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做家務》教學實錄反思
〖教學目標〗
1.結合“擺碗筷”的具體情境,經歷編制2的乘法口訣的過程,體會學習乘法口訣的學習過程與方法。
2.掌握2的乘法口訣,會用已學的乘法口訣進行乘法計算,并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材分析〗
本節課“做家務”(2的乘法口訣)是在學生學習了5的乘法口訣以及乘法意義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呈現孩子“擺碗筷”的情境圖,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緊密。讓學生在具體的操作中,探索筷子的雙數與根數之間的對應,填表表示這一對應關系,再根據這個表,寫出乘法算式,編制2的乘法口訣。學生經歷這個過程,不僅學習了2的乘法口訣,而且體驗了乘法口訣的學習過程和方法,將對學習后繼的乘法口訣產生積極的遷移和影響。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本校為鄉鎮村辦中心小學,學生的學習條件、學校的教學條件有待于完善,如缺少多媒體教室,不能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教師主要還是以掛圖和準備好的小黑板以及教師自制的教具為主要教學手段。由于本地區屬于城鄉結合地帶,大部分學生來自農村,家長大多都是以經營小生意為主,沒有時間和精力去檢查和輔導自己孩子的功課,以至于本班有部分學困生。針對這種現象,教師平時對這些同學總是耐心輔導,給予他們幫助,使得這些學生也都能順利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你們在家里會做家務嗎?(展現掛圖)
星期天,家里來了好多客人,爸爸媽媽都忙著招待客人,燒菜、做飯,小明也過來幫著做家務活,你們看(老師指著掛圖,讓學生觀察)小明在做什么呢?(生:幫著擺碗筷。)
師:這節課,我們就通過“做家務(擺筷子)”這一情境來學習2的乘法口訣。(板書課題:做家務)
(二)操作探究,學習新知
1.看圖說一說。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小明擺碗筷這幅圖,從圖中你發現了什么?
(同桌互相說說,再匯報。)
生:桌上擺了9個碗,3雙筷子,可能吃飯的有9人,應該擺9雙筷子,已擺好了3雙,還要擺6雙……
師:請同學們看看小明是怎樣擺筷子的呢?(一雙一雙地擺)你們能幫助小明把其余的筷子擺好嗎?
生:能。
2.擺一擺,數一數。
(1)請每位同學用小棒代替筷子擺一擺。想一想:共要擺幾次。(9次)要求邊擺邊說:一雙筷子有2根,2雙筷子有4根……
(2)學生自己動手擺,邊擺邊說。
(學生活動,教師指導幫助,請個別同學示范。)
(3)匯報。你擺了幾雙筷子?共幾根?你是怎樣數的?
(4)比一比看誰數得又對又快!
(有的學生一根一根地數:1,2,3,4,…,18根;有的學生兩根兩根跳著數:2,4,6,8,…,18根。)
先讓每個學生看著擺的小棒與同桌互相說,然后全班閉著眼睛說,小組內說,個別說。
3.填一填。(用小黑板出示這個表格)
幾雙筷子 1 2 3 4 5 6 7 8 9 幾根筷子 2 4
(1)觀察思考。這個表格表示什么意思?
(2)試一試。獨立把書上的表格填完整。
(3)交流訂正。“你填的數是幾?為什么填這個數?說說你的算法。”
生1:我是邊擺小棒邊數邊填表。
生2:我是先數一雙2根,2雙就是在一雙的基礎上加2根,即用2連加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