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認識的數》教后感
前兩天上了《我們認識的數》這一節數學實踐活動課,感覺自己還不能很老練地處理一些課堂突發事件,今天就來說一說這一節課給我留下的一些遺憾。“說一說”這一環節,我以欣賞圖片導入,并示范說了幾個。在學生說的時候出乎我的意料,有幾個學生說得很好,比如說到他的水彩筆有24種顏色,數學書有104頁,一年有365天……其實,這些都是他們平時的生活積累,而我錯失了適時表揚他們的機會,此為一大遺憾!
猜數游戲也是遺憾。在新授“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時也曾玩過這個游戲,那時玩得很開心,學生猜得也精彩,那天可能是太緊張了(站在講臺前,學生可能比我還緊張)。看來,我解決這類意想不到的事情的能力還得提高。
在“猜一猜”這一環節,當我讓學生抓蠶豆時,在六班試上時,學生很快就抓好,并且迫不期待地問同桌:“猜一猜我抓了多少粒?”當我叫他們先猜一猜自己抓了多少粒,再數一數實際抓了多少粒后匯報時,有猜得接近的學生是一臉的高興,也有猜得相差多的學生帶著驚奇的語氣說:“我本來想它是27粒,沒想到現在變成16粒了!”(那種語氣好像是——哦!原來我猜得太多了,我一把抓不了這么多!)再猜抓一把花生的粒數時就比較接近自己抓的粒數了。而在那天上課時,當我叫他們像老師一樣抓好一把蠶豆,還沒等我叫他們猜一猜抓了多少粒時,抓得快的小朋友就已經在數了。估計他們是猜到我會叫他們猜自己抓的一把蠶豆會有多少粒?所以這么做是想——當老師要我猜的時候,我就一定能猜對了。(他不是在猜蠶豆的粒數,而是在猜我要的答案啊!)這又是一個遺憾,我平時教學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