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生物高考復習的得與失
今年高考結束后,學生反映試題容易,得分應該不錯,但分數下來后卻發現與理想中有一定的差距。通過和學生討論和研究發現差距主要存在于以下這些方面。
今年試題主要注重考查重點知識和基本技能,注重考查本學科中的主干知識,如①新陳代謝中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04年第三題考查C3和C4植物光合作用②遺傳和變異中的育種問題;04年第三十題則考查新品種雜交育種。③生物與環境中的生態系統;04年第五題關于兩個種群數量變化的考查。④實驗分析、設計與改進;04年第三十一題以種子無氧呼吸為載體對正確實驗結果進行考查。并且不回避已考查過的主干知識,命題思路基本不變,實驗考查依然占較大比重,但總體來看試題難度普遍比去年有所下降。而學生之所以沒有考出自己滿意的成績,主要有下列因素:
⑴術語書寫不規范、理解不到位。術語名詞的考查是歷屆高考所要考查的一項重要內容,其所要考查的內容有三個方面:一是書寫;二是含義的理解;三是新情景下的應用。如第31題問到了“這些微生物的來源?”有不少考生答案是“試管中寄生著微生物,種子上寄生著微生物,石蠟油中或者鐵絲網上寄生微生物。”可見學生對寄生的概念不理解。⑵知識不明確。 卷種1題無氧呼吸的反應式的書寫不寫“能量”的錯誤最多,分析原因可能是學生本身對呼吸作用的意義不理解。⑶審題不慎重。如30題 有一空格要求寫出“這種親本組合雜交F1的基因型和表現型”,有相當多的學生只寫了基因型或只寫了表現型。
針對上述情況我們認真反思上年的生物復習的方法和過程。從高考方向的宏觀把握上,主要結合考試大綱和新教材,并且由于人們對03年高考試題的難度反映,考慮從難度上應不會太難。在教學中沒有刻意去追求難度,而是要求學生從基本知識和技能方面,基礎題和典型題著手弄懂弄會。
從復習過程看具體如下:
首先認真研讀正確理解《考試說明》中的考試目標 及能力要求。從而明確高考對學生能力的要求范圍和層次,以及具體到知識內容時處理的深度和廣度都作到心中有數。還結合前幾年的高考試題分析知識點是怎么考的,從什么角度,為什么,還可能怎樣考?
其次:構建知識網絡 培養學科能力 重視知識遷移
一、構建學科知識體系
弄清知識間的內在聯系,是學科能力向綜合能力轉化的知識基礎。能力是建立在知識這個載體上的。例如生命的物質和結構系統、生命的自我更新和調節系統、生命的自我復制和發育系統以及生物與環境關系系統,這四大系統共同構成全書的知識系統。在復習過程中,將知識系統化、網絡化,才有利于知識的遷移,這是實現學科能力向綜合能力轉化的基礎。
高中生物分為三大板塊,四大知識系統。這四大系統又是緊密相連、相互作用的,體現生命不同于非生命物質的基本特征。每個大的系統下,又可分為若干相互聯系的子系統。在復習中,構建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是至關重要的。
二、專題復習,培養綜合能力
就生物本身的復習而言,一般來說,高三第一階段按章節捋清知識點,構建知識體系,配合經典的題例,將主干知識、重點知識向縱橫方向引申和擴展。第二階段可進行專題復習。
1.按體系分專題———體系專題,包括:
(1)生命的物質和結構系統。
(2)生命的自我更新和調節系統。
(3)生命的自我復制和進化系統。
(4)生物與環境系統。
2.按實驗分專題———實驗專題,包括:
(1)驗證性實驗,對實驗操作、原理、程序、現象和結論的分析、歸納、總結。
(2)糾正錯誤或補充不完整的實驗。
(3)設計簡單生物學實驗。
(4)對實驗、實踐中獲得的各種信息的分析和解釋。
3.按題型分專題———題型專題,包括:
(1)曲線坐標題解析能力的培養。
(2)圖形圖表題解題能力的培養。
(3)遺傳系譜圖鑒別能力的培養。
(4)數據分析和概率計算能力的培養。
4.按熱點分專題———熱點專題,包括(1)生態和環境熱點(人口資源、環境污染、溫室效應、環境保護)。
(2)生命科學前沿熱點(基因工程、克隆、干細胞技術、人類基因組計劃)。
(3)工農業生產,人類健康熱點(轉基因食品、癌癥、艾滋病)。
以上專題復習應有主次、輕重之分,當然各專題之間并不是完全割裂的,不可截然分開。按知識體系復習,也會遇到實驗、解題、熱點問題。只是復習的側重點不同而已。專題復習要遵循以下原則:應以知識體系專題復習為主,帶動其他專題復習,重視實驗的復習。在最后沖刺階段留有一些時間進行熱點問題和題型分類復習,以提高這方面的應試能力。
三、講練并重,精講精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