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說課稿 > 《等腰三角形的性質》說課稿(通用3篇)

《等腰三角形的性質》說課稿

發布時間:2023-09-05

《等腰三角形的性質》說課稿(通用3篇)

《等腰三角形的性質》說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等腰三角形的性質》是“華東師大版八年級數學(上)”第十三章第三節第一課時的內容。本節先課利用軸對稱的知識來探索發現等腰三角形的有關性質,然后利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識證明這些性質。學習過程中運用的“操作——觀察——發現——猜想——論證——應用”的方法是探究數學知識的常用方法。同時“等邊對等角”和“三線合一”的性質是又是接下來學習等邊三角形知識以及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的基礎知識,更是今后論證兩個角相等、兩條線段相等、兩條線垂直的重要依據。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

  2、教材的教學目標:

 、僦R與技能目標:

  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有關概念和相關性質,能運用它們解決等腰三角形的邊、角計算問題。

 、谶^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實踐、觀察、同組間學生以及小組與小組間的合作與交流,培養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③情感與態度目標:

  通過合作交流培養學生團結協作、樂于助人的品質。

  3、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等腰三角形“等邊對等角”和“三線合一”性質的探究和應用。

  難點:等腰三角形性質的推理證明。

  二、學情分析

  八年級上期學生學習幾何知識有了初步的抽象思維感知,有一定的形象直觀思維能力,能進行簡單的推理論證。但其運用數學思維的廣闊性、緊密性、靈活性比較欠缺,在學習過程中要加強引導和培養。

  三、教法與手段

  根據本課內容特點和初二學生思維活動的特點,在教學中我將采用“操作——觀察——發現——猜想——論證——應用”的教學法,利用分組活動,組間合作與交流從而達到對“等邊對等角”和“三線合一”的性質的探究的層層深入。另外,我還將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呈現更直觀的形象,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增大課堂容量,提高教學效率。

  四、學法設計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的抽象結論,應以觀察、實驗為前提,幾何教學應該把實驗方法與邏輯分析結合起來。結合這一理念在探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質時我將采用學生實驗操作、小組合作、觀察發現、師生互動、學生互動的學習方式。

  五、教學過程設計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購土曁釂枺合蛲瑢W們出示幾張精美的建筑物圖片,引入等腰三角形。

 。ㄔO計意圖:感知數學知識和實際生活聯系緊密,培養觀察力,感受身邊處處有數學。)

 、诘妊切蔚南嚓P概念:

  1定義:兩條邊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邊:等腰三角形中,相等的兩條邊叫做腰,另一條邊叫做底邊。

  角:等腰三角形中,兩腰的夾角叫做頂角,腰和底邊的夾角叫做底角。

 、墼O問:等腰三角形具有哪些特殊的性質呢?(引入新課)

  (二)實驗探索、得出猜想:

 、賱觿邮郑鹤屚瑢W們用剪刀在長方形紙片上剪下等腰三角形,每個人的等腰三角形的大小

  和形狀可以不一樣,把紙片對折,讓兩腰重合在一起,你能發現什么現象?“比一比”看誰思考的結論最多。

  (設計意圖:以六人小組為單位學生親自操作實驗,填寫導學案。通過組內合作與交流,集

  思廣益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在小組內表達自己的發現。)

  ②得出猜想:可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觀察、思考、交流、可能得到的結論:

 。1)等腰三角形是軸對稱圖形

  (2)∠B=∠C

 。3)BD=CD,AD為底邊上的中線

  (4)∠ADB=∠ADC=90°,AD為底邊上的高線

 。5)∠BAD=∠CAD,AD為頂角平分線

 。ㄔO計意圖:以小組為單位派代表發言即組間交流補充,引導歸納提煉,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感受新知,建立新的知識體系,為進一步探索做準備。)

  (三)證明猜想、形成定理:

  1、結論(2)∠B=∠C你能用一個命題表達這一結論并論證它的正確性嗎?

  (1)語言總結:等腰三角形的兩底角相等。(簡寫成“等邊對等角”)

 。2)怎樣論證這個一命題的正確性呢?

  ①為證∠B=∠C,需要添加輔助線構造以∠B、∠C為元素的兩個全等三角形。

 、谔接懱砑虞o助線的方法,讓學生選擇一種輔助線并完成證明過程。

  設計說明:以上過程分小組討論,在探索過程中鼓勵學生尋求不同(作高、中線、角平分線)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利用展臺展示各小組不同的證明方法,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展示。

  (3)得出等腰三角形的性質1:等腰三角形的兩底角相等。(簡寫成“等邊對等角”)

  2、結論(3)(4)(5)你也能用一個命題表達這一結論并論證它的正確性嗎?

 。1)結合性質一的證明鼓勵學生證明總結的命題

 。2)得出等腰三角形的性質2:等腰三角形的頂角的平分線,底邊上的中線,底邊上的高互相重合。

 。3)“三線合一”的幾何表達:

  如圖,在△ABC中,AB=AC,點D在BC上

 、伲1)如果∠BAD=∠CAD,那么AD⊥BC,BD=CD

 、冢2)如果BD=CD,那么∠BAD=∠CAD,AD⊥BC(為了方便記憶可以說成“知一求二!”)

 、郏3)如果AD⊥BC,那么∠BAD=∠CAD,BD=CD

  2設計意圖:充分調動各組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采用各小組競爭的方式,參照性質1的探索完成本性質的探索與證明。通過本性質的探索讓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收獲,讓每個學生的能力都得到提升。

  (四)實例剖析、鞏固新知:

  1、例1:已知:在△ABC中,AB=AC,∠B=80°,求∠C和∠A的度數

  2、例2:在△ABC中,AB=AC,點D是BC的中點,∠B=30

  (1)求∠ADC的度數(2)求∠BAD的度數

  此題的目的在于等腰三角形“等邊對等角”和“三線合一”性質的綜合運用,以及怎么書寫解答題,強調“三線合一”的表達過程。

  解:(1)∵AB=AC,D是BC邊上的中點(已知)

  ∴AD⊥BC,∠BAD=∠CAD(等腰三角形的“三線合一”)∴∠ADC=∠ADB=90°(垂直的定義)

 。2)∵∠BAD+∠B+∠ADB=180°(三角形內角和等于180°)∴∠BAD=180°—∠B—∠ADB

  =180°—30°—90°=60°

 。ㄔO計意圖:設計例題1鞏固等腰三角形“等邊對等角的性質”的理解,讓學生學以致用,獲得成就感,增強學習數學的自信心。而例題2主要是體會等腰三角形“三線合一”性質的運用。這兩個例題作為課本上的例題是基礎新知的鞏固,要求能正確的寫出解題過程。)

  (五)課堂練習、總結所得:

  1、先完成課后81頁練習1、2、3、4題

 。ㄔO計意圖:作為課本上的練習題的完成達到檢測學生對本節課知識的掌握情況,從而幫助學生查漏補缺,鞏固基礎知識。)

  2、學以致用:

 。ㄔO計意圖:讓書生體會數學知識和實際生活的緊密聯系)

  如圖,是西安半坡博物館屋頂的截面圖,已經知道它的兩邊AB和AC是相等的、建筑工人師傅對這個建筑物做出了兩個判斷:

 、俟と藥煾翟跍y量了∠B為37°以后,并沒有測量∠C,就說∠C的度數也是37°。②工人師傅要加固屋頂,他們通過測量找到了橫梁BC的中點D,然后在AD兩點之間釘上一根木樁,他們認為木樁是垂直橫梁的。

  請同學們想想,工人師傅的說法對嗎?請說明理由。

  設計意圖: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引導學生將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進一步加深學生對等腰三角形性質的理解和運用;從數學回到實際生活,自然地滲透數學作用于實際問題的思想。

  3、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你覺得在等腰三角形的學習中要注意哪些問題?設計意圖:幫助學生回顧,歸納,鞏固所學知識。A(六)作業布置、深化提高:

  1、課本P84:習題13、31、2、3;(必做題)

  2、(思維發散)選做題

  已知:如圖△ABC中,AB=AC,CE⊥AEE1于E,CE=BCB2

  求證:∠ACE=∠BC

《等腰三角形的性質》說課稿 篇2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八年級上冊第十二章12、3、1等腰三角形性質第一課時。下面,我從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學法分析、教學過程、教學反思五個方面來匯報我對這節課的教學設想。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本節課內容是在學生掌握了一般三角形和軸對稱的知識,具有初步的推理證明能力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使學生學會分析、學會證明,在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推理能力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通過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反映在一個三角形中“等邊對等角”的邊角關系,并且是對軸對稱圖形性質的直觀反映(三線合一)。它所倡導的“觀察———發現———猜想———論證”的數學思想方法是今后研究數學的基本思想方法。等腰三角形的性質也是論證兩個角相等、兩條線段相等、兩條直線垂直的重要依據,因此,本節內容在教材中處于非常重要的地位,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

  2、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理解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質;運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質進行證明和計算。

  過程方法:通過實踐、觀察、證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質,發展學生合情推理能力和演繹推理能力。

  解決問題:通過觀察等腰三角形的對稱性,及運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質解決有關的問題,提高學生觀察、分析、歸納、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應用意識。

  情感態度:通過引導學生對圖形的觀察、發現,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在運用數學知識解答問題的活動中獲取成功的體驗,建立學習的自信心。

  (根據教材內容的地位與作用及教學目標,因此我將把本節課的重點確定為:等腰三角形的性質的探究和應用。由于對文字語言敘述的幾何命題的證明要求嚴格且步驟繁瑣,此時八年級學生還沒有深刻的理解和熟練的掌握,因此我將把本節課的難點定為:等腰三角形性質的推理證明。)

  3、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等腰三角形的性質的探索和應用。

  難點:等腰三角形性質的推理證明。

  二、教法設計:

  教法設想:我采用探索發現法和啟發式教學法完成本節的教學,在教學中通過創設情景,設計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組織學生動手操作,觀察現象,提出猜想,推理論證等。有效地啟發學生的思考,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

  三、學法設計:

  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我將從兩個方面指導學生學習等腰三角形:一方面老師大膽放手,讓學生去自主探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另一方面,在對等腰三角形性質的證明過程中,老師要巧妙引導,分散難點。這樣做既有利于活躍學生的思維,又能幫助他們探本求源,這樣也體現了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新課改背景下的教學原則。

  四、教學過程:

  根據制定的教學目標,圍繞重點,突破難點,我將從以下七個方面設計我的教學過程:

  1、創設情景:

  首先向同學們出示精美的建筑物圖片,并提出問題串:

 。1)什么是軸對稱圖形?這些圖片中有軸對稱圖形嗎?

 。2)里面有等腰三角形嗎?然后向學生介紹等腰三角形的定義以及邊角等相關的概念,由于學生小學就已經接觸過,所以學生很容易理解。再提出第三個問題:

 。3)a、等腰三角形是軸對稱圖形嗎?b、等腰三角形具備哪些性質呢?引出本節課的課題—我們這節課來探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質!鍟n題。

  2、動手操作,大膽猜想:

 、倌贸稣n下制作的等腰三角形的紙片,它是軸對稱圖形嗎?對稱軸是誰?用你手中的紙片說明你的看法?②等腰三角形沿對稱軸折疊后,你能得到哪些結論?(看誰得到的結論多)

 、鄯纸M討論。(看哪一組氣氛最活躍,結論又對又多、)

  然后小組代表發言,交流討論結果。

  ④歸納:你能猜想得到等腰三角形具有什么性質?你能用文字語言歸納一下嗎?

 。ń處熞龑W生進行總結歸納得出性質1,2)

  性質1:等腰三角形的兩底角相等。(簡寫成“等邊對等角”)

  性質2:等腰三角形的頂角的平分線,底邊上的中線,底邊上的高互相重合。(簡稱“三線合一”)

 。ㄔO計意圖:由學生自己動手折紙活動,根據等腰三角形軸對稱性,大膽猜測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概括總結能力。也發展了學生的幾何直觀。教師在學生猜想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觀察、完善、歸納出性質1和性質2。培養了學生進行合情推理的能力。)

  3、證明猜想,形成定理:

  你能證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嗎?

  對于這種幾何命題的證明需要三大步驟:分析題設結論,畫出圖形寫出已知和求證,最后進行推理證明。這對于八年級學段的學生難度較大,為了突破難點,我決定設計以下三個階梯問題:

  (1)找出“性質1”的題設和結論,畫出的圖形,寫出已知和求證。

  (2)證明角和角相等有哪些方法?(學生可能會想到平行線的性質,全等三角形的性質)

  (3)通過折疊等腰三角形紙片,你認為本題用什么方法證明∠B=∠C,寫出證明過程。

  問題1的設計使得學生順利地將文字語言轉化為符號語言,幫助學生順利地寫出已知和求證;

  問題2提供給學生了解題思路,引導學生用舊的知識解決新的問題,體現了數學的轉化思想。找到新知識的生長點,就是三角形的全等。

  問題3的設計目的:因為輔助線的添加是本題中的又一難點,因此讓學生對折等腰三角形紙片,使兩腰重合,使學生在形成感性認識的同時,意識到要證明∠B=∠C,關鍵是將∠B和∠C放在兩三角形中去,構造全等三角形,老師再及時設問:你認為可以通過什么方法可以將∠B和∠C放在兩個三角形中去呢?再次讓學生思考,由于對知識的發生,發展有了充分的了解,學生探討以后可能會得出以下三種方法:

 。1)作頂角∠BAC的平分線,

 。2)作底邊BC的中線,

  (3)作底邊BC的高。以作頂角平分線為例,讓一生板演,其他學生在練習本上寫出完整的證明過程。以達到規范學生的解題步驟的目的。其他兩種證法,讓學生課下證明。這樣,學生就證明了性質1,同時由于△BAD≌△CAD,也很容易得出等腰三角形的頂角平分線平分底邊,并垂直于底邊。用類似的方法還可以證明等腰三角形底邊的中線平分頂角且垂直于底邊,等腰三角形底邊上的高平分頂角且平分底邊,這也就證明了性質2。

 。ㄔO計意圖:教師精心設計問題串引導學生通過動手,觀察,猜想,歸納,猜測出等腰三角形的性質,發展了學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同時也讓學生明確,結論的正確性需要通過演繹推理加以證明。這樣把對性質的證明作為探索活動的自然延續和必要發展,使學生感受到合情推理與演繹推理是相輔相成的兩種形式,同時感受到探索證明同一個問題的不同思路和方法,發展了學生思維的廣闊性和靈活性。)

 。4)你能用符號語言表示性質1和性質2嗎?

 。ㄔO計意圖:把文字語言轉換為符號語言,讓學生建立符號意識,這有助于學生理解符號的使用是數學表達和進行數學思考的重要形式!

  4、性質的應用:

  例一:在等腰△ABC中,AB=AC,∠A=50°,則∠B=_____,∠C=______

  變式練習題:

  1、在等腰中,∠A=50°,則∠B=___,∠C=___

  2、在等腰中,∠A=100°,則∠B=___,∠C=___

  設計意圖:此例題的重點是運用等腰三角形“等邊對等角”這一性質和三角形的內角和,突出頂角和底角的關系,如

  例一,學生就比較容易得出正確結果,對變式練習題(1)、(2)學生得出正確的結果就有困難,容易漏解,讓學生把變式題與例一進行比較兩題的條件,讓學生認識等腰三角形在沒有明確頂角和底角時,應分類討論:變式1(如圖)①當∠A=50°為頂角時,則∠B=65°,∠C=65°。②當∠A=50°為底角時,則∠B=50°,∠C=80°;或∠B=80°,∠C=50°。變式2①當∠A=100°為頂角時,則∠B=40°,∠C=40°。②當∠A=100°為底角時,則△ABC不存在。由此得出,等腰三角形中已知一個角可以求出另兩個角(頂角和底角的取值范圍:0°<頂角<180°,0°<底角<90°)。

  例二:在等腰△ABC中,AB=5,AC=6,則△ABC的周長=_______

  變式練習題:在等腰△ABC中,AB=5,AC=12,則△ABC的周長=______

  (設計意圖:此例題的重點是運用等腰三角形的定義,以及等腰三角形腰和底邊的關系,并強調在沒有明確腰和底邊時,應該分兩種情況討論。如例二,①當AB=5為腰時,則三邊為5,5,6;②當AB=5為底時,則三邊為6,6,5。變式練習題①:當AB=5為腰時,三邊為5,5,12;②當AB=5為底時,三邊為12,12,5。此時同學們就會毫不猶豫地得出三角形的周長,這時老師就可以提出質疑,讓同學們之間討論(學生容易忽視三角形三邊關系,看能否構成一個三角形)。

  例三、如圖,在△ABC中,AB=AC,點D在AC上,且BD=BC=AD,求△ABC各角的度數。

  (例3是課本例題,有一定難度,讓學生展開討論,老師參與討論,認真聽取學生分析,引導學生找出角之間的關系,利用方程的思想解決問題,并書寫出解答過程。本題運用了等腰三角形性質1,并體現了利用方程解決幾何問題的思想。)

  例四:

  在△ABC中,點D在BC上,給出4個條件:①AB=AC②∠BAD=∠DAC③AD⊥BC④BD=CD,以其中2個條件作題設,另外2個條件作結論,你能寫出一個正確的命題嗎?看誰寫得多。(分組討論搶答)

  5、鞏固提高

 。1)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與另一腰的夾角為30°,則這個等腰三角形頂角為度。

 。2)如圖,在△ABC中,AB=AC,D是BC邊上的中點,∠B=30。求∠1和∠ADC的度數。

  (3)課本本章數學活動三“等腰三角形中相等的線段”

  設計意圖:

 。1)題運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質1及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的畫法,由于題目沒有圖,要用到分類討論的數學思想,學生能正確畫出銳角和鈍角三角形兩種圖形就容易得出結果,也滲透了一題多解。

 。2)題同時運用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質1,性質2,還有三角形的內角和這三個知識點,培養學生對于知識的靈活運用,“討論”是本章的數學活動3“等腰三角形中相等的線段”。與等腰性質的證明思路類似,先通過等腰三角形的對稱性猜想距離是相等的,然后通過做輔助線構造全等三角形來進行嚴密的推理。更加說明了合情推理和演繹推理是相輔相成的。

  6、課堂小結:不僅僅說你收獲了什么,而是讓學生從知識上,思想方法上,以及輔助線的做法上等方面具體總結一下。然后教師結合學生的回答完善本節知識結構。學生對于自己的疑惑提出小組內交流,還沒解決則全班交流。

  7、布置作業:

  P55練習1、2、3題

  P56習題1、4、6,(選做7,8題)

《等腰三角形的性質》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等腰三角形的性質》是人教版教科書八年級上冊第13章第三節第1課時的教學內容。在此之前,學生們已經學習了等腰三角形的定義以及軸對稱,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動手操作能力。這些知識為本節課的學習等腰三角形的性質起到了鋪墊的作用。而本節課的知識為以后將為以后學習的四邊形及多邊形的相關知識奠定了基礎。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大綱和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我認真鉆研教材,特制定以下三個教學目標:

  1、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質

  2、知道等腰三角形的性質的推理過程

  3、會靈活運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質解決相關的數學問題

  三、說教學重、難點

  結合八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特征和現有的知識結構。我認為本節課的重點是等腰三角形的兩個性質即“等邊對等角”;“三線合一”。

  由于八年級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和理解運用能力還較弱,因此等腰三角形的性質的推理過程及會靈活運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質解決相關的數學問題是本節課的難點。

  四、說教法和學法

  本節課我采用的教法是啟發式教學法、動手操作法。

  學生的學法是:自主探究法、合作討論法。

  五、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我主要是根據“四步五環節”教學法從以下五個環節進行教學的。

  1、復習導入

  通過教師在黑板上畫一個三角形(任意取一個點為圓心,適當的長為半徑畫弧,在所畫的弧上任意取兩個點順次連接這三個點所得的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的方法能確定是所畫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這樣導入可以讓學生知道如何用尺規作圖做一個等腰三角形,并引導他們回憶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及腰、底邊、頂角、底角的概念。

  2、探究新知

  在同學們已經學習了軸對稱的基礎上通過對折剪紙觀察猜想得出等腰三角形的性質,這樣設計既能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了,又能更直觀的發現等腰三角形的三條性質即:對稱性、等邊對等角、三線合一。在此基礎上教師在引導學生寫出推理過程,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3、理解與運用

  為了讓學生熟練的掌握等腰三角形的三個性質,我設計了一道相關證明題,讓學生先自主探究不會的同學請教會做的給其講解進行兵練兵,再找一名學生將解題過程板術黑板上,教師進行點評,以提高學生書寫完整、簡潔的解題過程的能力。

  4、強化鞏固

  在這一教學環節中我設計了2道求角度的問題,讓學生通過由易到難的探究過程將所學的知識進一步升華,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

  5、小結

  設計三個問題讓學生通過思考討論回答出來,從而把本節課的知識系統化。以提高學生的總結概括能力。

  本節課我采用觀察法和動手操作法導入新課充分的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順利完成的預定的教學任務,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等腰三角形的性質》說課稿(通用3篇) 相關內容:
  • 等腰三角形的性質

    知識結構 重點與難點分析: 本節內容的重點是及其推論。等腰三角形兩底角相等(等邊對等角)是證明同一三角形中兩角相等的重要依據;而在推論中提到的等腰三角形底邊上的高、中線及頂角平分線三線合一這條重要性質也是證明兩線段相等,兩...

  • 等腰三角形的性質

    知識結構 重點與難點分析: 本節內容的重點是及其推論。等腰三角形兩底角相等(等邊對等角)是證明同一三角形中兩角相等的重要依據;而在推論中提到的等腰三角形底邊上的高、中線及頂角平分線三線合一這條重要性質也是證明兩線段相等,兩...

  • 等腰三角形的性質

    知識結構 重點與難點分析: 本節內容的重點是及其推論。等腰三角形兩底角相等(等邊對等角)是證明同一三角形中兩角相等的重要依據;而在推論中提到的等腰三角形底邊上的高、中線及頂角平分線三線合一這條重要性質也是證明兩線段相等,兩...

  • 等腰三角形的性質

    知識結構 重點與難點分析: 本節內容的重點是及其推論。等腰三角形兩底角相等(等邊對等角)是證明同一三角形中兩角相等的重要依據;而在推論中提到的等腰三角形底邊上的高、中線及頂角平分線三線合一這條重要性質也是證明兩線段相等,兩...

  • 數學教案-等腰三角形的性質

    等腰三角形的性質 幾何第二冊第三章,3.12第2——4頁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1、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兩底角相等,底邊上的高、中線及頂角平分線三線合一的性質,并能運用它們進行有關的論證和計算。...

  • 第二冊等腰三角形的性質

    等腰三角形的性質 幾何第二冊第三章,3.12第2——4頁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1、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兩底角相等,底邊上的高、中線及頂角平分線三線合一的性質,并能運用它們進行有關的論證和計算。...

  • 等腰三角形的性質 —— 初中數學第二冊教案

    等腰三角形的性質 幾何第二冊第三章,3.12第2——4頁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1、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兩底角相等,底邊上的高、中線及頂角平分線三線合一的性質,并能運用它們進行有關的論證和計算。...

  • 等腰三角形說課稿范文(精選4篇)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質》是“華東師大版八年級數學(上)”第十三章第三節第一課時的內容。本節先課利用軸對稱的知識來探索發現等腰三角形的有關性質,然后利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識證明這些性質。...

  • 14.3等腰三角形(精選16篇)

    §14.3.1.1 (二)教學目標1、理解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及推論2、能利用其性質與判定證明線段或角的相等關系.教學重點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及推論的運用教學難點正確區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能夠利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證明線...

  • 分割等腰三角形的說課稿模板(通用2篇)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內容的地位和作用《分割等腰三角形》是新教材第十四章《三角形》之后的探究課,我根據本校班級學生基礎知識掌握良好、認知能力良好但是思維品質缺乏、尖子生鳳毛麟角等實際情況下,降低要求設計的一節課,三角形...

  • 等腰三角形(精選13篇)

    §14.3.1.1 (二)教學目標1、理解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及推論2、能利用其性質與判定證明線段或角的相等關系.教學重點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及推論的運用教學難點正確區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能夠利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證明線...

  • 14.3.1.1 等腰三角形(精選15篇)

    14.3 課時安排4課時從容說課前面兩節中,通過對生活中的軸對稱現象的認識,進一步對軸對稱的性質作了研究,還探討了軸對稱變換,能夠作出一些簡單的平面圖形關于一條直線的對稱圖形,所以學生對這些結論已經有所了解.本節在我們已學過的知...

  • 14.3等腰三角形(通用14篇)

    §14.3.1.1 (二)教學目標1、理解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及推論2、能利用其性質與判定證明線段或角的相等關系.教學重點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及推論的運用教學難點正確區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能夠利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證明線...

  • 等腰三角形(通用13篇)

    14.3 課時安排4課時從容說課前面兩節中,通過對生活中的軸對稱現象的認識,進一步對軸對稱的性質作了研究,還探討了軸對稱變換,能夠作出一些簡單的平面圖形關于一條直線的對稱圖形,所以學生對這些結論已經有所了解.本節在我們已學過的知...

  • 14.3.1.1 等腰三角形(通用12篇)

    §14.3.1.1 (二)教學目標1、理解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及推論2、能利用其性質與判定證明線段或角的相等關系.教學重點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及推論的運用教學難點正確區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能夠利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證明線...

  • 說課稿
主站蜘蛛池模板: 91视频进入 | 亚洲欧美综合在线观看 | 玩护士睡老师勾搭女下属 | 人妻系列,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中文字幕欧美 | 亚洲熟妇无码八V在线播放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久久臀 久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性色AV | 成人私人免费影院168 | 亚洲成a人片77777潘金莲 | 高清国产精品人妻一区二区 | 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国产 | 合之合合综合久 | 亚洲欧美日本久久综合网站 | 久久亚洲专区 | 亚洲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亚洲欧美精品综合精品 | 人人干人人爱人人爱 | 视频在线 | 欧美性生活在线观看 | 欧美亚洲国语精品一区二区 | 精品在线观看国产 | 2019国产a全部视频 | 国产一级片内射视频 | 中文字幕人妻无码视频 | 欧美黄色a级| 麻豆国产原创视频在线播放 |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美女 | 黑人巨大两根一起挤进 | 亚洲三区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免费av国片精品草莓男男 | 欧美人与性动交CCOO | 九九热99视频 | 麻豆短视频免费 | 酒色成人 | 成人AAA片一区国产精品 | 91在线超碰| 性久久久 | 欧美国产日本在线 | 色吊丝AV中文字幕 | chinese熟女熟妇m1f |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久久 | 欧美日韩视频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