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多媒體教學的點滴體會(通用2篇)
使用多媒體教學的點滴體會 篇1
學手段相比較,更加有利于學生的理解,提高教學效率。在"連加"這一課題中,教學的重點是:連加的含義、計算順序、以及10以內的連加計算。教學的難點是:根據圖片的意思說出連加算式并計算,以及根據連加算式擺出相應的圖形(小木棒、三角形、圓片等)。針對一年級的學生的心理特點--以形象思維為主,對于以上問題,如果單純的依*教師口述,學生不易理解,因此,采用多媒體教學則有利于將以上教學內容形象化、生動化,化難為易,便于學生理解。
(2)進行課堂設計,編寫教學方案。要制定出切實可行的課時計劃,就要作好課堂設計和編寫教學方案這兩項工作。進行課堂設計是編寫教學方案的前提和基礎,編寫教學方案是進行課堂設計的具體體現。課堂設計要依據教材來確定教學目的,分清內容的主次,抓好重點和難點,合理地、科學地安排好教學進程,使各個教學環節緊密相扣,同時還要注意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對于多媒體教學,課堂設計就顯得尤其重要。教師除了要進行教學內容的編排,還要考慮到教學內容如何通過多媒體來呈現,使之更好的服務于教學。課堂設計是課前的準備工作,這些準備工作綜合地反映到教師的教學方案之中。教學過程是教師教學方案的主要組成部分,包括:教學內容的詳細安排、教學時間的分配、教學媒體和教學方法的運用等。
在明確"連加"課題的教學目的、教學內容的前提下,進行課堂設計。首先通過響應的簡單練習,復習前面所學的10以內的加法,使得與該課題相關的知識點,在學生頭腦中呈現出來,以便學生掌握新的概念。然后采用"小貓釣魚"的故事導入新課,這樣可以使學生對所學的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并結合前面復習題,引出連加的定義。接下來進行例題的教學,采用了"數星星"和"小熊滑冰"兩個例題,在教學例題的工程中,要注意訓練好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讓學生有充分的機會來說;同時還要把知識點--"連加的計算順序"滲透到
例題的講解之中,讓學生學會如何正確的計算。在完成例題教學之后,可以進行一定的活動(根據連加算式擺小木棒)和練習(根據圖意列出算式,敘述計算過程并填空),讓學生動起來,這樣即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又可以使學生輕松的掌握所學的知識。同時,還可以適當的加入難度稍大的思考題(將原有算式拆分成連加算式,并作出判斷),這樣有利于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靈活運用。最后,進行課堂小結,總結所學知識(連加的定義、計算過程等),并讓學生回憶所學知識。
在完成課堂設計之后,教師就可以動手編寫教學方案。
使用多媒體教學的點滴體會 篇2
一本供學生觀看的“課本”,我們知道,多媒體功能的發揮是有賴于一定的條件的,并不是說在教學中采用了多媒體就一定能改善教學,更不是說多媒體用得越多越好,還需多考慮在什么條件下用,如何使用,而不是處處濫用。
既然多媒體是為課堂教學服務的,所以課件的好壞應該體現在其使用效果上,使用課件時,必須從實際出發,注重實效。那種為了趕時髦,為運用而運用的做法將會造成教學的失誤。有一位教師在一堂課里,僅使用了5分鐘的多媒體手段,然而,
聽課的老師幾乎都認為那是一節最成功的多媒體教學課?梢娒襟w使用不再于多而在于精。如“圓的認識”的一堂課上,為讓學生建立圓的概念,先呈現出幾個實物,再把實物慢慢抽象化,這樣使學生通過實物展示和逐步抽象的過程中正確建立了圓的概念。因此,恰當運用多媒體手段還需鉆透教材,找準最佳作用點進行有的放矢,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二、緊扣教材重點,避免隨意呈現,喧賓奪主
課堂教學過程中,多媒體的運用能夠把被感知的對象形象直觀地呈現出來,通過音響、色彩、動態畫等刺激學生的多種感官,不斷激發學生的興趣,使他們的注意力更為集中、穩定、持久,思維更為積極活躍,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但在許多課堂實踐中,有些課件卻或多或少地偏離了教學目標。如:在一堂教學課上,一位教師想讓學生計算幾道進位加法題,呈現出一副迷宮內寫著算式的畫面,然后問:“你能計算這些題嗎?”沒幾個學生回答。原因是大部分學生被那迷宮吸引住了,根本沒看到那幾道算式。再如有些語文課件在介紹與課文有關的背景資料時,大量調用一些音像圖片資料。某些歷史題材的影片剪輯,人物講話錄音、圖片文字資料等。適當地引用是必要的,但如果引用過多就會沖淡教學主題。在不失時機發揮媒體作用的同時,還需考慮展示媒體的最佳時機,以最佳的方式呈現,從而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切不可隨意呈現,喧賓奪主。
合理使用電腦多媒體,能有效地彌補傳統教學的不足,化抽象為具體,把難以理解的內容或不容易觀察到的事物用媒體充分顯示出來,調動學生的視覺直觀功能,為突破難點創造出良好的氛圍。在數學課上,數學知識都比較抽象,往往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而計算機則能將靜態的數學知識動態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如:數學課上教學“相遇應用題”時,運用了兩輛車同時從兩地出發的直觀動態演示,顯現兩車相遇的全過程。通過幾次演示后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弄清了速度和相遇時間、相距路程之間的關系。再如小學低段教學數“一堆方塊有幾塊”時,由于孩子空間觀念較差,很難數出幾塊,這時運用多媒體動態演示疊方塊和移方塊的過程,學生掌握起來就容易多了。這樣使靜態的知識動態化,而動態的畫面與學生的思維活動緊密相聯,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得到發揮,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力得到發展。
三、精心制作,避免粗制濫造,無的放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