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看(一)》教學設計
一、教學設計的基本理念1、利用學生身邊的事情或學生感興趣的事情創設學習情境,建立一種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體驗“數學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的情感,并緊緊圍繞數學與生活這一主題,讓學生感悟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感。
2、倡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實踐創新的學習方式,重視創設學生主動學習的環境。在整個教學設計過程中,根據兒童年齡特征,自始至終創設學習情境,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來,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觀察,用自己的語言交流,不斷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
3、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北景出發,為學生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并以游戲的形式為各層次學生創設了充分展示自己,表述自己見解的平臺,讓他們體驗成功的快樂,培養了學習數學的信心。
二、教材分析
“看一看”(一)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數學二年級上冊第三單元“觀察物體”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本節所要觀察的是長方體形狀的物體,教材要求從情境入手,讓所有學生都參與數學活動,讓學生在觀察、探索和交流中,根據自己的體驗,感悟出站在不同角度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而且最多只能看到它的三個面,并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把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物體形狀進行辨認,從而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為后繼學習從正面、側面和上面三個方向觀察物體打基礎。
本節所學內容是在一年級學習“從兩個方向觀察物體”的基礎上發展到“從三個方向觀察簡單物體”的,教材設計這個觀察活動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觀察紙箱后體驗:站在不同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形狀不一樣。教學時,要注意引導學生親自走到不同的位置進行實地的觀察體驗,再通過找一找、連一連、看一看、想一想及數學游戲等方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真正體驗到:從不同角度觀察現一個物體,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且最多能看到3個面,從而不斷培養和初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三、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我校是一所鄉鎮中心小學,教學設備比較先進,有多媒體教室。本班學生絕大部分來自鄉鎮周邊。孩子們活潑好動,思維活躍,說話有條有理。這節課是學生非常喜歡的一類課。學生已經學會從兩個方向觀察簡單物體,本節課在學生已有的基礎知識和生活經驗上發展到從三個方向觀察簡單物體。教師要充分利用教科書中所提供的情境,讓全體學生參與觀察和探索。
四、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知道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最多只能看到3個面;能正確辨認從物體的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2、過程與方法:
經歷觀察的過程,通過小組交流和游戲活動,繼續培養學生與人合作,并能與他人交流思維過程和結果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
積極主動參與觀察活動,通過觀察,體驗站在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形狀不一樣,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初步發展空間觀念。
五、教具、學具、課件
五顏六色的長方體、正方體等模型各10個、涂有三種不同顏色的特制紙箱實物1個、學校照片、多媒體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