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校園》(精選2篇)
《美麗的校園》 篇1
教學目標:
1. 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熟悉學校環境,感受學校的美。
2. 能利用學校設施解決自己的問題。
3. 培養學生主動、有條理地表達自己見解的意識與能力。
教學重點:
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熟悉學校環境,感受學校的美。
第一課時 校園探秘
一、 創設情境,誘發感情
師:小朋友們,在你的印象中你覺得什么地方最好?
學生自由說出自己心中最喜歡的地方。
師:小朋友們看看這是什么地方?(播放校園風光短片)
你覺得這里怎么樣?
學生談心中的感受。
師:你還想全面了解學校的環境,老師、同學們的情況嗎?我們一起去參觀我們美麗的學校好嗎?
參觀前,向學生提出要求,不大聲喧嘩,走路要輕,上下樓時要注意安全等。
二、 實地參觀,觀中生情
分組活動,每組選出一位小朋友當負責人,選定任一地方進行實地考察,師適時參與個別小組的活動進行指導。
師帶領學生來到辦公室附近,問:“你們在什么情況下到辦公室來呢?”
生1:我是課代表,交作業的時候會到這兒來。
生2:我遇到了解決不了的難題,來這兒問老師。
師:辦公室是老師辦公的地方,同學們盡量做到不隨便打擾老師的工作。
繼續帶領學生到其他地方參觀。
第二課時 我來告訴你
一、 交流觀察,談中增情
師:小朋友們親眼看到了我們學校的實際情況,先說一說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
學生先在小組內自由交流感觸,然后有代表性地談自己的觀感。
師:參觀了我們美麗的校園,你覺得我們學校是什么樣子的?
想不想夸夸我們的學校?
學生表達自己的感受。
師:在這么美麗的學校里學習生活,你有什么打算?請說說自己心里的話。
師生共同談自己的打算。
二、 激發創造,畫中生情
1、 畫畫我們的學校
(1) 分組討論,你在校園里看到了什么?
小組合作邊說邊畫,比一比哪組合作得最好。
展示:哪組畫得最棒,評出團結合作最優小組。
(2)個人畫一畫你最喜歡的校園角落,說說你為什么喜歡這個地方?
你會怎樣保護那兒的環境衛生?
評一評:誰能獲得“小畫家”的稱號。
(3) 師:面對這么美麗的校園你想說什么呢?
2、 想像未來的學校
師:小朋友們,你們非常熱愛我們自己的學校,今天的學校是這樣的,以后的學校會是什么樣子的?請你設計你心目中最好的學校。
在小組討論理想學校的樣子,然后選代表口述。
師:請同學們拿手中的畫筆把自己心目中最好的學校畫出來。
學生動手勾畫出心中理想的學校,以校歌為背景音樂,烘托氣氛。
三、 激情小結,拓展延伸
1、教師做簡短的激情演講,作為對學生的激勵和鞭策
2、安排學生回家后向爸爸媽媽介紹自己學校
《美麗的校園》 篇2
整節課學生的學習興趣很高,每個階段學生都很投入,他們積極思考問題、主動發表意見,敢于、善于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觀點,作品有創意、有個性……這節課基本上達到了預期的目標,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主導策略,學生能主動探究、樂于創新、積極實踐,學生的基本信息素養、人際交往、團隊協作、創新等能力得到提高。通過這節課的準備和實踐,我進一步體會到信息科技的教學,不是簡單地教會學生幾個操作命令,而是要讓學生學會一種學習方法,用信息技術改變學習的方式,主動對知識進行獲取、整理、運用。上完課,我依然沉浸在上課的快樂中。下面,我從以下幾點來談談我的感受:
教學中,我堅持一條原則:“應該盡量鼓勵個人的發展過程,應該引導學生進行探討,自己去推論。給他們講的應該盡量少,而引導他們去發現的應該盡多。”讓學生始終成為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如:預習階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由組長統籌安排,大家既分工又合作,協力完成了多項任務,有的小組能主動將小組合作中的問題整理在課上進行交流匯報,學生的交往能力、信息素養能力得到提高。又如:在構思、創作、展示、評價等階段,均能以學生為主體,學生的特長得到發揮,能力得以展示。學生在思考過程中沒有框框,思路開闊,能大膽地闡述自己的觀點,也能耐心傾聽別人的意見,能共享各種資源,一步步解決問題、內化知識,把最初的學習任務觀內化為學習的責任觀。學生在學到新本領的同時,培養了合作能力,也獲得了情感的深刻體驗。
在課中,師生角色定位準確。學生的自主性學習貫穿于教學過程的始終,教師的角色只是指導者、合作者、調控者。如:小組成員積極動腦筋、主動想辦法進行預習,準備工作做的很充分。我以指導者的身份查看每組的學習情況、學習過程,對個別小組的問題進行單獨交流、指導,對共性的問題,引導學生小組討論,通過集體探討、交流等共同解決問題。課堂中,體現更多的民主,鼓勵學生好問好說、敢于否定、敢于爭辨,不給學生“是”或“否”的答案,而是努力營造一種有利于學習的民主、寬松的氛圍,耐心期待學生在“發現~選擇一探究一解決”的過程中內化知識,形成自己的觀點。如:在作品展示、評價過程中,引導學生自己觀察、自己發現,用精練的語言準確的闡述自己的觀點,與別人展開爭辨,我只是充當了一個傾聽者或點撥者。
教學中,我注重為學生創設一個優美的情境,讓學生保持身心愉悅的同時進行學習、探索。課伊始,我先播放一段優美的音樂,在學生集中了注意力再把本課的學習任務開門見山的拋出,學生內心深處的情感被充分激發,在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情況下,學生能較快地進入學習情境.又如:學生創作作品階段,由于時間緊湊,操作上的技術要求比較高,學生的情緒是非常緊張的,這時,放上一段優美、輕緩的的音樂,在音樂的流淌聲中,學生漸漸地擁有一份輕松、愉悅的心態,緊張中顯得那么有條不紊、思路清晰、動作熟練。
研究性學習注重研究的過程而不重視研究的成果,但適當的展示研究成果能促進學生的學習。網絡的存在為學生展示研究成果提供了既方便又快捷的平臺,借助網絡,師生共同展示研究與創作成果,共同分享收獲的喜悅。展示與交流是一種無形的評價,它不是評定學生在整體中的位置,而是提供給學生一個表現自己所知所能的機會,學生成為評價活動的主角,他們通過自我評價、相互評價,拓展了思路,促使自己進一步創新、主動投入自我完善,使后繼學習更自覺、更有效。
通過這節課的教學設計和教學實踐,我深刻體會到,教師要在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創新教育,必須樹立開放的、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的教育教學理念,從現代教育心理學、現代教學論和認識論、方法論中不斷汲取營養,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努力和積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