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 程 問 題(通用16篇)
工 程 問 題 篇1
課題六:工程問題(a)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79頁例9和“做一做”中的題目,練習二十的第1~4題.
教學目的
使學生學會用分數解答有關工作總量、工作時間和工作效率之間相互關系的問題.
教具準備
將復習題和例9寫在小黑板上.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出示復習題(1),讓學生口答.
教師:“一項工程”看作是工作總量,“5天完成”看作是工作時間,“平均每天完成多少”看作是工作效率.工作效率與工作總量、工作時間有什么關系?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工作總量÷工作時間=工作效率.提問:一項工程,5天完成.平均每天完成這項工程的幾分之幾?“工作效率是”是什么意思?”(引導學生弄清把工作總量看作單位“1”,表示每天可以完成工作總量的五分之一.)
2.出示復習題(2),學生讀題.
教師:“一項工程”是工作總量,“每天完成”是工作效率,“幾天可以完成全部工程”是工作時間.工作時間與工作總量、工作效率有什么關系?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工作時間.提問:每天完成,幾天可以完成?
教師:剛才我們復習了有關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時間的關系,今天我們要學習用分數解答有關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時間之間相互關系的問題.
二、新課
出示例9.讓學生讀題,說出已知條件、所求問題和怎樣列式.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30÷(30÷10+30÷15).提問:
30÷10求的是什么?30÷15呢?
這兩個商加起來,得到的是什么?
再用30除以兩個商的和,得到的是什么?
這樣算的根據是什么?(引導學生說出:工作時間等于工作總量除以工作效率.)
教師:如果把題中“長30米”這個條件去掉,出示改變后的題目:一段公路,甲隊單獨修10天完成,乙隊單獨修15天完成,兩隊合修幾天可以完成?
教師:這道題沒告訴我們這段公路的具體長度,這道題還能不能解答?讓學生想一想,再發表個人意見,對于正確的意見要給予肯定.
“這段公路的具體長度雖然不知道,可是我們可以把這段公路的全長看作單位‘1’,那么甲隊每天修這段公路的幾分之幾?乙隊每天修這段公路的幾分之幾?”
“兩隊合修,每天可以修這段公路的幾分之幾?”
“兩隊合修幾天可以完成?怎樣求?根據是什么?”(引導學生根據工作時間等于工作總量除以工作效率,列出算式:1÷(+)).
教師:比較一下上面兩道題,前面一道給出了公路的具體長度,后面一道沒有給出公路的具體長度.但是這兩道題的解題思路是一樣的,都是根據工作時間與工作總量和工作效率的關系列式.只是在后面一道題中,沒有給出工作總量的具體數量,只給出“一段公路”或“一項工程”、“一件工作”、“修一條路”等等,解答時要把工作總量看作單位“1”,而工作效率要用工作總量的幾分之幾來表示.
三、課堂練習
1.做例9后面“做一做”中的題目.
讓學生先獨立做,教師對有困難的學生給予幫助.這道題有兩問,對于有困難的學生還可以先讓他們回答:甲隊單獨做要用20天,那么甲隊每天完成這項工程的幾分之幾?乙隊單獨做要用30天,那么乙隊每天完成這項工程的幾分之幾?然后再繼續回答書上的問題.
2.做練習二十的第1題和第3題.
讓學生獨立做,做完后集體訂正.
訂正第3題時,要讓學生回答:
這道題求的是什么?(引導學生明確,這道題求的是兩車合運這堆貨物的需要多少小時.)
在解答這道題的工作總量是什么?(這道題的工作總量就是這堆貨物的.)
四、作業
練習二十的第2題和第4題.
工 程 問 題 篇2
”教學設計
日照鐵路實驗學校----任仲恩
教學內容: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五年制小學數學第九冊第95頁例9及相應練習。
教學目標 :
1、使學生認識工程應用題的特點,初步掌握它的解答方法,理解解題思路。
2、培養學生猜測、觀察、推理等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及合作能力;
3、加強數學和學生生活實際的聯系,使學生體驗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興趣。
教學重點:自主探究解決的方法。
教學難點 :工作總量用單位“1”表示及工作效率所表示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談話:請同學想一想近兩年我們學校發生了那些變化?在建設方面有哪些?我們現在中學、小學已經合成了一個學校,為了使同學們能夠健康的成長和學校的發展,學校領導決定修一條高檔次的一級塑膠跑道。大家高不高興?今天我們來研究修跑道的問題。現在請每一位同學包括我在內來做這項工程的總指揮,那么你打算找什么樣的工程隊?
師:如果我們將新修跑道的工程進行招標,應聘單位有三個,他們都承諾能保質保量完成任務,但甲工程隊單獨完成需10天,乙工程隊單獨完成需15天,丙工程隊單獨完成需20天。(板書:修一段跑道,甲隊單獨修需10天,乙隊單獨修需15天,丙隊單獨修需20天。)
師:因為有施工現場,學校考慮到同學們的安全,學校領導想讓工程隊提前完成任務,要加快施工速度,還要保證質量,咱們該怎么辦?咱們現在找兩個工程隊行不行?
二、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探索解決的方法。
師:同學們可以猜想一下,兩個工程隊共同加工需要的天數大概會是多少天?
師:現在就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幫忙算一算需要幾天能完成。想辦法驗證一下,自己的猜想是不是正確?
(板書:兩隊合修需幾天完成任務?)
教師巡視,認真觀察各組討論情況,并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分類。
師:哪位同學愿意把你們的方法展示給大家?
讓不同層次的小組由淺入深的發言,并讓其他同學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問題給予解答。
師:跑道的長度沒有確定,咱們可以把這段跑道用單位“1”來表示。
(1)把這段跑道看作單位“1”,那么甲隊每天完成這項工程的多少?乙隊呢?(甲隊每天完成這項工程的110,乙隊每天完成這項工程的115)。
(2)110和115這兩個分數是怎樣推算出來的?(因為甲隊用10天可以修完,把單位“1”平均分成10份,1天修其中的1份,所以甲車每天修這項工程的110。因為乙隊15天可以修完,把單位“1”平均分成15份,1天修其中的1份,所以乙隊每天修這項工程的115。)
教師說明:還可以這樣想,用工作量“1”除以工作時間,就得到工作效率110或115。
(3)兩工程隊合修,每天可以修這項工程的多少?(110+115)
(4)工作量有了,兩隊的工作效率也有了,怎樣計算兩隊合修多少天可以運完呢?根據什么數量關系來列式的?
引導學生列出算式解答。教師板書:
1÷(110+115)=1÷16=6(小時)
教師講解:修一段跑道,那么工作總量到底是多少呢?工作總量在題目中沒有給出具體的數,我們就可以把它看作單位"1"。根據"甲隊單獨修10天完成",可以得知甲每天修這項工程的 110 ,根據"乙隊單獨修15天完成"可以求出乙每天完成這項工程的115。110+115的表示甲乙兩隊的工作效率和。所以,今后再列式可以直接寫成:1÷(110+115)。
教師小結:同學們,在實際生活中,還有好多這樣的例子,像蓋房子、修公路、打稿件等等。我們可以稱這樣的問題為(板書)。有什么特點?今后我們做這類的問題的關鍵是什么?(把工作總量看作單位"1",用單位時間內完成工作總量的幾分之一來表示工作效率。)
三、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師:下面就請大家用學到的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問題,有沒有信心?
1、只列式,不計算。
(1)、修一段日照沿海公路,甲隊單獨修需要8天修完,乙隊單獨修需要10天修完。甲、乙合修,幾天可以完成任務?
(2)、打一份稿件,小紅單獨需8小時完成,小明打完需12小時,兩人合作打需幾小時?
(3)從甲站到乙站,快車要行6小時,慢車要行9小時。兩車同時從兩站對開,幾小時相遇?
2、修一段跑道,甲隊單獨修需10天,乙隊單獨修需15天,丙隊單獨修需20天。三隊合修需幾天完成任務?
3、一堆貨物,甲車單獨運,4小時可以運完乙四單獨運,6小時可以運完。現在由甲、乙兩車合運這堆貨物的34,需要多少小時?
4.編題練習。
1÷(18+110)、1÷(18+110+112)
四、歸納總結
這節課你的收獲是什么?今天我們探索、研究的問題在現實生活和生產中還有很多,希望同學們用我們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把我們的學校和家鄉建設的更美好。
工 程 問 題 篇3
教學目標
1.理解的數量關系,掌握的特征,分析思路及解題的方法.
2.能正確熟練地解答這類應用題.
3.培養學生運用所學到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
理解的數量關系和題目特點,掌握分析、解答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的數量關系.
教學過程
一、復習 舊知.
(一)解答下面應用題
1.挖一條水渠100米,用5天挖完,平均每天挖多少米?
列式:100÷5=20(米)
2.挖一條水渠,用5天挖完,平均每天挖全長的幾分之幾?
列式:
教師提問:上面這兩道題研究的是哪三種的關系?已知什么,求什么?
學生回答:上面兩道題研究的是工作總量,工作時間和工作效率的三量關系,已知工作總量和工程時間,求工作效率.
3.挖一條水渠100米,平均每天挖20米,幾天可以挖完?
列式:100÷20=5(天)
4.挖一條水渠,每天挖全長的 ,幾天可以挖完?
列式: (天)
師生小結:上面3、4兩題研究的是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時間問題.已知工作總量,工作效率求工作時間.
二、探索新知.
(一)教學例9.
例9.一段公路長30千米,甲隊單獨修10天完成,乙隊單獨修15天完成,兩隊合修幾天可以完成?
1.教師提問:
(1)用我們學過的方法怎樣分析?怎樣解答?
30÷(30÷10+30÷15)=6(天)
(2)把上題的一段公路完成60千米、90千米、30千米、24千米等如何分析解答?
60÷(60÷10+60÷15)=6(天)
90÷(90÷10+90÷15)=6(天)
24÷(24÷10+24÷15)=6(天)
(3)通過計算,你發現了什么?(結果都相同)
(4)為什么結果都相同呢?
工作總量的具體數量變了,但數量關系沒有變;工作效率是用“工作總量÷工作時間”得到的,所以工作效率是隨著工作總量的變化而變化的.因此它們的商也就是工作時間不變.)
(5)去掉具體的數量,你還能解答嗎?
把這段公路的長看作單位“1”,甲隊每天修這段公路的 ,乙隊每天修這段公路的 .兩隊合修,每天可以修這段公路的( )
列式:
2.教師: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新知識.(板書課題:)
3.歸納總結.
4.小組討論:有什么特點?
工作總量用單位“1”表示,工作效率用 來表示數量關系: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時間
5.練習.
(1)一項工程,甲隊單獨做20天完成,乙隊單獨做要30天完成,如果兩隊合作,每天完成這項工程的幾分之幾?幾天可以完成?
(2)加工一批零件,甲單獨用12小時,乙單獨做用10小時,丙單獨做用15小時.甲、丙兩人合作,多少小時完成?甲、乙、丙三人合作多少小時可以完成?
三、鞏固練習.
(一)選擇正確的算式.
一堆貨物,甲車單獨運4小時可以完成,乙車單獨運6小時可以完成,現在由甲、乙兩車合運這批貨物的 ,需要多少小時?正確列式是( ).
1.
2.
3.
四、歸納總結.
今天我們這節課學習了新的分數應用題—工程應用題.其解答特點是什么?(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和=合作時間)工程應用題的結構特點是什么?(把工作總量看作單位“1”,工作效率用“ ”表示.)工程應用題還有很多變化,以后我們繼續學習.
五、板書設計
例9.一段公路長30千米,甲隊單獨修10天完成,乙隊單獨修15天完成,兩隊合修幾天可以完成?
30÷(30÷10+30÷15)=6(天)
一段公路,甲隊單獨修10天完成,乙隊單獨修15天完成,兩隊合修幾天可以完成?
(天)
特點: 工作總量:“1”
工作效率:
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工作時間
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和=合作時間
教案點評:
該教學設計的特點是新舊知識聯系緊密,重點突出。復習中,通過應用題條件的變化,準確的抓住新知識的生長點。新課中,通過新舊知識的對比,突出了獨特的分析思路和解題方法。
探究活動
迎接狂歡節
活動目的
1.掌握分數應用題的分析和解答方法.
2.進一步加深對分數應用題的數量關系和聯系的認識.
活動題目
雞爸爸和雞媽媽為了明天的動物狂歡節,兩人計劃趕做280面小彩旗發給雞寶寶們.當天快黑的時候,雞爸爸已做了自己任務的 ,雞媽媽已做了自己任務的 ,這時,他們數了數,還剩下64面小彩旗沒有完成,他們準備等吃過飯后,休息片刻來繼續完成.夜深的時候,雞爸爸和雞媽媽終于完成了任務.
小朋友,你知道雞爸爸、雞媽媽他們每人做多少面小彩旗嗎?
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活動題目.
2.學生分小組討論.
3.小組匯報解答過程,方法多并且簡單的小組為優勝組.
題目思路
題中彩旗的分率不同,可以假設分率都是 ,這樣未完成的應為280×(1- )=56
(面),而實際剩64面沒有做,中間的差數64-56=8(面)是因為把雞媽媽的 看作 而多出來.
題目答案
280×(1- )=56(面)
64-56=8(面)
8÷( - )=160(面)
280-160=120(面)
工 程 問 題 篇4
教學目標
1.理解的數量關系,掌握的特征,分析思路及解題的方法.
2.能正確熟練地解答這類應用題.
3.培養學生運用所學到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
理解的數量關系和題目特點,掌握分析、解答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的數量關系.
教學過程
一、復習 舊知.
(一)解答下面應用題
1.挖一條水渠100米,用5天挖完,平均每天挖多少米?
列式:100÷5=20(米)
2.挖一條水渠,用5天挖完,平均每天挖全長的幾分之幾?
列式:
教師提問:上面這兩道題研究的是哪三種的關系?已知什么,求什么?
學生回答:上面兩道題研究的是工作總量,工作時間和工作效率的三量關系,已知工作總量和工程時間,求工作效率.
3.挖一條水渠100米,平均每天挖20米,幾天可以挖完?
列式:100÷20=5(天)
4.挖一條水渠,每天挖全長的 ,幾天可以挖完?
列式: (天)
師生小結:上面3、4兩題研究的是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時間問題.已知工作總量,工作效率求工作時間.
二、探索新知.
(一)教學例9.
例9.一段公路長30千米,甲隊單獨修10天完成,乙隊單獨修15天完成,兩隊合修幾天可以完成?
1.教師提問:
(1)用我們學過的方法怎樣分析?怎樣解答?
30÷(30÷10+30÷15)=6(天)
(2)把上題的一段公路完成60千米、90千米、30千米、24千米等如何分析解答?
60÷(60÷10+60÷15)=6(天)
90÷(90÷10+90÷15)=6(天)
24÷(24÷10+24÷15)=6(天)
(3)通過計算,你發現了什么?(結果都相同)
(4)為什么結果都相同呢?
工作總量的具體數量變了,但數量關系沒有變;工作效率是用“工作總量÷工作時間”得到的,所以工作效率是隨著工作總量的變化而變化的.因此它們的商也就是工作時間不變.)
(5)去掉具體的數量,你還能解答嗎?
把這段公路的長看作單位“1”,甲隊每天修這段公路的 ,乙隊每天修這段公路的 .兩隊合修,每天可以修這段公路的( )
列式:
2.教師: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新知識.(板書課題:)
3.歸納總結.
4.小組討論:有什么特點?
工作總量用單位“1”表示,工作效率用 來表示數量關系: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時間
5.練習.
(1)一項工程,甲隊單獨做20天完成,乙隊單獨做要30天完成,如果兩隊合作,每天完成這項工程的幾分之幾?幾天可以完成?
(2)加工一批零件,甲單獨用12小時,乙單獨做用10小時,丙單獨做用15小時.甲、丙兩人合作,多少小時完成?甲、乙、丙三人合作多少小時可以完成?
三、鞏固練習.
(一)選擇正確的算式.
一堆貨物,甲車單獨運4小時可以完成,乙車單獨運6小時可以完成,現在由甲、乙兩車合運這批貨物的 ,需要多少小時?正確列式是( ).
1.
2.
3.
四、歸納總結.
今天我們這節課學習了新的分數應用題—工程應用題.其解答特點是什么?(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和=合作時間)工程應用題的結構特點是什么?(把工作總量看作單位“1”,工作效率用“ ”表示.)工程應用題還有很多變化,以后我們繼續學習.
五、板書設計
例9.一段公路長30千米,甲隊單獨修10天完成,乙隊單獨修15天完成,兩隊合修幾天可以完成?
30÷(30÷10+30÷15)=6(天)
一段公路,甲隊單獨修10天完成,乙隊單獨修15天完成,兩隊合修幾天可以完成?
(天)
特點: 工作總量:“1”
工作效率:
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工作時間
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和=合作時間
教案點評:
該教學設計的特點是新舊知識聯系緊密,重點突出。復習中,通過應用題條件的變化,準確的抓住新知識的生長點。新課中,通過新舊知識的對比,突出了獨特的分析思路和解題方法。
探究活動
迎接狂歡節
活動目的
1.掌握分數應用題的分析和解答方法.
2.進一步加深對分數應用題的數量關系和聯系的認識.
活動題目
雞爸爸和雞媽媽為了明天的動物狂歡節,兩人計劃趕做280面小彩旗發給雞寶寶們.當天快黑的時候,雞爸爸已做了自己任務的 ,雞媽媽已做了自己任務的 ,這時,他們數了數,還剩下64面小彩旗沒有完成,他們準備等吃過飯后,休息片刻來繼續完成.夜深的時候,雞爸爸和雞媽媽終于完成了任務.
小朋友,你知道雞爸爸、雞媽媽他們每人做多少面小彩旗嗎?
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活動題目.
2.學生分小組討論.
3.小組匯報解答過程,方法多并且簡單的小組為優勝組.
題目思路
題中彩旗的分率不同,可以假設分率都是 ,這樣未完成的應為280×(1- )=56
(面),而實際剩64面沒有做,中間的差數64-56=8(面)是因為把雞媽媽的 看作 而多出來.
題目答案
280×(1- )=56(面)
64-56=8(面)
8÷( - )=160(面)
280-160=120(面)
工 程 問 題 篇5
一、教學內容:原通用教材五年制小學數學第九冊第58頁例5,練習十六中的習題。
二、教學目的:使學生了解工程問題的結構特征,在理解數量關系的基礎上,學會解答工程問題的方法,提高解題的能力。
三、教學過程:
師:同學們,我們在三年級的時候,學習了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時間這一組數量關系。現在有一道題,請同學們來做一做。[用小黑板出示課本第59頁練習十六第6題,讓學生在自己本子上列式解答。然后指名學生說出算式]
生:45÷(45÷10+45÷15)=6(小時)。
師:[板書上述算式]請你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
生:括號里的是甲車和乙車的工作效率的和,45是工作總量。用工作總量除以工作效率的和,得到兩車合運的工作時間。
師:大家是不是都是這樣想的?[板書關系式]
生:[齊]是的。
師:這道題要我們求甲、乙兩車合運的時間,就要拿工作總量除以甲、乙兩車的工作效率之和。現在再來看看這道題目。[用小黑板出示課本第59頁練習十六第5題]比較一下,這道題和剛才一道題有什么地方不同?
生:剛才的題告訴我們工作總量是45噸,這道題沒有告訴我們工作總量。
師:沒有告訴我們工作總量嗎?看看題中是怎樣說的?
生:有一批貨物。
師:這不是沒有告訴我們工作總量,而是沒有告訴我們具體的工作總量。想一想,這道題里的工作總量是多少?
生:[齊]一批貨物。
師:一批貨物有多少,就沒有剛才題里的45噸那樣具體。既然沒有告訴我們具體的工作總量,我們也就不可能知道甲車或乙車具體的工作效率。那我們就不可能像剛才那道題目那樣去解答。像這樣特殊的應用題,我們把它叫做“工程問題”。[板書課題]這種工程問題的特點是什么?解答它的規律是什么?這就是這堂課要學的內容。我們已經掌握了分數的乘法和除法,下面有幾道題請同學們很快地口答。[出示小黑板]一項工程,用5天可以完成。平均每天完成幾分之幾?3天完成幾分之幾?
500)this.style.width=500;" onmousewheel="return bbimg(this)">
500)this.style.width=500;" onmousewheel="return bbimg(this)">
生:4天才能完成全工程。
師:怎樣列式?
500)this.style.width=500;" onmousewheel="return bbimg(this)">
師:一項工程,要7天才能做完,4天完成了全工程的幾分之幾?
500)this.style.width=500;" onmousewheel="return bbimg(this)">
500)this.style.width=500;" onmousewheel="return bbimg(this)">
500)this.style.width=500;" onmousewheel="return bbimg(this)">
500)this.style.width=500;" onmousewheel="return bbimg(this)">
500)this.style.width=500;" onmousewheel="return bbimg(this)">
師:這里的“1”表示什么?
生:表示一件工程。
師:請注意。這幾道題里也沒有給出具體的工作總量,那我們是怎樣想的呢?
生:把一件工程看作單位“1”。
師:對。工作總量可以用“1”來表示,[板書]那么,這個工程問題就有了解決的辦法。下面請同學們把課本翻到第58頁,看看例5是一道什么樣的題目,應該怎樣解答。[指名學生讀題]
師:這道題告訴我們什么條件?
生(1):告訴我們兩個條件。一個條件是“由甲工程隊修建,需要20天”;另一個條件是“由乙工程隊修建,需要30天”。[教師分別板書條件]
師:還有條件嗎?
生(2):還有一個條件是“一項工程”。[板書]
師:“一項工程”是不是個條件?
生:[齊]是的。
師:這是個條件。它告訴我們需要完成的工作總量,不是兩項工程,也不是
500)this.style.width=500;" onmousewheel="return bbimg(this)">
生:沒有具體的量。
師:對。那么題里有幾個條件?
生:[齊]有三個條件。
師:要我們求什么問題?
生:問題是“兩隊合修需要多少天?”[板書]
師:[指著第二塊小黑板]和這道題一樣,題中也沒有具體的工作總量,要我們求兩隊合修需要多少天,應該怎樣去想呢?
生:應該用工作總量[教師糾正為“兩隊的工作總量”]除以兩隊的工作效率的和。[板書]
師:兩隊的工作總量是多少?
生:[齊]一項工程。
師:它沒有具體的量,怎樣來表示?
生:[齊]把它看作“1”。
師:現在看看書上是不是這樣分析的。第一步先把全工程——
生:[齊]看作“1”。
師:甲工程隊每天可以完成這項工程的——
500)this.style.width=500;" onmousewheel="return bbimg(this)">
500)this.style.width=500;" onmousewheel="return bbimg(this)">
生:因為甲工程隊單獨做需要20天完成,那每天可以完成這項工程的1÷
500)this.style.width=500;" onmousewheel="return bbimg(this)">
師:對。根據同樣的道理可以知道,乙工程隊每天可以完成這項工程的——
500)this.style.width=500;" onmousewheel="return bbimg(this)">
師:甲、乙兩隊的工作效率的和是——
500)this.style.width=500;" onmousewheel="return bbimg(this)">
師:條件都具備了,我們就可以根據這個關系式,用——
生:[齊]工作總量除以工作效率的和。[教師板書算式,學生口述計算過程,教師進行板書]
師:還有問題嗎?沒有問題,請大家看課本第59頁練習十六的第3題。[教師讀條件,指名3人分別回答條件下面的問題]
師:加工一批零件,甲單獨做需要6小時完成;乙單獨做需要9小時完成。
500)this.style.width=500;" onmousewheel="return bbimg(this)">
500)this.style.width=500;" onmousewheel="return bbimg(this)">
500)this.style.width=500;" onmousewheel="return bbimg(this)">
師:這第3題下面的三小題,就是告訴我們解答這類應用題的方法。首先,要把全工程看作“1”,然后一步一步去考慮,想他們每個隊的工作效率,再求出他們工作效率的和,然后用“1”去除以工作效率的和。現在請大家再來看這道題應該怎樣解答?[指第二塊小黑板上的,即練習十六的第5題]
500)this.style.width=500;" onmousewheel="return bbimg(this)">
[分別指名說出每一步運算的意義,然后計算]
師:這兩道題[指例5和第二塊小黑板上的題]是工程問題,那么這道題[指第一塊小黑板上的,即練習十六的第6題]是不是工程問題?
生:[齊]不是。
師:為什么?
生:因為它告訴了我們具體的工作總量。
師:只要我們把題里的45噸看作是“1”,也就可以轉化為工程問題,解答就方便了。大家想一想:工程問題有什么特點?
生:題里沒有具體的工作總量。
師:對。題里只告訴每個隊要完成的具體時間,沒有告訴具體的工作總量。那么,要解答工程問題的關鍵是什么呢?
生:要把工作總量看作“1”。
師:工作效率又應該怎樣來表示?
生:就用“1”除以他們的工作時間,用幾分之一來表示。
師:用分數來表示,就是用工作時間的倒數來表示工作效率。這兩個問題一解決,工程問題就能正確地解答。現在請同學們把練習十六的第4題和第7題做在課堂練習本上。[指名兩人分別寫在小黑板上,教師行間巡視。然后掛出小黑板進行評講]
師:[指練習十六第4題]這小括號里是什么意思?
生:是兩隊的工作效率的和。
師:[指練習十六第7題]這小括號里為什么有3個分數相加?
生:因為這是三個人的工作效率的和。
師:對。如果求兩個隊合作需要多少時間,就要用兩個隊的工作總量去除以兩個隊的工作效率的和;如果求三個隊合作需要多少時間,就要用三個隊的工作總量去除以三個隊的工作效率的和。工作總量除以工作效率等于工作時間這個基本數量關系沒有變。
師:[出示活動小黑板]這道例題的前面的條件不變,仍然是“一項工程,由甲工程隊修建,需要20天;由乙工程隊修建,需要30天。”老師只是把后面的問題改了一改,大家看看應該怎樣解答,可以口頭列出算式,不必去計算。
師:[揭示變式第1題的第一問]甲隊先獨修4天,還剩下幾分之幾沒有修?
500)this.style.width=500;" onmousewheel="return bbimg(this)">
生:這是甲隊4天完成的工作量。
師:[揭示變式第1題的第二問]剩下的由乙隊來修,乙隊需要多少天完成?
500)this.style.width=500;" onmousewheel="return bbimg(this)">
師:[揭示變式第2題]乙隊先單獨修4天,剩下的由甲乙兩隊合修。甲乙兩隊合修還要幾天完成?[讓學生思考片刻后指名回答]
500)this.style.width=500;" onmousewheel="return bbimg(this)">
師:這第一個小括號里的是什么意思?
生:這是乙隊單獨修了4天后剩下的工作量。
師:第二個小括號里的又是什么意思?
生:這是甲乙兩隊的工作效率的和。
師:[揭示變式第3題]兩隊先合修4天,剩下的由甲隊單獨修。甲隊還要修幾天?[學生用筆在紙上試著列式,然后指名回答]
500)this.style.width=500;" onmousewheel="return bbimg(this)">
師:小括號里的是什么意思?
生:是甲乙兩隊的工作效率的和。
師:去乘以4呢?
生:是他們合修4天完成的工作量。
師:中括號里的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生:是合修4天后還剩下的工作量。
500)this.style.width=500;" onmousewheel="return bbimg(this)">
500)this.style.width=500;" onmousewheel="return bbimg(this)">
師:通過這幾道題的變化,你發現了什么?
生(1):我發現這幾道題不管怎樣變化,但題中的基本數量關系仍然沒有變,仍然是“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工作時間”。
生(2):我還發現了條件和問題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對應關系。要求一個隊獨做的工作時間,就要用這個隊的工作總量去除以這個隊的工作效率;要求幾個隊合做的工作時間,就用這幾個隊的工作總量去除以這幾個隊的工作效率的和。
師:對。工程問題和一般的工作問題相比較,所不同的是題里沒有具體的工作總量。但基本的數量關系是一樣的。問題和條件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對應關系。找到了這種對應關系,工程問題不管怎么變化都容易找到解決的辦法。下面請同學們再把練習十六的第10題做在課堂練習本上。[學生做作業,教師巡視,對差生進行輔導]
師:這里有道思考題:“一件工程,甲乙兩隊合做,6天可以完成。如果甲隊單獨做要15天完成,乙隊單獨做需要幾天可以完成?”請同學們在課后討論。
工 程 問 題 篇6
教學目標
1.理解的數量關系,掌握的特征,分析思路及解題的方法.
2.能正確熟練地解答這類應用題.
3.培養學生運用所學到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
理解的數量關系和題目特點,掌握分析、解答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的數量關系.
教學過程
一、復習 舊知.
(一)解答下面應用題
1.挖一條水渠100米,用5天挖完,平均每天挖多少米?
列式:100÷5=20(米)
2.挖一條水渠,用5天挖完,平均每天挖全長的幾分之幾?
列式:
教師提問:上面這兩道題研究的是哪三種的關系?已知什么,求什么?
學生回答:上面兩道題研究的是工作總量,工作時間和工作效率的三量關系,已知工作總量和工程時間,求工作效率.
3.挖一條水渠100米,平均每天挖20米,幾天可以挖完?
列式:100÷20=5(天)
4.挖一條水渠,每天挖全長的 ,幾天可以挖完?
列式: (天)
師生小結:上面3、4兩題研究的是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時間問題.已知工作總量,工作效率求工作時間.
二、探索新知.
(一)教學例9.
例9.一段公路長30千米,甲隊單獨修10天完成,乙隊單獨修15天完成,兩隊合修幾天可以完成?
1.教師提問:
(1)用我們學過的方法怎樣分析?怎樣解答?
30÷(30÷10+30÷15)=6(天)
(2)把上題的一段公路完成60千米、90千米、30千米、24千米等如何分析解答?
60÷(60÷10+60÷15)=6(天)
90÷(90÷10+90÷15)=6(天)
24÷(24÷10+24÷15)=6(天)
(3)通過計算,你發現了什么?(結果都相同)
(4)為什么結果都相同呢?
工作總量的具體數量變了,但數量關系沒有變;工作效率是用“工作總量÷工作時間”得到的,所以工作效率是隨著工作總量的變化而變化的.因此它們的商也就是工作時間不變.)
(5)去掉具體的數量,你還能解答嗎?
把這段公路的長看作單位“1”,甲隊每天修這段公路的 ,乙隊每天修這段公路的 .兩隊合修,每天可以修這段公路的( )
列式:
2.教師: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新知識.(板書課題:)
3.歸納總結.
4.小組討論:有什么特點?
工作總量用單位“1”表示,工作效率用 來表示數量關系: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時間
5.練習.
(1)一項工程,甲隊單獨做20天完成,乙隊單獨做要30天完成,如果兩隊合作,每天完成這項工程的幾分之幾?幾天可以完成?
(2)加工一批零件,甲單獨用12小時,乙單獨做用10小時,丙單獨做用15小時.甲、丙兩人合作,多少小時完成?甲、乙、丙三人合作多少小時可以完成?
三、鞏固練習.
(一)選擇正確的算式.
一堆貨物,甲車單獨運4小時可以完成,乙車單獨運6小時可以完成,現在由甲、乙兩車合運這批貨物的 ,需要多少小時?正確列式是( ).
1.
2.
3.
四、歸納總結.
今天我們這節課學習了新的分數應用題—工程應用題.其解答特點是什么?(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和=合作時間)工程應用題的結構特點是什么?(把工作總量看作單位“1”,工作效率用“ ”表示.)工程應用題還有很多變化,以后我們繼續學習.
五、板書設計
例9.一段公路長30千米,甲隊單獨修10天完成,乙隊單獨修15天完成,兩隊合修幾天可以完成?
30÷(30÷10+30÷15)=6(天)
一段公路,甲隊單獨修10天完成,乙隊單獨修15天完成,兩隊合修幾天可以完成?
(天)
特點: 工作總量:“1”
工作效率:
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工作時間
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和=合作時間
教案點評:
該教學設計的特點是新舊知識聯系緊密,重點突出。復習中,通過應用題條件的變化,準確的抓住新知識的生長點。新課中,通過新舊知識的對比,突出了獨特的分析思路和解題方法。
探究活動
迎接狂歡節
活動目的
1.掌握分數應用題的分析和解答方法.
2.進一步加深對分數應用題的數量關系和聯系的認識.
活動題目
雞爸爸和雞媽媽為了明天的動物狂歡節,兩人計劃趕做280面小彩旗發給雞寶寶們.當天快黑的時候,雞爸爸已做了自己任務的 ,雞媽媽已做了自己任務的 ,這時,他們數了數,還剩下64面小彩旗沒有完成,他們準備等吃過飯后,休息片刻來繼續完成.夜深的時候,雞爸爸和雞媽媽終于完成了任務.
小朋友,你知道雞爸爸、雞媽媽他們每人做多少面小彩旗嗎?
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活動題目.
2.學生分小組討論.
3.小組匯報解答過程,方法多并且簡單的小組為優勝組.
題目思路
題中彩旗的分率不同,可以假設分率都是 ,這樣未完成的應為280×(1- )=56
(面),而實際剩64面沒有做,中間的差數64-56=8(面)是因為把雞媽媽的 看作 而多出來.
題目答案
280×(1- )=56(面)
64-56=8(面)
8÷( - )=160(面)
280-160=120(面)
工 程 問 題 篇7
教學目標
1.理解的數量關系,掌握的特征,分析思路及解題的方法.
2.能正確熟練地解答這類應用題.
3.培養學生運用所學到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
理解的數量關系和題目特點,掌握分析、解答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的數量關系.
教學過程
一、復習 舊知.
(一)解答下面應用題
1.挖一條水渠100米,用5天挖完,平均每天挖多少米?
列式:100÷5=20(米)
2.挖一條水渠,用5天挖完,平均每天挖全長的幾分之幾?
列式:
教師提問:上面這兩道題研究的是哪三種的關系?已知什么,求什么?
學生回答:上面兩道題研究的是工作總量,工作時間和工作效率的三量關系,已知工作總量和工程時間,求工作效率.
3.挖一條水渠100米,平均每天挖20米,幾天可以挖完?
列式:100÷20=5(天)
4.挖一條水渠,每天挖全長的 ,幾天可以挖完?
列式: (天)
師生小結:上面3、4兩題研究的是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時間問題.已知工作總量,工作效率求工作時間.
二、探索新知.
(一)教學例9.
例9.一段公路長30千米,甲隊單獨修10天完成,乙隊單獨修15天完成,兩隊合修幾天可以完成?
1.教師提問:
(1)用我們學過的方法怎樣分析?怎樣解答?
30÷(30÷10+30÷15)=6(天)
(2)把上題的一段公路完成60千米、90千米、30千米、24千米等如何分析解答?
60÷(60÷10+60÷15)=6(天)
90÷(90÷10+90÷15)=6(天)
24÷(24÷10+24÷15)=6(天)
(3)通過計算,你發現了什么?(結果都相同)
(4)為什么結果都相同呢?
工作總量的具體數量變了,但數量關系沒有變;工作效率是用“工作總量÷工作時間”得到的,所以工作效率是隨著工作總量的變化而變化的.因此它們的商也就是工作時間不變.)
(5)去掉具體的數量,你還能解答嗎?
把這段公路的長看作單位“1”,甲隊每天修這段公路的 ,乙隊每天修這段公路的 .兩隊合修,每天可以修這段公路的( )
列式:
2.教師: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新知識.(板書課題:)
3.歸納總結.
4.小組討論:有什么特點?
工作總量用單位“1”表示,工作效率用 來表示數量關系: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時間
5.練習.
(1)一項工程,甲隊單獨做20天完成,乙隊單獨做要30天完成,如果兩隊合作,每天完成這項工程的幾分之幾?幾天可以完成?
(2)加工一批零件,甲單獨用12小時,乙單獨做用10小時,丙單獨做用15小時.甲、丙兩人合作,多少小時完成?甲、乙、丙三人合作多少小時可以完成?
三、鞏固練習.
(一)選擇正確的算式.
一堆貨物,甲車單獨運4小時可以完成,乙車單獨運6小時可以完成,現在由甲、乙兩車合運這批貨物的 ,需要多少小時?正確列式是( ).
1.
2.
3.
第 1 2 頁
工 程 問 題 篇8
教學內容: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十一冊第79頁應用題
教學要求:
1.使學生掌握的特點和解答方法,并能解答有關的簡單實際問題。
2.培養學生分析解答應用題的能力,及遷移類推觸類旁通的能力。
教學重點:使學生掌握的特點和解題方法。
教學難點 :工作總量用單位“1”表示及工作效率所表示的含意。
教學手段:多媒體
教學過程 :
一.設計情境,復習鋪墊:
1.談話:同學們,你發現最近我們南雄城發生了哪些變化?
生答:略
師:如果我們要把新建沿江路人行道兩邊進行綠化。
①這項工程計劃15天完成,平均每天完成幾分之幾?
②如果這項工程每天完成 ,幾天可以完成全部工程?
2、導入 新課:在日常生活中,像搞綠化、修馬路、蓋房屋、造橋、運貨等各種工作,統稱為工程,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
二.嘗試探究、探討新知:
1.談話:如果我們將新建路兩旁的綠化工程進行招標,應聘單位有三個,他們都承諾能保質保量完成任務,但甲工程隊單獨完成需10天,乙工程隊單獨完成需15天,丙工程隊單獨完成需18天。請問:
①你選擇哪個隊施工?為什么?
②為了加快工程完成速度,又該做怎樣的選擇?
2.(投影)出示例題,進行研討。
(1)要綠化30公頃土地,甲隊單獨完成要10天,乙隊單獨完成要15天,兩隊合作,幾天可以完成?
要求:①學生獨立完成。
②分析題意:明確:30÷10 、 30÷15與(30÷10+30÷15)各求出的是什么?怎樣求合作時間?
(2)把“30公頃”改為“10公頃”、“1公頃”。這時分別怎樣求合作時間?學生獨立完成,并匯報。
板書: 30÷(30÷10+30÷15)=6天
10÷(10÷10+10÷15)=6天
1÷(1÷10+1÷15)=6天
問:通過這三個算式,你發現了什么?(工作總量在變化可用的時間都一樣)
怎樣求出合作時間呢?
板書:工作總量÷效率和=合作時間
為什么綠化面積加大了,可用的時間卻都一樣呢?
(3)(出示去掉具體綠化面積是多少的題目)
通過讀題看看現在這道題與前面三道題有什么不同?
①、學生獨立解答,相互交流。
②、弄清:表示什么?表示什么?
又表示什么?要求合作時間,為什么要用1÷( + )?
討論:已知條件中去掉了具體的數量也能求出問題,這種做法與前面具體的數量計算結果的方法比較,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與不同的地方?
不同:一是具體的工作總量,另一題是沒有具體的工作總量,而是用單位“1”表示。
相同:解題的思路是一致的,數量關系也相同,合作時間=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和。
把全部工作量看作單位“1”是的特點,這個“1”可代表一項工程,一塊地,一堆煤,一段路程等等。
再看一看:為什么綠化面積水逐漸加大,可用的時間卻都一樣呢?
明確:工作總量雖然變化了,但每天完成工作量的幾分之幾沒有變。把工作量“30公頃”、“45公頃”、“60公頃”都可以看作單位“1”,這三個算式實際就是例題的后一種形式,所以工作時間不變。
三、綜合應用、鞏固提高:
(1)為了加快工程速度,三個工程隊一起完成這項工程需幾天?
(2)根據上面給出的情境,綠化工程,甲隊單獨完成需10天,乙隊單獨完成需10天,丙隊單獨完成需18天。
大家提問,共同解答。
①甲乙合做幾天完成全工程的一半?
②甲乙合做幾天后,還剩全工程的 ?
③甲乙合做2天后,剩下的丙隊來完成還需幾天?
④甲、乙、丙合做3天后,還剩全部工程的幾分之幾?
……
4、看書質疑。
三、全課總結:
這節課我們共同研究了這類應用題,了解了的特點及解題思路和方法,同時解決了我們生活中的問題。同學們通過學習還有什么新的想法和見解。
四、課外實踐:
編題練習:
五、回歸評價:
希望同學們能夠用我們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把我們南雄建設得更加美好
工 程 問 題 篇9
教學目標
1.理解的數量關系,掌握的特征,分析思路及解題的方法.
2.能正確熟練地解答這類應用題.
3.培養學生運用所學到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
理解的數量關系和題目特點,掌握分析、解答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的數量關系.
教學過程
一、復習 舊知.
(一)解答下面應用題
1.挖一條水渠100米,用5天挖完,平均每天挖多少米?
列式:100÷5=20(米)
2.挖一條水渠,用5天挖完,平均每天挖全長的幾分之幾?
列式:
教師提問:上面這兩道題研究的是哪三種的關系?已知什么,求什么?
學生回答:上面兩道題研究的是工作總量,工作時間和工作效率的三量關系,已知工作總量和工程時間,求工作效率.
3.挖一條水渠100米,平均每天挖20米,幾天可以挖完?
列式:100÷20=5(天)
4.挖一條水渠,每天挖全長的 ,幾天可以挖完?
列式: (天)
師生小結:上面3、4兩題研究的是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時間問題.已知工作總量,工作效率求工作時間.
二、探索新知.
(一)教學例9.
例9.一段公路長30千米,甲隊單獨修10天完成,乙隊單獨修15天完成,兩隊合修幾天可以完成?
1.教師提問:
(1)用我們學過的方法怎樣分析?怎樣解答?
30÷(30÷10+30÷15)=6(天)
(2)把上題的一段公路完成60千米、90千米、30千米、24千米等如何分析解答?
60÷(60÷10+60÷15)=6(天)
90÷(90÷10+90÷15)=6(天)
24÷(24÷10+24÷15)=6(天)
(3)通過計算,你發現了什么?(結果都相同)
(4)為什么結果都相同呢?
工作總量的具體數量變了,但數量關系沒有變;工作效率是用“工作總量÷工作時間”得到的,所以工作效率是隨著工作總量的變化而變化的.因此它們的商也就是工作時間不變.)
(5)去掉具體的數量,你還能解答嗎?
把這段公路的長看作單位“1”,甲隊每天修這段公路的 ,乙隊每天修這段公路的 .兩隊合修,每天可以修這段公路的( )
列式:
2.教師: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新知識.(板書課題:)
3.歸納總結.
4.小組討論:有什么特點?
工作總量用單位“1”表示,工作效率用 來表示數量關系: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時間
5.練習.
(1)一項工程,甲隊單獨做20天完成,乙隊單獨做要30天完成,如果兩隊合作,每天完成這項工程的幾分之幾?幾天可以完成?
(2)加工一批零件,甲單獨用12小時,乙單獨做用10小時,丙單獨做用15小時.甲、丙兩人合作,多少小時完成?甲、乙、丙三人合作多少小時可以完成?
三、鞏固練習.
(一)選擇正確的算式.
一堆貨物,甲車單獨運4小時可以完成,乙車單獨運6小時可以完成,現在由甲、乙兩車合運這批貨物的 ,需要多少小時?正確列式是( ).
1.
2.
3.
四、歸納總結.
今天我們這節課學習了新的分數應用題—工程應用題.其解答特點是什么?(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和=合作時間)工程應用題的結構特點是什么?(把工作總量看作單位“1”,工作效率用“ ”表示.)工程應用題還有很多變化,以后我們繼續學習.
五、板書設計
例9.一段公路長30千米,甲隊單獨修10天完成,乙隊單獨修15天完成,兩隊合修幾天可以完成?
30÷(30÷10+30÷15)=6(天)
一段公路,甲隊單獨修10天完成,乙隊單獨修15天完成,兩隊合修幾天可以完成?
(天)
特點: 工作總量:“1”
工作效率:
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工作時間
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和=合作時間
教案點評:
該教學設計的特點是新舊知識聯系緊密,重點突出。復習中,通過應用題條件的變化,準確的抓住新知識的生長點。新課中,通過新舊知識的對比,突出了獨特的分析思路和解題方法。
探究活動
迎接狂歡節
活動目的
1.掌握分數應用題的分析和解答方法.
2.進一步加深對分數應用題的數量關系和聯系的認識.
活動題目
雞爸爸和雞媽媽為了明天的動物狂歡節,兩人計劃趕做280面小彩旗發給雞寶寶們.當天快黑的時候,雞爸爸已做了自己任務的 ,雞媽媽已做了自己任務的 ,這時,他們數了數,還剩下64面小彩旗沒有完成,他們準備等吃過飯后,休息片刻來繼續完成.夜深的時候,雞爸爸和雞媽媽終于完成了任務.
小朋友,你知道雞爸爸、雞媽媽他們每人做多少面小彩旗嗎?
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活動題目.
2.學生分小組討論.
3.小組匯報解答過程,方法多并且簡單的小組為優勝組.
題目思路
題中彩旗的分率不同,可以假設分率都是 ,這樣未完成的應為280×(1- )=56
(面),而實際剩64面沒有做,中間的差數64-56=8(面)是因為把雞媽媽的 看作 而多出來.
題目答案
280×(1- )=56(面)
64-56=8(面)
8÷( - )=160(面)
280-160=120(面)
工 程 問 題 篇10
課題:列一元一次方程解有關工程問題的應用題
1、 使學生會列一元一次方程解有關應用題。
2、 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1、在小學里我們學過有關工程問題的應用題,這類應用題中一般有工作總量、工作時間、工作效率這三個量。這三個量的關系是:
2、由以上公式可知:一件工作,甲用a小時完成,則甲的工作量可看成________,工作時間是________,工作效率是_______。若這件工作甲用6小時完成,則甲的工作效率是_______。
一件工作,甲單獨做20小時完成,乙單獨做12小時完成。
問:甲乙合做,需幾小時完成這件工作?
Ⅰ:這道題目的已知條件是什么?
Ⅱ:這道題目要求什么問題?
Ⅲ:這道題目的相等關系是什么?
有一個蓄水池,裝有甲、乙、丙三個進水管,單獨開甲管,6分鐘可注滿空水池;單獨開乙管,12分鐘可注滿空水池;單獨開丙管,18分鐘可注滿空水池,如果甲、乙、丙三管齊開,需幾分鐘可注滿空水池?
此題的處理方法:
Ⅰ:先由一名學生閱讀題目;
Ⅱ:然后由兩名學生板演;
丙管改為排水管,且單獨開丙管18分鐘可把滿池的水放完,問三管齊開,幾分鐘可注滿空水池?要求學生口頭列出方程。
一件工作,甲單獨做20小時完成,乙單獨做12小時完成。
若甲先單獨做4小時,剩下的部分由甲、乙合做,問:還需幾小時完成?
(1) 先由學生閱讀題目
(2) 引導:
Ⅰ:這道題目的已知條件是什么?
Ⅱ:這道題目要求什么問題?
Ⅲ:這道題目的相等關系是什么?
(3) 由一學生口頭設出求知數,并列出方程,師生共同解答;同時教師在黑板上寫出解題過程,形成板書。
若乙先做2小時,然后由甲、乙合做,問還需幾小時完成?
以上兩題的處理方法:
(1) 根據方程:3/12+x/12+x/6=1,編應用題。
(2) 事由:打一份稿件。
條件:現在甲、乙兩名打字員,若甲單獨打這份稿件需6小時打完,若乙單獨打這份稿件需12小時打完。
要求:甲、乙兩名打字員都要參與打字,并且要打完這份稿件。
課堂總結:
工程問題中的三個量的關系。
課堂作業 :
見作業 本
一件工作,甲單獨做6小時完成,乙單獨做12小時完成,丙單獨做18小時完成,若先由甲、乙合做3小時,然后由乙丙合做,問共需幾小時完成?
工 程 問 題 篇11
教學內容:小學數學第十一冊第98頁例10
教材簡析:工程問題應用是分數應用題中的一個特例。它的數量關系和解題思路與整數工程應用題基本相同。本節教學,主要是用整數工程應用題引入,讓學生根據具體數量解答,然后把工作總量抽象成一個整體,用單位“1”表示。通過教學,使學生理解工程問題的實際意義,掌握它的解題方法,培養學生的分析,對比能力和綜合、概括能力,提高他們的解題能力,發展他們的智力。
教學目標 :1.認識分數工程問題的特點。
2.理解、掌握分數工程問題的數量關系,解題思路和方法。
3.能正確解答分數工程問題。
教具、學具準備:投影片幾張。
過程設計:
一、復習引入:
口答列式:
1.修一條100米長的跑道,5天修完。平均每天修多少米?
2.一項工程,5天完成,平均每天完成幾分之幾?
3.修一條100米長的跑道,每天修25米,幾天修完?
4.一項工程,每天完成1/8,幾天可以完成全工程?
(通過這組題,復習工程問題的三個基本數量關系,以及工作總量、工作效率、不定具體的數量應樣表示,為學習用分數解答奠定基礎。)
二、新課:
1、引出課題:工程問題應用題.
2、教學例10
(1)出示例10:一段公路長30千米,甲隊單獨修10天完成,乙隊單獨修15天完成,兩隊合修幾天可以完成?
(2)審題后,根據條件問題列成下表,分析解答,講算理:
工作總量
甲獨修完成時間
乙獨修完成時間
兩隊合修完成時間
30天
10天
15天
0
3、改變例10中的工作總量,讓學生猜一猜,算一算,兩隊合修幾天可以完成?接上表在工作總量欄中寫出:60千米、90千米。
(1)讓學生猜完后,計算:
(2)訂正后問:為什么總千米數不同,而兩隊 合修的天數都一樣?
(通過工作總量的改變,讓學生猜猜、算算合修的天數,激發學生學習工程問題的興趣,引起思考,讓學生帶著強烈的好奇心投入到新課的學習中。)
4、如果去掉“長30千米”這個條件, 改為“修一段公路”,還能不能解答?
(1)組織學生討論:
(2)列式解答、講算理.
(3)比較與歸納:
再討論:
1)這題與上面的練習題材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2)兩題的解題思路是否相同呢?
3)用分數解答工程問題的解題特點是什么?
4)指出例10這樣的題目可用兩種方法解答。
(通過學習討論,引導學生認識分數工程問題的特征,掌握了用分數解答工程問題的方法。)
三、練習:
1、第98頁做一做。(通過基本練習,讓學生及時掌握、鞏固工程問題的解法。)
2、第99頁 2.
3、判斷題。
(通過辨析、使學生進一步明確解答工程問題,工程總量和工作效率必須要相對應。加深學生對工程民問題應用題的特征的理解,牢固掌握解題方法。)
四、 總結
工 程 問 題 篇12
教學內容:人教版第九冊第四單元 P95 例9
教學目標 :使學生認識工程問題的結構特點,掌握它的數量關系,解題思路和解題方法,并能正確地解答工程問題的基本題。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設疑激趣
出示小黑板
本班語、數兩學習委員分發數學作業 本,語文學習委員單獨分發要2分鐘,數學學習委員單獨分發要3分鐘,大家猜一猜,兩人一起分發要幾分鐘?
1、學生讀題
2、先讓學生大膽猜想
3、然后老師提出:
我們一起來探究這個問題好嗎?
二、由淺入深,輔路搭橋
出示小黑板:
1、一迭作業 本60本,聰聰分發需要2分鐘,每分鐘發多少本?明明分發需要3分鐘,每分鐘發多少本?
2、一迭作業 本60本,聰聰每分鐘發30本,明明每分鐘發20本,兩個人合發,幾分鐘發完?
3、一迭作業 本60本,聰聰單獨分發需要2分鐘,明明單獨分發需要3分鐘,兩人合發需要幾分鐘?
讓學生獨立完成,然后指名回答,教師板書:
1、60/2=30(本) 60/3=20(本)
2、60/(30+20)=1.2(本)或者:設X分鐘發完?
(30+20)x=60
X=60/50
X=1.2
3、60/(60/2+60/3)或者:設兩人合發需要X分鐘
(60/2+60/3)=60
三、引導探究,挑戰問答
老師質疑:
假如上面三道題都隱去“60本作業 本”這個條件,你們能探究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嗎?
1、要求學生分小組合作思考、探究 。
2、讓各小組組長把解決問題的辦法講出來,老師板書:
A、1/2=1/2 1/3=1/3
B、1/(1/2+1/3)或者:設需要X分鐘完成
(1/2+1/3)=1
在學生合作探究過程中,教師應參與其中一小組,并成為其中的一員,在恰當時機提問:
“你怎么知道這是對的?”
“還有沒有別的思路或可能性?”
“列式為1/(2+3)你們認為對嗎?為什么?”
四、促進思維,拓展發散
解決好“分發本子”問題后,我問學生:
你能利用今天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類似的“做套裝衣服問題”、“相遇問題”嗎?
五、反饋練習,以促雙基
1、P95 “做一做”
2、練習二十五 第1題
3、指導學生自學例9
六、總結
1、今天學習了什么內容?
2、這節課你最大的收獲是什么?哪些地方你還不太懂?
家庭作業 :
練習二十五 第2、3、4題
工 程 問 題 篇13
幾年來,我都擔任畢業班的數學科教學工作。在教學“工程問題”這一內容時,首先復習工作問題的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工作時間的基本數量關系,然后,再反復說明“工程問題”的特征,最后,才結合例題,引導學生應用基本數量關系去解答有關問題。但是,效果總不盡人意。今學期,教學這一內容時,我解放思想,大膽放手讓學生自主質疑,探索求解。一句話,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自己去探求知識,去獲取知識。
一開始,電腦出示準備題:某公司要加工240000個零件,(1)平均每天加工3000個,要幾天?(2)、如果由甲車間加工8天,平均每天完成這批零件的幾分之幾?(3)、如果由乙車間加工要12天完成,平均每天完成這批零件的幾分之幾?學生解題后。我提出問題:現在這批零件要求提前完成,可以怎么辦?于是共同編成例題,個人獨立試著列出算式,匯報、師把學生匯報的算式板書,再分組討論,交流。驗證各種方法的正確性。最后2400000個這個條件擦掉,提問:這題該怎么解答呢?學生解題后,組織學生討論改編前后,解題方法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由此師生共同歸納工程問題的特點和解答方法。
這節課,由于注意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讓學生依據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主動地加以“建構”,在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的基礎上,組織學生進行合作交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首創精神,教學效果良好,達到教學目標。
工 程 問 題 篇14
4.2.10工程問題應用題
教學目標 :
1、理解比較抽象的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工作時間的數量關系。
2、掌握一般工程問題的結構特征。
3、學會解題方法,會正確解答一般的工程問題。
教學重點:學會解題方法,會正確解答一般的工程問題。
教學難點 :理解比較抽象的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工作時間的數量關系。
教學準備:投影片。
教學過程 :
一、復習準備:
1、口答,并說出數量關系式。
(1)甲乙合做60件產品,甲每天做3件,乙每天做2件。他們要幾天完成?
60÷(3+2)=12天
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工作時間
(2)加工80個零件,甲用4小時完成。平均每小時加工多少個零件?
80÷4=20(個)
工作總量÷工作時間=工作效率
2、回答,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1)加工一批零件,甲用4小時完成。平均每小時完成這批零件的幾分之幾?
1÷4=
(把工作總量看作“1”)
(2)一項工程,甲單獨修建,需要4天完成,乙單獨修建,需要8天完成。
①甲隊獨修,每天完成全工程的( )。
②乙隊獨修,每天完成全工程的( )。
③兩隊合修,每天完成全工程的( )。
小結:剛才這幾道題中,工作總量所以用“1”表示,因為工作總量不再是一個具體的數量,而工作效率是一個分數,這個分數實質上是單位時間完成了工作總量的幾分之幾。
二、教學新課。
1、出示例2.(小黑板)
一項工程,由甲工程隊單獨施工,需8天完成。由乙工程隊單獨施工,需要12天完成。兩隊共同施工需要多少天完成?
(1)審題后,想:這道題需我們求什么?你可以根據哪個關系式來解答?
(2)學生嘗試做,并同桌交流。
(3)反饋說明。
1÷(+)=1÷(+)=1÷=4(天)
(把工作總量看作“1”,兩隊的工作效率就是+。)
教師:如果不把工作總量看作“1”,而是看作2、3、5、10……結果會怎樣?
學生任選一個數列式計算。
小結:計算結果是一樣的。不過看作“1”是最簡捷、最常用的。
2、練一練。
(1)填空。
①甲做一項工作需5天完成,每天完成這項工作的( ),3天完成這項工作的( )。
②一項工程,甲隊獨做需要36天完成,乙隊獨做需要45天完成。兩隊合做,一天可以完成這項工程的( ),( )天可以完成。
(2)修一條公路,甲隊獨做需10天,乙隊獨做需15天,甲乙兩隊合做,幾天可以完成?
(全班練,抽學生寫在投影片上,同桌互說是怎么想的)
3、小結:四人小組討論。剛才練的題有什么特點?我們是怎么解的?
教師: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的工程問題。(出示課題)
三、鞏固練習
1、變式練習
打印一份稿件,甲單獨干要10小時,乙單獨干要12小時,丙單獨干要15小時。
(1)甲、乙、丙三人合打1小時,完成這份稿件的幾分之幾?
++=
(2)三人合打一小時后,還剩下幾分之幾?
1-=
(3)甲、乙、丙三人合干,幾小時可以完成?
1÷(++)=4(小時)
(4)甲、乙兩人合干5小時,可以完成這份稿件的幾分之幾?
(+)×5=
(四人小組交流,想想還可以提出哪些問題并解答。)
2、看書,質疑。
四、教學小結: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你是怎樣來解答這些應用題的?
五、作業 :《作業 本》P70[67]
工 程 問 題 篇15
工程問題是研究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時間三者之間關系的一個數學問題。它與研究這三個量之間關系的整數工作問題的解題思路相同,不同的是工程問題的工作總量和工作效率沒有直接指明,解題時要用單位“1”表示工作總量,用單位時間內完成工作總量的幾分之一表示工作效率。這是工程問題的基本特征也是教學難點。在教學中我努力創設情境,先安排了一道工作總量已知的比較簡單的工程問題的應用題。例如:工程隊修一條長1800米的公路,甲隊單獨做需要12天完成,乙隊單獨做需要12天完成。甲、乙合作需要幾天完成?讓學生進行解答,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說說你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然后,我把工作總量1800米該為3600米,讓學生猜一猜,現在甲、乙合作需要幾天完成呢?學生們非常激動,有的說,太簡單了,不用計算我就知道了;有的學生把手舉的高高,想回答。有的學生切切私語。我馬上讓學生回答,第一個學生回答的是工作總量是原來的2倍,那么,合作工作時間肯定是原來的2倍。第二個學生馬上回答說合作工作時間和原來的是一樣的。乘此機會,我又追問你有辦法證明合作時間沒有變嗎?這為學生馬上說有。于是他用了剛才的這種計算方法證明了工作時間沒變,其他學生心服口服。而后,我又問學生如果工作總量變900米,現在甲、乙合作需要幾天完成呢?當我問題一說出,學生就說,現在不會上當了,當然還是和原來的一樣啦?那么就請你們計算一下?計算出來結果還是和原來一樣。于是,我就設下疑問,為什么工作總量變了,合作的工作沒變呢?通過四人小組合作,并交流,然后,在小結時我又把學生說的用多媒體展示了一下,這樣學生明白了工作總量不管怎樣變化,只要兩隊單獨完成的工作時間沒變,兩隊合作的工作時間也是不變的道理。在此基礎上,我將工作總量抽象為“一項工程”,由此導入新課,然后,讓學生進行嘗試練習。
總之,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以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幫助者、促進者出現在他們的面前,學生不僅發揮了他們的自主潛能,培養了他們的探索能力,而且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學生學的開心,教師教的快樂。
工 程 問 題 篇16
教學內容:小學數學第十一冊第98頁例10
教材簡析:工程問題應用是分數應用題中的一個特例。它的數量關系和解題思路與整數工程應用題基本相同。本節教學,主要是用整數工程應用題引入,讓學生根據具體數量解答,然后把工作總量抽象成一個整體,用單位“1”表示。通過教學,使學生理解工程問題的實際意義,掌握它的解題方法,培養學生的分析,對比能力和綜合、概括能力,提高他們的解題能力,發展他們的智力。
教學目標 :1.認識分數工程問題的特點。
2.理解、掌握分數工程問題的數量關系,解題思路和方法。
3.能正確解答分數工程問題。
教具、學具準備:投影片幾張。
過程設計:
一、復習引入:
口答列式:
1.修一條100米長的跑道,5天修完。平均每天修多少米?
2.一項工程,5天完成,平均每天完成幾分之幾?
3.修一條100米長的跑道,每天修25米,幾天修完?
4.一項工程,每天完成1/8,幾天可以完成全工程?
(通過這組題,復習工程問題的三個基本數量關系,以及工作總量、工作效率、不定具體的數量應樣表示,為學習用分數解答奠定基礎。)
二、新課:
1、引出課題:工程問題應用題.
2、教學例10
(1)出示例10:一段公路長30千米,甲隊單獨修10天完成,乙隊單獨修15天完成,兩隊合修幾天可以完成?
(2)審題后,根據條件問題列成下表,分析解答,講算理:
工作總量
甲獨修完成時間
乙獨修完成時間
兩隊合修完成時間
30天
10天
15天
0
3、改變例10中的工作總量,讓學生猜一猜,算一算,兩隊合修幾天可以完成?接上表在工作總量欄中寫出:60千米、90千米。
(1)讓學生猜完后,計算:
(2)訂正后問:為什么總千米數不同,而兩隊 合修的天數都一樣?
(通過工作總量的改變,讓學生猜猜、算算合修的天數,激發學生學習工程問題的興趣,引起思考,讓學生帶著強烈的好奇心投入到新課的學習中。)
4、如果去掉“長30千米”這個條件, 改為“修一段公路”,還能不能解答?
(1)組織學生討論:
(2)列式解答、講算理.
(3)比較與歸納:
再討論:
1)這題與上面的練習題材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2)兩題的解題思路是否相同呢?
3)用分數解答工程問題的解題特點是什么?
4)指出例10這樣的題目可用兩種方法解答。
(通過學習討論,引導學生認識分數工程問題的特征,掌握了用分數解答工程問題的方法。)
三、練習:
1、第98頁做一做。(通過基本練習,讓學生及時掌握、鞏固工程問題的解法。)
2、第99頁 2.
3、判斷題。
(通過辨析、使學生進一步明確解答工程問題,工程總量和工作效率必須要相對應。加深學生對工程民問題應用題的特征的理解,牢固掌握解題方法。)
四、 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