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品德與社會第6課隔海相望教學設計
(7)[多媒體出示]“告訴你”[小資料]《臺灣島的形成》和《臺灣海峽》,請學生齊讀,然后說一說:為什么稱中國臺灣海峽為“海上走廊”?為什么說臺灣省是我國與太平洋地區(qū)各國海上聯(lián)系的重要交通樞紐?
(設計意圖:以上兩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通過找一找、畫一畫、唱一唱等生動活潑的形式,使學生在寬松自在的氛圍中,清晰地認知并掌握中國臺灣的地理位置及有關地名。)
(四)教學互動三
(1)師:同學們,你們想不想領略一下中國臺灣的美麗風光呢?下面就讓錄像片領我們到中國臺灣島上去逛一逛吧。[多媒體播放]:“迷人的寶島——中國臺灣”
(2)師:你看到了寶島上那些迷人的風光呢?(學生自由作答:玉山云海、澎湖彎、臺北故宮、日月潭、馬公灣、高雄港口、北回歸線、中國臺灣商業(yè)街、阿里山......)
(3在這些名勝中你最喜歡哪里,為什么?
(4)[多媒體出示]中國臺灣一日游、中國臺灣三日游、中國臺灣一周游等三條旅游線路圖。請學生說說這些線路上有哪些景點?并給這些線路取個名字。
(5)假如你是一名中國臺灣的小導游,現(xiàn)在接到一批大陸來的游客,你會向他們推薦去哪條線路,為什么?
(6)小組活動:在小組內(nèi)練習導游詞,并拿出課前搜集的關于景點的圖片或資料作參考。
(7)請一到二名學生到臺前來作“導游模仿秀”,向大家作線路景點解說。
(8)為你推薦的這條線路設計一則形象生動的廣告詞,使人一讀就生向往之心。
(設計意圖:旅游是學生最喜歡的活動。以上這一設計,教者匠心獨運,運用多媒體手段,創(chuàng)設旅游情境,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去了解中國臺灣的美麗風光。更難能可貴的是不就此嘎然而止,而是在認知的基礎上,進一步討論如何設計景點線路及廣告詞,并作導游模仿秀。這一過程,形式新穎,氛圍和諧,不光自然地檢測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更鍛煉了他們的合作能力和表達能力。)
(五)教學互動四
(1)師:中國臺灣島不僅是美麗的,更是富饒的,為什么這樣說呢?課前老師已請大家到網(wǎng)站上去查找了相關的資料。下面,我們就請各小組派代表到臺前來作匯報。(可以用圖片、文字、數(shù)據(jù)、示意圖、實物等各種資料進行匯報,力求形式生動多樣。)
(2)森林資源(2)珍稀動物資源(3)農(nóng)作物資源(4)礦產(chǎn)資源(5)海洋資源
(3)現(xiàn)在你們知道為什么人們稱中國臺灣為美麗富饒的寶島了嗎?
(六)結(jié)束課程
這堂課,我們高興地領略了祖國臺灣的美麗,清晰地了解了它的富饒。為了進一步了解中國臺灣,老師在這兒向大家推薦幾個網(wǎng)站。希望同學們課后去網(wǎng)上沖沖浪,你一定會更加喜愛祖國寶島臺灣!
(設計意圖:課堂內(nèi)容提供的僅是一個點,課外知識的拓寬和積累才是一個面。因此,教者以友情連接的方式向?qū)W生推薦幾個相關的網(wǎng)站,引導學生去沖浪,去進一步了解中國臺灣,使認知目標和情感目標進一步得到落實。)
三、課件制作和使用的設想
1.猜謎語。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為組織教學導入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