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不良誘惑說“不”》
【課 題】《對不良誘惑說“不”》
【設計時間】XX年12月10日
【教學理念】
新課標提出“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倡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勇于提出問題,學習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改變被動接受知識的學習方式”的基本理念,這種“生本教育”的理念正是本課的教學設計理念。本課從“生本教育”出發,通過引導學生對知識、能力、態度的有機整合,體現對人的生命存在及其發展的整體關懷,力求實現課堂教學的生活性、發展性和生命性。
【教材分析】
本課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七年級思想品德上冊中第四單元第八課的一課書。該課在新課標中屬于社會生活實踐板塊。課文中介紹的社會中學生面臨身邊的各種形色的誘惑以及如何面對這些誘惑是中學生社會實踐的重要內容。
本課旨在以身邊熟悉的誘惑為例,嘗試初步認識并準確的把握社會生活環境中的復雜性,逐步形成辨別是非的能力,幫助學生正確分析和對待身邊的誘惑,學會采取正確的方法抵制不良誘惑。同時使學生認識到明辨誘惑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培養學生的科學辨證的方法分析事物的能力,樹立學生的自信、自強的信念。
【學生分析】
我校學生多來自比較富裕的農村或城鄉結合部,他們的學習能力和知識水平較低,但通過七年級上學期的學習以來,他們學習思想品德的興趣逐漸濃厚,學習思想品德的良好習慣已基本養成,并且有了一定的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意識。
身邊的誘惑是學生比較熟悉和探討的話題,也是學生無法明確分辨是非對錯的困惑。據調查,他們在小學的生活中就已經開始不同程度受到了這些誘惑,但很多學生卻無法正確處理,因此對課文內容有一定的熟悉度和好奇心,這為他們深入學習本課提供了有利條件。
針對上述學情分析,課前搜集一個學生身邊的具體的事例,在課堂討論交流,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在課堂上通過教師講故事,豐富學生的聽覺和想象能力,使其有身臨其境之感。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認識不良誘惑的危害,領會不良誘惑是可以戰勝的,掌握一些戰勝不良誘惑的常用方法和技巧。
能力目標:提高自我控制和抵制不良誘惑的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自覺抵制不良誘惑;熱愛生命,遵紀守法,意志堅定并形成正確的價值判斷。
【學生評價】
新的課程改革強調評價內容的多元化和方法的多樣化,不僅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更關注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發展,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質、學習興趣與積極情感體驗等方面的發展。本課設計時,在分享收獲環節中進行了學生評價,目的在于通過這一窗口,了解學生活動的狀態,包括學習興趣、參與程度、合作意識、心理素質、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等,從而更加全面和客觀地評價學生。
【教學重點】
怎樣拒絕不良誘惑?
【教學難點】
怎樣拒絕不良誘惑?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通過前邊的學習,我們知道,大千世界五光十色,無奇不有,在我們的周圍存在著很多很多的誘惑。有很多美好的誘惑,激勵我們去追尋,但是,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許多干擾我們成功、影響我們幸福生活、甚至嚴重危害我們身心健康的誘惑。那些不良誘惑有時就像“吸血蝙蝠”,讓你舒舒服服的上當,在不知不覺中成為它的俘虜。因此,我們必須學會分辨并自覺抵制社會生活中的種種不良誘惑,才會有健康幸福的生活、學習和工作。否則,我們將會為之付出慘痛而沉重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