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數學教案 > 數學教案(通用13篇)

數學教案

發布時間:2023-07-24

數學教案(通用13篇)

數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欣賞生活中的圖案,靈活運用平移、對稱和旋轉的方法在方格上設計圖案。

  教學重難點:能用語言描述自己設計圖案的過程。

  活動過程:

  活動一:創設情景,解決問題

  在生活中有各種美麗的圖案,選擇一部分有意義的圖案供學生欣賞,對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認識數學的美是很有幫助的。本活動的特點不僅要讓學生欣賞圖案,還要求學生能制作美麗的圖案,后者是重點。

  (1)欣賞美麗的圖案。教師可以展示教材中的圖案(也可以選擇一些其他的圖案),讓學生議一議這些圖案是如何得到的。可以在黑板上與學生共同畫一個圖案。

  (2)制作美麗的圖案。在制作時,先把制作的要求交待清楚,為了防止圖形的變形,也可以讓學生把旋轉的中心點用圖釘固定下來,然后邊旋轉邊描繪。如果學生有興趣,還可以讓學生自己任意剪一個簡單的圖形,隨后再進行描繪。

  活動二:實踐練習

  在學生獨立完成的基礎上,進行全班的交流,老師進行指導。

  第1、2、3題

  本練習的三道題目都是操作題,教材中的要求是畫一畫,但在實際教學中,盡可能先讓學生在方格紙上擺一擺,只有學生十分熟悉了擺的過程,才有可能畫得好圖形的變換。

  教材中呈現的材料僅為課堂教學活動提供了一些素材,教師在組織活動時,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安排一些類似的內容,以供學生開展活動。

  學生在具體的操作中,提倡學生邊操作邊自語(說一說圖形變化后的情況),這樣,可以把每一個操作的動作都與規范的數學語言結合起來。

  第4題

  有了前面幾道題的操作經驗,學生頭腦中可以初步建立起圖形變換的表象圖案。因此,開展本題的活動可以采用先想象,后操作的程序,即先讓學生說一說某一圖形是如何變換的,然后用操作的方法來驗證自己的想象是否正確。

  第5題

  在開展設計時,可以充分地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想象能力進行設計,然后由每一個學生在小組(或全班)進行交流。交流的重點要說說圖形是如何進行平移或旋轉的。

  第6題

  對學有余力,又十分喜歡設計的學生安排的內容,不作全班學生的要求,也不作測試。

  在電腦中進行,開始時圖案可以簡單一些,然后逐步出示復雜的圖案。對于設計的內容可以根據學生喜愛的程度進行選擇,如有的學生喜歡選擇自己的名字,也有些學生喜歡一些特殊的圖形等,教師不要作過多的干涉。對學生設計后的作品,盡可能創造條件進行交流,并讓他們說說設計的思想與設計的過程。

數學教案 篇2

  教學分析:

  注意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結合生活實際為學生創設新穎、生動、富有情趣的生活情境,讓學生在現實情景中學習數學,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與設計圖案,使學生進一步熟悉已學過的對稱、平移、旋轉等現象。

  2.欣賞美麗的對稱圖形,并能自己設計圖案。

  3.學生感受圖形的美,進而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審美意識。

  重點難點:

  1.能利用對稱、平移、旋轉等方法繪制精美的圖案。

  2.感受圖形的內在美,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教學方法:

  自主探究 和合作交流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利用課件顯示課本第7頁四幅美麗的圖案,配音樂,讓學生欣賞。

  二、學習新課

  (一)圖案欣賞

  1.伴著動聽的音樂,我們欣賞了這四幅美麗的圖案,你有什么感受?

  2.讓學生盡情發表自己的感受。

  三、鞏固練習

  (一)反饋練習

  1.這個圖案我們應該怎樣畫?

  2.仔細觀察這幾個圖案是由哪個圖形經過什么變換得到的?

  (二)拓展練習

  四、全課總結

  對稱、平移和旋轉知識廣泛地應用于平面、立體的建筑藝術和幾何圖像上,而且還涉及到其它領域,希望同學們平時注意觀察,都成為杰出的設計師。

  五、布置作業

  欣賞

  盡情發表自己的感受。

  (二)說一說

  1.上面每幅圖的圖案是由哪個圖形平移或旋轉得到的?

  2.上面哪幅圖是對稱的?先觀察討論,再進行交流。

  完成第8頁3題。

  1.分別利用對稱、平移和旋轉創作一個圖案。

  2.交流并欣賞。說一說好在哪里?

  教材第9頁第5題。

  學生感受圖形的美,進而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審美意識。

  板書設計:

  欣賞和設計

  圖案1 圖案2

  圖案3 圖案4

  對稱、平移和旋轉知識有廣泛的應用。

數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結合欣賞與繪制圖案的過程,讓學生體會平移、旋轉和對稱在圖案中的應用。

  2、通過參與收集、設計圖案的活動,使學生感受圖案的美,從而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

  讓學生體會平移、旋轉和對稱在圖案中的應用。

  教學難點

  通過參與收集、設計圖案的活動,使學生感受圖案的美,從而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

  教具準備

  直尺、彩筆、課文放大圖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在我們的生活中,時常會看到一些美麗的圖案,不知道同學們有沒有注意觀察圖案的特征?

  如:某商品的商標圖案,三星級酒店的標志等。

  通過學生觀察發現:

  (1)圖案的特征:每個圖案都是由幾個相同的圖形組合成的。

  (2)圖案的制作:只有畫圖案中的一個圖形,然后把這個圖形進行復制(或重復印制)。

  這時,學生的回答可能不會說出圖案經過平移或旋轉得出,但是只要說的有道理,教師都應該給以鼓勵。

  二、揭示課題

  1、這些美麗的圖案看起來很復雜,其實是由很簡單的圖形構成的。那么,這些圖案是怎么制作成的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個新的知識。

  2、板書課題:欣賞與設計。

  三、講授新課

  1、出示課文的第一個紫荊花圖案。

  (1)欣賞:這個圖案漂亮嗎?它有什么特征?(漂亮,它是有5片相同的“花瓣”圖案構成的。

  想知道它是如何得到的嗎?

  (2)制作過程:先出示1個“花瓣”;然后加一個“花瓣”在第1個的位置,通過旋轉到第2個位置上;依次類推得到第3、4、5個“花瓣”。

  (3)提出問題:觀察整個圖案,想一想,它是怎樣得到的?(引導學生結合剛才的演示過程進行分析。)

  學生不難得出是由其中的一個圖形經過旋轉得到的。

  2、出示“奧運標志”的五環圖。

  (1)觀察圖案,找出圖案的特征。

  (2)想一想:是哪個圖形經過怎樣運動得到的?

  3、出示課本上下面的兩幅圖案。

  提出問題:觀察這兩幅圖案,想一想每幅圖的圖案是哪個圖形平移或旋轉得到的?

  學生:第一幅圖案是由其中的一個風箏平移得到的,第二幅圖案是由其中的一枝花經過旋轉得到的。

  4、找出對稱圖形。

  (1)打開課本,觀察4幅圖案;

  (2)說一說每幅圖案是由哪個圖形平移或旋轉得到的?并把這個圖形涂上顏色。(學生動手涂顏色)

  (3)展示學生作品。

  (4)提出問題:上面哪幅圖案是對稱的?(第2、3、4幅圖案都是對稱的)

  四、課堂活動

  1、畫一畫。

  (1)課本第24頁的“畫出下面圖形的對稱圖形”。

  (2)第24頁的“繼續畫下去”。

  2、展示作品。

  選取由代表性的作品進行展示,教師并加以評點。

  五、鞏固練習

  1、課本第25頁“練一練”中的第1、2題。

  2、實踐活動。

  3、課本第26頁“做一做”。

  六、作業設計

  1、畫出下圖的對稱圖形。

  2、在方格紙上畫一個自己喜歡的圖形,然后通過平移、旋轉或對稱繪制一幅圖案。

  七、板書設計

  欣賞與設計

  1、出示課文的第一個紫荊花圖案。

  2、出示“奧運標志”的五環圖。

  教學后記

數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理解和掌握約分的方法.

  2.掌握最簡分數的概念.

  教學重點

  掌握約分的方法.

  教學難點

  訓練學生很快看出分子、分母的公約數,并能夠準確判斷約分的結果是不是互質數.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1.口算.

  135÷5 52÷13 33÷3 56÷7 99÷3

  45÷9 66÷11 24÷8 36÷12 125÷5

  2.投影出示下列各題,學生自由回答.

  (1)說出能被2、3、5整除的數有哪些特征?

  (2)說出下面每組兩個數的公約數.

  18和 24 12和 30 9和 72

  (3)指出下面哪兩個數是互質數.

  3和8 12和8 5和2 7和4

  (4)在括號里填上適當的數,并說出你的根據.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學例1.

  例1.把 化簡.

  1.啟發學生思考化簡的實際含義.

  教師提問:看到例題1這個題目,你想做些什么呢?

  學生回答:把分數的分子分母都變小.根據分數的基本性質能把 化成分子、分母都比較小的分數.

  2.分組討論:結合分數的基本性質,怎樣將 化簡?

  (1)分母24、分子18有公約數2,先用公約數2去除分子、分母

  (板書: )

  (2)9和12還有公約數3

  (板書: )

  教師明確:分子和分母是互質數就不能再化簡了,這種過程叫約分.

  3.引導學生總結歸納出約分的意義.

  板書:

  4.揭示最簡分數的概念.

  5.反饋練習.

  指出下面哪些分數是最簡分數.

  (二)教學例2.

  例2.把 約分.

  1.學生獨立解答,集體訂正.

  2.師生共同小結:在約分時要把分子、分母的公約數記在腦子里,直接口算,通常要

  除到得出最簡分數為止.如果一下能看出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約數,直接用它們的最大公約數一次約分比較簡便.

  3.反饋練習.

  把下面的分數約分.

  三、全課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談談你學到了哪些新知識?

  四、隨堂練習.

  1.回答.

  (1)判斷下面哪些分數是最簡分數,并說出為什么?

  (2)觀察下面每個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哪些有公約數2?哪些有公約數5?哪些有公

  約數3?

  2.下面哪些分數沒有約成最簡分數?

  五、布置作業.

  把下面各分數約分.

  六、板書設計

數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初步了解統計的意義,會用正字法法收集和整理數據。

  2、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1個格子表示兩個單位)和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

  3、通過身邊有趣事例的的調查活動,激發學習的興趣,培養學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

  教學重點:

  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初步了解統計的意義,會用正字法收集和整理數據;認識條形統計圖(1個格子表示兩個單位)和統計表。

  教學難點:

  認識條形統計圖(1個格子表示兩個單位)和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問題。

  教學方法:

  討論法、觀察法、情景法、分小組合作學習法

  教具準備

  操行統計表、水彩筆

  教學過程:

  一、設情景問題置疑,引入新課。

  師:同學們,六一兒童節就要來了,我們班上要出兩個節目,大家覺得我們可以出什么呢?

  生:唱歌、跳舞、繪畫、走時裝步。

  師:不錯,合唱、舞蹈、小品、樂器我們可以考慮一下,我們可以從這四類節目中選出兩個,我們怎么決定出哪兩個節目呢?這就要用到我們一年級時所學的統計知識。老師想讓大家投票來決定,下面老師請每組討論出兩個節目,等會投票。板書課題:“統計”

  二、探究新知(隨時注意給表現突出的大組或個人加五星和紅旗)

  1、收集數據的過程

  師:我們要知道哪兩個節目的票數第一步就需要我們來收集數據。

  板書“收集數據”

  師:小組討論收集數據的方法。(教師行間巡視,對方法收集好的小組和合作愉快的小組加五星)

  師:下面請各小組匯報交流各種方法,并說說本小組認為最簡單的記錄方法,談談為什么?

  師:老師今天給大家帶來一個新的方法正字法,下面組長就把討論結果在黑板上按“正”字的書寫順序畫一筆畫。(學生按大組順序上臺投票配上音樂伴奏曲)

  2、整理數據的過程

  師:請大家整理好每種節目的票數,再填到統計表中,我們數“正”字筆畫的過程,就是我們整理數據的過程。(板書“整理數據”)

  師:為了能夠使每種節目的數目更直觀的表示出來,讓我們來共同制作統計圖。(小組討論匯報交流,老師根據學生的匯報在條形統計圖下板書節目種類。)師:0是起點,如果1格表示1票,則數軸上依次應標的數字是1、2、3糟了,合唱的票數最多有8票,只有5格,不夠涂該怎么辦呢?

  師:下面請小組一起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法

  生:(匯報交流結果)一個格子不表示1票,而把它表示成兩票剛好用4個半格子

  師:大家覺得他的方法可行嗎?沒錯,我們可以用一個格子表示2票。請大家分別在條形統計圖上用這種方法表示出每種節目的票數。老師想請一位同學到黑板上來畫一畫。

  師:一個格子表示幾票要根據統計表中數量最多的項目和每豎行總共的格子數來確定。

  3、描述、分析的過程

  師:從黑板上的統計表和統計圖中你看出了些什么?知道了什么,明白了什么?生:的票最多?的票最少?最多的比最少的多幾票?知道了條形統計圖中一個格子不但可以表示1個人或物,還可以根據具體的情況表示2個或3個甚至更多個人或物。

  師:剛才大家的回答就是我們對統計表描述分析的過程(板書“描述、分析”)

  三、聯系生活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要用到我們的統計知識,比如跟跟媽媽一起去超市購物回來,我們可以統計買的什么種類的商品最多;老師在班上要統計哪一組的五角星最多,哪一組的表現最優秀等等。回家后大家繼續找一找能夠用到統計的例子,下節課我們一起來說一說。

  四、描述分析

  這個案例能貼近學生生活,從學生感興趣的事例中選取素材進行教學。案例中,教師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從熟悉有趣的“慶六一”開聯歡會出節目出發。由于學生喜歡的節目很多,可是出2個節目,產生進行統計活動的需要,必須從同學們喜歡的節目中選取最多人喜歡的2個節目。只有通過統計才能確定出哪2個節目。讓學生經歷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過程,逐步體會統計的必要性。在這樣一個良好的情境中,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索、合作、交流,課堂成了學生創造靈感的空間。

數學教案 篇6

  [核心必知]

  1.預習教材,問題導入

  根據以下提綱,預習教材P2~P5,回答下列問題.

  (1)對于一般的二元一次方程組a1x+b1y=c1,①a2x+b2y=c2,②其中a1b2-a2b1≠0,如何寫出它的求解步驟?

  提示:分五步完成:

  第一步,①×b2-②×b1,得(a1b2-a2b1)x=b2c1-b1c2,③

  第二步,解③,得x=b2c1-b1c2a1b2-a2b1.

  第三步,②×a1-①×a2,得(a1b2-a2b1)y=a1c2-a2c1,④

  第四步,解④,得y=a1c2-a2c1a1b2-a2b1.

  第五步,得到方程組的解為x=b2c1-b1c2a1b2-a2b1,y=a1c2-a2c1a1b2-a2b1.

  (2)在數學中算法通常指什么?

  提示:在數學中,算法通常是指按照一定規則解決某一類問題的明確和有限的步驟.

  2.歸納總結,核心必記

  (1)算法的概念

  12世紀的算法指的.是用阿拉伯數字進行算術運算的過程續表

  數學中的算法通常是指按照一定規則解決某一類問題的明確和有限的步驟

  現代算法通常可以編成計算機程序,讓計算機執行并解決問題

  (2)設計算法的目的

  計算機解決任何問題都要依賴于算法.只有將解決問題的過程分解為若干個明確的步驟,即算法,并用計算機能夠接受的“語言”準確地描述出來,計算機才能夠解決問題.

  [問題思考]

  (1)求解某一個問題的算法是否是的?

  提示:不是.

  (2)任何問題都可以設計算法解決嗎?

  提示:不一定.

數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鼓勵幼兒在動手操作的活動中,比較發現物體排列的傳遞性、可逆性,并進行大膽自主的排序活動。

  2、活動中增強幼兒對排序操作活動的興趣,逐步發展幼兒的思維、觀察、比較和初步的判斷推理能力。

  3、幼兒發現生活中的規律有很多,體驗到學習思維的樂趣。

  活動重難點:

  1、重點:鼓勵幼兒在動手操作的活動中,比較發現物體排列的傳遞性、可逆性,并進行大膽自主的排序活動。

  2、難點:引導幼兒發現排序規律,并學習排序。

  活動準備:

  課件、圓形、三角形若干、吸管節若干。

  活動過程:

  一、導入,師幼聽音樂,做拍手、拍腳動作,引出主題。師:小朋友,請你聽音樂跟隨老師來做動作好嗎?請小朋友記住自己做過的動作。

  提問:剛才咱們做了什么動作?拍了幾次手?拍了幾次腳?我們做的動作有什么規律?(邊說邊展示教具)再往后要怎么排?

  小結:看來不同物體排在一起,可以按一定的規律來排,只要看懂了前面的規律,大家就知道后面接著應該排什么了。咱們按照這個規律再來試試看(再次放音樂,讓幼兒根據規律動手)

  二、幼兒自主探索物體簡單的排序規律,教師觀察找出幼兒有規律的排序方法

  1、幼兒分組操作。

  桌上有些圖形寶寶!(出示三角形,圓形圖形卡)你們看,它們是……(請幼兒回答、)請你來給他們有規律的排排隊。試一試,有幾種不同的排法?待會老師要請第一組和第二組的小朋友比比賽,看看哪一組的排法更多。

  2、交流不同的排序方法。

  提問:你是按照什么來排的?誰還有不同的排法?針對幼兒的疑惑進行討論。(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在黑板上記錄。)宣布第一局結果。

  小結:這種按照規律重復出現的現象叫做按規律排序。

  三、引導幼兒按顏色和形狀等規律排序。(串彩鏈)師:我們還有很多的東西可以用來排隊,現在桌上有很多圓筒。老師想讓大家一起幫忙用它們來做彩鏈,小朋友們想做嗎?下面,請小朋友用桌子上的東西來自己做喜歡的彩鏈!一定要記住按規律來做,我們來看看哪位小朋友能做出與眾不同的規律!(教師巡回指導)

  四、教師小結,并鼓勵幼兒在生活中發現規律。師:好了,今天小朋友都表現得很棒、老師希望,下課以后,小朋友可以在生活中找到更多的規律!

數學教案 篇8

  教材分析:由于整十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是在數的組成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所以,教材先安排了數的組成的復習。這一方面是為了鞏固數的組成,另一方面又為學習口算和筆算做準備。然后,教材結合實物圖進行40+5和45-5的教學,使學生明確40+5就是把4個十和5個一合起來,45-5就是從4個十和5個一中去掉5個一。這樣學生就容易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算法。然后讓學生“想一想”,5+40怎么算。這是一種變式練習。在“做一做”中,第1題是讓學生擺小棒后再列式計算,讓學生進一步熟悉整十數加一位數和相應減法的方法。第2題是先練習加法后練習減法。

  學情分析:本節課是在學生掌握100以內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的減法的運算過程時,是從數的組成角度去理解這些簡單的加減口算,可以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數的認識,鞏固100以內數的組成,同時也為后面正式100以內加、減法的口算和筆算做準備。教材通過看圖解決問題列出兩道加法算式和兩道減法算式,并說出各部分的名稱和想法,最后通過練習鞏固算法。

  教學目標:

  1.掌握整十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的計算方法.

  2.能準確地計算出整十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

  教學重點:使學生掌握整十數加一位數和相應減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根據100以內的.組成知識幫助學生理解算理,并能準確計算.

  教具準備:

  課件、小棒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填空:

  (1)40里面有個十

  (2)45里面有個十和個一,4個十和5個一是

  (3)38里面有個十和個一,3個十和8個一是

  2.課件出示口算題:

  ①6+3=②5+8=

  ③9-4=④15-7=

  ⑤8+9=⑥15-6=

  ⑦14-6=⑧4+6=

  二、探究新知

  1.激勵導入:

  剛才大家口算20以內的加減法非常熟練。這節課我們學習比20大的數字的加減法計算,你有信心學好嗎?

  2.教學例9.設計情境

  一天,小明與媽媽去超市里買酸奶。媽媽原本打算買30瓶,就在付錢時,小明又在貨架上拿了2瓶,這樣以來媽媽一共要付多少瓶酸奶的錢?要解決此題,怎樣列式計算?

  生答師板書:30+2=

  (1)用小棒擺一擺.

  請同學們先擺出30根小棒,代表30瓶酸奶,你們怎么都白了3捆小棒呢?(3捆就代表3個十,師板書:3個十)

  再擺出2根小棒代表2瓶酸奶。(2根小棒代表2個一,師板書:2個一)

  請同學們把兩部分合到一起,想一想算一算,一共有多少根小棒?誰能把自己的想法給大家說一說。

  看小精靈是怎么想的?和我們的想法一樣嗎?(30是3個十,2是2個一,3個十和2個一合起來是32,所以30+2=32)

  (2)如果媽媽買的是60瓶,小明又拿了3瓶,他們一共要付幾瓶的錢呢?怎樣列式計算呢?

  生答師板書:60+3=

  30+2大家會計算,60+3你會計算嗎?自己先說一說算法。誰想把自己的想法說給大家聽。

  (3)反饋練習:

  先說算法再說出結果.

  30+4=20+8=50+2=

  3.如果媽媽原本買了32瓶奶,付錢時發現錢

  不夠,讓小明退回2瓶,她應該付幾瓶的錢?怎樣列式計算?

  生答師板書:32-2

  (1)請同學們用小棒擺一擺,試著算出32-2=?

  誰想給大家說一說自己是怎么想的?

  看小精靈和大家的想法一樣嗎?(32是3個十和2個一,減去2就是去掉2個一,還剩3個十,也就是30.所以32-2=30.)

  (2)若媽媽本來買了63瓶,付錢時退回了3瓶,應該付幾瓶的錢?怎樣列式計算?(63-3)

  請自己先算一算,并你的計算方法說給同桌聽。

  (3)反饋練習:

  先說想法再說得數:56-6=98-8=74-4=

  4.引導學生思考

  2+30=□,應該怎樣計算?

  如果學生有困難,可以引導學生用小棒擺一擺,使學生明白算理,2+30表示2個一和3個十合起來,得32.與例9:

  “30+2”只是加數的位置不同,但算法相同.

  (2)反饋練習:

  3+60,9+807+205+40,先說算再說得數.

  自己在練習本上編幾道同類幾十加幾的口算題,再顛倒位置口算.算完讓學生思考,看學生能發現了什么?(兩個數顛倒位置相加,但計算結果相同.)

  5.全課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的加法有什么共同點?(都是整十數加一位數,或兩位數減一位數),師:我們今天這節課學習的就是兩位數加一位數以及相應的減法。板書課題。結合上面例題的計算說說怎樣計算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的減法。

  三、鞏固練習

  1.課本上做一做習題,看圖寫算式:

  2.34里面有個十和個一.

  3個十和5個一是.

  3.比比誰算得有對又快.

  70+8=40+4=75-5=

  83-3=90+8=30+7=

  4+70=67-7=80+6=

  4.列式計算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A、停車場停了50輛自行車,又推來了9輛,

  一共有多少輛?

  B、花房里有36盆花,搬走了6盆,還剩多少盆?

  C、有40個學生,3個老師。每人一瓶礦泉水,帶40瓶夠嗎?

  D、小明剪了50顆星,小東剪了7顆星,學前班共有54個學生,他們剪得星星夠每人一顆嗎?

  5.提出問題并列式解答。

  松鼠哥哥摘了20個松果。松鼠弟弟摘了8個。請提出一個用加法計算的問題并列式解答。

  四、全課總結

  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怎樣計算?

  教學反思:本課設計目的是使學生學習使學生經歷兩位數、減一位數口算方法的探索過程,能比較熟練的進行口算、了解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培養學生用數的觀念看周圍的事物的意識,培養語言表達能力。從整節課學生表現情況和課堂練習反饋來看,學生對本部分知識知識掌握較好,學習積極并具有熱情,就實效性講很令人滿意。

數學教案 篇9

  教學要求:

  1、使學生理解除數是小數的除法的計算方法,初步學會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計算方法,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培養學生應用已經學過的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初步認識轉化的思想和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

  1、口算下面各題。

  3.286.337.555.64

  0.3280.6330.7550.564

  提問:商的小數點位置是怎樣確定的?

  指出:小數除以整數,按整數除法算,商的小數點要和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

  2、提問:

  (1)除數擴大了10倍,要使商不變,被除數應該怎樣?除數擴大了100倍呢?

  (2)把13.8、4.67、0.725的小數點去掉,和原來的數相比,各擴大了多少倍?

  (3)把5.344擴大10倍,小數點應該向哪邊移幾位?要擴大1000倍呢?

  3、引入新課。

  我們已經知道,被除數和除數擴大相同的倍數,商不變。(板書:被除數和除數擴大相同的倍數)而且也知道,把小數點向右移動一位、兩位、三位。.。.。.原來的數就擴大10倍、100倍、1000倍。.。.。.今天就要應用這兩方面的知識來繼續學習小數除法。

  二、教學新課

  1、出示例4。

  學生讀題。

  提問:求平均每小時織多少米要怎樣算?(板書算式)

  提問:這道除法計算題和上節課學習的除法計算題,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板書課題)

  先啟發學生思考:我們已經學會了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這道題的除數是小數,能不能依據過去的知識,把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轉化成除數是整數的除法來計算呢?讓學生先作討論,并在全班交流。

  現在再來說一說:怎樣才能使除數變成整數?(把除數擴大10倍,要使商不變,也就是要得出原來的商,被除數應該怎樣?(被除數也應該擴大10倍)教師在豎式中作出示范。結合說明:要把除數7.5擴大10倍,就是把除數的小數點向右移動一位,除數就變成整數了。為了簡便,只要把除數7.5的小數點劃去。除數擴大了10倍,要使商變,被除數47.85也要擴大10倍,只要把原來的小數點劃去,向右移一位重新點上小數點,使被除數變成478.5。

  追問:怎樣把剛才的題轉化成除數是整數的除法的?這樣做的根據是什么?

  評析:這里的例題教學先引出轉化成除數是整數的除法這一問題,啟發學生依據舊知萌生相除方法的動機,再讓學生在討論中明確怎樣轉化,弄清轉化的依據,這就不僅讓學生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且使學生明確算理,增強應用舊知解決新問題的能力,初步認識轉化的思想。]

  提問:這題轉化后,現在變成多少除以多少了?這樣的題在會計算了嗎?讓學生把這道題做完后,教師檢查學生在計算時,要注意說明商的小數點要和轉化后的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

  提問: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要轉化成怎樣的除法再計算?是怎樣轉化的?把被除數和除數擴大相同的倍數,只要把小數點怎樣移動?(在前面板書后接著板書:吟小數點同時向右移動)如果被除數不是47.85,而是4.785,除數仍是7.5(板書:

  7.5)4.785)怎樣把它們轉化成除數是整數的除法?如果被除數是47.85,除數是0.75呢?(板書:0.75)47.85一)提問:你認為計算除數是小數的除法,關鍵是什么?(小數點的處理)怎樣移動小數點后再計算?

  2、進行轉化的專項訓練。

  (1)做練一練中的第1題。

  (2)小結:把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轉化成除數是整數的除法的方法是:第一步,把除數中的小數點劃去,使它變成整數;第二步,看除數擴大了多少倍,就把被除數也擴大同樣的倍數,只要把被除數的小數點向右移動若干位。這樣,就可以按照除數是整數的除法進行計算了。

  三、鞏固練習

  1、試做練一練中的第2題。

  學生練習時,教師注意學生在轉化時被除數和除數是否擴大相同的倍數,豎式中沒有用的o是否劃去。評講時,再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把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轉化成除數是整數的除法的。

  2、讓學生將練習十的第2題、第4題做在課堂作業本上。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學習了什么內容?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要怎樣算?這樣算的根據是什么?你認為計算過程中的關鍵是什么?

  五、家庭作業

  練習十第3題。

數學教案 篇10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現實情境中初步認識負數,了解負數的作用,感受運用負數的需要和方便。

  2.使學生知道正數和負數的讀法和寫法,知道0既不是正數,又不是負數。正數都大于0,負數都小于0。

  3.使學生體驗數學和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能力。

  教學重點:

  初步認識正數和負數以及讀法和寫法。

  教學難點:

  理解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教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溫度計、練習紙、卡片等。

  教學過程:

  一、游戲導入(感受生活中的相反現象)

  1、游戲:我們來玩個游戲輕松一下,游戲叫做《我反我反我反反反》。游戲規則:老師說一句話,請你說出與它相反意思的話。

  ①向上看(向下看)②向前走200米(向后走200米)③電梯上升15層(下降15層)。

  2、下面我們來難度大些的,看誰反應最快。

  ①我在銀行存入了500元(取出了500元)。②知識競賽中,五(1)班得了20分(扣了20分)。

  ③10月份,學校小賣部賺了500元。(虧了500元)。④零上10攝式度(零下10攝式度)。

  3、談話:周老師的一位朋友喜歡旅游, 11月下旬,他又打算去幾個旅游城市走一走。我呢,特意幫他留意了一下這幾個地方在未來某天的最低氣溫,以便做好出門前衣物的準備。下面就請大家一起和我走進天氣預報。(天氣預報片頭)

  二、教學例1

  1、認識溫度計,理解用正負數來表示零上和零下的溫度。

  課件出示地圖:點擊南京出示溫度計和南京的圖片。首先來看一下南京的氣溫。

  這里有個溫度計。我們先來認識溫度計,請大家仔細觀察:這樣的一小格表示多少攝式度呢?5小格呢?10小格呢?

  B、現在你能看出南京是多少攝式度嗎? (是0℃。)你是怎么知道的?(那里有個0,表示0攝式度)。

  (2)上海的氣溫:上海的最低氣溫是多少攝式度呢?(在溫度計上撥一撥)撥的時候是怎樣想的呢?(在零刻度線以上四格)

  指出:上海的氣溫比0℃要高,是零上4攝式度。(教師結合課件,突出上海的氣溫在零刻度線以上)。

  (3)了解首都北京的最低氣溫:北京又是多少攝式度呢?與南京的0℃比起來,又怎樣了呢?(比南京的0℃要低)你能用一個手勢來表示它和0℃的關系嗎?(對,北京的氣溫比0度低,是零下4攝式度)你能在溫度計上撥出來嗎?

  (4)比較:現在我們已經知道了這三個地方的最低氣溫。仔細觀察上海和北京的最低氣溫,它們一樣嗎?(不一樣,一個在0℃以上,一個在0℃以下)。

  ① 上海的氣溫比0℃高,是零上4攝式度,我們可以記作+4℃,讀作正四攝式度,寫的時候先寫一個正號(指出是正號不是加號,意義和讀法都不同了)再寫一個4(板書),大家跟我一起來比劃一下。+4也可以直接寫成4,把正號省略了。所以同學們所說的4℃也就是+4℃。(板書)

  ② 北京的氣溫比0℃低,是零下4攝式度。我們可以用-4℃來表示零下4攝式度(板書-4)。跟老師一起來讀一下。寫的時候可以先寫一個負號(指出是負號不是減號)再寫一個4就可以了,同桌互相比劃一下。

  (5)小結:通過剛才對三個城市的溫度的了解,我們知道記錄溫度時,以0℃為界線,用象+4或4這些數可以來表示零上溫度,用-4這樣的數可以表示零下溫度。

  2、試一試:學生看溫度計,寫出各地的溫度,并讀一讀。(寫在卡片上)

  3、聽一段中央臺的天氣預報,將你聽到城市的最低和最高溫度記錄下來。

  4、小結: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得出:以零攝式度為界線,零上溫度用正幾或直接用幾來表示,零下溫度用負幾來表示。

  三、學習珠峰、吐魯番盆地的海拔表達方法(P4第2題)

  1、同學們你們知道嗎?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從山腳到山頂,氣溫相差很大,這是和它的海拔高度有關的。最近經國家測繪局公布了珠峰的最新海拔高度。老師把有關網頁帶來了。(課件出現網頁,上面有簡單的文字介紹)。誰來讀一讀這段介紹。

  2、今天老師還帶來一張珠穆朗瑪峰的海拔圖,請看。(課件動態地演示珠穆朗瑪峰的海拔圖)。從圖上,你看懂了些什么?

  3、我們再來看新疆的吐魯番盆地的海拔圖。(動態演示吐魯番盆地的海拔情況)。

  你又能從圖上看懂些什么呢?(引導學生交流,回答珠穆朗瑪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吐魯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

  4、珠穆朗瑪峰比海平面高,吐魯番盆地比海平面低。大家再想想:你能用一種簡單的方法來記錄一下這兩個地方的海拔嗎?

  (1)交流:珠穆朗瑪峰的海拔可以記作:+8844.43米或8844.43米。

  吐魯番盆地的海拔可以記作:-155米。(板書)

  (2)小結:以海平面為界線,+8844.43米或8844.43米這樣的數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上的高度,-155米這樣的數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下的高度。

  四、小組討論,歸納正數和負數。

  1、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收集到了一些數據(課件顯示)我們可以用這些數來表示零上溫度和零下溫度,還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上的高度和海平面以下的高度。那么你們觀察一下這些數,它們一樣嗎?你們想幫它們分分類嗎?

  2、學生交流、討論。

  3、指出:因為+8844.43也可以寫成8844.43米,所以有正號和沒正號都可以歸于一類。提出疑問:0到底歸于哪一類?(引導學生爭論,各自發表意見)

  ① 如果都同意分三類的,老師可以出難題:我覺得0可以分在4它們一類啊,你們怎么來說服我?

  ② 如果有學生發表分三類的,有的分兩類的,可以引導他們互相爭論。

  4、小結:(結合圖)我們從溫度計上觀察,以0℃為界限線,0℃以上的溫度用正幾表示,0℃以下的溫度用負幾表示。同樣,以海平面為界線,高于海平面的高度我們用正幾來表示,低于海平面我們用負幾表示。0就象一條分界線,把正數和負數分開了,它誰都不屬于。但對于正數和負數來說,它卻必不可少。我們把象+4、4、+8844.43等這樣的數叫做正數;象-4、-155等這樣的數我們叫做負數;而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板書)正數都大于0,負數都小于0。這節課我們就和大家一起來認識正數和負數。(板書:認識正數和負數)

  五、聯系生活,鞏固練習

  1.練習一第2、3題

  2.你知道嗎:水沸騰時的溫度是____。 水結冰時的溫度是____。地球表面的最低溫度是 。

  3.討論生活中的正數和負數

  (1)存折:這里的-800表示什么意思?(以原來的錢為標準,取出了800元記作-800;存入了1200元記作1200元,還可以記作+1200元)

  (2)電梯:這里的1和-1表示什么意思?(以地平面為界線,地平面以上一層我們用1或+1來表示,-1就表示地下一層)。老師現在要到33層應該按幾啊?要到地下3層呢?

  六、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一起認識了正數和負數。在我們的生活中,零攝式度以上和零攝式度以下,海平面以上和海平面以下,得分與失分等都具有相反的意義,我們都可以用正數和負數來表示。

數學教案 篇11

  教學目標:

  1、經歷計算帶有小括號的兩步混合運算過程,初步體會帶有小括號的兩步混合運算順序并能正確計算。

  2、體會小括號的作用,并能正確使用小括號。

  3、培養學生觀察的能力,養成認真計算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1)掌握帶有小括號的兩步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并正確計算。

  (2)正確使用小括號。

  教學過程:

  一、復習

  說出各題的運算順序,并計算。

  8×9+1320-3×4

  7+4×720-8×2

  二、新課

  出示例3

  指名學生說一說計算順序。

  問:用脫式怎樣計算?

  指名學生板演58-(14+6)

  =58-20

  =38

  讓學生說一說計算順序。

  三、做一做

  讓學生在脫式本上完成,叮囑學生注意書寫格式,集體訂正。

  并指明6名學生板演。

  問:想一想,什么時候需要加小括號?指名學生回答。

  板書設計:

  58-(14+6)

  =58-20

  =38

數學教案 篇12

  大班:和時間賽跑

  活動目標

  1、 認識時鐘,知道時鐘的基本用途。

  2、 感知時間,體驗時間的長短。

  3、 發現時間的價值與自身努力的關系。

  活動準備 時鐘、寫字本、積木、圖書、畫紙、鉛筆、水彩筆等。

  活動過程 1、 認識時間 老師出示時鐘,提問: 這是什么,它有什么用?(這是時鐘,是用來看時間的) 你會看時間嗎?現在是幾點?(9點) 你怎么知道的?(長針指向12,短針指向9,就是9點整) 如果長針和短針都指向12,是幾點?(12點) 小結:當長針指向12時,短針指向幾,就是幾點。

  2、感知時間 有誰知道一分鐘有多長?(很短、不知道、很長) 我們一起來玩“和時間賽跑”的游戲。老師給你們一分鐘的時間,在這一分鐘里,你們可以自由選擇做什么事,時間到了就停下,我們來比一比看看誰做的事情多。 (幼兒游戲,教師計時。孩子們紛紛離開座位,有的去拿紙,有的去拿積木,還有一個孩子呆呆地站在一邊在想要做的事。) 幼兒交流自己在一分鐘時間里做的事情: 我覺得一分鐘實在太短了,什么事都沒做時間就過去了; 我在一分鐘里畫了一個圈; 我在一分鐘里搭了一個積木┄┄ 小結:小朋友都說一分鐘太短,老師在這一分鐘里可做了許多事情:回答了天天的問題,給如如拿了一張紙,觀察了所有小朋友的活動,看到有人在爭吵,然后找了把椅子坐下來。我們再玩一次,看看這一次我們在一分鐘里能做多少事情。 (我這樣做小結的目的是希望孩子們能感覺到他們做得很多事情都被忽略了,只要抓緊時間就可以做許多事。第二次游戲時,好多孩子果然加快了速度,沒再出現爭執。) 幼兒再次交流自己在一分鐘時間里做的事情: 我在一分鐘里拿了一張紙,畫了一個小人。我在一分鐘的時間里找到了自己的數學本,寫了26個數字;我在一分鐘里拿了一堆雪花片,搭了兩架飛機; 我在一分鐘里看了5頁書......

  3、總結交流 提問:今天的活動,你有什么收獲和發現? 學會了看時鐘;知道一分鐘很短,但我們加快速度也能做許多事情。

數學教案 篇13

  教學目標

  1、認識度、分、秒,會進行度、分、秒間單位互化及角的和、差、倍、分計算。

  2、通過度、分、秒間的互化及角度的簡單運算,經歷利用已有知識解決新問題的探索過程,培養學生的數感和對數學活動的興趣。

  3、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積極參與對數學問題的討論,敢于發表自己的觀點,尊重和理解他人的見解,從而在交流中獲益。

  教學重點

  度、分、秒間單位互化及角的和、差、倍、分計算。

  知識難點

  度、分、秒間單位互化及角的和、差、倍、分計算。

  教學準備

  量角器、三角尺。

  教學過程

  (師生活動)設計理念

  復習

  任意畫一個銳角和鈍角,用字母分別表示這兩個角,用量角器分別理出這兩個角的度數。復習角的概念,角的表示及量角器的使用,為學習角度制作準備。

  探究新知在航行、測繪等工作以及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碰到上述類似問題,即如何描述一個物體的方位。

  讓學生回憶學過的描述方法,師生共同探討解決問題的辦法。

  不斷移動可疑船的位置,讓學生描述緝私艇的航線,探求解決問題的規律。

  方位的表示通常用北偏東多少度、北偏西多少度或者南偏東多少度、南偏西多少度來表示。北偏東45度、北偏西45度、南偏東45度、南偏西45度,分別稱為東北方向、西北方向,東南方向、西南方向。

數學教案(通用13篇) 相關內容:
  • 數學欣賞教案(精選17篇)

    教學內容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萬以內加減法(二)》,第一課時“兩位數加兩位數的連續進位加”的內容。課本P15~P17。教材分析本節課內容是在二年級下冊“萬以內的加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在二年級已經學習了幾百幾十的...

  • 數學教案(精選12篇)

    設計意圖班幼兒的認知、操作、邏輯思維能力在不斷提高;同時,他們不僅僅滿足于老師所告訴的、所傳授的,他們更希望通過自己的能力加以證實。因此,他們對操作比較感興趣。...

  • 《數學欣賞》教案(精選20篇)

    大班:和時間賽跑活動目標 1、 認識時鐘,知道時鐘的基本用途。2、 感知時間,體驗時間的長短。 3、 發現時間的價值與自身努力的關系。活動準備 時鐘、寫字本、積木、圖書、畫紙、鉛筆、水彩筆等。...

  • 數學教案(通用12篇)

    學材分析圖案很美,學生能夠喜歡。學情分析學生對圖案的繪制過程不是非常清楚。學習目標1、結合欣賞與繪制圖案的過程,體會圓在圖案設計中的應用,能用圓規設計簡單的圖案。2、在設計圖案的活動中,進一步體會圓的對稱性的特點。...

  • 《數學》教案(通用18篇)

    大班:和時間賽跑活動目標 1、 認識時鐘,知道時鐘的基本用途。2、 感知時間,體驗時間的長短。 3、 發現時間的價值與自身努力的關系。活動準備 時鐘、寫字本、積木、圖書、畫紙、鉛筆、水彩筆等。...

  • 數學教案(精選12篇)

    大班:和時間賽跑活動目標 1、 認識時鐘,知道時鐘的基本用途。2、 感知時間,體驗時間的長短。 3、 發現時間的價值與自身努力的關系。活動準備 時鐘、寫字本、積木、圖書、畫紙、鉛筆、水彩筆等。...

  • 數學教案

    大班:和時間賽跑活動目標 1、 認識時鐘,知道時鐘的基本用途。2、 感知時間,體驗時間的長短。 3、 發現時間的價值與自身努力的關系。活動準備 時鐘、寫字本、積木、圖書、畫紙、鉛筆、水彩筆等。...

  • 數學教案《5的加減》(精選2篇)

    沭陽縣實驗幼兒園教案設計設計人:萬曉玲課題:數學《學習5的加減》(大班)課型:新授設計意圖:本學期,大班的孩子已經開始學習數的分合和10以內數的加減了,針對孩子們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邏輯思維幾乎沒有的情況,我將數學的學習融入故...

  • 讓數學回歸生活空間(精選2篇)

    在數學生活化的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領悟數學“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因此,有些數學知識完全可以走出教室,讓學生在生活空間中學習,在生活實踐中感知。...

  • 數學第二單元教案(通用15篇)

    一、學情分析:《質數和合數》這一課內容比較抽象,很難結合生活實例或具體情境來教學,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另外,到本節課為止,已經出現了因數、倍數、奇數、偶數、質數、合數等概念,有些概念學生容易混淆,如學生往往把質數和...

  • 數學教案-數學(精選3篇)

    數怎么不夠用了年級:初一 執筆:徐城 審核: 授課時間:2004/9/162、掌握有理數的兩種分類方法;3、熟練地將有理數按一定的要求分類。...

  • 最新高一下冊數學教案(通用3篇)

    教學過程(一)創設情景,揭示課題1、復習初中所學函數的概念,強調函數的模型化思想;2、閱讀課本引例,體會函數是描述客觀事物變化規律的數學模型的思想:(1)炮彈的射高與時間的變化關系問題;(2)南極臭氧空洞面積與時間的變化關系問題;(3)...

  • 2023年初一新生暑期作業 數學答案(精選2篇)

    1.54(平方分米)2.303.24(平方厘米)4.18(平方厘米)5.50(平方厘米)6.72(平方分米)7.16/5(平方厘米)8.140(平方厘米)9.8(平方厘米)10.31.5(平方厘米)11.112(平方米)12.54(平方厘米)13.25.2(平方分米)14.196(平方厘米)15.20(平方厘米)16....

  • 數學教案《使兩組數量相等》(精選3篇)

    活動目標:1、學習用加1或去1的方法使兩組數量相等。2、學習用觀察比較的方法,判斷數量之間的多少,一樣多。活動準備:1、森林背景圖、小狗圖卡、生日蛋糕圖卡各一張,小貓圖卡4張,小兔圖卡3張,小魚圖卡5張,胡蘿卜圖卡3張,數字卡片1...

  • 數學教案-《比較》(精選13篇)

    教學目標:1、清楚面積的幾種比較方式。2、學習用正方形畫格子,數格子的方式測面積,比較面積的大小。3、明白面積一樣的圖案,外形不見得一樣,初步了解守恒。4、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5、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 數學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成人精品影院 | 国产成人精品高清久久 | 亚洲综合在线播放 | 免费黄色视屏网站 | 樱桃视频大全版在线观看 | 国产又粗又黄又猛又爽的视频 | 少妇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伊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观看方式 | 好想被狂躁A片免费久99 | 男人女人真曰批视频播放全过程 | 女人被强╳到高潮喷水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日韩中文字幕久久久 | 精品乱码一区内射人妻无码 |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中文字 | 日本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 好大好深好猛好爽视频拍拍拍 | 国产社区在线综合不卡 | 日韩一区国产 | 免费成人在线播放 | 日日夜夜精彩视频 | 无码不卡中文字幕av | 美女扒开内裤无遮挡18禁 | xxxx精品| 尤物TV国产精品看片在线 | 欧美亚洲日本国产综合在线 | 成人免费视频网站在线看 | 国产成人片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 无套内射视频囯产 | 老司机在线精品视频播放 | 久久久久女人精品毛片九一 | 乱码一区 | 国产永久久 | 国色天香WWW视频 | 好骚综合在线 | 无码午夜福利片 | 美女爽到呻吟久久久久 | 欧美国产综合 | 亚洲精彩视频在线观看 | 成人国产第区在线观看 | JAPANESE国产中文在线观看 | 激情内射亚洲一区二区三区爱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