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看(一)》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1、通過觀察活動讓學生體驗,站在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形狀不一樣,最多只能看到物體的3個面。
2、讓學生知道哪個是物體的正面、上面、側面,能正確辯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3、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猜想:
猜猜可能是什么物體的面?(小結:同一形狀的圖形,可能是不同物體在不同位置看到的面。)
2、出示課題:觀察物體
二、實踐操作,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
出示小熊:請3位不同位置的小朋友說說看到什么?
2、設疑導入
同樣的物體,為什么三個人看到的卻不一樣呢?
(三個人站的位置不同,從不同的角度觀察,所看到的形狀也是不同。)
3、實踐歸納
教室里有什么?(有講臺、學生桌、廣播、電視機等任選一樣)
如講臺:說說你看到了哪幾個面?指給大家看。你發現了什么?
請4個學生看,說出看到的。(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物體,看到的形狀也是不同。)
在觀察時候,最多能看見物體的幾個面?(最多只能看見三個面)
4、介紹名稱
為了更好地用語言去描述我們所看見的,我們分別給這三個面起個名字:上面,正面,側面。
板書:上面,正面,側面(左、右)
但在我們生活中有些物體的正面、側面和上面已經約定俗成了,象電視機、空調等物體,它的上面,正面,側面是固定的。
(教師出示自制正方體、長方體)而象老師手中的正方體、長方體這些沒有明顯標志的物體,①我們把朝上的叫上面。②面對自己的這面叫正面。③兩邊的叫側面。
(要把長方體和正方體不停地擺放,讓學生找這三個面)
5、練習:
①現在以4 人小組為單位,每人拿出自己帶的東西,說一說它的上面、正面、側面各是什么形狀。
(選2個人匯報)
②擺一擺:
如正方體:怎樣放能讓老師看到圖1?圖2?圖3?
6、形成概念
如果把物體畫在紙上,怎么樣來確定這三個面呢?(看書p27第1題)
三、實踐運用,拓展思維
智慧爺爺的考題:
1、猜動物:
①從前面看到了長長的鼻子(大象)
②從上面看,小物體有一個貝殼(蝸牛)
③從前面看到了扁扁的嘴巴(鴨子)
④從正面看,它披著綠綠的衣裳,有白白的肚皮,平時喜歡呱呱叫(青蛙)
2、出示寶物——杯子
請每個同學仔細觀察你看到的杯子是什么樣的?同桌互相說一說,
①看到1號的起立,2號杯子的也起立。他們有什么不同?小組討論。然后匯報,觀察他們站的位置怎么樣?
②看到3號的呢?剩下最后一個圖形是誰?
3、淘氣、笑笑、機靈狗也來了,你看,他們在看干什么呢?他們分別看見了禮物的哪一面呢?(完成第3題。)
四、理清思路,歸納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物體,看到的形狀不同,最多只能看到三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