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友好相處》教學設計
北師大版教三年級品德與社會學設計
小學品德與社會(北師大版)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
《學會友好相處》教學設計
教材背景:
《學會友好相處》是《品德與社會》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快樂的學校生活》中《我和小伙伴》第二課時的內容。《學會友好相處》這一課是按照《課程標準》三年級:“感受與同學之間的友愛之情,學會和同學平等相處、互相幫助”的要求編寫的,它從伙伴關系切入,通過提高良好的交往能力,增進同學之間的友情,充分體現了課程標準中“幫助學生參與社會,學習做人”的核心理念。
本課時教材提供了比較典型的事例來突出教學目標。事例中的女孩因為一點小事記恨同學,不讓同學和自己一起玩,反映了她心胸狹窄和自私的心態,同時也使學生看到因為她的自私,導致集體成員之間不能夠友好相處。這個例子非常貼近學生的生活。在展示故事的同時,教科書給學生的小組討論學習提供了空間,學生可以把自己在小組學習中獲得的收獲記錄下來,作為自勉。
雖然本課題的教學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但是教材所提供的僅是學生生活情境的范例。在學生的生活中,與小伙伴相處的事例是豐富多樣的。新課程變化的本質歸結到一點,就是突破課本、課堂構成的封閉的“圍城”,依據教材而不唯教材。因此本課題的教學我是從學生身邊的事例入手,充分挖掘和整合資源,通過鏡頭再現生活中與小伙伴交往的情境,讓他們從自己和伙伴相處的真實事例中汲取經驗和教訓,讓學生真正入情、入腦,進行自我教育。而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我時刻關注師生、生生互動中的思想火花,敏銳地把握在思維碰撞中產生出來的有價值的動態資源,為教學服務,讓教學因生成而煥發了生命的精彩。
學情分析:
小學中年級是學生的集體意識和自己在集體中的角色意識形成和鞏固的重要階段。我班學生43人中男孩就占有27人,以獨生子女為主,在家里倍受父母和長輩的寵愛。他們需要伙伴,也喜歡和伙伴一起玩耍,但是當與伙伴相處發生沖突時,當個人利益與他人利益產生矛盾時,他們常常會以自我為中心,凡事只想自己,不想他人,因為一點小事就記恨別人,向小伙伴隱瞞或者讓小伙伴幫助自己隱瞞自己的缺點和錯誤。由于學生的年齡比較小,他們往往不能正確處理同伴之間的矛盾,常使矛盾激化,久而久之會形成自私、心胸狹窄、不誠實等不健康的心理。因此,對學生進行伙伴間以誠相待,并學會正確處理矛盾的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學習目標:
1、通過學習要使學生學會彼此諒解、友好相處。
2、學會彼此以誠相待。
3、初步掌握處理矛盾的簡單技巧。
教學重點、難點:
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特點,我們確定了本文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初步掌握處理矛盾的簡單技巧,形成友好相處的意識。由于中年級學生的辨析能力有限,在具體的生活實際中,會比較難體會到友好相處的重要性。所以本課時的難點就是:讓學生發自同心地認同與伙伴友好相處的重要性。
教學準備:
學生:鏡子,自制一個卡或書簽,帶一張與好朋友的照片。
教師:課件,好朋友情況卡,繩子。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預設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板塊一:游戲引入,激情引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