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個眼光看老師
教師和學生首先都是作為感性的人而存在,其次才是理性的知識的追求者和思考者。
作為感性的人,老師也可能會有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比如,年齡差異導致了師生間“代溝”的存在。故在交往中必須將心比心,站在老師的角度去思考、去體驗,努力做到尊重老師的思想,理解老師的保守,包容老師的嘮叨。
同時,正確對待老師的表揚與批評,讓表揚與批評成為我們與老師進行有效溝通、增進感情和不斷進步的動力。
探究:(p69一p70)
通過探究懂得對他人的尊重,既是一個文明社會的重要特征,也是人與人交往的基本要求。沒有這一點,一切真正意義上的交往都不可能進行。
而說到底,對他人的尊重其實也就是對自己的尊重。寬容是一項重要的美德,它要求能以博大的心胸對待他人。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做到平等待人。與人為善。
課外活動:“假如我是老師”主題活動。
教學設計3:尊敬我們的老師
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你們想一想,從你上幼兒園那天起,又從幼兒園到小學,是誰手把手地教你拿筆寫字?是誰幫助你打開科學知識的寶庫?是誰幫助你插上理想的翅膀?是光榮的人民教師!那么,我們作為一名學生對老師應抱什么態度呢?
我們大家先別忙著下結論,而是先請大家一起來看看來自生活中的一段自拍視頻——《教師的一天》。
演示自拍視頻:《教師的一天》
師問:老師每天為我們做了哪些事情?
學生回答。
師答:老師每天都要備課、講課、輔導我們、批改作業。很辛苦,所以我們應該理解和尊敬老師。
講解新課:
師:(出示孔子的畫像)請學生介紹孔子的生平及著名教育故事。
(學生回答)
師:從古代孔子的教育事跡,我們不難發現,教師作為傳道、授業、解惑者,是文明的使者,應該向他們表示敬意,這也是給予文明以應有的尊嚴。
師:也正因為如此,我們才應該理解和尊敬老師。在我們的學習生活中,你是怎樣在老師的教育下成長的,請講一講你印象最深、最令你感動的一件事。
(學生演講)
師:正是教師的美德在感染和熏陶著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長,所以,千百年來,“尊師重教’’作為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而代代相傳。它不但是美德,也是社會的行為規范。尊師重教是一個社會文明的標志,尊敬老師,就是尊重知識,尊重人類的文明和進步。
師:請學生說明我們國家在尊師重教方面的具體舉措。
(學生舉例)(例如: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確立教師節、提高教師工資待遇等。)
師:有的同學提到了教師節,那你們說說教師節你怎樣做老師才最高興?
(課堂拓展) 請同學們說一說,交流一下“我給教師節最好的禮物”分別是什么?
(目的:通過此環節設計將學生的尊師重教的情感上升到模擬行動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