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教學設計6
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
一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了解新聞的一般知識,重點掌握消息的要素和基本特點。
2理解概括敘述和具體敘述的寫法,培養閱讀,寫作消息的能力。
教學過程 與方法目標
1通過分析兩則新聞的結構層次把握住新聞的結構和要素
2朗讀體會本文語言準確簡潔的特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感受文章氣勢,學習人民解放軍英勇無畏的革命精神。
2認識渡江勝利與解放南陽的歷史意義,認識人民解放軍為中國革命事業所建立的豐功偉績。
二教學重點
1通過分析兩則新聞,把握住新聞要素,結構和特點
2培養閱讀寫作消息的能力。
三教學難點
培養閱讀寫作消息的能力
四教學過程
(一) 講解關于新聞的一般知識
(1) 新聞又稱消息,通常分為動態新聞 綜合新聞 典型新聞 和新聞述評四類,其中動態新聞是報紙廣播最常用的一種,它報道的是國內外最新發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氣象新成就
(2) 新聞的六要素:時間 地點 人物事件發生的原因 經過 結果
(3) 新聞的結構五部分:標題 導語 主體 背景 結語其中標題 導語 主體是必有的背景 結語可有可無
(4) 新聞的表達方式:主要是敘述有時兼有議論 描寫
(5) 新聞的特點 真實性 及時性 準確性
(二)分析課文 學習閱讀消息
1 介紹背景
1949年處,淮海 遼沈 平津三大戰役結束,人民解放軍在全國取得勝利已成定局,但國民黨反動政府依然負隅頑抗,對長江防線經過三個半月苦心經營后,于4月20日悍然拒絕簽定和平協定。4月21日毛澤東主席和朱德總司令發布“向全國進軍的命令”,人民解放軍于凌晨發起渡江戰役,徹底摧毀國民黨的長江防線。
2 分析電頭:交代了通訊社的名稱 發電的時間地點 表明材料真實 報道及時
3 自讀課文,找出本篇新聞的六要素
4 學生討論分析新聞結構
本文可分兩部分:導語 (1、2)總述渡江情況。從作戰兵力、戰線長度、戰況三個方面總領全文
主體(3 17)具體細致的報道了三路大軍渡江作戰的情況
根據中 西 東三路軍的情況化分層次,并填表
時間 | 地點 | 兵力 | 渡過兵力 | |
中路軍 | ||||
西路軍 | ||||
東路軍 |
討論下列問題
(1) 找出文中議論的句子并說說其作用
從敵我兩方面分析敵軍紛紛潰退,毫無斗志的原因,揭露了國民黨反動派拒絕簽定和平協定的反動本質,贊頌了我軍英勇善戰,所向披靡的英雄氣概。
(2)為什么按中西東路軍的順序敘述
中路軍渡江作戰在前,所以先寫,中西路軍所與敵情相似,抵抗較小,東路軍所遇抵抗較為頑強,所以中西路軍放在一起寫,東路軍后寫。
(3)分析詳略
中路軍首先發起渡江戰役,比較重要,為什么反而寫的更簡略呢?
渡江戰役開始后,新華社在此之前已經關于中路軍的介紹
為什么詳寫東路軍
東路軍戰斗最激烈,敵人又將其防線修筑的最鞏固,只有把著一路的作戰情況說清楚,才能表現我軍英勇善戰的氣勢
(4)討論主體的幾個層次是怎樣銜接的
體會新聞語言準確的特點
例:第三句“突破安用慶”“渡至”找出其他體現語言準確的句子并說說其作用
課堂總結
課文通過敘述了三路大軍渡江戰役的偉大勝利,贊揚了人民解放軍的英勇善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斗志
板書設計
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
關于新聞
1六要素 時間 地點 人物 起因 經過 結果
2結構 標題 導語 主體 背景 結語
3特點 真實性 及時性 準確性
4表達方式 敘述為主有時兼有議論 描寫
分析課文
導語 (1、2)總述渡江情況(兵力 戰線長度 戰況) 總
主體(3|17)具體細致的報道了三路大軍渡江作戰的情況 分
課后作業
最近,學校或班級有什么新鮮而有意義的事情發生嗎?請運用本文關于新聞的寫作知識設計一篇報道的標題和導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