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單元長度單位集體備課 認識厘米和用尺子量
學習內容: 教材2-3頁例2,做一做教學目標:
1、 使學生懂得測量物體的長度要用尺子,認識刻度尺,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并對幾厘米的長度有感性認識。學會用厘米作單位估測或測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掌握測量物體長度的方法。
2、 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培養學生的估測和測量的能力。
3、 充分體驗數學與生活實際間的密切聯系。
學習重點: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學習用尺子量物體的長度。
學習難點: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掌握用厘米做單位的測量方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揭題。
師:通過上節課的研究,我們已經知道測量物體的長度要想取得一致的結果,需要有統一的測量工具。有誰知道測量物體長度的工具是什么?
師:對,為了準確、方便地表示物體的長度,人們發明了帶有刻度的尺子。為了便于交流,尺子上的刻度作了統一規定。
今天我們就要認識在量比較短的東西時,所使用的國際上統一的單位──“厘米”。(板書課題:認識厘米和用尺子量)
二、合作探究,認識厘米。
(一)探究一:認識直尺
1、你們見過什么樣的尺子?
2、你們知道的尺子可真多!那先看看我們自己的尺子吧!舉起來互相看一看。
3、嗬!真漂亮、各式各樣。那你們每天都要用到尺子,仔細觀察過嗎?能給大家介紹一下你的尺子嗎?誰愿意?
4、注意!他尺子上有的,如果你也有就大聲說:“有”!你沒有的就說:“沒有”!要求聽明白了嗎?在學生介紹中講清楚刻度線、0表示起點、cm表示厘米。
(二)探究二:認識厘米
1、看一看:請學生拿出尺子,找到刻度“0”,說明:從刻度0到刻度1,這中間的長度就是1厘米。(板書:1厘米)要求學生好好看看,1厘米有多長。
2、比一比:學生用兩指間的距離比劃出1厘米的大約長度。
學生活動,同桌交流。
3、記一記:看看兩指間的距離,閉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長。
4、找一找:
(1)你還能在尺上找到其它的1厘米嗎?
學生自由回答,要求說清“從刻度幾到刻度幾之間的長度也是1厘米”
(2)找找看,大家帶來的物體中,還有你的周圍,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厘米?
同桌交流后匯報(手指的寬、牙齒的寬、橡皮的厚度、扣子的直徑等)
(三)探究三:認識幾厘米
1、在尺子上找一找,從哪兒到哪兒是2厘米長?(鼓勵學生說出不同的答案,如:從刻度0到刻度2是2厘米;從刻度1到刻度3是2厘米;從刻度5到刻度7是2厘米…)
2、用手比劃一下2厘米大約有多長。
3、小組活動:在尺子上找一找,從哪兒到哪兒是3厘米長?從哪兒到哪兒是5厘米長?你還能找出其它的厘米數嗎?
4、思考:通過在尺子上找這幾個不同的長度,你們有什么發現?
趁機點明: 從0刻度到刻度幾就是幾厘米;用后面大的刻度數減去前面小的刻度數,得幾就是幾厘米;是幾厘米,這幾厘米里就有幾個1厘米。
三、實踐應用,學習用厘米量
1、量整厘米數
(1)嘗試測量同一學具
量一量紙條的長度(師留意不同量法)
(2)交流測量結果,說說你是怎么量的。
(3)教師投影演示正確量法與錯誤量法,進行辨析比較。
(4)小結:量一個物體時,可以把尺子“0”刻度對準物體的一端,再看這個物體的另一端對著刻度幾,這個物體的長度就是幾厘米。
(5)量一量:整厘米的紙條,繩子之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