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數學上冊第七單元統計,
教學內容:人教版二年級上冊教材第94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初步了解統計的意義,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
2.使學生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1格表示2個單位)和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問題,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3.通過對學生身邊有趣事例的調查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
教學重點: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
教學難點:把收集的信息轉化為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景,生成問題
1.同學們都喜歡吃水果吧!請你說一說,你最喜歡吃哪些水果?為什么喜歡?
2.老師這里有三種水果卡片(展示圖畫:梨、香蕉、山楂),你最喜歡吃哪種水果,就把你手中的★貼在哪種水果的下面。(每人只能選一種)
學生活動,貼★。
3.現在老師想知道,喜歡吃這三種水果的各有多少人,喜歡吃哪種水果的人數最多?喜歡吃哪種水果的人數最少?怎么辦呢?(把喜歡吃各種水果的人數統計出來)
導入: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有關統計方面的知識。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自己思考:你準備用什么方法統計喜歡吃每種水果的人數?
2.班內交流:你準備用什么方法統計出人數?
生:數數、畫○、畫△、畫□、畫√、畫“正”字……
3.小組合作:用最喜歡的方法把喜歡吃各種水果的人數統計出來,并把統計的數據填在統計表中。
喜歡吃的水果
梨
香蕉
山楂
人數
4.繪制條形統計圖:
(1)引導學生觀察:喜歡吃香蕉的人數較多,提供的方格不夠,怎么辦?
(2)學生思考:如何才能在下面的統計圖中表示統計的人數?
(人) 最喜歡吃的水果
梨 香蕉 山楂
(3)班內交流:學生自己的想法。
(4)在此基礎上總結:可以用1個方格代表2個人,以后隨著統計數據的增大,1個方格代表5、10等更大的單位。
(5)根據統計的結果,在統計圖的方格中途色。
(6)展示學生作業,并問為什么這樣涂色?讓學生說明涂色的理由。
5.看統計圖回答簡單的問題
(1)老師提問題,學生回答。(2)你還能提出哪些問題?并解答。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1.完成課本95頁“做一做”
(1)說一說,自己喜歡的體育運動?
(2)跑步、跳繩、游泳這三項體育運動你最喜歡哪一項?(每人只選一項)(3)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小組合作統計數據。
(4)在統計圖的方格中途色。(學生獨立完成)
(5)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
2.做練習二十二的第1題: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了解學生的做題情況。
3.考考你:老師把二年級四個班的人數做了統計:一班30人,二班35人,三班35人,四班40人。現在數字較大,如果還想在統計圖上表示怎么辦?
學生思考,并說出自己的想法,比一比哪種想法最好。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生說。