說家、散文家。河北安平縣人。1913年4月6日出生。1936年暑假后,孫犁到河北安新縣的小學教書,對白洋淀一帶人民群眾的生活有了初步了解。抗戰爆發后,他主要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冀中區從事革命文化工作,1944年進入延安魯迅藝術文學院工作和學習,發表了《荷花淀》《蘆花蕩》等作品,以其清新的藝術風格引起了文藝界的注意,形成“荷花淀派”。《白洋淀紀事》是作者最負盛名和最能代表他創作風格的一部小說與散文合集。 《蘆花蕩》是一短篇小說。

  三、整體感知

  1、教師檢查預習情況

  提(tī·fang)防  瘧子(yào)  寒噤(jìn)  躥(cuān)  仄(è)歪  

  颯颯(sàsà)  吆喝(yāo·he)  張皇失措  央告  

  2、聽課文配樂朗讀,初步感受蘆花蕩

  用“這是一片_____________的蘆花蕩”陳述。

  3、再讀課文,劃出景物描寫的句子。

  四、品讀研討

  1、美麗的蘆花蕩里有著哪些人?

  一個具有傳奇色彩的英雄老頭

  一對可愛而勇敢的姐妹

  一群愚蠢的日本鬼子兵

  2、課文記敘了哪些事情?

  ① 一次驚心動魄的護送(夜送兩個小女孩進蘆花蕩);

  ② 一場酣暢淋漓的復仇(老頭子痛砸十幾個鬼子的腦袋)。

  3、表現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一份深沉的愛國熱情。

  五、復述課文

  1、  小組合作,學會概括性復述課文

  用“護送的驚心動魄表現在__________________” 和 “復仇的酣暢淋漓表現在

  __________________”復述故事情節。

  預設:

  護送的驚心動魄表現在交通工具的簡陋上;

  表現在敵我勢力的懸殊上;

  復仇的酣暢淋漓表現在老頭設下的圈套上;

  表現在敵人的愚蠢上鉤上;

  表現在老頭痛打敵人的腦袋上。

  2、學生評價

  3、拓展延伸

  請依照上面的格式,用“深沉的愛國情表現在______________”的句式說話。

  六、課堂小結

  燕趙多慷慨之士。這個極具傳奇色彩的《蘆花蕩》故事,讓我們在冀中人民身上,看到了屬于北方民族的那些最有光彩的品質。小說寫的是殘酷戰爭里的人和事,但決沒有“凄凄慘慘戚戚”的描繪,其高昂濃重傳達出來的,是一種戰勝敵人的堅定信念和樂觀情緒。

  七、布置作業   

  1、  通讀課文,感受老頭子的英雄性格。

  2、課外閱讀短篇小說《荷花淀》。

  第二課時

  一、檢查作業 

  二、朗讀課文

  三、品讀研討

  1、小說的主角是誰? 老頭子。

  2、請用“老頭子的英雄性格表現在__________________”說話,探究人物性格。

  (學生小組討論、補充完善)

  預設:

  ① 表現在他愛國抗日的熱情、老當益壯的氣概上;

  外貌:“撐船的是一個……除非在白洋淀上。”

  語言:“你什么也靠給我,我什么也靠給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險。”

  心情:“悠閑”“編算”

  ② 表現在他具有愛憎分明的強烈感情上;

  對女孩:喜愛;

  對鬼子:滿懷仇恨。

  ③ 表現在他智勇雙全的行為上。

  勇:不帶一枝槍;

  智:設下計謀。

  ④ 表現在他的過于自信和自尊上(核心性格)

  3、課堂練習

  如果你是二菱,目睹了老頭子的英雄行為,會想些什么呢?請你以二菱的身份,設身處地,把心理活動補寫出來。

  四、品味語言

  1、文中有不少如詩如畫的景物描寫。請找出來,細心加以體會。 (詳見課文)

  2、請你任選一句,談談你的審美感受。

  預設:  ①“葦子還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鉆,目標好像就是天上。”

  擬人手法,把白洋淀人民那種在殘酷的戰爭環境里頑強生存的姿態烘托了出來,充滿了意志和力量。

  ②“一只小船從葦塘里撐出來,在淀里,像一片葦葉,奔著東南去了。”

  比喻手法,體現出老頭子的英勇、干練。

  ③“鮮敕的蘆花,一片展開的紫色的絲絨,正在迎風飄散。”

  語言清新雋永,柔婉秀美,富有詩情畫意。

  五、課堂小結

  年近六十,照例該養養老了,我們的老英雄翅神出鬼沒,無數次通過鬼子的封鎖線,保證了葦塘中部隊的供給,保證了部隊的戰斗力。特別是他手無寸鐵,獨自一人,把十幾個鬼子打得頭破血流。從他的身上,我們再一次分明感知到:中國人民是不可征服的,中國人民是英雄的人民。

  六、布置作業 

  1、完成練習;

  2、課外閱讀《這里的黎明靜悄悄》(蘇聯·肖洛霍夫)、《米隆老爹》(法·莫泊桑)。

  《蠟燭》

  [教學目標 ]

  1、著重體會人物思想感情的深度,感受反法西斯陣營軍民用鮮血凝成的情誼;

  2、細細揣摩探究意蘊豐富、意味深長的句子。

  [教學重點]

  重點:通過默讀、朗讀,深入探究這位南斯拉夫母親的內心世界;

  難點:抓住關鍵詞語,揣摩文中意味。

  [課前準備]

  預習生字詞;查閱有關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資料。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新課

  有這樣一個故事,夫妻二人都是工人,兒子上初三。家里只有一間房子,約十五六平方米,擺一張雙人床、一張單人床、一張學生桌,家里就塞滿了。爸爸身體不好,經常咳嗽,一咳嗽,小屋跟著震動,兒子寫作業 思路就會被打亂。為了兒子的學習,爸爸嗓子一癢就趕緊躲出去。每天晚飯后兒子要寫作業 了,爸爸就躲出去,這幾乎成了一種規律、一種習慣。

  北方的冬天很早就紛紛揚揚下起鵝毛大雪。有一天,兒子臨近期末考試,在溫暖寧靜的小屋里不知不覺學習到夜深。作業 剛做完,忽然隱約聽到窗外的咳嗽聲,他從窗戶往外望去,大雪中一個穿著棉大衣戴著口罩的人,周身潔白,成了個雪人,兒子像一下子被電擊著了,淚流滿面的跑出去……無聲的雪花蓋住了這對擁抱的父子。

  這個普通的親情故事令我們感動。還有一種人類最美好的感情,不分國界,情同母子,更給我們震撼。今天我們學習的《蠟燭》一課,就是這樣一個故事。

  二、整體感知

  1、作者及背景簡介

  西蒙諾夫,蘇聯作家。生于軍官家庭。1934年開始寫作。1939年任軍事記者,以后一直從事戰爭題材的創作。作品《我城一少年》《俄羅斯人》《日日夜夜》《俄羅斯問題》《友與敵》均獲斯大林獎金,《生者與死者》獲列寧獎金。

  課文是一篇戰地通訊。

  2、檢查預習

  瓦礫(lì)  地窖(jiào)  舀(yǎo)  名副其實  鞠(jū)躬  顫巍巍  (學生交流、鞏固)

  3、課文配樂朗讀。

  4、思考:這篇課文主要表達什么主旨呢?

  這篇通訊是一首贊美詩,一曲頌歌,贊美反法西斯同盟國各國戰斗的友誼,謳歌南斯拉夫人民對蘇聯紅軍的深厚感情。

  三、品讀課文

  1、你發現文章對哪些內容進行了不厭其煩的反復描寫? (盡量讓學生自己找一找,劃一劃,然后歸類)。

  ① 炮火:11次;

  ② 蠟燭:6次

  ③ 黑圍巾:4次

  ④ 老婦人的“跪”、“爬”:各3次;

  2、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反復加以描寫?

  ① 多寫炮火連天,說明環境危險,讓人一直為老婦人揪著心,而老婦人在炮火中的種種行為就格外感人;

  ② 說明這支蠟燭非同尋常的意義,表現了老婦人給紅軍烈士獻出的是一份最珍貴的感情。燭光,是紅軍烈士生命之光;燭光,寄托著南斯拉夫人民對紅軍烈士的哀思;燭光,是兩國人民戰斗情誼的象征。

  ③ 表沉痛哀悼的莊重情感,渲染了肅穆氣氛,表達了老婦人哀悼之情。

  ④“爬”:說明老婦人年老體弱,掩埋烈士非常吃力;

  “跪”:說明老婦人莊嚴肅穆,像掩埋親人一樣掩埋烈士。

  3、課文倒數第二小節這樣描寫,有什么作用?

  勾畫了戰后的環境、燭光的背景,控訴著法西斯強盜對人類文明的肆意踐踏,再次點

  出燭光非同尋常的意義,足以表現南斯拉夫人民對紅軍烈士至高無上的感情。這種感情,

  不分國界,情勝母子,它建立在正義的反侵略戰爭的基礎上,是人類最美好的感情。

  四、拓展延伸

  老婦人始終沒有說一句話,豐富的內心世界都是通過她的動作來表現,給我們留下了

  難忘的印象。精讀文章倒數第四、第五段,展開想像,揣摩一下老婦人的內心世界。

  1、  教師啟發:

  ① 老婦人為什么不說話?她心里是怎樣想的?

  ② 老婦人為什么深深一鞠躬?她心里又是怎么想的?

  2、學生齊讀,自由討論、交流,教師引導;

  五、教師小結

  文中的南斯拉夫老婦人不顧生死,不顧年老體衰,滿懷愛意地埋葬蘇聯紅軍烈士的遺體,這種感情,達到了跨越國界、母子情深的境界,使我們每一個人的思想都得到升華。希望每一個同學都能體會這種美好的感情。

  六、布置作業 

  1、完成練習;

  2、把你想像的老婦人的心理活動寫下來,整理到練習本上,不少于二百字。

  《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

  [教學目標 ]   1、體味雨果的博大胸懷和高尚品質;

  2、體會這封信精彩的語言;

  3、了解反語的修辭方法及其作用。

  [教學重點]

  重點:有感情地朗讀全文,劃出文中精彩語言;

  難點:采用圈點法精讀,仔細體味作者的博大胸懷和高尚品質。

  [課前準備]

  預習字詞,查找有關第二次鴉片戰爭的材料。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新課

  (觀看電影片斷《火燒圓明園》)

  1856年,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1860年8月,英法聯軍攻陷大沽口炮臺,進占天津,9月在通州八里橋打敗清軍,直攻北京。10月,英法聯軍在漢奸(龔自珍之子)的指引下,焚掠圓明園。后與清政府簽訂中英、中法《北京條約》《天津條約》和《中俄北京條約》,使中國又一次大量喪失領土和主權。

  作為侵略者之一的巴特勒上尉,本想利用雨果的顯赫聲望,讓他為遠征中國的所謂“勝利”捧場。但是,雨果,這位正直的作家,沒有狹隘的民族主義情緒,他以人類的良知,痛斥了英法聯軍的罪惡,深切同情中國遭受的空前劫難。

  二、作者簡介

  維克多·雨果(1802—1885),法國偉大作家,法國浪漫主義文學的重要代表。代表作有

  《巴黎圣母院》(反對專制和教會)、《悲慘世界》(從人道主義觀點描寫資本主義社會的罪惡)、

  《海上勞工》(歌頌浪漫主義愛情在與大自然斗爭和克服人類弱點方面的巨大精神力量)、《笑

  面人》《九三年》等。

  三、整體感知

  1、檢查預習

  琺瑯(fàláng)  眼花繚(liáo)亂  驚駭(hài)  瞥(piē)見  

  豐功偉績  箱篋(qiè)  蕩然無存 (學生交流、鞏固)

  2、朗讀課文。

  3思考:這篇課文主要表達什么主旨呢?

  盛贊圓明園的文化藝術價值,憤怒譴責英法聯軍的強盜行徑。

  四、精讀體味

  1、找出文中評價圓明園的語句。 (學生采用圈點法閱讀課文)

  2、作者是怎樣評價圓明園的?

  總評:“世界奇跡”;

  分述:① 與巴特農神廟比較,指出圓明園的藝術性質和成就;

  ② 具體講加元中之物;

  ③ 耗費了巨大勞動;

  ④ 圓明園屬于全人類的亞洲文明杰作。

  3、找出作者諷刺、譴責英法聯軍的語句。

  “漂亮”“豐功偉績”“收獲巨大”“文明”“野蠻”“全部贊美”。

  4、這里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起到什么作用?

  反語。產生極其尖銳的諷刺意味。

  五、拓展訓練

  給雨果寫一封信,談談你讀了本文后的感想。

  1、教師啟發

  A、你對雨果產生什么感情?對他的觀點如何評價?  

  B、英法聯軍的罪行,其根源是什么?

  C、雨果希望有朝一日法國政府將贓物歸還中國,這個夙愿怎樣才能實現?

  D、中國當年被侵略被掠奪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一個多世紀以來,中國有了什么覺悟和進步?

  E、雨果對亞洲文明,對中華民族創造力作了高度評價,今天中華民族正處在偉大的復興時期,雨果的評價對堅定我們民族的自信心有什么作用?

  2、學生漫談、打初稿

  六、課堂小結

  拿破侖曾經預言:“中國是一頭睡著的雄獅,當它醒來時,全世界都將為之顫抖。”的確,

  災難深重的中華民族,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歷盡艱難坎坷,正大步走向繁榮富強。我們是

  祖國新一代的建設者,必須要努力學習,發奮圖強,決不能讓歷史歷史劇重演。記住,落后

  就要挨打。讓雄獅怒吼吧!

  七、布置作業 

  1、完成練習;

  2、寫一封給雨果的信,談談自己讀罷課文的感受;

  3、觀看電影《火燒圓明園》。

  《親愛的爸爸媽媽》

  教學目標 ]  

  1、引導學生整體感知文章的內容、主題;  

  2、體會議論和描寫的作用,理解重點語句的含義;  

  3、教育學生熱愛和平,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學重點]  

  重點:有感情地朗讀全文,理解語言的深層含義;  

  難點:了解描寫、議論的作用。  

  [課前準備]  

  1、熟讀課文,疏通字詞。  

  2、查找有關二戰期間納粹暴行的資料。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新課  

  有誰知道“六一兒童節”的由來?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1942年6月,德國法西斯槍殺了捷克利迪策村16歲以上的男性公民140余人和全部嬰兒,并把婦女和90名兒童押往集中營。村里的房舍、建筑物均被燒毀,好端端的一個村莊就這樣被德國法西斯給毀了。  

  為了悼念利迪策村和全世界所有在法西斯侵略戰爭中死難的兒童,反對帝國主義戰爭販子虐殺和毒害兒童,保障兒童權利,1949年11月,國際民主婦女聯合會在莫斯科召開執委會,正式決定每年6月1日為全世界少年兒童的節日,即國際兒童節。  

  同樣,在二次大戰中,在南斯拉夫,在克拉庫耶伐次,一天之內,7000多個無辜生命遭到殺戮,其中包括300多個孩子。這是怎樣一個血淋淋的事實啊。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美國華裔女作家聶華苓寫的《親愛的爸爸媽媽》,認識戰爭的罪惡,懂得和平的珍貴。  

  二、整體感知  

  1、檢查預習  

  殺戮(lù)  荒謬(miù)  健忘  

  2、聽課文錄音;齊讀。  

  3、思考:這篇課文主要表達什么主旨呢?  

  要和平,不要戰爭。  

  三、精讀研討  

  1、為什么薩特會說記憶是“沉重”的,又是“美麗”的?  

  (學生小組討論解決)  

  ① 沉重—— 南斯拉夫:克拉庫耶伐次大屠殺,其中300個孩子遇害;  

  中國:南京大屠殺。  

  ② 美麗—— 整個民族的英勇:  

  A、一位老師寧死不屈,大義凜然;  

  B、無辜平民(包括孩子們)的遺言,懷著強烈的愛、仇恨,沒人乞憐。  

  2、找出最令你感動的語句,說說你的理解。  

  (允許學生自由發言,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預設:

  ① 凄風。苦雨。天昏。地暗。  

  不僅寫天氣,而且一詞一頓,極力渲染無限悲哀的氣氛。  

  ②“他們殺孩子、老師、工人、工匠、小店老板、鞋匠……全是純樸勤勞的普通市民。”  

  包含了作者對被殘殺者的深切同情,對屠殺無辜平民的法西斯強盜的憤怒控訴。  

  ③ 歷史、現實,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麗、真實而荒謬的畫面。  

  歷史的印跡(包括兩位生還者),在這凄風苦雨中,與現實融為一體。殘酷的歷史令人悲哀,但不忘歷史、紀念死者,又是美麗的。這一切都是真實的;納粹竟然認為種族有優劣,要消滅劣等民族,是何等的荒謬。  

  四、探究反思  

  1、對于當年法西斯犯下的滔天罪行,西德作家、日本人的態度和表現有何不同?  

  西德作家:真誠的懺悔,充滿犯罪感;  

  日本人:自私的狡辯,企圖開脫罪責。  

  2、大家如何評價這兩位作家的行為?  

  (學生自由發言,不拘一格)  

  五、課堂訓練  

  1、根據課文內容填空(每空填2字)。  

  孩子們對未來的(  ),對生命的(  ),對死亡的(  ),對親人的(  ),父母失子的(  )和(  ), 塞爾維亞人對暴力的(  )和對自由的(  )——世世代代“人”的聲音,在詩和音樂的韻律中,響徹云霄,響遍山谷。  

  2、句式仿寫。  

  不記仇,很對。但是,不能忘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試用簡明的語言概括下面文段的內容。  

  人已滿山滿谷。人潮仍沿著山路瀉下。白色石雕邊濃烈的色彩一抹一抹漫開去——孩子們仍不斷涌來。他們正站在47年前300個孩子發出最后一聲呼喚的地方:“親愛的爸爸媽媽!”  

  六、課堂小結  

  對照德國,我們的鄰國日本忤逆民心,一意孤行,肆意推卸蓄謀發動全面侵華戰爭的責任、美化日本軍國主義對中國東北地區的殖民統治、掩蓋南京大屠殺歷史事實、攻擊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對日本戰犯的正義審判,拒絕修改歪曲歷史、美化侵略的教科書。種種卑劣行徑,告訴一切愛好和平的人們,要時刻提高警惕呀!  

  七、布置作業   

  1、請以“歷史告訴我們”為題作文,說說你學完本文后的感想。  

  2、課外選讀  

  未還的孽債  

  這是一筆未還的孽債。  

  死者已矣。但是,迄今為止,日本官方依然百般抵賴,不承認當年滔天的罪行,不承認南京大屠殺,不承認曾經在中國使用生化武器,不承認有過隨軍慰安婦。他們恬不知恥地說,他們是“進入”而不是侵略。然而,鐵的事實擺在他們面前:抗日戰爭勝利半個多世紀以來,在中國東北陸續發現大批昔日遺留的化學武器。在撫順,建筑工人在修路的時候挖出118枚化學炮彈;在牡丹江市,213枚化學炮彈卻是從鋼鐵廠買來的廢鐵中發現的。中國居民被泄露的化學武器傷害的事件層出不窮,許多村子里的百姓整天提心吊膽,生怕在耕地犁田、修建房屋的時候會觸發當年日軍埋下的彈頭。半個世紀前留下的化學武器至今依然后患無窮。據初步估計,日本軍隊在中國大陸遺留下來的化學武器有70萬發,種類包括白榴石、芥子氣等,僅僅檔案上有記載的就達3000噸。這是一筆未還的孽債,這是一筆日本政府至今沒有任何誠意彌補的孽債。在日本國內,只有很少的民眾對此有正確的判斷……  

  然而,日本外務省的發言人卻搪塞說,日中兩國政府對此事尚無具體的協議。國際化學武器組織要求日本政府用五年的時間完成處理,而日本政府卻表示需要十年,而且涉及的財政預算十分龐大。這名發言人的說法有些像是慈善組織,好像是在向中國人施舍。究竟是誰制造的生化武器?對自己當年的罪孽不僅沒有任何懺悔,而且他們還擺出一副洋洋自得的模樣:處不處理,全看我們高不高興!日本政府面對的,好像是他人制造的罪孽,他們心安理得地置身事外。普天之下,再也找不出第二個這樣厚顏無恥的政府了。  

  (余杰)  

  ① 結合選文的內容,理解題目“未還的孽債”的深刻含義。  

  ② 簡述第一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  

  ③“普天之下,再也找不出第二個這樣厚顏無恥的政府了”中的“政府”指誰?他們“厚顏無恥”的行為有哪些?

《第一單元》教案 篇17

  第1單元教學目標

  第一單元  乘除法 1.通過數一數等活動,初步感受乘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系,結合具體情境理解乘法的意義,初步體會乘法和加法之間的聯系與區別。

  2.從生活情境中發現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決的問題,初步形成從數學的角度觀察周圍事物的意識,初步學會解決簡單的乘法問題。

  3.能根據具體情境列出乘法算式,能根據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單元教材分析:本單元主要學習口算乘除法,為第四單元、第六單元學習筆算乘除法打基礎。本單元分成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學習整十、整百、整千數乘一位數及兩位數乘一位數(積在百以內)的口算,這些內容的學習安排在“小樹有多少棵”和“需要多少錢”兩個情境活動之中;第二部分是學習整十、整百、整千數除以一位數及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口算,這些內容的學習安排在“參觀科技館”和“植樹”兩個情境活動之中。  本單元是在學生掌握了表內乘除法的基礎上展開教學的,它是學習多位數乘除法的基礎。  教材通過“小樹有多少棵”,啟發學生根據情境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探索整十、整百、整千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通過“需要多少錢”這一情境,引導學生探索兩位數乘一位數(積在百以內)的口算方法;通過“參觀科技館”這一情境,引導學生探索整十、整百、整千數除以一位數的口算方法;通過“植樹”這一情境,引導學生探索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口算方法。                           

  題 目小樹有多少棵

  備課人

  教 學

  目 標1. 結合具體情境,體會乘除法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2. 探索整十、整百、整千數乘一位數及兩位數乘一位數(積在百以內)的口算方法,探索整十、整百、整千數除以一位數及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口算方法,體驗算法的多樣化,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3. 經歷從實際情境中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發展用乘除法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4. 能結合具體情境,發展估算的意識和能力。

  教 學

  重 難 點整十、整百、整千數除以一位數及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口算方法,體驗算法的多樣化,

  教 學

  準 備卡片、課件

  課 時

  安 排

  1

  教 學 過 程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教師利用多媒體出示教學情境圖,引導學生觀察。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植樹造林對人類的好處嗎?每年我們學校都要植樹,那么今天我們來看一看,植樹的活動中有哪些數學問題。

  2.請你認真觀察圖后和同桌說說你看到了什么,(一共有幾捆小樹?每捆有幾棵?)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小樹一共有多少棵?”。

  (二)解決問題,探索口算方法

  1.獨立解答。

  學生列出算式20×3,然后嘗試計算。

  2.小組交流。

  讓學生結合“小樹一共有多少棵”這個情境,在小組內說一說自己列出的算式的含義,再說說計算方法。

  3.全班交流。

  小組代表發言,得出20×3=60中的20表示每捆有20棵,3表示3捆,60表示一共有60棵樹,學生可能想出以下計算方法:

  (1)20×3就是3個20相加:20+20+20=60;

  (2)因為2×3=6,因此20×3=60;

  (3)可以把20看成10×2,這樣20×3可以變成10×6。

  對于學生的計算方法,只要正確,教師就應該對學生進行鼓勵和表揚,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來計算。

  4.解決問題。

  4捆小樹一共有多少棵?5捆呢?請同學們先試著解決,然后小組內交流,全班匯報。 (三)拓展練習

  1.口算。

  學生獨立計算,反饋計算結果。

  師:上面這組算式,橫行、豎列分別有哪些規律?用自己的話說說你的發現。

  (只要學生說得合理,教師就應給予肯定和鼓勵。)

  2.引導學生說說怎樣口算整十、整百、整千數乘一位數。

  3.數學游戲。

  教師事先準備好卡片,以同桌為單位開展游戲活動。

  游戲規則:一位學生取一位數,另一位學生取整十、整百或整千數,然后兩個學生都計算這兩個數相乘的結果,看誰算得又快又準確。

  板 書 設 計小樹有多少棵          20+20+20=60(棵)            20×3=60(棵)

  修改及補充內容

  題 目

  需要多少錢

  備課人

  教 學目 標

  1、探索并掌握兩、三位數乘一位數進位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結合具體的情境,逐步培養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教 學重 難 點

  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數除以一位數及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口算,

  教 學準 備

  卡片,課件

  課 時安 排

  1

  教 學 過 程

  教學過程:(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師:今天老師帶你們到東興超市去看一看那里都有什么。請同學們看屏幕(出示教學情境圖)你從圖中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生1:3個小朋友每人買1個泳圈要多少元?

  生2:買5個泳圈和1個球一共需要多少錢?

  生3:買3個球需要多少元?

  生4:用100元錢可以買幾個泳圈、幾個球?

  師:這節課我們先解決“買3個泳圈需要多少錢?買3個球需要多少錢?”的問題,其他問題先存入“問題銀行”(二)探索口算方法

  1.解決問題:買3個泳圈需要多少錢?

  師:你會列式解答嗎?

  學生先獨立列式計算12×3或3×12,再在小組里交流自己的口算方法,然后匯報。

  生1:12×3就是3個12相加,12+12+12=36(元)。

  生2:如果每個泳圈是10元,3個泳圈是10×3=30(元)。每個泳圈少算了2元,3個泳圈共少算2×3=6(元),一共要30+6=36(元)。

  生3:12×3就是3個10再加上3個2,10×3=30,2×3=6,30+6=36(元)。

  2.解決問題:買3個球需要多少錢?

  師:你能算出來嗎?

  學生列式計算15×3或3×15,先同桌交流自己的口算方法,再匯報。

  生1:15×3就是3個15相加,15+15+15=45(元)。

  生2:15×3就是3個10再加上3個5,10×3=30,5×3=15,30+15=45(元)。(三)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1.看屏幕(出示練一練第3題情境圖)。

  師:誰能說一說從圖中都看到了什么?

  學生根據圖意回答,并獨立解決問題,再在小組中交流,然后進行全班交流。

  2.結合實際解決問題。

  師:誰能說說咱班每張課桌配有幾把椅子?

  生:2把。

  師:你能提出問題嗎?

  生:一組有多少把椅子?

  根據問題列式解答,再交流、匯報。(四)小結

  今天你有什么收獲?

  板 書 設 計買3個泳圈需要多少錢?

  12+12+12=36(元)               12×3=36(元)答:買3個游泳圈需要36元。

  修改及補充內容題 目植樹

  備課人

  教 學

  目 標1、探索并掌握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口算方法,經歷與他人交流算法的過程,并能正確計算。2、結合具體情境,能用除法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感受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教 學

  重 難 點探索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口算方法。

  教 學

  準 備卡片、課件

  課 時

  安 排

  1

  教 學 過 程教學過程:

  (一)“自悟”學習的條件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幾道算式朋友,你們看喜歡嗎?(出示:6÷3,12÷4,18÷6,35÷7)

  師:口算時,你有什么感覺?

  生:非常好算,很容易算出來。

  師:你是怎樣算出來的?

  生:利用乘法口訣。

  師:現在,我們再來認識幾位算式朋友。(出示:30÷3,600÷2,560÷7,360÷9)

  師:口算時,你又有什么感覺?

  生:很好算,一下子也能算出來。

  師:你又是怎樣算出來的?

  生:“0”不參加計算,利用乘法口訣算出后,只要在后面補“0”就行了。

  師:好,不錯。現在老師也想認識你們帶來的新朋友,你們帶來了嗎?

  生整理自己的口算卡,口述,師板書:

  100÷5,3000÷6,200÷4,4000÷8,……

  師:你們能算出結果嗎?

  生演算。

  師問:你又有什么新感覺?

  生:只要認真,也能很快算出來,但不像上面的題那么容易。

  師:你是怎么算的?

  生:利用乘法口訣,在心里先想出整十數,再看看幾個“0”不參加計算。算出結果后再在后面補上不參加計算的“0”。

  說得好的同學受到了掌聲鼓勵。                                    (二)“自悟”學習的目標

  師:剛才老師認識了你們為我帶來的新朋友,老師特別高興,誰還給老師帶來了不曾認識的朋友?

  在教師鼓勵下,生又口述,師板書:

  84÷4,96÷3,66÷2,55÷5,……

  師:你們真不簡單,這樣的朋友也讓你們請來了。老師非常開心,我們大家共同來認識它們好嗎?

  學生非常歡喜,對于新內容的出現表示歡迎,從他們的神情上看出,他們已經迫不急待,躍躍欲試。

  師:有哪些小機靈已認識它們了?

  師:那些認識它們的小機靈一定特想給大家介紹它們,不過我也要給那些不認識它們的同學一次機會,要不然,他們會不高興的。現在,我們大家先確立自己要介紹的朋友,然后獨立思考,看你能想出什么辦法向大家介紹它們,比比誰的方法多、方法好,讓同學們都樂于接受。好嗎?                               (三)“自悟”學習的內容新 課 標第 一網

  1.師:同學們都想好了嗎?現在你們先在小組內進行交流,介紹你們喜歡的朋友好嗎?

  2.讓生自由分組,要介紹同一位朋友的同學編為一組,組長帶領組織討論,交流各自的想法,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學習,表現自己,組長做記錄。

  3.師走到學生中間,參與討論交流,指導學生探索的過程,重點點撥那些需要幫助的學生,讓他們也從中找到樂趣。師公平地對待每個學生,讓每個學生都能在不同程度上得到發展。

  4.討論交流。

  生1:我們組認識的朋友是84÷4,經過我們大家的共同努力,想出了四種方法。

  生2:利用乘法想除法,因為21×4=84,所以84÷4=21。

  生3:把84分成80和4,80÷4=20,4÷4=1,20+1=21。

  生4:直接口算,用十位上的數字除以4得2,寫在十位上,用個位數除以4得1,寫在個位上,得21,即84÷4=21。

  生5:用豎式。(生邊說師邊板書: )

  (學生匯報的同時,師進行板書)

  a組同學匯報完后,班內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師:同學們,a組介紹的新朋友你們認識了嗎?對a組同學,你們有什么話想說的?

  生6:那種豎式方法是你們自己想出來的嗎?對于豎式的寫法,我們組有不同的看法,我們組認識的朋友是96÷3,我們也用到了豎式。(生邊說師邊板書:)

  師:這種豎式是你們組同學自己想出來的嗎?

  生6:不,老師,是我爸爸早就教我的,現在我把它介紹給了全組同學。

  師:如果認識84÷4也用這種豎式,同學們會算嗎?試試看。

  同學們很快列出了豎式計算。生7在臺上邊板演,邊說計算過程。

  師:同學們,這兩種豎式的算法,你覺得哪種好?

  讓生舉手表決,結果喜歡前種的比喜歡后種的要多得多。

  師:好,我們接著來交流。

  讓其他小組的同學介紹自己的想法,也都是采用的這四種方法。

  師問:這幾種方法,你認為哪種方法最好?為什么?

  讓生自由發言,說出自己的想法。

  師小結:同學們,這幾種方法都是你們自己的想法,各有各的理由,你喜歡哪種就用哪種。                                                      (四)“自悟”學習的價值

  1.放多媒體課件“植樹”。

  (1)讓生根據課件創設情境。

  生:陽春三月,鳥語花香,一年一次的植樹節到了,老師帶領同學們在山坡下植樹,他們又說又笑,干勁可大啦。

  (2)在畫面中加入條件“有36人,每組3人”。你能提出問題嗎?

  讓生獨立思考,提出解決的問題“可以分成多少組?”。

  (3)你想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解答嗎?

  (4)讓生獨立思考后,列式解答;師巡視,了解學生情況。

  (5)全班交流,指名說是怎樣算的,允許學生多種方法并存。

  2.選做題(任選一題,獨立完成)。

  練一練的2,3題。                                       (五)“自悟”學習的收獲

  1.這就是我們今天講的內容:介紹新朋友。(師板書)

  2.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生1:我學會了口算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我最喜歡直接口算。

  生2:我覺得表現得很出色,我要向他學習。

  生3:我認為數學在生活中應用很廣,我要把數學學好。

  板 書 設 計

  植樹36人,,每組3人,可以分多少組?36÷3=12(組)12×3=36                    30÷3=1036÷3=12                     6÷3=2                               10+2=12

  修改及補充內容

  題 目參觀科技館

  備課人

  教 學

  目 標1、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數除以一位數的口算方法,經歷與他人交流算法的過程,并能正確地進行口算。

  2、結合具體情境,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感受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教 學

  重 難 點整百、整千數除以一位數的口算方法。

  教 學

  準 備卡片、課件

  課 時

  安 排

  1

  教 學 過 程教學過程:一、復習完成口算除法的練習題一組。學生聽算,做完后集體訂正。二、 情境導入

  同學們,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科學技術水平也在迅猛的發展.我們先進的社會,科技水平到底發展到什么程度 還有哪些領域還有待我們繼續開發 你們想了解嗎 今天老師就帶你們到科技館去參觀.三、探索新知1、出示題目,提出問題:你從題目中都能獲得哪些數據和信息?學生認真讀題,從題目中或信息及問題,并與同伴說一說。2、指名列式,板書。學生先列出算式,然后思考算法,并在小組內交流。3、組織學生討論算法。將學生的算法板書在黑板上。可能出現的方法: 2×30=60  60÷2=30  6÷2=3   60÷2=304、將答案寫在書上。5、完成試一試第1題。學生獨立完成,體驗乘除法之間的聯系。6完成試一試第2題,并讓學生說一說發現了什么?學生先獨立完成,然后觀察縱向的算式,發現規律,在小組內交流。組織學生在小組和全班進行交流。四、拓展應用

  1. 60÷3 200÷5 240÷8 120÷4

  560÷7 900÷3 180÷6 270÷9

  2.一包糖共80塊.分給2人,平均每人……人 數平均每人分到的塊數280÷2 =48你發現了什么

  3.這本書共170頁,我已經看了90頁.

  ⑴還剩多少頁每看

  ⑵剩下的書,要在4天內看完,平均每天看多少頁

  板 書 設 計

  參觀科技館60人乘2輛大客車去參觀科技館,平均每輛車坐多少人?

  60÷2=30(人)                             答:平均每輛車坐30人。

  修改及補充內容

《第一單元》教案 篇18

  教案、學案一體化設計

  課題

  欣賞《冬獵》

  課時

  一課時

  教學目標設計

  1、通過欣賞這首作品,了解柳琴的音色、演奏特點、表現手法以及樂曲所描繪的北方少數民族多姿多彩的生活。 2、了解并掌握作品的演奏形式、作者、作品大意。

  教學方法設計

  自主學習 合作學習

  教學程序設計

  教材處理設計

  師生活動設計

  一、        創設情境 1、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二、        自主探究 1、            師生合作,學習熟悉新課, 2、了解樂曲的主奏樂器辨聽音色 教學重難點:感受、表現歌樂曲的不同音樂形象。激發學生欣賞的興趣,擴大學生的音樂視野。《冬獵》也選自組曲《北方民族生活素描》,描寫了居住在大小興安嶺的鄂倫春人的狩獵場面。“鄂倫春”意即“山嶺上的人”。引子渲染出原始森林的神秘和狩獵前特有的緊張氣氛。接著栩栩如生地描繪了追獵的場景,隨后樂隊全奏出歡樂明朗的歌調,抒發獵人滿載而歸時的喜悅心情。劉錫津:著名作曲家,中國音樂家協會理事,國家一級作曲,國家級優秀專家。現任中央歌劇院院長。代表作品有:聲樂作品《我愛你,塞北的雪》《北大荒人的歌》《我從黃河岸邊過》《東北是個好地方》《北大荒──北大倉》,第六屆全運會運動員之歌《閃耀吧──體育之星》,第三屆亞洲冬季奧運會主題歌《亞細亞走向輝煌》等。器樂作品有合奏《絲路駝鈴》,月琴組曲《北方民族生活素描》,雙二胡協奏曲《烏蘇里吟》《為四種民族樂器而作─滿族組曲》,柳琴組曲《滿族風情》,大型民樂合奏《紫金寶衣之秋──眾善普會》,箜篌組曲《袍修羅蘭》(八首),大型組曲《漩澓頌》(合奏),交響序曲《一九七六》,交響詩《烏蘇里》,月琴協奏曲《鐵人之歌》,交響合唱《金鼓》等。舞劇《渤海公主》在香港演出成功,并獲文化部“優秀演出獎”“作曲獎”;音樂劇《鷹》獲文化部文華大獎,并獲文華作曲獎。讓學生對樂曲有一個整體的感知,熟悉柳琴的音色。  1.播放北方少數民族生活的錄像片段,導入教學。

  2.介紹這兩首作品的出處、作者。

  3.欣賞《馴鹿》

  (1)播放錄音,讓學生談談樂曲描繪了怎樣的情景以及用什么樂器演奏的?教師總結。

  (2)展示月琴的樂器圖片或實物,向學生介紹月琴的音色、演奏方式以及表現手法。

  (3)再次播放錄音,并播放鄂溫克族人的生活片段,讓學生身臨其境地體會音樂。

  (4)請學生拍手或拍腿,用 × ×│×0× ×│的結奏為a段音樂伴奏。

  4.欣賞《冬獵》

  (1)播放錄音,讓學生談談樂曲描繪了怎樣的情景以及用什么樂器演奏的?教師總結。

  (2)展示柳琴的樂器圖片或實物,向學生介紹柳琴的音色、演奏方式以及表現手法。

  (3)再次播放錄音,并播放鄂倫春人的生活片段,讓學生身臨其境地體會音樂。

  (4)讓學生談談書上所列兩段主題分別是以什么樣的速度、情緒演奏的,分別表現了怎樣的情景。

  5.將這兩首作品連起來欣賞,請學生談談這兩首作品有何異同,并比較月琴與柳琴的演奏方式有何不同。教師總結。

  6.請學生自選一首作品創編舞蹈動作進行表演,并作評價。(一)導入  1、師:今天老師播放北方少數民族生活的錄象片段。你們看看是哪個少數民族?生:蒙古  藏族師:大家對這個民族不熟悉,這是鄂倫春族 我給給同學們介紹有關鄂倫春族的相關知識, 出示鄂倫春族的圖片,介紹鄂倫春居住的大興安嶺。生:討論師:下面我們欣賞一首描寫鄂倫春族生活的音樂生:欣賞 2、師:介紹這首作品的出處、作者。(二)欣賞《冬獵》     1、初聽。  師:播放錄音,請學生談談樂曲描繪了怎樣的情景以及是用什么樂器演奏的。

  生:勞動  放牧  生:琵琶

  教學程序設計

  教材處理設計

  師生互動設計

  3、樂曲分析 三、        拓展練習 1、練習吹奏 2、相互評價 增加學生音樂知識的積累。 通過練習,加深學生對作品的印象與理解,提高學生的視唱能力。   邊聽邊打節奏,培養學生的節奏感和韻律感。提高學生的團結合作意識,培養合作能力。通過多種評價,使學生明確自己的優點及仍需努力的方向。   5、再次欣賞樂曲  ,請同學們展開想象,說說ab兩段音樂分別是以什么樣的速度、情緒演奏的,分別表現了怎樣的情景。 6、請學生拍手或拍腿,為音樂伴奏。(三)拓展  用豎笛吹奏主題旋律。 1、分組練習吹奏,學生間互相幫助。                        2、分組展示,互相評價。 3、集體吹奏。(四)小結    師:請學生談談這首樂曲和前首樂曲有何異同,并比較一下月琴和柳琴的演奏方式有何不同。生:  師:總結   生:談收獲、體會。

  板書設計

  冬獵 1、           描繪是哪個少數民族生活的情景? 2、           主奏樂器是什么? 3、           樂曲分幾個部分?

  課后反思

  學生能融入到樂曲的意境中,感受樂曲的情緒和表現內容。能區分出月琴和柳琴的音色。 在聽音樂想象生活場景的教學環節中,學生們的想象力十分豐富,為音樂想象的場景也是很豐富,在教學中還應加上用自己創編的舞蹈動作表現聽音樂想象的生活場景,那樣會使同學的學習興趣更濃,也使課堂氣氛活躍。

  教案、學案一體化設計

  課題

  北京的孩子逛北京

  課時

  一課時

  教學目標設計1欣賞《北京的孩子逛北京》。2通過演唱歌曲和表現歌曲感受具有京味兒的音樂風格。3通過歌曲的欣賞,使學生感受北京的生活氣息,培養學生熱愛北京的情感

  教學方法設計

  音樂欣賞   談話法、交流創編

  教學程序設計

  教材處理設計

  師生活動設計一、     創設情境1、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二、     自主探究1、          師生合作,學習熟悉新課,在音樂欣賞課中,教師應該時刻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欣賞習慣,并引導學生由感性的欣賞過度到理性的欣賞,因此教師必須豐富欣賞課的課堂內容,用課堂內容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學會傾聽音樂,培養學生良好的欣賞能力。本課內容具有明顯的京劇風格,所以在教授的過程中注意引導學生感受體驗京劇的特點,并嘗試接近北京文化通過音樂欣賞法讓學生了解北京風土人情以及北京小朋友的生活, 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四面八方的情感。另外在介紹北京的相關內容時,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學生良好的生活情趣。并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如果學生的發言不全面,在談話的過程中,教師要適當的引導學生從各個角度觀察、表達,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能

  讓學生先掌握歌曲的歌詞,然后再學習整個歌曲,這樣能分解學習的難度,也變換了學習的方式,讓學生更有興趣的學習一、創設情境 組織教學1、律動進教室(《北京的孩子逛北京》的歌曲走進教室2、師生問好二、進入情境,欣賞歌曲生說說自己逛街的感受一起來到北京,和北京的孩子們一起逛北京。出示課題《北京的孩子逛北京》3、初聽歌曲:邊聽邊想,每個人對作品的感受。思考:歌曲中描繪了哪些北京的景觀?

  北京的名勝 小吃

  教學程序設計

  教材處理設計

  師生互動設計三、     拓展練習京劇以“西皮”和“二黃”兩大聲腔組成,即所謂的“皮黃腔”。以這種主要腔調為基礎,再從板式,曲調伴奏等方面進行變化以求適應劇目演唱的需要,這類唱腔從體制,結構上講,與曲牌聯套體的音樂形式有很大的不同,因為是從板式的變化派生出的新的唱腔,所以被稱為板式變化體,簡稱“板腔體”。“西皮”跳進音程較多,整體音區偏高,其調式多以“宮”調式為主,因此,其旋律色調明亮、華麗、尖銳,用平緩節奏處理時,多表現明快、抒情的喜劇情節和愉悅的人物情緒。用輕快或強勁節奏處理時,多表現熱烈、激烈的戲劇場面和活潑、激動的人物情緒。相比之下,“二黃”則以級進音程為主,整體音區偏低,其調式多以“商”調式為主,其旋律的色調暗淡、凝重、平靜,節奏緩慢時,多用來表現壓抑的悲劇情節和憂郁的人物情緒;節奏強勁時,多表現壓抑、悲壯的戲劇場面和凄楚、悲憤的人物情

  引導學生感受京劇的特有風格和味道,并嘗試表現出這種風格。開闊學生的視野,讓學生多了解一些好的書上沒有的常識性知識,增加學生的積累,在提高學生音樂水平的基礎上擴展相關的知識,增加學生的積累。4、討論歌曲的情緒5、讓我們再次聆聽歌曲,請大家關注歌詞中不同段落旋律的不同及京劇德爾特點6、播放錄音,讓學生跟著錄音哼唱第一段旋律并且朗讀第二、三段歌詞。7、:組織簡短的討論,讓學生談談“自己印象最深的部分”“自己認為最聽的部分”或者是“自己認為最有特色的部分”并且說明原因。生:小組總結發言8、教師進行總結。9、我們一起來參觀一下北京。同時同學們還可以說說你知道的北京的名勝。讓我們大家共同分享。三、知識拓展描寫北京的歌曲關于北京的一些歌曲。《冰糖葫蘆》《北京的橋》……欣賞 四、課堂小結師:在這節課,我們跟著北京的孩子一起逛了北京,我們都知道北京作為我國的首都,不僅有著悠久的歷史,并且有很 濃厚的文化底蘊,在假期里如果有機會。我們可以親自到北京逛一逛。

  板書設計

  北京的孩子逛北京

  北京的標志性建筑:

  課后反思

《第一單元》教案 篇19

  《詩兩首》

  陳素萍

  教學目標

  1.能有感情地誦讀詩歌,感受詩歌的節奏,理解、體味詩歌的意境和深刻的意蘊;體味詩歌的繪畫美、音樂美、結構美等特點,把握詩歌的象征手法。

  2.以讀為本,通過朗讀吟誦,感悟詩歌的意蘊美,通過美讀想象,感受詩歌的圖畫美;通過品讀回味,欣賞詩歌的語言。

  3.學習詩人在國土淪喪,民族存亡的關頭,為祖國獻身的思想和對祖國的無限摯愛之情;體味詩人所表達的鄉愁,增強愛家鄉、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我愛這土地》

  一、導入:

  土地,萬物生靈的根基。曾有人掠奪它而百般蹂躪,曾有人捍衛它而披肝瀝膽。在它的脊梁上演繹著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在它的肌膚上烙印著多少眷戀情結。誰不鐘愛自己的土地,誰不愛戀大地母親,讓我們深情吟唱艾青詩人的《我愛這土地》,一起去感受詩人澎湃著的激情。(板書:我愛這土地)

  二、簡介作者及寫作背景:

  艾青(1910~1996),原名蔣海澄,浙江金華人。他生長在農村,自幼為貧苦農婦哺養,對我們民族的主體——農民有著兒子般的深情。長大后的曲折經歷、坎坷遭遇,使他很快成長為—個革命者。1929年赴法國留學,并開始詩歌創作。1932年回國,在獄中寫成詩作《大堰河一一我的保姆》,奠定了在詩壇的地位。他的早期詩作多詛咒黑暗,風格渾厚質樸,調子沉重憂郁,但對生活充滿希望與憧憬。他的抗戰時期的詩作,為覺醒了的民族而歌唱,格調高昂。作品有《大堰河》《北方》《向太陽》《黎明的通知》等。主要詩作還有抒情長詩《光的贊歌》《古羅馬的大斗技場》等。

  《我愛這土地》寫于抗日戰爭開始后的1938年,當時日本侵略軍連續攻占了華北、華東、華南的廣大地區,所到之處瘋狂肆虐,妄圖摧毀中國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國人民奮起抵抗,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斗爭。詩人在國土淪喪、民族危亡的關頭,滿懷對祖國的摯愛和對侵略者的仇恨,寫下了這首慷慨激昂的詩。

  三、感知并學習詩歌《我愛這土地》

  l.教師深情地范讀全詩。

  2.學生自由誦讀。

  教師作誦讀提示:這首詩無固定的節律,不押韻。它主要由句中停頓和句末停頓構成一定的節拍。誦讀時要著重體會由詩中感情起伏所構成的“內在節奏”。

  3.指定學生誦讀全詩,師生略作簡要點評。

  4.思考:詩歌是按怎樣的思路抒寫的?

  明確:全詩以“假如”領起,用“嘶啞”形容鳥兒的歌喉,接著續寫出歌唱的內容,并由生前的歌唱,轉寫鳥兒死后魂歸大地,最后轉由鳥的形象代之以詩人自身形象,直抒胸臆,托出了詩人那顆真摯、熾熱的愛國心。

  5.探究問題:

  (1)詩人為何不用“珠圓玉潤”之類的詞而用“嘶啞”形容鳥兒唱的歌喉?從中你可體會到什么?

  明確:詩人選用“嘶啞”一詞,就把杜鵑啼血般的奉獻者形象賦予了悲憤的愛國者,它充滿著因沉重的苦難和憂郁的負荷而生發的焦灼與浩嘆,傳遞著與時代同步的憂患之情,所以用“嘶啞”一詞十分傳神。如果換用“珠圓玉潤”“動聽”等別的字眼,就不能使人體味到歌者經歷的坎坷、悲酸和對祖國、對土地、對人民執著的愛。

  (2)鳥兒歌唱的內容中,“土地”“河流”“風”“黎明”有哪些深刻的含義。結合時代特征,說說它們有哪些象征意蘊?

  明確:上述一系列意象表達了歌唱的豐富內涵:暴風雨打擊著的土地,悲憤的河流,激怒的風,溫柔的黎明——隱喻了祖國大地遭受的苦難,人民的悲憤和激怒,對光明的向往和希冀。“土地”可以看作繁衍生長了中華民族的祖國大地的象征,“悲憤的河流”、“激怒的風”可以看作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的反抗精神的象征,“溫柔的黎明”預示著人民為之奮斗獻身的獨立自由的曙光,必將降臨于這片土地。

  (3)詩句“然后我死了,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里面。”有何深意?

  明確:表達了詩人對土地的眷戀,將自身融進大地,隱含了一種敢于犧牲自我之意。

  (4)詩歌的第二節與第一節有著怎樣的聯系?把第二節去掉,詩歌主題的表達將會受到怎樣的影響?

  明確:如果說第一節是對“愛土地(祖國)”主題的抒情性的鋪陳描述.第二節短小精悍的兩行則可看作是對主題的高度凝練的概括。去掉第二節,詩意則得不到提煉和強化。

  6.學生熟讀背誦全詩。

  四、課堂小結:

  同學們,“土地”是艾青詩歌的中心意象之一,它凝聚著詩人對祖國——大地母親最深沉的愛。讀《我愛這土地》,我們感受著那個苦難年代,愛國知識分子對祖國的最真摯的愛的表白。這心聲,是歷久不衰的主旋律,更是永遠唱不盡的主題。

  《鄉愁》

  陳素萍

  一、導入:

  鄉愁,是深切思念家鄉的心情。可以說是中國詩歌當中一個歷久常新的主題,提起它,我們的腦里會涌現許多有關鄉愁的詩句。如: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維)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維)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崔顥)

  每個日落的黃昏,每個月圓的夜晚,每陣歌樓的雨點,每陣西風里斷雁的叫聲,都會牽動游子的離愁別緒,都會勾起對故鄉的眷戀。詩人們都會把難以排遣的思鄉之愁訴諸于筆端。于是我們便能欣賞到那一首首凄婉哀傷的詩歌,感受著詩人那綿綿的思念,那柔美的哀傷。現在我們來看中國臺灣當代詩人余光中的思鄉之作。

  二、余光中簡介:新 課標 第一 網

  余光中(1929~)當代詩人和詩評家。湖南衡陽人。現居中國臺灣。1946年考入廈門大學外文系。1948年發表第一首詩作,次年隨國民黨軍隊赴臺。1953年10月參加《創世紀》詩刊,致力于現代主義詩歌創作。主要作品有《鄉愁》《白玉苦瓜》《等你,在雨中》等,詩集《靈河》《石室之死》等,詩論集《詩人之境》《詩的創作與鑒賞》等。其中《鄉愁》一詩,因為形象而深刻地抒發了游子思鄉的殷切感情,而受到人們的喜愛和贊賞。他的詩,兼取中國古典文學與外國現代文學之精神,創作手法新穎靈活,比喻奇特,描寫精神深刻,抒情細膩纏綿,一詠三嘆,含蓄雋永,意味深長,韻律優美,節奏感強。被尊為中國臺灣詩壇祭酒。他的詩論文章,視野開闊,富有開拓探索的犀利朝氣,強調作家的民族感和責任感,善于從語言的角度把握詩的品格和價值,自成一家。

  二、誦讀,整體感知詩意。

  1.請學生默讀,熟悉詩歌內容。

  2.學生小聲試讀,體會詩作的意境和感情。并嘗試劃分詩的節奏和重音。

  教師作誦讀提示:《鄉愁》詩的形式美很突出:一是結構上寓變化于統一,節與節、句與句比較整齊對稱,詩人注意了長句與短句的變化調節,整齊中有參差;二是音樂上營造出一種回旋往復、一唱三嘆的美的旋律,同一位置上詞的重復和疊詞的運用,使全詩低回掩抑,如怨如訴,數量詞的運用,也加強了全詩的音韻美。這首詩有如音樂中柔美而略帶哀傷的“回憶曲”,是海外游子深情的戀歌。

  3.教師作示范朗讀。

  三、探究問題

  1.“鄉愁”本是一種抽象的情感,但在《鄉愁》詩里,它轉化成了具體可感的東西,作者是如何實現這一轉化的?

  明確:詩人巧妙地將“鄉愁”這種情感進行了物化,也就是找到了它的對應物。在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里,“鄉愁”分別寄托在郵票、船票、墳墓和海峽等具體可感的對象上。這種技法.通常稱之為“移情”,可以增加作品的藝術感染力。

  2.合作研討:詩人所抒寫的“鄉愁”是怎樣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加深、升華的?

  明確:“郵票”“船票”“墳墓”和“海峽”四個對象,分別是人生四個階段“鄉愁”的對應物。這四個階段分別是:小時候——長大后——后來——現在。

  小時候,詩人少小離家,與母親書信往來,鄉愁寄托在小小的郵票上。長大后,為生活而奔波,與愛人聚聚離離,船票成了寄托鄉愁的媒介。到后來,—方矮矮的墳墓,將“我”與母親永遠分開了!而現在,一灣淺淺的海峽將“我”與祖國大陸隔開。個人的故鄉之思上升到了代表一群人的家國之思。全詩在此戛然而止,留下長長的余味。

  3. 合作研討:這四種對象前表修飾、限制的形容詞和數量詞有什么特點?它們共同突出了這四樣東西的什么特征?在詩中有什么表達效果?

  明確:“一枚”“一張”“一方”“一灣”四個數量詞和“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淺淺的”四個形容詞都以一種看似輕描淡寫的方式,把鄉愁濃縮于四個面積小程度輕的對象之上,恰恰反襯出詩人內心深處濃烈的思鄉情感。

  4. 合作研討詩歌的第四節對詩意的拓展有怎樣的重要作用? 

  明確:如果去掉第四節,充其量只是一首普普通通的思念故鄉的詩;有了第四節,前三節就成了鋪墊,這一節又畫龍點睛,鄉愁的詩意升華為“國愁”和“民愁”了。

  四、比較閱讀。

  中國臺灣當代女詩人席慕蓉的《鄉愁》(詳見課本p5)也是抒寫鄉愁的,說說它與課文在表達上各有什么特點。

  教師點撥:

  這兩首詩有著相似的寫作背景。余光中和席慕蓉的祖籍和出生地均在大陸,后來赴中國臺灣。兩位詩人都鐘情于中國古典文化,承繼傳統文化中鄉愁的永恒主題寫出了新意。

  不同之處在于,席慕蓉的故鄉在蒙古草原,她既不在那里出生,也不在那里長大,直到20世紀80年代才有機會踏上故鄉的土地。她只有在夢里,在詩中,寄托無限鄉愁。她的《鄉愁》,纏綿悱惻,分別寫故鄉月夜的笛聲、離別故鄉時心中模糊的悵惘、別后對故鄉的綿綿思念,意境深幽,比喻新異,也具有比較強的時代意義。但在思想深度的開掘上,這首《鄉愁》不如余光中的《鄉愁》那樣深刻。五、語言運用。

  余光中說鄉愁是“淺淺的海峽”,席慕蓉說是“沒有年輪的樹”,那么,如果有一天走出家門,你心中最惦記的是什么?請發揮想象,仿照課文,用漂亮的比喻句盡現你的感覺。

  五、課堂小結

  同學們,“鄉愁”是我國傳統文學歷久常新的主題,像唐代詩人李白的名作《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王灣《次北固山下》:“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崔顥《黃鶴樓》:“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余光中的首這《鄉愁》詩,無論是內容還是形式,都映射著中國古典詩詞的神韻和魅力。吟誦這深情的戀歌,我們掂量出了詩人思想中“中國意識”的分量——民族的集體意識。

  《我用殘損的手掌 》

  陳素萍

  一、知識點撥與學法引導

  (一)整體感知

  這首詩寫于抗日戰爭最艱苦的1942年,詩人戴望舒因為在報紙上編發宣傳抗戰的詩歌,被日本憲兵逮捕。在獄中,他受盡折磨,但始終沒有屈服,寫出了《我用殘損的手掌》這首詩。當時祖國半壁江山淪于敵手,中華民族處于危亡關頭。在詩中,詩人面對現實,把個人的不幸同國家的命運融為一體,以深沉的思想、熾熱的感情,抒發了對災難深重的祖國的由衷關注和真誠的愛。同時,借助于詩的想象,表達了對“遼遠一角”的解放區的向往。

  這首詩以“我”用“無形的手掌”撫摸祖國地圖時的聯想為抒情線索。“無形的手掌”指的是詩人的思緒、聯想、心理和情感,而“撫摸”則是思緒和聯想的展開,心理和情感的流動。

  (二)學法引導

  這首抒情詩,詩人由“殘損的手掌”展開想象,讓它去摸索心目中的祖國地圖,隨著“手掌”的移動,作者的情緒也發生了變化。詩作通過一個個具體可感的形象,表現出詩人對解放區的申請向往和,對祖國光明未來的熱切盼望。朗讀本詩,應努力把握它的感情線索,體會詩人情感的變化,并仔細品味詩中描寫的具體形象所寄寓的詩人的主觀情感。

  (三)審美鑒賞

  堅貞不屈的意志美

  這首詩是詩人在侵略者的鐵窗下獻給祖國母親的歌。詩人的手掌是殘損的,祖國的土地也支離破碎,詩人與祖國有著共同的命運。在敵人的黑牢里,詩人用“殘損的手掌”,摸索心目中的祖國地圖。詩中“廣大的土地”,實際象征的是祖國。“殘損的手掌”既是寫實,又是寫詩人堅貞不屈的意志。詩人用“殘損的手掌”“摸索”祖國土地時所產生的種種感覺,其實是發自詩人內心的愛于恨,憐與悲,愁苦與希望。“殘損的手掌”是詩人一顆“赤誠的忠心”的物化。

  (四)重點難點突破

  1、這首詩描寫了哪些具體形象?作者借此抒發了怎樣的情感?

  [析]這道題旨在引導學生從詩歌中的形象入手,整體把握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

  [參考答案] 詩中描寫的形象有“殘損的手掌”“廣大的土地”“長白山的雪峰”“黃河的水”“江南的水田”“嶺南的荔枝花”等。

  詩人以“殘損的手掌”撫過祖國大地的形象化思緒,在想象中再現了他的家鄉、長白山、黃河、江南、嶺南以及天氣沒有親身體驗過的解放區的景象,以手掌的感覺展示了他內心情感的變化。詩人先是凄楚憂憤,轉而熱切期盼,對解放區寄予了民族復興的希望。

  2、《我用殘損的手掌》這首詩,前后通過對比的手法,使作者的感情傾向更加鮮明。請從詞語的感情色彩的角度,結合原詩作具體分析。

  [析]詩歌表達感情的手段靈活多樣,可以將多種表達方式結合使用,可以選用恰當的修辭手法。本題意在從語言運用的角度引導學生理解、欣賞這首詩。

  [參考答案] 這首詩的前后兩部分對比鮮明,從詞語感情色彩上說,前半部分多用消極的、冷色調的詞,如:殘損、徹骨、寂寞、憔悴、陰暗等,極恰當地表達了詩人對苦難中的祖國無法言表的感情。后半部分多用積極的、暖色調的詞,如:新生、遼遠、溫暖、明亮、堅固、蓬勃、永恒等,有力地表達了詩人堅信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斗爭必勝,解放區是民族復興的所在。

  3、指出下列各句運用的比喻修辭方法有什么不同,簡要說說其含義。

  (1)像戀人的柔發,嬰孩手中乳。

  (2)不像牲口一樣活,螻蟻一樣死。

  (3) 摸索這廣大的土地。

  (4) 那里是太陽,是春天。

  [析]此題旨在通過對一些重要語句含義的理解,來領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參考答案]:

  (1)“像戀人的柔發,嬰孩手中乳”是明喻,以情侶關系與母子關系的比喻,把詩人對“這一角”的溫柔感情抒發得細致動人。

  (2)“不像牲口一樣活,螻蟻一樣死”是明喻,很形象地描繪出能夠把握自己命運的確民的新生活。

  (3)“摸索這廣大的土地”是借喻,用“廣大的土地”借喻整個中國。

  (4)“那里是太陽,是春”是暗喻,用“太陽和春天”來比喻解放區的欣欣向榮與勃勃生機。

  4、這首詩是怎樣將眾多的形象,貫穿組織成一個有機的整體的?

  [析]設置此題的目的,一方面在于加深對本詩所寫形象的認識,另一方面在于體會本詩作者在安排結構上的匠心。

  [參考答案]:

  《我用殘損的手掌》在想像中展開詩的內容,在想像中,詩人的手掌撫過了廣大的國土。先是淪陷區的家鄉,繼而從祖國疆域的北部一直到最南端,最終停留在解放區。對祖國大地上每一處特征性景物的概括,作者突出的是“手掌”的觸覺作用(同時也有視覺、嗅覺、味覺等感覺器官的作用),如“微涼”“冷”“滑出”“細”“軟”“蘸”等等。這樣,就把較廣泛的描寫對象相對集中起來,使之貫穿在“手掌的感受”這一條線索上,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

  二、自學階梯評估

  達標訓練

  1、《我用殘損的手掌》是我國現代詩人 的詩作。詩句“我用殘損的手掌/

  摸索這廣大的土地”中, “廣大的土地”象征 ,“殘損的手掌”既是寫實,又表明了詩人堅貞不屈的意志。

  2、給下列加點字注音或根據拼音寫漢字

  灰jìn( ) 河堤( ) 憔悴( ) 蓬 hāo( ) 荇( )藻

  3、理解下面詩句的含義

  (1)嶺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

  (2)因為只有那里是太陽,是春,將驅逐陰暗,帶來蘇生。

  4、找出詩中押韻的字,簡要歸納本詩押韻的特點。

  能力提高

  閱讀下面的節選詩句,回答問題

  這一片湖該是我的家鄉,

  (春天,堤上繁花如錦嶂,

  嫩柳枝折斷有奇異的芬芳)

  我觸到荇藻和水的微涼;

  這長白山的雪峰冷到徹骨,

  這黃河的水夾泥沙在指間滑出;

  江南的水田,你當年新生的禾草

  是那么細,那么軟……現在只有蓬蒿;

  嶺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

  盡那邊,我蘸著南海沒有漁船的苦水……

  無形的手掌掠過無限的江山,

  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陰暗,

  只有那遼遠的一角依然完整,

  溫暖,明朗,堅固而蓬勃生春。

  在那上面,我用殘損的手掌輕撫,

  像戀人的柔發,嬰孩手中乳。

  1、詩中寫自己的家鄉,寫了家鄉春天的哪些景象?是怎樣調動多種感覺器官,詩人如同身臨其境的?

  2、哪幾句詩寫的是解放區的景象?作者在選取形象和選用詞語上有什么特點?

  3、詩人是怎樣將解放區和淪陷區對比著寫的?這樣寫有什么作用?

  4、詩人往往把自己抽象的情感寄寓在具體的形象上,使其具有可感性。請借鑒這種寫法,寫幾句富有詩意的話,抒發自己的一種感情。

  開放探究

  閱讀下面一首詩,回答問題

  金黃的稻米

  金黃的稻米站在

  割過的秋天的田里

  我想起無數個疲倦的母親,

  黃昏路上我看見那皺了的美麗的臉,

  收獲日的滿月在

  高聳的樹巔上,

  暮色里,遠山

  圍著我們的心邊,

  沒有一個雕塑能比這更靜默。

  肩荷著那偉大的疲倦,你們

  在這伸向遠遠的一片

  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

  靜默。靜默。歷史也不過是

  腳下一條流去的小河,

  而你們,站在那兒,

  將成為人類的一個思想。

  1、從這首詩的內容看,該詩所寫的時間是 詩歌中的“而你們,站在那兒”一句中“你們”所指的是 。

  2、詩歌中,詩人由金黃的稻米想到了 、 。

  3、簡要評析詩句“黃昏路上我看見那皺了的美麗的臉”中“皺”與“美麗”的含義。

  4、下面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

  a詩歌以“金黃的稻米”為中心形象展開聯想,通過稻田、路上、天空、遠山等空間性的位移。傳達一個時間性的主題——對勞動中生命力的消逝的沉思。

  b詩歌賦予“金黃的稻米”以積極、強烈的視覺印象和消極、“靜默”無言的聽覺感受,意在利用兩者的不協調,把關注點從外在畫面轉向內在的生命感受。

  c“金黃的稻米”“收獲日的滿月”等形象都具有圓滿意味,但詩歌來寫收獲的快慰和滿足,卻引人思考勞動者母親的“疲倦”。

  d“肩荷著那偉大的疲倦”一句中的主體,應該是美麗的母親,而不是如雕像一樣站在“秋天的田里”沉思的“稻米”。

  三、資料下載 新課標第一網

  戴望舒其人其詩

  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縣人,中國現代著名詩人。1928年后成為水沫社和其后的《現代》雜志的作者之一,創作現代派詩歌。1937年8月13日,上海被日寇占領。次年5月,為了保持民族氣節,不在日本人手下當“良民”,望舒挈婦將孺跟葉靈鳳夫婦一起乘船前往香港,8月1日,他開始主持當時剛剛創刊的《星島日報》的文藝副刊《星座》。在他的努力下,《星座》很快成為香港進步文學的中心。1941年底香港淪陷,被日軍以抗日罪名下獄,在獄中保持了民族氣節,4月27日,在監獄中寫就蕩氣回腸的詩作《獄中題壁》。在潮濕、陰暗、寂寞而煩悶的地牢里,望舒的身心受到了極大的摧殘。他的情緒開始變得有點反復無常,要么不發作,一發作,就顯得不可收拾;這給他的婚姻關系帶來了陰影,使他在不久后經歷了兩度離婚的慘痛。本來就有一點的哮喘病急劇惡化,這導致他沒過幾年就英年早逝了。1949年3月11日,望舒懷著“就是死也要死得光榮一點”的意愿,毅然帶著兩個女兒,跟卞之琳一起,冒充押貨員,乘船北上。他死在剛剛解放的生機勃勃的北京。

  1950年3月1日,《人民日報》發表了望舒逝世的消息和胡喬木親自趕寫的《悼望舒》一文,說:“我為中國喪失了一個決定為人民服務的有才能的抒情詩人而悲悼。

  戴望舒詩集有《我底記憶》、《望舒草》、《望舒詩稿》和《災難的歲月》。早期詩歌多寫個人的孤寂心境,感傷氣息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響,意象朦朧、含蓄。后期詩歌表現了熱愛祖國、憎恨侵略者的強烈感情。

  具代表性的詩有:《雨巷》《我思想》《寒風中聞聲》《偶成》《無題》《我用殘損的手掌》《在天晴了的時候》《煩憂》。

  《祖國呵,我親愛的祖國》

  陳素萍

  《祖國呵,我親愛的祖國》寫于1979年,是舒婷的代表作之一,旨在表達詩人對祖國的無限深情。與以往同類的詩作相比,它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與個性特色——既有當代青年迷惘的痛苦與歡欣的希望,又有女兒對祖國母親的艾怨、不滿與獻身的真情。全詩立意新穎,感情真摯,一反以往浮泛與“神話”式的歌頌,從一個別致的角度來吟唱對祖國母親的愛。

  舒婷的這首詩思路非常清晰,邏輯層次比較容易把握。

  第1節是寫祖國數百年來的落后狀況。作者用灰色的調子表現她眼中曾經的祖國,無論是“破舊的老水車”、“熏黑的礦燈”,還是“干癟的稻穗”、“失修的路基”,都象征了祖國經濟的貧弱、落后,在前行的路上困難重重、步履維艱,而“淤灘上的駁船”這一形象則有更大的概括性,它暗示了我們民族的航船在歷史的進程里擱淺了,“纖繩”則象征歷史的重負深深勒進了祖國母親的肩膊。詩節最后以“祖國呵”這一深沉的呼喚作結,把詩歌的感情向前推進一步。

  第2節是寫因落后而導致的貧窮和詩人對此感到的悲哀。前面是感性的意象,這里是理性的思考。“我是貧困,我是悲哀”,這是對上節詩的概括,點明上節詩中形象的象征意義。下面的詩行更進一層,不管怎樣,作者堅守的心中還有一線“痛苦的希望”,她始終懷抱著的理想化作對祖國的一聲深情的呼喚。

  第3節是寫祖國的重新站起及詩人為之感到歡欣。這一節的語詞色彩都是比較明亮的,“理想”、“胚芽”、“笑渦”、“起跑線”、“黎明”都是美好而充滿希望的,它們在“簇新”、“雪白”、“緋紅”的修飾下顯得更加醒目,再加上“掙脫”、“新刷出”、“噴薄”的動態表現,使整首詩在這一節出現了一個高潮,表達了詩人對祖國的美好未來的期待和憧憬。節末的呼喚與上文不同,這里是歡呼,是歌唱,是詩人無比欣慰和振奮的激情。

  第4節是“我”與祖國的關系,寫詩人為祖國獻身的愿望。雖然“我”曾經迷惘過,深思過,但面對用“傷痕累累的乳房’’養育了自己的祖國,“我”當然是義無反顧地奉獻自己的血肉之軀。這里的“我”既是詩人個體,又是全民族整體,是當代人的寫照。如果說詩的前面部分表現出的是悲哀痛惜之情,那么這里則是表現了強烈的責任感和崇高的獻身精神。

  應該注意到,這首詩與五六十年代歌頌祖國的詩篇有一些差別。在五六十年代的詩歌中,主體與客體之間的界限是比較明顯的,祖國的歷史、祖國的現實,一般都作為一客觀描述的意象,雖然在書寫時帶上了詩人主觀的色彩,但畢竟是對象化的,作為主體的詩人一般都是以客觀生活的反映者和歌頌者的姿態出現的。而在舒婷的這首詩中,作為客體的歷史和現實與作為主體的自我之間的界限變得比較模糊,不管是“老水車”,還是“‘飛天’袖間”的花朵,祖國與“我”是合二為一的,“我”是祖國軀體上的一部分,祖國也是“我”心靈中的一部分。這種主客觀的合一,正是詩人的用意所在,意在強調“我”與祖國血肉相連、密不可分,我即是祖國,祖國也就是我。祖國是我的痛苦,我是祖國的悲哀;祖國是我的迷惘,我是祖國的希望;我是祖國的眼淚和笑渦,而祖國正在我的血肉之軀與心靈上起飛和奔跑。

  為了表現這種血肉相連的內部感受,舒婷采用了意象疊加(如老水車、路基、駁船、蛛網、古蓮、笑渦、起跑線等等)和強化(如深深、掛著眼淚的、新刷出的等等)的手法,使不可感的主體的情感,變成了可以用五官感知,看得見(如礦燈)、摸得著(如隧洞)、聽得到(如疲憊的歌),激活了讀者的想像,使詩歌更為生動可感。

  這首詩在藝術上的另一個特點就是結構清晰,層層深入,先是苦難,然后是希望,接著是光明,讓人感到既有歷史的深度,又有情感的推進。

  另外,詩歌的節奏控制得非常好,讀來瑯瑯上口,詩人采用了由低沉緩慢走向高亢迅疾的節奏。低沉緩慢方能如泣如訴、如哀如怨;高亢迅疾才可熱烈奔放、一往無前,充分表達赤子的一片拳拳深情。   

  4 外國詩兩首

  陳素萍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了解萊蒙托夫、休斯的經歷及其創作。    2.領略詩歌深厚的文化底蘊。

  能力目標

  1.理解詩中的藝術形象,感受詩人的愛國思鄉情懷。

  2.品味詩歌語言,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象,體會詩歌的內涵。

  3.體會詩歌或平實中見真情,或深邃中顯自豪的特點。

  德育目標:    培養學生愛國情感和健康高尚的審美情操。

  教學重點

  1.了解詩歌的深厚文化背景。

  2.理解詩中的藝術形象及詩人由此抒發的思想情感。

  教學難點

  由于民族文化背景不同,準確地把握詩人的意念和情緒并深入詩中的意境。

  教學方法

  1.誦讀法 教師通過多種形式引導學生反復誦讀,體會詩歌的內容及其形式特點。

  2.合作研討法 休斯的詩意象凝練、表意深刻。

  課時安排   2   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了解詩人簡歷及寫作背景,誦讀、研討、理解詩歌內容。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同學們,愛國主義是詩歌的永恒主題,是民眾。更是詩人的永恒歌唱。在我國詩歌長河中是這樣,在外國優秀的作品中也不乏其例。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外國詩兩首》,去聆聽俄羅斯詩人萊蒙托夫和美國詩人休斯的吟唱。(板書文題、作者)

  二、資料助讀

  1.密哈依爾•萊蒙托夫(1814~1841)十九世紀俄國繼普希金之后的偉大詩人。十四歲開始寫詩,1837年他為普希金因決斗而死寫的《詩人之死》一詩名震文壇。由于反抗專制統治,因此屢遭流放和入獄,最后死于預謀的決斗,年僅二十七歲。

  萊蒙托夫在短短十三年的創作生涯里,一共寫下了四百多首抒情詩,名篇有《帆》《浮云》《祖國》,長詩二十余部,以《惡魔》《童僧》為代表,還有劇本《假面舞會》和杰出的長篇小說《當代英雄》等。詩人繼承了普希金和十二月黨人詩人的傳統,把熱愛祖國和歌頌自由作為詩歌創作的基本主題,其風格沉郁中有剛勁,手法上既能出色地運用浪漫主義,又擅長現實主義的描寫。

  《祖國》發表于1841年4月號的《祖國紀事》雜志。1839年俄國斯拉夫派詩人霍米亞柯夫發表一首《祖國》,認為俄羅斯的偉大在于人民的溫順和對東正教的虔信,沙皇統治集團的御用文人也借愛國主義來炫耀他們的文治武功,萊蒙托夫針鋒相對地提出了自己對祖國的“奇異的愛情”,把祖國美好的大地和勤勞的人民視為祖國概念的真正內涵,表現出他想了解和接近人民并休戚與共的強烈愿望。

  三、研讀《祖國》

  1.學生聽讀課文錄音,整體感知詩意。

  教師提示:詩句“我愛祖國,但用的是奇異的愛情”是解讀詩意的關鍵。詩人把對祖國的感情比喻為“愛情”,統攝全詩。

  2.學生自由誦讀,認真領會詩句、詩段所表達的意思,思考:

  從詩歌內容看,詩人對祖國奇異的“愛情”指什么?

  學生回答,教師點撥、明確:

  詩人沒有用豪言壯語去盛贊祖國的光榮歷史、英雄業績,也沒有去歌頌名山大川,無盡寶藏,而是以平實的筆調描寫俄羅斯原野的景色和農家生活。平實中見真情,奇異的“愛情”表現在詩人把自己對祖國的愛和對俄羅斯大自然、對普通百姓的愛糅合,化為一體;即對俄羅斯山河景物和淳樸樂觀的人民的熱愛。

  3.多媒體演示俄羅斯風情圖片,學生直觀感受山川之美。

  4.以俄羅斯抒情名曲《卡秋莎》為伴奏音樂,師生有感情誦讀全詩。

  思考:《祖國》一詩充分顯示了詩人在描摹自然景物上的卓越才能。詩中構置了哪些充滿濃郁詩意的畫畫?

  學生歸結體會,教師明確:

  詩人對俄羅斯山河風景和人民生活熱烈謳歌。冷漠沉靜的草原,隨風晃動的森林,奔騰的激流,村間的小路,蒼黃的田野,閃光的白樺,蒼茫的夜色,顫抖的燈光,遠近相映、聲色兼備,把俄羅斯山河的雄壯之美和秀麗之美交織在一起,構成一幅絢麗變幻而朦朧流動的畫面。打谷場丘堆滿豐收的谷物,農家茅舍覆蓋著稻草,小窗上的浮雕窗板,更有節日夜晚,農人醉酒笑談、盡情舞蹈的場面,恰似一幅絕妙的民俗圖,洋溢著俄羅斯的生活氣息。

  5.合作研討:

  詩人所抒發的愛國之情主要是通過描寫俄羅斯的夜色及夜色中人們的活動來表現出來的。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學生研討后回答,教師明確:

  詩歌在對原野景色和農家生活的描述中,隱含著詩人對祖國的真摯感情,即“真實地、神圣地、理智地理解對祖國的愛”(比勃羅留波夫語),這種愛是真實的,也是最本色的。

  6.學生熟讀全詩。

《第一單元》教案(精選19篇) 相關內容:
  • 《第一單元》教案(精選18篇)

    第一單元    詩歌教學目的:1、結合創作背景和寫作意圖聯系自己的生活的經驗,體味詩的意趣。2、初步理解意象和象征的意義,把握詩歌的思想感情和表現手法。了解新詩歌的特點。...

  • 第一單元教案(通用15篇)

    第一單元    詩歌教學目的:1、結合創作背景和寫作意圖聯系自己的生活的經驗,體味詩的意趣。2、初步理解意象和象征的意義,把握詩歌的思想感情和表現手法。了解新詩歌的特點。...

  • 第一單元作文教案(通用15篇)

    第一單元    詩歌教學目的:1、結合創作背景和寫作意圖聯系自己的生活的經驗,體味詩的意趣。2、初步理解意象和象征的意義,把握詩歌的思想感情和表現手法。了解新詩歌的特點。...

  • 第一單元作文教案

    有感而發教學目標:1懂得寫作文要有感而發,主動觀察并感受生活的變化。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平時注意積累寫作素材。2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作文,做到語句通順,書寫規范,整潔。教學重點:說自己想說的話,感情真摯。...

  • 第一單元教案

    第一單元    詩歌教學目的:1、結合創作背景和寫作意圖聯系自己的生活的經驗,體味詩的意趣。2、初步理解意象和象征的意義,把握詩歌的思想感情和表現手法。了解新詩歌的特點。...

  • 《慈母情深》教學設計(精選18篇)

    【教材簡析】《慈母情深》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講述的是作者梁曉聲在少年時代渴望得到一本心愛的長篇小說,想得整天失魂落魄;貧窮辛勞的母親不顧同事的勸阻,用龜裂的手指掏出了一大把毛票,毫不猶豫地給錢讓“我”去買《青年近衛軍》。...

  • 《背影》教學設計(精選19篇)

    【創意說明】這篇課文突出背影,抓住最為動情的親情瞬間成就了一篇感人至深的散文,這種寫法對學生作文有著深刻的啟示。本設計側重于喚起學生的親情體驗,體會這種寫法的好處以達到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的目的。...

  • 《登高》教學設計(精選21篇)

    教學目標 1.了解杜甫生平以及對其詩歌創作的影響 2.掌握詩歌吟誦的基本方法。 3.賞析情景交融、氣象宏偉的藝術特點,感受詩人深沈的苦痛與憂思。 學習設想 1.朗讀吟誦。加強朗讀訓練,使學生通過吟誦感受畫面的悲涼氣氛和詩人深廣的憂思。...

  • 《王幾何》教案(精選6篇)

    9、《王幾何》一、內容及其分析內容: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王幾何》分析:本文的核心是理解幾何老師王玉琳的性格特點,明白他性格雖然粗放但教學卻是嚴肅認真的特點。...

  • 七年級語文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区一 | 国产另类在线视频 | 一级黄色免费片 | 久久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 桃花影院在线观看 | 99久久99热这里只有精品 | freemoms熟乱tube| 久久98 | 波多野结AV衣东京热无码专区 | 97亚洲色欲色欲综合网 | 久久精国| 欧美αv日韩αv另类综合 | 精品视频国产亚洲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免费 | 三级农村乡下三级播放 | 国产污视频在线播放 | 四虎中文 | 久久视频这里只精品10 | 日韩城人网站 | 特级黄色毛片视频片子 | 成人伊人精品色xxxx视频 | 国产特级毛片AAAAAA高潮流水 | 天堂av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字幕日韩三 | 国产字幕视频一区二区 | 无码aⅴ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中国激情网 | 亚洲伦理在线 | china国语对白刺激videos 大陆一级黄色片 | 麻豆网在线观看 | 二区三区偷拍浴室洗澡视频 | 成人爱爱aa啪啪看片 | 吃奶呻吟打开双腿做受视频 | 91操人 | 青青青国产在线视频在线观看 | a久久久久久 | a在线视频观看 | 欧美精品在线观看视频 | 免费丝袜脚足控网站 | 久热这里 | 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 | 国内丰满少妇猛烈精品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