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節數學復習課
一節數學復習課這是一節數學復習課,在講到題“已知,如圖1,P是△ABC內任意一點,請用不等號>或< 表示∠A、∠1、∠2的大小,并說明理由。”后簡單介紹一下三角形中“大邊對大角”問題(現行課本中沒有提到),其目的,以開闊學生的視野,同時進一步鞏固“三角形的一個外角大于與它不相鄰的任何一個內角”、等腰三角形性質等知識。問題:在△ABC中,AB>AC, 求證:∠C>∠B(如圖2)500)this.style.width=500;" onmousewheel="return bbimg(this)">500)this.style.width=500;"> 500)this.style.width=500;" onmousewheel="return bbimg(this)">500)this.style.width=500;">
(請同學們思考,教師巡視)我發現,有不少同學作出如圖3輔助線,問其故,曰:在BC上取點D,使AD=AC,則∠C=∠ADC,又∠ADC>∠B,所以,∠C>∠B。500)this.style.width=500;" onmousewheel="return bbimg(this)">500)this.style.width=500;"> 500)this.style.width=500;" onmousewheel="return bbimg(this)">500)this.style.width=500;">
師:思路很好!請坐下!這位同學很自信的坐下,其他同學也投去羨慕的目光。我把話題一轉,請同學們看有沒有不合適的地方。(沒有不同意見)師:我有一點看法,請大家評判。“在BC上取點D,使AD=AC”,此時D 為什么一定在BC上,會不會在CB延長線上, 有沒有可能在BC的延長線上?(要求學生思考、畫圖)事實上,當∠C為鈍角時,點D就會落在BC的延長線上,而此時的結論顯然成立。如(圖5)。而對(圖4)就不好解釋了。生:因為AB>AC,不會有圖4這種情況。師:好!但要對這種情況進行說明。500)this.style.width=500;" onmousewheel="return bbimg(this)">500)this.style.width=500;"> 500)this.style.width=500;" onmousewheel="return bbimg(this)">500)this.style.width=500;">
師:上面的解法,思路很好,有美中不足。建議用下面的解法:解:(如圖6)在AB上截取AD=AC,連結CD,則∠ACD=∠ADC,又∠ADC>∠B,∠ACB>∠ACD,所以∠ACB>∠B。 師:那“在△ABC中,AB>AC,求證:∠C>∠B”的逆命題是真命題嗎?想一想。學生思考后,回答:是真命題!霸凇鰽BC中,∠C>∠B,求證:AB>AC”師:請給出證明。(學生活動)解法:(如圖7)以點C為角的頂點,BC為邊作∠BCD=∠B,則BD=DC,在△ADC中,AD+DC>AC所以,AD+DB>AC即AB>AC500)this.style.width=500;" onmousewheel="return bbimg(this)">500)this.style.width=500;"> 500)this.style.width=500;" onmousewheel="return bbimg(this)">500)this.style.width=500;">
(此時,學生情緒很好,思維很活躍)鄒宇同學說:“那我作線段BC的垂直平分線,設它交AB于D,再連結CD,不也是一樣的嗎?(如圖8)老師首先肯定這位同學的回答,很好。請我們想一想,看行不行?有人說,行!“理由”?“線段垂直平分線上的點與線段兩端的距離相等……”。也有人說,好像不行。為什么不行呢?“那……如果AB<AC,D應該交在邊AC上”。陳世超同學發言說。(學生能夠發現其錯誤所在,老師自然很高興。我一再強調:同學們能夠積極思考,即使回答錯誤,老師也一樣歡迎!)師:作線段BC的垂直平分線,設它交AB于D,這實質上是承認了AB>AC,這正是錯誤之所在。(對還沒有理解的同學,老師再畫圖說明之。)“那我這樣想行不行”?王長宇同學又有想法了!昂茫≌堦愂鲆幌履愕母咭姟。由于當時師生情緒很好,很和諧,所以我講出了“高見”兩字。聽了王長宇同學的解題思路后,“哦,我聽明白了,大家看對不對?”這時,我將王長宇同學的解題思路在黑板是展示:作∠BAC的平分線AD,過點D 作EF⊥AD交AB于點E(如圖9),則∠ADE=∠ADF=90度,∴∠ADB>∠ADE=90度, 而∠ADC<∠ADF=90度,∴∠ADB>∠ADC,在△ABD和△ACD中,∠BAD=∠CAD∠ADB>∠ADC∴∠B<∠C……500)this.style.width=500;" onmousewheel="return bbimg(this)">500)this.style.width=500;">
這時,顏順同學有不同意見:“那點E為什么一定交AB上,這不是承認AB>AC了嗎”?多可愛的孩子呀!“是的。這題本想證明AB>AC,結果在證明的過程中,又無意中犯了一個事先承認AB>AC錯誤。數學真會捉弄人!數學真得是既“淘氣”又可愛呀”。ò嗉夗懫鹆诵β暎├蠋煆娬{:王長宇同學的想法很好,這個解法用在原命題(在△ABC中,AB>AC,求證:∠C>∠B)上,應該是一個不錯的解法。 ……反思:這里,教師把學生作為一個有思想、有經驗、有問題、有潛能、有需要、有情感的 “朋友”來看待,對學生人格的高度尊重,時時顧及學生的困惑、學生的發現、學生的靈感、學生的表現欲望,根據學生的興趣、動機、需要,當好學生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這樣的氛圍為學生創造了一個適宜學習,主動建構的教學環境。我想,不管我的學生回答問題正確與否,只要勇于思考、積極發言,敢于說話,善于動腦,都是我的好學生!同學們正是在老師的引導下,在制造錯誤、發現錯誤、糾正錯誤的過程中一步步走向成功!這節數學課,我很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