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個眼光看老師
教師今天可能因某種原因心情不佳,但當他(她)面對無數雙期待的眼睛時,他(她)就會將自己的煩惱拋置腦后;教師也可能今天正發著高燒,但想到今天還有三節課、還有某個同學的思想問題沒解決,他(她)還是堅持著把這些都做完再去打點滴;教師在今天的課堂上有同學提出的問題,自己回答時似乎理由不充分,哪怕是批改好作業已是深夜也必須查資料搞個水落石出……
組織對話:根據我們這么多年來與老師的交往以及今飫所作的分析,大家談談對教師工作的了解以及對老師最感動和佩服的地方。
學生在討論后交流。
問題:根據大家對老師的了解,老師最喜歡什么樣的學生?
這個問題盡管教材有答案,但是,不少學生心里想的與答案是不一致的,他們認為老師就是喜歡學習成績好的學生。老師可結合前面對教師工作特點的分析,說明為什么老師喜歡愛動腦筋、善于提問的學生。
感悟:通過“感悟”(p63)引導學生總結教師的角色特征。
問題提高:結合教師工作的最大特點,說說用“紅燭”比喻老師的“妥”與“不妥”。
課外作業:見教材(p66)
教學設計2:理解我們的老師
導入新課:
古往今來,人們總是用最優美的語言來形容老師的崇高,我們同學也把老師比做“小船”、“春雨”、“人梯”……我們都希望得到老師的注意、重視、關懷和鼓勵,都期待著老師溫柔的目光投注在我們身上。
討論交流:我們心目中的好老師是什么樣的?
同學們的要求既存在統一又存在分歧,但高度一致的是同學們心目中的老師完美無瑕,沒有缺點。事實上老師是人,也是普通的人,老師也有甜酸苦辣、有個性有脾氣、有昨天有明天。我們內心對老師的要求已經神化了。
問題:神化對老師的要求對我們有什么不良后果?
講解新課:
老師一旦與我們的要求有不一致的言行發生,我們可能就無法接受,或者是自己生悶氣,或者是當面和老師爭執、頂撞,甚至走極端。
生活在線:夏老師長年擔任班主任,一干就是幾十年。按照學校規定,老師上課不許帶呼機,但有一天,夏老師上課時他的呼機卻響了起來,他看了一下馬上關掉了。
問題:我們如何評價夏老師的行為?
結論是五花八門的。
生活在線:一下課,幾個學生就開玩笑地問夏老師:“您的呼機怎么響了?”夏老師聽后眼淚“唰”地一下流了出來,他說:“我沒給你們說,我爸爸病危正在醫院搶救呢!醫生讓我馬上去。是大夫讓我帶著呼機好隨時通知我。你們都初三了,為了不耽誤你們的課,我得把課給你們上完!”
可是等夏老師趕到醫院時,他父親已經咽氣了……
請學生思考,并談談體會。
在“生活在線”的基礎上,讓學生開展探究活動(p68)
討論:為什么說現代的師生關系已經超出了傳統意義上的教育者與被教育者的關系,其內涵更加豐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