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障礙跑》課時計劃設計
鹽城市實驗小學 袁志歡
一、指導思想
本課以小學體育課程標準為依據,以“健康第一”“以人為本”的指導思想,設計真實的體育課堂。
二、教材、學情分析
主教材障礙跑作為小學教材體系中“跑”類的重要內容之一,是一項在跑進中以不同的方式通過不同的障礙物的運動,是日常生活中人們自我保護的一種基本方法。越過障礙的方法有很多:跨越障礙法,繞過障礙法,鉆過障礙法,攀越障礙法,手腳支撐越過障礙法,蕩繩越過障礙法,撐桿越過障礙法,踏上越過障礙法等等。小學四年級學生運動基礎較薄弱,側重于感性,學生對動作練習能力較強,且好奇、好學、好動;在體育活動中表現出:動作不協調,不宜進行精細度高的活動,易疲勞;憋氣和靜力性練習不宜過多,不能承受大的運動負荷。爭對這些,本課將從前面幾種簡單的安全過障礙的方法出發,設計課的內容。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其重點放在“跑”字上,本課的重點是學生能在慢跑和快跑中安全地通過障礙。
2、教學難點:初步掌握2到3種簡單的安全過障礙的方法:跨越障礙法,繞過障礙法,鉆過障礙法等。它的形式可以是多樣的,如:跑過,跳過,鉆過,繞過,爬過等等。
四、教學趣味點和注意點
1、趣味點:
A 將情景化、游戲化的教學方法和鞋盒子的“一材多用”靈活運用到課的教學中,將簡單的枯燥的跑步變的很有趣味性。
B 靈活的將學生個體作為障礙,使得枯燥的隊列隊形教學變得不在令學生乏味。
C 運用游戲放松法,大膽改變體育公開課的音樂放松方法,將學生的心率從高到低的緩慢降低,增強放松的趣味性、真實性、常規性。
2、注意點:
A 明確規則:碰倒障礙物必須扶好才能繼續跑,不能少過障礙。
B 周密設計:教師要周密考慮學習內容和練習安排,教師雖然用廢舊的鞋盒子作為器材,但是在障礙跑中一定要加強安全教育,預防傷害事故的發生,障礙物設置的難度要符合學生實際。
C 運動負荷:本課的運動負荷采用大容量、高密度、中等以上強度,心率控制在140次/秒左右的負荷。
五、教學總目標
通過障礙跑的教學是能使學生認識并初步掌握通過障礙物的幾種方法;發展學生的靈敏、協調、位移速度、心肺耐力以及動手能力;有效的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克服心理障礙,促進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提高;培養學生其克服困難、拼搏向上、積極進取的精神。
六、教案構思
1、一般的障礙跑公開課會用很多器材,如:欄架、墊子、體操凳、桌子、竹竿等等,這些器材笨重、堅硬,過障礙的時候不安全因素太多,而且放在那里只能以障礙的形式運用,達不到合理運用器材的目的。
2、爭對以上所有內容,本課運用“鞋盒”作為器材,做到“一材多用”,改變傳統公開課的形式,以“我動體、我動腦、我動心”為主題,以多種游戲練習為主線,追求“公開課”的家常化,真實化,生活化,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采用多種激勵的手段,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思考問題的興趣,在玩中學、學中玩。抓住教材本身的德育因素和器材本身的安全因素和環保因素,有機滲透新課標理念,改變“造課”和“做課”的嫌疑,適當時候對課中的不良現象給予合理的表揚與批評教育,營造團結合作、友好關愛的氛圍。根據學生實際情況設置障礙。
3、注意降低成人過障礙難度的要求,設計符合小學四年級學生過障礙的方法,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用游戲與鼓勵的措施,幫助學生樹立信心。
A “我上、我上、我上上上”簡單又實用,起到熱身又動腦的作用。
B 腰鼓是我們中國民間樂器的一種,有著悠久的文化底蘊,人們經常用腰鼓表演來表現歡樂的心情、喜慶的氣氛。用鞋盒放在腰部變成“腰鼓”,這就讓民族傳統體育運用的巧妙又合理。
C 隊列隊形與游戲相結合改變了隊列練習的枯燥,用“讓我們一起安全地繞過障礙,真棒!”的口號,更讓學生知道了怎樣的繞過障礙,使剛開學的學生對隊列隊形有個很好的認識。
D游戲:老狼,老狼幾點鐘?簡單實用,發展了學生的快速跑能力,知道要安全的越過障礙,同時使師生關系融洽,再加點創編,效果則更加。
E游戲:城門,城門,幾丈高?學生會接受這樣的小組合作練習,知道怎樣的鉆過障礙,同時有讓學生繞過一個“大柱子”進一步強化鞏固繞過障礙。
F擺障礙:是課中很好的休息、合作的過程,同時又是向課的高潮的過渡。
G接力競賽:是課的高潮部分,運用游戲、比賽教學法,讓學生綜合運用本節課所學到的過障礙的方法,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根據課堂的具體情況靈活的運用,會收到良好的效果。
H游戲放松:運用“寫字”游戲的放松方法,一邊放松,一邊總結,達到緩慢收心、總結評議的效果。
3、教學主要流程:
趣味操與小游戲——隊列隊形與慢跑繞障礙——快跑過障礙——游戲與跨越障礙(生成孩子自己的過障礙的方法)——游戲鉆障礙——擺障礙——接力競賽(30米過2-3個障礙)——游戲與放松
說明:本節課的時間為預計時間,教學內容也是預計的,根據實際的課堂教學情況可以靈活的變動。
學校:鹽城市實驗小學,學生:水平二 (四年級),人數:56到60,參賽教師:袁志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