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課做自尊自信的人》學案
第一課時 做人要自尊
教師寄語:自尊是一種美德,是促使一個人不斷向上發展的原動力。——毛姆
學習目標:
1、情感態度價值觀:養成自尊的生活態度,正確認識自尊的意義,以自尊的態度對待生活中的困難,努力把自己培養成為強者;
2、能力:掌握贏得自尊的途徑和方法,學會塑造一個自尊的“我”;
3、知識:初步了解自尊的表現及重要意義,知道樹立自尊的基本途徑和方法。
教學重點:“樹立自尊的基本途徑和方法”。大多數學生對獲得自尊的途徑和方法知道的不多,因此,將該部分確立為重點。
教學難點:“自尊無價”。初一學生年齡小,難以從理論高度認識什么是真正的自尊,以及自尊的重要意義。學習時,要多借助事例,從中進行感悟和體會。
學習過程:
(一)自主學習
1、讀一讀,議一議(見教材p77頁材料):
①自己有過類似的經歷和感受嗎?
②描述一下自己在哪些場合有著強烈的自尊心?
2、想一想:自尊都有哪些表現?自尊對一個人來說有哪些重要意義?
典例分析1:寒假里,我和同學到福利院去幫助孤寡老人,受到了老人們的贊揚,心里美滋滋的;在公共場所,我會約束自己的行為,注意自己的形象;有人當眾叫我的綽號,我很惱怒;我在學習上有了很大進步,希望老師表揚我;如果老師讓我在校會上發言,我會穿戴得整整齊齊,并做好充分的準備。
以上五種情景,哪些是自尊的表現?并說明理由。
(二)合作探究
1、讀一讀,議一議(詳見教材p79頁材料—2)
①朱自清的行動說明了什么?
②自己還知道哪些用實際行動維護人格和國家、民族尊嚴的事例?講給大家聽。
2、讀一讀,議一議(見教材p80頁材料1、2 。)
①自己有過類似的經歷嗎? 說一說當時的感受。
②為真正贏得他人對自己的尊重,自己打算怎樣做?(閱讀材料2后討論回答)
3、讀圖,想一想(見教材p80頁材料3)
①他們會贏得別人的尊重嗎?
②你認為怎樣做,才能贏得他人的尊重呢? (尊重他人有哪些要求? )
典例分析2:北京二中高一學生梁帆參加了在荷蘭舉行的“世界少年兒童為和平未來”活動。活動開始后,她發現在懸掛參與國國旗的旗桿上,沒有中國國旗,就向組委會提出要求。她的這一合理要求得到組委會的認可。
( 1 )梁帆的舉動說明了什么?
(2 )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們所接觸到的外國友人和參加的外事活動越來越多,在對外交往中,怎樣維護自己的尊嚴?
(三)課堂小結:
自尊是一種健康的心理狀態。自尊表現為自我尊重和自我愛護。自尊的人積極向上;自尊的人贏得他人的尊重。怎樣才能贏得自尊呢? 自尊需要我們用行動來贏得。這就要求我們做到:維護人格,不損國格;發展自我,贏得尊重;尊重他人,獲得尊重。
(四)課堂練習:
一、網絡知識填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