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樂場》教學案例、反思及評析
一、教學內容 第八單元“除法”
二、教學目標
1.在生動的情境中,讓學生學會運用乘除法的綜合知識提出并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2.讓學生感知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
3.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都到游樂場去過吧?在游樂場里都玩過些什么?
生:……
師:今天老師帶大家去游樂場玩好嗎?出示課件。
( 評析 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入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建立模型,探究新知
1.玩碰碰車,坐過山車。
(1)觀察情境圖1,明白圖意。
師:請看大屏幕,從圖中你能獲得哪些信息?
生:我看到了小火車和碰碰車……
師:觀察得真仔細,從圖上獲得這么多的信息。你能根據這些信息提一些什么樣的數學問題?
生:一張碰碰車票5元,買5張碰碰車票需要多少錢?
師:這個問題提得怎么樣?
生:好。
師:好在哪里?
生:有兩個已知條件和一個問題。
師:這是一個很完整的數學問題,誰來解答?
生:5×5=25(元)。(板書)
師:你是怎樣想的?
生:一張碰碰車票是5元,5張就是5個5元。
師:棒極了。還有誰能提不同的數學問題?
生:一節車廂坐4人,24人能坐滿幾節車廂?
師:會解答的同學請舉手。
生:24÷4=6(節)。
師:大家同意他的做法嗎?
老師知道還有很多同學有很多問題要提,接下來,請同學們把你的問題說給你的同桌聽,并請他解答。比比看,誰是我們的提問能手,誰又是我們的解題高手。
(2)學生同桌互動(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
(3)交流反饋。
生:我提出的問題是:買5張小火車票需要多少錢?我的同桌是這樣解答的:3×5=15(元)。
師:你覺得他解答得怎么樣?
生:很好,應該獎勵他一顆星。
……
( 評析 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親自經歷搜集信息、提出問題的過程,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數感,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同時通過師評和學生之間的自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買東西。
師:玩了一上午,肚子餓了,同學們有的拿出自己帶的點心來吃,有的要到小賣部買些東西吃。(出示小賣部的購物情境圖)哇,小賣部里的東西可真豐富,有2元一盒的牛奶、3元一個的面包、4元一盒的方便面和5元一瓶的飲料,笑笑還有她的一個同學已經來買東西了。
師:笑笑在想:我買一個面包和一盒牛奶需要要多少錢?
師:和笑笑一起進來的丁丁則說:我買3盒方便面要多少錢?
生:4×3=12(元)。
師:這時淘氣進來了,假如你是淘氣,你會提一個什么問題?請把你的想法寫在練習本上。請一個同學把自己的解答寫在黑板上。
學生活動,交流反饋。
生:我買2盒牛奶、3個面包、4盒方便面、5瓶飲料,需要多少錢?我的解答是2×2+3×3+4×4+5×5=41(元)。
師:你這個問題還真難,會算的同學一起來算算。最后等于54,你這個問題提得不錯,但是有點粗心。希望你以后改正好嗎?
師指著黑板上的算式:請大家猜猜這會是一個怎樣的數學問題呢?
( 評析 通過提問解答,再根據算式想是一個怎樣的問題等方式,培養了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了學生的逆向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