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早期閱讀《嘟嘟》
二、教材與學情簡析:
1、教材簡析:嘟嘟是什么?什么是嘟嘟?全書用這樣一句話引導孩子展開想像去認識一個個寶貝,喇叭、汽車、肥豬……這些物品通過巧妙的變化都可以變成嘟嘟,這些巧妙的轉變就成為幼兒一個新知識經驗,這么多嘟嘟大家都有,只有懷懷沒有,故事到了這里轉折了,那么有什么辦法幫助他呢?幼兒在這里需要遷移自己的生活經驗,展開想像,為懷懷也找到一個寶貝嘟嘟。
2、學情簡析:幼兒早期閱讀的經驗可能有些缺乏,一些閱讀習慣還沒有完全建立,如:一頁一頁的翻書,尋找書的頁碼等;對嘟嘟的理解主要建立在對這個聲音的來源分析上,很多幼兒認為可以發出聲音的東西就可以叫“嘟嘟”,如:汽車、火車。
三、活動重點:通過觀察畫面和游戲了解故事中幼兒的嘟嘟是什么,并喜歡參與集體閱讀。
設計意圖
活動目標
1、閱讀圖書《嘟嘟》,知道讀本中幼兒的嘟嘟是什么?
2、通過對文本的觀察,能積極想像故事中懷懷的“嘟嘟”,并愿意表達。
3、體驗閱讀的快樂。
本故事有生動有趣的情節,在和孩子邊讀邊玩邊理解的基礎上再進行集體閱讀,使閱讀更為有效。
活動準備:
1、人手一本圖書;
2、事故中提到的實物;
3、《嘟嘟》ppt
活動過程
一、復習舊知識
老師帶來了一個新朋友,他的名字叫冬冬,我們一起來認識他吧。冬冬手里拿著什么?吹喇叭有什么聲音?
●出示ppt圖書,引起幼兒有意注意
●激發幼兒對“已有的陳述性知識”的回憶、再感受,猜測畫面上的小朋友。
二、學習新知識
今天王老師給大家講的故事的名字就叫《嘟嘟》,我們一起來聽一聽1—15
1、冬冬的喇叭為什么叫嘟嘟?
2、觀察圖片線索結合實物,猜測每個人的嘟嘟是什么?
3、對懷懷的的嘟嘟進行大膽的想象與猜測。
a、懷懷有嘟嘟嗎?b、他的表情是怎樣?
c、我們一起來幫助懷懷想想還有什么可以當嘟嘟的?他手里拿著什么?你能把他的繩子變成嘟嘟嗎?
4、閱讀16—17頁,玩拼圖游戲,體驗想象與動手的樂趣。
5、閱讀18—23頁,并進行玩火車的游戲,進一步感受“繩子變嘟嘟”的快樂!
●呈現“本活動的新知識”信息。
●闡明新舊知識的關系,促進理解。
1、看圖說話
2、觀測圖片線索,猜測
3、配合實物道具幼兒參與講述
4、對懷壞的嘟嘟進行重點想象與猜測、表演、表達
5、傾聽教師閱讀
三、和孩子一起完整朗讀故事,體驗閱讀的快樂。
●對復習與記憶提供指導
對圖書文本內容進行鞏固,體驗閱讀的樂趣。
四、自我反思
教學策略:猜測;游戲;師幼共讀。
預期幼兒獲得閱讀經驗:1、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理解故事中孩子的嘟嘟是什么;
2、通過游戲體驗繩子變嘟嘟的樂趣;
3、體驗集體閱讀帶來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