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課 不以規矩 難成方圓第一框 社會公共生活需要秩序(教案)
第23課 不以規矩 難成方圓第一框 社會公共生活需要秩序(教案)【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本課學習,增強對權利與義務關系的理解,樹立主動尊重他人權利,關愛他人,關心集體,遵守社會公德,維護良好社會秩序的良好品質和對他人、對社會負責任的積極情感。 知識與能力 :了解法律與社會公共生活的不可分性以及社會公共秩序的內涵。理解沒有法律規范的社會公共生活的消極后果進而理解加強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意義。 【教學重點和難點】社會公共生活為什么需要秩序 【教學方法】情景感悟、討論交流、合作探究 【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游戲“比一比”:請兩位同學分別徒手和使用圓規、三角板來完成畫圓和畫矩形的任務。觀察比較兩位同學所畫圖形,哪一個好看?從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板書:23.不以規矩 難成方圓 至今,我還記得小學老師教的一首走路兒歌:“小花狗、小黃狗,一個跟著一個走,不搶前,不落后,搖搖擺擺去春游…”從小我們就知道要遵守秩序,社會生活需要秩序。 二、講授新課權威發布:XX年,全國共發生道路交通事故238351起,造成67759人死亡、275125人受傷,直接財產損失9.1億元。統計數據表明,每5分鐘就有一人喪身車輪,每1分鐘都會有一人因為交通事故而傷殘。每天,至少有19名15歲以下的中國孩子因道路交通意外死亡,77人受傷。冰冷數字后,一朵朵生命之花凋落,你有什么感受? 什么原因使得如此年輕的生命過早地夭折? (一)中國交通面面觀1、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外國人眼中的中國交通景象”,出示材料材料一:中國真有交通法規嗎? 材料二:在中國坐公交車猶如一場惡夢。 過渡:在部分中國人看來,爭搶位置,搶上搶下,闖紅燈……這些都是很普通的事,沒什么值得大驚小怪的.這些行為真的是小事嗎? 2、“唇槍舌戰辯一辯”(討論書p81-82三個問題)問題一:行人亂穿馬路是不是小事,為什么? 問題二:在沒有來往車輛且保證自己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就可以闖紅燈嗎? 問題三:別人都那么做,我不做就是“傻帽兒”嗎? 3、激情感悟:以上三個問題的討論以及對生活的體驗,讓我們懂得了什么?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不以規矩,難成方圓”。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規矩。社會的公共生活也不例外,離開了一定規則秩序的約束,整個社會就會混亂不堪。社會是由許多成員共同組成的,只有我們每一個成員自覺遵守規則和秩序,才能維護個人利益和社會利益。而這一規則需要法律來確定,也需要人們的自覺維護。 ★社會公共生活需要秩序來維持 (板書)過渡:今年6月份南京市一輛渣土車為搶在紅燈亮前快速穿馬路,導致一家三口慘遭不幸的事想必大家都記憶猶新吧,年輕的生命就這樣消失了,令人痛惜。這一事件發生后,社會各界反響強烈,紛紛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來制止闖紅燈不遵守交通秩序的行為。據你所知我們鹽城市、我們自己的學校為此采取了哪些措施? 學生甲:學校舉辦遵守交通秩序萬人簽名活動。 學生乙:學校舉辦過交通安全方面的講座和主題班會。 學生丙:鹽城市增設信號燈,隔離欄,增派了交警和協管員,加強了道路交通的管理力度。 教師:道路交通安全事關千家萬戶的利益,鹽城市委市政府和我們的學校都采取了許多措施來確保交通安全,我們每一位公民也要積極行動起來,自覺遵守交通秩序,遵守交通法規,維護交通安全。 4、“跟我宣誓”:從我做起,不闖紅燈,走文明路,做文明人。 過渡:“要想富先修路”。現在一條條國道、省道、高速公路縱橫交錯,但如果不了解一些道路交通的圖標,我們很可能會寸步難行,甚至會有生命之憂。下面就來考考同學們的道路交通知識。 5、智力大沖浪—交通標志連連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