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才能上好一節數學公開課
由此可見,教學不僅是師生雙方信息交流的過程,同樣是情感交流的過程。教師精心設計教學,積極激發學生的情趣,必然激活和加速學生的認知活動。教師對學生真摯的愛;積極的鼓勵,會心的微笑,殷切的期待,教師為學生創造的愉說、和諧的課堂氣氛,必然會給學生創設良好的心理條件,有利于健康的心理素質的培養。
三、活
活——即教學方法靈活、把教材用活、把學生教活!
1.教學方法靈活。 小學數學教學方法多種多樣,每一種教學方法都有其特點和適用范圍,不存在任何情況下對任何學生都有效的"萬能"的教學方法。因此,要從實際出發,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而且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還要創造新的教學方法,以適應時代的要求。教學方法是教學過程這一整體結構中的一個要素,它和其他要素如教學任務、教材、教學手段、教學對象等都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選擇,必須從這些方面綜合考慮。從教學任務來看,感知新教材時,以演示法、實驗法為主;理解新教材時,以談話法、講解法為主;形成技能技巧時,以練習法為主。從教學內容來看,幾何初步知識教學,以演示法、實驗法為主;應用題教學,一般以談話法輔之以講解法。對不同的新教材,教學方法亦不同,新舊知識聯系緊密的可用談話注、引導發現法等;教學嶄新的起始概念,一般用實驗法、探究研討法。從教學對象來看,低年級多用演示法、實驗法;中年級多用啟發談話或引導發現法、探究研討法;高年級可適當用講解法、自學輔導法。一般來講,年級越高,教學方法也應該越開放。此外,教學方法的選擇,還要視不同班級情況而定。有的班級學生思維相當活躍,可考慮采用引導發現法;有的自我評價能力較強,可以加強獨立作業;有的抽象概括能力較為突出,那就可以減少直觀手段;有的閱讀課本習慣較強,也可適當采用自學輔導法。從教學設備來看,有電化教學設備的學校,就應充分利用幻燈、投影、錄音、錄像、電影、計算機輔助教學等手段。此外,教師的教學風格不同,所選用的教學方法也會有所不同!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學中要注意多種方法的有機結合,堅持"一法為主,多法配合",逐步做到教學時間用得最少,教學效果最好,達到教學方法的整體優化。但無論采用何種方法,教師都要堅持啟發式教學,都要堅持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動腦、動口、動手、動眼,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都要堅持面向全體、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都要堅持讓學生把學習當成是一種"樂趣",而不是一種"負擔"!
2.把教材用活。 修訂版大綱提出"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創造性,依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設計探索性和開放性的問題,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機會。讓學生在觀察、操作、討論、猜測、歸納、分析和整理的過程中,理解數學問題的提出、數學概念的形成和數學結論的獲得以及數學知識的應用"。《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在基本理念中也提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現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內容的呈現應采用不同的表達方式,以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求"。"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這就要求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應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現有水平,在領會教材編寫意圖的同時,不受教材的約束和限制,學會靈活地處理教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大膽改革教材中的不合理因素,適當增補、調整教學內容,使教學內容向現實、有趣和富有挑戰性轉變! ∪,在"第五屆全國小學我學優化課堂教學觀摩課交流會"上,福建的《列方程解應用題》一課,所創設的"今天我當家"的生活情境,成功地把本節課所學的內容融入"給媽媽買生日禮物——買早餐——買葡萄酒"等各個事件中,通過錄像鏡頭貫穿全課始終,既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使學生從中體驗到數學的價值及其與現實生活的聯系!
3.把學生教活!
(1)要鼓勵學生敢于提出問題。問題是數學的心臟。一個有價值的問題往往能成為促使學生積極思考的動力。學生具有運檬е度ソ餼鑫侍獾哪芰倘緩苤匾翹岢鲆桓鑫侍饌冉餼鲆桓鑫侍飧幸庖、更緡`壑怠Q芄惶岢鑫侍,是敢诱娡憳阏V沂咀約喝現系拿苡氤逋,积极探求未知的心理袟栿的緡撳表相崿是一謳醚氖|曬蟮難捌分省?/P>
(2)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法學習數學。讓學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問題和思考問題,鼓勵學生用自己認為好的方法學習數學,對學生來說,這就是創新。在解決現實問題的各種思路中,有時確實存在某種方法比較簡單,我們在教學中,常采取先發散后集中的策略,所謂集中就是比較各種方法,并說出哪種方法簡單,但不能強加于人,要讓學生自己比較、選擇。如,比較與 的大小,方法一,先通分再比較大;方法二,先化成同分子的分數 與 后,再比較;方法三,與同一量比較, > , < ,所以 > 。顯然第二、三種方法要比第一種方法簡單,但要讓學生自己有這種體驗,由他們判斷何種方法簡單,到底選擇第二種方法還是第三種方法,要由學生自己決定。另一方面我們也應該看到,有時各種方法中不一定存在孰優孰劣。如,甲倉庫有貨物15噸,乙倉庫比甲倉庫多 ,乙倉庫有貨物多少噸?通常有下面兩種解法:方法一, 15+15× ;方法二,15×(1+ )。當然也可以分步列式解答。一般認為第二種方法比較"好";但不是所有的學生都覺得第二種方法好,有的認為第一種方法比較好想,更直接一些,也有的認為用分步列式比較習慣,我們在教學中就不應當讓學生用統一的方法解題,而要鼓勵和支持學生用不同的方法或用自己覺得方便的方法去解題。同樣,教材中例題的講解,教師應該作為一種方法介紹給學生,但決不限制學生只能用這種方法學習。如;口算 35+ 24,教材講解的方法是 35+20=55,55+4=59,但如果學生根據豎式的表象,馬上口算出 59,也應得到鼓勵,這恰好反映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是能夠具體情況具體對待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