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恥近乎勇
問題提示:要讓小明認識到自己的行為是不道德的,要有羞愧之感。
導入新課2: 生活俗語: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老百姓罵人的話很多,但最毒的莫過于“你這個畜牲。”
討論: 如果別人用這句話罵你,你會有什么感受?這說明了什么?
教師小結:在中國傳統的道德倫理中,廉恥歷來被視為“立人之大節”,“恥之一字,乃人生第一要事”。這就是說每一個人都要樹立一種觀念:
新課講授
羞恥觀念,就是對自己言行的過失和對自己不道德、不負責任的行為要有羞辱慚愧之感。(板書)
一、羞恥之心,義之端也
活動內容:關于“設立免監考考場”的討論(教材p23)
(1)說說自己是否贊成學校設立免監考考場。為什么?
(2)學生考試作弊有什么危害?
(3)培養知恥之心對克服考試作弊行為有怎樣的作用?
問題提示:培養知恥之心對克服考試作弊行為有怎樣的作用?
考試作弊是一種不誠實、不道德的行為,它的危害不僅在于不能真實地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更重要的是它反映出一個人不知廉恥的品質。從這個意義上講,設置免監考考場本身就是對學生自覺學習、嚴于律己、自尊知恥品德的認同和鼓勵。當然,造成考試作弊的原因很多,如考試制度是否合理、考試內容是否合適等,但這并不能成為一個人考試作弊的借口。培養學生的知恥之心,雖不能保證從根本上消除考試作弊現象,但有利于增強個人自律,形成良好的道德評價氛圍。
設計意圖: 通過組織學生討論“設立免監考考場”問題,(也可以圍繞“設立免監考考場是否能夠杜絕考試作弊現象”組織學生展開辯論)最終結果是讓學生明確免監考本身是對學生道德品質和自我約束能力的信任和考驗,它雖不能從根本上杜絕考試作弊,但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知恥之心。學生討論過程中,教師既應注意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也應注意對活動的控制和引導,及時加以總結,充分強調培養知恥之心對個人成長的重要意義。
教師小結:設立免監考考場可以培養學生的知恥之心。培養羞恥之心,有何重要意義?
知恥之心,能使人形成良好的品德素質。(板書)因為,知恥之心,使人在內心建立起善惡、是非、美丑的標準;
知恥之心,能使人自覺抵制不良誘惑。(板書)因為,能使人對自己的錯誤行為感到羞辱,從而使人改過自新,自覺地按照社會要求去履行義務,不做有損自己人格的事情。
活動內容:你說我說
討論:有人說:“犯錯誤是青少年的權利。”我們每個人成長的每一步,都和我們的犯錯誤分不開。當你因犯錯誤受到批評和指責而感到羞恥的時候,你又會怎么做呢?這樣做的結果又是怎樣的?
問題提示:在感到羞恥的時候,我會做什么?
羞恥感是一種強烈的心理反應,感到羞恥的時候,不同的人往往會有不同的心理和行為反應。有人會掩飾自己的真實感受,用大笑或玩笑來掩飾羞恥感,分散他人的注意,進而將自己大部分的心理活動隱藏起來;有人會壓抑自己的記憶,以免給自己帶來痛苦和羞恥;有人會變得激動、易怒,甚至用暴力、報復的方法來避免羞恥、保全面子;有人會自我責備或責備他人,對自己和他人失去信任,進而遠離他人;有人則采取積極的方法,在知恥的基礎上記住恥辱,看到自己的長處和生活中的積極方面,努力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