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說課稿 > 等腰三角形說課稿范文(精選4篇)

等腰三角形說課稿范文

發布時間:2023-09-02

等腰三角形說課稿范文(精選4篇)

等腰三角形說課稿范文 篇1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等腰三角形的性質》是“華東師大版八年級數學(上)”第十三章第三節第一課時的內容。本節先課利用軸對稱的知識來探索發現等腰三角形的有關性質,然后利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識證明這些性質。學習過程中運用的“操作——觀察——發現——猜想——論證——應用”的方法是探究數學知識的常用方法。同時“等邊對等角”和“三線合一”的性質是又是接下來學習等邊三角形知識以及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的基礎知識,更是今后論證兩個角相等、兩條線段相等、兩條線垂直的重要依據。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

  2、教材的教學目標:

  ①知識與技能目標:

  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有關概念和相關性質,能運用它們解決等腰三角形的邊、角計算問題。

  ②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實踐、觀察、同組間學生以及小組與小組間的合作與交流,培養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③情感與態度目標:

  通過合作交流培養學生團結協作、樂于助人的品質。

  3、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等腰三角形“等邊對等角”和“三線合一”性質的探究和應用。難點:等腰三角形性質的推理證明。

  二、學情分析

  八年級上期學生學習幾何知識有了初步的抽象思維感知,有一定的形象直觀思維能力,能進行簡單的推理論證。但其運用數學思維的廣闊性、緊密性、靈活性比較欠缺,在學習過程中要加強引導和培養。

  三、教法與手段

  根據本課內容特點和初二學生思維活動的特點,在教學中我將采用“操作——觀察——發現——猜想——論證——應用”的教學法,利用分組活動,組間合作與交流從而達到對“等邊對等角”和“三線合一”的性質的探究的層層深入。另外,我還將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呈現更直觀的形象,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增大課堂容量,提高教學效率。

  四、學法設計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的抽象結論,應以觀察、實驗為前提,幾何教學應該把實驗方法與邏輯分析結合起來。結合這一理念在探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質時我將采用學生實驗操作、小組合作、觀察發現、師生互動、學生互動的學習方式。

  五、教學過程設計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①復習提問:向同學們出示幾張精美的建筑物圖片,引入等腰三角形。

  (設計意圖:感知數學知識和實際生活聯系緊密,培養觀察力,感受身邊處處有數學。)

  ②等腰三角形的相關概念:

  定義:兩條邊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邊:等腰三角形中,相等的兩條邊叫做腰,另一條邊叫做底邊。

  角:等腰三角形中,兩腰的夾角叫做頂角,腰和底邊的夾角叫做底角。

  ③設問:等腰三角形具有哪些特殊的性質呢?(引入新課)

  (二)實驗探索、得出猜想:

  ①動動手:讓同學們用剪刀在長方形紙片上剪下等腰三角形,每個人的等腰三角形的大小

  和形狀可以不一樣,把紙片對折,讓兩腰重合在一起,你能發現什么現象?“比一比”看誰思考的結論最多。

  (設計意圖:以六人小組為單位學生親自操作實驗,填寫導學案。通過組內合作與交流,集

  思廣益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在小組內表達自己的發現。)

  ②得出猜想:可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觀察、思考、交流、可能得到的結論:

  (1)等腰三角形是軸對稱圖形

  (2)∠B=∠C

  (3)BD=CD,AD為底邊上的中線

  (4)∠ADB=∠ADC=90°,AD為底邊上的高線(5)∠BAD=∠CAD,AD為頂角平分線

  (設計意圖:以小組為單位派代表發言即組間交流補充,引導歸納提煉,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感受新知,建立新的知識體系,為進一步探索做準備。)

  (三)證明猜想、形成定理:

  1、結論(2)∠B=∠C你能用一個命題表達這一結論并論證它的正確性嗎?

  (1)語言總結:等腰三角形的兩底角相等。(簡寫成“等邊對等角”)

  (2)怎樣論證這個一命題的正確性呢?

  ①為證∠B=∠C,需要添加輔助線構造以∠B、∠C為元素的兩個全等三角形。

  ②探討添加輔助線的方法,讓學生選擇一種輔助線并完成證明過程。

  設計說明:以上過程分小組討論,在探索過程中鼓勵學生尋求不同(作高、中線、角平分線)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利用展臺展示各小組不同的證明方法,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展示。

  (3)得出等腰三角形的性質1:等腰三角形的兩底角相等。(簡寫成“等邊對等角”)

  2、結論(3)(4)(5)你也能用一個命題表達這一結論并論證它的正確性嗎?

  (1)結合性質一的證明鼓勵學生證明總結的命題

  (2)得出等腰三角形的性質2:等腰三角形的頂角的平分線,底邊上的中線,底邊上的高互相重合。

  (3)“三線合一”的幾何表達:

  如圖,在△ABC中,AB=AC,點D在BC上

  ①(1)如果∠BAD=∠CAD,那么AD⊥BC,BD=CD

  ②(2)如果BD=CD,那么∠BAD=∠CAD,AD⊥BC(為了方便記憶可以說成“知一求二!”)

  ③(3)如果AD⊥BC,那么∠BAD=∠CAD,BD=CD

  2設計意圖:充分調動各組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采用各小組競爭的方式,參照性質1的探索完成本性質的探索與證明。通過本性質的探索讓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收獲,讓每個學生的能力都得到提升。

  (四)實例剖析、鞏固新知:

  1、例1:已知:在△ABC中,AB=AC,∠B=80°,求∠C和∠A的度數

  2、例2:在△ABC中,AB=AC,點D是BC的中點,∠B=30

  (1)求∠ADC的度數(2)求∠BAD的度數

  此題的目的在于等腰三角形“等邊對等角”和“三線合一”性質的綜合運用,以及怎么書寫解答題,強調“三線合一”的表達過程。

  解:(1)∵AB=AC,D是BC邊上的中點(已知)

  ∴AD⊥BC,∠BAD=∠CAD(等腰三角形的“三線合一”)∴∠ADC=∠ADB=90°(垂直的定義)

  (2)∵∠BAD+∠B+∠ADB=180°(三角形內角和等于180°)∴∠BAD=180°-∠B-∠ADB=180°-30°-90°=60°

  (設計意圖:設計例題1鞏固等腰三角形“等邊對等角的性質”的理解,讓學生學以致用,獲得成就感,增強學習數學的自信心。而例題2主要是體會等腰三角形“三線合一”性質的運用。這兩個例題作為課本上的例題是基礎新知的鞏固,要求能正確的寫出解題過程。)

  (五)課堂練習、總結所得:

  1、先完成課后81頁練習1、2、3、4題

  (設計意圖:作為課本上的練習題的完成達到檢測學生對本節課知識的掌握情況,從而幫助學生查漏補缺,鞏固基礎知識。)

  2、學以致用:

  (設計意圖:讓書生體會數學知識和實際生活的緊密聯系)

  如圖,是西安半坡博物館屋頂的截面圖,已經知道它的兩邊AB和AC是相等的.建筑工人師傅對這個建筑物做出了兩個判斷:

  ①工人師傅在測量了∠B為37°以后,并沒有測量∠C,就說∠C的度數也是37°。

  ②工人師傅要加固屋頂,他們通過測量找到了橫梁BC的中點D,然后在AD兩點之間釘上一根木樁,他們認為木樁是垂直橫梁的。

  請同學們想想,工人師傅的說法對嗎?請說明理由。

  設計意圖: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引導學生將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進一步加深學生對等腰三角形性質的理解和運用;從數學回到實際生活,自然地滲透數學作用于實際問題的思想。

  3、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你覺得在等腰三角形的學習中要注意哪些問題?設計意圖:幫助學生回顧,歸納,鞏固所學知識。A(六)作業布置、深化提高:

  1、課本P84:習題13.31、2、3;(必做題)

  2、(思維發散)選做題

  已知:如圖△ABC中,AB=AC,CE⊥AEE1于E,CE=BCB2

  求證:∠ACE=∠BC

  六、板書設計

等腰三角形說課稿范文 篇2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等腰三角形是在學習了軸對稱之后編排的,是軸對稱知識的延伸和應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及判定是探究線段相等、角相等及兩條直線互相垂直的重要工具,在教材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2、教學重點和難點

  本著新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基礎上,我把探索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定為本節課的重點,通過創設問題和解決問題來突出重點。把等腰三角形性質的建立定為本課的難點,通過折紙實驗和小組合作探究來突破難點。

  二、說教學目標

  1、學情分析

  我所教的學生,從認知的特點來看,好奇愛問,求知欲強,想象力豐富;并已初步具有對數學問題進行合作探究的能力。

  2、三維目標

  根據教材結構和內容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征 ,我制定如下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概念,探索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并會進行有關的論證和計算,以及運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對性質的探究活動和例題的分析,培養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的習慣,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進一步了解發現真理的方法(探究-猜想-歸納-論證)。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對等腰三角形的觀察、試驗、歸納,體驗數學活動充滿著探索性和創造性,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在操作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在獨立思考的同時能夠認同他人. 感受合作交流帶來的成功感,樹立自信心.

  三、說教法與學法

  1、教法

  根據教材分析和目標分析,我確定本課主要的教法為探究發現法。采用“問題情境—探索交流—猜想驗證——建立模型”的模式安排教學,并在各個環節進行分層施教。

  2、學法

  我們常說:“現代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學中我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本課采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讓學生遵循“觀察——猜想——歸納——驗證——反饋——實踐”的主線進行學習。

  四、說教學流程

  《數學課程標準》強調,教師應發揚教學民主,成為學生數學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因此本節課我分以下六個環節組織教學。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多媒體展示房屋人字架、艾佛爾鐵塔、龍塔、香港中國銀行大廈的圖片,問:你認識圖片中的建筑物嗎?圖片中存在哪些幾何圖形? (等腰三角形、四邊形、梯形)

  2、四幅圖中都有哪種幾何圖形?(等腰三角形)

  (通過實例的電腦展示,喚起學生的好奇心,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進入新知識的學習,創造一種探索的情景。在學習中,只有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特別是內在動機,才能使他們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和以飽滿的熱情來學習新知識。)

  (二) 觀察實物,形成概念。

  活動:學生通過觀察自帶的等腰三角形紙片認識等腰三角形的有關概念。

  接著,我利用電腦演示等腰三角形定義的數學語言表達方式。

  (讓學生歸納定義增強學生的成就感,給出數學語言的表達,是為了培養學生文字語言、圖形語言和符號語言的轉化能力.同時也能培養學生正向思維和逆向思維的能力。)

等腰三角形說課稿范文 篇3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在學習了軸對稱圖形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的基礎上進行的,主要學習等腰三角形的“等邊對等角”和“等腰三角形的三線合一”兩個性質。本節內容是對前面知識的深化和應用,它的性質定理不僅是證明角相等、線段相等及兩直線互相垂直的依據,而且也是后繼學習線段垂直平分線、等腰梯形的預備知識。因此,本節內容在教材中處于非常重要的地位,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

  二、教學目的

  (一)知識目標:知道等腰三角形的定義及相關概念,理解等腰三角形的性質,會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質進行簡單的推理、判斷和計算。

  (二)能力目標:通過實踐,觀察,證明等腰三角形性質,發展學生合情推理和演繹推理能力,通過運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質解決有關問題,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

  (三)情感目標:在實際操作動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體驗幾何發現的樂趣,從而增強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意識。

  三、教學重、難點

  (一)重點:等腰三角形的性質的探究及應用

  (二)難點:等腰三角形“三線合一”性質的運用

  四、教學方法

  (一)教法:本節課采用了教具直觀教學法,聯想發現教學法,設疑思考法,逐步滲透法和師生交際相結合的方法。

  (二)學法:本節課主要引導學生從已知的、熟悉的知識入手,讓學生自己在某一種環境下不知不覺中運用舊知識的鑰匙去打開新知識的大門,進入新知識的領域,從不同角度去分析、解決新問題,發掘不同層次學生的不同能力,從而達到發展學生思維能力和自學能力的目的,發掘學生的創新精神。

  五、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入新知

  我們學過三角形,你都知道哪些特殊的三角形?今天我們來學習其中的一種特殊的三角形——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的有關概念,軸對稱圖形的有關概念。

  提問:等腰三角形是不是軸對稱圖形?什么是它的對稱軸?

  (二)實驗探索,大膽猜想

  教師演示(模型)等腰三角形是軸對稱圖形的實驗,并讓學生做同樣的實驗,引導學生觀察重合部分,發現等腰三角形的一些性質。

  (三)證明猜想,形成定理

  讓學生由實驗或演示指出各自的發現,并加以引導,用規范的數學語言進行逐條歸納,最后得出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定理1、2。

  1、性質定理1:

  等腰三角形的兩個底角相等

  在△ABC中,∵AB=AC∴∠B=∠C

  2、性質定理2:

  等腰三角形的頂角平分線、底邊上的中線和高線互相重合

  (1)∵AB=AC∠1=∠2∴BD=DCAD⊥BC

  (2)∵AB=ACBD=DC ∴∠1=∠2AD⊥BC

  (3)∵AB=ACAD⊥BC于D∴BD=DC∠1=∠2

  (四)應用舉例,強化訓練

  指導學生表述證明過程。

  思考題:等腰三角形兩腰上的中線(高線)是否相等?為什么?

  (五)歸納小結,布置作業

  1、歸納:

  (1)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定理。

  (2)等邊三角形的性質

  (3)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定理可證明:兩角相等,兩線段相等,兩直線互相垂直。

  (4)聯想方法要經常運用,對解題大有裨益。

  2、作業布置:

  (1)必做題:

  書本課后作業

  (2)選做題:搜集日常生活中應用等腰三角形的實例,并思考這些實例運用了等腰三角形的哪些性質?

等腰三角形說課稿范文 篇4

  說課就是教師口頭表述具體課題的教學設想及其理論依據,也就是授課教師在備課的基礎上,面對同行或教研人員,講述自己的 教學設計,然后由聽者評說,達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的一種教學研究和師資培訓的活動。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于等腰三角形說課稿,希望能夠幫到您!

  一、 說教材

  1、教學主要內容、前后聯系、地位和作用

  本節課的內容是冀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八年級(上)§15.5等腰三角形第一課時,主要內容是學習等腰三角形的兩條性質:“等邊對等角”和“三線合一”。

  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三角形的有關概念和“認識軸對稱圖形”的基礎上接著學習的。這節課的內容不僅是對前面所學知識的運用,也是今后證明角相等、線段相等及直線垂直的重要工具,它在教材中處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2、教學目標及依據

  根據學生認識基礎及教學內容的特點,依據《數學課程標準》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1)使學生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有關概念,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質,

  (2)通過折紙實驗探索等腰三角形的性質,讓學生進一步經歷觀察、實驗、歸納、推理、交流等活動,體驗數學證明的必要性,培養學生數學說理的習慣。

  (3)通過例題的教學,學會利用代數法求解幾何問題,培養學生學數學應用數學的意識。

  (4)了解等邊三角形的概念并探索其性質

  3、教學重難點及依據

  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在今后應用較廣,但“三線合一”這一性質的條件和結論容易混淆,學生不會靈活運用。因此本節課的重難點是:

  (1)重點:等腰三角形等邊對等角性質是本節教學的重點。

  (2)難點:等腰三角形“三線合一”性質的靈活運用。

  二、 學情分析

  學生以前接觸過等腰三角形有關知識,并且學生已經歷畫圖方法感知“三線合一”這一性質,所以等要三角形的這兩個性質學生可以通過折疊發現出來,但對“三線合一”中的“三線”指代學生可能出現混淆情況,且對“三線合一”這一性質“三線合一”這一性質不夠重視,但它是本節課的難點又是今后用得較廣泛的性質之一。由于本班中學生各科的基礎都較差,合作、交流的意識不強,不敢提問,不善于探索與實踐,所以教師要給予適當的引導、啟發,要多加激勵和鼓勵。

  三、 說教法、學法

  初中生的觀察、記憶、邏輯思維等能力逐步增強,他們能夠在觀察中注意到事物的細微處,具備了一定的邏輯推理能力和抽象地表達事物本質特征的能力,模仿力強,但七年級的學生思維往往要依賴于直觀具體的形象,而學生剛學過軸對稱圖形,對軸對稱圖形的分析想對比較好。

  根據學生這一年齡特征和這節課的內容特點,在教師的組織、引導、點撥啟發下,采用直觀教學法,探究、發現的教學方法,讓學生主動參與,積極動手、動腦、動口,操作實驗、直觀感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通過師生互動、情感交流,培養學生多觀察、動腦想、大膽猜的研討式學習模式,使學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本節課的內容。

  教具準備:多媒體計算機、課件、投影機。

  學具準備:三角板、透明紙片、剪刀、鉛筆。

  四、 說教學程序

  (一)復習回顧,引入新課

  1、因為已經學過有兩邊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所以讓學生在事先準備好的半透明紙上畫一個等腰三角形,并標上字母A、B、C。

  選一位學生畫好的等腰三角形投影到大屏幕上,結合學生的圖形介紹等腰三角形的一些有關概念。

  〔設計意圖〕從一開始就提供給學生動手操作的空間和時間讓他們在無意中,了解等腰三角形的一些概念,同時覺得有一種輕松感。

  3、讓學生做練習,在已知的等腰三角形ABC中,畫底邊BC上的中線和高以及頂角的平分線,并量一量課本圖中兩個底角的度數。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畫圖、測量,先整體感知等腰三角形“等邊對等角”,“三線合一”這兩條性質,然后再經過后面的動手、動腦折疊等腰三角形的實驗來驗證等腰三角形的性質。使學生初步體會到:觀察實驗的方法可以給我們帶來一個直觀形象的數學結論。

  (二)動手實驗,合作探究

  1、讓同桌或前后的同學互相檢查對方剛才所畫的三角形是否“等腰”。然后把各自畫好的等腰三角形剪下來,并把紙片對折,讓兩腰AB、AC重疊在一起,折痕為AD。最后問同學:你發現了什么現象?你能用自己的語言說出來嗎?

  〔設計意圖〕通過富有激勵和挑戰的語句來激發、引導學生。

  2、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觀察、思考、交流,然后互相補充,并請學生起來發言,同 時老師用多媒體演示模型,并在大屏幕上顯示如下內容:

  發現:(1) 三角形是軸對稱圖形,折痕AD所在的直線是它的對稱軸。

  (2) ∠B=∠C。

  (3) BD=CD,AD是底邊上的中線。

  (4) ∠ADB=∠ADC=90°,AD為底邊上的高。

  (5)∠BAD=∠CAD,AD為頂角的平分線。

  3、由學生用文字歸納結論(2),教師糾正并投影:等腰三角形的兩個底角想等。(簡寫成“等邊對等角”)

  師問:你能用數學語言表達這句話嗎?

  學生:討論交流、發言。

  投影:在△ABC中,因為AB=AC,所以∠B=∠C。

  4、問學生你能用一句話來歸納結論(3)(4)(5)嗎?

  教師提示:可聯系開始所復習的練習(畫等腰三角形“三線合一”),接著用多媒體演示“三線合一”動畫。

  投影:等腰三角形的頂角平分線、底邊上的中線和底邊上的高互相重合。(簡稱“三線合一”)

  〔設計意圖〕通過直觀感知、操作確認,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合情推理和演繹推理能力,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逐步積累數學活動經驗,經歷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和情感。

  5、對比練習(補充):畫一個等腰三角形的一個底角的平分線及該角所對的中線和高,看看他們是否重合(即是否有“三線合一”這一性質)。

  6、大家談談,由同學們互相討論了解概念并探索其性質。積極發揮學生的能動性。

  (三)初步應用,鞏固拓展

  例1 已知:在△ABC中,AB=AC,∠B=80°,求∠C和∠A的度數。(投影顯示,P83例1)

  生:交流、討論、口述。

  師:板書解題過程(在黑板上寫)

  解:因為AB=AC.

  所以 ∠C=∠B=80°

  又 ∠A+∠B+∠C=180°

  所以 ∠A=180—80—80 = 20°

  引申練習(補充): 已知在△ABC中AB=AC,∠A=30.求∠B和∠C的度數。(投影顯示)

  生:交流、討論、并寫在紙上。

  師:巡視,選兩位學生板演并講評。

  小結(老師問、學生答):

  在等腰三角形中,

  (1) 已知一個角,就能求另外兩個角.

  (2) 頂角+2底角=180°

  (3) 0°< 頂角〈 180°,0°〈 底角〈 90o.

  師問:在一般的三角形中,已知一個角能求另外兩個角嗎?為什么等腰三角形可以?

  生答:因為隱含一個條件:兩個底角相等——等邊對等角。

  例2. 建筑工人在蓋房子的時候,要看房梁是否水平,可以用一塊等腰三角板放在梁上(如圖),從頂點系一重物的繩正好經過三角板底邊中點,房梁就是水平的,你能說出為什么嗎?(投影顯示例2和圖形。)

  學生思考,分組討論,交流并回答。

  教師糾正,并投影顯示解答.

  解:系重物的繩子正好經過等腰三角形的底邊上的中點,根據“三線合一”可以知道這條繩子也垂直于房梁,故房梁是水平的。

  〔設計意圖〕通過本例讓學生對“三線合一”這一性質進一步得到鞏固,也讓學生體驗到數學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四)反饋練習

  課本P65練習.1、2、3

  補充:如圖,在△ABC和△ABD中。因為,AB=AC,所以,∠C=∠D。對嗎?

  〔設計意圖〕讓學生注意“等邊對等角”,是在同一個三角形內用的。

  (五)歸納小結

  由師:今天這節課即將結束,你能告訴老師你的收獲嗎?

  學生相互歸納和補充(幻燈片顯示):

  1、等腰三角形的兩條性質:“等邊對等角”,“三線合一”。

  2、已知等腰三角形一個角(或一條邊)時,要注意分類討論,判斷是頂角還是底角(是腰還是底邊)。

  3、注意:等邊對等角是指在一個三角形內用的。

  4、等邊三角形的性質。

等腰三角形說課稿范文(精選4篇) 相關內容:
  • 等腰三角形(通用13篇)

    14.3 課時安排4課時從容說課前面兩節中,通過對生活中的軸對稱現象的認識,進一步對軸對稱的性質作了研究,還探討了軸對稱變換,能夠作出一些簡單的平面圖形關于一條直線的對稱圖形,所以學生對這些結論已經有所了解.本節在我們已學過的知...

  • 14.3.1.1 等腰三角形(通用12篇)

    §14.3.1.1 (二)教學目標1、理解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及推論2、能利用其性質與判定證明線段或角的相等關系.教學重點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及推論的運用教學難點正確區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能夠利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證明線...

  • 14.3等腰三角形

    教學目標:知識技能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性質,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定理及推論,會用定理及推論解決簡單問題. 數學思考培養學生探究思維、邏輯思維能力,探索引輔助線的規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滲透"實踐--理論--實踐"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

  • 等腰三角形

    §14.3.1.1 (二)教學目標1、理解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及推論2、能利用其性質與判定證明線段或角的相等關系.教學重點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及推論的運用教學難點正確區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能夠利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證明線...

  • 第15章《軸對稱圖形和等腰三角形》期末總復習資料

    本章需要理解掌握的知識點有:一、軸對稱圖形和軸對稱1、軸對稱圖形是一個圖形沿一條直線對折,直線兩旁的部分能夠完全重合。2、軸對稱是指兩個圖形沿一條直線對折,直線兩旁的兩個圖形能夠完全重合。...

  • 八年級上冊《等腰三角形的軸對稱性》2導學設計

    2.5等腰三角形的軸對稱性(2)教學目標1.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2.知道等邊三角形的性質以及等邊三角形的判定定理.3.經歷折紙、畫圖、觀察、推理等操作活動的合理性進行證明的過程,不斷感受合情推理和演繹推理都是人們正確認識事物的...

  • 等腰三角形

    14.3 課時安排4課時從容說課前面兩節中,通過對生活中的軸對稱現象的認識,進一步對軸對稱的性質作了研究,還探討了軸對稱變換,能夠作出一些簡單的平面圖形關于一條直線的對稱圖形,所以學生對這些結論已經有所了解.本節在我們已學過的知...

  • §14.3.1.1  等腰三角形

    §14.3.1.1 等腰三角形 教學目標 1.等腰三角形的概念. 2.等腰三角形的性質. 3.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質的應用. 教學重點 1.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質. 2.等腰三角形性質的應用. 教學難點 等腰三角形三線合一的性質的理解及其應用. 教學過程...

  • 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 教案

    教學內容:教科書p30例題,p31-32“想想做做”“你知道嗎?”(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教學目標:1、 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認識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知道等腰三角形邊和角的名稱,知道等腰三角形兩個底角相等,等邊三角形三個內角相等...

  • 其他教案-等腰三角形

    3章等腰三角形教案(一)、溫故知新,激發情趣: 1、軸對稱圖形的有關概念,什么樣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2、指出等腰三角形的腰、底邊、頂角、底角。(首先教師提問了解前置知識掌握情況,學生動腦思考、口答。...

  • 等腰三角形定理

    一、說教材分析1、本課內容在初中數學教學中起著比較重要的作用,它是對三角形的性質的呈現。通過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反映在一個三角形中等邊對等角,等角對等邊的邊角關系,并且對軸對稱圖形性質的直觀反映(三線合一)。...

  • 數學教案-等腰三角形

    9.3章等腰三角形教案(一)、溫故知新,激發情趣:1、軸對稱圖形的有關概念,什么樣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2、指出等腰三角形的腰、底邊、頂角、底角。(首先教師提問了解前置知識掌握情況,學生動腦思考、口答。...

  • 第一冊等腰三角形

    (一)、溫故知新,激發情趣:1、軸對稱圖形的有關概念,什么樣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2、指出等腰三角形的腰、底邊、頂角、底角。(首先教師提問了解前置知識掌握情況,學生動腦思考、口答。...

  • 等腰三角形 —— 初中數學第一冊教案

    9.3章等腰三角形教案(一)、溫故知新,激發情趣:1、軸對稱圖形的有關概念,什么樣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2、指出等腰三角形的腰、底邊、頂角、底角。(首先教師提問了解前置知識掌握情況,學生動腦思考、口答。...

  • 等腰三角形的性質(通用13篇)

    知識結構重點與難點分析:本節內容的重點是及其推論。等腰三角形兩底角相等(等邊對等角)是證明同一三角形中兩角相等的重要依據;而在推論中提到的等腰三角形底邊上的高、中線及頂角平分線三線合一這條重要性質也是證明兩線段相等,兩個...

  • 說課稿
主站蜘蛛池模板: 毛片网页 | 天堂网WWW在线资源最新版 | 中文天堂av在线 | 私人裸体按摩无码视频 | 逼逼爱插 | 三年片免费观看在线播放动漫 | 日本一级淫片1000部 | 成年女性特黄午夜视频免费看 | 亚洲男人的天堂视频 | 亚洲国产另类 | 欧美尺寸又黑又粗又长 | 综合av| 国产精品影 | 国产公开免费人成视频 | 李宗瑞国产福利视频一区 | 国产精品三区四区 | 精品欧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精品国产香蕉亚洲av | 欧美爱爱免费视频 | 亚洲精品无码AV专区最新 | 午夜a一级毛片亚洲欧洲 | 国产成人在线免费视频 | 超碰在线观看av | 一本久道在线视频 | 日本熟妇色xxxxx日本免费看 | 黄毛片视频 | 午夜操操操 | 国产免看一级一片免费20岁 | 这里有精品可以观看 | 成人黄色视屏 | 欧美黑人欧美精品刺激 | 久久久婷婷五月亚洲97号色 | 成人7777 | 国产精品第52页 | 少妇午夜性影院私人影院成都 |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888蜜桃 |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人人精品 | 在线免费毛片视频 | 日韩一日 | 99RE热视频精品免费观看 | 亚洲ww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