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課 《保護自我》
(一)“新聞視角”——從嬰兒奶粉害人事件看
通過課件展示的方式向學生說明這一事件的危害性,并呈現一個社會對這一事件的關注與處理,讓學生知道社會對他們的關心。同時可以讓學生談談對這一事件的看法與態度。
(二)“種種侵害一一問題探究與資料展現活動”
活動目的:通過問題探究活動,幫助學生了解生活中可能受到侵害的狀況與來源,通過同學自己收集、分類、展現有關青少年受到侵害的種種事例,較全面地了解現實生活中青少年受到侵害的表現,在增長經驗的同時,能有一定的警示作用。
活動方法:課前資料收集(每人至少一例),課中討論與展示,可以用小組表演,可以借助于多媒體等方式,并對自己的活動有一個總結認識,指出這種侵害對我們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危害。
教師行為:課前要詢問與指導,課中要做好總結歸類,使學生對種種侵害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即意外傷害、家庭侵害、學校侵害、社會侵害等)
(三)“故事接龍”——針對同學們前面所涉及的種種傷害,從如何保護的角度,請你給他們設計一個理想和美好的結果。
通過活動讓學生明白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他們的成長和發展雖然受到各方面的特殊保護;同時在復雜的社會生活環境中,青少年必須學會自我保護更加重要。讓學生在活動中去參與、體驗,得到更深的體會。
(四)“我心理的傷痛誰能懂” ——提升學生對傷害的認識
通過材料補充展示,學生在心理方面受到的傷害。讓學生說說這是一種對青少年的侵害嗎?這種侵害怎么產生?我們可以怎樣避免?社會、學校、家庭應該如何對我們進行保護?我們自己又能做什么?
一方面對于侵害帶來的隱性傷害,即心理、精神層面的傷害不易理解;對于來自學校老師、家庭中父母的傷害,學生不易覺察,不易接受。在這個問題上一定要用辯證的方法,講清家長、老師的教育目的。另一方面也要給學生提供自主思考、自我判斷的空間。
第二框《防范侵害,保護自己》二課時
第二框主要采用依托現實的活動情景,幫助學生識別判斷各種受侵害的現象,從中提煉防范侵害方法的設計思路。主要考慮以下幾個問題:
1、教材由近及遠、由易到難設計了三個層次。即根據青少年受到侵害的實際情況,分析其原因:一是警惕性差,沒有對陌生人和非常規現象的戒備,缺乏防范侵害、保護自已的意識;二是遇到侵害行為時,慌張而不冷靜,缺乏自我保護的策略和方法,三是受到不法侵害后,怕打擊報復或其他心理的影響,不敢利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2、教材在材料的選擇上,力求聯系初一學生的生活實際,如身份證、上網問題、野外郊游迷路、被大青年跟蹤、被劫錢劫物等,這樣使學生學習的過程成為一個實際問題的解決過程。
《提高警惕、保護自己》第1課時
(一)“審視周圍、提高警惕”—— 說說我們對社會生活的哪些方面要提高警惕?
對于上網聊天、身份證的借用、自稱是你父母的同事、晚上一人上街、晚自修回家、與同學外出旅游等
(二)“警惕大討論”
討論一:網絡友情的調查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