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品德與社會上冊教案(蘇教版)
師:我知道小朋友能念許多的詩詞,那么你能不能寫出一兩句關于學習的詩詞呢?
二、 布置作業:
學生寫出一兩句自己喜歡的有關學習的格言。
第六課時: 課題:同樣的學習
教學目標:通過交流,體驗好的學習習慣和方法:1、認真觀察;2、做中學;3、多在心中畫問號。
重點:讓學生體驗到好的學習方法、習慣的重要性。
難點:學生能從自己的實際出發體驗學習習慣和方法的重要性。
教學過程:
一、師:上幾節課我們已經知道了大家都有自己好的學習習慣和方法,今天我們要繼續討論,還有哪些習慣和方法能對我們有益。
二、學生自學p22,想一想,書上講的是什么?你做得如何?
三、討論:
1、 說說貓遇到強光和弱光時眼睛的不同狀態。
2、 說說為什么夏天天亮早,而冬天比較晚。
教師對學生的交流進行評價,強調觀察的重要性。
3、 學生說說自己在生活中有什么發現。
四、自學p23頁
五、交流
1、 學生交流內容
2、 為什么做中學樂趣多?
3、 師講小故事《比爾 蓋茨小時候的故事》
4、 討論通過剛才的學習懂得了什么道理,并寫出一二。
六、師提問學生回答:
1、 下雨時為什么會打雷?為什么下雨前會有閃電?
2、 為什么人害羞會臉紅?女人為什么不長胡子?
3、 為什么一年會分成四個季節?
4、 為什么我們寫字要按筆順寫?
師:確實,這些問題我們都不能正確地進行回答,但是我們的科學家能回答。科學家為什么能回答呢?因為他們有一個好的習慣,遇到現象都要問個為什么?而且通過千萬次的實驗和研究才找到答案的。想不想聽關于科學家的小故事?
一、 師講故事:
1、 數星星的孩子——張蘅
2、 壺蓋為什么會動?
八、師:其實我們要多獲得知識,多解決一些問題,除了在課堂上學習以外,還有很多方式和方法。請小朋友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在小組內說一說。
二、 學生討論和交流學習渠道,完成書上的問題:
1、 還有哪些可以利用的學習資源?
2、 你利用得怎樣?
三、 總結交流。
四、 師:最后老師送給小朋友們兩句名言,希望能給大家有所幫助。
行是知之始,學非問不明。——陶行知
人人皆吾師,處處有學問。——陳鶴琴
師簡單說說意思。
第七課時: 課題:我不耍賴皮
教學目標:通過學習使學生領會“規則”的重要性,體驗“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重點:讓學生認識到“規則”的重要性。
難點:通過學習使學生在生活中自覺遵守規則。
教學過程:
一、師:小朋友們,你們喜歡做游戲嗎?我們來看一看書上的小朋友,他們也在做游戲,想一想,為什么他們的游戲做不下去?
二、學生讀p28頁后進行交流:
師:是啊!因為他們沒有按照游戲規則進行,所以產生不公平,因此玩不下去。
師解釋“規則”(生讀一讀)
三、發現規則:
學生自主觀察p29頁圖,讀懂圖意并自編規則。
學生開展課堂交流。
1、 圖書室規則;2、旅游規則;3、交通規則。
師:如果大家都不遵守規則為出現什么情況?
(學生討論,體驗規則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