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1000以內數的大小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二年級下冊70頁例3比一比及相關的內容。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進一步加深1000以內數的認識,掌握比較1000以內數的大小的方法。
2. 使學生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并能獲得成功的體驗。
3. 培養學生知識遷移和抽象概括的能力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數學思考:經歷觀察、分析、判斷、猜想等數學活動過程,在解決問題時,能進行簡單、有條理的思考,能闡述自己的觀點。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投影儀。
學具準備:數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 激趣導入
1. 師出示樹的圖片,小樹的年齡是8歲,他的伙伴13歲。
8歲 13歲
提出問題:它們兩誰大?(學生回答)
引出:8<13 → 1位數<2位數
師再出示另一棵樹(43歲),和13歲的樹相比,它們兩誰的年齡大?
13歲 43歲
師:你是怎樣比出它們的大小的?
學生回答。
(設計意圖:利用同學們所熟悉的生活中的樹創設比較樹齡的情境,很自然的復習了以前學過的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的方法,同時也為后面即將要學習的知識做了巧妙的鋪墊。)
2. 師:今天咱們就來學習更大的數的比較。
板書課題:比較1000以內數的大小
二、探究新知
1. 動手操作,分卡片。
師:每個小組都有很多數字卡片,下面就給這些數字卡片分分類,把他們按照一定的規律分出來,同學們能做到嗎?
生:(異口同聲)能。
小組合作。
(“給卡片分類”調動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培養了小組同學間的合作能力。)
小組匯報,如何分的?
生1:我們這一組是按照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的。970、875、590、300為一組,98、68、54、18為一組,9單獨為一組。
生2:我們是按照數位來分類的,三位數的為一組,兩位數的為一組,一位數的為一組。
師:這兩種方法都不錯。(教師要給學生的方法以肯定。)
2. 學生任意挑選兩個數比大小,在練習本上寫下來。
展示,交流。(數位不同,數位相同)
師:數位不同的兩個數是怎么比的?數位相同的數又是怎樣比的呢 ?
生:三位數比兩位數大,兩位數比一位數大。
生:如果同樣都是三位數,就看百位,百位上的數相同就看十位,十位上的數相同就看個位。
(課件出示)小結:
(1)數位不同的數相比,數位多的比數位少的數大。
(2)相同數位的數相比,從最高位比起,最高位上的數大的數就大;如果最高位相同就比下一位,一位一位的比下去。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是本節課的重點,主要是讓學生掌握比較數的大小的方法。利用你說我講的形式,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學習方式解決難點,掌握比較的基本方法。)
3. 比較數的大小練習(課件出示)
102○93 394○393 398○402
師:同學們真棒!通過大家的努力,我們找出了比較數的大小的方法,那么我們現在就利用我們的知識來解決這幾個題,同學們有信心嗎?
生:有!(通過教師的引導,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師:我們用手勢來表示大于號、小于號,好嗎?
(集體用手勢表示,再選其中1—2題讓學生說說是怎么比的。)
4. 在生活中有比較千以內數的現象嗎?
師生共同探討。(設計意圖:使學生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三、鞏固練習
1. 師:現在我們來動手操作,小組長拿出學具1、2、3三張數字卡片,用這些卡片你能擺出幾個不同的三位數,把這些三位數寫在本子上,看誰寫得多,再把它們按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