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的主人廣泛的權利教學案
第一單元 權利義務伴我行本單元的地位
本冊教材的主題是幫助學生主動維護權利、自覺履行義務,而本單元從宏觀上介紹有關權利義務的基本知識及其二者的關系,對后幾個單元講人身、文化、經濟等具體方面的權利和義務具有統領的作用,后幾單元都是以本單元闡述的基本觀點為指導,因而本單元在八下全冊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
第一課 國家的主人 廣泛的權利
一、本課的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我國的國家性質;人民與公民的區別;公民基本權利的涵義;我國的權利保障體制;我國公民享有的基本權利;如何正確行使公民權利。
(二)能力目標
正確認識自己主人翁地位的能力;分辨公民和人民的能力;認清公民可以享有的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利的能力;提高正確行使權利的能力;自覺遵紀守法、學會尋求法律保護。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增強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的情感和作為中國公民的自豪感;在行使權利時,不能我行我素,要重視他人權利,要維護國家、社會、集體的權利,要遵循法定程序和法律規定。
二、本課設計的依據
(一)依據學生
初中生面臨三個現實問題:自己享有哪些權利?怎樣正確行使權利?怎樣正確維護權利?在這些問題上學生模糊不清或存在錯誤觀念。
(二)依據課標
本課依據課程標準的相應部分是“我與他人的關系”之“權利與義務”。該部分的課標是“了解憲法與法律對公民權利與義務的規定年,能夠正確行使權利,履行義務”。具體對應的內容標準是“理解權利與義務的關系,學會尊重他人的權利,履行自己的義務。”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人民是國家的主人;我國公民權利的法律保障體制;如何正確行使公民權利。
難點:公民與人民的區別和聯系;如何正確行使公民權利。
四、教學方法:情感激勵法、比較法、討論法、小品表演法、合作探究法等。
五、課時安排
本課共2課時,一框1課時。
六、教學過程
課前準備:調查學生對法律以及權利問題的認識情況,以了解學生的法制觀念;剪接有關全國人大開會的錄象;翻閱憲法第二章,了解我國公民享有的基本權利;收集學生中不正確行使權利的案例和素材;布置學生回家看電視,認識全國政協委員和全國人大代表到北京開會的意義。
第一框 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
教學環節 教學活動設計 設計意圖
導入新課 播放全國人大會議的錄象,之后投影國徽。要學生弄明白:國徽圖案的涵義、人大代表的組成、代表在開會意味著什么? 使抽象內容具體化、形象化,引學生入教材,并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
合作探討深入淺出 通過探討,掌握以下知識:1、我國的國家性質;2、現階段我國人民的構成;3、舉例說明我國人民是怎樣當家作主的 落實課本知識,發展學生能力。
讓學生明白:人民民主專政,既包括對人民實行民主,也包括對敵人(極少數敵對勢力和敵對分子)實行專政。 對于專政問題不必展開講。
過渡 作為國家主人的人民與公民權利分不開 本框兩目內容的銜接
比較探討
明確概念 播放錄象、投影憲法有關內容:探討有關權利的基本知識,即公民權利的涵義、公民基本權利的涵義 澄清兩對模糊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