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課走自立自強之路》學案
第一課時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教師寄語:告別依賴,走向自立。
學習目標:
1、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學生的自立意識,增強學生生活、學習的自立能力;
2、能力:提高自立能力,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3、知識:了解自立的表現和重要性,知道走向自立的途徑。
學習重點:告別依賴,走向自立 。⒈認識依賴對走向自立的危害;⒉獨立思考,自主做出決定;⒊積極鍛煉,提高自立能力。
學習難點:少年需自立。只有自立自強的人才能自覺地服務他人,服務社會。
學習過程:
【生活警示】讀兩則故事思考:
故事一:一天中午吃飯時間,一個名牌大學的大學生拿著一個熟雞蛋左看右看,不知道怎么吃。原來一直都是媽媽給他剝好,這一天早上媽媽沒有來得及給他剝掉雞蛋皮,他竟然不知道怎么吃下去… …。
故事二:德國人常說,他們的首要責任就是讓孩子懂得,一個人走向社會最終要靠自己,靠自立和自強。在原聯邦德國的法律條文中,有一個有趣的規定,要求孩子幫助父母做家務。
條文的內容是:
6歲之前可以只玩耍,不必做家務。
6~10歲:偶爾要幫助父母洗碗,掃地,買東西。
lo~14歲:要剪草坪,洗碗,掃地,給全家人擦皮鞋。
14~16歲:要洗汽車,整理花園。
16~18歲:如父母上班,要每周給家里大掃除一次。
對于不愿做家務的孩子,父母有權向法庭申訴,以求法庭督促孩子履行法律。
以上兩個故事說明了什么問題?給你的啟示是什么?
【合作探究】讀材料回答問題:
小仲馬寫作之初,寄出的稿件連連石沉大海,父親大仲馬對他說:“ 你寄稿時給編輯先生附上一封信,說我是大仲馬的兒子,也許情況就會好多了。 ”可小仲馬不但堅決拒絕以父親的盛名作自己事業的敲門磚,而且不露聲色地給自己取了十幾個筆名,以免編輯把他和父親聯系起來。經過堅韌不拔的努力,他終于取得了成功——長篇小說《茶花女》一炮打響,成為傳世之作。可以想像,假如小仲馬當年依靠父親的名氣從事創作,或許能發表一些作品,卻斷然不會創作出如此不朽之作。
1、小組討論自立對小仲馬的成長起了怎樣的作用?
2、自立對我們的健康成長有何意義?
3、怎樣才能走向自立?
典例分析:小江雖然家境優越,生活無憂無慮,但他上中學時就自覺培養自立能力。進入大學后,他開始嘗試勤工儉學,先后做過推銷員、家庭教師、服務生等,在實踐中學到了不少東西。臨畢業時,某著名公司來學校招聘人才,經過面試和考察很快就相中他。
(1)該公司為什么會看中他?
(2)你認為該怎樣在實踐中培養自立能力?
三、課堂小結:
四、課堂達標訓練:
一、網絡知識填空
二、單項選擇題(見綜合能力訓練p85頁1、2、3題及p86頁3、4題 )
三、非選擇題
材料一:一名女生經過三年的“煉獄”,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夢寐以求的重點大學,媽媽為她收拾好行裝,然后在媽媽的陪同下來到學校報到、注冊,接下來由媽媽為她鋪好床鋪,掛好蚊帳,并買好飯卡。一切安排妥當,媽媽要走了,可女孩拉著媽媽的手哭了,她從來沒有離開過媽媽,不知媽媽走后自己怎么生活。
材料二:有一位女生,喜歡上網聊天,經常很晚回家。父母勸告她晚上不要頻繁外出,要求她在家好好復習功課,可她認為自己長大了,有權利安排自己的時間,故而依然我行我素。有一次在回家的路上,遇到兩個流氓,如果不是有人報警,可能會發生不愿發生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