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此尊重才能贏得尊-
彼此尊重才能贏得尊重
一、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不斷嘗試體驗自尊帶來的快樂,滿足。
知識目標:尊重是相互的,你尊重別人,別人也會尊重你。
能力目標:學會掌握尊重他人的辦法。
二、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上節課我們講到尊重他人也是我的需要。是的,自尊是人的一種精神需要,是一個人人格的內核,維護自己的自尊是人的本能和天性。當然,在人的社會中,彼此尊重才能一種更高的狀態。
新課教學:
1、 教材p12“晏子的故事”,討論:晏子為什么堅持要從大門進城?(即:維護人格的重要
性。指導學生從個人和集體兩個角度來談)
故事:一位中國科學家在家里辦了一個party。日本朋友的妻子看見了科學家的太太,便夸獎到:“先生,您的太太真是溫柔婉約,真像我們日本女人。”科學家的太太聽見后,便對女士說:“太太說得有道理,因為日本文化本身就起源于中國,所以這很正常。”
教師總結:我們要學會用好的辦法,來約束和規范別人的行為。中國科學家太太的一句話,既體現了自己的素質,又很好地約束了日本人的言語和行為,捍衛了民族尊嚴。
2、 維護人格的辦法有哪些?教材p13“討論題”。
3、 人格尊嚴與哪些因素無關?(家庭出身、身體狀態、經濟條件、社會地位和所從事的職業等客觀因素)
4、 什么人最有可能得到他人的尊重?
(豁達、開朗、樂觀、自信的人)
(善于尊重他人的人)
教材p14司馬懿的故事。請同學們討論:怎樣對待他人的議論?
5、 教材p15陶行知的故事。
問:陶校長是一個怎么樣的人?
你認為故事的小男生長大以后,最有可能從事什么職業?為什么?
教師:尊重他人,首先要善于欣賞、接納他人;還不能做有損于他人人格的事情。故事中,陶行知校長面對小男生犯下的錯誤,沒有正面指出,而是一次又一次地賞識他,欣賞他。最終,小男生知道了自己的錯誤。事實說明:尊重可以使人悔過,產生無法估量的正面效應。
6、“給同學寫贈言”,贈言中只寫對方的優點,你最欣賞他的地方。完成后,把你寫的贈言當面送給對方。
采訪:班上誰收到的贈言卡最多?感受如何?
誰沒有收到贈言卡,又是什么感受?
你們給別人寫贈言,有什么感受?
7、總結:每個人都有缺點,但更渴望別人的承認和肯定。尊重可以使人理智,也可以使人悔過。所以,希望大家不要吝嗇你的表揚,多給你周圍的人一些贊美和肯定吧,那或許是他向前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