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課 做自尊自信的人 學案
第七課 做自尊自信的人 學案第一課時 做人要自尊
一、教師寄語:
自尊是一種美德,是促使一個人不斷向上發展的原動力。——毛姆
二、學習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
養成自尊的生活態度,正確認識自尊的意義,以自尊的態度對待生活中的困難,努力把自己培養成為強者。
【能 力】
掌握贏得自尊的途徑和方法,學會塑造一個自尊的“我”。
【知 識】
初步了解自尊的表現及重要意義,知道樹立自尊的基本途徑和方法。
三、教學重點:“用行動贏得自尊”
四、教學難點:“自尊無價”
五、教學方法:
(1)采用情境教學法。(2)采用案例分析教學法。(3)采用親身體驗教學法等。
六、學習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導入語:(見教材引言部分)
由此可見,自尊、自信對一個人的重要。所以,我們要做自尊自信的人。
2、板書課題:
第七課 做自尊自信的人
(二)學習新課:
板書: 一、做人要自尊
1、自尊無價
在家里,父母們常常告誡孩子要有自尊心;在學校,老師們常常教育學生要自尊、自愛;在生活中,我們也常常聽到人們議論,說某人自尊心太強等等。可見,自尊是一種很常見的心理現象。那么,究竟什么是自尊呢?
活動一:讀一讀,議一議(見教材p77頁材料)
議一議:①自己有過類似的經歷和感受嗎?
②描述一下自己在哪些場合有著強烈的自尊心?
教師總結:
自尊是一種健康、良好的心理狀態。自尊首先表現為自我尊重和愛護;自尊還包含要求他人、集體和社會對自己尊重的期望。
想一想:自尊都有哪些表現?
以上我們認識了自尊,知道了自尊的具體表現。那么自尊對一個人來說究竟有哪些意義呢?
2、擁有自尊的重要意義
(1)自尊的人積極向上
活動二:讀一讀,議一議(教材p78頁材料--1 )
議一議:徐悲鴻勤奮學習的動力來自哪里?
教師總結:
徐悲鴻是一個有著強烈自尊心的人,為了維護祖國和個人的尊嚴,他發奮學習,取得了令人驚嘆的成就。
這個材料告訴我們:自尊的人積極向上。自尊是促使人奮發進取的心理因素,它能使人產生巨大的精神力量。一個有著強烈自尊心的人為了維護自己的尊嚴,會勤奮努力,不斷地充實發展自己,積極進取,一步一步走向成功。
(2)自尊的人贏得他人的尊重
“自尊是一種美德,是促使一個人不斷向上發展的原動力。”每個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但贏得他人尊重的前提,是自我尊重。如果一個人連自己都不尊重,就談不上尊重他人,更不會得到他人的尊重。因此說:“自尊的人贏得他人的尊重。”
※ 想一想:為什么只有自我尊重才能贏得他人尊重呢?
“如果一個人連自己都不尊重,就既談不上尊重他人,更不會得到他人的尊重。”這句話里面所包含的意思是,一個不自尊的人,自己都不尊重自己,就不會約束自己的言行,維護自己的形象,也就得不到他人的尊重;同時,一個不自尊的人,也認識不到自尊對于人的重要性,不會尊重別人,而不尊重別人的人是不可能贏得他人尊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