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 題 感悟青春 (七年級上冊第四課第二框題)
朗誦詩文,欣賞詩文,用心感受青春的魅力,所蘊含的奮發進取、樂觀向上、激情奔放等精神實質
先把同學分成正反方兩組,在小組內進行討論交流,再分別由雙方陳述自己的理由
通過活動一、二使同學們領悟:青春期雖然不可避免的遇到一些苦惱、困惑,可是青春賦予我們更多的應該是激情,是夢想,是幸福,是信念,是追求。青春將使我們對未來充滿新奇,使我們有勇氣去面對眼前的一切
通過辯論,使學生明確決定青春的關鍵在于心態,要想永葆青春活力就得擁有健康樂觀、積極向上的良好心態。同時也讓學生感到青春易逝,應加倍珍惜青春的美好時光。
小結
在《我的未來不是夢》的音樂聲中結束本節課,使感悟青春、體驗青春的幸福、創造美好青春的主題得以升華
教學效果預測
通過情境設置,學生合作探究,積極思考討論,使青春期中出現的認識和行為上的各種誤區得以澄清,從而使學生正確認識自己的生理心理變化,父母對自己的關愛、教育,與異性同學之間的情感等,學會與父母溝通,學會用恰當的方式與異性交往。同時通過讓學生收集、誦讀、品味青春的詩文,從精神氣質的角度初步感悟青春的內涵,體驗青春的幸福,積極主動迎接、創造美好的青春。課堂氣氛會比較熱烈,但也不排除有些情境創設會冷場,因此在設計設問時要盡可能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便于學生思考和探究。
《感悟青春》教學反思
黃 艷 艷
通過對《感悟青春》一課進行設計和教學, 我取得了一點收獲,也存在許多不足,下面我著重從對本節課教學的兩個主要環節、重難點的處理及其產生的教學效果上進行總體的反思。
這節課的內容由青春誤讀、青春暢想兩部分構成,通過教學旨在引導學生對青春有正確和深入的認識。其中第一部分的內容學生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誤區,這也是本課的重點所在,為了澄清這些問題,我首先通過整合教材和學生資源,將常見的幾個煩惱集中在一個人身上讓學生表演出來 ,也就是通過演煩惱、找煩惱、說煩惱、合作討論解憂愁等教學環節,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讓學生認識到這是“誤區”并積極想辦法來解決。課堂實踐證明,在這個環節上,尤其是男女生之間交往的問題上,學生能結合自己和本班的實際參與討論,積極發言,說出自己的心聲,聯想到自己的不良行為,從而在思想上認識到自己的問題,為今后朝正確的方向努力打下基礎。因此這一設計環節基本實現了預設的教學目標,即引導學生正確認識青春期的各種問題,與父母、同學、朋友正確交往,共同分享美好的青春時光,起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