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收廢電池
執教:宋民 單位:江西省贛州市章貢區大公路一校
e—mail:444816619@ qq .com
一、 教學內容:新世紀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52、53頁
二、教學內容分析:
本課時的教學內容是在學生已經掌握百以內加減法以及整十、整百的加減法口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回收廢電池”這節課是有關三位數的加法,這部分教學內容多,又是本單元的難點,如果一課時完成學生不易理解和消化,可以把“三位數的加法”部分分為兩課時進行教學,本課時教學“不進位加法”和“不連續進位加法”。
三、學生狀況分析:
我校是一所區內規模較大的小學,教學條件相對較好,教師能自己制作教學課件來輔助教學。學生大多家庭條件較好,有良好的學習環境,學生對新知識理解掌握較快。
為此,在教學中我主要在學生已有的計算基礎上,采用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為主,教師點撥引導為輔的策略,讓學生在生活實例中感知,在積極思辨中發現,在具體運用中理解的方法進行“不進位加法”和“不連續進位的加法”的教學。
四、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 通過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探索并掌握三位數加法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計算。
(2) 能結合具體情況進行估算,判斷計算結果的對錯,逐步養成驗算的習慣。
(3) 能在教師的指導下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能自己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過程與方法。
(1)在合作交流的學習過程中進一步培養學生觀察思考、比較分析、歸納總結、與人交流、合作學習的能力。
(2)進一步培養學生聯系實際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和推理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
(1)培養學生良好的思考問題的習慣。
(2)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很有用,很有趣,增強對數學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
五、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實踐感悟
1. 師:今天上課之前,老師想讓同學們看一段環保錄像。(播放課件:沈陽市大東區有一位年過六旬的王大爺,從退休后開始在社區內義務回收廢電池,一直堅持了十年,他的行為令人敬佩。)
2. 師:王爺爺十年如一日地堅持回收廢電池,你們知道為什么嗎?誰來說一說?
3. 今天,老師請來了一位小博士,讓他告訴你們其中的奧秘。(放課件:廢電池中含有金屬和廢棄的液體,這些物質會對土壤、對水、對人產生直接的影響。一顆紐扣大小的電池可以污染60萬升水,這些水相當于一個人一生的飲水量。)
(二)自主探索,解決問題
1. 出示王爺爺三個月回收廢電池情況統計表。
月份 數量/節
一月份 102
二月份 97
三月份 129
2、觀察統計表,提出數學問題,并進行估算。
(1)師:根據統計表你能提出哪些問題?
(2)從學生提出的問題中選出兩個問題解決。
①一月份和二月份一共回收多少節廢電池?
②一月份和三月份一共回收多少節廢電池?
(“因為二月份和三月份一共回收多少節廢電池”是連續進位加法,這部分內容放入下一課時,“三個月共回收多少節廢電池”將在以后的學習中逐步解決。)
3. 師:在計算之前請同學們估算出每個問題的結果,并說一說估算的方法。
生:一月份和二月份大約回收了200節。
生:一月份和三月份大約回收了230節。
師:剛才同學們估算了這兩個問題的結果,下面我們就來算一算準確的答案吧!
4.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