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六年級品德與社會下冊教案2
教師介紹圓明園的面積、規模、珍寶與文物資料。
討論:站在圓明園廢墟上,你會想到什么?
交流匯報收獲。
第二時:西方列強瓜分中國
一、 用《七子之歌》導入。
聞一多先生又一首著名的詩叫“七子之歌”,詩人以擬人的手法,將被外國列強奪取的七處失地比喻為脫離母親懷抱的七個孩子。你知道是那些地方嗎?(澳門、香港、威海衛、廣州灣、九龍、旅順和大連)。
二、看《時局圖》反思歷史
投影出示: 《時局圖》和《帝國主義列強瓜分中國簡表》。
教師從侵占中國領土的獵槍國家、中國被吞噬的地區兩方面講解,突出體現帝國主義的丑惡嘴臉和兇殘面目。
指出圖中各種動物和標識代表那些帝國主義國家。(熊:俄國、鷹:美國、老虎:英國、蛤蟆:法國)
沉沉酣睡我中華,
哪知愛國即愛家;
國民知醒宜今醒,
莫待土分裂似瓜。
《時局圖》旁所提的這首詩,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講講詩的含義。
(表達了對時局的關心和對祖國危亡的擔心,呼吁中華民族款塊覺醒,挽救民族危亡。)
(詩的意思是:中國人都在沉睡中,人民哪里知道愛國就等于愛家,人們要是知道醒來就在今天,不要等到土地像瓜似的給人分割了。)
學生自讀短文《上海租借地的:“恥辱牌”》,教師說明這是帝國主義列強在景升上摧殘和凌辱中國人民,教育學生勿忘國恥,振興中華。
板書設計:
1 災難深重的中國
鴉片侵入中國——《中英南京條約》
圓明園的毀滅
西方列強瓜分中國
第二單元2 人類渴望和平
教學目標 態度:通過介紹九一八事變、盧溝橋事變和南京大屠殺等事件,使學生認識反抗日本侵略者已成為中華民族的歷史責任,激發學生對日本帝國主義野蠻侵略中國的仇恨,樹立為人類和品、民主、進步事業而奮斗的意識;通過了解百團大戰等,樹立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的思想意識。
能力:通過講述九億八十遍或西安事變的經過,培養學生講述歷史事件的能力;通過收集、整理重大歷史事件的資料,使學生學會收集、整理、選擇、甄別資料的方法。
知識:了解兩次世界大戰的概況,直到兩次世界大戰造成的人員傷亡、財產損失,以及給人們帶來的沉重災難;知道九一八事變、盧溝橋事變的發生、過程及結果;了解日本帝國主義在侵華戰爭中屠殺中國人民的滔天罪行;知道平行過大捷、臺兒莊戰役和百團大戰等著名戰役的歷史意義;認識當今世界并不太平,局部地區沖突和戰爭依然存在的形式。
教學準備: 1第一次世界大戰是歐洲戰場、第二次世界大戰是歐洲戰場掛圖,兩次世界大戰的損失示意圖。
2.收集中國軍民打擊日本侵略者的小故事,收集當地人民抗日斗爭的事跡。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世界大戰的災難 歷史不會忘記
一、世界大戰的災難
師:剛剛過去的20世紀,是人類歷史上發上戰爭最為頻繁的世紀。第一次世界大戰是怎樣引起的?
課件演示:薩拉熱窩事件。指名說說一戰導火索是什么?
教師:補充介紹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結果和影響。(1、大戰造成了極大的損失和破壞;2、大戰造成歐洲的衰落和美國、日本的興起,世界格局發生了變化;3、大戰為社會主義革命創造了條件,除了俄國十月革命之外,還爆發了德國十一月革命、匈牙利革命以及歐美國家的許多罷工;4、第一次世界大戰還促進了民族解放運動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