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政治教案 > 初中政治教案 > 七年級政治教案 > 做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通用13篇)

做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發布時間:2022-12-24

做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通用13篇)

做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篇1

  知識目標 通過本課學習,主要是使我們初步認識以下問題:

  人類社會必然要經歷由低級階段向高級階段發展的一般過程,但是,各個國家、地區和民族的社會發展歷程各具特點。

  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首先是生產發展的歷史。階級社會的歷史,又是階級斗爭的歷史。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

  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發展的狀況,生產關系是否適應生產力發展的要求,是徇社會進步與否提標準。

  實現共產主義,是共產黨人和先進青年的遠大理想。共產主義是最美好的社會制度,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最高階段。現階段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現階段的共同理想和實現共產主義的遠在理想有著密切的關系。

  理想的實現是理個艱苦奮斗的過程。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需要大力發揚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

  每個公民都應履行自己的社會責任。青年是祖國的未來,黨和國家把希望寄托在青年身上,我們要正確認識個人利益和國家利益的關系,把個人前途和祖國的命運聯系起來。明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當代青年的歷史使命,擔當起改革和發展的重任,做社會主義事業可靠的接班人。

  能力目標

  初步培養辯證思維的能力。運用辯證的觀點分析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和特殊過程的關系;分析實現最高理想和實現共同理想的關系;分析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社會之是的區別和聯系等。

  提高和培養觀察問題的能力。初步運用生產的觀點、階級的觀點、群眾的觀點來觀察社會。

  思想覺悟目標

  通過了解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樹立崇高的社會理想,并懂得要為實現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而努力奮斗。

  當前,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需要發揚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因此,我們要向在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艱苦創業的先進人物學習,發揚艱苦奮斗的精神。

  通過了解當代青年的社會責任,明確自己肩負的歷史重任,增強社會責任感,立志做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知識結構圖

  第一課時

  復習提問

  通過思想政治課前面四課書的學習,我們以馬克思主義的歷史觀點為依據,初步了解了不同階段人類生活的橫斷面。請思考:

  我們學習了人類社會的哪些形態?

  其中哪一社會形態是人類最終最美的理想家園?

  (設計此問題的目的:1)引民學生對人類歷史橫斷面的回顧,為本節對人類社會的縱向概括做知識準備;2)從人類的理想社會入手,活躍思維,啟發思考。)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

  前面我們學習了幾個社會的發展概況,如我國早期的山頂沿人處于的原始社會,產生了甲骨文的商朝處于奴隸社會,古典名著《紅樓夢》描寫的封建社會,當代美、英等國處于的資本主義社會,我國目前處于社會主義社會等。歷史老人的腳步匆匆,21世紀的曙光已從地平線上長起。當今國際社會是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在世界范圍內共處的時代,審視這一現實,如何認識二者的共處?人類最終的理想社會是什么?前面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等幾個社會的更替與變化是歷史的偶然發展,還是有共性與規律?

  導入  新課

  要正確回答上述問題,就要科學認識人類社會的發展歷程,探索其深層的本質與規律,下面我們要學習的第五課將解答這些疑問,幫我們認清人類社會的發展方向,正確把握理想的舫標,當好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第五課 做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板書)

  第一節 科學認識人類社會的發展歷程(板書)

  人類社會是由低級階段向高級階段發展的(板書)

  三百萬年前完成進化的人類與今日的人類,生活圖景有天壤之別。而這變化、這進步,是經歷了一個個社會階段發展而來的。

  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過程(板書)

  原始社會是最初的發展階段(板書)

  (出示北京人正在打制石器、制作木器的掛圖講解)在第一個人類社會原始社會里,人們沒有私心和貪欲,不存在階級、階級剝削和壓迫,人類文明的第一粒火種在這里點燃,但原始人剛剛脫離動物界,過著茹毛飽血、半饑半飽的生活,甚至出現過人吃人的現象,處在蒙昧和野蠻狀態之中。因此,生產力水平極端低下、生存條件極其艱難的原始社會不是美好的理想社會,而是人類社會最初的也是最低級的發展階段。

  漫長的原始社會之后,人類進入第一個階級社會:奴隸社會。此后,歷史的車輪繼續前進,封建社會代替了奴隸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又代替了封建社會。從原始的無階級社會發展到存在剝削壓迫的階級社會,并不是人類社會的倒退,而是人類社會的進步。為什么這么說呢?

  (請閱讀教材第158頁至159頁,階級社會里人類經濟和科學文化發展的概況,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

  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這三個存在剝削壓迫的階級社會都創造出了比前一個社會更高提生產力,因而有歷史進步性。

  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是必經的發展階段(板書)

  這三個階級社會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經階段,并不意味著歷史的車輪永遠在階級社會里滾動。在階級社會里,文明每前進一步,對一些人是好事,對另一些人必然是壞事。古埃及的金字塔里滲透著無數奴隸的殷殷血跡,中國的萬里長城下埋葬著多少農民的累累白骨!頁“資本來到世間,從頭到腳步,每個毛孔都滴著血和骯臟的東西。”因此,這三個階級社會也不是我們的理想社會。人類社會向前運行,終將進入生產高度發達、沒膽剝削、沒有壓迫的理想社會──共產主義社會。

  共產主義社會是人類的理想社會(板書)

  在共產主義社會里,生產力高度發達;實行各飛盡所能、按需分配;勞動成為人的第一需要;剝削、壓迫等罪惡現象不復存在;人們具有高尚的道德覺悟,團結互助……按照馬克思和恩格斯的設想,社會主義是共產主義的低級階段。據此,我們中國已邁入共產主義的門檻,但要真正達到理想社會的水平,尚需努力。

  綜合前面的分析,從總體上看,人類社會的發展一般要順序經歷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社會五個階段,這是人類社會由低級階段向高級階段發展的一般過程(見投影1)

  提問: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過程要經歷這五個階段,是不是意味著每個國家、地區和民族的發展會千篇一律?社會歷史的發展能不能跳躍某一個或幾個社會形態?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

  社會發展的一般過程是在政黨的歷史條件下順序演進必經的五個階段。但社會歷史的發展由各種因素的合力所推動,是必然與偶然的結合,是一般與多樣的統一。正如列寧所說:

  投影1

  “世界歷史發展的一般規律,不僅絲毫不排斥個別發展階段在發展的形式或順序上表現出特殊性,反而是以此為前提的”。

  各個國家、地區和民族各自的發展歷程各具特點(板書)

  由于地理環境、文化傳統、歷史條件的差異,各個國家、民族走什么樣的社會道路、如何去走,都有自己的特點。這種特殊性表現為:第一,社會制度的具體形式、社會變革的具體方式不同。如:同樣施行資本主義制度,英國是君主立憲制,美國是總統共和制;同是由封建社會和資本主義社會的變革,法國的方式是激蕩人心的資產階級大革命,日本是跨越某個或幾個社會階段,跳躍式向前發展。

  (請閱讀教材第160頁“解放軍進駐西藏,西藏和平解放”的插圖,思考。)

  1、“能帶走的只有自己的身影,能留下的只有自己的腳印”是西藏人民哪個社會的生活寫照?

  西藏有百萬農奴直接進入社會主義社會,對此該如何認識?

  還有哪些民族和國家是跳躍式發展的?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

  這句話是封建農奴制下西藏人民的生活寫照。1959年民主改革后西藏跨越了資本主義直接進入社會主義的新時代,這是西藏人民的幸事,是歷史的進步 。同樣跳躍式發展的例子還有不少。出示投影2:1)我國大小涼山的族彝族,全國解放時代仍處于奴隸社會階段,解放后在社會主義祖國大家庭的影響下,超過了封建社會和資本主義社會,直接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2)原來處于原如社會瓦解階段的日耳曼民族,由于侵入西羅馬,面臨先進的生產力隸農制生產關系,同羅馬人一道進入了封建社會。

  這些民族跳躍式發展的特例,反映了世界各國發展道路的多樣性,但其最終要匯入社會發展的一般過程,與人類由低向高的發展趨勢相一致。

  課堂小結

  本堂訂我們學習了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過程和特殊過程。一般過程是指人類社會的發展一般要順序經過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共產主義社會五個階段;特殊過程是指各個國家、民族的發展具有自己的特點,表現為各不相同的特殊過程,甚至有跳躍式發展。只看特殊過程忽視一般過程,會把社會發展看作偶然過程,認不清歷史長河的前進方向,易被暫時的逆流所動搖;如果只盾一般過程忽視特殊過程,會把社會發展看成千篇一律、僵死的過程,照搬別國經驗,做出不符合國情的決策,阻礙社會生產的發展。

  鞏固新課

  結合教材第161頁第14行至21行,討論:

  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任何國家進入社會主義都要經歷的起始階段嗎?為什么?

  對比中國歷史進程與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過程,有特殊性。這是歷史的誤會嗎?

做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篇2

  復習提問

  人類在歷史發展中依次經歷了哪幾種類型的社會?

  人類社會的發展變化是由什么決定的?是由英雄人物決定的無規律的偶然過程,還是由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決定的有序的必然過程?

  (設計此問題的目的:1)從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過程引發學生對社會發展的原因的思考;2)在唯心主義的英雄史難與唯物史觀的對經強思考社會發展的深層動因。)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

  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知道人類社會經歷了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和共產主義社會的第一階段即社會主義社會,將來還要發展到共產主義的高級階段。那么,社會的更替、變化、發展是由什么決定物?有規律,無規律?如果有規律,這個規律是什么樣?這就是思想政治課初三最后理課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導入  新課

  生動的歷史事實說明,人類社會析發展不以人的主觀意志轉移,而是有規律可循。這個決定社會發展變化的客觀規律,就是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規律。

  揭開人類社會發展的奧秘(板書)

  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的發展(板書)

  (出示投影1,復習生產力、生產關系。)

  投影1、

  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相互關系

  (指導學生閱讀教材第161頁倒數第3行至162頁第18行。)

  馬克思主義認為,社會生產總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構成的一定生產方式下進行的。在生產方式內部,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相互作用、相互影響,推動著人類社會向前發展。

  首先,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理解這點從以下三方面把握;

  在社會發展過程中,生產力是最活躍、最革命的因素,它總是處在不斷地發展變化之中。人們在改造自然的活動中,隨著生產經驗的積累、勞動技能的提高、科技的發明及應用,總要使生產力發展到一個新水平。同生產力相比較,生產關系是相對穩定的,一種生產關系一經形成,就在一定的歷史時期內表現為相對固定的形式。

  2)有什么樣的生產力,就要求有什么樣的生產關系與它相適應,即生產力的水平決定生產關系的性質。

  (出示投影2:原始社會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示意圖,教師簡析,略。)

  生產力的發展決定生產關系的變革。如:在原始社會生產力水平極低的時候,勞動產品在勉強維持生活上沒有剩余,部落沖突中抓到戰俘一般都被殺掉,不可能存在剝削。到后來,生產力進一步發展,勞動產品有了剩余,把俘虜當成奴隸才有了可能。可見,沒有生產力的發展,就不可能使原始社會的生產關系發生變革。馬克思說的“手推磨產生的地封建主的社會,蒸汽磨產生的是工業資本家的社會”,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其次,生產關系對生產力起反作用。表現:

  當生產關系同生產力的發展水平相適應時,就促進生產力發展。如奴隸社會、封建社會和資本主義社會初期,新建立的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要求,因而都曾大大促進生產力發展。

  當生產關系不適應生產力的狀況時,就阻礙生產力發展。這就要求推翻舊的生產關系,建立新的生產關系,人類社會就是這樣由低級向高級不斷發展的。

  人類由低級向高級階段的不斷發展,正是上述規律作用的結果(副板書)

  (副板書)

  這個規律最早在19世紀由馬克思和恩格斯所提示,斯大林將這概括為“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性質的規律”。我們通俗地稱之為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發展的規律。依據這個規律,衡量一種社會制度的建立或消亡,究竟是歷史的進步還是倒退,判斷標準就在于這個社會的生產關系是否與當時的生產力發展相適應。

  生產關系是否適應生產力發展中是衡量社會進步與否的標準(板書)

  這個規律同時還昭示我們:如果生產力沒有達到某種新水平,就不能建立起超出當時生產力水平的新的生產關系;即使人為地勉強建立起來,也不能鞏固。如我國1958年亂的“共產風”,盲目追求生產關系上的“一大二公”,人為地拔高生產關系,結果是級國民經濟帶來了巨大損失。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付出代價后對我國國情的正確認識,它也是由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發展狀況所決定的。所以說: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我國必然經歷的特定階段,不可逾越(板書)

  (請閱讀教材第162頁倒數第1行至163頁第5行阿凡提的故事。)

  提問;為什么阿凡提認為種進的莊稼漢比高高在上的國王更有力量?馬克思說:“任何一個民族,如果停止勞動,不用說一年,就是幾個星期,也要滅亡……”為什么?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

  人們要創造歷史,首先要能夠生存。天上不會掉餡餅,人類社會的存在以生產勞動為基礎。同時,社會生產的發展也決定著社會的整個面貌。所以在各種各樣的人類活動中,生產活動是最基本的實踐活動,決定其他一切活動。

  社會發展的歷史首先是生產發展的歷史(板書)

  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規律,決定了社會的發展變化,但在階級社會里,社會制度的變革絕不會自動進行。為什么?因為社會制度的變革肯定會觸犯原統治階級的利益,他們必然瘋狂鎮壓。因此,代表生產力發展要求階級只有經過革命斗爭,才能實現生產關系的變革,推動社會前進。

  階級社會的歷史又是階級斗爭的歷史(板書)

  (出示《斯巴達克起義》、《陳勝、吳廣起義》、《攻打冬宮》的掛圖,學生思考階級斗爭的作用后教師歸納)

  階級斗爭貫穿了階級社會的全部歷史,是撬動歷史車輪前進的杠桿。斯巴克起義動搖古羅馬奴隸制的基礎;陳勝、吳廣等秦末農民的反抗導致了暴秦的覆滅,促使漢初劉邦等帝國減輕剝削;1917年俄國無產階級起義攻打冬宮,第一次成功地打破了資本主義一統天下的局面,是整個人類社會發展的偉大轉折。

  (請閱讀教材第164頁插圖“安泰同他的敵人搏斗”,結合投影3、4、5啟發思考)

  投影3 19世紀英國的卡萊爾認為:“偉大人物的歷史真正構成了全部世界歷史的靈魂”,世界的歷史不過是偉大人物的傳記。俄國民粹派把群眾視作“群氓”,認為他們不過是一連串的“零”,少數英雄人物才是“實數”,只有把“實數”放在“零”的前面,方能構成有效的數字。

  投影4 毛澤東說:“歷史是人民創造的,但在舊戲舞臺上人民卻成了渣滓……”,“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兵民是勝利之本”。鄧小平說:“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情地愛著我的祖國和人民。”

  投影5 人民群眾對三大戰役的支援

  歷史前進的力量來自誰呢?是英雄領袖還是人民群眾?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

  英雄領袖會產生重大影響,但離不開人民的支持。人民群眾才時歷史的真正主人。

  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板書)

  課堂小結

  本節課是社會發展常識的總結果,主要學習了一條規律、三大觀點。一條規律;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發展是支配人類社會發展變化的客觀規律,是貫穿整個社會發展史的一條主線,只有抓住這條主線,才能深刻理解社會的發展與更替,指導現實的國家建設,認清社會發展的方向和前途,樹立共產主義必勝的信心。三大觀點分別是勞動觀點、階級觀點和群眾觀點(見投影6)

  鞏固新課

  課堂討論:運用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發展的規律,請分析:

  為什么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對中國而言不可逾越?

  前蘇聯和東歐等社會主義國家向資本主義制度的回漢與演變是否意味著共產主義不再是人類社會的必然趨勢?

  作業 

  課堂討論第一課

  投影6

做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篇3

  知識目標 通過本課學習,主要是使我們初步認識以下問題:

  人類社會必然要經歷由低級階段向高級階段發展的一般過程,但是,各個國家、地區和民族的社會發展歷程各具特點。

  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首先是生產發展的歷史。階級社會的歷史,又是階級斗爭的歷史。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

  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發展的狀況,生產關系是否適應生產力發展的要求,是徇社會進步與否提標準。

  實現共產主義,是共產黨人和先進青年的遠大理想。共產主義是最美好的社會制度,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最高階段。現階段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現階段的共同理想和實現共產主義的遠在理想有著密切的關系。

  理想的實現是理個艱苦奮斗的過程。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需要大力發揚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

  每個公民都應履行自己的社會責任。青年是祖國的未來,黨和國家把希望寄托在青年身上,我們要正確認識個人利益和國家利益的關系,把個人前途和祖國的命運聯系起來。明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當代青年的歷史使命,擔當起改革和發展的重任,做社會主義事業可靠的接班人。

  能力目標

  初步培養辯證思維的能力。運用辯證的觀點分析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和特殊過程的關系;分析實現最高理想和實現共同理想的關系;分析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社會之是的區別和聯系等。

  提高和培養觀察問題的能力。初步運用生產的觀點、階級的觀點、群眾的觀點來觀察社會。

  思想覺悟目標

  通過了解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樹立崇高的社會理想,并懂得要為實現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而努力奮斗。

  當前,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需要發揚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因此,我們要向在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艱苦創業的先進人物學習,發揚艱苦奮斗的精神。

  通過了解當代青年的社會責任,明確自己肩負的歷史重任,增強社會責任感,立志做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知識結構圖

  第一課時

  復習提問

  通過思想政治課前面四課書的學習,我們以馬克思主義的歷史觀點為依據,初步了解了不同階段人類生活的橫斷面。請思考:

  我們學習了人類社會的哪些形態?

  其中哪一社會形態是人類最終最美的理想家園?

  (設計此問題的目的:1)引民學生對人類歷史橫斷面的回顧,為本節對人類社會的縱向概括做知識準備;2)從人類的理想社會入手,活躍思維,啟發思考。)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

  前面我們學習了幾個社會的發展概況,如我國早期的山頂沿人處于的原始社會,產生了甲骨文的商朝處于奴隸社會,古典名著《紅樓夢》描寫的封建社會,當代美、英等國處于的資本主義社會,我國目前處于社會主義社會等。歷史老人的腳步匆匆,21世紀的曙光已從地平線上長起。當今國際社會是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在世界范圍內共處的時代,審視這一現實,如何認識二者的共處?人類最終的理想社會是什么?前面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等幾個社會的更替與變化是歷史的偶然發展,還是有共性與規律?

  導入  新課

  要正確回答上述問題,就要科學認識人類社會的發展歷程,探索其深層的本質與規律,下面我們要學習的第五課將解答這些疑問,幫我們認清人類社會的發展方向,正確把握理想的舫標,當好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第五課 做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板書)

  第一節 科學認識人類社會的發展歷程(板書)

  人類社會是由低級階段向高級階段發展的(板書)

  三百萬年前完成進化的人類與今日的人類,生活圖景有天壤之別。而這變化、這進步,是經歷了一個個社會階段發展而來的。

  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過程(板書)

  原始社會是最初的發展階段(板書)

  (出示北京人正在打制石器、制作木器的掛圖講解)在第一個人類社會原始社會里,人們沒有私心和貪欲,不存在階級、階級剝削和壓迫,人類文明的第一粒火種在這里點燃,但原始人剛剛脫離動物界,過著茹毛飽血、半饑半飽的生活,甚至出現過人吃人的現象,處在蒙昧和野蠻狀態之中。因此,生產力水平極端低下、生存條件極其艱難的原始社會不是美好的理想社會,而是人類社會最初的也是最低級的發展階段。

  漫長的原始社會之后,人類進入第一個階級社會:奴隸社會。此后,歷史的車輪繼續前進,封建社會代替了奴隸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又代替了封建社會。從原始的無階級社會發展到存在剝削壓迫的階級社會,并不是人類社會的倒退,而是人類社會的進步。為什么這么說呢?

  (請閱讀教材第158頁至159頁,階級社會里人類經濟和科學文化發展的概況,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

  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這三個存在剝削壓迫的階級社會都創造出了比前一個社會更高提生產力,因而有歷史進步性。

  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是必經的發展階段(板書)

  這三個階級社會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經階段,并不意味著歷史的車輪永遠在階級社會里滾動。在階級社會里,文明每前進一步,對一些人是好事,對另一些人必然是壞事。古埃及的金字塔里滲透著無數奴隸的殷殷血跡,中國的萬里長城下埋葬著多少農民的累累白骨!頁“資本來到世間,從頭到腳步,每個毛孔都滴著血和骯臟的東西。”因此,這三個階級社會也不是我們的理想社會。人類社會向前運行,終將進入生產高度發達、沒膽剝削、沒有壓迫的理想社會──共產主義社會。

  共產主義社會是人類的理想社會(板書)

  在共產主義社會里,生產力高度發達;實行各飛盡所能、按需分配;勞動成為人的第一需要;剝削、壓迫等罪惡現象不復存在;人們具有高尚的道德覺悟,團結互助……按照馬克思和恩格斯的設想,社會主義是共產主義的低級階段。據此,我們中國已邁入共產主義的門檻,但要真正達到理想社會的水平,尚需努力。

  綜合前面的分析,從總體上看,人類社會的發展一般要順序經歷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社會五個階段,這是人類社會由低級階段向高級階段發展的一般過程(見投影1)

  提問: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過程要經歷這五個階段,是不是意味著每個國家、地區和民族的發展會千篇一律?社會歷史的發展能不能跳躍某一個或幾個社會形態?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

  社會發展的一般過程是在政黨的歷史條件下順序演進必經的五個階段。但社會歷史的發展由各種因素的合力所推動,是必然與偶然的結合,是一般與多樣的統一。正如列寧所說:

  投影1

  “世界歷史發展的一般規律,不僅絲毫不排斥個別發展階段在發展的形式或順序上表現出特殊性,反而是以此為前提的”。

  各個國家、地區和民族各自的發展歷程各具特點(板書)

  由于地理環境、文化傳統、歷史條件的差異,各個國家、民族走什么樣的社會道路、如何去走,都有自己的特點。這種特殊性表現為:第一,社會制度的具體形式、社會變革的具體方式不同。如:同樣施行資本主義制度,英國是君主立憲制,美國是總統共和制;同是由封建社會和資本主義社會的變革,法國的方式是激蕩人心的資產階級大革命,日本是跨越某個或幾個社會階段,跳躍式向前發展。

  (請閱讀教材第160頁“解放軍進駐西藏,西藏和平解放”的插圖,思考。)

  1、“能帶走的只有自己的身影,能留下的只有自己的腳印”是西藏人民哪個社會的生活寫照?

  西藏有百萬農奴直接進入社會主義社會,對此該如何認識?

  還有哪些民族和國家是跳躍式發展的?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

  這句話是封建農奴制下西藏人民的生活寫照。1959年民主改革后西藏跨越了資本主義直接進入社會主義的新時代,這是西藏人民的幸事,是歷史的進步 。同樣跳躍式發展的例子還有不少。出示投影2:1)我國大小涼山的族彝族,全國解放時代仍處于奴隸社會階段,解放后在社會主義祖國大家庭的影響下,超過了封建社會和資本主義社會,直接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2)原來處于原如社會瓦解階段的日耳曼民族,由于侵入西羅馬,面臨先進的生產力隸農制生產關系,同羅馬人一道進入了封建社會。

  這些民族跳躍式發展的特例,反映了世界各國發展道路的多樣性,但其最終要匯入社會發展的一般過程,與人類由低向高的發展趨勢相一致。

  課堂小結

  本堂訂我們學習了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過程和特殊過程。一般過程是指人類社會的發展一般要順序經過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共產主義社會五個階段;特殊過程是指各個國家、民族的發展具有自己的特點,表現為各不相同的特殊過程,甚至有跳躍式發展。只看特殊過程忽視一般過程,會把社會發展看作偶然過程,認不清歷史長河的前進方向,易被暫時的逆流所動搖;如果只盾一般過程忽視特殊過程,會把社會發展看成千篇一律、僵死的過程,照搬別國經驗,做出不符合國情的決策,阻礙社會生產的發展。

  鞏固新課

  結合教材第161頁第14行至21行,討論:

  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任何國家進入社會主義都要經歷的起始階段嗎?為什么?

  對比中國歷史進程與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過程,有特殊性。這是歷史的誤會嗎?

做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篇4

  復習提問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給兒子的信中寫到:

  (請看投影片1)

  共產主義就存在于人類自身之中,存在人類的幸福之中。建設共產主義,這就意味著造福于每一個人,每一個家庭。然而,若沒有一個幸福的社會的這一點做不到的。

  提問:

  共產主義與人類自身的關系?

  建設共產主義如何在實際行動中體現現來?

  為實現崇高理想而奮斗,需要什么?

  (設計此問題的目的:1)復習鞏固舊知識;2)導入  新課。)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

  從教育家的話中我們進一步認識到,共產主義并不是離我們很遙遠,它實際上就存在于人類自身之中。要建設共產主義,更需要每一個人承擔起自己的責任,踏踏實實奉獻,創造一個幸福的社會。因此我們說為崇高的社會理想而奮斗,要發揚艱苦創業的精神,還要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內容。

  青年應有社會責任感(板書)

  每個公民都應履行自己的社會責任(板書)

  (請看投影片2)

  魯濱遜是英國著名小說《魯濱遜漂流記》中的主人公。他為了發財,多次冒險奔走海外。有一次,他乘船去非洲販賣奴隸,因為船只遇險,隨波漂流到了一個荒島上,開始穴居山洞,后來建造了小屋。17年后求了一個土人,靠火槍的威懾和情感的感化,馴服了土人,取名“星期五”,做他的奴仆。

  討論:魯濱遜在美洲一個荒無人煙的島上生活了28年,是否脫離了社會,他在島上的生活需要衣服、斧子、火槍等,都是別人制造并提供給他的。他會造船、建屋、烤面包,這些生產知識的技能是經過社會的培養教育才有的。魯濱遜曾得意地說:“我什么東西都可以做出來”。但他不能不補充一個條件:“只要我有工具”。可是工具從哪里得來呢?很顯然來自于社會。假如魯濱遜沒膽帶過去的工具和自己愿先就會的技術,可想而知,他是無法生存的。“狼孩”的故事正說明了這一點。

  由此可見,每個人都生活在社會當中,不可能完全脫離社會。任何人脫離了社會就不可能生存和發展,更不可能成就任何事業。社會是互相聯系的人們的總體,人是各種社會關系的總得。也就是說,社會是人的社會,社會和人密不可分。

  從個人同社會的關系看,在一定的社會關系中,任何人都充當著某種社會角色。不同的社會角色,應履行不同的社會責任。

  (請看小黑板)

  范 志 毅

  自己 (學生)

  公 民

  社會關系

  在足球隊

  在家里

  在商店

  …

  在學校

  在家

  在公共汽車上

  …

  各種社會關系

  社會角色

  足球隊員隊 長

  家庭成員

  普通顧客

  …

  學生

  子女

  普通乘客

  …

  相慶社會角色

  社會責任

  振興中國足 球

  盡家庭成員義務

  遵守商店規則

  …

  努力學習遵紀守法

  孝敬父母

  買票上車扶老攜幼

  …

  一定社會責任

  (注:邊講邊填表)

  從社會發展的角度盾,生活在不同的社會制度中,社會關系的性質不同,人們的社會責任也有不同的

  內容和表現。在階級社會里,人們在社會經濟關系中的地位不同,劃分為不同的階級,各個階級都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和要求,都要求自己的成員為鞏固和發展本階級的利益服務,因此說,社會責任具有階級性。

  (請看小黑板)

  社會

  封 建 社 會

  資 本 主 義 社 會

  階級

  地主階級

  農民階級

  資產階級

  無產階級

  社會責任

  內容

  維護地主階級利益對農民進行壓迫和剝削

  維護農民階級利益,反抗地主階級的壓迫

  維護資產階級利益,對無產階級進行壓迫和剝削

  維護無產階級利益,爭取合法權利和利益

  表現

  榨取更多地租、放高利貸等

  起義、抗租、抗稅等

  榨取更多剩余價值

  游行、示威、罷工等

  我們生活在社會主義現代社會,勞動人民是國家的主人。為了維護勞動人民的利益,每個公民在享受權利的同時,都要履行相應的義務,即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那么,這種社會責任感來自哪里呢?首先,高度的社會責任感來自對社會發展的正確認識,這就是我們每要講的第2個問題。

  高度的社會責任感來自對社會發展的正確認識(板書)

  我們在觀察流動的河水時就會發現,有順流和逆流的兩種情況,人類社會發展到同樣如此。縱觀人

  類社會發展史,個人的活動對社會歷史發展的作用有兩種:一種是促進作用,一種是阻礙作用。當個人的活動順應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時,就會對社會發展起阻礙作用。毛澤東領導全國人民進行反帝反封建的斗爭,是順應歷史潮流的,取得了偉大的勝利,對社會發展起到推動作用。蔣介石卻是逆歷史潮流而行的,他背叛了孫中山,將人民引入火坑,最終失敗,對社會發展起到消極的阻礙作用。因此,無論從事什么職業,成就什么事業,要想使自己的活動有意義,使自己能夠為社會做貢獻,就必須立足于社會發展的歷史高度,以高度的社會責任感,投身于歷史前進的大潮之中。

  提問:有的人可能產生疑問,平凡的人也能為社會的發展作用起嗎?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

  社會是理個整體,凡是正當的行業都是社會需要的一部分。個人在社會中生活,在從事某種意識、有目的的積極活動時,總會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間接地對社會生活產生一定的促進作用。任何個人所從事的正當工作,對整體社會生活來說都是不可缺少的。社會就像一部機器,每個人就像機器上的許多零件中一個,發揮著各自的作用。缺少了它,機器運轉就會受到影響。因此,每個人都能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對社會歷史的發展產生一定的作用。

  請閱讀教材176頁第一段

  徐虎所從事的工作再平凡不過了,但是,在平凡的崗位上,他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仔細想一想,徐虎的工作熱情和工作動力來自哪里呢?很顯然來自強烈的社會責任感。這種社會責任感不僅包含對自己本職工作的責任感,而且還包含著對千萬家的責任感。像徐虎一樣的模范還有許多。

  (請看投影片3)

  安珂:一個人活著,究竟怎樣才稱上有意義呢?當人民需要我獻出生命,我就毫不猶豫地獻出來;如果不用馬上獻出生命,自己就應該在平凡的崗位上為人民獻一切。

  南京路上好八連:國家是自己的,自己也是國家的。我們國家大,人口多,哪怕人人都為國家貢獻一點,堆積起來都是一座金山。

  時傳祥:寧愿一人臟,換來萬家凈。

  雷鋒: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做一顆永不生銹的螺絲釘。

  ……

  在社會發展的歷史進程中,他們算不上時代的弄潮兒,不是科學家、專家、不是偉人,但他們確實是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永不生銹的螺絲釘,試想,我們的生活中如果少了維修工、清潔工、售票員、服務員等會成什么樣子。

  我們青少年應該以他們為榜樣,無論將來從事什么職業都要為社會承擔自己的一份責任。不一定轟轟烈烈,但一定要實實在在。

  高度的社會責任感來自對祖國命運的深切關注(板書)

  (請閱讀教材177頁第6行至23行,根據教材總結)

  (請看投影片4)

  魯迅三改志愿

  看到英美海軍 認為中國要富強

  ------------------------------------------------------

  南京水師學堂 南京礦務學堂

  侵略中國 最要緊的是工礦學業

  -------------------------------------------------------

  深感首要任務是 認識到中國人急需

  -------------------------------------------------------

  日本醫學 棄醫從文

  把中國人改為“強種人” 治療的是靈魂

  魯迅先生三改志愿,考慮的不是自己的地位、收入、興趣愛好,而是舍棄了個人的一切,從祖國的命運出發,把自己的前途和祖國的命運緊緊地聯系在一起。

  縱觀歷史,愛國主義歷來是激勵我國人民團結奮斗的一面旗幟,是振奮民族精神、增強民族凝聚力,推動人類社會歷史前進的巨大精神力量。個人的前途和命運是同祖國民族的興衰榮辱聯系在一起的。所以,高度的社會責任感,不僅來自對人類社會發展的正確認識,而且來自對祖國命運的深切關注。

  (請看投影片5)

  周恩來:像春蠶一樣,將最后一根絲都吐出來,貢獻給國家和人民!

  鄧小平: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情地愛著我的祖國和人民!

  朱 基:不管前面是地雷陣還是萬太深淵,我都一往無前,義無反顧,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他們這么說,也是這樣做的。中華民族的命運寫著他們光輝的戰斗歷程。

  由此可見,熱愛祖國,報效祖國,從來就是人們的社會責任感最集中、最主要的體現。古今中外,概莫能外。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我們青年人要繼承和發揚前輩的優秀傳統,以英雄模范為榜樣,認清自己所承擔的歷史責任,勇于承擔歷史賦予我們的責任,把個人的前途和祖國的命運聯系在一起,在平凡的崗位上履行自己的社會責任。

  課堂小結

  今天所學內容,可用一句概括: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作業 

  分別列出自己在家中、在班集體、在路上、在公園、在商店、在公共汽車上等應該覆行哪些責任?

  以前是否意識到這些責任?

  你對個人前途與祖國命運的關系是怎么看的?

做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篇5

  復習提問

  人類的最高理想是什么?

  現階段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什么?

  抽查部分學生,說說自己的理想。

  (設計此問題的目的:1)復習鞏固上課時的知識。2)和自己的實際結合起來。)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

  導入  新課

  我們有了最高理想和共同理想,自己也有自己的理想,但是理想并不等于現實,理想和現實有一定的距離,因此,理想最不可能輕而易舉地實現,不可能唾手可得。那么,要實現理想,需要我們如何去行動呢?這就是這節課我們要解決的問題。

  發展艱苦創業的精神(板書)

  討論:實現理想需要具備的條件。

  (學生發言,教師歸納)

  理想是人生的奮斗目標,是對未來的美好憧憬,是還沒有實現的東西。理想的實現需要具備一定的條件,其中艱苦奮斗是理想轉化為現實的重要條件。任何事業的成功和理想的實現,都是一個艱苦奮斗的過程。離開了艱苦奮斗談理想,等于紙上談兵,不可能變為現實。因此,理想的實現是一個艱苦奮斗的過程。

  理想的實現是一個艱苦奮斗的過程(板書)

  (請看投影片1)

  作 者

  馬克思

  司馬遷

  達爾文

  談遷

  曹雪芹

  著作

  《資本論》

  《史記》

  《物種起源》

  《國榷》

  《紅樓夢》

  所用時間

  40年

  30年

  27年

  20年

  10年

  (請看投影片2)

  愛因斯坦:成功=艱苦勞動+正確方法+少說空話

  愛迪生: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

  狄更斯:我決不相信,任何先天和后天的才能,可以無需堅定的長期苦干的品質而得到成功的。

  蘇軾: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

  由此可見,任何理想的實現都必須以艱苦奮斗為前提條件。沒有長期不懈的努力,沒有艱苦奮斗的精神,就不可能有偉大的創舉和豐碩的成果,不可能實現任何理想。

  艱苦奮斗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板書)

  (出示小黑板)

  夸父追日、精衛填海、鐵杵磨針、鑿壁偷光、大禹治水、愚公移山、臥薪嘗膽、懸梁刺骨,任選一例到講臺上講故事。

  (設計此問題的目的:1)鍛煉學生的膽量和表達能力。2)發揮學生的主體參與能力。)

  (教師歸納 )

  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就以勤奮勇敢、吃苦耐勞而著稱于世。勞動人民也正是領先這種艱苦奮斗的民族精神,才創造出我國古代燦爛的文化,使中華民族歷經滄桑而不衰,巍然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這就是第(1)個小方面。

  艱苦奮斗是我們民族精神的重要內容(板書)

  革命戰爭年代,艱苦奮斗精神得到最充分體現(板書)

  看圖分析,“三五九旅開墾南泥彎”

  (請看投影片3回答問題)

  這幅圖反映的是什么時候的狀況?

  當時處于戰爭的什么階段?

  當時敵我力量對比狀況如何?

  我廣大軍民是如何發揚艱苦奮斗精神克服困難的?

  以三五九旅為典型的這種精神,在當時稱為什么精神?

  (設計此問題的目的:1)通過復習基本歷史知識來分析材料,體會當時的困難。2)深刻體會艱苦奮斗的意義。)

  (學生發言,教師歸納)

  由以上分析我們清楚地看到:在條件十分艱苦,環境極為惡劣的戰爭年代,廣大軍民正是發揚了艱苦奮斗的精神,才克服種種困難戰勝了強大的敵人,贏得了民族的獨立和人民的解放。

  現在,我們已不再是亡國奴,我們有了自己的家園,還需要艱苦奮斗的精神嗎?

  討論:有人認為,時代不同的了,現在提倡艱苦奮斗過時了。

  (學生發言,教師歸納)

  回答是否定的。

  新時期,艱苦奮斗的精神作為中華民族的美德,在各行各業的勞動者身上繼續發揚光大(板書)

  艱苦奮斗是中華民族的本色和傳統美德,是勞動人民優秀品質的組成部分,無論是條件艱苦的戰爭年代,還是和平穩定的建設時期,我們都不能丟掉它,仍要將其發揚光大。有過輝煌歷史的“大渡河連”已給我們做出了榜樣。

  閱讀教材第171頁最后一段。

  由上面討論,我們還可以得出: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決定了我們偉大的創業實踐,需要有偉大的創業精神。

  偉大的創業實踐需要有偉大的創業精神(板書)

  艱苦奮斗集中表現為創業精神。人類社會自下而上和發展的基礎是生產勞動。沒有生產勞動,人類無法生存。人類社會的發展史,就是人類艱苦奮斗的創業史。

  (請看投影片4)

  700多年前,北美洲的絕大部分地區還是荒無人煙的處女地。從1790年到1860年的70年間,陸續移入美國的歐洲移民達500萬人,還有大批黑人被當作奴隸販賣到美國資本家的種植園。美國利用這些移民和奴隸,在荒原上開辟出近10億畝耕地,開挖了上萬公里的運河,修建了4.8萬公里的鐵路,才使工農業總產值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這些巨大的工程和工農業的高速發展,對美國勞動人民來說,意味著需要付出多么艱巨的勞動和多大的犧牲啊!

  縱觀古今,橫觀中外,人類社會的一切文明成果,無一不是艱苦創業精神的結晶。所以,人類要不斷追求進步,就必須艱苦奮斗,不斷創業。

  雖然時代不同了,我們的條件好多了,但是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經濟文化都比較落后,面臨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的艱巨任務。我們要想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創業實踐取得成功,就必須使全民族樹立艱苦創業的精神,把握時機,充分利用穩定的環境和良好的條件,爭取更大的進步。而不能滿足現狀,坐吃山空,否則,我們會重新回到被壓迫被剝削的老路上去!

  那些借口時代不同了,艱苦奮斗過時的說法,實際上是懶惰、消極、不思進取,沒有愛國心和責任感,思想落后腐敗的表現,是極為有害的。

  (有表情地朗讀第173頁第二段)

  兩代“鐵人”的事跡集中體現了創業精神,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

  討論:中學生是否需要發揮艱苦奮斗的精神?為什么?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

  我們中學生雖然年齡小,卻正是培養艱苦奮斗品格的關鍵時期。那種認為艱苦奮斗是大人的事,與小孩無關的想法是錯誤的。那種飯來張口、衣來伸手,追求名牌,不思井取的做法是有害的,這樣的學生不可能實現自己的理想。因此,艱苦奮斗與自已密切相關,我們從小就應該培養艱苦奮斗的優良品格。

  中學生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我們能不能建設好祖國,很關鍵的是看我們能不能成為社會主義建設的有用的人才,能不能發揮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

  提問:現實生活中,中學生如何發揮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

  物質消費方面,艱苦樸素,不奢侈浪費。

  學習生活方面,發奮圖強,全面發展。

  思想境界方面,培養艱苦奮斗的崇高美德。

  課堂小結

  一個重要條件:艱苦奮斗是理想變成現實的重要條件。

  一個傳統美德:艱苦奮斗是戰爭與和平年代都需要大力提倡的美德。

  一個偉大精神:艱苦奮斗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創業精神。

  作業 

  比較不同的歷史時期艱苦創業精神有何異同?

做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篇6

  復習提問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給兒子的信中寫到:

  (請看投影片1)

  共產主義就存在于人類自身之中,存在人類的幸福之中。建設共產主義,這就意味著造福于每一個人,每一個家庭。然而,若沒有一個幸福的社會的這一點做不到的。

  提問:

  共產主義與人類自身的關系?

  建設共產主義如何在實際行動中體現現來?

  為實現崇高理想而奮斗,需要什么?

  (設計此問題的目的:1)復習鞏固舊知識;2)導入  新課。)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

  從教育家的話中我們進一步認識到,共產主義并不是離我們很遙遠,它實際上就存在于人類自身之中。要建設共產主義,更需要每一個人承擔起自己的責任,踏踏實實奉獻,創造一個幸福的社會。因此我們說為崇高的社會理想而奮斗,要發揚艱苦創業的精神,還要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內容。

  青年應有社會責任感(板書)

  每個公民都應履行自己的社會責任(板書)

  (請看投影片2)

  魯濱遜是英國著名小說《魯濱遜漂流記》中的主人公。他為了發財,多次冒險奔走海外。有一次,他乘船去非洲販賣奴隸,因為船只遇險,隨波漂流到了一個荒島上,開始穴居山洞,后來建造了小屋。17年后求了一個土人,靠火槍的威懾和情感的感化,馴服了土人,取名“星期五”,做他的奴仆。

  討論:魯濱遜在美洲一個荒無人煙的島上生活了28年,是否脫離了社會,他在島上的生活需要衣服、斧子、火槍等,都是別人制造并提供給他的。他會造船、建屋、烤面包,這些生產知識的技能是經過社會的培養教育才有的。魯濱遜曾得意地說:“我什么東西都可以做出來”。但他不能不補充一個條件:“只要我有工具”。可是工具從哪里得來呢?很顯然來自于社會。假如魯濱遜沒膽帶過去的工具和自己愿先就會的技術,可想而知,他是無法生存的。“狼孩”的故事正說明了這一點。

  由此可見,每個人都生活在社會當中,不可能完全脫離社會。任何人脫離了社會就不可能生存和發展,更不可能成就任何事業。社會是互相聯系的人們的總體,人是各種社會關系的總得。也就是說,社會是人的社會,社會和人密不可分。

  從個人同社會的關系看,在一定的社會關系中,任何人都充當著某種社會角色。不同的社會角色,應履行不同的社會責任。

  (請看小黑板)

  范 志 毅

  自己 (學生)

  公 民

  社會關系

  在足球隊

  在家里

  在商店

  …

  在學校

  在家

  在公共汽車上

  …

  各種社會關系

  社會角色

  足球隊員隊 長

  家庭成員

  普通顧客

  …

  學生

  子女

  普通乘客

  …

  相慶社會角色

  社會責任

  振興中國足 球

  盡家庭成員義務

  遵守商店規則

  …

  努力學習遵紀守法

  孝敬父母

  買票上車扶老攜幼

  …

  一定社會責任

  (注:邊講邊填表)

  從社會發展的角度盾,生活在不同的社會制度中,社會關系的性質不同,人們的社會責任也有不同的

  內容和表現。在階級社會里,人們在社會經濟關系中的地位不同,劃分為不同的階級,各個階級都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和要求,都要求自己的成員為鞏固和發展本階級的利益服務,因此說,社會責任具有階級性。

  (請看小黑板)

  社會

  封 建 社 會

  資 本 主 義 社 會

  階級

  地主階級

  農民階級

  資產階級

  無產階級

  社會責任

  內容

  維護地主階級利益對農民進行壓迫和剝削

  維護農民階級利益,反抗地主階級的壓迫

  維護資產階級利益,對無產階級進行壓迫和剝削

  維護無產階級利益,爭取合法權利和利益

  表現

  榨取更多地租、放高利貸等

  起義、抗租、抗稅等

  榨取更多剩余價值

  游行、示威、罷工等

  我們生活在社會主義現代社會,勞動人民是國家的主人。為了維護勞動人民的利益,每個公民在享受權利的同時,都要履行相應的義務,即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那么,這種社會責任感來自哪里呢?首先,高度的社會責任感來自對社會發展的正確認識,這就是我們每要講的第2個問題。

  高度的社會責任感來自對社會發展的正確認識(板書)

  我們在觀察流動的河水時就會發現,有順流和逆流的兩種情況,人類社會發展到同樣如此。縱觀人

  類社會發展史,個人的活動對社會歷史發展的作用有兩種:一種是促進作用,一種是阻礙作用。當個人的活動順應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時,就會對社會發展起阻礙作用。毛澤東領導全國人民進行反帝反封建的斗爭,是順應歷史潮流的,取得了偉大的勝利,對社會發展起到推動作用。蔣介石卻是逆歷史潮流而行的,他背叛了孫中山,將人民引入火坑,最終失敗,對社會發展起到消極的阻礙作用。因此,無論從事什么職業,成就什么事業,要想使自己的活動有意義,使自己能夠為社會做貢獻,就必須立足于社會發展的歷史高度,以高度的社會責任感,投身于歷史前進的大潮之中。

  提問:有的人可能產生疑問,平凡的人也能為社會的發展作用起嗎?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

  社會是理個整體,凡是正當的行業都是社會需要的一部分。個人在社會中生活,在從事某種意識、有目的的積極活動時,總會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間接地對社會生活產生一定的促進作用。任何個人所從事的正當工作,對整體社會生活來說都是不可缺少的。社會就像一部機器,每個人就像機器上的許多零件中一個,發揮著各自的作用。缺少了它,機器運轉就會受到影響。因此,每個人都能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對社會歷史的發展產生一定的作用。

  請閱讀教材176頁第一段

  徐虎所從事的工作再平凡不過了,但是,在平凡的崗位上,他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仔細想一想,徐虎的工作熱情和工作動力來自哪里呢?很顯然來自強烈的社會責任感。這種社會責任感不僅包含對自己本職工作的責任感,而且還包含著對千萬家的責任感。像徐虎一樣的模范還有許多。

  (請看投影片3)

  安珂:一個人活著,究竟怎樣才稱上有意義呢?當人民需要我獻出生命,我就毫不猶豫地獻出來;如果不用馬上獻出生命,自己就應該在平凡的崗位上為人民獻一切。

  南京路上好八連:國家是自己的,自己也是國家的。我們國家大,人口多,哪怕人人都為國家貢獻一點,堆積起來都是一座金山。

  時傳祥:寧愿一人臟,換來萬家凈。

  雷鋒: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做一顆永不生銹的螺絲釘。

  ……

  在社會發展的歷史進程中,他們算不上時代的弄潮兒,不是科學家、專家、不是偉人,但他們確實是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永不生銹的螺絲釘,試想,我們的生活中如果少了維修工、清潔工、售票員、服務員等會成什么樣子。

  我們青少年應該以他們為榜樣,無論將來從事什么職業都要為社會承擔自己的一份責任。不一定轟轟烈烈,但一定要實實在在。

  高度的社會責任感來自對祖國命運的深切關注(板書)

  (請閱讀教材177頁第6行至23行,根據教材總結)

  (請看投影片4)

  魯迅三改志愿

  看到英美海軍 認為中國要富強

  ------------------------------------------------------

  南京水師學堂 南京礦務學堂

  侵略中國 最要緊的是工礦學業

  -------------------------------------------------------

  深感首要任務是 認識到中國人急需

  -------------------------------------------------------

  日本醫學 棄醫從文

  把中國人改為“強種人” 治療的是靈魂

  魯迅先生三改志愿,考慮的不是自己的地位、收入、興趣愛好,而是舍棄了個人的一切,從祖國的命運出發,把自己的前途和祖國的命運緊緊地聯系在一起。

  縱觀歷史,愛國主義歷來是激勵我國人民團結奮斗的一面旗幟,是振奮民族精神、增強民族凝聚力,推動人類社會歷史前進的巨大精神力量。個人的前途和命運是同祖國民族的興衰榮辱聯系在一起的。所以,高度的社會責任感,不僅來自對人類社會發展的正確認識,而且來自對祖國命運的深切關注。

  (請看投影片5)

  周恩來:像春蠶一樣,將最后一根絲都吐出來,貢獻給國家和人民!

  鄧小平: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情地愛著我的祖國和人民!

  朱 基:不管前面是地雷陣還是萬太深淵,我都一往無前,義無反顧,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他們這么說,也是這樣做的。中華民族的命運寫著他們光輝的戰斗歷程。

  由此可見,熱愛祖國,報效祖國,從來就是人們的社會責任感最集中、最主要的體現。古今中外,概莫能外。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我們青年人要繼承和發揚前輩的優秀傳統,以英雄模范為榜樣,認清自己所承擔的歷史責任,勇于承擔歷史賦予我們的責任,把個人的前途和祖國的命運聯系在一起,在平凡的崗位上履行自己的社會責任。

  課堂小結

  今天所學內容,可用一句概括: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作業 

  分別列出自己在家中、在班集體、在路上、在公園、在商店、在公共汽車上等應該覆行哪些責任?

  以前是否意識到這些責任?

  你對個人前途與祖國命運的關系是怎么看的?

做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篇7

  7.8 磅 0 2

  復習提問

  (請看投影片1)

  毛澤東同志說:“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是歸根結底是你們的。你們青年人朝氣蓬勃,正在興旺時期,好像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

  提問:毛澤東同志的話說明了什么道理?

  (設計此問題的目的)啟發學生對本課內容的思考,體會自身所承擔的歷史責任。)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

  通過上節課所講內容我們知道,每個公民在充分享有權利的同時,必須承擔基本的社會責任。青年人是成長中的一代,最有潛力,最有生氣和活力,最有發展前途,祖國的未來和希望就寄托在我們青年人身上。由此可見,我們青年人肩負著崇高的歷史使用。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內容。

  當代青年的崇高使命(板書)

  肩負民族振興的使命是最重要的社會責任(板書)

  1840年鴉片戰爭后,中國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一個世紀以來,中華民族面對兩大歷史

  任務:一是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一是實現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為完成這兩大歷史任務,無數仁人志士勇敢地承擔起偉大的社會責任,拋頭顱、酒熱血,奮斗不息。其中有三位站在時代前列的偉大人物,在中國人民前進的道路上站下不朽的功勛。

  (請看投影2)

  歷史巨變

做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篇8

  7.8 磅 0 2

  復習提問

  (請看投影片1)

  毛澤東同志說:“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是歸根結底是你們的。你們青年人朝氣蓬勃,正在興旺時期,好像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

  提問:毛澤東同志的話說明了什么道理?

  (設計此問題的目的)啟發學生對本課內容的思考,體會自身所承擔的歷史責任。)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

  通過上節課所講內容我們知道,每個公民在充分享有權利的同時,必須承擔基本的社會責任。青年人是成長中的一代,最有潛力,最有生氣和活力,最有發展前途,祖國的未來和希望就寄托在我們青年人身上。由此可見,我們青年人肩負著崇高的歷史使用。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內容。

  當代青年的崇高使命(板書)

  肩負民族振興的使命是最重要的社會責任(板書)

  1840年鴉片戰爭后,中國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一個世紀以來,中華民族面對兩大歷史

  任務:一是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一是實現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為完成這兩大歷史任務,無數仁人志士勇敢地承擔起偉大的社會責任,拋頭顱、酒熱血,奮斗不息。其中有三位站在時代前列的偉大人物,在中國人民前進的道路上站下不朽的功勛。

  (請看投影2)

  歷史巨變

做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篇9

  復習提問

  人類的最高理想是什么?

  現階段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什么?

  抽查部分學生,說說自己的理想。

  (設計此問題的目的:1)復習鞏固上課時的知識。2)和自己的實際結合起來。)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

  導入  新課

  我們有了最高理想和共同理想,自己也有自己的理想,但是理想并不等于現實,理想和現實有一定的距離,因此,理想最不可能輕而易舉地實現,不可能唾手可得。那么,要實現理想,需要我們如何去行動呢?這就是這節課我們要解決的問題。

  發展艱苦創業的精神(板書)

  討論:實現理想需要具備的條件。

  (學生發言,教師歸納)

  理想是人生的奮斗目標,是對未來的美好憧憬,是還沒有實現的東西。理想的實現需要具備一定的條件,其中艱苦奮斗是理想轉化為現實的重要條件。任何事業的成功和理想的實現,都是一個艱苦奮斗的過程。離開了艱苦奮斗談理想,等于紙上談兵,不可能變為現實。因此,理想的實現是一個艱苦奮斗的過程。

  理想的實現是一個艱苦奮斗的過程(板書)

  (請看投影片1)

  作 者

  馬克思

  司馬遷

  達爾文

  談遷

  曹雪芹

  著作

  《資本論》

  《史記》

  《物種起源》

  《國榷》

  《紅樓夢》

  所用時間

  40年

  30年

  27年

  20年

  10年

  (請看投影片2)

  愛因斯坦:成功=艱苦勞動+正確方法+少說空話

  愛迪生: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

  狄更斯:我決不相信,任何先天和后天的才能,可以無需堅定的長期苦干的品質而得到成功的。

  蘇軾: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

  由此可見,任何理想的實現都必須以艱苦奮斗為前提條件。沒有長期不懈的努力,沒有艱苦奮斗的精神,就不可能有偉大的創舉和豐碩的成果,不可能實現任何理想。

  艱苦奮斗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板書)

  (出示小黑板)

  夸父追日、精衛填海、鐵杵磨針、鑿壁偷光、大禹治水、愚公移山、臥薪嘗膽、懸梁刺骨,任選一例到講臺上講故事。

  (設計此問題的目的:1)鍛煉學生的膽量和表達能力。2)發揮學生的主體參與能力。)

  (教師歸納 )

  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就以勤奮勇敢、吃苦耐勞而著稱于世。勞動人民也正是領先這種艱苦奮斗的民族精神,才創造出我國古代燦爛的文化,使中華民族歷經滄桑而不衰,巍然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這就是第(1)個小方面。

  艱苦奮斗是我們民族精神的重要內容(板書)

  革命戰爭年代,艱苦奮斗精神得到最充分體現(板書)

  看圖分析,“三五九旅開墾南泥彎”

  (請看投影片3回答問題)

  這幅圖反映的是什么時候的狀況?

  當時處于戰爭的什么階段?

  當時敵我力量對比狀況如何?

  我廣大軍民是如何發揚艱苦奮斗精神克服困難的?

  以三五九旅為典型的這種精神,在當時稱為什么精神?

  (設計此問題的目的:1)通過復習基本歷史知識來分析材料,體會當時的困難。2)深刻體會艱苦奮斗的意義。)

  (學生發言,教師歸納)

  由以上分析我們清楚地看到:在條件十分艱苦,環境極為惡劣的戰爭年代,廣大軍民正是發揚了艱苦奮斗的精神,才克服種種困難戰勝了強大的敵人,贏得了民族的獨立和人民的解放。

  現在,我們已不再是亡國奴,我們有了自己的家園,還需要艱苦奮斗的精神嗎?

  討論:有人認為,時代不同的了,現在提倡艱苦奮斗過時了。

  (學生發言,教師歸納)

  回答是否定的。

  新時期,艱苦奮斗的精神作為中華民族的美德,在各行各業的勞動者身上繼續發揚光大(板書)

  艱苦奮斗是中華民族的本色和傳統美德,是勞動人民優秀品質的組成部分,無論是條件艱苦的戰爭年代,還是和平穩定的建設時期,我們都不能丟掉它,仍要將其發揚光大。有過輝煌歷史的“大渡河連”已給我們做出了榜樣。

  閱讀教材第171頁最后一段。

  由上面討論,我們還可以得出: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決定了我們偉大的創業實踐,需要有偉大的創業精神。

  偉大的創業實踐需要有偉大的創業精神(板書)

  艱苦奮斗集中表現為創業精神。人類社會自下而上和發展的基礎是生產勞動。沒有生產勞動,人類無法生存。人類社會的發展史,就是人類艱苦奮斗的創業史。

  (請看投影片4)

  700多年前,北美洲的絕大部分地區還是荒無人煙的處女地。從1790年到1860年的70年間,陸續移入美國的歐洲移民達500萬人,還有大批黑人被當作奴隸販賣到美國資本家的種植園。美國利用這些移民和奴隸,在荒原上開辟出近10億畝耕地,開挖了上萬公里的運河,修建了4.8萬公里的鐵路,才使工農業總產值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這些巨大的工程和工農業的高速發展,對美國勞動人民來說,意味著需要付出多么艱巨的勞動和多大的犧牲啊!

  縱觀古今,橫觀中外,人類社會的一切文明成果,無一不是艱苦創業精神的結晶。所以,人類要不斷追求進步,就必須艱苦奮斗,不斷創業。

  雖然時代不同了,我們的條件好多了,但是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經濟文化都比較落后,面臨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的艱巨任務。我們要想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創業實踐取得成功,就必須使全民族樹立艱苦創業的精神,把握時機,充分利用穩定的環境和良好的條件,爭取更大的進步。而不能滿足現狀,坐吃山空,否則,我們會重新回到被壓迫被剝削的老路上去!

  那些借口時代不同了,艱苦奮斗過時的說法,實際上是懶惰、消極、不思進取,沒有愛國心和責任感,思想落后腐敗的表現,是極為有害的。

  (有表情地朗讀第173頁第二段)

  兩代“鐵人”的事跡集中體現了創業精神,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

  討論:中學生是否需要發揮艱苦奮斗的精神?為什么?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

  我們中學生雖然年齡小,卻正是培養艱苦奮斗品格的關鍵時期。那種認為艱苦奮斗是大人的事,與小孩無關的想法是錯誤的。那種飯來張口、衣來伸手,追求名牌,不思井取的做法是有害的,這樣的學生不可能實現自己的理想。因此,艱苦奮斗與自已密切相關,我們從小就應該培養艱苦奮斗的優良品格。

  中學生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我們能不能建設好祖國,很關鍵的是看我們能不能成為社會主義建設的有用的人才,能不能發揮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

  提問:現實生活中,中學生如何發揮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

  物質消費方面,艱苦樸素,不奢侈浪費。

  學習生活方面,發奮圖強,全面發展。

  思想境界方面,培養艱苦奮斗的崇高美德。

  課堂小結

  一個重要條件:艱苦奮斗是理想變成現實的重要條件。

  一個傳統美德:艱苦奮斗是戰爭與和平年代都需要大力提倡的美德。

  一個偉大精神:艱苦奮斗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創業精神。

  作業 

  比較不同的歷史時期艱苦創業精神有何異同?

做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篇10

  復習提問

  人類在歷史發展中依次經歷了哪幾種類型的社會?

  人類社會的發展變化是由什么決定的?是由英雄人物決定的無規律的偶然過程,還是由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決定的有序的必然過程?

  (設計此問題的目的:1)從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過程引發學生對社會發展的原因的思考;2)在唯心主義的英雄史難與唯物史觀的對經強思考社會發展的深層動因。)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

  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知道人類社會經歷了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和共產主義社會的第一階段即社會主義社會,將來還要發展到共產主義的高級階段。那么,社會的更替、變化、發展是由什么決定物?有規律,無規律?如果有規律,這個規律是什么樣?這就是思想政治課初三最后理課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導入  新課

  生動的歷史事實說明,人類社會析發展不以人的主觀意志轉移,而是有規律可循。這個決定社會發展變化的客觀規律,就是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規律。

  揭開人類社會發展的奧秘(板書)

  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的發展(板書)

  (出示投影1,復習生產力、生產關系。)

  投影1、

  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相互關系

  (指導學生閱讀教材第161頁倒數第3行至162頁第18行。)

  馬克思主義認為,社會生產總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構成的一定生產方式下進行的。在生產方式內部,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相互作用、相互影響,推動著人類社會向前發展。

  首先,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理解這點從以下三方面把握;

  在社會發展過程中,生產力是最活躍、最革命的因素,它總是處在不斷地發展變化之中。人們在改造自然的活動中,隨著生產經驗的積累、勞動技能的提高、科技的發明及應用,總要使生產力發展到一個新水平。同生產力相比較,生產關系是相對穩定的,一種生產關系一經形成,就在一定的歷史時期內表現為相對固定的形式。

  2)有什么樣的生產力,就要求有什么樣的生產關系與它相適應,即生產力的水平決定生產關系的性質。

  (出示投影2:原始社會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示意圖,教師簡析,略。)

  生產力的發展決定生產關系的變革。如:在原始社會生產力水平極低的時候,勞動產品在勉強維持生活上沒有剩余,部落沖突中抓到戰俘一般都被殺掉,不可能存在剝削。到后來,生產力進一步發展,勞動產品有了剩余,把俘虜當成奴隸才有了可能。可見,沒有生產力的發展,就不可能使原始社會的生產關系發生變革。馬克思說的“手推磨產生的地封建主的社會,蒸汽磨產生的是工業資本家的社會”,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其次,生產關系對生產力起反作用。表現:

  當生產關系同生產力的發展水平相適應時,就促進生產力發展。如奴隸社會、封建社會和資本主義社會初期,新建立的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要求,因而都曾大大促進生產力發展。

  當生產關系不適應生產力的狀況時,就阻礙生產力發展。這就要求推翻舊的生產關系,建立新的生產關系,人類社會就是這樣由低級向高級不斷發展的。

  人類由低級向高級階段的不斷發展,正是上述規律作用的結果(副板書)

  (副板書)

  這個規律最早在19世紀由馬克思和恩格斯所提示,斯大林將這概括為“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性質的規律”。我們通俗地稱之為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發展的規律。依據這個規律,衡量一種社會制度的建立或消亡,究竟是歷史的進步還是倒退,判斷標準就在于這個社會的生產關系是否與當時的生產力發展相適應。

  生產關系是否適應生產力發展中是衡量社會進步與否的標準(板書)

  這個規律同時還昭示我們:如果生產力沒有達到某種新水平,就不能建立起超出當時生產力水平的新的生產關系;即使人為地勉強建立起來,也不能鞏固。如我國1958年亂的“共產風”,盲目追求生產關系上的“一大二公”,人為地拔高生產關系,結果是級國民經濟帶來了巨大損失。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付出代價后對我國國情的正確認識,它也是由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發展狀況所決定的。所以說: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我國必然經歷的特定階段,不可逾越(板書)

  (請閱讀教材第162頁倒數第1行至163頁第5行阿凡提的故事。)

  提問;為什么阿凡提認為種進的莊稼漢比高高在上的國王更有力量?馬克思說:“任何一個民族,如果停止勞動,不用說一年,就是幾個星期,也要滅亡……”為什么?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

  人們要創造歷史,首先要能夠生存。天上不會掉餡餅,人類社會的存在以生產勞動為基礎。同時,社會生產的發展也決定著社會的整個面貌。所以在各種各樣的人類活動中,生產活動是最基本的實踐活動,決定其他一切活動。

  社會發展的歷史首先是生產發展的歷史(板書)

  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規律,決定了社會的發展變化,但在階級社會里,社會制度的變革絕不會自動進行。為什么?因為社會制度的變革肯定會觸犯原統治階級的利益,他們必然瘋狂鎮壓。因此,代表生產力發展要求階級只有經過革命斗爭,才能實現生產關系的變革,推動社會前進。

  階級社會的歷史又是階級斗爭的歷史(板書)

  (出示《斯巴達克起義》、《陳勝、吳廣起義》、《攻打冬宮》的掛圖,學生思考階級斗爭的作用后教師歸納)

  階級斗爭貫穿了階級社會的全部歷史,是撬動歷史車輪前進的杠桿。斯巴克起義動搖古羅馬奴隸制的基礎;陳勝、吳廣等秦末農民的反抗導致了暴秦的覆滅,促使漢初劉邦等帝國減輕剝削;1917年俄國無產階級起義攻打冬宮,第一次成功地打破了資本主義一統天下的局面,是整個人類社會發展的偉大轉折。

  (請閱讀教材第164頁插圖“安泰同他的敵人搏斗”,結合投影3、4、5啟發思考)

  投影3 19世紀英國的卡萊爾認為:“偉大人物的歷史真正構成了全部世界歷史的靈魂”,世界的歷史不過是偉大人物的傳記。俄國民粹派把群眾視作“群氓”,認為他們不過是一連串的“零”,少數英雄人物才是“實數”,只有把“實數”放在“零”的前面,方能構成有效的數字。

  投影4 毛澤東說:“歷史是人民創造的,但在舊戲舞臺上人民卻成了渣滓……”,“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兵民是勝利之本”。鄧小平說:“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情地愛著我的祖國和人民。”

  投影5 人民群眾對三大戰役的支援

  歷史前進的力量來自誰呢?是英雄領袖還是人民群眾?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

  英雄領袖會產生重大影響,但離不開人民的支持。人民群眾才時歷史的真正主人。

  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板書)

  課堂小結

  本節課是社會發展常識的總結果,主要學習了一條規律、三大觀點。一條規律;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發展是支配人類社會發展變化的客觀規律,是貫穿整個社會發展史的一條主線,只有抓住這條主線,才能深刻理解社會的發展與更替,指導現實的國家建設,認清社會發展的方向和前途,樹立共產主義必勝的信心。三大觀點分別是勞動觀點、階級觀點和群眾觀點(見投影6)

  鞏固新課

  課堂討論:運用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發展的規律,請分析:

  為什么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對中國而言不可逾越?

  前蘇聯和東歐等社會主義國家向資本主義制度的回漢與演變是否意味著共產主義不再是人類社會的必然趨勢?

  作業 

  課堂討論第一課

  投影6

做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篇11

  復習提問

  人類的最高理想是什么?

  現階段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什么?

  抽查部分學生,說說自己的理想。

  (設計此問題的目的:1)復習鞏固上課時的知識。2)和自己的實際結合起來。)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

  導入  新課

  我們有了最高理想和共同理想,自己也有自己的理想,但是理想并不等于現實,理想和現實有一定的距離,因此,理想最不可能輕而易舉地實現,不可能唾手可得。那么,要實現理想,需要我們如何去行動呢?這就是這節課我們要解決的問題。

  發展艱苦創業的精神(板書)

  討論:實現理想需要具備的條件。

  (學生發言,教師歸納)

  理想是人生的奮斗目標,是對未來的美好憧憬,是還沒有實現的東西。理想的實現需要具備一定的條件,其中艱苦奮斗是理想轉化為現實的重要條件。任何事業的成功和理想的實現,都是一個艱苦奮斗的過程。離開了艱苦奮斗談理想,等于紙上談兵,不可能變為現實。因此,理想的實現是一個艱苦奮斗的過程。

  理想的實現是一個艱苦奮斗的過程(板書)

  (請看投影片1)

  作 者

  馬克思

  司馬遷

  達爾文

  談遷

  曹雪芹

  著作

  《資本論》

  《史記》

  《物種起源》

  《國榷》

  《紅樓夢》

  所用時間

  40年

  30年

  27年

  20年

  10年

  (請看投影片2)

  愛因斯坦:成功=艱苦勞動+正確方法+少說空話

  愛迪生: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

  狄更斯:我決不相信,任何先天和后天的才能,可以無需堅定的長期苦干的品質而得到成功的。

  蘇軾: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

  由此可見,任何理想的實現都必須以艱苦奮斗為前提條件。沒有長期不懈的努力,沒有艱苦奮斗的精神,就不可能有偉大的創舉和豐碩的成果,不可能實現任何理想。

  艱苦奮斗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板書)

  (出示小黑板)

  夸父追日、精衛填海、鐵杵磨針、鑿壁偷光、大禹治水、愚公移山、臥薪嘗膽、懸梁刺骨,任選一例到講臺上講故事。

  (設計此問題的目的:1)鍛煉學生的膽量和表達能力。2)發揮學生的主體參與能力。)

  (教師歸納 )

  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就以勤奮勇敢、吃苦耐勞而著稱于世。勞動人民也正是領先這種艱苦奮斗的民族精神,才創造出我國古代燦爛的文化,使中華民族歷經滄桑而不衰,巍然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這就是第(1)個小方面。

  艱苦奮斗是我們民族精神的重要內容(板書)

  革命戰爭年代,艱苦奮斗精神得到最充分體現(板書)

  看圖分析,“三五九旅開墾南泥彎”

  (請看投影片3回答問題)

  這幅圖反映的是什么時候的狀況?

  當時處于戰爭的什么階段?

  當時敵我力量對比狀況如何?

  我廣大軍民是如何發揚艱苦奮斗精神克服困難的?

  以三五九旅為典型的這種精神,在當時稱為什么精神?

  (設計此問題的目的:1)通過復習基本歷史知識來分析材料,體會當時的困難。2)深刻體會艱苦奮斗的意義。)

  (學生發言,教師歸納)

  由以上分析我們清楚地看到:在條件十分艱苦,環境極為惡劣的戰爭年代,廣大軍民正是發揚了艱苦奮斗的精神,才克服種種困難戰勝了強大的敵人,贏得了民族的獨立和人民的解放。

  現在,我們已不再是亡國奴,我們有了自己的家園,還需要艱苦奮斗的精神嗎?

  討論:有人認為,時代不同的了,現在提倡艱苦奮斗過時了。

  (學生發言,教師歸納)

  回答是否定的。

  新時期,艱苦奮斗的精神作為中華民族的美德,在各行各業的勞動者身上繼續發揚光大(板書)

  艱苦奮斗是中華民族的本色和傳統美德,是勞動人民優秀品質的組成部分,無論是條件艱苦的戰爭年代,還是和平穩定的建設時期,我們都不能丟掉它,仍要將其發揚光大。有過輝煌歷史的“大渡河連”已給我們做出了榜樣。

  閱讀教材第171頁最后一段。

  由上面討論,我們還可以得出: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決定了我們偉大的創業實踐,需要有偉大的創業精神。

  偉大的創業實踐需要有偉大的創業精神(板書)

  艱苦奮斗集中表現為創業精神。人類社會自下而上和發展的基礎是生產勞動。沒有生產勞動,人類無法生存。人類社會的發展史,就是人類艱苦奮斗的創業史。

  (請看投影片4)

  700多年前,北美洲的絕大部分地區還是荒無人煙的處女地。從1790年到1860年的70年間,陸續移入美國的歐洲移民達500萬人,還有大批黑人被當作奴隸販賣到美國資本家的種植園。美國利用這些移民和奴隸,在荒原上開辟出近10億畝耕地,開挖了上萬公里的運河,修建了4.8萬公里的鐵路,才使工農業總產值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這些巨大的工程和工農業的高速發展,對美國勞動人民來說,意味著需要付出多么艱巨的勞動和多大的犧牲啊!

  縱觀古今,橫觀中外,人類社會的一切文明成果,無一不是艱苦創業精神的結晶。所以,人類要不斷追求進步,就必須艱苦奮斗,不斷創業。

  雖然時代不同了,我們的條件好多了,但是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經濟文化都比較落后,面臨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的艱巨任務。我們要想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創業實踐取得成功,就必須使全民族樹立艱苦創業的精神,把握時機,充分利用穩定的環境和良好的條件,爭取更大的進步。而不能滿足現狀,坐吃山空,否則,我們會重新回到被壓迫被剝削的老路上去!

  那些借口時代不同了,艱苦奮斗過時的說法,實際上是懶惰、消極、不思進取,沒有愛國心和責任感,思想落后腐敗的表現,是極為有害的。

  (有表情地朗讀第173頁第二段)

  兩代“鐵人”的事跡集中體現了創業精神,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

  討論:中學生是否需要發揮艱苦奮斗的精神?為什么?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

  我們中學生雖然年齡小,卻正是培養艱苦奮斗品格的關鍵時期。那種認為艱苦奮斗是大人的事,與小孩無關的想法是錯誤的。那種飯來張口、衣來伸手,追求名牌,不思井取的做法是有害的,這樣的學生不可能實現自己的理想。因此,艱苦奮斗與自已密切相關,我們從小就應該培養艱苦奮斗的優良品格。

  中學生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我們能不能建設好祖國,很關鍵的是看我們能不能成為社會主義建設的有用的人才,能不能發揮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

  提問:現實生活中,中學生如何發揮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

  物質消費方面,艱苦樸素,不奢侈浪費。

  學習生活方面,發奮圖強,全面發展。

  思想境界方面,培養艱苦奮斗的崇高美德。

  課堂小結

  一個重要條件:艱苦奮斗是理想變成現實的重要條件。

  一個傳統美德:艱苦奮斗是戰爭與和平年代都需要大力提倡的美德。

  一個偉大精神:艱苦奮斗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創業精神。

  作業 

  比較不同的歷史時期艱苦創業精神有何異同?

做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篇12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

  人類社會的發展是統一性與多樣性的統一;生產力是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因素;判斷社會進步與否的主要標準。

  能力目標

  初步培養學生的辨證思維能力。

  提高學生觀察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

  通過活動課,培養學生樹立科學的理想。

  思想覺悟目標

  通過了解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樹立崇高的社會理想,從而為實現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而努力奮斗。

  教學重點

  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過程和特殊過程。

  衡量社會進步與否的主要標準。

  教學難點 

  衡量社會進步與否的主要標準。

  教學過程 

  導入  新課

  通過前四課的學習,我們初步了解了人類社會不同發展階段的情況,請同學們看投影片。

  提問:請按時間先后把這幾張圖畫排列一下,并說明它們分別反映了哪一個社會。

  (設計此問題的目的:①從感性材料入手,對幾種社會具體情況進行回顧,為本節學習社會發展過程及其規律性等內容做準備;②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思維,啟發學生思考。)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

  這些圖片分別是表現原始社會人們進行刀耕火種的原始農業、奴隸社會提洛斯島的奴隸市場、封建社會時隋煬帝乘龍舟游江都、我國社會主義取得的巨大成就的圖片。

  人類社會發展的歷程到底是怎樣的呢?社會形態的更便是偶然的還是有規律可循的?人類最終的理想社會是什么?學習第五課,就可以解答這些問題。我們要科學認識人類社會的發展歷程,探索其發展的規律,是我們認清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明確作為一名當代中國青年的歷史使命,當好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講授新課

  第五課 當代青年的歷史責任(板書)

  第一節 做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板書)

  一、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進程(板書)

  (一)由低級階段向高級階段發展的一般過程(板書)

  提問:原始社會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社會形態。請你簡單地概括原始社會是怎樣的一個社會。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

  原始社會是最初的人類社會。在這個社會里,生產資料集體所有,人們共同勞動,平等互助,沒有私心和貪欲,不存在階級,沒有剝削和壓迫。但原始人剛剛脫離動物界,生產力水平極為低下,使用石制工具,生存條件及其艱難,生存環境極為險惡,時刻面臨著自然災害的威脅、疾病的侵害和猛獸的襲擊,處于野蠻和蒙昧狀態,還曾有過人吃人的現象。所以,原始社會并不是理想社會,它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最初階段,也是最低階段。

  1.原始社會是人類社會最初的發展階段(板書)

  經過漫長的原始社會后,人類社會進入了努力社會。

  提問:奴隸社會代替原始社會,是人類社會發生了巨大的轉變,請你說說有那些轉變。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

  奴隸社會是人類社會歷史上第一個階段社會,從生產資料公有制為基礎到以生產 資料私有制為基礎;從無產階級到有階級;從平等的氏族制度到產生了階級統治的工具——國家;從人們平等互助到有了剝削和壓迫。但奴隸社會畢竟向前發展了,生產力水平提高了,科學和文學藝術開始形成并日益發展起來,文字的出現,標志著人類社會進入了文明時代。

  此后,人類社會繼續向前發展,封建社會代替了奴隸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又取代了封建社會。雖然它們都是階級社會,但都是人類社會的進步。

  (閱讀教材第114~115頁,了解階級社會發展的概況或看相關內容的錄象。)

  2.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經階段(板書)

  雖然階級社會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經階段,但文明每前進一步,對一些人是好事,對另外一些人來說未必是好事。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必然要進入沒有階級對立、沒有剝削和壓迫、生產力高度發達的新階段——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社會。

  3.共產主義社會是人類的理想社會(板書)

  按照馬克思和恩格斯的設想,共產主義社會是生產力高度發達,產品極大豐富,實行“各盡所能,按需分配”的社會;是階級和階級差別最終消失的社會;是人們共產主義思想覺悟和道德水平極大提高的社會;是人人過著富裕、幸福生活的社會。社會主義是共產主義的低級階段。這個人類社會發展的新紀元已經到來。

  提問:請你歸納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過程。

  (學生回答,教師結合投影1歸納。)

  投影1:

  生產力水平極端低下

  勞動成果少

  共同勞動

  原始社會生產狀況

  人與人互相合作

  生產資料集體公有

  平均分配消費品

  從總體上看,人類社會的發展,要先后經歷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社會和共產主義社會,這是人類社會由低級階段向高級階段發展的一般過程。

  (錄象:排球比賽正常的三下進攻與兩次球進攻。)

  排球比賽的進攻一般是經過一傳、二傳,最后扣殺或吊球完成,但也有一些特殊情況。經一傳后,第二下觸球便把球擊過網,完成進攻。也就是說,在排球比賽中的進攻一般是三下進攻,但也有兩次球進攻的特殊情況。那么,請同學思考一下,人類社會的發展有一般過程,是不是也有特殊情況呢?回憶一下,哪些國家或地區的發展和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過程有差別?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

  我國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直接跨入了社會主義社會;我國西藏民主改革后,西藏人民同全國各族人民一樣,成為國家的主人,昔日百萬農奴實現了劃時代的歷史跨越,從黑暗的封建農奴制社會,直接進入了社會主義新時代;古代日耳曼民族,由于侵入西羅馬,面臨先進的生產力和封建制生產關系,有原始社會瓦解階段,直接進入了封建社會。在歷史上,還有許多國家和地區在各自的發展歷史上各具特點。

  (二)各具特點的發展道路(板書)

  提問:請歸納這些國家、地區發展的特殊性是什么。

  (學生回答,老師歸納。)

  這些特殊性表現為:一些國家、地區和民族受到各種因素影響,越過了其中某個或某幾個社會階段,跳躍式地向前發展,就像排球比賽中的兩次球,跳過了二傳這一環節一樣。人類社會發展的特殊性還表現在社會制度的具體形式、社會變革的具體方式不相同。

  1.表現:一些國家、地區和民族跳躍式向前發展(板書)

  社會制度的具體形式、社會變革的具體方式不相同(板書)

  提問: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特殊性呢?

  (學生回答,老師歸納。)

  由于地理環境、文化傳統、歷史條件的差異,世界上各個國家、地區和民族的社會發展都有自己的特點。

  2.原因:地理環境、文化傳統、歷史條件的差異(板書)

  提問:這種特殊性和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過程是否矛盾?

  (可提示“兩次球”與“三下進攻”是否矛盾。學生回答,教師歸納。)

  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過程與世界各國、各地區、各民族歷史發展道路的多樣性是統一的。因為,任何一個國家、地區和民族,其社會發展的特殊過程,最終還要匯入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過程中去,人類社會由低級階段向高級階段發展的總趨勢是不會改變的。列寧說過,世界歷史發展的一般規律,不僅絲毫不排斥個別發展階段在發展的形式或順序上表現出特殊性,反而是以此為前提的。

  3.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過程與特殊過程是統一的(板書)

  歸納小結

  本節課我們學習了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過程和特殊過程,兩者是統一的。任何一個國家、地區或民族,其社會發展的特殊過程,最終還是要匯入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過程中去,人類社會由低級階段向高級階段發展的總趨勢是不會改變的。通過學習,我們可以認清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不為社會主義發展過程中出現一些反復而動搖;各個國家、地區和民族的發展又各具特點,有的呈現出跳躍式向前發展的形式,這就要求我們不能照搬別國的經驗,要從本國的國情出發。

  鞏固新課

  討論:中國的社會發展相對于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過程而言,有何特殊性?這對于我國社會主義的發展有何影響?

  課后作業 

  小論文:我國沒有經過資本主義社會就直接進入社會主義社會,因此,在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我們必須首先走資本主義道路。

  第二課時

  導入  新課

  提問:人類社會依次經歷了哪幾個社會形態?

  (學生回答,老師歸納。)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了解了人類社會由低級階段向高級階段發展的一般過程,是要先后經歷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社會和共產主義社會。那么,大家有沒有想過為什么人類社會的發展是這樣一個過程,它是由領袖或英雄人物的意志決定的,還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是什么支配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呢?這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問題。

  講授新課

  二、衡量社會進步的主要標準(板書)

  (一)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板書)

  人們要生存、要發展,首先必須解決衣、食、住、行、用等問題,進行物質資料的生產。這就必然要發生兩方面的關系:一是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表現為生產力;二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表現為生產關系。

  我們先來回憶一下什么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略)

  1.生產力是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板書)

  提問:為什么說生產力是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

  (學生回答,老師歸納。)

  在社會發展過程中,生產力是最活躍的因素,它總是處在不斷變化之中。人們在改造自然的活動中,隨著生產經驗的積累、勞動技能的提高、科學技術的發明及應用,從而使生產力發展到一個新水平。

  投影1:

  最初、最低階段

  原始社會

  理想社會

  階級社會

  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社會

  資本主義社會

  封建社會

  奴隸社會

  投影2:

  原始社會后期

  生產資料由氏族公有逐漸轉歸個體家庭私有

  勞動代替共同勞動個體

  出現金屬工具

  生產力水平提高

  提問:這兩個投影說明了生產力與生產關系之間是怎樣的關系?

  (學生回答,老師歸納。)

  說明了有什么樣的生產力,就要求有什么樣的生產關系與之相適應;生產力發展了,生產關系也要相應地發生變化。

  2.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構成社會的主要矛盾(板書)

  投影3:

  兩者相互作用、相互影響推動人類社會向前發展

  起促進或阻礙的反作用

  決定其性質與變革

  生產關系

  生產力

  提問:請你根據投影的內容,結合某一具體社會的發展歷史,簡要概括生產力與生產關系之間的相互關系。

  (學生回答,老師歸納。)

  例如:奴隸社會初期,奴隸制生產關系同生產力發展相適應,因此,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到了奴隸社會后期,生產關系不適應生產力的狀況,就阻礙生產力的發展。因此,隨著生產力發展,新的生產關系——封建制生產關系便逐步取代了奴隸制生產關系。

  可見,生產力發展了,生產關系就要相應地發生變化。新的生產關系代替舊的生產關系,較高的社會發展階段代替較低的社會發展階段都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相互作用的結果。新的生產關系剛剛出現時,同生產力相適應,就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反之,當生產關系不適應生產力的狀況時,就阻礙生產力的發展。這時,生產力的發展就要求改變原來的生產關系 ,由更能適應生產力發展的新的生產關系來代替它。

  由此可見,正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相互作用、相互影響,推動了人類社會向前發展,決定著社會性質的變化和社會的發展方向。

  人類社會的發展,就是先進生產力不斷取代落后生產力的歷史過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必須建立在發達生產力的基礎聲。因此,在現階段,我們黨確定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就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斗。而要實現現代化,最根本的就是要通過改革和發展,使我國形成發達的生產力。

  (二)社會進步的主要標準(板書)

  提問:

  A.在前面的課程中,我們了解到一種社會形態代替另一種社會形態往往要經過一個長期、曲折和復雜的斗爭過程。那么在此過程中,我們要判段一種社會制度的建立或滅亡,究竟是歷史的進步還是倒退,其標準是什么?結合具體社會的狀況,加以說明。

  B.從整個人類社會歷史進程來看,各個不同的社會形態由低級向高級的更替和發展,歸根結底是由生產力的發展 決定的。因此,判斷一種社會制度的建立或滅亡,究竟是歷史的進步還是倒退,應該看生產力發展水平的高低。對于這個標準,你認為正確嗎?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

  奴隸社會建立后,雖然出現了殘酷的剝削和壓迫,但奴隸制生產關系適應了當時生產力發展的要求,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所以,奴隸社會代替原始社會是歷史的進步。

  奴隸社會后期的生產力水平從整體看要比奴隸社會初期高,如果用生產力水平的高低的標準來判斷,那么奴隸社會是進步的,不應該被封建社會所取代。可見,生產力水平高低不能作為判斷社會制度是進步還是退步的標準。根據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發展的原理,一種社會制度的建立或滅亡,究竟是歷史的進步還是倒退,判斷的主要標準就在于這個社會的生產關系是否與當時的生產力發展相適應。

  1.生產關系是否與當時的生產力發展相適應,是衡量社會進步與否的標準。(板書)

  因此,我們可以看出,生產關系一定要與生產力發展相適應,滯后或超前,都會阻礙生產力的發展。我國社會主義制度是建立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基礎上的,生產力水平不高,而且地區發展不平衡,這樣的生產力水平決定了我們不能追求生產關系的“一大二公”,只能堅持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才能促進我國生產力的不斷發展。我國社會主義正處在初級階段,也是由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發展決定的。

  2.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我國必然要經歷的特定階段,是不可逾越的歷史階段。(板書)

  想一想:什么是“三個有利于”判斷標準?它是根據什么原理提出來的?

  課堂小結

  本節課是人類社會發展史常識的總結課,我們主要學習了一條原理、一個主要標準。一條原理是: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發展。一個主要標準是:生產關系是否與當時的生產力發展相適應,這是判斷一種社會制度究竟是歷史的進步還是倒退的主要標準,這對我們正確認識社會主義社會代替資本主義的長期性和曲折性具有重要意義。

  鞏固新課

  課堂討論:

  1.西藏能夠從封建社會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這說明社會的發展 是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2.為什么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我國必然經歷的特定階段,是不可逾越的歷史階段。

  課后作業 

  學習了社會發展的基本原理后,請你運用這一原理,寫一篇關于中國古代某一朝代形成、發展、滅亡過程的小論文。

做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篇13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

  人類社會的發展是統一性與多樣性的統一;生產力是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因素;判斷社會進步與否的主要標準。

  能力目標

  初步培養學生的辨證思維能力。

  提高學生觀察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

  通過活動課,培養學生樹立科學的理想。

  思想覺悟目標

  通過了解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樹立崇高的社會理想,從而為實現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而努力奮斗。

  教學重點

  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過程和特殊過程。

  衡量社會進步與否的主要標準。

  教學難點 

  衡量社會進步與否的主要標準。

  教學過程 

  導入  新課

  通過前四課的學習,我們初步了解了人類社會不同發展階段的情況,請同學們看投影片。

  提問:請按時間先后把這幾張圖畫排列一下,并說明它們分別反映了哪一個社會。

  (設計此問題的目的:①從感性材料入手,對幾種社會具體情況進行回顧,為本節學習社會發展過程及其規律性等內容做準備;②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思維,啟發學生思考。)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

  這些圖片分別是表現原始社會人們進行刀耕火種的原始農業、奴隸社會提洛斯島的奴隸市場、封建社會時隋煬帝乘龍舟游江都、我國社會主義取得的巨大成就的圖片。

  人類社會發展的歷程到底是怎樣的呢?社會形態的更便是偶然的還是有規律可循的?人類最終的理想社會是什么?學習第五課,就可以解答這些問題。我們要科學認識人類社會的發展歷程,探索其發展的規律,是我們認清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明確作為一名當代中國青年的歷史使命,當好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講授新課

  第五課 當代青年的歷史責任(板書)

  第一節 做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板書)

  一、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進程(板書)

  (一)由低級階段向高級階段發展的一般過程(板書)

  提問:原始社會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社會形態。請你簡單地概括原始社會是怎樣的一個社會。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

  原始社會是最初的人類社會。在這個社會里,生產資料集體所有,人們共同勞動,平等互助,沒有私心和貪欲,不存在階級,沒有剝削和壓迫。但原始人剛剛脫離動物界,生產力水平極為低下,使用石制工具,生存條件及其艱難,生存環境極為險惡,時刻面臨著自然災害的威脅、疾病的侵害和猛獸的襲擊,處于野蠻和蒙昧狀態,還曾有過人吃人的現象。所以,原始社會并不是理想社會,它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最初階段,也是最低階段。

  1.原始社會是人類社會最初的發展階段(板書)

  經過漫長的原始社會后,人類社會進入了努力社會。

  提問:奴隸社會代替原始社會,是人類社會發生了巨大的轉變,請你說說有那些轉變。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

  奴隸社會是人類社會歷史上第一個階段社會,從生產資料公有制為基礎到以生產 資料私有制為基礎;從無產階級到有階級;從平等的氏族制度到產生了階級統治的工具——國家;從人們平等互助到有了剝削和壓迫。但奴隸社會畢竟向前發展了,生產力水平提高了,科學和文學藝術開始形成并日益發展起來,文字的出現,標志著人類社會進入了文明時代。

  此后,人類社會繼續向前發展,封建社會代替了奴隸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又取代了封建社會。雖然它們都是階級社會,但都是人類社會的進步。

  (閱讀教材第114~115頁,了解階級社會發展的概況或看相關內容的錄象。)

  2.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經階段(板書)

  雖然階級社會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經階段,但文明每前進一步,對一些人是好事,對另外一些人來說未必是好事。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必然要進入沒有階級對立、沒有剝削和壓迫、生產力高度發達的新階段——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社會。

  3.共產主義社會是人類的理想社會(板書)

  按照馬克思和恩格斯的設想,共產主義社會是生產力高度發達,產品極大豐富,實行“各盡所能,按需分配”的社會;是階級和階級差別最終消失的社會;是人們共產主義思想覺悟和道德水平極大提高的社會;是人人過著富裕、幸福生活的社會。社會主義是共產主義的低級階段。這個人類社會發展的新紀元已經到來。

  提問:請你歸納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過程。

  (學生回答,教師結合投影1歸納。)

  投影1:

  生產力水平極端低下

  勞動成果少

  共同勞動

  原始社會生產狀況

  人與人互相合作

  生產資料集體公有

  平均分配消費品

  從總體上看,人類社會的發展,要先后經歷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社會和共產主義社會,這是人類社會由低級階段向高級階段發展的一般過程。

  (錄象:排球比賽正常的三下進攻與兩次球進攻。)

  排球比賽的進攻一般是經過一傳、二傳,最后扣殺或吊球完成,但也有一些特殊情況。經一傳后,第二下觸球便把球擊過網,完成進攻。也就是說,在排球比賽中的進攻一般是三下進攻,但也有兩次球進攻的特殊情況。那么,請同學思考一下,人類社會的發展有一般過程,是不是也有特殊情況呢?回憶一下,哪些國家或地區的發展和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過程有差別?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

  我國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直接跨入了社會主義社會;我國西藏民主改革后,西藏人民同全國各族人民一樣,成為國家的主人,昔日百萬農奴實現了劃時代的歷史跨越,從黑暗的封建農奴制社會,直接進入了社會主義新時代;古代日耳曼民族,由于侵入西羅馬,面臨先進的生產力和封建制生產關系,有原始社會瓦解階段,直接進入了封建社會。在歷史上,還有許多國家和地區在各自的發展歷史上各具特點。

  (二)各具特點的發展道路(板書)

  提問:請歸納這些國家、地區發展的特殊性是什么。

  (學生回答,老師歸納。)

  這些特殊性表現為:一些國家、地區和民族受到各種因素影響,越過了其中某個或某幾個社會階段,跳躍式地向前發展,就像排球比賽中的兩次球,跳過了二傳這一環節一樣。人類社會發展的特殊性還表現在社會制度的具體形式、社會變革的具體方式不相同。

  1.表現:一些國家、地區和民族跳躍式向前發展(板書)

  社會制度的具體形式、社會變革的具體方式不相同(板書)

  提問: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特殊性呢?

  (學生回答,老師歸納。)

  由于地理環境、文化傳統、歷史條件的差異,世界上各個國家、地區和民族的社會發展都有自己的特點。

  2.原因:地理環境、文化傳統、歷史條件的差異(板書)

  提問:這種特殊性和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過程是否矛盾?

  (可提示“兩次球”與“三下進攻”是否矛盾。學生回答,教師歸納。)

  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過程與世界各國、各地區、各民族歷史發展道路的多樣性是統一的。因為,任何一個國家、地區和民族,其社會發展的特殊過程,最終還要匯入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過程中去,人類社會由低級階段向高級階段發展的總趨勢是不會改變的。列寧說過,世界歷史發展的一般規律,不僅絲毫不排斥個別發展階段在發展的形式或順序上表現出特殊性,反而是以此為前提的。

  3.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過程與特殊過程是統一的(板書)

  歸納小結

  本節課我們學習了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過程和特殊過程,兩者是統一的。任何一個國家、地區或民族,其社會發展的特殊過程,最終還是要匯入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過程中去,人類社會由低級階段向高級階段發展的總趨勢是不會改變的。通過學習,我們可以認清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不為社會主義發展過程中出現一些反復而動搖;各個國家、地區和民族的發展又各具特點,有的呈現出跳躍式向前發展的形式,這就要求我們不能照搬別國的經驗,要從本國的國情出發。

  鞏固新課

  討論:中國的社會發展相對于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過程而言,有何特殊性?這對于我國社會主義的發展有何影響?

  課后作業 

  小論文:我國沒有經過資本主義社會就直接進入社會主義社會,因此,在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我們必須首先走資本主義道路。

  第二課時

  導入  新課

  提問:人類社會依次經歷了哪幾個社會形態?

  (學生回答,老師歸納。)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了解了人類社會由低級階段向高級階段發展的一般過程,是要先后經歷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社會和共產主義社會。那么,大家有沒有想過為什么人類社會的發展是這樣一個過程,它是由領袖或英雄人物的意志決定的,還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是什么支配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呢?這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問題。

  講授新課

  二、衡量社會進步的主要標準(板書)

  (一)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板書)

  人們要生存、要發展,首先必須解決衣、食、住、行、用等問題,進行物質資料的生產。這就必然要發生兩方面的關系:一是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表現為生產力;二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表現為生產關系。

  我們先來回憶一下什么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略)

  1.生產力是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板書)

  提問:為什么說生產力是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

  (學生回答,老師歸納。)

  在社會發展過程中,生產力是最活躍的因素,它總是處在不斷變化之中。人們在改造自然的活動中,隨著生產經驗的積累、勞動技能的提高、科學技術的發明及應用,從而使生產力發展到一個新水平。

  投影1:

  最初、最低階段

  原始社會

  理想社會

  階級社會

  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社會

  資本主義社會

  封建社會

  奴隸社會

  投影2:

  原始社會后期

  生產資料由氏族公有逐漸轉歸個體家庭私有

  勞動代替共同勞動個體

  出現金屬工具

  生產力水平提高

  提問:這兩個投影說明了生產力與生產關系之間是怎樣的關系?

  (學生回答,老師歸納。)

  說明了有什么樣的生產力,就要求有什么樣的生產關系與之相適應;生產力發展了,生產關系也要相應地發生變化。

  2.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構成社會的主要矛盾(板書)

  投影3:

  兩者相互作用、相互影響推動人類社會向前發展

  起促進或阻礙的反作用

  決定其性質與變革

  生產關系

  生產力

  提問:請你根據投影的內容,結合某一具體社會的發展歷史,簡要概括生產力與生產關系之間的相互關系。

  (學生回答,老師歸納。)

  例如:奴隸社會初期,奴隸制生產關系同生產力發展相適應,因此,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到了奴隸社會后期,生產關系不適應生產力的狀況,就阻礙生產力的發展。因此,隨著生產力發展,新的生產關系——封建制生產關系便逐步取代了奴隸制生產關系。

  可見,生產力發展了,生產關系就要相應地發生變化。新的生產關系代替舊的生產關系,較高的社會發展階段代替較低的社會發展階段都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相互作用的結果。新的生產關系剛剛出現時,同生產力相適應,就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反之,當生產關系不適應生產力的狀況時,就阻礙生產力的發展。這時,生產力的發展就要求改變原來的生產關系 ,由更能適應生產力發展的新的生產關系來代替它。

  由此可見,正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相互作用、相互影響,推動了人類社會向前發展,決定著社會性質的變化和社會的發展方向。

  人類社會的發展,就是先進生產力不斷取代落后生產力的歷史過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必須建立在發達生產力的基礎聲。因此,在現階段,我們黨確定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就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斗。而要實現現代化,最根本的就是要通過改革和發展,使我國形成發達的生產力。

  (二)社會進步的主要標準(板書)

  提問:

  A.在前面的課程中,我們了解到一種社會形態代替另一種社會形態往往要經過一個長期、曲折和復雜的斗爭過程。那么在此過程中,我們要判段一種社會制度的建立或滅亡,究竟是歷史的進步還是倒退,其標準是什么?結合具體社會的狀況,加以說明。

  B.從整個人類社會歷史進程來看,各個不同的社會形態由低級向高級的更替和發展,歸根結底是由生產力的發展 決定的。因此,判斷一種社會制度的建立或滅亡,究竟是歷史的進步還是倒退,應該看生產力發展水平的高低。對于這個標準,你認為正確嗎?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

  奴隸社會建立后,雖然出現了殘酷的剝削和壓迫,但奴隸制生產關系適應了當時生產力發展的要求,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所以,奴隸社會代替原始社會是歷史的進步。

  奴隸社會后期的生產力水平從整體看要比奴隸社會初期高,如果用生產力水平的高低的標準來判斷,那么奴隸社會是進步的,不應該被封建社會所取代。可見,生產力水平高低不能作為判斷社會制度是進步還是退步的標準。根據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發展的原理,一種社會制度的建立或滅亡,究竟是歷史的進步還是倒退,判斷的主要標準就在于這個社會的生產關系是否與當時的生產力發展相適應。

  1.生產關系是否與當時的生產力發展相適應,是衡量社會進步與否的標準。(板書)

  因此,我們可以看出,生產關系一定要與生產力發展相適應,滯后或超前,都會阻礙生產力的發展。我國社會主義制度是建立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基礎上的,生產力水平不高,而且地區發展不平衡,這樣的生產力水平決定了我們不能追求生產關系的“一大二公”,只能堅持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才能促進我國生產力的不斷發展。我國社會主義正處在初級階段,也是由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發展決定的。

  2.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我國必然要經歷的特定階段,是不可逾越的歷史階段。(板書)

  想一想:什么是“三個有利于”判斷標準?它是根據什么原理提出來的?

  課堂小結

  本節課是人類社會發展史常識的總結課,我們主要學習了一條原理、一個主要標準。一條原理是: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發展。一個主要標準是:生產關系是否與當時的生產力發展相適應,這是判斷一種社會制度究竟是歷史的進步還是倒退的主要標準,這對我們正確認識社會主義社會代替資本主義的長期性和曲折性具有重要意義。

  鞏固新課

  課堂討論:

  1.西藏能夠從封建社會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這說明社會的發展 是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2.為什么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我國必然經歷的特定階段,是不可逾越的歷史階段。

  課后作業 

  學習了社會發展的基本原理后,請你運用這一原理,寫一篇關于中國古代某一朝代形成、發展、滅亡過程的小論文。

做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通用13篇) 相關內容:
  • 做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第一課時)

    知識目標 通過本課學習,主要是使我們初步認識以下問題: 人類社會必然要經歷由低級階段向高級階段發展的一般過程,但是,各個國家、地區和民族的社會發展歷程各具特點。 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首先是生產發展的歷史。...

  • 做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第六課時)

    7.8 磅 0 2 復習提問 (請看投影片1) 毛澤東同志說:“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是歸根結底是你們的。你們青年人朝氣蓬勃,正在興旺時期,好像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

  • 做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第五課時)

    復習提問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給兒子的信中寫到: (請看投影片1) 共產主義就存在于人類自身之中,存在人類的幸福之中。建設共產主義,這就意味著造福于每一個人,每一個家庭。然而,若沒有一個幸福的社會的這一點做不到的。...

  • 做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第四課時)

    復習提問 人類的最高理想是什么? 現階段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什么? 抽查部分學生,說說自己的理想。 (設計此問題的目的:1)復習鞏固上課時的知識。2)和自己的實際結合起來。...

  • 做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第三課時)

    復習提問 支配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是什么? 人類社會一般要經歷哪些社會類型? (設計此問題的目的:1)復習舊知識;2)引入第三個問題)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 人類社會的發展是受客觀規律支配的。...

  • 做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第二課時)

    復習提問 人類在歷史發展中依次經歷了哪幾種類型的社會? 人類社會的發展變化是由什么決定的?是由英雄人物決定的無規律的偶然過程,還是由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決定的有序的必然過程? (設計此問題的目的:1)從人類社會發展的...

  • 做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第一課時)

    知識目標 通過本課學習,主要是使我們初步認識以下問題: 人類社會必然要經歷由低級階段向高級階段發展的一般過程,但是,各個國家、地區和民族的社會發展歷程各具特點。 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首先是生產發展的歷史。...

  • 推動社會進步的偉大變革(通用2篇)

    第二十四課 《改革開放的新時代》學程導航第2課時 推動社會進步的偉大變革一、學習目標1.引導學生以積極的心態正確看待改革開放過程中出現的新變化和新問題。2.幫助學生了解我國改革開放的主要內容,感悟改革開放的重要意義。...

  • 關于春節社會教案(通用2篇)

    活動設計背景1、客觀因素:再有一個學期大班的同學就要升入小學,為了讓幼兒園的學習生活給他們留下難忘而深刻的印象,特組織開展這個活動。2、時間因素:元旦期間3、能力因素:大班學生思維活躍,動手能力強,有一定的創新能力,也有相應...

  • 托班的社會教案(通用10篇)

    活動目標:1、認識汽車、自行車、火車、知道它們是交通工具。2、能夠模仿交通工具所發出的聲音。3、通過模仿交通工具的聲音體驗游戲的快樂。活動準備:汽車 自行車 火車 (錄音) 歌曲《開火車》。...

  • 大變革時期的社會經濟(通用8篇)

    (一)教學目的1.要求學生了解春秋戰國時期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經濟的繁榮。掌握鐵器與牛耕、李冰與都江堰、手工業的進步和封建城市等基礎知識。...

  • 元朝的社會經濟和中外交往 教材教法(精選2篇)

    第十四課 地位分析元朝統一后,疆域遼闊,交通發達,社會秩序趨于安定,民族融合進一步發展,統治者比較重視經濟的發展,元朝的社會經濟和海外貿易在宋代的基礎上繼續發展。...

  • 第三冊社會公共生活要有共同的原則(精選2篇)

    科目思想政治題目第二課第一框社會公共生活要有共同的準則p19(章、節、頁)教學目的和要求①記住法律準則的特點。②掌握無規矩不成方圓的寓意,即做任何事情要有規矩,懂規矩,守規矩,并用以指導自己的日常行為。...

  • 第四冊依法維護社會公共生活(精選3篇)

    教學目標認知目標 使學生弄清以下概念;公共安全、社會管理秩序。初步掌握以下知識:法律規范作用的表現,法律規范和協調人際關系,我國法律在維護社會公共秩序方面的作用,擾亂社會公共秩序的危害。...

  • 走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階段(通用2篇)

    三、課標要求:了解我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過程,認識其對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意義。教學目標(1)知識與能力: ①了解鄧小平南方談話及其重要作用,認識鄧小平理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指導思想。...

  • 七年級政治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最新中文字幕第一页视频 | 一级少妇高清性色生活片 | 99免费观看 |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国模私拍 | 在线免费亚洲视频 | 欧美精品免费一区二区 | 丰满的熟女爽死你 | 东北露脸46熟妇ⅩⅩXX | 福利一区和二区 | gogowww欧美大胆裸体 | 熟妇人妻系列aⅴ无码专区友真希 | 精品少妇一区二区三区日产乱码 | 黄在线观看免费网站ktv |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中文字在线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国产在线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精品自拍一区 | 美女爽到高潮嗷嗷嗷叫免费网站 | 无码人妻少妇久久中文字幕蜜桃 | 91在线看片无码永久免费 | 能看毛片的网址 | 日韩中字幕 | 国产精品成人av片免费看最爱 | 四虎影库久免费视频 | 99re6这里只有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免费看 | 国产女人第一次做爰视频 | 美女粉嫩极品国产在线2020 | 黄色免费入口 | 国产精品日日夜夜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女王 | 国产女人水真多18毛片18精品 | 国产精品一二三区视频网站 | 性xxxx欧美 | 精品久久久中文字幕人妻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二 | 亚洲色婷婷久久久综合 | 免费观看麻豆 | 久久99国产综合精品不卡 | 成人一级黄色毛片 | 天天天天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