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品德與社會上冊全冊教案(山東版)
……
2、討論:從中選擇自己應該參與的事情和不該干涉的事情,說明理由。
3、匯報結(jié)論。
4、教師總結(jié):家庭中會遇到許多意外或大事情,每當這時,我們一定要做個懂事的孩子,應該我們幫忙的我們就幫爸爸媽媽分擔一些,不應該參與的我們就不要給父母添亂。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可以是我們的家庭更加和睦、幸福。
第三課時
一、情景分析
1、教師:爸爸媽媽不在家,小明自己在家,有陌生人敲凱小明的門,鄰舊居張爺爺馬上出來,了解情況后把陌生人趕走了并且給小明送來好吃的午飯……二小紅呢,平時鄰舊不相往來,現(xiàn)在爸爸媽媽不在家,也沒有人問他、管他、結(jié)果小紅又悶又餓,難過的哭起來……、
2、討論分析:為什么小明和小紅的情況會不同?
二、活動:介紹我的好朋友
1、教師解釋活動的內(nèi)容:除了學校中的好朋友,你還有哪些好朋友?你們是怎樣成為好朋友的?
2、學生介紹自己的鄰居好友,說一說和他們交往的趣事。
3、教師總結(jié):“遠親不如近鄰”好的鄰里關(guān)系可以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多方便和歡樂,避免不少的麻煩。
三、辨析交流:
1、教師出示幾則有關(guān)鄰里間的小矛盾的情境,讓學生分析,遇到這樣的情況我們應當怎么做。
2、學生交流,教師引導得出結(jié)論。
說說:學生說說自己家與鄰居相處的一些小事情,體會鄰里之間和睦相處的重要性。
教后記:
(三):我成長的故事
課時安排:2課時
活動目的:
1、通過了解自己的成長經(jīng)歷,感受父母長輩的養(yǎng)育之恩,體會家庭中的親情。
2、體會凡事做計劃的重要性和好處,養(yǎng)成做計劃的習慣。
3、培養(yǎng)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活動準備:
1、發(fā)“請家長走進課堂”的邀請信若干份。
2、教師的背景上布置“愛心小屋”背景。
3、學生課前搜集嬰兒時的小衣物、照片,做好有關(guān)資料的收集。
4、與父母翻看自己的相冊。詢問自己成長中父母艱辛哺育的感人故事。
第一課時
一、活動
(一)、愛的收獲
1、在教師制作的“愛心小屋”(可以畫掛圖或制作簡單模型)中掛出:小衣物、小帽子、小奶瓶……
2、通過這些物品,說說自己的變化?
(二)、尋找成長的足跡
1、看一看、比一比:
(1)、用毛衫與聲上的毛衣比發(fā)現(xiàn)了什么?用自己的話敘述以下。
(2)、小帽子與現(xiàn)在的頭比,得出結(jié)論:頭張大了……
2、問問、稱稱、量量
(1)、出示“出生時躺在磅秤上的”照片,(學生分別介紹:當時自己的體重、身高)
(2)、稱稱、量量:教室的一角放有一臺秤,現(xiàn)場稱出學生的體重,量出學生的身高。
3、幸福回憶:
(1)、請學生上臺演示一組自己成長的照片,邊出示照片,邊敘述這是什么時期?當時有什么難忘的事。
(2)、聽媽媽真情訴說:請學生的家長來補充孩子成長過程的趣事。
4、夸夸父母
在我們的成長中,父母為我們的沖長傾注了大量的心血。誰能夸夸自己的父母。
學生敞開心扉自由地說,讓學生與家長真心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