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下冊 銳角和鈍角 ,
教學內容:(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shù)學(二年級下冊)》第37~39頁。
教學目標:
1.讓學生能在直角的基礎上辨認銳角和鈍角,能用自己的語言準確地描述銳角和鈍角的特征。
2.經(jīng)歷觀察、比較、操作等數(shù)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實踐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能力,進一步建立空間觀念,豐富學生的形象思維。
3.會用相關的工具畫出直角、銳角和鈍角,通過看、說、折、畫、拼、評價等多種形式的活動,學會與他人合作和交流,學會提出問題并運用一定的策略解決問題,初步形成評價意識,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
4.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建立自信心;通過生活情境的創(chuàng)設,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
教學重難點:能辨認銳角和鈍角;能正確區(qū)分銳角、鈍角和直角的特征。
教學準備:
1.教具準備: 課件,三角板。
2.學具準備:練習紙、三角板、活動角等。
教學過程:
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在情境中抽象出角。
(1)出示情景圖。
根據(jù)地區(qū)特色,將主題圖改編為南昌市新八一大橋(懸浮式斜拉橋)圖。
(2)引導學生在情景圖中找出角(初步感受幾何圖形的美)。隨著學生的發(fā)言,從圖中抽
抽象出各種角,并借助三角板判斷:標桿與橋面形成的角是否是直角。
2、回顧角的特點。
集體交流:關于角,你知道了哪些知識?
二、探索新知
1.感知角。
師:老師把剛才小朋友找的角請下來.
師:小朋友觀察得可真仔細,這些角都是由什么組成的?
生:角是由一個頂點和兩條邊組成的。
師:在找出的角中,有沒有我們學過的角?請說出它的名字。
生:1號、6號角我們學過,是直角。
師:他們說得對嗎?用什么方法能證明它們是不是直角?
學生(七嘴八舌):讓我們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就知道了。
課件演示比角,發(fā)現(xiàn)有的和三角板上的直角完全重合,有的不能重合。
師強調: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幫助判斷時頂點要重合,一條直角邊重合,再看另一條直角邊。
[
2.給“角”分類。
師:那現(xiàn)在你們能對這幾個角進行分類嗎?
生:能!
師:請同桌小朋友先仔細觀察這六個角,再進行分類,分好后說一說是怎么分的,為什么這樣分?
同桌交流,教師巡視,對有困難的學生進行指導。
分法一:分成兩類,1號和6號放在一起,因為它們都是直角;2號、4號、5號、7號.3號.8號在一起,因為它們都不是直角。
教師評價:這一組是根據(jù)是不是直角來分的,挺有道理的。
分法二:分成三類,1號和6號放在一起,因為它們都是直角;4號、7號,8號放在一起,因為它們都比直角小;2號、3號.5號放在一起,因為它們都比直角大。
教師評價:小朋友經(jīng)過觀察,動腦,把這六個角分成了三類,一類是──“直角”;一類──“比直角小”;一類──“比直角大”,你能給這兩類角取個名字嗎?
生:比直角大的角叫鈍角,比直角小的角叫銳角。
師:你為什么取這個名字?
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回答。
(學生取得名字有道理,要表示認同,如果能直接說出鈍角和銳角,要表揚,這位小朋友懂得可真多,看得出已經(jīng)認真預習過了,說明很會主動學習。)
[
練習:
判斷角.
師:剛才我們給角取了名字,現(xiàn)在我們來判斷下.
3.找生活中的角。
師:在我們的周圍、我們的身上也有許多角,看誰是生活中的有心人,找到的角最多!(欣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