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個眼光看老師
第6課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能夠說出班主任的愛好、缺點。
2.培養尊師、敬師的情感,學會通過有效方式主動與老師進行溝通。
3.用具體的行動表達對老師的尊敬。
[知識與能力]
1.了解教師工作的特點,知道教師的工作是特殊的、艱辛的和富有創造性的勞動。
2.全面地理解老師,正確對待老師的表揚與批評,在老師處理問題可能有偏差或失誤時,記住“老師也是普通的人”。
3.學會換位思考,提高與老師交往的能力。
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1:了解我們的老師
導入新課:
課件一:“風在水上寫詩。云在天空寫詩,燈在書上寫詩,老師在黑板上寫詩!
問題:你知道“老師”這一稱謂的由來嗎?“老師在黑板上寫詩”蘊涵了什么意義呢?
中國古代稱教書者為“師”,并把“師”作為最受人尊敬的職業。春秋時的《尚書》云:“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師!卑选皫煛钡牡匚慌c天、地、君、親并稱,并寫在同一牌位供眾人朝拜,可見“師”的地位之高,受人之尊。隨著歲月的更迭,“師”的稱謂后來演化為“教師”、“老師”。如今,“教師”的稱謂多用于書面語言,而“老師”是現實生活中流傳最廣泛、使用頻率最高的稱謂。有人問:“師”前面為什么要加個“老”呢?據說有兩種釋義:一是說明老師是歷史最悠久的職業,無與倫比;二是對老師的尊敬和愛戴,因為“老”的詞義解釋其中之一是“敬辭”。因此“老師”的稱謂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尊師重教”的傳統美德。
同時介紹“老師”的其他稱謂。
“老師在黑板上寫詩”蘊涵了教師工作的專業性、藝術性。
(導語) 今天就讓我們把“老師”作為研究的對象,來了解我們的老師。
講解新課:
課件二:錄像《張老師的某一天》
問題:我們幾乎與老師朝夕相處,但是對老師每天的工作與生活還是沒有仔細地觀察與思考過,老師做了些什么?在怎么做?為什么這么做?
張老師這一天的工作生活只不過是千千萬萬教師每天工作的一個縮影,首先,張老師的一天中做了些什么?
上課、備課、批改作業、和學生一起活動、找學生談話、學習……
問題:從張老師所做的工作中我們知道教師工作的內容有哪些?
一是與學生的交往,這種交往不僅僅是文化知識的傳授,還有與學生心靈的碰撞、感情的交流。二是不斷地學習,重視自身素質的提高。
問題:老師誨人不倦、兢兢業業的工作態度,令我們感動,那么,老師為什么這樣做呢?正如張老師自己所說的“我們教師的職業是良心的職業”。
為什么講教師的職業是良心的職業呢?
引導學生看教材,分析p64一p65的內容。幫助學生掌握“教師”的內涵、教師工作的特點。重點分析“教師承擔教書育人、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質的使命”與“教師工作最大的特點在于每天和天真純潔的學生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