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能自強》導學案
【教學目標】
(一)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讓學生初步培養自強的生活態度,并且渴望做一個自強的人。
(二)能力目標
掌握一些培養自強品質的方法,嘗試做自強少年。
(三)知識目標
通過教學,讓學生懂得自強要從少年開始,并知道如何做一個自強的人。
【教學重點】培養自強品質的方法
【教學難點】聯系學生自身的實際,來探討培養自強品質的方法。
【教學方法】交互式教學法
【知識鏈接】
1、她,大學本科畢業,考取公務員,卻因身患重度殘疾,與工作無緣;
她,全身顫抖,很難控制書寫,卻完成了10多萬字的作品;
她,為了活著有價值,面對生活的艱辛,從不放棄希望,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生命的意義。
她就是永安市小陶鎮患上“小腦性共濟失調癥”的重度殘疾女青年吳桂愛。
短短一年中,吳桂愛寫就小說、詩歌、散文共120余篇10余萬字,并在多家媒體上發表了24篇。她說:“我不埋怨命運,也不羨慕別人,每個人來到社會,他的得到、失去,只有自己知道,別人不會了解。雖然我是病人,走不出這間房子,但我得到的東西很多,比如寫作,令我擁有了非凡的快樂。”
多么自信的話語!雖然身患殘疾,然而,青春依然閃光
2、有個記者到西部地區采訪時遇到一個十來歲放養的窮孩子。記者就問他:"放羊干什么?"他說:"娶媳婦。"記者又問:"娶媳婦干嘛?生孩子。生孩子干嘛。放羊。"聽了這樣的話我的心里不僅僅是同情,更是深深的悲哀。正象魯迅先生說的:"哀其不幸,奴其不爭"。同樣是貧窮我們再來看這樣一個人物。
3、湖南懷化學院大學生洪站輝,在家庭屢遭變故生活艱辛的情況下,始終不放棄自己心中的目標,十二年來克服種種困難,把一個和自己沒有血緣關系的棄嬰一手養大。艱難困苦并沒有壓彎他稚嫩的脊梁,反而砥礪他樂觀堅強的面對生活,最終實現了自己的理想--考上大學。還靠做小生意和打零工賺來的錢供撿來的妹妹讀書。
4、四十多年前,有一個十多歲的窮小子,他自小生長在貧民窟里,身體非常瘦弱,卻立志長大后要做美國總統。如何實現這樣的抱負呢?年紀輕輕的他,經過幾天幾夜的思索,擬定了這樣一系列的連鎖目標:做美國總統首先要做美國州長--要競選州長必須得到雄厚的財力支持--要獲得財團的支持就一定得容入財團--要容入財團就需要一位豪門千金--要娶一為豪門千金必須成為名人--成為名人的快速方法是做電影明星--做電影明星前首先得練好身體,練好陽剛之氣。
按照這樣的思路他開始步步為營。先是成為健美先生,22歲進入美國好來塢在演藝界聲名鵲起,娶了肯尼迪總統的侄女。XX年逾57歲的他退出影壇,轉而從政,成功競選成美國加州州長。他就是美國阿諾得.施瓦辛格。他的經歷印正了一句話:思想有多遠,我們就能走多遠。
5、著名民族英雄林則徐脾氣不好,經常發怒,為了戰勝自己,他把"制怒"作為自己的座右銘,時時提醒自己,戰勝自我。
6、著名數學家陳景潤,語言表達能力差,教書吃力,不合格。但他發現自己長于科研,于是致力于數學的研究,后來終于成為著名的數學家。
【分組討論】
1、一種理想就是一種力量。大家心中肯定也有一個美好的理想,是什么呢?誰來說一說?
2、你有自己的缺點和弱點嗎?這些弱點中,你是否有戰勝過它,說一說戰勝它們的經驗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